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建设规划

新校区建设规划
新校区建设规划

新校区建设规划一、建设规模

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坚持服务福建,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从我省医学教育现状看,医学高等院校只有两所(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年培养本专科生不足1500人,全省还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改善我省医学高等教育结构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1.学生规模

根据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现有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结合福建省对高等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确定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规模建设,并根据我省卫生事业的需要而逐步发展。

2.教职工规模

学校师资力量配备按师生比1:18考虑,专任教师和教职员工比例取2:1,确定教职工总人数为250人(2005年指标)。

3.建设规模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计算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用地和主要建筑面积。根据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规模、专业设置等要求并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需要,校区总建设用地按535亩规模控制,

主要建筑面积合计111000平方米。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教学公共建筑、学生宿舍、餐厅、教工宿舍、体育设施、校内市政配套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面积和数量见下表:

主要建筑工程一览表

主要室外运动场一览表

二、校址选择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多方了解并实地考察了福州市区及其周边多处地段,在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选址问题上始终持审慎的态度。根据我省及福州市的实际情况,新建校区必须走“跨出城区,在郊外建校”的路子。在经过认真考察比较,并广泛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选择了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东向的地块,占地535亩,其中水田365亩,果园102亩,养殖水面23亩,河流22亩,水工建设用地16亩,农村道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约7亩。该地块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东临101国道,西靠西洋山,北临流洋溪,南面是规划的18米宽的县道和大片耕地,其中西南面为自然风景区,宽约25米的流洋溪由北至南穿越校区而过,校址内水系丰富,具有良好的原生环境,且周边环境幽静,是办学的好地方。该地块位于福州的西面,距福州市区中心约17公里,距闽侯县城约5公里,交通条件十分方便。

三、建设条件

拟建校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东向的地块,占地面积535亩。该地块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建设条件良好,是办学的好地方。

1.地质条件

2003年10月福建省地矿建设集团公司对该地块的地质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经地质灾害评估中心对场区地形地貌、岩土层结构及工程特性、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水文地质条件、边坡稳定及地震效应评价等勘察分析,场址总体地质条件良好。

2.道路交通条件

新校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东临101国道,规划的18米宽的县道从校区南大门前通过,与江滨大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3.外部配套条件

拟建校区位于闽侯县政府所在地甘蔗镇的东面,供水、供电、通讯等条件优越。项目所在地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工程用水可就地解决,工程所需的黄砂、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可在县城市场方便采购。

四、校区规划

(一)总体规划理念

高等院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长体,教学、科研是院校的核心,因此,校园总体规划应达到具有:活力、简约和宽松的境界。

活力——象征校园是一个生命体,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不断发展。

简约——崇尚现代科学严谨、简洁的精神。

宽松——塑造培养人才个性和潜力发展的土壤,创造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良好功能关系。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系统论的原则

总体规划始终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地、全面地、系统地考虑问题。

2.动态设计的原则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态保护的原则

利用校园丰富的自然环境,营造洁净、高效、人性化的生态环境,注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避免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持环境的整体性。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校园的发展、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5.绿色校园的原则

规划设计紧扣“花园式校园”的主题设计各种功能用房,体现环境意念和绿色校园的文化内涵,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活动与教学科研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

(三)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规划以“二环、二轴、一带”形成简明的结构框架。“二轴”贯穿东西南北并与校园主干道相连,景观带贯穿南北校门,以南校门为主入口,主入口处环绕下沉广场分布的行政办公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和教学主楼形成公建区。系馆位于东部和北部,西北部设置体育中心区。学生生活区和教工区布置在西南侧,紧靠自然风景区。

根据校区地块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总规划布局把功能相同和相近的建筑适度聚集,形成三大功能区块格局,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共享公共空间。总图布局形成三大功能区块:

第一区块:教学区。该区是学校公共设施综合体,将行政办公楼、教学主楼、系馆、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广场等组合在一起,形成校园的主体建筑群,其中建筑别致的图书馆湖水倒映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第二区块:活动区。该区是体育设施群组,由体育馆、室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构成,形成校园的体育活动中心。

