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高二选修六Unit2 Poems 第一课时 Warming up & Reading)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英语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教学,教学过程是交际活动过程。只有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大量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标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年段国家级子课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策略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了操作性较强的处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容分析:

本单元以Poems为话题,从学生初次接触英文诗歌,扩展到英文诗歌创作的动机、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种类、风格)等。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和掌握英文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本课时是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六Unit 2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我将Warming up, Pre-reading和Reading部分整合成了一篇阅读课。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从回顾所学中文诗歌到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中文诗歌并阐明理由;然后通过快速阅读Reading部分了解几种形式简单的英语诗歌,从而激发他们诗歌创作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很理解中文诗歌的种类、风格、特色,对诗歌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想知道中英文诗歌是否一样?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说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英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好,但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认可,有些学生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好,因此,要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围和感兴趣的教案,因材施教,让全班学生都投入到教学中来。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1、重点词汇

poem, recite, aspect, rhyme, rhythm, nursery rhyme, diamond, endless, branch, translation, transform, joy, anger, make up of, in particular, eventually, take it easy, run out of, contradictory.

2、重点句型

Some poems tell a story or .... Others......

They delight small children because ... ….

With s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 to choose from …

(二)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的掌握本课容,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 列举文中介绍的五种诗歌形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中几首诗歌的主题,找出两首节奏强的诗歌,击掌诵读,并圈出押韵词.

3、体会自己喜欢的诗歌的涵,并阐明理由, 模仿作英文诗.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Master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patterns.

2. Collect the reasons why the poets write poems.

3.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s and poems.

(二)教学难点:

1.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kind of poems.

2. Practice writing simple poems.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1 Leading in

Enjoy a piece of music.(水调歌头)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这首由诗歌改编成的歌曲,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了,也很自然的导入到了下一个教学步骤。

Step2:Warming up

Task1 1.By enjoying the music,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Chinese poems.

“Do you like poems? 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式教学,通过对自己最喜欢的中文诗歌的回顾,引发学生对英文诗歌的向往。让学生提前进入诗的海洋。

2.Show some English poems.

设计意图:从几首简单的唐诗的译文到韵律比较强的Little star,再到复杂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让学生从易到难的了解英语诗歌。同时通过朗读这些英语诗歌,让学生清楚rhyme和rhythm在英语诗歌中的重要性,也为后面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Step3:Pre-reading

Task2 Ask the students to skim the poems in the Read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n tick the box.(P9)

Questions: How many kinds of poems does the text mention? What are they?

设计意图: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一任务。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的一些关于跳读的技巧。

Step4: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tasks one by one.

Task3 Nursery rhymes童谣

1. Play the video (PoemA)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播放,教师能向学生很直观形象地展示diamond ring ,brass , billy-goat etc.本单元的生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1) If that looking-glass gets broken, what’s papa going to

buy?

(2) If that billy-goat runs away, what’s papa going to buy?

设计意图:童谣简洁明快,具有重复性,易记忆。所以通过听力训练,学生能很快回答出问题。

3.Enjoy another nursery rhyme

设计意图:播放另一首童谣,指导学生总结童谣的特点并打出节拍,了解诗歌的节奏。

Task4 List poems 清单诗 (PoemB&C)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Poem B and Poem C, and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list poems.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清单诗比较熟悉,所以在学习这两首诗时,重点应该是通过对比这两首诗让学生了解清单诗的特点。

2. Let students read another list poem loudly. (To my parents, thank you!)

设计意图: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清单诗,可以说是上一步的延续。更重要的是,这首诗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让他们知道要感激父母。在英语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Task5 Cinquain五行诗 (PoemD&E)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wo poems together.

2. Help the students find the topic of each poem and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Cinquain line by line.

设计意图:五行诗很简单,读起来很有趣。学习这类诗歌主要是要让学生知道每一首诗的主题和这类诗歌的特点,每一行有几个词,词性是什么,说的容是什么。所以在教授这类诗歌时,重点是鼓励并帮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来总结五行诗的特点,并为后面的诗歌写作打基础。

Task6 Haiku 俳句诗(PoemF&G)

1.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lose their eyes enjoying

them. Just imagine the beautiful scene and encourage them to describe the scene.

