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栓塞术对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影响分析

肝动脉栓塞术对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影响分析
肝动脉栓塞术对高能超声聚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影响分析

肝癌项目学习答案

项目学习:普外科肝癌总共4套题答案的选A 第一套题 1、在肝癌的TNM分期中,T代表的是(c ) A、肿瘤大小 B、远处转移 C、原发灶 D、区域淋巴结 2、下列哪项不属于原发性肝癌(a ) A、肝脏继发性肿瘤 B、肝细胞癌 C、肝内胆管细胞癌 D、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 3、肝细胞癌的特点不包括(a ) A、进展缓慢 B、起病隐匿 C、治疗困难 D、预后很差 4、若肝癌病变位于左肝,一般疼痛部位是(c) A、右腰部 B、右肋区 C、剑突下 D、右背部 5、肝癌诊断的金标准是(b) A、慢性肝病背景 B、病理学诊断 C、影像学检查结果 D、血清甲胎蛋白水平 6、肝细胞癌多见,占到肝癌的(d)以上 A、60% B、70% C、80% D、90% 7、肝性脑病常发生在肝病(d )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终末期 8、在我国引起肝细胞癌的因素主要是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b ) A、甲肝 B、乙肝 C、丙肝 D、戊肝 9、下列哪项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肝癌并发症(a) A、消化道出血

B、肝肾综合征 C、肝性脑病 D、肝癌破裂出血 10、(b)是肝细胞癌的重要症状,常为间歇性或者持续性 A、持续低热 B、肝区疼痛 C、食欲减退 D、消瘦乏力 第二套题 1、2.Okuda分期的不足不包括(d ) A、对肿瘤累及范围的确定过大 B、血清胆红素的界值定义过高 C、未纳入早期肝癌预后因素 D、唯一未加干预措施评估生存期 2、下列哪项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分布位置(b ) A、脾脏 B、肾脏 C、胰腺 D、心脏 3、在肝癌的TNM分期中,T3代表的是(a) A、肿瘤多发,最大径>5cm;侵及门脉或肝静脉主要属支 B、肿瘤单发,有血管浸润;多发,最大径≤5cm C、肿瘤单发,无血管浸润 D、无原发肿瘤证据 4、在BCLC分期中,早期患者可行根治性治疗措施指的是(a )期 A、A B、B C、C D、D 5、CLIP分期是1998年(b )肝癌研究组提出的 A、奥地利 B、意大利 C、加拿大 D、美国 6、(d )是良好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价指标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碱性磷酸酶 C、3.白蛋白 D、前白蛋白 7、Kampala分期是(a)年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的国际肝癌讨论会上制定 A、1971 B、1981 C、1991 D、2001

首 次 病 程 记 录(原发性肝癌)

年月日时分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既往慢性病毒性(HBV HCV)肝硬化、酗酒、口服避孕药、寄生虫、黄曲霉素毒素食物污染。 2、临床经过: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 3、体征:肝病面容,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锁骨上淋巴肿大,胸廓不对称,叩诊实音,腹围增宽,肝大右肋缘下cm,剑突下cm,边界不清,质硬,肝区闻及摩擦音。移动性浊音(+)。 4、辅助检查:AF P≥400μg/L;超声: 初步诊断:原发性肝癌。 诊断依据: 1、易患因素:酗酒、病毒肝炎、感染、饮食习惯、寄生虫感染、黄曲霉素食物感染等。 2、消化道症状:肝区痛伴纳差、腹胀、黄疸。 3、超声提示:AFP≥400μg/L持续时间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原发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处的癌灶常转移至肝。病情发展较缓慢,症状较轻,AFP一般为阴性,少数继发性肝癌很难与原发者鉴别,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的证据。 2、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二者的鉴别常有困难。若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影像检查又发现占位性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很大,反复检测AFP 或AFP异质体,密切随访病情,最终能作出正确诊断。 3、活动性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病活动时血清AFP往往呈短期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定期多次随访测定血清AFP和ALT或者联合检查AFP异质体及其他肝癌标志物并进行分析,如:①ALT持续增高至正常的数倍,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

