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导论 苏长和 考试大纲

国际关系导论教学大纲授课教师:苏长和教授,suchanghe@https://www.360docs.net/doc/8d3962995.html, 第一课:当代国际关系的由来

从孤立到整体的历史

贸易,宗教,帝国

政治边界,经济边界,文化边界,信仰边界

西方的扩张与非西方

第二课当代国际关系透视

从中心看边缘:帝国主义、霸权与依附

从边缘看中心:中小国家或非西方的视角

关系理性与因果理性

进步及其问题

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

整体主义与碎片主义

地方主义、国家主义、国际主义

第三课历史观念、冷战与冷战后世界

观念与世界变迁

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怎样历史地看历史

冷战及其背后的历史观

美国、苏联与第三世界

冷战后世界的各种历史观

西方与非西方,南方与北方

第四课:国家理论与当代国际关系

国家与国际关系理论

全球化下的国家

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国际专制

差异的国家与和平共处

第五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

跨国公司

国际组织

宗教团体

社会公益组织

精英、人民与国际关系

行为体比较

第六课: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

内政与外交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与内政是外交的延续

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互动的规律

独立自主

相互依存

一体化

第七课:超越国界的政治经济联系

经济相互依存的历史与现状

相互依存、权力与经济制裁

相互依赖与国际制度

地区主义与反地区主义

互利共赢国际关系的经济基础

第八课:超越国界的社会文化联系

社会文化联系与社会文化障碍

移民与国际关系

国际散居社会

跨文化沟通原则和准则

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

和平共处国际关系的社会联系基础

第九课:社会政治思潮与国际舆论格局

各种社会政治思潮

意识形态与国际舆论格局

意识形态没有终结

文化主权与文化进入壁垒的必要

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与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和而不同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础

第十课:干涉、战争与革命

大战的根源

新旧干涉主义

为什么霸权与干涉阻碍了制度创新?

革命与国际关系

第十一课:贫困、援助与国际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

为什么有的国家越来越富有的国家越来越穷?经济落后的国内根源

经济落后、依附与资本主义生产体系

全球资本家、中等收入群体与贫困人群

贫困、援助与国际发展

援助的理念:西方与东方

中国的实践:国际发展伙伴关系网络

第十二课:国际关系教育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丛林法则的国际政治文化

赢者通吃的国际商业文化

歧视、暴力文化与消费主义

帝国主义的课业与规训教育

教育在各国人民间友好中的意义

第十三课:国际体系的并立与整合

资本主义全球化模式的困境

全球化、一体化及其反对力量

国际体系在历史上的分离与整合

大政治与小政治

全球和地区行政合作

地域秩序与世界政府

第十四课:法系、国际法与冲突处理

法律在国际关系中的意义和局限

四大法系与地区政治

法系的调整与融合

国际法与国际管理

第十五课:正义理论与世界秩序

普遍主义正义观与相对主义正义观

“天下为公”还是“天下为私”?

天下为私与西方国际政治哲学

天下为私及其对人类秩序的危害

其他社会中的公私观

天下为公与东方国际政治哲学

第十六课:从不和谐的世界到和谐世界

资本主义体系的世界秩序实践与不和谐的世界

各种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道路与各国和平发展实践

和谐世界的法则与国际关系理论

阅读书目:

《马恩选集》,人民。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毛泽东外交文选》,世界知识。

《周恩来外交文选》,世界知识。

《张闻天文集》第四卷,中共党史。

《邓小平文选》,人民。

《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中央党史。

中国对外援助白皮书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两份)

李慎明:《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基本原理》,社科文献。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华中科技。

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中华书局。

全汉升:《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华书局。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

刘金质:《冷战史》,世界知识。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人民。

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

赵汀阳:《天下体系》,江苏教育。

俞正梁、颜声毅等:《战后国际关系史纲》,世界知识。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6、17期。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北京三联。

杨宝荣:《债务与发展》,社科文献。

陈明明:《所有的子弹都有归宿》,天津人民。

陈其人:《殖民地的经济分析史与当代殖民主义》,上海社科院。

黄俊杰,江宜桦:《公私领域新探:东亚与西方观点的比较》,华东师大。

甘地:《甘地自传》,商务。

阿瑞吉:《漫长的二十世纪》,江苏人民。

斯塔夫里阿诺斯:《第三世界的分裂》上下,商务。

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江苏人民。

弗兰克:《白银资本》,中央编译。

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商务。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科文献。