2. Summarize the feature: How many syllables are there in the Haiku?

设计意图:俳句诗是流行于日本的一种诗歌,学生不大熟悉,因此,对这类诗歌,学生了解一下就行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听录音想情景,不仅训练了

学生的听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Task7 Tang poems 唐诗(Poem H)

Ask a girl to read the poem with emotions,and others just enjoy it.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feelings that you think the woman in the poem has?

设计意图:学生对唐诗很熟悉,所以,对这类诗,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来体会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通过对这五种诗歌的学习,应该对简单的英语诗歌有所了解,也对英语诗歌越来越感兴趣了。在整个Reading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不同的诗歌种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Step5:Discussion

Task8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in groups: Why do people write poems?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讨论,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下一步作铺垫。

Step6:Practice

Task9

1. Encourage students to creat their Cinquain together.

2. Share their poems.

附:学生的作品:教师的作品:

Teachers Students

Knowledgeable, unselfish Energetic, lovely

Understanding, caring, guiding Teasing,learning,progressing The ones we respest Passion and creation

Forever Mine

设计意图:这是这节课的一个升华,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发挥创作。让学生们觉得很有成就感。最后,我也通过一首Cinquain结束了这节课,不仅仅是一首诗,而且也是对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的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Step7: Homework

Surf the internet to appreciate more English poems.

设计意图:这个家庭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上网学习来扩大其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遵循“任务型”的教学原则。我通过不同形式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任务,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愉快度过,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其情感教育。

首先,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入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所以,我用了一首由诗歌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作为导入,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展开我们的话题。在导入部分还欣赏了几首不同形式的诗歌,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热热身,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本课的话题。

其次,教学容设计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中,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任务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本堂课的所有任务难度合适,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就拿Task9来说,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要完成一首英文诗,看上去很难,但学生都完成的不错,因为他们兴趣高昂,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任务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最后的课堂评价也是这节课的亮点。我只是用了一首Cinquai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不足之处:1. 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不扎实,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用英语进行讨论时,不时有学生夹杂着汉语,或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欲言又止,导致气氛没有预想的热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常用句型,让学生掌握常用句型。多多训练他们的口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2.由于本堂课任务多,容量大,导致完成任务时间较紧,没有足够讨论时间,今后应注意教学步骤间的紧密衔接,更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3. 要充分考虑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特别是在预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过程,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在生成阶段学生才会更好地掌握知识,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注:该设计案例在2014年12月获省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Teaching Plan for ELIAS’ STORY

NSEFC SBIA unit 5 period 2 Reading

(东阳市顺风高中韦)

一.Type (教学课型) : Reading (阅读课)

本文以 Elias 的口吻,讲述了南非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们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历史。同时还提到了他与 Nelson Mandela的一段交往,从侧面向学生展示Nelson Mandela的高贵品质。教材设计的目的是在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让他们认识到南非黑人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文章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二.教材分析

1. 教材处理

在本单元的Warming up 部分,学生通过图表判断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了解了一个伟人应具备怎样的品质。为熟悉本课的容作了铺垫。虽然学生对一些伟人已经有一点的背景知识,但是对Nelson Mandela 有些陌生。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从语言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课后,让学生阅读练习册的补充材料及写一篇Nelson Mandela的短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①To lear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 important person and a great person.(能力)

②Do reading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能力)

③Learn about some great people and qualities they have in common. (情感)

④Develop th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情感)

3.Teaching Key Points(教学重点):

①Learn to give a right definition of a great man.

②Learn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4.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Learn how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 important person and a great person.

①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a text.

②Learn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Nelson Mandela.

5.Teaching method(教学方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任务型教学)

6.Teaching Aids( 教具准备): The multimedia and the recorder.

