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枣庄市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

优质枣庄市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
优质枣庄市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

优质枣庄市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2.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 叠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2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f1,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f1=0N,F2=20N B.f1=10N,F2=20N

C.f1=20N,F2=40N D.f1=10N,F2=40N

3.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5.利比亚当地时间2011年3月19日18时45分起,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始对利比亚实施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从一架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在炸弹未落地之前,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和三颗炸弹的运动情况是

A.B.C.D.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7.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使松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C.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一起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对这两个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A对B的压力与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减速时惯性减小

B.驾驶汽车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时具有惯性从而带来危害

C.小华通过拍打衣服从而除去灰尘,是因为灰尘具有惯性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如图是某扫地机器人在水平地

面上匀速前行的情景。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A.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和机器人的重力

B.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和机器人的重力

C.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和机器人的重力

D.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和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物块甲,物块甲上面放一物块乙,在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甲、乙物块同时以0.5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N,物块乙所受物块甲的摩擦力大小为__N。

12.装满沙子的车子总重为400N,在15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车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推力增大到170N时,车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

_______N。

1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一定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若ab间距离为30cm,光源每隔0.02s曝光一次,则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乙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__阻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若甲球的质量为m ,受到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f =kv 2(k 为常数),则甲球下落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14.假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雨滴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 成正

比,与下落速度ν的平方成正比,即2f kSv =阻,其中k 为比例常数。已知球的体积公式:343

V r π=(r 为半径),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且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则雨滴从静止开始到做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所受合力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有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_____。

15.如图所示是“浮子流计”,用来测量气体的流速,使用时被测气体从锥形管下端流入,形成对浮子向上的冲力,浮子就会向上移动,浮子与锥形管间的空隙就会增大,空气冲力就会变小,最终浮子会稳定在某一位,当浮子稳定时,空气的冲力 ________浮子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流速越大,浮子所在的位置________(选填“越

高”“越低”或“不变”);若空气流速超过流计的最大测量值,需要换成体积相同,但密度更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浮子。

16.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甲、乙两人分别以1m/s 和0.5m/s 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匀速推动了10m ,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__________乙推木箱的力;甲对木箱做的功__________乙对木箱做的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高铁快捷便利已进入百姓生活。

(1)高铁在行驶过程中,若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要求司机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__现象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2)高铁的座位实现了个性化设计。座位扶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可调节靠背和座椅的设计是为了增大人与座椅的受力面积,进而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使人感到舒服;

(3)行驶的高铁车厢中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如图所示情景时,高铁在做__(选填“加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__(选填“是”或“不是”)是一对平衡力;

若这个小球的质量为3.6kg ,则它的重力为__N ,重力是由于__而产生的,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那么这个小球在月球上的质量为__kg ,月球对它的引力大约为__N 。

18.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3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6s内铁块移动的距离是______m,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19.如图(a)所示,物体甲重10N,被15N的水平压力F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为_______N。如图(b)所示,物体乙重10N,在6N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为_______N。

20.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文化?“赛龙舟”时,队员在阵阵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龙舟冲过终点线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龙舟具有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_____;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_____(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最_____(选填“快”或“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如图乙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_____路线继续运动。

22.理想实验是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伽利略曾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图中两个斜面底部均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连接),下列是该实验中的一些事实和

推论

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B、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C、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①在上诉A、B、C、D四个步骤中,属于可靠性事实的有_____,属于理想化推论的有

_____;

②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___

③该理想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23.一位同学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中他每次都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放在不同接触面上的木块,同时观察测力计的示数.以下是他的实验记录: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和5,或3和6)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图,长木板固定不动。

(1)甲、乙两图中,当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运动时,根据_____条件,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

(2)比较甲、乙两图,能否得出结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木块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二者间的摩擦)

25.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我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三次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__________。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在前人基础上,研究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了惯性定律。

四、解答计算题

26.如图所示,物体A在共点力F1、F2、F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

和第三个力是平衡力

.........,请你画出F1、F3合力F的示意图______。

27.水平地面上的一辆小车中,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如图.静止时小球与车厢壁接触但不挤压.当小车突然向右加速运动,请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金属球作圆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网袋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网袋由静止向上运动,合力向上,所以拉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2.A

解析:A

【详解】

在甲图中,物体A、B在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到平衡力作用,而物体B在物体A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为0,即

f1=0N

物体A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也为20N;在乙图中,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与此时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推力的大小也为20N.即

F2=20N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说明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错误,D正确;

B.没有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当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处于静止,故C错误。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物体在AB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即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f AB=F=5N;在BC段撤去拉力,物块做减速运动,但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是5N,故C正确,故ABD错误。

5.B

解析:B

【分析】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即惯性,从飞机上先后投下三颗炸弹后,三颗炸弹也有惯性,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

【详解】

三颗炸弹在没有离开飞机前与飞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飞机静止,所以三颗炸弹在飞机的正下方.故选B.