第三区块:生活区。该区以学生公寓为主体,与餐厅、教工宿舍、活动场地、休闲绿地等形成校园的生活休闲区。

(四)平面设计

1.设计思路

根据校区地块的实际情况结合功能分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为:

(1)以生态为核心,以景观为载体,以空间为特色,充分利用场址内珍贵的山水资源,融自然与人文为一体,创造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山水型大学校园环境。

(2)“凭水聆风、诗意生活”,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场所,塑造丰富的校园公共空间,特别是营造怡人的滨水空间,促进交流增强校园和人文精神。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协调人车关系,建立步行者优先的教学空间特色,并为方便停车、就近停车提供便利。

2.规划设计

(1)利用丰富水系,构筑自然与人和谐的山水生态校园环境

规划首先建立在对场址充分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下,构筑自然与人和谐的山水生态校园环境,保留并整理场址内原有池塘河道,形成自东北流向东南的校园主要景观水系,象征着知识的源泉源远流长。校园主入口处溪水潺潺,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入口景观空间。校园西侧沿山脚下结合丰富的水溪,挖

掘护校河,同时起拦截山洪的作用,也使校园与山体融为一体,并与校园主河道相连,构筑丰富而生动的校园水系。

(2)总体空间结构

以“二环、二轴、一带”的结构构筑校园的路网和景观骨架,构建以“下沉集会广场”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图书学术中心和教学主楼区,并建立开放型的全步行公共空间。通过“二轴”步行系统直接连接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和各系馆。将相同和相近属性的建筑形成组团,分块布置,组团、绿化楔式布局加强了校园与周围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

考虑场址东高西低的现状,为节省投资同时使校园竖向结构有层次感,在竖向布置上尽可能保持现状特点,在建筑布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组团。

(3)特色校园景观空间建构

充分利用场址原有的因素规划成园林式、生态型校园,保留场址内近乎垂直交叉的田埂小路,作校园的景观步行轴,即建立“二轴”;西侧设防洪截水沟与校园水系连通,形成校园的外环水系,即外环。充分利用场址内现状水塘作改造,形成校园水系,对原场址肌理上作适当保留并改造创新,从而形成校园的特色规划。

中间的景观带由北侧荆溪至南校门是特色景观的集中表现部分。中间“一带”结合绿色开放空间,下沉广场、公园、水体强化了中心绿地的地位。“二轴、一带”延入了校园各个功能不同的分区,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结合气候特征的空间设计,强化了空间的地方性塑造。主教学建筑部分底层架空设计形成风雨走廊,也加强了庭院空间的通透与一体化,并成为校园的信息与交流走廊。学生公寓区底层全部架空,部分作为自行车停放场,部分结合景观设计成为学生活动、休闲场所,也加大了校园绿色空间。

(4)建筑造型与风格

强调“统一和谐、朴实、得体”,不盲目标新立异,不追求奇异与怪异,尽可能汲取传统高等学校建筑特征,创立富有特色的校园建筑文化。福州近代的船政学堂、华南学院、协和学院等校园建筑都具有吸纳中西建筑文化的特征,并富有浓厚的学校建筑品质。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筑造型与风格传承这种传统,形成自身的个性。

五、总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校区总平面设计技术指标表

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镇城镇建设规划(——)

镇城镇建设规划(——) ***镇城镇建设规划(20xx年——20xx年) 一、县城现状概况 1、自然概况***县城镇位于***县南部,额尔齐斯河与***河汇合处的三角洲上。南部、西部邻额尔齐斯河,北靠***河,东接杜来提乡。***县属于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区,夏季凉爽,冬季冷而不剧,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以温差大,光照充足,1月平均气温-17.6℃,7月平均气温22.4℃,年均降水量118.7mm,无霜期平均142天,春夏多风,主导风向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1.6米。 2、人口现状 20xx年城镇现状实际居住人口为18072人,其中流动人口872人。城镇人口中 __族占29;汉族人口占13;族人口占3.8,回族人口占2.6,其它民族占1.6。 3、工业现状