阿瑞吉等:《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社科文献。

维恩:《非洲怎么了》,广东人民。

沃勒斯坦:《世界体系》,高等教育。

莫约:《援助的死亡》,世界知识。

《世界宗教入门系列丛书》,上海古籍。

塞代斯:《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商务。

金:《四千年农夫》,东方出版社。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

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首都经贸。

科泽:《国际移民》,凤凰出版。

布罗代尔:《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与地中海世界》,商务。

瑞德:《东南亚的贸易时代》,商务。

《剑桥东南亚史》,云南人民。

《剑桥欧洲经济史》各卷,经济科学。

希提:《阿拉伯通史》上下,新世界。

罗特蒙特:《印度史》,中国青年。

克鲁卡特:《五十年战争》,新华。

拉弗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世界图书。

加迪斯:《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上海人民。

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北京三联。

威格摩尔:《世界法系概览》,上海人民。

布劳特:《殖民者的世界模式》,社科文献。

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张晋藩:《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中国政法。佐佐木毅:《欧美的公与私》,人民。

沟口雄三:《中国的公与私》,北京三联。

罗尔斯:《万民法》,吉林人民。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湖南科技。

辛普森:《大国与法外国家》,北京大学。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导论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导论 ?一全球化:现实还是幻觉 ?在理论界,对于全球化是否是一个现实一直存在争论。 ?否认全球化存在学者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现在所说的全球化不过是对区域化的夸大;另一派认为,从经济开放度上看,现在的国际经济并没有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对关于全球化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现象还是只是一个说法还存在学术上的讨论。 因此有很多学者更喜欢使用“国际化”而不是“全球化”。 ?简单的说,它们两者的区别在于国家的角色在国际化中更重要。也就是说,全球化程度比国际化要深。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国家的边界还远没有达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还没有开始,也可能不会开始——从历史上考虑,国际化从来没有变成全球化。著名的依赖理论提出者萨米尔·阿敏(Smir Amin)提出,“全球化是一个反动的乌托邦”,并且对全球化给拉美和亚洲国家带来的负面意义进行了精辟地分析。 ?怀疑论者的主要代表有PAUL HIRST ,GRAHAME THOMPSON 等人,他们力图通过历史比较法来证明全球主义在对全球化判断上犯了夸大事实和有意误导公众的错误。 ?他们的基本观点有两个:1现在所谓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国际化,国家依然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范围和管理者。2 全球主义宣扬的国家终结的观点不但夸大了事实,而且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 ?思考题:你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现实,还是一个幻觉?为什么? ?现在的国际经济与20世纪初期的国际经济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914年之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参与到国际活动中去,而现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被卷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运输成本的下降推动的,而现在则是通讯成本下降推动的; ?3国际金融流量大大超越了以前,尤其是证券和外汇交易发展迅速。 ?1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和一种发展趋势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外交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外交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外交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2人,下设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国际关系专业下设6个方向,分别是王帆的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周永生的经济外交;赵怀普的欧美研究;李海东的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卢静的全球问题研究;魏玲的当代国际关系。 国际政治专业下设3个方向,分别是江瑞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孙吉胜的国际政治语言学;李适时的国际政治与国际法。 外交学专业下设2个方向,分别是苏浩、夏莉萍的当代中国外交;江国青的外交法。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考试的科目 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导师招生数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030207国际关系01国际安全与大国战略王帆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7大国安全战略 02经济外交周永生2 (1)1001英语或1003日语 (2)2001政治学 (3)3005经济外交 03欧美研究赵怀普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6欧盟政治与外交 04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李海东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3美国外交与中美关系10全球问题研究卢静1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11全球治理与世界秩序11当代国际关系魏玲1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1国际关系理论 030206国际政治05国际政治经济学江瑞平2 (1)1001英语或1003日语 (2)2001政治学 (3)3004国际政治经济学06国际政治语言学孙吉胜2 (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02国际政治语言学理论 07国际政治与国际法李适时1(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 (3)3010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030208外交学08当代中国外交 苏浩2(1)1001英语或1003日语 (2)2001政治学 (3)3008外交学与当代中国外交 夏莉萍1 (1)1001英语或1003日语或1004法语 (2)2001政治学 (3)3008外交学与当代中国外交 09外交法江国青2(1)1001英语或1004法语 (2)2001政治学 (3)3009外交法与国际组织三、导师介绍 王帆,男,1963年7月出生。外交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教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外交学会理事、对外友协美中关系委员会理事、中国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在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报纸杂志发表评论百余篇。 周永生:男,1963年4月出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于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7年于外交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兼任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东亚和平与发展战略论坛特约研究员,中华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赵怀普,1963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南安阳。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秘书长。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欧洲一体化、欧盟政治与外交、美欧关系。主要讲授课程:国际关系概论(英语授课)、美欧关系研究(英语授课)、欧盟研究、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 李海东:男,1971年出生,山东省泰安人。199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5-1996年在南京大学-约翰o 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进修;2000年在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后任职于外交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真题1999-2010

