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鲁教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鲁教版(五四学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鲁教版(五四学制)

三江源

■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查阅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结合景观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

利用见字如面—书信往来的方式,深度研究学习内容,全方位多维度展开情景化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见字如面——三江源

介绍扬州姑娘苏夏与青海姑娘未央相识的背景。图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风光。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三江源的自然环境。

【新课学习】

(一)未央致苏夏──介绍家乡的位置范围

1.情景创设:展示图片“高寒地貌、高原湿地、高原生态”,学生观察,推测这些图片来源于哪个地区。

2.我们去哪里?

(1)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三江源地区,结合地图,你能猜出为什么叫这个名称吗?有哪“三江”?“源”说明什么问题?

(2)结合地图确定三江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描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3.师生总结:对积极读图、析图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设计意图】落实课标关于“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的要求。利用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判读三江源地区的经纬度位置,描绘三江源地区的轮廓,进而说出其在中国、青藏地区、青海省等不同尺度区域内的位置特点。

承转: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发现三江源地区雪山连绵、冰川耸立、湖泊星罗、沼泽密布,给人一种水乡泽国的感觉。接下来我们品味雪国水,透视三江源。

(二)未央致苏夏──“中华水塔”自豪之情

1.阶梯位置:展示地形图,描述三江源地区所在的阶梯,猜测这种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2.形象类比:生活中,水塔是建在高处的储水池,利用落差实现自动供水;而三江源地区矗立在高峻的青藏高原上,类似于“水塔”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输水管道”向下游送水。

3.数说美称:

(1)读数据,说出三江源地区输出水量占各条河流输水总量的比重是多少。通过数据说出“中华水塔”美称的由来。

(2)数据对比,说出三江源地区水源对哪条河流的影响更大?简要分析原因。

4.梳理结论:关键词整理──储水池、输水管道。应知道指的是什么地理事物。

(三)未央考一考苏夏──追根溯源

问题提出:三江源地区为什么会成为许多大河的源头?

揭秘水“源”:三江源地区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但刚才的分析显示本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却成为大河之源呢?水源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分析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

(1)结合示意图,描述海拔高→气温低(高寒)→雪山广布→冰库→融化→地势不平→湖泊沼泽较多。

(2)明确江河的最初水源来自哪里?湖泊和沼泽的功能有哪些?

【设计意图】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条课程标准,通过认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点,分析这些自然因素是怎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五)苏夏致未央——藏羚羊的明信片

自主学习:找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意义,说出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理解生态屏障的涵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等生态功能。

1.通过数字及图片,就海拨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我国重要的涵养水源等问题展开讨论,理解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列举实例,说出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产生的原因,说出自然和人文原因间的关系,提出具体措施。

3.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过程和意义。

(六)致三江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对三江源地区的人或者动物,你想表达点什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中华水塔做点什么?时间空间都不是问题,我们见字如面。

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黄土高原 【课题】第六单元第3 节黄土高原(第2 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 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说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了解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点)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本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其开发要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协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教 学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从而使学生分析出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教学模式】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1)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点是什么?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治理黄土高原? 【设置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黄土高原的人们怎样看待水土流失的视频。出示问题:怎样治理黄土高原? [学生归纳回答]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修堤坝和小型水库。 【能力提升】出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图片。出示问题: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中

遇到的问题?在坡脚,陡坡,缓坡分别怎样治理?黄土高原是不是应该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学生探究后回答] 坡脚修挡土坝,陡坡植树种草,缓坡修梯田。 黄土高原是不是应该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不是,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缓坡地可以修建梯田。 师小结:所以在治理黄土高原时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承转】:现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成就最突出的就是南小河沟。大家默读24 页阅读材料。 出示南小河沟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黄土高原成功治理的案例。 出示黄土高原今夕对比视频。然学生更直观,深刻体会治理后的黄土高原所发生的巨大 变化。 【承转】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古老的黄土高原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大家是 否知道,在这古老的地层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合作探究】出示黄土高原矿产资源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四个问题:据图说出: 1、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此矿种有哪些特点? 2、找出主要的矿产地并说出他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3、本区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4、找出经过黄土高原的主要铁路线有哪些?并说一说它们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及经济发展 有何作用? [学生分析地图,归纳回答] 1、据图回答:主要矿产为煤炭,特点:煤种齐全,品质优良,埋藏浅,多为露天煤矿, 被称为乌金高原。 2、据图说出,山西: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神府。内蒙古:东胜。 3、有利条件: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4、主要的铁路线:陇海线,包西线,同蒲线,太焦线。作用:促进当地能源的开发和经 济的发展。 【承转】这些丰富而优质的煤炭是怎样被输送出去的? 【生总结回答】 煤炭资源的输送方式:铁路、公路运输,传统。火 力发电,煤液化气,新方式 展示煤炭输出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经典)