位于***城镇的工业企业有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毛纺厂、 酒厂、水泥厂、电力公司、矿产公司、冶炼厂、喀纳斯纯净水厂、肉联厂、纸塑制品厂。 4、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A、用地 城镇现建设用地4.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230.87平方米, 其中居住用地215.28平方米,占51.5;工业用地30.33万平方米,占7.26;公共设施用地47.57万平方米,占11.38;仓储用地12.67万平方米,占3.03;道路广场用地45.29万平方米,占10.83;对外交通用地3.21万平方米,占0.78。 B、道路交通 建成区内现有城市道路总长约12.89公里,其中混凝土路面长 1.84公里,城镇道路网密度3.0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密度10.15,城区居民拥有道路面积25.03平方米/人。 C、公共设施

⑴县级医院1个,总床位数110个,防疫1个,妇幼保健站1个。 ⑵城区内现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文化活动中心1座,体育训练场1个,图书拥有量3万册。⑶现有集贸市场3个。 现有进修学校1个,党校1个,农广校1个,驾驶培训学校1个。 二、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考虑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依据现状,从实际出发,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及城市形态。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集中紧凑发展,少占良田,加大改善城市绿化的力度,建成良好的自然生态旅游城市。 三、城镇发展目标 规划期末,***县城镇将发展成为具有3万人的小城市,其内部功能合理,生活环境舒适优美,并充分利用两河夹小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城镇建成园林旅游城市。 规划期末,城镇几项指标应达到如下目标: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XX职教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成立于1993年,于2003年被评定为市级骨干专业。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占33%,硕士研究生6名,占25%,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58%,另有兼职教师5人,大多是行业工程师,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比例及职称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学生732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97.8%,专业对口率72%。专业实习实训场地面积720余平米,拥有仪器设备448台(套),其中大型设备5台(套),总价值241.36。专业实训室需加强建设。 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全国动漫基地落户滨海新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积极应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依托学校多年办学优势和人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信任,遵照“老专业做大做强、新专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努力形成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力争将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700人左右,发展成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

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 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 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是西工大面对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四方重点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的大好形势下,校党委抓住西工大发展史上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2002 年元月在北京签署四方重点共建西北工业大学协议后,我校即在发展计划处牵头下,着手新校区的选址工作。 2002 年 5 月,西工大与长安县人民政府签署西工大长安校区建设项目合同书。 2002 年 10 月,陕西省教育厅批复同意西工大建设新校区。 2003 年 5 月,西安市人民政府专项问题 会议纪要确定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的选址。 2003 年 9 月,西安市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学校的长远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大学,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也要有一流的校园环境。因此,从做新校区的规划开始,新校区建设办公室自始至终贯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的决策,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高校规划的经验教训,并邀请国内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参加长安校区的规划方案招标,规划和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式生态型、数字化的一流大学校园。特邀请了著名的规划建筑专家张锦秋院士参加我校新校区规划方案的评审,在确定了规划方案后,多次在校内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规划设计单位三易其稿,终于确定比较满意的规划方案,结合总体规划,在建筑单体设计时非常注意其建筑风格,尽量避免雷同,努力构筑起一个具有西工大特色的校园景观。 西工大的新校区建设是我校面对国防大加强、西部大开发、教育大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在教育部、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四方重点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的大好形势下,校党委抓住西工大发展史上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做

浅论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

浅论城镇规划建设及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前进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由于经济前进形势的改变使得城镇的许多层次都面临改变。文章重点的阐述了在规划建设时期面对的不利现象。 标签:城镇;城镇规划;管理方式 1 认真开展基建工作,确保形成综合有序的局面 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 做好协调活动 确保要素之间能够协调发展是开展规划活动的关键内容。在活动的时候,应该关注城镇和地区之间的关联,关注资源和发展间的关联。 1.1.1 城镇和地区间的关联 在我们国家,人口数量庞大,资源总数不多,城镇的数量非常多,但是综合能力并不高。所以当前阶段的关键方向是合理的发展关键城市,提升中小区域的水平,以此来带动一体化步调。 1.1.2 发展和资源间的关联 在我们国家,目前城市用地和维持耕地之间面对非常严峻的形势,虽说有充足的地表水,不过表现出很大的区域性特征。所以,在开展规划的时候,各个区域应该深入的分析其所处的具体状态,确保资源和发展之间能够和谐的存在。 1.1.3 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城镇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2 认真整合 首先是空间层次的。拿整个国家来说,最主要的是靠海的区域,要合理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特征,积极的开展外向型模式。其次是针对小规模的城镇来讲的。