外交学院 历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试题 (1999年~2010年) 说明: 1、从2003年起,每门专业课总分从100分调整到150分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3、从2004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4.08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2010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15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中导条约、伊朗门事件、勃兰特委员会、日美安全条约、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二、简答(40分):1、评析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成果、2、评析普京的“务实外交 三、论述(80分): 1、论述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论述冷战时期美国各位总统的均势战略以影响) 2、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和结果。 政治学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民族主义 2.非政府组织 3.政治决策 4.政治信念 5.政治沟通 二、简答题(30分)1.简述政府与政党、政府与国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区别 2.简述政治冲突发生的原因。 三、论述题(30分)从政治发展的内容上,论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成果和不足。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60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 托马斯.阿奎那 2. 国际社会说3. 霍布斯文化4. 无政府性 二、简答题(15分): 简述多边主义的定义与含义。 三、论述题(25分): 试论摩根索与沃尔兹的权力政治观的异同。 ---------------------------------------------------------------------------- 2009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 (一)、名词解释(8分/个)--40分 1、诺维科夫报告 2、哈尔斯坦主义 3、《洛美协定》 4、中东“六五”战争 5、东盟 (二)、简答(20分/个)--40分 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战后国际核裁军的重大成果 (三)、论述(40分+30分/个)--70分 1、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2、戴高乐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2009政治学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政治关系 2.政治沟通 3.政治参与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课程编号:102077 总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 先修课程:遥感概论 教材:《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梅安新、彭望琭、秦其明、刘慧平)。 参考书目: 1. 彭望琭,白振平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 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3年 3. 日本遥感协会,《遥感精解》,测绘出版社, 1993年 4. 孙家柄等《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测绘出版社, 1999年 5. 吕国楷等《遥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6. 张永生等《遥感图像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 2000年 7. 秦其明,《遥感概论网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遥感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遥感物理基础、地物与电磁波相互作用和遥感成像机理;不同遥感器特性与遥感构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与技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方法和解译步骤;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根据未来遥感技术应用需求,课程最后简要介绍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遥感概论是地理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介绍了遥感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中地理学类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之一。通过该课程教学与实习,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机理和影像解译原理;(2)了解遥感技术系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技术;(3)了解并掌握航空照片、多光谱遥感图像、热红外遥感图像、雷达图像(SAR)和高光谱遥感图像等不同类型遥感图像解译方法,以及运用遥感图像进行地学分析和综合研究方法与技能;(4)了解遥感技术进展和“3S”系统的综合应用。 课程要求:(1)基础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课程既介绍了航空照片、多光谱图像、热红外图像、雷达图像和高光谱图像成像方面的基本理论,也阐述了遥感图像解译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实践加深对遥感原理的理解。为培养本科生应用技能,我们安排了遥感图像解译实习等内容。(2)系统性和前瞻性相结合。课程在系统介绍遥感物理基础、遥感成像机理、遥感图像处理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方法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力求将遥感技术发展取得的新成果和遥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贯穿于教学之中。(3)现代化的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与遥感影像解译实践相结合。针对课程重点和难点,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利用遥感影像库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实习,为认识不同遥感影像特征,掌握遥感影像判读方法和步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各年度选课精选