第九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下表是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精确到亿) 从表中获取的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人口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是自变量,人口是因变量 B 、1969~1979年10年间人口增长最快 C 、若按1949~1999这50年的增长平均值预测,我国2009年人口总数为14亿 D 、从1949~1999这50年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大 ( )2、甲、乙二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米)与时间t(分)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次100米赛跑 B 、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C 、乙跑完全程需秒 D 、甲的速度为8米/秒 ~ ( )3、“龟兔赛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领先的兔子看着缓 慢爬行的乌龟,骄傲起来,睡了一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还是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t 为时间,则下列图象中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是( ) . ( )4、 一辆汽车以平均速度60千米/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则它所走的路程s (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 (时)的关系表达式为( ) A 、s=60t B 、t s 60= C 、60 t s = D 、 s=60t ( )5、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一边为x (其中0>x ),面积为y 2 cm ,则这样的长方形中y 与x 的关系可以写为( ) A 、y=2 x B 、y=12x 2 C 、y=(12-x)·x D 、y=2·x ·(12-x) ( )6、、某辆汽车油箱中原有汽油100L ,汽车每行驶50km ,耗油10L ,则 油箱中剩余油量y(L)与汽车行驶路程x(km)之间的图像大致是( ) ( )7、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发去散步,下图描述了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 (米)与散步所用的时间t (分)之间的关系,依据图象,下面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 A 、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读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 1989 1999 人口(亿) } — · @ · · · · 100 300 》 500 200 S (米) 100 12 ~ s/米 甲 乙 s t S 1 S 2 s t B S 1 S 2 s t S 1 S 2 C s t S 2 S 1 D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数学检测试题: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综合测评

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综合测评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0.000 002 5 m )的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数据0.000 002 5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 2.5×10-6 B. -2.5×106 C. 2.5×10-7 D. 2.5×10-5 2. 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2,则该正方体的体积为 ( ) A. 6×106 B. 8×106 C. 6×108 D. 9×106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a 3?a 2=a 6 B. (2x 5)2=2x 10 C. (-3)-2=9 1 D.(6×104)÷(-3×104)=0 4.若(-8x m y 3)÷(nx 2y )=-16x 3y 2,则m ,n 的值分别为 ( ) A. 6,21 B. 6,2 C. 5,2 1 D. 5, 2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x-1)(x+2)=x 2-x-2 B.(x-1)(x-2)=x 2-2x+2 C.(x+1)(x+2)=x 2+2x+2 D.(x+1)(x-2)=x 2-x-2 6. 若a 2-2a-2=0,则(a-1)2的值为( ) A. 1 B. 2 C . 3 D. 4 7. 利用图1所示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 ) A.(a+b )(a-b )=a 2-b 2 B. a 2-b 2=(a+b )(a-b ) C.(a-b )2=a 2-2ab+b 2 D.(a+b )2=a 2+2ab+b 2 8. 如图2,在一个长为3m+n ,宽为m+3n 的长方形地面上,四个角各有一个边长n 的正方形草坪,其中阴影部分为花坛,则花坛的面积为 ( ) A. 3m 2+10mn+n 2 B. 3m 2+10mn-n 2 C. 3m 2+10mn+7n 2 D. 3m 2+10mn-7n 2 9.计算(-4 5)2018×(-0.8)2017的结果是 ( ) A. 1 B. -1 C .- 54 D. -45 10. 已知a+b=3,ab=-4,有下列结论:①(a-b )2=25;②a 2+b 2=17;③a 2+b 2+3ab=5;a 2+b 2-ab=-3,其中正确的有 ( ) A. ①②③④ B. 仅①②③ C. 仅②③④ D. 仅①③④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若(m-2)0无意义,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12. 【导学号47896876】计算(2×103)2×106÷1000=_________. 13. 如果单项式-2 1x 3y a+b 与6x 2a-b y 2是同类项,则这两个单项式的积为__________.