吕梁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

xx学院新校区“十一五”建设规划 (XXxx)xx学院新校区 一、规划背景 (一)xx学院简介 吕梁学院,是吕梁市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由省教育厅主管。学校集文、理、工于一体,设有16个系,38个专业,其中有8个本科专业。另开设函、夜大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xx年在校生突破6500人,在册教职工达到528名,基本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办学良好格局,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生17592人,仅xx至xx年三年的毕业生数达7293人,占到毕业生总数的41%。xx年,省厅和吕梁市政府决定在我校的基础上筹建本科学院,按照__有关要求,决定另辟新址建设“吕梁学院(吕梁煤炭职业学院)”,我校现校址移交给吕梁市政府用于基础教育办学。我校按此部署,聘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了规划,省发改委(晋发改科教发[xx]36号)文件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核准“由地方政府出资新征1000亩土地,至‘十一五’期末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于xx年在现吕梁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吕梁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旧校区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2.4亿元。(二)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为贯彻落实__批转__的《关于抓紧做好校园总体规划__》,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211工程”建设,更好地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山西吕梁学院新校区根据省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将在今后十年间较大幅度地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校区简介 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新校区,占地1039.71亩,学生规划人数100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总投资6.64亿元。该项目xx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吕梁市重点工程,xx年正式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现完成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开工奠基、图书馆楼建设、招标代理公司确定等多项。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 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交通条件:灵溪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离市区为8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来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灵溪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灵溪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如灵溪镇,镇区人口219万,全镇人口2.万人,即使全都住到镇区上,也因其规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条商街,一处公园,一所中学,一家卫生所…”,虽已铺马路,装路灯,搞绿化…,有城市外观,却无城市生活内在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门早闭,毫无诱发消费之氛围。 (6)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破坏;是灵溪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灵溪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溪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建设规划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总目标:近期省级示范性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远期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做好专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专业建设现代化。 二、专业建设实施 1.师资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机床操作技能,懂得机床维护,掌握并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师资建设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培养教师,送教师不定期出去培训,到工厂锻炼,使教师水平和教学随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办学要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是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高,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生源建设 大力加强专业生源建设,吸纳相应层次优秀的生源,保证专业发展后劲。同时,优秀生源一般在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能扩大专业乃至学校的影响,促进学校和专业的招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对内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热爱学校和专业,这样使学生成为学校和专业的热心宣传者。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首先需建立稳定、完善符合中职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心是建设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在教研室内选择一门适宜课程。对教研室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其次需要完成课程操作文件,亦即编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炼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试验等一系列教学元素。最后,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使评估能正确反映教学的水平。 此外对专业的课程需要研究出本专业需整合的课程,探索出课程的整合思路与整合方法,为改革服务。 中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等能比较稳定,形成本专业的课程特色,并完成一门学校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远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文件体系和制定制度,完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目的有两点:一是选择或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教学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出版教材,提高本校专业影响力。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的教材具有实用,综合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整合。教材的课程整合应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来进行。满足整合要求的教材主要以基础性,需综合的教材为主。初步考虑,整合教材包括数控机床常用刀具、夹具的知识,数控加工工艺知识;CAD/CAM软件应用,包括常用CAD软件知识和常用CAM软件知识;数控机床技

新校区建设规划

新校区建设规划一、建设规模 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坚持服务福建,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从我省医学教育现状看,医学高等院校只有两所(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年培养本专科生不足1500人,全省还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校 公共建筑、学生宿舍、餐厅、教工宿舍、体育设施、校内市政配套设施等。各类建筑物面积和数量见下表: 主要建筑工程一览表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多方了解并实地考察了福州市区及其周边多处地段,在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选址问题上始终持审慎的态度。根据我省及福州市的实际情况,新建校区必须走“跨出城区,在郊外建校”的路子。在经过认真考察比较,并广泛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选择了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东向的地块,占地535亩,其中水田365亩,果园102亩,养殖水面23亩,河流22亩,水工建设用地16亩,农村道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约7亩。该地块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东临101国道,西靠西洋山,北临流洋溪,南面是规划的18米宽的县道和大片耕地,其中西南面为自然风景区,宽约25米的流洋溪由北至南穿越校区而过,