6.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作用的物体可能相互接触也可能不需要相互接触,如重力和磁力就不需要相互接触。A选项说法不正确;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不是只由力的大小决定,B选项说法正确,选填B;弹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要恢复物体原来形状的力,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C选项说法不正确;当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大小有关时,摩擦力的大小才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否则无关,D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B

考点:力的作用特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弹力、重力概念辨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7.D

解析:D

【详解】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是利用惯性,使成绩更好,故A不符合题意;

B.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柄的运动状态改变,而锤头因为自身惯性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拍打衣服时,衣服的运动状态改变,而灰尘因为自身惯性脱离衣服,是利用惯性,故B 不符合题意;

D.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是为了放在惯性带来的伤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解析:D

【详解】

一对平衡力应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应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A.A对B的压力等于A的重力,而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A与B的重力之和,故这两个力大小不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B.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是相互作用力,故大小相等,故正确。

故选D。

9.C

解析:C

【详解】

A.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质量有关,汽车减速时惯性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

B.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汽车刹车时,人因为具有惯性会向前倾从而带来危害,B错误;C.拍打衣服时,衣服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灰尘因为具有惯性,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和衣服分离,C正确;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起跳前获得较大的动能,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本身质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B

【详解】

A.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上,机器人的重力在竖直方向上,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和机器人的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属于平衡力,故B

符合题意;

C.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和机器人的重力,二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和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1.0

【详解】

[1]甲、乙物块同时以0.5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甲受到的拉力与地面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2]物块乙与甲之间没

解析:0

【详解】

[1]甲、乙物块同时以0.5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甲受到的拉力与地面对甲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2]物块乙与甲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物块乙所受物块甲的摩擦力大小为0N。

12.150

【详解】

[1]箱子在1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

态,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50N 。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

解析:150

【详解】

[1]箱子在150N 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50N 。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无关,当拉力增大到170N 时,箱子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为150N ,箱子做加速直线运动。

13.等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从位置a 竖直下落到位置b ,球运动的距离为30cm 合0.3m ,用时0.06s ,则小球的速度为

[2]由乙球的频闪照片可知,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相

解析:等于 v =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从位置a 竖直下落到位置b ,球运动的距离为30cm 合0.3m ,用时0.06s ,则小球的速度为 0.3m 5m s 0.06s

s v t === [2]由乙球的频闪照片可知,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相同,所以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乙球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重力等会阻力。

[3]由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f =kv 2可知,甲球刚开始下落时阻力较小,小于甲球重力,合力向下,甲球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逐渐阻力增大,合力减小,当重力等于阻力时即合力为零时,甲球下落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此时

G f =

2mg kv =

v = 14.变小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这个雨滴速度在慢慢变大,所受的空气阻力也在变大,阻力方

向竖直向上,自身重力不变,那么所受合力大小在变小;

[2]设这两个雨滴的半径分别是、,质量分别

解析:变小2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这个雨滴速度在慢慢变大,所受的空气阻力也在变大,阻力方向竖直向上,自身重力不变,那么所受合力大小在变小;

[2]设这两个雨滴的半径分别是r 、2r ,质量分别是34

3r πρ、3323

r πρ,重力分别是343r g πρ、3323

r g πρ,由于最终都做匀速运动,那么所受的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即 222311114ππ3

f kS v k r v r

g ρ===阻 22232222324ππ3f kS v k r v r g ρ==?=

可求得12v v =:。

15.等于 越高 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当浮子稳定时,受重力和冲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空气的冲力等于浮子的重力;

第二空.空气流速越大,浮子受到气流的冲力大

解析:等于 越高 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当浮子稳定时,受重力和冲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空气的冲力等于浮子的重力;

第二空.空气流速越大,浮子受到气流的冲力大,就会向上移动,环形空隙加大,即浮子所在的位置越高;

第三空.当空气流速过大时,即超过流计的最大测量值时,说明向上的冲力远大于重力,这时要更重的浮子才能正常工作,根据G mg Vg ρ==可知,应换成体积相同,密度更大的浮子。

16.等于 等于

【解析】由题可知,两次运动过程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相同,所以木箱在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因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处于平衡状态,推力等于摩擦力,所以两次对木箱的推

解析: 等于 等于

【解析】由题可知,两次运动过程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相同,所以木箱在

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因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处于平衡状态,推力等于摩擦力,所以两次对木箱的推力相等;由W =Fs 可知,甲、乙对木箱的推力相等,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甲做的功等于乙做的功.