②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而ALT正常或由高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 4、肝脓肿一般有明显炎症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肿大的肝表面平滑无结节,触痛明显。邻近脓肿的胸膜壁常有水肿,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升高。超声检查可探得肝内液性暗区。未形成液性暗区时,诊断颇为困难,应反复做超声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作诊断性穿刺,亦可用抗感染药物行试验性治疗。 5、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腹膜后的软组织肿瘤,来自肾、肾上腺、胰腺、结肠等处的肿瘤也可在上腹部呈现腹块,造成混淆。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肿块的部位和性质,AFP检测应为阴性,鉴别困难时,需剖腹探查方能确诊。 6、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虫病等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等肝良性占位性病变等可用CT 、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帮助诊断,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定。 7、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肝癌不同,胆管细胞癌常常发生于正常肝脏,没有乙肝、丙肝及肝硬化的病史。临床可以黄疸、肝脏肿物以及肝内胆管扩张为主。肿瘤标志物检查方面,甲胎蛋白(AFP)常处于正常范围,而CA19.9等常常升高。诊断性影像检查,以超声、CT、MRI为主要手段,而该病的PET-CT的病期评估价值高于肝细胞肝癌。该病的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保肝、减黄对症治疗。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目前已对症治疗:镇痛,营养支持等。 2、介绍介入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住院医师:孙拥军/贾璐2012月23日8时30分孙拥军主治医师、科主任查房记录 2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授课老师:胡团敏 授课时间:2011-10-16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上个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2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农村中仅次于胃癌。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和各种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FP和超声显像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能够在无症状和体征的亚临床期作出诊断,加之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局部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发展,使肝癌的预后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 二、临床表现 (一)亚临床肝癌或小肝癌 肝癌起病常隐匿,不少肝癌是在体检或普查中发现,这些肝癌病人既无症状也无体征,只表现为甲胎蛋白升高和影像学上的肿块,称之为亚临床肝癌。在这些亚临床肝癌中,相当一部分肝癌体积小于5cm,称之为“小肝癌”。故多数小肝癌为亚临床肝癌,有时肝癌体积虽小,但位于肝包膜下可有明显的疼痛,或位于肝门部引起阻塞性黄疸,因此小肝癌也可有症状和体征。也有不少肿瘤直径大于5cm,但没有症状和体征,故亚临床肝癌也包括了一部分直径大于5cm的肝癌。 (二)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有特征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则大多已处于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别。 1.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或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肿迅速生长使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下方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生的剧烈的肝区疼痛或腹痛提示有癌结节的破裂出血,如有腹水、腹膜刺激征和休克的体征则提示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蝮腔、恶心、呕吐,因缺乏特异性而易被忽视。腹水或门静脉癌栓可导致腹胀、腹泻等症状。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态。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性或午后低热或弛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有时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而引起发热。 临床工作中易将肝癌引起的右肩放射性疼痛误诊为肩关节炎,右上腹疼痛误诊为胆囊炎发作,左叶肝癌所致的上腹疼痛误诊为溃疡病、胃炎等,腹泻误诊为慢性肠炎,或因发热而以“发热待查”而延误诊治。故对有肝病背景的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应警惕肝癌的可能。 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可有相应的症状,有时成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可引起肺栓塞,可突然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脊往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亦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症状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综合征称之为伴癌综合征,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提示肝癌的诊断,应予重视。常见的有: (1)自发性低血糖:10%~30%的患者可出现此症,系因肝癌细胞的异位分泌胰岛素或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 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