校址内水系丰富,具有良好的原生环境,且周边环境幽静,是办学的好地方。该地块位于福州的西面,距福州市区中心约17公里,距闽侯县城约5公里,交通条件十分方便。 三、建设条件 拟建校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东向的地块,占地面积535亩。该地块环境幽静,交通便捷,建设条件良好,是办学的好地方。 (一)总体规划理念 高等院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长体,教学、科研是院校的核心,因此,校园总体规划应达到具有:活力、简约和宽松的境界。 活力——象征校园是一个生命体,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不断发展。 简约——崇尚现代科学严谨、简洁的精神。

城镇建设专项规划方案与城镇总体规划工作报告

城镇建设专项规划方案 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规划,创新思路,突出分类指导,狠抓工作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小城镇、大思路;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大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全镇城镇形象明显改观,投资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方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工作实施情况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为切实做好城镇建设,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作为搞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使总体规划设计既具有科学性,又富有可操作性,特邀权威部门和专家到我镇召开座谈会,通过现场勘察和多次反复斟酌讨论修改,投入4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镇区155.2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城区47.41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西区12.96平方公里产业发展规划,为我镇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夯实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切实抓好了扩容提质,对老城区进行设计和提升改造,城镇建设与功能配套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700万元完成了对、大道的设计改造,现已全面竣工;投入近500万元完成对镇区、的提升改造,路面铺设沥青、划定交通标准线、改造雨污井、人行道,不断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方面:除了对原有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外,又投入100万元在316国道旁高田村新建了一处垃圾中转站,加快了垃圾清运及处理的效率,城镇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投入350万元对向西小学及剑霞小学进行了教学楼危房改造,改善了学校教学硬件设施,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启动了对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用地的征收工作,共拆除涉及南店村、丁坊村总计16万平方米主体房及附属建筑,南店、丁坊安置房项目建设也在同步实施中,既为我镇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拉开了框架、拓展了空间,又大大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 投资6000万元启动了“村”整治和新社区建设项目,项目占地总面积211.97亩,涉及任务204户、拆迁面积46000平方米,增减挂复垦面积182亩;建设新社区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规划建设204户安置房。“村”整治和新社区建设项目建设,提高了农村土地集约使用效率,以改善环境、促进发展、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为目标,逐步改善村容村貌,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资源保障发展能力,促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 1、深化细化城镇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可操作的指导; 2、一如既往地坚持房屋征收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征收进度,为顺利推进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3、加快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不断提高我镇幼儿教育水平; 4、以列为市特色小镇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镇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完善功能、做强特色产业、深化城镇管理、实施环境改善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服务优化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我镇特色镇进行科学规划,投入6000万元以现化化小城镇为目标,加快临街店招美化亮化、中心广场改造、银河东、西路拆墙透绿、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将我镇打造成为市次中心城市; 5、结合320国道综合改造,对2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内房屋进行全面拆除,统一规划改造。同时加大山背村、村新农村及新社区建设力度,使其成为新型农村新社区的综合示范亮点;