故答案为:等于;等于.

17.运动 惯性 增大 减小 加速 不是 36 地球的吸引 3.6 6

【详解】

(1)[1]高铁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的位置

解析:运动 惯性 增大 减小 加速 不是 36 地球的吸引 3.6 6

【详解】

(1)[1]高铁在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2]要求司机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而飞出,造成二次伤害。

(2)[3]座位扶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可调节靠背和座椅的设计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人与座椅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使人感到舒服。

(3)[5]小车匀速运动时,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小球应在竖直方向上。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车的运动速度变快,但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要向后运动;若小车做减速运动时,车运动变慢,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球要向前运动;故图中汽车在做加速运动。

[6]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斜向右上方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因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小球受力不是平衡力。

[7]小球的重力

3.6kg 10N/kg 36N G mg ==?=

[8]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9]质量是物体属性,不随形状、物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个小球在月球上的质量也为3.6kg ,月球对它的引力

1136N 6N 66

G G ==?=月 18.2 1

【详解】

[1]由图乙知道,v =0.2m/s ,由知道,铁块在0~6s 内升高的距离

s =vt =0.2m/s×6s =1.2m

[2]由乙图知道,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

解析:2 1

【详解】

[1]由图乙知道,v =0.2m/s ,由s v t

=知道,铁块在0~6s 内升高的距离

s=vt=0.2m/s×6s=1.2m

[2]由乙图知道,铁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即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铁块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根据平衡力的特点知道,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

f=F﹣G=3N﹣0.2kg×10N/kg=1N

19.6

【详解】

[1]物体甲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了重力和摩擦力两个力,这两个力

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重力为10N。

[2]物体乙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拉力和摩擦

解析:6

【详解】

[1]物体甲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了重力和摩擦力两个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重力为10N。

[2]物体乙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拉力和摩擦力两个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拉力为6N。

20.运动状态惯性

【详解】

[1]队员在阵阵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一个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同时水也要施加一个力给龙舟,龙舟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快速前进,运动状态发

解析:运动状态惯性

【详解】

[1]队员在阵阵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一个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同时水也要施加一个力给龙舟,龙舟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快速前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用于物体本身具有惯性,质量越大时,惯性越大;所以龙舟冲过终点线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三、实验题

21.摩擦力远小慢匀速直线运动 b

【分析】

(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是关键;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准确哪个力和哪个力是平衡力很关键。

(2)水平面越光滑,对小车的摩擦力越小,则小车运动得越远。

(3)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理,然后得出结论。

【详解】

(1)[1]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合力

为零,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

(2)[2]由于图可知,在玻璃板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

[3]小车在玻璃板上受阻力最小。

[4]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

(3)[5]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6]在图乙中,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可知,小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会沿b路线继续运动。

22.D ABC DABC 否

【解析】

①、A、B、C、三个步骤中都要求没有摩擦力的作用,而在实际当中摩擦力是不可能为零的,所以是理想化推论;

D、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此步骤可以用实验验证获得,属于可行性事实.

②、上述理想实验的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是D、A、B、C;

③、牛顿第一定律是在此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直接证明.

故答案为 (1). D (2). ABC (3). DABC (4). 否

23.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光滑(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解析】

(1)1、2、3(或4、5、6)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不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因此结论是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光滑(粗糙)程度有关.(2)1、4、7(或2和5,或3和6)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压力不同,滑动摩擦力不同,结合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点睛: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4.匀速直线二力平衡不能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2.44.8

【解析】(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测力计的读数(拉力大小)才等于滑动摩擦力.

(2)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比较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压力不同,故不能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3)丙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木块匀速运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是 2.4N,即绳端拉力为2.4N;

因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且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二者间的摩擦,由

1

2

F f

可得,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f=2F=2×2.4N=4.8N.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不能;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2.4; 4.8.