09年全校性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 时 学 分 面向专业年级评价推荐度 人文社科类大学语文27 1.5 全校所有年级课堂前20分钟 讲授人生思考, 从不点名,考试 2000字论文(颜 琳老师上的话 每节课点名,考 试是当堂考试 的。) A 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18 1 全校1年级 中国文学名著选读18 1 全校所有年级颜琳老师上的 话就会每节课 点名 文学鉴赏27 1.5 全校1年级不怎么点名 期末写论文 平时当堂有作 业即时交当平 时成绩 A 中国现代名诗选读18 1 全校所有年级几乎每节课都点 名期末写500 字的名著读后感 分数均为良好 B 中国现代散文名篇选读18 1 全校所有年级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27 1.5 全校所有年级老师讲课质量 好,喜欢文学的 都可以选,3次 点名没到的话, 连考试也不用 了,肯定过不 了;提前一周给 考试题目,最后 一周交 A 中国文化概论27 1.5 全校所有年级 廖仲恺何香凝传略27 1.5 全校2年级 全部课不用点名, 期末当堂写论文 A 美学讲座27 1.5 全校1-3年级老师基本不点名。 即使人很少。上课 也还比较好。考试 也容易过。 A 岭南民间文化18 1 全校所有年级上课形式是分小 组,有潮汕组,客 家祖,海南组,桂 系组,广府组,每 次上课都要小组 派一个人上去讲 一个他给的主题, 讲的内容就是你 的小组地域上面 跟这个主题相关 的东西,感觉挺坑 B

爹的。不过不点 名,最后考核是交 一篇论文,还有课 堂考试。 女性学18 1 全校所有年级 希腊罗马神话18 1 全校所有年级一半以上会点名, 考试成就好像女 的就会高点。然 后,请假的待遇和 没来差不多 C 世界宗教27 1.5 全校所有年级 圣经文化赏析18 1 全校所有年级点名频率高,3 次没去有请假 条也拿不到学 分,作业简单, 上这课老师送 圣经。 B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18 1 除英语类 专业外所有年级教学质量高点名 几率100% 要学生 做PPT 交论文老 师很恶心 C 插图的文化史18 1 除艺术类 专业外1-3年级课程有趣上课 随机点名考试 要当堂写论文 A 大学生心理学27 1.5 全校1-3年级 管理心理学27 1.5 全校1-3年级教学质量高,点 名几率100%, 及每节课必抽 点名,考试交论 文并要求颇多 C 教育学27 1.5 全校所有年级老师讲得很好,基 本每次课都点名, 一开始全点,后来 跳着点,中途分组 做ppt上去讲,最 后的作业是一篇 论文 A 普通心理学18 1 全校1-3年级老师曾经说不来 上课也OK(应该是 因为志愿者的原 因),考试去考就 OK(这次是看电影 写感受),考试时 间不定 A 社会心理学18 1 全校所有年级 国际高等教育概述18 1 全校所有年级点名考试:交 论文 C 大学生学习学27 1.5 全校所有年级 西方大学发展史概论18 1 全校所有年级 朋辈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18 1 全校所有年级点名次数少,不 过老师基本上 每两节换一次, 最后要考试,还 要交论文 B 心理健康教育18 1 全校所有年级不点名到最后考 试是要回答几个 问题,每个问题回 答500字左右,5 个问题有考试 A

国际关系必读书目

国际关系必读书目 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二版)(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五年——一九八 年),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版。 2.《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3.《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10第1版及1994年10月第2版。 4.《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5.李宝俊着:《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6.梁守德、洪银娴着:《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7.[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着:《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8.王圣诵主编:《国际关系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9.陈向阳着:《中国睦邻外交:思想、实践、前瞻》时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0.鲁毅等着:《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1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2.蔡拓等着:《国际关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3.[美]威廉·内斯特(William Nester)着:《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 (姚远、汪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4.[美]斯蒂芬?范埃弗拉着:《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15.《江泽民文选》1、2、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16.康绍邦、宫力着:《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7.康绍邦、宫力等着:《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州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8.颜声毅着:《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复习贴!超详细!