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式

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城镇规划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经济发展方 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对城镇中各方面的发展及变化存在着影响,加强城镇建设,不 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经济发展 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城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如对城镇的定位、发展方向 和规模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对城镇规划形成新的挑战,本文就针对城镇建设的 重要性,对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同时提 出具体的措施,有效的促进城镇的建设及顺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也逐渐显示出比较重要的位置及 作用。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了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问题。所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镇的规划 与建设。规划的合理布局及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城镇脱颖而出,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在蜂拥而起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着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城镇建设有着影响。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当前,要做好城镇规划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主要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对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改善,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及突出的 重点进行有序的推进,努力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使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加以提高,在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的同时,积极的发展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市周边乡镇的建设和发展。 1.1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发展还不是很发达,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大城市少实 力弱和中小城镇多规模小且大部分都是农村等特点,所以,城镇发展必须做到有重点,并要 做到全面协调,城镇发展要合理的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改善提高城镇加 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自然资源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 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我国城镇用地的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比较突出,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地域之间分配不均匀,所以,城镇规划要对各省市自身的情况进行考虑,按照不同的特 点及实际使资源与城镇发展相互协调。在各大小城镇,交通是城市的核心,也是连接城市各 区域间、不同城市间、城市和乡镇间的纽带,因此,要搞好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加快铁路和 公路的道路建设,建立畅通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重中之重。要想发展城镇经济,就要 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特点,加快铁路及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 设成为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此外,绿化设施的建设、给水排水设施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建设等对建设协调、合理城镇体 系具有积极意义。 1.2科学的整合 城镇规划建设要依据各地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等,进行科学合理 整合。如沿海城镇,就应当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好与内地的中转和通道作用。对一些 历史古迹较多的文化城镇,则不应盲目破坏,注意保护好原有古迹,对重新建造出钢筋水泥 大厦更有意义。此外,在我国整体城市规划中,加强城镇的科学整合,将城镇按照地域或是 交通特征分类指导。应当大力扶持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周边城镇。同时,形成与国际接轨、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化的多功能开放格局,也成为当前构建现代 化城镇网络的必然要求。 2. 我国城镇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不明确,盲目搞建设 置城镇的自身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于不顾,为表面政绩盲目的搞建设,既没有把建设搞好,又浪费人力物力,结果欲速则不达。此外,还有不少豆腐渣工程,不仅劳民伤财,对城 市后期规划发展都带来不可估量的阻碍和损失。近年来,虽然一些城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特点分析(一)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特点分析(一) 【摘要】近几年,大学城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我们对高校建设进行研究,分析项目的特点,以便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新校建设现代化生态化建设周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校扩招大背景、城市化加速的大机遇下,大学城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崛起。大学城建设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办学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大学城的建成,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存在如下特点: 一、项目占地规模大 大学城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大学城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与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相适应。办学规模不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需要开辟新的办学空间。多方面原因促使高校扩张、建设新校区在近年来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特征,其占地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征地规模上大大超过老校区,少则一千亩左右,多则好几千亩。 二、运用先进技术和设计,努力提升现代化水平 大多数高校都提出高标准来建设新校区,坚持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取向。按“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并做到了保证质量、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如期开学。新校区建设在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应用系统、弱电控制系统等全方位实现数字化管理。各高校贯彻现代城市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实施高起点规划,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校园的规划设计,建筑单体方案设计,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和景观设计。新校区建筑设计是校园现代化主要特征,教学区以“楼群”的形式或以体量大建设为特色,校园特色鲜明。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备齐全,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语言教学、视频录制、音响等教学手段从更高层次上满足教学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加大了实训室规模,实训设备、仪器数量多、种类齐全、技术先进。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手持“一卡”就能实现学生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的联通,就能完成校园内各类消费、实现校园身份认证、查询各类信息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各高校大胆创新、锻造精品,努力实现“四个一流”。 三、工期要求紧,建设周期长 新校区建设工程不同于一般工程,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增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教学迎评的展开,它的工期要求都很紧,一般在学生九月份开学前竣工。而且校园建筑是配套使用的,教学楼完工的同时,学生的宿舍、食堂、操场等建筑和设施也必须建成。所以建设者要统筹安排、周密考虑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施工单位招投标、工程建设等各阶段工作;要编制完成建设工期总体控制性网络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完成时限,明确工作人员的任务分工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建设工期按时完成。 从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到工程项目的实用阶段,需要三到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样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里,国家、社会的经济形势和政策有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征地拆迁政策的调整,贷款政策的调整等,对土地的征用、建设资金的筹措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学校不断扩大招生,有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的要求,这些因素又使建设项目周期加长。 四、建设项目组成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从建设项目组成来看,它主要包括:公共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体育