25.同一高度远慢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

【分析】

(1)在实验中,我们是把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小车从斜面上向下运动,从而让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同,则向下运动的速度就会不同。

(2)要知道阻力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就可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详解】

(1)[1]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2][3]由图可知,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不受力,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5]惯性定律也叫牛顿第一定律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基础上研究了大量实验事实得出的一个定律。

【点睛】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该实验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注意控制变量法及科学推理法在本实验中的运用。

四、解答计算题

26.

【详解】

物体A在共点力F1、F2、F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和第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F1、F3合力F与F2是平衡力,等大反向,所以F1、F3合力F示意图如图所示

27.

【解析】

【详解】

小车突然向右加速运动时,小球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静止的状态,因此会对车厢壁产生向左的压力,车厢壁就会对球产生向右的支持力,因此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支持力,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做法,如图所示: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下列物理事实中,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无关的是() A.接力赛跑时运动员间进行交接接力棒 B.静止在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 C.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 D.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km 3.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4.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5.小明按物理课本“想一想”中的要求,测出了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某天他从家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所用的时间是10min.由此可计算他家到学校的路程约是() A.720m B.7200m C.72m D.12m 6.如图1所示,表示某城市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外围成矩形,A、B、C、D是四个车

站,各车站之间均有运营线路相连,可以认为线路是平直的,矩形的长和宽之比为 .甲、乙两车分别从A站和D站出发,沿图中所示的路线开向B站,甲发车时间是8时20分,乙发车时间是8时15分,甲、乙两车的运动都是匀速运动,速度分别为,结果两车于9时20分同时到达B站。那么可以判定() A.υ甲> υ乙B.υ甲< υ乙 C.υ甲= υ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在匀速上升,看见丙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A.甲上升 B.甲、乙下降,乙下降的比甲快 C.甲、乙下降,乙下降的比甲慢 D.都下降,丙下降的比甲快 9.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知识点整理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单元知识点整理教学设计教案 一、认识力 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 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 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 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 实验步骤: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 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 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 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 (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垫圈的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2s,推力小于摩擦力B.2~4s,物体做匀速运动 C.4~6s,推力等于摩擦力D.0~6s,推力的大小始终不变 2.如图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假若卫星运动到远地点位置时所有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会() A.在远地点静止B.沿远地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落回地球D.仍然会沿着原来的椭圆轨道匀速运行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如图甲所示装置,其中心固定着一根竖直的杆,杆顶有一小球。一开始小球和装置一起沿某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装置突然停止,小球从杆上落下,刚离开杆时的俯视图如图乙所示,请由此判断装置是向哪个方向运动()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甲对乙的压力与桌面对乙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乙对甲的支持力和甲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ac 、abc 、adc 三个细管道,ac 沿竖直方向,abcd 是一个矩形。将三个小球同时从a 点静止释放,忽略一切摩擦,不计拐弯时的机械能损失,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关于三个小球的位置,下列示意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ac d =,acb α∠=, 设小球沿ab 、bc 、ac 、ad 、dc 下滑的加速度分别为1a 、 2a 、3a 、4a 、5a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15sin sin mg a a g m α α=== sin(90) 24cos mg a a g m αα?-== = 3a g = 对ab 段有

2211111 sin sin 22 d a t g t αα= = 得 12d t g = 对ac 段有 2312 d gt = 得 32d t g = 对ad 段有 2244411cos cos 22 d a t g t αα= = 得 42d t g = 所以有 124t t t == 即当竖直下落的小球运动到c 点时,沿ab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b 点,沿adc 下落的小球恰好到达d 点,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2.一物体自0t =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中考试题选(运动和力)

中考试题选(运动和力) 一、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受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施力物体.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可有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石家庄) 2、关于“9.8牛顿/千克”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应是 [ ] A、9.8牛顿等于1千克. B、9.8千克等于1牛顿. C、质量是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顿. D、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天津) 3.用绳系着水桶把井水吊上来,提拉绳子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浙江) 4、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 A、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动力. B、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C、受到一个向下的力. D、不受力(山东) 5.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顿,则它的质量为 [ ] A、9.8千克. B、0.1千克. C、1千克. D、0.102千克.(湖南) 6、如果用F表示拉力,用L0表示弹簧长度,用L表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表示弹簧受拉力后的伸长量,则 [ ] A、F与L0成正比. B、F与L成正比. C、F与△L成正比. D、以上均不对.(湖南)