2019年北大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贴 简单分享一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的一些想法,大概从复习目标、参考书目和复习方法这三个大方面来说。 一、初试复习方法 首先,不能轻视北大国关考研专业课的复习难度,因为复习的难点主要在于专业课“上手比较容易”但“深入理解难”,而把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到答题中难度就更大了。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试的同学(本科专业不是政治学一级学科),在开始读书复习之后总会有“什么都读得懂,但是题目破不开”或者“答题能写很多,但是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 一般而言,国关专业课复习要达到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知识点细节的熟悉。比如让你回答“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辨析斯兰与穆斯林的概念关系”。这一点基本上下了功夫都能达到。 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把单个科目的知识点用一条逻辑线索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比如提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能够下意识知道这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均势塑造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争,前接法国打破均势、谋求天然疆界,后继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北方大战、外交革命、七年战争等多极均势的稳固,它的位置应该在17-18世纪国际体系权力分配状态变动这一条线索上”。当然这就要求在熟知细节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线索,或者依靠一些比较好的参考书记下来一些线索。 第三个层次是能够把不同专业科目的知识框架相互渗透、相互交

叉,在考试中有准确而深入的破题能力和答题思维。比如以2017年真题“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为例,不仅要了解民族国家的性质特征及其内涵变迁(国际政治学),还需要结合主权概念的发展(西方政治思想史),更要把问题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中举例说明(国际关系史)。这一层次要求对各学科的线索非常熟稔,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去粗取精,通过反复琢磨参考书或者进行专门的课程培训,达到这个层次并非难事。 第四个层次是一个技术层次,当在第三个层次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时,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答题方法,把模糊的破题思路结构化,也就是需要一揽子“答题套路”。比如2018年真题“以卡塔尔断交风波为例,分析引发地区局势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就需要一套取百家之长的“层次分析法”,“从政治学角度论述分析欧洲难民危机”则要有一套提纲挈领的答题线索把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融会贯通。如果达到了这个层次,北大国关考研、甚至考博士都不是难事了。当然达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良师益友的指点也很重要。 所以,笔者在决定考北大开始,就在考虑是否报班辅导,毕竟难度摆在那里。后经过多方了解,在家人的支持下报了新祥旭的全科辅导,不得不说一对一的学习效率就是比班课好,这个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在这里不多说。 二、关于参考书目 在通行书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考研经历稍微细分了一下,希望能使复习更有层次和节奏。

遥感学概论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遥感学概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客观部分60% (二)主观部分40% 4)题型结构 a: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b: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c: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遥感基本原理 1、概述 了解遥感、电磁波、电磁波谱概念。 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 2、物体的发射辐射、地物的反射辐射 了解地物的反射类别、光谱反射率以及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 3、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 理解地物波谱特性的概念及作用。 (二)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

1、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 (三)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1、了解遥感传感器种类、理解扫描成像类传感器特点。 (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 1、图像的表示形式 理解图像的表示形式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硬件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系统。(五)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1、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 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因素。 2、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 理解几何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掌握几何纠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六)遥感图像辐射处理 1、遥感图像的辐射处理 理解辐射纠正的目的、意义、基本原理。 2、遥感图像增强 理解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图像融合 理解图像融合的目的、意义、概念,掌握图像融合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七)遥感图像判读 掌握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原理、基本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八)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理解图像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九)遥感技术的应用

国际关系理论 期末复习

国际关系理论期末复习 一、范式 范式(库恩 paradigm)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范式就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一般框架和视角,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从什么方位开始看,从什么立场开始看)它提供了观察生活的方式和关于真实本质特性的一些假设。 二、理论 理论是人们建构出来用以一般性的解释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特定方面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三、本体论 1、哲学含义: “本体”是唯一能够独立存在的“是者”,其它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能成立。 2、传统与现代本体论 1)“传统本体论”是关于本体和由“本体”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是者”及其“所以为是”的学说,这种学说是纯粹理念性的、未经证实也无需证实的形而上学理论,与实证理论和实体理论截然不同。 2)“现代本体论”的内容有所简化,被当成关于一般的事物及其性质的一门学问,是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 三、实证主义 1、实证主义认识论原则 1)关于科学理论的客观实证与演绎逻辑原则统一的逻辑主义观点; 2)只有经验可以证实或证伪或定义为真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的实证原则; 3)观察的相对客观性即可以独立于理论的认识论假定; 4)建立事物之间因果关系并试图发现可观察现象之间超越时间界限关系的因果理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 1)含义:在实证主义认识论假定的基础上,逐渐整理形成的一整套比较具体的、可用于指导科学研究(包括国际关系研究)的一般原则、方法和研究 程序。 2)基本要素:研究问题。理论假设。系统数据。验证。 四、理想主义 1、思想来源 1)十九世纪主导欧洲和美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哲学 2)美国的传教士精神或说“天定使命观”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 (2017级教学计划) 一、专业简介: 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成立于2017, 201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该专业方向采用二次招生的方式从全校各院系一年级学生中招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自其他院系的学生原则上应修满12学分的原专业核心课程。 二、专业培养要求和目标 2018年增设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中国情怀、了解中外文化、具备一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技能、除中文之外通晓两门联合国工作语言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专门人才。 三、授予学位 法学学位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 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0-26学分; ◎留学生:36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6学分(其中7学分为“与中国有关课程”)。