初中地理七下《第五节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安排 二 六、教学过程 第一 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第二 教学内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过程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1.看P86讨论,说说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 2.看图E、F,说出杨凌是怎样治理水土流失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讨论,的出结论: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发展科学,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就经济合作。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画出黄土高原地图,找学生在图上填出以下矿产:大同、阳泉、平朔,神府、东胜乌金三角。 2.看地图册,说说煤炭可以通过哪些铁路外运?特别指出“神州第一线” 3.看图I、J,想想,黄土高原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外运? 三种运输方式:原煤输出、发电输出、转化为煤气输出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1、2、3、5题。

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六年级地理下册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哪几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中国位于东亚,印

度位于南亚。六大分区中,气候干热的是西亚,气候寒冷的是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的是东南亚。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P4图6.5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北美洲:东西高、中部低 6、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记住P7 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东岸 三种 季风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五四学制)英语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下学期(五四学制)英语期中考试试卷(II )卷 一、录音中有五个句子,每个句子听两遍,然后从每小题A、B、C中选 (共5题;共5分) 1. (1分)听句子,选择正确答语 A . I can't pronounce these worlds properly. B . I am good at English grammar. C . It's so easy to study English. 2. (1分)听句子,选出最恰当的答语() A . Yes, there is. B . Yes, it is. C . No, it isn't. 3. (1分)听录音,选择最佳答语() A . A bank clerk. B . Work with people and money. C . In a bank. 4. (1分)听句子,选择最佳答语() A . Once a month. B . Lest Saturday. C . For a year. 5. (1分)听句子,选答语() A . This is Tom. B . It's Tom's. C . Here you are! 二、录音中有五组对话,听对话两遍后,从每小题A、B、C中选出能回 (共5题;共5分) 6. (1分)Where is the department store? A . On the left. B . On Center Street. C . Between the bank and the post office. 7. (1分)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shopping online? A . Boring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黄土高原》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 2、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1 / 1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精心选一选: 1、-3的绝对值等于( ) A.-3 B. 3 C. ±3 D. 小于3 2.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 在数 -(-3), 0 ,(-3)2, |-9|, -14 中,正数的有( )个 A .2 B .3 C .4 D .5 2、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5 已知方程21 0k x k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方程的解等于( ) A.-1 B.1 C.12 D.-12 6、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7. 某中学七年级(2)班有学生42人,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3人,求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下面设未知数的方法,合适的是( ). A. 设总人数为x 人 B. 设男生比女生多x 人 C. 设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x 倍 D. 设女生人数为x 人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b 则a+1=b+1 B. 若a=b 则a(x 2+1)=b( x 2+1 ) C. 若a=b 则3a 2a =3b 2 b D. 若a(x-1)=b(x-1) 则a=b 二、细心填一填: 9. -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1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040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一件运动衣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时,售价是40元,则原价为_____元. 三、耐心做一做: 12.若|m -2|+|n -5|=0,求(m -n)2 的值 13、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⑴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⑵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14、雅丽服装厂童装车间有40名工人,缝制一种儿童套装(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配成一套)。已知1名工人一天可缝制童装上衣3件或裤子4件,问怎样分配工人才能使缝制出来的上衣和裤子恰好配套?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 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③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2019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下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号 答 案 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计算(﹣xy2)3,结果正确的是() A.x3y5B.﹣x3y6C.x3y6D.﹣x3y5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3b=5ab B.(a2)4=a8C.a3?a2=a6D.2a﹣2= 4.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021千克,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1×10﹣4千克B.2.1×10﹣6千克C.2.1×10﹣5千克D.2.1×10﹣4千克5.如图,直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若∠1=56°,则∠2的度数为()A.56°B.44°C.34°D.28° (5)(6)(9) 6.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145°B.110°C.70°D.35° 7.在时刻8:30,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为() A.85°B.75°C.70°D.60° 8.下列调查中,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 A.70°B.100°C.140°D.170° 下列表格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它表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时,下落高度y与弹的关系,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函数关系式为() y 50 80 100 150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Unit 1 good [ɡ?d] adj.好的;令人满意的 morning ['m??(r)n??] n.早晨;上午 Good morning! 早上好! hi [ha?] int. 嗨(表问候或打招呼) hello[h? 'l??] int.喂(表示问候) afternoon [.ɑ?ft?(r)'nu?n] n.下午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evening ['i?vn??] n晚上、黄昏 Good evening! 晚上好! how [ha?] adv.怎样;怎么;如何 are [ɑ?(r)] v是 you [ju?] pron.你;你们 How are you? 你好吗? fine [fa?n] adj. 好的 thanks [θ??ks]n.谢谢 OK [???'ke?] adj & adv好,不错 HB (铅笔芯)硬黑 CD 光盘;激光唱片 NBA (美国)全国篮球协会 kg 千克;公斤 P 停车场;停车位 S (尤指服装的尺码) 小号的 M (尤指服装的尺码) 中号的 L (尤指服装的尺码) 大号的 UFO 不明飞行物 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 Alice['?l?s] 爱丽丝(女名)