7、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 A、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大. B、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比原来的每一个力都小, C、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比原来的每个力都大,也可能比原来的每个力都小. D、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定小于该两个力的大小之和,一定大于该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二、填空题。 8、离开枪口的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则子弹的受力情况是______,它是由______施于子弹的。(湖南) 9.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一本书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______和_______,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10.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内,弹簧的_______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四川) 11、图3中所示为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同一弹簧秤测同一物块重量时的示意图,则甲的读数_______乙的读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河南) 12、质量是10千克的物体,它的重量是________牛顿.(宁波) 13、天平是测量的仪器,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的仪器.(沈阳)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本

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主要从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力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平衡等方面来讲述力。从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上的受力情况。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了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学会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四、学法指导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与力有关的现象。 (2)通过实例体验力与运动的关系。 (3)通过生活的经历初步认识二力平衡的现象,然后通过观察、实验和引导等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运动的描述 五、内容结构

人教版《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12章运动和力》2011年测试卷(B)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27分) 1、质量为2kg的铅球正在空中飞行(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那么此铅球只受到_________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 ,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 2、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有关,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在力的三要素中,改变其中某一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_________ 会改变.(选填“不”、“一定”或“可能”). 3、物体在月球表面,所受到的的引力约为地球表面所受引力的1/6,质量为60kg的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力是_________ N,他在月球上的重力是_________ N,质量是 _________ kg. 4、说出下列改变摩擦的方法 (1)自行车刹车时,手捏紧闸_________ ; (2)擦黑板时,用力压板擦_________ ; (3)给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_________ ; (4)皮带传动时,皮带松了,要把皮带绷紧_________ ; (5)下雪后的路面,有的地方洒上炉灰渣子_________ . 5、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_ 杠杆,动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_ 杠杆. 6、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比较可知甲图中动力臂/ 甲图中阻力臂_________乙图动力臂/乙图中阻力臂,故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_________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大于/等于/小于) 7、如图所示,物体甲重12牛.乙重10牛,不计滑轮重时,则A点受到的力是_________ 牛,B点受到的力是_________ 牛,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_ 牛. 8、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学设计

《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一、认识力 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 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 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 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 实验步骤: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 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 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 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 (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垫圈的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基础卷试题

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基础卷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2.如图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假若卫星运动到远地点位置时所有外力消失,那么卫星将会() A.在远地点静止B.沿远地点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落回地球D.仍然会沿着原来的椭圆轨道匀速运行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4.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裎(处在最低位置时高度为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动能为零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5.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

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6.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D.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7.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平衡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8.妈妈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A.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由于惯性飞出去了 B.把鸡蛋向碗沿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高压电饭锅重力约为10N 9.电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与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电视机受到的重力 C.电视机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F 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10.如图所示,重200N的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15N 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到的拉力增大为18N时,小车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章运动和力 。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 (二)讲授新课 1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 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 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 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 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 (1)12.5-4的实验 (2)通过观察图12.5-6 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三)课堂小结 1 2 (四)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 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

(二)讲授新课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运动和力知识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 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摩擦力 "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天津中考真题汇编【中】运动和力 专题

运动和力专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0?天津)一辆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受到的平衡力有()A.一对B.二对C.三对D.四对2.(2019?天津)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2018?天津)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 是() A.线所受的重力B.灯所受的重力 C.灯对线的拉力D.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4.(2011?天津)滑块被固定在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5.(2012?天津)如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A.B.