◎港澳台42学分,含全校公共必修课9—15分,学科基础课27—33学分(其中10学分为“与中国有关课程”)。 核心课程:45学分(留学生51学分) 限选课程:41学分(A+B+C+D) A、本专业认可的各学部内部分选修课程:14学分 B、专业选修课程及学分:15学分 C、毕业论文6学分(必修) D、毕业实践6学分(必修) 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 12学分 1、公共与基础课程:共42学分(留学生36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16-22学分(留学生10学分港澳台学生9--15学分) 注:1、带*号者为留学生上,总计10学分,免修的思政和军理课7学分,所缺7学分用学科基础课中“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补齐; 2、港澳台学生总计9-15学分(由英语课程决定),免修政治类课程10学分由学科基础课中“与中国有关的课程”补齐。 (2)学科基础课(20-26学分)(留学生26学分,港澳台学生27—33学分)①20—26学分(留学生19学分,港澳台17—23学分)

《国际关系学入门》笔记 第一章 国际关系学导论

第一章国际关系学导论 1、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属性 2、研究国际关系学的意义 3、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程 4、国际关系学的研究领域 5、国际关系学的研究方法 6、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1、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属性 国际关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 国际关系学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 国际关系学最早研究的主体是国家,并侧重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围绕安全问题的)关系 随着世界的发展,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国际(International)”变成了“世界(world)”,“关系”由政治关系延伸到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分析层次由”国家间“上升”到世界体系“、“下降”到国家内部。 2、研究国际关系学的意义 国际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及个人的安全、经济状况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人类未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国际关系就等于探求人类的生存之道。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小到个人成长大到国家发展都深受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对外经贸关系的影响。 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受国际关系影响,我们在享受美式电影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世界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对外部世界的兴趣,更不要说对外部世界的研究和联系,已成为知识、财富和机会的象征,和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和收入的重要标志之一。 ——王逸舟:《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 在我们这个时代,研究国际关系就意味着探究人类生存之道。如果人类文明在未来30年内横遭毁灭的话,凶手不是饥荒,也不是瘟疫,而是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我们能够战胜饥荒和瘟疫,却无法对付我们自己铸造的武器威力和我们作为民族国家所表现出来的行

国际关系学院历年真题(完整版)

国际关系学院 2006年考研题目 一名词解释: 1,普法战争 2,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3,德黑兰会议 4,肯尼迪和平战略 5,北约伙伴关系计划 6,日本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纲领 二:简答题 1,简述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 2,试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背景行动及成果? 三论述 1,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立法,以及租界法案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2,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战略形态的成因的内容以及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政治)综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政治)综合 简答 1简述东亚峰会的意义 2简述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 短论 论911事件的影响 简述一下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过程及影响 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1,普法战争2,白里安凯洛格公约3,德黑兰会议4,肯尼迪和平战略\ 5,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6,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二战时苏联建立“东方战线”的建立并评价其作用\r 2,试述20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斗争的背景、目标及成果。三论述\ 1,20世纪30年代美国先后制定《中立法》与《租界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战略形态形成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政治)专业综合 一、简答(每题25分) 1试析首届东亚峰会的意义 2简析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 二、短论(100分) 评估911恐怖事件的影响