最新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建设方案 城市是一定区域政治、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现代城市的形式和发展除自然条件外,主要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不断建设和有效的管理。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关系。认真研究并处理好三者之见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上述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 一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城市规划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家万户,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起着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重大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一个城市能否建设的好,管理的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只有这样,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才能依据规划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否则,建设的管理就在很大程度上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城市规划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觉依据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城市规划有一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有一个对城市规划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如何自觉依据规划来进行建设和管理。这些年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我国的城市建设近十年来日新月异,新建筑、新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了一些败笔,如一些城市或是拆毁了具有历史风貌的区域,或是在风貌保护区新建了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一个城市要发展好、建设好、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甚至破坏性。规划已经一定程序确定,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由于长官意志或地区部门利益而随变更。规划必须高起点,才适应和满足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建设的失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特色化、历史变化等,努力克服“千城一面”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设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规划是否高起点,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建设与管理是否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建设是城市发展和基础,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前提条件 城市规划制定出来以后,如何使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具有实施各项城市建设项目,使规划逐步付诸实施。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为城市的高效能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客观对象,使之“有的放矢”的起到保障各项建设项目维持良好的状态或形象的作用。 一、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根据规划的部署,政府有计地组织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地下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他物质设施建设的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

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规划)

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城乡规划方面: 城乡规划的综合性、政策性和前瞻性决定了其在城乡建设中的“龙头”地位。XX新型城镇能否做到科学发展,能否建设得有特色有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的发挥。未来XX 城乡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XX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按照XX市新的战略规划提出的“根植性发展、精致型开发、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把XX区596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完整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将传统意义的小城镇、村庄视为整体城市化发展的一部分加以深度统筹、规划,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较为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先导、统筹作用,以“总规”规范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

2、推广城市设计理念。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这些年来XX城区形象不太理想,诸多原因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开展城市设计。为彰显XX区城乡规划建设的XX文化特色,下一步有必要引进先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以“XXXXXXXXX”城市设计征集活动的成功经验为指导,注重发挥规划专家智慧,以扎实的宏观研究政策为先导,以功能设计为基础,把功能研究作为城市设计的前提,大力推广城市设计理念。一是对XX几个城区出入口、旧城改造片区、新开发区域等重要节点进行城市设计,将每一处形态设计根植与相应功能细节,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二是严格新征用地规划管理工作,优先编制拟拍卖(出让)地块、旧城改造区、近期重点发展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 3、切实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主动协调配合、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民生民安项目专项规划研究和编制,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推各项目尽快上马建设,弥补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重点要做好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教育、医疗、林地保护、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工作。 4、积极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树立“规划”+“策划”理念,积极吸引策划机构,在规划的基础上,找准规划与项目的结合点和规划实施的着力点,推介、吸引一批重点投资项目落户XX,重点规划和策划好XXXXXX、XXXXXX、

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规划

规划展示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 校园规划设计情况介绍 ? ??(点击: 3127) 太原科技大学于2012年9月25日通过招标委托同济大学设计院进行新老校区规划设计,新老校区位于西中环(窊流段)东西两侧。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 3.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太原科技大学办学规模的批复》晋教发[2015]7号。 4.太原市政府《关于〈窊流东社片区局部(太原科技大学新校区)用地控制性规划方案〉的批复》并政函【2011】130号 5.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二、规划原则 1.新老校区按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板块进行布局。 2.校园整体规划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发展的文化积淀。注重科技、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节能型校园、环保型校园、数字化校园相统一。 3.以人为本,建设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的校园环境,能引导和影响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营造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能给人们带来情感支持与心理满足。 4.整体体现简洁大气、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疏密有致的布局特色。 5.建筑追求现代、简洁,明快,协调。简洁中有风格,形态上和谐,富有层次感,饰以统一的标志,在统一中有变化,体现教育、文化品位。 6.建筑的造型体现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北方建筑的特点,将办学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三、规划目标: 1. 新老共生校园 新老校园有机衔接,合理进行学科布局,突出历史科大、特色科大、现代科大三大主题模块,既达成功能互补,又体现整体效应,展现学校多远融合、兼容并蓄的气质。 2. 交流共享校园 学术共享,促进学科集群发展;院落空间,构建多层次社交场所。 3. 特色人本校园 注重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强化装备制造学科的个性特色,创造厚重大气的整体建筑风貌与独具魅力的形象气质。以人为本,塑造人性化空间尺度。 4. 绿色生态校园 基于多元和谐理念,有机组合校园内绿地、水系、广场、庭院、步道等充满情趣的开放空间,形成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围合度、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体系。 5. 可持续发展校园 节能环保,建设低碳的生态型校园;精明增长,保证学校可持续的自然发展。 四、规划结构与布局 1. 规划结构 (1)两大片——两校区总体“簇群”式布局: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论述

