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分析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分析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分析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1 导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外研究动态 (1)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2)

1.4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 (2)

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3)

2.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

2.1.1 融资渠道少 (3)

2.1.2 借贷局限性 (4)

2.1.3 直接融资门槛高 (4)

2.1.4 融资走向民间借贷 (4)

2.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4)

2.2.1 中小企业运作不规 (4)

2.2.2 缺乏相应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4)

2.2.3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

2.2.4 融资程序影响了积极性 (4)

2.2.5 金融界的“抓大放小” (4)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5)

3.1 中小企业自身规 (5)

3.1.1 建立规的制度 (5)

3.1.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5)

3.1.3 充分挖掘部融资潜力 (5)

3.1.4 寻求上市融资证券市场 (5)

3.2银以及各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施 (5)

3.2.1 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5)

3.2.2 金融机构建立数据 (6)

3.2.3 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与合作 (6)

3.3 政府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6)

3.3.1 完善法律和市场环境 (6)

3.3.2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6)

3.3.3 建立健全社会辅助体系 (6)

3.3.4 放宽政策限制 (6)

3.3.5 必要的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 (7)

4 构建具有创新意义的融资方式 (7)

4.1 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7)

4.2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7)

4.3 海外上市化融资方式 (7)

4.4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方式 (8)

4 结束语 (9)

5 参考文献 (10)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30年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小企业成为推动这一发展进程的重要动力,在扩大就业、促进增长、引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7-2008)》,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8%,我国GDP的58%,工业新增产值的75%,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52.2%以及出口总额的6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型企业所不能代替的,从长远来看整个国家也必将从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获益。

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决议指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但是与中小企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不匹配的是其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所处的劣势地位,特别是在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普遍难题上。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制度不健全,自我资本少,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及银行不愿冒险贷款,政府税收优惠不到位的美好方面的原因,让“融资难”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有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将“融资难”这一问题称为“一个死结”-------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资金,但又最不具备融资条件,融资不到位企业就无法发展,无法发展就更加无能力融资。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并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在国家通过货币政策采用紧缩货币环境下,中小企业受其影响极其严重。中小企业融资无门,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压力。近期不少消息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转向民间借贷,高利贷风险即将爆发。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4月份开始至目前,仅是地区的知名企业中,就已有29家企业的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老板们的“跑路”,带来的并不只是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小聊,更多的是被甩弃的企业和企业底层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以及民间的借款者全部家当淹没后的恐慌。据《南方周末》之前的报道,央行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由此可知,中小企业融资已经在关系至社会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倘若不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那么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企业也关系到国民

生活,社会的问题。从而解决这一问题是变得刻不容缓,同时也是意义重大。迫切的需要我们汇集更多的智慧,为融资得出更多一点的总结,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法。

本文试图采用多种方法,横纵向对比并结合实际案例,即通过规性研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性分析与就具体事宜具体办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及总结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如何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提出应对之策。

1.2 国外研究动态

在西方,20世纪50年代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就受到关注其融资问题的研究也得到很多学者的探讨,其中主要观点包括:

Stiglitz和weiss(1981)证明了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迫使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从而必然导致资信度偏低的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成功贷款。此理论试从信息经济学出发为我们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开拓了思路。

Berger和Vdell(1998)认为中小企业具有金融周期,其财务需求和选择权变化随企业成长,经验获得和信息不透明的减弱而变化。

Hodgman(1961)和Martine(1997)认为中小企业多属于信贷历史较短的企业,信贷历史信用不足,得出中小企业面临信贷约束的结论。

我国对中小企业研究始于1990年代后期。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开始关注约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奚群提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樊纲进一步认为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维认为银行作为理性个体,肯定选择安全性高的信用等级高的大企业而拒绝信任度低的中小企业。

马方方提出从本质上看,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就是一种金融制度运行的困境。

综上可知,西方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压抑,金融约束理论,信贷配给及生成体制理论。中小企业融资周期理论及银行企业关系研究这两个专题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原因是中小企业存在较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且在西方,中小企业信贷更多的是关系贷款。这一事项促使更多学者进行有关研究。国学者以体制性因素导致了银行不对中小“非国有企业”贷款开始研究。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中小企业所处的融资环境较特殊,因此有必要以不同理论分析其融资问题。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和收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相关的文献材料。

2.实事论证法:通过搜索中外重大金融界融资实事新闻事件,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

(2) 研究思路:

本文在充分梳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对融资难得成因进行多维分析。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此研究思路全力从一个更系统更切实际的角度探讨决绝融资困境的对策。

同时通过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了解各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了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症结,也研读世界各国对此问题的看法研究以及对应国情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多方面学习、思考、了解,更进一步为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方案。

1.4 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

(1)中小企业概念

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为2003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了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其中“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会计科目”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2)融资概念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

2 .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1 融资渠道少

融资方式单一,同时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只有15%不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不需要进行再度融资。从筹资方式上看,70%以上的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20%通过民间资本等自筹形式取得,7%通过部筹资,只有3%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从银行贷款投放量总量上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投放量不到总量的10%。中小型企业有强大的资金需求而能供给的资金来源却十分有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1.2 借贷局限性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银行贷款期限结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现行的银行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下,地市级和区县级基层银行机构授权很小,大部分没有固定资产贷款投放权,而只有小规模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通常情况下,银行借贷期限较短且数量普遍不多,主要是用于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而对固定资产贷款控制十分严格,难以开展项目开发和扩大再生产。贷款方式上,主要以抵押和担保为主,但是中小企业一般都不能享受信用贷款。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还跟不上目前发展形势,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高度依赖于自有资金或源性融资。相关数据显示,中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中国的自有资金占比60%,而美国只有30%;中国的银行贷款占比仅为20%,而美国为42%。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占国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提高,而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却基本维持在5%左右,一直没有明显改观。较之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额度显得非常低。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就已经表明,国银行业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解决不了中小企业扩时期的资金需求,也无力在危机时期实施救援以帮助他们摆脱财务困境。