传和临床特征。*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 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饮食中接触黄曲霉毒素B1可导致249位TP53的特异性突变(R→S),增加HB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在西方国家和日本,HCC的主要病因是HCV感染。无论潜在的肝纤维化程度如何,HBV感染都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在HCV感染者中,若不伴有重度肝纤维化,则HCC很少发生。 全世界范围内,NAFLD相关H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从2016年到2030年,该发病率预计将增加122%(从5510例增加到12240例)。 酒精性肝硬化是HCC的另一常见病因。 吸烟合并HIV感染也可能导致HCC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在降低HCC的发生率方面是有效的,但不能根除这种风险。 与无应答的患者相比,在对干扰素治疗方案有持续病毒学应答的HCV感染患者中,HCC 的风险从6.2%降低到了1.5%。据报道,使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C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也会降低。 除了肝病的病因治疗外,尚无任何药物可以降低HCC的发生率。 三、HCC的监测 癌症监测旨在早期发现肿瘤,增加治疗机会,提高生存率。然而,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HCC监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不过,数学模型、低质量的临床试验(在方法学上有局限性)以及meta分析都显示了监测对患者的生存益处。 HCC监测的目标人群是肝硬化患者,且不考虑肝硬化的病因。 由于重度肝功能不全的肝硬化患者不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所以没有癌症监测的必要。但因肝功能障碍而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监测,目的是确保肿瘤不会发展到按照既定标准无法进行移植的程度。 一些没有肝硬化的肝病患者也应该被纳为癌症监测目标。慢乙肝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存在地区差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发生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且老年、男性、肝纤维化、病毒复制水平高、基因C型以及HCC家族史都提示着更高的HCC发生风险。 虽然无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肝病患者可能会发生HCC,但实际风险是未知的,且可能非常低。除非有方法可以识别出风险较高的患者,否则不建议对无肝硬化的NAFLD患者进行癌症监测。 HCC的推荐监测方法为: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联合/不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敏感度为47%-84%,特异度>90%。对肥胖患者,超声检测的实用性会降低。 四、HCC的诊断 在肝硬化患者中,利用影像学技术就可以诊断HCC(图2)。由于肝细胞在恶性转变期间会发生血管转变:良性病灶(如增生性结节)由门静脉系统分支供血,而恶性病灶由肝动脉分支供血。这种转变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模式:对比增强CT或MRI可显示动脉后期明显强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1 检查技术和设备 1.1 采用西门子欢悦螺旋CT进行螺旋扫描。 1.2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5 min患者空腹口服300~500 ml 1.5%~2%泛影葡胺或500 ml饮用水。 1.3 平扫应列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位,首先扫定位像,然后根据定位像横断扫描从膈下至腰1~2椎体间,层距10 mm,层厚10 mm,必要时可减薄层距层厚及扩大扫描范围。 1.4 增强扫描对于肝细胞癌一般应进行增强扫描,其目的:①更好地显示肝肿瘤;②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灶;③根据病灶的增强特性鉴别病灶的性质。原发性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内和肝实质内的时间、程度、及清晰度均不同,病变更具有增强特性,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鉴别。 2 病理分型 ①巨块型:无论单发或多发,肿块直径大于5 cm;②结节型:单结节、融合结节及多结节,肿块直径小于5 cm;③弥漫型:癌块细小,全肝分布;④小肝癌:为结节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 cm,多个癌结节最多不超过2个,其最大径总和≤3 cm。小肝癌的提出标志着肝癌诊断水平的提高。 3 肝细胞癌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表现 3.1 平扫CT表现。平扫很少能显示1 cm以内的病灶。三种类型的肿瘤大多为低密度表现;少数可呈等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局限性突出,很难发现病灶;极少数可显示为高密度,密度差异不但取决于肿瘤本身的分化和成分,还取决于周围的肝脏密度。①结节型一般呈类圆形,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部分周围可见假包膜,肿瘤内可缺血坏死形成更低密度区;②巨块型肝癌形成巨大肿块,可占据肝脏一叶或一叶的大部分,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多见坏死灶呈更低密度区,周围有子灶;③弥漫型肝癌为弥漫性小结节,平扫难以显示,多伴有肝大、肝硬化及门静脉内瘤栓形成。 3.2 增强扫描CT表现。肝细胞癌血供丰富,90%~99%由肝动脉供血。动态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在肝癌亚临床期(早期),瘤体约3-5cm,大多数患者仍无典型症状,诊断仍较困难,多为血清AFP 普查发现,平均8个月左右,期间少数患者可以有上腹闷胀、腹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慢性基础肝病的相关症状。因此,对于具备高危因素,发生上述情况者,应该警惕肝癌的可能性。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往往已达中、晚期肝癌,此时,病情