三.教学设计

1. 总体思路

笔者将本堂课的主要容分为四大部分,Pre-reading(阅读前活动) ,while –reading(阅读中活动) ,post-reading (阅读后活动)以及discussion (讨论)。其中阅读前活动通过看图说话,旨在让学生熟悉课文主题。阅读活动由略读

、跳读,细读,归纳大意环节组成,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规律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和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环节。读后活动的评价性问题和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向伟人的高贵品质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2.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复习)

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二

[转载]王水丽的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2015-03-17 18:08:35) 转载▼ 分类: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王水丽的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作者:金陵叙事王水丽老师2014年5月走上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路。去年6月,她在青岛首次异地执教诺贝尔》(翻转之后的课堂教学),反响良好。此后,在成都、南京、武汉等地,每一次“翻转”都好评如潮。《翻转课堂案例:〈第八次〉第二课时教学及其反思》(以下简称《第八次》)就是她翻转课堂心路的写照。 一、教材分析 《第八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是一篇含意深刻的外国历史故事:古代苏格兰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却屡战屡败。在他几乎丧失信心时,偶然看到蜘蛛在风中结网的场景,从中深受启发,再次振作,终于取得了第八次战斗的胜利,赶跑了侵略军。 全文脉络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个部分: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看见蜘蛛结网,屡败屡战,受到启发;重拾信心,奋起抗战,取得第八次战斗的胜利。 从写作方法来看,故事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浅显易懂,注重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表述和完整性,呈现给学生规范化的文本表达。 二、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材料之后应该到达的认知程度,是微课程教学法贯彻让学生学习得以目标管理的理念的产物。达成目标发掘的重要性在于有效提升学习者体验,从而提升学习绩效。 《第八次》教学课时为两课时。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内容)又得“言”(表达)。第一课时定位在得“意”,也就是课文写了什么,指向文本的内容。学生应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发现故事情节展开的三个阶段,即“七战七败,几乎丧失了信心;看见蜘蛛结网,屡败屡战,受到启发;重拾信心,奋起抗战,取得第八次战斗的胜利”,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是为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打基础,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得“言”。本课的故事内容浅显、脉络清晰,表达规范,这样的文本材料适合让学习练习讲故事。因此我把课文作为一个例子,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据此,第二课时的达成目标为: 通过观看微视频、朗读课文,凭借“流程图”、“QQ表情”,讲好《蜘蛛结网》故事,掌握“八次”结网不同的写作方法;有条理地写动员令,演讲《动员令》,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达成目标设计的作用如下: 首先,与新课标中“讲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乐于书面表达,愿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保持一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及思路

附件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及思路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极大冲击和影响,它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自主地学习;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学生身边的导师;翻转课堂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增加了生生、师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体现对学生体验的尊重,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培养;“翻转课堂”让教师离学生更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完全激活释放,学生以兴趣为驱动而自主学习,教学成效显着提高。 二、现代教育翻转课堂的设计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组成。在这两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现代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关键。 (一)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设计 1.课程建设团队制作微课视频和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1)教学团队必须充分了解面对的学生,清楚学生既有的基础和智能特点。学习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课程资源初步完成。教学视频可由教学团队选用优质的网络视频(爱课程网等),或者由教师自行录制。 教师在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中,寻找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节省人力、物力,也使学生接触到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学内容;然而网络教育资源可能会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不完全相符。 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能够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并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多版本地录制视频,根据学生特点控制视频时长。但自行录制视频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要求,教师应具有生动展示、讲解的能力。 (2)视频不是完成授课任务,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动脑参与。在开发视频时,需要注意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视频及相关资源的学习中去。 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一般几分钟,最长只有十几分钟。视频中出现的是书写的符号,以及配合书写讲解的画外音;或是演示的动画、技术技能的示范操作等;不要展现师生风貌,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避免学生记笔记分散精力,教师应在重点内容上为学生提供视频必要的文字副本(相当于学生的笔记)。 (3)微课需要脚本设计。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呈现、展示、表达方式。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由于这课出现的生词比较多,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很专业,起初比较担心,但是得知高一的学生地理课上已经学习了相应的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处理的时候就注意到详略的问题,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把握,这样才会更好地抓住要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太空知识和人类起源。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形成,和人类的形成。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有点抽象,需要足够的图片,方便理解并形成感性认识。本课目的要使学生了解宇宙形成和人类起源,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引入宇宙形成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宇宙空间图并展示给学生看,弄清楚星际空间的划分,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人类起源进行讨论。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宇宙形成的过程,再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特色,学习用英语归纳以及复述,最后自己去小结上完这节课的收获,使他们的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增加了见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会用英语口语判断别人给出的依据,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一些有关宇宙的精美图片,引起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兴趣,减少陌生感。 五、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翻转课堂案例