Bob[b?b] 鲍勃(男名) Cindy['s?nd?]辛迪(女名) Dale[de?l] 戴尔(男名) Eric[er?k]埃里克(男名) Frank[fr??k]弗兰克(男名) Grace[ɡre?s]格雷斯(女名) Helen['hel?n] 海伦(女名) Unit 2 what[w?t] pron&adj.什么 is[?z] v.是 this[e?s] pron.&adj. 这;这个 in[?n] prep. 用(表方法、媒介、工具等) English['??ɡl??]n.英语 in English 用英语 that pron. 那;那个 map[m?p] n.地图 cup n. 杯子 ruler[?ru?l?r] n.尺;直尺 pen[pen] n. 笔;钢笔 orange[??r?nd?] n.橘子、橙子 jacket['d??k?t] n.夹克衫;短上衣 key[ki?] n.钥匙 dog n. 狗 it[?t] pron. 它 a [?,e?] art.(辅音音素前,用于单数可数名词前,表示未曾提到的)一(人、事、物)an[?n] (元音音素前,用于单数可数名词前,表示未曾提到的)一(人、事、物) kite n. 风筝 cake n. 蛋糕;糕、饼类食品 bike n. 自行车;脚踏车

2019-2020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检测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8x6÷2x的结果是() A. 4x4 B.-4x C.4x3 D.-4x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亿个氢原子的质量为0.0000000001674 ug,则数据0.000000000167 4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 A.1.674×10-11 B.-1.674×10 C.1.674×10-10 D.1.674×10-9 3.下列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a-b) B.(2a+b)(a-2b) C.(a-b)(-a-b) D.(a-b)(a-b)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a+a=3a B. a?a=a C.a÷a=a D.(-2a)=-8a () 5.球的表面积公式为S=4πR,R为球的半径.已知一颗恒星的半径大约是3×1 4km,则该恒星的表面积为(π≈3)() A.1.08×10km C.7.2×10km B.1.08×10km D.7.2×10km 6.若a+b=-1,ab=-5,则a+b的值为() A.-9 B.11 C.23 D.27 7. 若(x+3)(x-4)=x+mx-n,则m+n的值是() A.-11 B.-12 C.13 D.11 7.若4a-kab+9b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的值为() A.6B.12C.±12D.±6 9.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x+y)=x-2xy+y C.–ab(a b-ab+b)=-a b+a b-ab B.(y-3x)(-3x-y)=y-9x D.(2x y-3xy)÷xy=4x-6y 2 43 10 224236632236 2 10262 9262 22 2 22 22222 2533624222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课本P27页活动: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8.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练习无答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学习小组将要进行一次统计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活动序号,其中正 确的是() A. 实际问题→收集数据→表示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 B. 实际问题→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 C. 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 D. 实际问题→整理数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析合理决策 2.要调查你校学生学业负担是否过重,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恰当() A. 查阅文献资料 B. 对学生问卷调查 C. 上网查询 D. 对校领导问卷调查 3.某同学想了解2019年10月国庆节期间某一天,新泰市青云路与向阳路交叉路口1 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的车辆数量,他应采取的收集数据方法为() A. 查阅资料 B. 实验 C. 问卷调查 D. 观察 4.某地区有38所中学,其中七年级学生共6 858名.为了了解该地区七年级学生每天 体育锻炼的时间,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将解决上述问题所要经历的几个主要步骤进行排序. ①抽样调查; ②设计调查问卷; ③用样本估计总体; ④整理数据; ⑤分析数据.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③④⑤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①④⑤③ 5.要对大批量生产的商品进行检验,下列做法比较合适的是() A. 把所有商品逐渐进行检验 B. 从中抽取1件进行检验 C. 从中挑选几件进行检验 D. 从中按抽样规则抽取一定数量的商品进行检验 6.当前,“低头族”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小颖为了解路边行人步行边低头看手机的 情况,她应采用的收集数据的方式是() A. 对学校的同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B. 对在路边行走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C. 对在路边行走的行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D. 对在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7.下列各项中:①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表;②使用统计表的方式;③用统计图 的方式,其中可以表示调查结果的有() A. 0种 B. 1种 C. 2种 D. 3种 8.小明想知道银河系里恒星大约有多少颗,他可以获取有关数据的方式是() A. 问卷调查 B. 实地考察 C. 查阅文献资料 D. 实验 9.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 A. 我认为猫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 B. 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 C. 你给我回答倒底喜不喜欢猫呢 D. 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 10.下面的调查,适合用实验方法的是()