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论述 摘要:本文就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展开了了几点简单的论述,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可供交流。 关键词:城市规划;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非常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将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面对这种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城市规划的制度和方法必须作出调整和改进,进行完善和创新,才有可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是决定城市市容市貌、城市公共交通运输能力、城市宜居水平的关键。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如何根据城市规划基本要素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进行规划设计是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科学性、影响城市规划设计效果影响城市土地使用率的关键。因此,现代城市规划部门应从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分析入手,提高城市规划质量、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以城市规划作为基础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是指导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有效地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劳动环境,去实现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空间环境,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预定目标,以及实现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建筑艺术、空间美学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具体说就是要确定发展目标,合理使用土地,组合空间布局,安排建设部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服务。 1确定发展目标。一般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即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

城镇规划发展计划书(1)

知恩地产机构 黑龙江省尚志市 一面坡城镇规划发展计划书 2015年3月 1 一、一面坡镇简介: 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镇,位于尚志市政府所在地东南20公里处, 与滑雪胜地亚布力镇南北相望,全镇总面积392 平方公里,5.1 万人口。一面坡镇辖3个社区、11 个行政村。一面坡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三面环山, 一面傍水, 山清水秀, 风光旖旎, 镇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绿海山庄、哈一漂游乐园以及同哈尔滨极乐寺齐名的东北三大寺之一——普照寺等旅游景区。作为中东铁路的发源地之一, 滨绥铁路、绥满高速公路、301 国道贯通境内。 一面坡镇山产品及农产品丰富, 盛产松、榆、桦、椴等优质木材; 大米、大麦、刺嫩芽、刺五加、五味子、野生食用菌、猕猴桃、山葡萄等产品资源。 从居住和度假的角度, 这里绝对是宜居小镇。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负氧离子丰富, 原生态产品供应旺盛, 绿色健康食品更是随手而择,若在此地久居或度假, 无疑会延年益寿, 百病不侵。 二、发展规划要点: 1、知青养老度假规划展望

当代中国, 和共和国同龄的那一代人大都参加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插队经历。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群体, 他们都曾经有过一个共同的身份——知青。这 个在中国历史上响亮了十几年的名字, 而今已经渐渐隐去, 但是,对每一个曾经被那一场大潮席卷,曾经被唤作知青的人来说, 这一切是那样的难以忘却, 深厚的知青情节让他们牵肠挂肚、回首往昔……,当年的知青,现在都已进入老年阶段,都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养老问题。 一面坡, 三面环山, 一面傍水, 山清水秀, 风光旖旎, 长营村的村支书张秀林就是当年从山东来一面坡插队的知青, 怀着对一面坡深厚的感情留下, 扎根长营村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就是一个鲜活的知青样板。而坐落于长营的智慧园项目, 总建筑面积33804.93 m2,规划有优美的山景休闲公园、多层、小高层和别墅建筑。该项目若按照养老地产形式进行配套和完善, 同时将“黑土地知青文化养生小镇”的概念融入其中, 势必会感动全国数百万正在面对养老环境问题的老一辈“知青人”。若将养老公寓与服务相结合, 从护理、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文体活动、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呵护, 增加设施设备和精心打造专业管理团队。如此大美生态环境, 完善医疗配套, 成熟健康保健体系, 必将成为知青养老养生的首选地, 同时, 也将拉动一面坡的经济发展。 另外, 哈绥高铁一面坡站的建设, 无疑更会成为推动黑土地知青文化养老旅游的助推剂! 2、佛教文化与地方经济融合剖析: 一面坡的佛教文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以普 照寺闻名于世。普照寺座落在一面坡镇的南山上, 始建于1932年, 与哈市极乐寺, 营口的楞严寺并称东北三大寺。它的兴建对尚志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 普照寺在政府的帮助下, 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佛教文化商业街,同时还配套建设了数栋住宅楼, 寺庙内由主持“昌修法师”带领众多佛教徒进行捐赠, 兴建了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