《月光曲》教学案例 该内容总课时:3课时 翻转课时:2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月光曲》是一篇精讲课文,课文大量的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及对景物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贝多芬当时创作这首曲子的情境。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例。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大量的课前学习资料,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讨论为主、教师小结为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能够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我在授课时采用了学生模仿现实情境的方法,体会创作情境,同时伴有提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体会文章感情。 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两套学习方案,如果学生不善于表演,活跃不起来课堂气氛,就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式,教师适时点拨。 四、课前任务设计 一、看教师提前发的教案。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二、听《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磁带。 三、看老师第三节的教学视频,网址:百度云——网盘,学生知道账户和密码。

五、课上任务设计 《月光曲》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3) 1、导言: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的字词、课文分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感悟深化课文的思想。 2、师板书课题。《月光曲》赏析 二、感受乐曲,激发情感(10) 注:在课件上播放《月光曲》 听《月光曲》这首曲子,感知内涵。 听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组织交流,小组讨论。 三、情境表演(20) 注:看教师发的关于描写贝多芬创作曲子的材料。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学习了第三课时的有关知识,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我们来进行表演,看谁体会了《月光曲》的内涵。 四、教师总结(7分钟)

高三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高三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教案理念 ⑴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实 现目的,感受成功,教学进度整体把握,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器重体验参与,老师起到“设计者、研究者、促进者、协调者”的作用。 ⑶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注重读写的实用性,要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⑷课后访谈调查,读写摘记,器重语言运用。 ⑸正视个体差异,提倡过程激励,以多条理、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一、学情剖析 一方面,高中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对四周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知识,想取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体育比较感兴趣,对吉尼斯纪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二、教学内容剖析 (一)知识背景及新课程、新教材 本单元以世界纪录为中心话习题,只要内容波及以阿里西塔福尔曼为代表的几个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及其运动经历,重点讨论了创造吉尼斯纪录所必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意思以及挑战自我的决心和毅力语言和技能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本课是是本单元第二课——“浏览课”,于是本单元的重点。文章的主习题是“路永在前方”其内容介绍了世界吉尼斯的保持者阿西里塔福尔曼,他不是职业运动员,但其运动成就让许多运动员可望不可即,本课通过阿里西塔福尔曼的成长经历以及取得这些成就的精神动力激励学生认识自我的潜力找到精神动力的源泉,实现梦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浏览;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浏览微技能;3.对文章深条理的理解及细节的观赏,认识及剖析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及人物性格。 (2)难点: 1。浏览技能的训练;2.对记叙文的鉴赏能力及人物评价。 (确立依据:浏览在整个英语教育体系和高考中都占有重要比例,浏览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事。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浏览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浏览能力的提高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训练取得。复述课文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又是提高学生白话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三维教学目的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课题及其反思