肝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一、用药指导 1、遵医嘱按时、准确、合理使用止痛剂。对于晚期肝癌发生难以控制的疼痛时,应尽可能在疼痛前给药。 2、出血患者,中药汤剂宜偏凉服。胃纳不佳者,中药应浓煎,并予多次少量进服,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补益药宜饭前服。 3、癌性发热者应用消炎痛纳肛退热时,因汗出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更换汗湿的衣服。 4、应用化疗药物时应防止药液外渗,并计划使用静脉。 二、饮食指导 饮食原则以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为宜,限制动物油的摄入;饮食多样化,注意食物搭配,做到色、香、味俱全,以增进食欲;进食应以易消坚硬、辛辣之品,少食煎炸食品,少量多餐:肝硬化时避免有刺激性及植物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免引起食管或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饮用果汁饮料,补充维生素:出现腹水时应限制钠的摄入,要用低盐或无盐饮食:出血倾向宜吃贝、橘、海参、乌贼等:疼痛宜吃金橘、杨梅、山楂等:出现呕血、黑便时立即禁饮食。 三、心理指导 1.本病病情发展快,预后差,患者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应予以关心、体贴、帮助、支持和鼓励,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组东配合治疗。 2.保持心情愉快,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控制情绪波动,防止病情恶化。 3.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自己给自己找乐趣,如:下棋、聊天、看电视、集邮、养花等以分散注意力,有利于养病、避免在家胡思乱想。 四、日常生活指导 1、根据体质、病情和耐受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保健操等。 2、遵医嘱继续用药。 3、戒除嗜酒、酗酒等不良习惯,不喝烈性酒、劣质酒、以防酒精对肝细胞的破坏,造成肝脏的操作及慢性肝脏中毒。 4、定期随诊复查,了解肝功能变化及病情复发情况。术后还应注意甲胎蛋白追踪检查结果,或注意观察有无肝癌的转移。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流程及围手术期处理