国际政治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文明冲突论” 2、欧洲一体化 3、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 4、国际政治行为体 5、民族主义 6、第四轮朝核六方会谈 二、论述题 1、什么是世界格局?试论世界格局划分的基本理论及21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试析当前中日关系及中国关于中日关系发展的主张。 3、试论新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流派及意义。 国际关系专业(文传)方向专业综合 一、名词解释 1、博客 2、把关人 3、公众 4、意见领袖 5、财经传播 6、遣唐使 7、文艺复兴 8、和平崛起 二、简答题(前4题选答3道,第5题必答) 1、试结合信息社会中因特网这一传播新媒体,简析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 2、当今美国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中有所谓“管理学派”、“语艺学派”和“整合营销传播学派”,请选择其中一个学派,简述其对公共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主要的学术代表人物。 3、“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什么? 4、简述五四精神与外来文化思潮影响的关系。 5、简述大众传播的信息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三、论述 端午节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 2005年11月,以“江陵端午祭”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传代表作”获得成功的又是哪一个国家? 此前,我国民间舆论曾就与该国的所谓“端午申遗之争”进行过一年多的争论;那么,从历史文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抱着什么样的理性态度和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 ***************** 说明: 1、从2003年起,每门专业课总分从100分调整到150分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3、从2004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1999年 《国际关系史(1919-1995)》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拉巴洛条约 2、史汀生主义 3、的里雅斯特 4、纳尔逊?曼德拉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南开大学2018年《国际关系概论》考研大纲

南开大学2018年《国际关系概论》考研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及外交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对国际关系概论及理论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掌握程度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国际关系学科及其主要分支领域(包括国际安全、国际政治经济以及对外政策分析)所涉及的知识体系。 三、考试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关系概论、国际关系理论及国际关系史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熟练掌握国际关系学科及分支领域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流派与方法。 3.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学理分析的综合素质。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笔试形式,无需任何辅助工具。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I.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精通国际关系学科及分支领域的核心概念、基础理论,重要理论家及其经典著述,以及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和现象等知识点。 2.题量 要求考生在所列10个名词中任选8个加以解释。 II.简答题 1.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梳理重要国际政治事实的线索与脉络,或系统阐述某一国际关系基本

理论流派和方法的知识体系,或比较几种不同理论流派和方法在某个具体议题上的观点。 2.题型 试卷提供三道题,考生从中选择两道加以简述。 III.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国际政治现象或事件加以解释或阐述。要求文字通顺,论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2.题型 试卷提供三道题,考生从中选择两道,由考生构思观点,并加以论证。根据考生专业方向不同,至少有一道必答题。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精编资料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 5.地缘政治 5.1.地缘政治的定义 1、定义:强调以地理分析为基础,注重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性质的内在联系 2、解释:领土国家是国际政治力量的主要单元;气候、植被、土壤、位置、矿物资源、海拔高度、陆块分布等因素构成“地球自然性质” 3、主要论点:(1)权力本身根植于地球的天然物性;(2)国土是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 4、地缘政治观的根本:在于把国家间关系放到地球物理环境中看待。地缘政治观点必须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5、地缘政治区域:自然地理区域+实力中心的动态移动变化所决定的战略区域 6、地缘政治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产生后才出现的一种现象 5.2.苏联解体的深刻含义 综述:冷战的结束和苏联集团的瓦解,打破了旧的权力构造,形塑出一批新的实力中心核心的边缘地带。产生出一批地区强国,形成复合型的力量支点,恰逢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地区一体化,给了它们施展的机会。 1、新的“破碎地带”被挤压出来,为释放某地区长期受抑的冲突潜能创造了条件。(巴尔干和独联体地带) 2、全球层次的政治发生改组

中欧 巴尔干和东南欧前东方集团 国家 独联体国家 俄罗斯 中欧:美国和西欧从俄罗斯夺回的势力范围 德国势力圈:奥地利、前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原属苏联的波罗的海小国3、原苏联、东欧地区成为全球政治转换最剧烈、政治地理变化最大的区域 两极时代稳定的原因:体系中的中小国家的主权由体系中的大国限制,从而限制了它们自发产生的导致争端的权利需求。各国认可或接受现状。 4、传统的霸权约束消失,非洲的自然疆界、文化疆界和几何疆界发生了明显的更动,依据是宗教、民族、种族的各种差异 5.3.三大热点群 1、沿原苏联集团的主要势力范围分布的“破碎地带” (1)民族成分错综复杂、宗教林立;民族矛盾和边界争端普遍存在 (2)主要变量:俄罗斯缓慢复苏,欲重新确立世界大国形象,力争在独联体内部取得主导2、新月形地带 (1)范围: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直至中东和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北非地区的一片伊斯兰地带 (2)地位及影响:国际局势动乱的主要根源,威胁到了欧洲侧翼,还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发出挑战