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及其反思 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 一、教材分析 《数字与信息》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容。主要结合、门牌、等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调查与交流,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有关知识,体会用数字编码描述信息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分“提出问题”“比较分析”“设计方案”“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安排活动。“提出问题”环节,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比较分析”环节,主要结合,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设计方案”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以全校同学为主体,讨论并设计为全校同学编号的方案;“拓展延伸”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找一些用数字编码表示信息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表达了什么信息。 最后,教材引导学生讨论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通过上面的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具有准确、简洁、便于检索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应用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分析数字编码现象,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及方法,探索发现等编码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和获取其编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本课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数字编码的方法,发现等编码信息及基本编码方法,正确、合理、灵活和科学地自主编制一些生活中的数字编码问题。 二、达成目标发掘 《数字与信息》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遵循先“读”(码)后“编”(码)的编写体例,读和编在同一课时完成,体现出读编并重的特点。但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若以先读后编的路径展开教学,邮政编码、的复杂性可能只会让学生关注到编码的含义,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编码方法。如果无法通过编码方法架起桥梁,那么读和编必然是脱节的,是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编码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的。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本课时达成目标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自主学习两个部分。课前自主学习达成目标设定为: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 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名比较多,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5.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6.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 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 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

最新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 同位语从句 熊敏高三英语 一、教学课型:语法课 二.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同位语从句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笔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语法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探究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对语法教学进行了整理与补充,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以话题校运会引发学生对同位语从句的关注和思考。该课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自我梳理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习过程有一个延续的趋势。同时,提供一次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交流思想的机会,增强使用英语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笔者首先考虑为什么和怎么上这节课,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实在可行。笔者的授课对象是属于三流水平的一个县中学,这个班为普通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怎样使得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思考和帮助,也是笔者要考虑的问题。综上因素,根据学情,笔者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上一堂语法学习的课,期待对今后的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有所帮助;同时注意运用鲜活真实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同时便于设题。兼顾设计内容简单化,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掌握同位语从句的构成形式及其特殊用法。 2. 能够在句子中熟练运用同位语从句 五、设计理念: 1.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实现目标,感受成功,教学进度整体把握,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2.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教师起到“设计者、研究者、促进者、协调者”的作用。 3.在教学中,突出交际性,注重读写的实用性,要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课后访谈调查,读写摘记,重视语言运用。 5.正视个体差异,倡导过程激励,以多层次、多角度、多主体的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激励进步。 六、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问答法(question and answer) 讨论法discussion 辩论法(debate)taks-based method(任务教学法) 教具教学手段: ①Multi-media computer; OHP(overhead projector); tape recorder; PowerPoint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依据:根据本课特点以教材为本,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恰当合理呈现本课内容。) 七、教学过程: Step 1 Lead in T: As is known to us, the sports meet is on the way, are you excited about it? Will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文案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2015-05-28 16:39:10) 转载▼ 分类:翻转课堂研究 (博文转载自金陵叙事)这篇文章是我阅读梁文洁老师写的《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之后写的,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4月刊(下)P42。读完我的这篇“读后感”,您再阅读梁文洁老师的翻转课堂教学与反思的文章,您也许更容易发现,梁老师这课的确与传统课不同。 柳暗花明总会春 ——兼评梁文洁《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 读到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梁文洁老师《翻转课堂案例:〈数字与信息〉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我其实是感慨良多的。 梁文洁老师是成功教师之一,本没有必要通过翻转课堂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成就。但他洞察到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前景,感受到王水丽副校长翻转课堂前后比较产生的跃迁,毅然效法王水丽,走上翻转课堂这条充满希望的课改之路。 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型,即从演教案的演员型教师,转变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这对传统教学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说,几乎没有优势。小学课程改革十五年来,在“转型”方面鲜有突破,就是明证。