肝癌介入治疗 一:接会诊单 病人各种资料、评估,是否能做 可以开术前医嘱,完善术前检查: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全套输血全套 二:预约手术时间,术前谈话(管床医生),开术前医嘱(手术中用药品),嘱咐来手术时带上病历及影像资料。 三:通知医护技师,开始准备。 四:术前准备事项: 1术前禁食(4-6小时),讲解训练床上大小便。 2术前降压(部分有高血压病史者) 3术前备皮(穿刺点20-30厘米范围) 4术前患者建立静脉留置通道。 5病人来介入科时,由护士或医生陪同,带术中药品、病历、影像资料,家属1-2名。 6部分不能憋尿的患者可上尿袋。 7技师登记、核对,调试好设备,准备好高压注射器,记熟参数。 8护士准备术中必需品(手术包、导管鞘、导丝、微导管、造影导管、三通连接器、各规格注射器及一次性耗材)(超液化碘油、化疗药物-洛铂、顺铂、吡柔比星、5-氟尿 嘧啶、明胶海绵颗粒等)(压迫止血带、纱布块或弹力绷带) 五:手术 1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 2消毒、舖巾、开包 3肝素盐水、地米、利多卡因 4局麻、穿刺、插管、造影、超选、超选择、药物灌注治疗 5术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6术毕按压10-15分钟,加压上弹力绑带,或上压迫止血带 7转运、交接,与交接医护人员共同检查患者敷料,摸足背动脉搏动、观察有无远端缺 征象。 8嘱咐病房护士及管床医生,30-60观察敷料有无渗漏出血,足背动脉血供,调整松紧, 穿刺点附近有无血肿、青紫 六:术后 1穿刺点局部加压止血6-8小时,每小时松一圈,术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休 息24小时。适当可以侧躺,术侧腿不可弯曲。 2准备便器,床上大小便,多喝水。 七:并发症处理 1穿刺点出血:重新加压包扎即可。 2胃肠道不适的护理:清淡饮食,严重呕吐及化疗反应者可以给予止吐药物及补充电解质。 3术后发热:多喝水,保持衣物干燥 4腹痛:对症给予镇痛类药物 5肝功能差者,术后护肝治疗 6骨髓抑制的护理:给予营养及临床针对性支持 7尿潴留:训练排尿,必要时上尿管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简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简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与手术切除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对小肝癌与手术切除有相当的疗效果,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操作方法是从股动脉穿刺插管、直到肝叶或肝段动脉注射化疗药物,然后插入肿瘤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堵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TACE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完全门静脉癌拴阻塞和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是其禁忌症,其余大多数患者都可进行TACE治疗。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无水酒精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可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在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普遍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其治疗效果基本肯定。方法一般是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至肿瘤中心,注射无水酒精,常用剂量2—3ml/cm。适用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因肿瘤部位特殊、或严重肝硬化、或伴其他脏器功能损害不宜手术切除和切除后复发者。但有中、大量腹水,重度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病变广泛,结节超过5个,或接近肝包膜,有肝内或远处转移,全身功能差及酒精过敏者,不宜应用。 射频消融术射频就是利用中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变性,脂质溶解细胞膜破坏,引起肿瘤凝固坏死,对手术中发现不能切除的病灶可同时应用射频治疗。近年来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开始进入临床,取得与无水酒精注射相似效果,受到国内外肝癌专家关注。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HIFU以超声波为治疗源,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软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学特殊,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肝内肿瘤处,产生高能效应,使焦点区内肿瘤组织破坏,而焦点区外组织部损伤,从而安全有效的破坏肿瘤组织。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尚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基因治疗等均已在临床应用,但目前原发性肝癌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多是姑息性治疗,无论手术切除或非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它们之间有互补作用。因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除积极开发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决不是各种治疗方法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疾病特点,患者身体状况及家庭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应用两种以上方法联合或序贯治疗。近几年逐渐发展了以TACE为轴心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多种综合治疗模式,如TACE+手术切除、TACE+无水酒精注射、TACE+射频消融术、TACE+放射治疗、TACE+基因治疗、TACE+肝移植等。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在协作完成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方案,届时将有力推动我国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发展,对临床工作起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门静脉有无癌拴、有无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肝功能情况,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介入治疗对象的选择等都是影响肝癌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患者只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 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 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 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 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 四、诊断依据 (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 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早期非典型肝细胞性肝癌CT表现分析

早期非典型肝细胞性肝癌CT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非典型肝癌CT表现,为临床诊断早期肝癌提供帮助。方法选取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早期不典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 表现。结果平扫显示,8个病灶均呈低密度表现,平扫病灶边界模糊6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有纤维假性包膜2例,病灶密度均匀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2例;三期增强扫描:患者表现程度不一的轻度强化,和邻近的正常肝实质相比,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后的密度均较低,且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密度相对较低,门静脉期的强化密度相对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界清4例,病灶边界模糊4例,门脉期病灶边界清楚7例,病灶边界模糊、病灶边缘轮廓轻度不规整1例,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密度不均匀、伴有多个小斑点状6例。结论早期肝癌的CT表现不典型,临床应掌握其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诊。 标签:不典型小肝癌;扫描;体层摄影术;CT表现;病理学检查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恶性程度及死亡率均较高。肝癌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的第2位。早期肝癌又称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或癌结节数目≤2个,癌结节最大径之和≤3cm[1]。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可达5 年生存率。因此,临床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检查肝癌依赖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正确率可达90%[2]。但早期小肝癌部分CT呈现不典型表现,导致早期诊断失误。本文主要分析非典型肝癌CT表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2例,其中51例肝癌患者CT 表现具有典型特征性,21例患者CT表现不典型,其中平扫及三期后均呈低密度改变8例。以这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8例患者AFP值:AFP升高者7例,正常1例。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8.5±1.36)岁;病因:6例患者以腹胀、腹泻、黄疸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例结肠癌术后发现,1例正常体检时发现。 1.2检查方法与仪器设备先行平扫,扫描条件为120kV,200~300mA,设置参数为螺距0.984,层厚5mm。扫描包括膈顶至双肾下极之内的区域。随后进行增强扫描:采用碘帕醇100ml经肘静脉注射,进行三期扫描,碘帕醇为非离子造影对比剂,注射速率(3~3.5)ml/s,延迟时间:动脉期延迟时间25~28s,门脉期70~75s,实质期5~10min[3]。所用仪器设备为128层螺旋VCT扫描机,型号GE light speed。 2结果