(完整word版)国关理论【一】(人物名词解释)

国关理论学派人物(名词解释) 理想主义学派: ①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理想主义学派“最雄辩的和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他1913年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28届总统。1918年在向国会的演说中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原则”,作为实现战后“世界的和平纲领”。主要著作《论国家》、《伍德罗·威尔逊文集》。 ②阿尔弗雷德·齐默恩:齐默恩是欧洲早期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和国联的积极筹划者。他坚持认为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也并不是本性好战。而是人的开化和教育不足,反对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于人类的天性。他强调必须用新的方法来避免战争。主要著作有《希腊共同体》、《国联与法权》。 ③约翰·默里: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神学家。理想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强调人性可以改造,重视国际利益,倡导建立国联,为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外交政策和自由社会》、《核武器的道德困境》。 现实主义学派: ①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韦伯认为政治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暴力。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在权力的理论、政治领导的理论、国际冲突对国际政治结构影响的理论上。 ②爱德华·卡尔:卡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国际理论家。他首先指出了理想主义的弊端,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他因此被认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政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从卡尔开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主要著作有《二十年危机(1919-1939)》、《和平条约以来的国际关系》。 ③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尼布尔是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和基督教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人的原罪说;关于人与集体;冲突和权力是社会必然存在的产物;道德和权力政治之间的关系;关于对理想主义的批判。著作有《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对时代终结的反思》。 ④阿诺德·沃尔弗斯:沃尔弗斯1939年加入美国籍,在多所大学任职教授,是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国际政治角色;国家目标与国家利益;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均势问题方面。著作有《美国对德国政策》、《斗争与合作—国际政治文集》。 ⑤尼古拉斯·斯巴克曼:斯巴克曼出生于荷兰,后移居美国。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现实主义思想和方法论两个方面。他强调权力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他还认为地缘政治和均势是支撑国际关系理论的两根支柱。主要著作有《国际政治中的美国战略》、《和平地理学》。 ⑥汉斯·摩根索:摩根索是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最优秀、最权威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被称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之父”。他的贡献在最全面、最系统地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了一座学术高峰。他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主要著作有《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 ⑦乔治·凯南:凯南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兼理论家,被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构建者”、“著名的外交历史学家”。他的现实主义理论和实践最典型的表现为他的“遏制政策”。他指出“道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主要著作有《美国外交:1900—1950》、《美国对外政策的现实》。 ⑧雷蒙·阿隆:阿隆是法国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和政治评论家,同时也是法国国际关系理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20世纪法国学术界的泰斗。阿隆认为“自然状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doc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我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选考的专业课。考生必须熟练掌握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适应硕士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考试对象为参加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 (二)答题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各50% (四)题型比例: 选择题20分 判断题10分 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30分 分析论述题20分 三、考察要点与要求: (一)遥感 1、遥感的基本概念 理解并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了解遥感过程及其技术系统;了解遥感的发展与前景。 2、遥感的物理基础 理解并掌握电磁波、电磁波谱及电磁辐射等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理解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大气窗口概念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地球辐射与地物波谱;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谱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征,了解影响地物光谱特性的因素。 3、遥感平台与遥感成像 了解遥感平台的种类及目的用途;理解并掌握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了解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及其主要应用范围;熟悉遥感图像的特征。 4、遥感信息提取 掌握光学和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了解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理解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与辐射畸变因素,掌握遥感图像校正与增强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理解多源信息复合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掌握

遥感图像的分类过程及主要方法。 5、遥感的应用 对遥感在植被、水体、土壤及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及3S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实际经验。 (二)地理信息系统 1、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与相关学科及技术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2、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掌握地理空间的概念,理解地球空间参考、空间坐标转换、空间尺度类型、地理格网的建立方法。 3、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 理解地理空间的概念与空间抽象的层次、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空间关系、主要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掌握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及其表示方法、矢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表示形式。 4、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掌握空间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与步骤、了解数据重构方法,掌握空间数据的压缩方法以及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与控制。 5、基本空间分析 掌握空间分析的概念、内涵、步骤。掌握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掌握DEM的建立方法与流程,掌握数字地形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 7、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 掌握空间插值的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空间插值的主要方法和应用。 8、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了解“3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的概念。 9、了解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前景、发展现状和时政要闻。 四、参考书目: 《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汤国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