我有幸听梁老师第一次翻转课堂的课。当时,我称赞梁老师的传统教学基本功,也坦言并没有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陋习。我第二次去听梁老师的课,应该是他尝试了多遍了。走进教室,他给了我一份教案。我悄悄对陪同听课的王水丽副校长说,这堂课完了。王校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他写了教案。教案是预设的,写了教案,就会关注教案流程,就没有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真的没有“翻”出好层次。 但是,梁老师不气馁。他的毅力、执着令我佩服,他要通过实验,实现自我扬弃,转型为智者。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我们看到了梁老师的重大变化: 1.达成目标细化为课前与课堂两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通过感性观察,发现常见的数字编码信息。然后,进阶到对身份证编码信息的认识,体现“最近发展区”原则与方法。到了课堂学习,则发展成为从真实的情境出发,根据掌握的数字编码规律,用中图法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编码,实现数学学习生活化,把学习能力化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完美地演绎了微课程教学法课堂教学“四步法”。由浅入深的逻辑线索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地展开,保证学习扎扎实实地推进,使小学生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中图法编码这一图书馆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反过来,由于学生准确地为“好书”配上唯一性的“身份证”,表明学生对于数字与信息的编码意义的认知结构已经真实建构。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大胆尝试微型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本是舶来品,似乎有些高大上。梁老师抓住协作探究这一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课堂学习精华,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字与信息的编码关系之后,把图书馆采编的真实环境引入课堂,协作探究如何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谢玉燕湘潭市雨湖区江南中学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要以知识的生成为主线,认为新知识是学生在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顺应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群体和个性特点(思维与情感特征)、学习类型,合理设计教学事件,用以支持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学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促进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发展,营造学习者积极参与、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态度学习。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利用教材、媒体等课程资源,创设适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景,促进不同层面和特征差异的学生在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模块2,第一章,孟德尔从个体性状出发,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细胞水平通过对蝗虫等生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发现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的传递情况,那么本节的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萨顿的实验观察和类比推理以及摩尔根的实验论证,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解决了基因在哪里的问题,是对遗传定律的进一步学习与强化,也为后续的伴性遗传以及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是什么)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本节栏目内容丰富,为教师设计学习环境提供重要素材。 学生情况:学生(高一下学期)通过初中和前面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人类眼皮及豌豆等生物的性状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知识。学生的思维形式已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具有辨证思维特征,情感方面更趋向于独立和自主。本校学生由于生源较差,整体素质远远低于示范性中学的学生,而且同班学生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班级人数较少。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王萃 摘要:在英语课程的改革中,方方面面都在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英语阅读 一、前言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模块六第一单元Project的课题是Putting on a play.包括两个舞台剧: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现将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与诸君交流,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备课”,备教材在本课的两个舞台剧中,台词较为简单,但旁白和转场很多,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非常丰富。所以,同学们主要应在揣摩人物内心方面做足功课。 二、学生分析 根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二学年的英语教学将继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它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根据《课标》,《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因此,此教学设计着眼于把project 部分根据现在所教生源的实际情况,设当地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己从两片喜剧中选择一个小组合作表演。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每个任务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随着不同任务的转化,对他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注重在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坚持先读(课文,课外阅读材料),后说(合作探讨如何表演),再演(完成舞台表演)的教学三部曲。 四、教学策略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谈那就行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01]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授课教师: 课程:V o c a b u l a r y–l e a r n i n g i n s m a r t w a y s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SEFC Book 6必修阶段性词汇学习方法探究 2.教材处理: 这是一堂笔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对词汇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探究课。该课创造性地选择了授课内容,对使用性较强的词汇方法进行了整理与补充,改变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实验和探究。 该课的中心话题是“三鹿毒奶事件”,内容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思考。该课旨在启发学生去思考自我梳理知识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习过程有一个延续的趋势。同时,提供一次实际运用英语表达交流思想的机会,增强使用英语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 笔者首先考虑为什么和怎么上这节课,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实在可行。笔者的授课对象是普通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热情、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是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培养的。怎样使得一节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思考和帮助,也是笔者要考虑的问题。综上因素,根据学情,笔者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上一堂关于词汇学习的课,期待对今后的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有所帮助;同时注意运用鲜活真实的语言材料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同时便于设题。兼顾设计内容简单化,便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并改善词汇学习的效果;

