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 真题答案》 河海

公共管理学2014年真题

一、解释下列各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无缝隙政府

无缝隙政府是指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围绕结果进行运作,高效高质地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无缝隙政府扬弃了官僚机构中陈旧、呆板、顽固、缓慢、高官在上等弊端,代之以具有高度的适应性、灵活性、透明性、渗透性的组织细胞。总言之,无缝隙政府是一种以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为核心价值的灵活组织。(来源网络)

2.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以及对近20年来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新公共管理主要体现了企业管理途径的公共管理理念。

3.公共组织的矩阵制结构形式

矩阵式结构形式也称作“规划——目标”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既保留了职能式组织的形式,又设立了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把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照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就组成

了一个矩阵。矩阵式公共组织结构就是将按照职能划分的职能部门和按照项目划分的项目小组两个系统组合成一个矩阵,它是一种垂直领导和水平领导并重的结构形式,它加强了管理活动的纵向控制和横向联系的整体性,打破了组织的命令统一原则,使一个员工属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部门。其成员既接受职能部门的指挥,又受项目负责人的统帅,组织成员受到双重领导。

4.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排他不困难的收费物品,如俱乐部产品;或者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却无法有效排他的公共资源。

5.“相机抉择”政策

“相机抉择”的政策是指那些需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一般地,这种政策需由政府根据当时得经济形势来决定是否采用。

6.政府的内部性

政府的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二、简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活动的“三分法”具体类型?

公共管理活动的“三分法”为:①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②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③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有何意义?(p34)

①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假设来研究政治,并建立一种严谨的、有关政府一般理论的努力,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经济学的视野和新的研究途径。

②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过程的矛盾性、投票制度的虚伪性、少数利益集团对决策过程的操纵性的分析,引发了公共管理研究对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的反思。

③强调规则、立宪和立宪限制重要性的思想,有关改善政治首先要改革规则、市场失灵的根源在于现行法律——政治规则失灵的分析,也使得公共管理十分重视从规则和制度创新层面进行研究。

3.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内容是什么?(P80--85)

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

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有许多,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

2. 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

3. 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

4. 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

1. 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的。

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

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是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

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2. 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

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组织结构包括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部门结构。

在横向部门结构上,公共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执行部门,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

②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于“有限政府”的出现,使政府许多微观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从而精简、撤并了相应的部门,与此

相应,增强了政府对社会尤其是对经济宏观管理部门。

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3. 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首先,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

其次,横向分权。

最后,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与分权互相融合的趋势。

4.如何理解公共物品中混合物品的内涵及其供给特点?

混合物品,是指在形式上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或者说在形式上是排他和竞争的)、但因其明显的正的外部性而显现出某种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

混合物品的供给特点:是具有正外部性

混合物品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譬如教育、卫生、科技等,而正外部性又是非排他、非竞争的,这遍使这类物品从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私人物品中超越出来,成为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混合物品。以教育为例,教育产品在排他性和竞争性上,与私人物品没有区别,受教育者也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各种收益,另一方面,教育产品除了给受教育者带来收益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利益通过受教育者外溢给会,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使国家和社会能在一个文明的环境中运行。因而,政府和社会就有义务为这类产品支付部分成本,以刺激人们消费教育产品的积极性。

5.简述衡量公共部门绩效的“4E”尺度。

“4E”即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1.经济(Economic)

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2.效率(Efficiency)

效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

效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生产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另一类效率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的不同偏好。

3.效能(Effectiveness)

效率作为衡量指标,仅适用于可以量化或货币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而许多公共服务性质上很难界定,更难量化,不能适用于效率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效能便成为衡量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效能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

效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现状的改变程度;另一类为行为的改变幅度。

4.公平(Equity)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吗?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得到更

多的社会照顾了吗?”但公平作为一个绩效评估指标,存在的具体困难是在市场机制中难以界定,在现实中也比较难以测量。

三、论述题

1.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共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请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原理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难点。

可以结合“政府再造”(政府改革),“电子政府”,“绩效管理”,“公共权力的监控”等理论阐述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难点。

2.以计划生育政策、义务教育政策或者你熟悉的某一政策为例,试述提升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水平的途径及策略。

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在政策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

2.政策执行可检验与修正政策

3.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水平的途径及策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河海大学行政管理科目《公共管理学》2014年刚换成黎民的书,2014之前用的是郑成福的《公共管理学》,所以只附上2014年的真题答案,2014之前真题的作为复习的参考。

附:每年河海的试卷是非公开的,所以请同学们妥善保管,一份真题的单价有时候就会炒到上百,至于真题答案,可想而知,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所附的也是学长学姐依据题目自行整理的,可作为参考用途,不可尽信;一份完美的考卷必然是已有知识融会贯通后加上你自己的发挥,毕竟改卷老师的主观性和文科试题的特征摆在这里,所以希望学弟学妹门还是以书本和我们整理的资料为主,真题用在第二轮复习或第三轮复习使用,希望2016年的考研,复试,初试你们都能顺风顺水的通过,开启新的起点。

加油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