初中地理八下《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 课型新授课 课标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陕北风俗图片导入课件展示 图片 要求:边 欣赏边思 考图中是 那个地区 的 欣赏图片,感受传统文化 得出是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 通过欣赏 图片,让 学生感受 陕北的民 风民俗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 趣。 引入:以上图片都是陕北的民风民俗,尤其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建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黄土高原 展示目标用展示本 课学习目 标 找学生读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找出黄 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2、利用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 征,知道黄土高原的成因。 3、利用水土流失小实验,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4、在地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煤矿,并了解黄 土高原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明确学习 目标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说明学习 任务,学 生根据任 务进行自 主学习。 互动1 描一描 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 巡视借助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图文资料师生互动: 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描一描:把7.1图上的红色小圆点用线连起来,了 解黄土高原的轮廓及所在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山脉以西,以东, 以北,以南,是世界 上的黄土堆积区,位于阶梯。 通过动手 描一描让 学生动手 课堂气氛 活跃,增 强知识记 忆。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经典)

C D B E A O C N M B A B 图(6)D '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一、填空: 1. 0.46°= ′ ″.28°7′12″= °. 2. 如图所示,已知OE 平分∠AOB ,OD 平分∠BOC ,∠AOB 为直角, ∠EOD=70°,则∠BOC 的度数为 . 3. 如图,直线上四点A 、B 、C 、D,看图填空: ①AC=______+BC;②CD=AD —_______;③AC+BD —BC=_______. 4、如图所示,由泰山到青岛的某一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泰山——济南——淄博——潍坊——青岛,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__________种. 5.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墙上,木条就可能绕着钉子 , 原因是 ;当用两个钉子把木条钉在墙上时,木条就被固定住,其依据是 . 6.如图,AB 的长为m ,BC 的长为n ,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则 MN= 7、如图(6),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那样折叠后,B 、D 两点落在B ′、D ′点处, 若得∠AOB ′=700, 则∠B ′OG 的度数为 。 8、如上右图,是一副三角板重叠而成的图形,则∠AOD+∠BOC=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COE 是直角,∠1=57°, 则∠2= 9. 一个人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65°的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 点,那么∠ABC 的度数是 二、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a 、b 经过点M B. 直线A 、 B 相交于点 C C. 直线A 、B 相交于点m D. 直线AB,C D 相交于点m 11. 一轮船航行到B 处测得的小岛A 的方向为北偏东30°,那么从A 处观测此时B 处的方向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共70分) 1. 以下问题,不适合用普查的是 A. 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B.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 学校招聘老师,对应聘人员面试 D. 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 2. 要调查你校学生学业负担是否过重,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恰当 A. 查阅文献资料 B. 对学生问卷调查 C. 上网查询 D. 对校领导问卷调查 3. 用下列方式获取的数据中,可信度较低的是 A. 社会上传闻 B. 从报纸上摘录的 C. 看电视新闻得到的 D. 小组实地考察或测量得到的 4. 小军为了解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不完整): 他准备在“①看课外书,②体育活动,③看电视,④踢足球,⑤看小说”中选取三个作为该问题的备选答案,选取合理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5.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 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 名学生 B. 所抽取的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C. 名学生 D. 每一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6. 小红同学将自己 5 月份的各项消费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图),从图中可看出 A. 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

B. 各项消费的金额 C. 消费的总金额 D. 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 7. 为调查某校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随机抽 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可估算出该校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共有 A. 名 B. 名 C. 名 D. 名 8. 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 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 B. 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名 C. 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 D. 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 9. 已知甲学校的男生占全校人数的,乙学校的女生占该校总人数的,则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 甲校的男生与乙校的女生人数一样多 B. 甲校的女生与乙校的男生人数一样多 C. 甲校的男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D. 不能确定 10. 某同学要统计本校图书馆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种类,以下是排乱的统计步骤: ①从扇形图中分析出最受学生欢迎的种类 ②去图书馆收集学生借阅图书的记录 ③绘制扇形图来表示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 ④整理借阅图书记录并绘制频数分布表 正确统计步骤的顺序是 A. ② ③ ① ④ B. ③ ④ ① ② C. ① ② ④ ③ D. ② ④ ③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