2、能根据词汇的构成特点,归纳整理学习和记忆的方法; 3、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设计理念: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 英语单词的学习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磨练。新教材的词汇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新、长、杂、多。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怎样继承传统的词汇教学的精华,把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给学生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掌握生词和短语除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之外,还需要两样东西:已经掌握的单词和短语和不同的记词法。因此,将生词与熟词以各种方式捆绑记忆,是诀窍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归类的知识要比零散的知识记得牢固。因此,综合运用多种记忆法,将词汇以链式或发散式的形式联系,而非一盘散沙,是诀窍之二。这样,既可以系统整理要记忆已经学会的词汇,又可以使其以有效的方式扩展词汇量。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Step I lead—in Skill one: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Greet with a typical tongue-twister. 1.Greet with a tongue twister to the students and then let the students practice some tongue twisters. 2.Arrange a competition among the students. 3. Explain a specific example to arouse their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Skill one: the diversion of words’ part of speech [设计说明]:一开始以一则英语绕口令和绕口令竞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分析一个典型,挖掘例子中的同词不同词性的特点,引出第一种词汇

云端翻转课堂 在线教学案例

云端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案例 3月2日,本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本来应该热闹的校园一片安静,本应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此刻坐在电脑前面,本该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化身主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延迟开学;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所有课程开始线上授课,学生开启云学习的新模式。这对于师生而言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我提前规划,积极行动,认真备课,严谨教学,经历了从不知所措到乐在其中,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云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实现云端翻转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做好资源准备和课程开发 在开学前的准备阶段,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在线课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将原本按章节进行的课程体系修改成了按课时进行,准备了充分的视频微课资源和图文学习资料,并且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设计了课程单元导学,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清单,帮助学生掌握每堂课的时间安排和学习内容,开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及时发布课程公告。同时组建授课班级QQ群,按照教学进度同步给学生发送公告及学习内容。

二、自学先行,课堂内化,实现云端翻转课堂 课前通过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通知。鼓励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即进入在线学习阶段,根据预习清单的任务进行课前自学,并完成诊断测试。

在正式上课前的几分钟,首先通过在线平台完成签到。在线签到功能可以帮助师生摆脱传统的点名签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线授课过程中,同时运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QQ群直播功能,进行知识拓展,重点讲解,程序示范,讨论答疑。直播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在线平台则提供大量学习资源,课堂上可以随时索引、利用,课后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充分并灵活地利用好在线平台资源和QQ群直播,避免学生在单一授课媒介上长时间停留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在授课的间歇发布一些小调查和小练习,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状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线上。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在线测试、答疑讨论、课后作业、问卷调查、课堂练习、在线答疑等内容,借助这些功能,可以轻松完成翻转课堂的第四阶段:测试评价,个性指导等内容。最后一个阶段是提炼改进阶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在线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完成一节完整的云端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有哪些?以下是中国文库-教育资源网分享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在独秀搜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翻转课堂案例”,可得文献数量并不可观。如:在中国知网,以“翻转课堂案例”为主题或关键词,文献仅有五篇左右,而以“翻转课堂”为主题或关键词,“案例”为并含词频,则搜索到85篇相关文献。由于本研究“中美翻转课堂之比较”,着重于通过中美典型案例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比较,最后试图进行不同背后的原因探析,故在此对现有的中美翻转课堂案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一、翻转课堂案例相关研究国内现有的翻转课堂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案例的介绍,并进行个案分析,提出自己的反思或介绍。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引入精彩案例。如张渝江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来源,概念以及翻转课堂典型范式的介绍,遵循了这一思路。文中写道: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践者越来越多,一些有特色的典型范式浮出水面。这里归纳了5种模型。希望能给后来者以借鉴和参考[1]。文中提到的五种模型分别是:林地公园高中模