且难获得担保和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普遍采用抵押和担保等方式,而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匮乏、资产流动性较差,加上资信和管理水平较低,使其担保条件达不到金融机构的标准,很难保证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所以很少有担保机构愿为其提供担保。

2.1.3 直接融资门槛高

我国资本市场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国家对股票和债券发行的许多硬性规定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目的,专门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板还不完善。另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使得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无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2.1.4 融资走向民间借贷

据《南方周末》之前的报道,央行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钱当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高达40%(440亿元)。其结论是,“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

“跑路老板”们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参与了民间借贷,且出逃前所欠的资金额度至少在千万以上。也正是这种民间借贷资金链的突然断裂,让原本叱咤商场、风光无限的老板们最终落得“跑路”下场。其实在这个被称之为“借贷之城”的城市,债台高筑的高利贷是资金链断裂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的企业明明知道还不上钱,只是为了能借到钱让企业多拖几天。而这种方式,更增加了民间借贷泡沫的形成和发展。在所有“跑路老板”中,与福林情况相似的占大多数:银行收回贷款或不予贷款,使企业不得不借助于民间借贷,也正是如此,民间借贷这条资金链的突然断裂,便成了绑住企业主滚向失败的致命锁链。而有数据显示,在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毛利润一般在3%至5%,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则高达180%。

2.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2.2.1 中小企业运作不规

我国中小企业多属民营或私营企业,其经营权和所有权一般都集中在企业主手里,经营运作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企业寿命不长。这样企业就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而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也不愿对其轻易放贷。加之,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度低。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上其管理层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素养,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规,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缺乏外部认可的财务报表。这种不规由此产生的信息不透明和信息失真,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真实辨认,对贷款的监督也无法顺利进行,从而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2.2.2 缺乏专门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国有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极为匮乏。同时,制度化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出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趋利性方面考虑,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安全性高的企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2.2.3 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即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的活动,使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大,投资者就会谨慎考虑其投资项目。在给中小企业放贷前,金融机构会非常谨慎地对待其融资要求,采取种种限制和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逆向选择风险,此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防道德风险。潜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会使金融机构产生“惜贷”或“惧贷”心理。

2.2.4 融资程序影响了积极性

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这就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无数有意融资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金融企业“嫌贫爱富”,喜欢“批发”,不喜欢“零售”,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而且常常用不完;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常常捉襟见肘。

2.2.5 金融界的“抓大放小”

金融业是特殊产业,经营的是资金这样一种特殊的产品。由于资金或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涉及面的广泛性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全局性,各国都对金融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经营规则,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流动性,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给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事实上,这也是广大从事金融服务业的人员和机构自身的要求。谨慎原则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但在客观上也给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往往会使一些非常有前途的中小企业丧失极好的发展机会。

3.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

3.1 中小企业自身规

3.1.1 建立规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规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规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就很难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而没有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筹集渠道也就很难畅通。只有建立规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的产权交易、资产重组等需要新增资金的渠道才能畅通,才能在资本市场是进行融资活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广泛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的重点,是那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当注意产业升级和转化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专业化分工,必要是可以向中西部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向国外转移。提升综合素质和信用水平是提高融资能力的根本措施。中小企业应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方式,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管理创新;建立规透明、真实反映企业状况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切实提高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3.1.2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首先,中小企业必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规自身的金融行为,同时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信息反馈给银行,实现信息的畅通,建立一种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强化信用观念,构筑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保全银行债权,尽量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其次,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一点尤为重要。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需进一步规公司治理结构。另外还要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资金管理。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仅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核心。

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提供准确、真实、有效的会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确保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再次,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管理水平,规公司结构。现在商业银行纷纷将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想获得贷款支持,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3.1.3充分挖掘部融资潜力

中小企业要想彻底摆脱融资困境,单靠利用外部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挖掘部潜力。由于外部融资成本比较高,企业可以通过部资金即留存收益进行融资,也可以通过部人员集资,以达到融资目的。

3.1.4 寻求证券市场上市融资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寻求证券市场上市融资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一重要途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传统的证券市场门槛实在太高。我国的资本市场虽有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还是结构单一,流动性差,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市场资源基本上被国有大企业所垄断。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改革主板市场,放开创业市场,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投融资主体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难的问题。这样,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在资本市场寻求上市融资来扩大企业的资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随着我国二板市场的正式启动,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从证券市场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3.2 银以及各金融机构应采取的措施

3.2.1 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企业资信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履约意愿等各方面状况做出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资信等级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为主要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构建企业守信褒扬、失信惩戒机制。要将营造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制度与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相结合,使企业的信用等级真正成为其获取融资的重要依据,提高企业对信用的现实需求。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守信、政府征信、专业评信、机构授信和社会重信的新局面。

3.2.2 建立数据库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采用信息识别技术,完善信用记录以供同行查询,这样可以使同行在选择贷款客户时更加果断,更加充满信心。

3.2.3 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与合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