C.D. 6.(2014?天津)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列与其相关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受到的阻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7.(2015?天津)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 C.D. 8.(2016?天津)直升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A.F>G+f B.F<G﹣f C.F=G+f D.F=G﹣f 9.(2016?天津)下列几组生活现象与其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B. C.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计20分。 1、在滑动轴承中, 轴与轴瓦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 2、只要注意操作规范, 细心, 认真, 误差总是可以避免的.( ) 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我们认为同一物体静止或运动时都具有惯性, 只是在运动时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 ) 4、一只手表的直径是10厘米.( ) 5、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 6、汽车能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所以汽车有惯性.月亮绕地球旋转,不可能静止,也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月亮没有惯性( ) 7、物体静止时,受重力一定等于支持力.( ) 8、一辆运了5头牛的卡车抛了锚,司机便把5头牛用绳子套起来,让他们在车厢里一起向同一方向拉车厢,车被缓缓拉动了.( ) 9、1.如果摩擦力太小,我们走路就会很困难.( ) 2.给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加润滑油是为了消除摩擦.( ) 10、1.摩擦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故摩擦力就是“阻力”.( ) 2.在汽车的轮与轴之间安装了轴承,是想变滑动为滚动.( ) 3.减小摩擦阻力是磁悬浮列车提高时速的一个重要方面.( )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从第11小题到第20小题每题2.0分小计20.0分;共计20.0分。 11、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G C.只有当货物静止时F=G D.上述三种情况,都应为F=G 1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C.物体不受力就不可能运动 D.物体受平衡力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运动和力知识点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 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 3种类: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 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运动和力中考试题汇编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章《运动和力》中考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 (2分)(南充)奶奶做饭时,小军在旁边仔细观察,联想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 .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受到惯性作用飞出去了 B .把鸡蛋向碗边一撞,鸡蛋就破了,是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 C .饺子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电饭锅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济南)2、汽车急刹车时,坐在车内倾倒的乘客会向前倾倒。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① 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的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③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④①②③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①③ 3. (2分)(包头)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 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 B. 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 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粗糙,木块将向左倾倒 4. (3分)(凉山 州)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 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A. 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 (桂林)5 .初三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小明的书桌上摆放着多种资料书籍,对放在水平 桌面上静止的英汉词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词典平放与侧放时,对桌面的压力是不同的 B .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与词典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C .词典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 .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与词典所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6. (2分)(永州)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物体 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 A .物体立即停止运动 B .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 .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D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7. (3分)(遵义)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滚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B. 高速行驶的汽车即时紧急刹车也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 .跳 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他自身的惯性来提高成绩 D .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3分)(黔东南州)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 对平 衡力 9.(荆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板,现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直 线运动.如果F已知保持不变,那么从木板右边开始离开桌面边缘到木板中点到达桌面边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木板加速运动B.木板减速运动 C .木板匀速运动 D .木板先匀速,后 加速运动 10 . (2分)(威海)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实验,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 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随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不受摩擦力 B .小车的运动速度增大,则它的惯性和动能也随之增大 C .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那么木块将向左倾倒 12.(广州).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橡胶的。他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9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可以确定的是()【版权所1-cn j y A.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右B .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左C . a鞋底是橡胶会滑得更远 D . a鞋底是塑料会滑更远 二、填空题 13 . (3分)(遂宁)运动员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有 是因为 受_______ 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__ __ 14 . (4分)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 A . 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B. 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 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 D . 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洛 D .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1. (2分)(荷泽)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8. A. B. C. D. ■严?■ ,最终会落向地面)cnjy com 10N

2017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3.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体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正在进站的火车 4.随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日益丰富,踢球时,脚踢球的力( ) A.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比足球撞击脚的力先产生 C.大于足球撞击脚的力 D.与足球撞击脚的力是平衡力 5.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6.如图,手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7.消防队员抓着竹竿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此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受摩擦力 B.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 8.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9.2015年5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幕战在长沙开赛,如图是长沙某校代表队主罚任意球的场景,只见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球门快速飞去,关于足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飞行过程中速度不变 B.足球在飞行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足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足球运动时具有惯性,停下来就没有惯性了 10.如图所示,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 m后停了下来.则(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1.(怀化中考)如图所示,一小车在一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知道物体受到的摩擦

(物理)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一、运动和力 1.如图,在盛水杯子的杯口盖上明信片,将一枚鸡蛋放在明信片上,用手指将明信片弹飞,鸡蛋掉入水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明信片被弹飞后,鸡蛋掉入水中是由于鸡蛋受到重力 B.明信片被弹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明信片被弹飞前,鸡蛋对明信片的压力和明信片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明信片被弹飞时,鸡蛋没有随明信片一起飞出去是由于鸡蛋具有惯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明信片被弹飞后,由于惯性鸡蛋运动状态不变,但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会落入杯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明信片被弹飞,即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鸡蛋对明信片的压力和明信片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此二力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明信片被弹飞前,鸡蛋静止在明信片上,明信片被弹飞时,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没有随明信片一起飞出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小明同学喜欢动手用简易器材探究物理问题.某天,他用一块较长的木板N与木块M 及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动摩擦力有关的因素.先将长木板N平放,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在N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甲;然后再将N支起,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M沿N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此时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乙.对小明同学的实验讨论正确的是() A.两次M所受滑动摩擦力f甲<f乙 B.小明实验是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C.乙情况弹簧秤的示数等于f乙 D.小明实验时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触面积大小 【答案】B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