型、可汗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而这些模型的提出一方面为给后来人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是为了澄清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含义。再如上海《文汇报》刊发了上海市教委装备部孙爱青提供的十个美国“翻转课堂”的案例,不仅有小学的翻转课堂,还有高中、大学预科的课堂。从案例中回答了“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模样?” 再如杨刚,杨文正,陈立的《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2],文中罗列了十大精彩案例。2、鉴于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如顾一凡根据国内外教学案例及翻转课堂研究专家的共识,在《“翻转课堂”面面观》一文中详细阐明何为“翻转课堂”,概括归纳出“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运用、辩证分析“翻转课堂“的利弊及出路,试图建构起关于“翻转课堂”的框架[3]。再如,有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天云项目”中,从而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其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4]。二、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国外典型案例:据多数文献提供的案例,国外大多是美国,迄今为止成功的案例有多个,在此仅罗列本人认为有代表性的案例六例:1、林地公园高中的开创性实践。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实例 一、教材分析: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仁爱版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重视了学生的情感。本节课我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 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 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充分发挥起思想情感的教育作 用,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思想上、价值观上受到很好的教育和熏陶.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开口,勇于实践,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二、设计理念: 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唱、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 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 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1、透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图片的应用与提示,提供有意义的代换练习,以利学生由大量练 习中熟悉本课句型。 2.、透过上网的使用,提供学生可以反复练习的多元化、适性化学习环境 3、.运用小组讨论、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课件的辅助。恰当、合理地使用课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这可以帮助学 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得主动,学得愉快。但是,如果课件使用不当,只会浪费时间, 根本起不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使用课件前一定要考虑到本设计是否有效。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我相信,只要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处理课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感兴趣 的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坚持寓教于乐,肯定能探索出更多的富有创意的教学 方法,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三、设计特色: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和 立足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基本理念,使学生能充分树立自 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其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设语言课堂的情景,从新课导入开始进行创新教学设计,可以激活学生,有助于优化语言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预习作业的设计――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澳 大利亚等),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如:它的国旗、国名、人民、语言、著名人物等,并能用 英语做简单介绍。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四、设计教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知识框架,这一做法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络;同时,这也对学生后期复述课文及掌握全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模仿写作也是一个可取之举,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也可以在分享成果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提高性格内向的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可以在小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才能。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法也是如此。只有依据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法来确定教法,才是最佳的教法。 1 / 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在独秀搜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翻转课堂案例",可得文献数量并不可观。如:在中国知网,以"翻转课堂案例"为主题或关键词,文献仅有五篇左右,而以"翻转课堂"为主题或关键词,"案例"为并含词频,则搜索到85篇相关文献。由于本研究"中美翻转课堂之比较",着重于通过中美典型案例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比较,最后试图进行不同背后的原因探析,故在此对现有的中美翻转课堂案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一、翻转课堂案例相关研究国内现有的翻转课堂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案例的介绍,并进行个案分析,提出自己的反思或介绍。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引入精彩案例。如张渝江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来源,概念以及翻转课堂典型范式的介绍,遵循了这一思路。文中写道: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践者越来越多,一些有特色的典型范式浮出水面。这里归纳了5种模型。希望能给后来者以借鉴和参考[1]。文中提到的五种模型分别是:林地公园高中模型、可汗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而这些模型的提出一方面为给后来人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是为了澄清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含义。再如上海《文汇报》刊发了上海市教委装备部孙爱青提供的十个美国"翻转课堂"的案例,不仅有小学的翻转课堂,还有高中、大学预科的课堂。从案例中回答了"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模样?"再如杨刚,杨文正,陈立的《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2],文中罗列了十大精彩案例。2、鉴于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如顾一凡根据国内外教学案例及翻转课堂研究专家的

共识,在《"翻转课堂"面面观》一文中详细阐明何为"翻转课堂",概括归纳出"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运用、辩证分析"翻转课堂"的利弊及出路,试图建构起关于"翻转课堂"的框架[3]。再如,有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天云项目"中,从而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其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4]。 二、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国外典型案例:据多数文献提供的案例,国外大多是美国,迄今为止成功的案例有多个,在此仅罗列本人认为有代表性的案例六例:1、林地公园高中的开创性实践。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的方法是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起初,这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讲解,后有所发展。2、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数字化互动教材。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翻转课堂最大特点是采用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还结合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3、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美国高地村小学许多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他们鼓励学生带技术入课堂,包括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传统教室中排列整齐的课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桌、沙发和一排电脑终端。学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4、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xx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五六年级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