内科护理学-原发性肝癌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简称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我国为高发区,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三位,排位于胃癌和食管癌之后。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40-49岁为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大约为2:1-5:1。(一)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肯定。 1.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约有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高发区人群的HBsAg 阳性率高于低发区,而肝癌病人血清HBsAg及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的阳性率也高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高发有明显关系。研究提示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病也密切有关。 2.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主要是在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生,而在欧美国家肝癌则常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 3.黄曲霉素黄曲霉素中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在粮油、食物受黄曲霉素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也较高。 4.其他因素肝癌的发生还与遗传、水源污染、有机氯类农药、亚硝胺类、华支睾吸虫感染等有关。 (二)分型 肝癌按大体形态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和小癌型,按细胞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 混合型。 (三)转移方式 肝癌的转移方式有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三种。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很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脱落后引起肝内多发性转移灶;肝外血行转移以肺多见,其次为肾上腺、骨、主动脉旁淋巴结等。淋巴转移以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多。 二、护理评估 (一)症状与体征 原发性肝癌病人起病较隐匿,早期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一般是经AFP普查检查出的早期肝癌,又称亚临床肝癌。中晚期病人主要表现有: 1.肝区疼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约占31%-74%。多呈肝区持续性刺痛或钝痛。当肝表面的癌节结破裂,坏死的癌组织及血液流入腹腔时,出现腹部剧痛和急腹症的表现,如出血量大,还会引起晕厥或休克。 2.胃肠道症状主要为食欲减退和腹胀,也可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3.全身症状可有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4.转移灶症状如咳嗽、咯血、气短,头痛、呕吐和神经定位体征等。 5.最常见的体征是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节结或巨块,边缘不规则,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黄疸常在病程晚期出现。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可有脾大、腹腔积液、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二)并发症 1.肝性脑病是肝癌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大约的肝癌病人因此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常因合并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时发生呕血和(或)黑便。晚期还可因胃肠道黏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有广泛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当癌结节破裂局限于肝包膜下,可形成压痛性包块,破裂进入腹腔可引起急性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临床常见疾病医嘱(修改打印版)

呼吸系统疾病 1、慢支继发感染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普食 持续低流量吸氧 健康咨询 化痰片0.5,3/日,口服. 复方甘草片 2片,3/日,口服. a-糜蛋白酶 5mg,2/日,肌注 环丙沙星100ml (或氧氟沙星)静点,2/日. 0.9%盐水200ml 先锋霉素六5.0静点,1/日 5%葡萄糖200ml 氨茶碱 0.25静点,2/日. 临时医嘱: 青霉素皮试 胸片 血尿便常规 血沉 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 血糖 2、肺部感染(发热、体质差)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半流食 持续低流量吸氧 健康咨询 化痰片0.5,3/日,口服. 复方甘草片 2片,3/日,口服. a-糜蛋白酶 5mg,2/日,肌注 氧氟沙星100ml (或环丙沙星)静点,2/日. 0.9%盐水200ml 菌必治 2.0 (或舒普深2.0)静点,2/日. 5%葡萄糖200ml 氨茶碱0.25(或喘定0.25)静点,1/日. 临时医嘱: 青霉素皮试 胸片 血尿便常规 血沉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 血气分析 痰培养 心电图 5%葡萄糖300ml 穿琥宁 400-800mg(或清开灵40ml)静点,1/日. 脂肪乳500ml静点 0.9%盐水 50ml 蓉生静丙(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 2.5g静点3、肺脓肿(右侧)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半流食 持续低流量吸氧 健康咨询 化痰片0.5,3/日,口服. 0.9%盐水 300ml 菌必治 2.0 (或氧派嗪青霉素4.0)静点,2/日. 灭滴灵 250ml静点,2/日. 0.9%盐水 300ml 丁氨卡那霉素0.4静点,1/日. 5%葡萄糖500ml 穿琥宁800mg静点,1/日. 临时医嘱: 青霉素皮试 胸片(正位) 血尿便常规 血沉 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 痰培养+药敏 心电图 4、右侧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普食 健康咨询 利福平 0.45,3/日,口服. 乙胺丁醇0.75,1/日,口服. 肝泰乐0.1,3/日,口服. 链霉素 0.75,1/日,口服.

八年制内科学 原发性肝癌

八年制内科学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中的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不足5%。本病恶性程度高,浸润和转移性强,远期疗效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早期诊断的主要辅助手段。 【流行病学】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 肝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间具有明显差异。东亚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洲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和南欧,而北欧及美洲的发病率最低。国内沿海高于内地,东南和东北高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其中江苏启东、福建同安、广东顺德、广西扶绥是高发区。男:女比例为2.7: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髙达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二)肝硬化 存在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是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结节型肝硬化。有调查表明平均每年约有3%?6%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7%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不过一旦形成肝硬化,即使采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仍有进展为肝癌的风险。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HBV、HC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更大。 (三)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至少有13种亚型,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强。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物中AFB1的含量与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非洲、亚洲中部及东南部既是HBV的高流行区,又是粮油及食品受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两个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故上述地域的肝癌发生率较高。 AFB1是一种前致癌物质,其在肝脏先经微粒体中CYP450酶系代谢,然后再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其他n相酶类降解而完成生物转化过程。谷胱甘肽转移酶Ml(GSTM1)基因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摄入AFB1生物转化能力的差异。生活在AFB1高污染地区并存在GSTM1纯合子缺失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四)家族史及遗传因素

临床常见病医嘱

呼吸系统疾病 慢支继发感染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普食 持续低流量吸氧 健康咨询 化痰片 ,3/日,口服. 复方甘草片 2片,3/日,口服. a-糜蛋白酶 5mg,2/日,肌注 环丙沙星 100ml (或氧氟沙星)静点,2/日. %盐水 200ml 先锋霉素六 静点,1/日 5%葡萄糖 200ml 氨茶碱 静点,2/日.临时医嘱: 青霉素皮试 胸片 血尿便常规 血沉 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血糖 肺部感染(发热、体质差)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半流食 持续低流量吸氧 健康咨询 化痰片 ,3/日,口服. 复方甘草片 2片,3/日,口服. a-糜蛋白酶 5mg,2/日,肌注 氧氟沙星 100ml (或环丙沙星)静点,2/日. %盐水 200ml 菌必治 (或舒普深 静点,2/日. 5%葡萄糖 200ml 氨茶碱 (或喘定 静点,1/日.临时医嘱: 青霉素皮试 胸片 血尿便常规 血沉 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 血气分析 痰培养 心电图 5%葡萄糖 300ml 穿琥宁 400-800mg(或清开灵40ml)静点,1/日. 脂肪乳 500ml静点 %盐水 50ml 蓉生静丙 2.5g静点

肺脓肿(右侧)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半流食 持续低流量吸氧 健康咨询 化痰片 ,3/日,口服. %盐水 300ml 菌必治 (或氧派嗪青霉素静点,2/日. 灭滴灵 250ml 静点,2/日. %盐水 300ml 丁氨卡那霉素静点,1/日. 5%葡萄糖 500ml 穿琥宁 800mg静点,1/日.临时医嘱: 青霉素皮试 胸片(正位) 血尿便常规 血沉 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痰培养+药敏 心电图 右侧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 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级护理 陪床1人 普食 健康咨询 利福平 ,3/日,口服. 乙胺丁醇,1/日,口服. 肝泰乐,3/日,口服. 链霉素 ,1/日,口服. 强的松 5mg,3/日,口服(1周后改5mg,2/日,口服) 5%葡萄糖 500ml 雷米封静点,1/日.临时医嘱: 链霉素皮试 血尿便常规 血沉 血钾钠氯 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肝功能 二对半 (第二日) 胸穿一次 胸水常规+分类检查 胸水离心沉淀找抗酸杆菌胸水病理找癌细胞 胸片

肝细胞性肝癌病因学研究

肝细胞性肝癌病因学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 概述 就世界范围而言,肝细胞性肝癌(HCC)占癌肿的第6位,而为癌肿死因的第3位. 仅1996年据估计全世界即有 540000 新病例被诊断,占全年所有新发现癌肿病例之 5.2%(WHO,1997. 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1997:202). 我国HCC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HCC(朱荣源,1996). HCC的防治,从长远看,首要在于祛除致病因子,即一级预防. 其次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包括癌前病变的确认,以便及早进行监测、干预或逆转治疗,以及早期根治,即二级预防. 因此,对于HCC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对癌前病变的确认和对策,始终是HCC防治的主要任务. 2 HCC病因学 关于HCC的病因学研究,多年来已有大量文献. 一般认为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 两者之间,在西方各国目前以丙肝病毒(HCV)为最重要,乙肝病毒(HBV)退居其次;而在我国则仍以HBV为主. 其他非感染因素中以酒精、黄曲霉毒素B1(AFB1)、微量元素如硒缺乏、饮水污染及遗传因素等亦受重视. 至于发病机制,每年均有不少发现,其中尤以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已取得明显进展. 本文拟就上述各发病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综合最近文献,择要加以介绍. 2.1 HBV与HCC 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及生态学研究,HBV已被WHO 两次宣称(1983,1987)为引起肝硬变及HCC的重要原因. 早年即认为HBV DNA在肝细胞中整合可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但其致癌作用未能充分证实(Robinson.Annu Rev Med, 1994;45:297). 近年来已将注意力引向HBx(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Kim( Nature, 1991;351:317)通过转基因小鼠试验证明HBx 基因可使动物产生HCC. 黄跃煊 et al (肝病学杂志,1995;3:86)用PCR技术扩增HCC组织中HBx 基因,并用重组HBxAg制备抗体,经免疫组化法,发现HCC患者肝组织中HBxAg表达阳性率为92.6%,表明HBxAg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x基因是HBV 4个基因蛋白中最小的一个,定位于S和C区之间,编码154个氨基酸, M r 16500 . X蛋白能激活HBV自身复制和蛋白表达,并且有反式激活宿主细胞基因的作用. 此 x 基因的促转录活性区段已经初步定位(Renner. J Hepatol, 1995;23:53). x 基因可能通过反式激活作用调控癌基因表达,使细胞生长分化异常,从而导致HCC(Koike. Intervirology, 1995;58:134). 另外,张帆 et al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18)发现中国启东HCC高发区HCC组织中均存在HBV x 基因序列,同时发现 x 基因在130,131密码子有错义点突变,并发现 p53 基因的249密码子也有错义点突变,二者密切关联. p53 已明确为重要抑癌基因,其突变与失活和癌发生有关. 因此, x 基因的促癌作用还可能与促使 p53 失活有关. 2.2 HCV与HCC 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首先克隆出HCV基因( Science, 1989;244:359). 随后日本学者于1990年阐明了HCV的全基因序列(Kato. ProcNatlAcadSci USA, 1990;87:9524). 我国于1991(陶其敏. 中华医学杂志,1991;71:575)及1993(毕胜利 et al . 病毒学报,1993;9:114)亦报道其基因全序列. 从此就HCV与HCC的关系,不断出现新文献. 大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抗-HCV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