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

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
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

资料4

质量规格要求、生产使用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

和相关情况说明

4.1 质量标准

4.2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4.3含量检测方法学第三方验证报告

4.4生产使用工艺

4.5食品中的检验方法和相关情况说明

资料4.1 质量标准

Q/SJ

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J 0082S-2014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K2(发酵法)

2014-01-01发布 2014-01-01实施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编写方法是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有关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陈杰鹏、邱雪莲、纪烨瑜、蔡桂珠、段丽丽、胡留松、李东升、洪泽渠。

本标准于2014年1月1日首次发布。

维生素K2(发酵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非转基因大豆粉、白砂糖、葡萄糖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发酵物,经提取精制而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K2(发酵法)的商品化产品。

2分类

维生素K2(发酵法)商品化的产品可根据产品性状分为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和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

2.1 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

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产品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2族的七烯甲萘醌,辅料包括大豆油。

2.2 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

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产品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2族的七烯甲萘醌,辅料包括变性淀粉、酪蛋白酸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甘油脂肪酸酯、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3 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3.1 化学名称

CAS编号:2124-57-4

(全-E)—2-(3,7,11,15,19,23,27-七甲基-2,6,10,14,18,22,26-二十八碳七烯基)-3-甲基-1,4-萘二酮。

3.2 分子式

C46H64O2

3.3 结构式

3.4 相对分子质量

649.00(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 技术要求

4.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4.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5. 其他要求

产品应装于适宜的避光容器中充氮或真空保存,产品的最佳保存温度为20℃以下。

产品组成

维生素K2(发酵法)商品化产品的组成:

A.1 油剂产品

表A.1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产品组成

A.2 粉剂产品

表A.2 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产品组成

检验方法

B.1 安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按相关规定操作,操作时需小心谨慎。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B.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一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B.3 鉴别试验

B.3.1 方法提要

试样用正己烷提取,按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与七烯甲萘醌标准品保留时间进行对照。试样色谱图的主峰应与标准品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B.3.2 检测试剂

B.3.2.1 维生素K2标准品(七烯甲萘醌MK-7,Chromadex)

B.3.2.2 正己烷:分析纯

B.3.3 检测步骤

B.3.3.1 样品溶液处理

精密称取样品适量(精确至0.001g)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超声提取30分钟,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45μm滤膜,得上样样品。

B.3.3.2 样品检测

按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配制标准溶液。按照含量测定色谱条件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鉴别。

B.4 含量测定

B.4.1 检测试剂

B.4.1.1 维生素K2标准品(七烯甲萘醌MK-7,Chromadex)

B.4.1.2 异丙醇:分析纯

B.4.1.3 甲醇:色谱纯

B.4.2 仪器及检测条件

B.4.2.1 高效液相色谱仪

B.4.2.2 紫光光检测器:可变波长

B.4.2.3 数据处理系统:色谱工作站或数据处理机

B.4.3 参考色谱条件

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如下表,其他能达到同等分离程度的色谱柱和色谱操作条件均可使用。

色谱柱和色谱操作条件

B.4.4 检测步骤

B.4.4.1 样品溶液处理

精密称取样品适量(精确至0.001g)样品于10mL容量瓶中,加入异丙醇超声30分钟,用异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45μm滤膜,得上样样品。

B.4.4.2 标准品溶液配制

精密称取七烯甲萘醌标准品适量,用异丙醇溶解并定容,配制成浓度为20μg/mL的标准品溶液。

B.4.4.3 样品测定

用标准品和样品溶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B.4.5 结果计算

对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的含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A1×C1×V1

W= ——————————————

A2×M1

式中:

W——样品中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的含量(μg/g);

A1——样品中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对应峰面积;

A2——标准品中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对应峰面积;

C1——进样标准品中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的浓度(μg/mL);

V1——供试样品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1——样品质量(g)。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10 %。

资料4.2 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一、标准编制目的

(发酵法)是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该产品在国内为首次申报,无国维生素K

2

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可参考,为保证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二、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标准的关系

本产品为K族维生素,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中规定,维生素K可用于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和调制乳粉(仅限孕产妇用乳粉)。本产品申请作为维生素K的新化合物来源,目前国内无标准可参考,根据国内产品质量和检验实际情况进行,符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标准文本中引用的相关标准如下: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的测定

GB/T 5009.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GB/T 5009.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3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维生素K2(发酵法)2008年在国外以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来批准的,批准公告为GRN NO.245;2009年在欧盟获得批准,欧委会决议为2009/345/EC。本标准参考以上两个批准公告的技术指标,并结合国内产品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制定。本标准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共制定指标17项,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共制定指标17项,表1、2为国内外维生素K2(发酵法)各指标的对比情况,表3是国内外维生素K2(发酵法)检测方法的对比。

表3.国内外维生素K2(发酵法)产品检测方法对比

四、标准各指标制定依据

本标准各指标的制定,是综合考虑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行业标准,本企业采用的国内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等实际情况,以及各项指标实际检验情况进行制定的。相关的制定依据如下:

1. 感官要求

检查方法:取样品适量置于50ml烧杯中,于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其色泽、形态、组织、杂质;嗅其气味等。

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为具有产品特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澄清或略有浑浊的的油状物;与国外标准一致。

维生素K2粉(发酵法)粉剂为具有产品特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白色至浅黄色粉末,与国外标准一致。

2. 鉴别试验

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判断。

国外标准中未涉及鉴别试验。由于维生素K2(发酵法)商品化形式为油剂及粉剂,分别为以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为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因此本标准以七烯甲萘醌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

3. 含量

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采用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维生素K2——七烯甲萘醌定量,与国外标准方法一致。由于商品化产品中的含量较低,油剂产品为0.1%,粉剂产品为0.15%,考虑检测过程的误差,七烯甲萘醌的检测结果以标示含量的95%~110%视为合格。

此外,考虑菌种的差异,产品中七烯甲萘醌同系物六烯甲萘醌的含量与国外产品比例不同,且目前六烯甲萘醌的对照品较难获得,仅国外TRC有售,价格昂贵(5mg/US$8900),订货周期长(14~20周),因此在本标准中并未对六烯甲萘醌含量进行限制。

4. 酸价

检验方法:按照GB/T 5009.37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为≤10 mg KOH/g,所用检验方法为AOCS Te 1a-6。本标准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酸价根据实际工艺情况,定为≤1.0 mg KOH/g,比起国外标准

要严格。

5. 过氧化值

检验方法:按照GB/T 5009.37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中将维生素K2油过氧化值定为在分装填充时≤3.0 meq/kg,检验方法采用AOCS Cd 8b-90。为更客观的体现产品的真实质量,本标准将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过氧化值定为成品≤5.0 meq/kg。

6. 水分

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3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规定维生素K2粉,成品水分为≤8%,检验方法为105℃,4小时干烤,方法与GB 5009.3第一法基本一致。本标准将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水分定为≤5.0%。

7. 灰分

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4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未规定维生素K2粉的灰分,考虑灰分对成品质量的影响,特制定该项,规定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灰分≤3.0%。

8. 总砷

检验方法:按照GB/T 5009.11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规定总砷以As

2O

3

计,≤0.5 mg/kg(换算成As,则≤0.19 mg/kg),

检验方法为AOAC 952.1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本标准中将产品总砷定为以As计算,≤0.1 mg/kg。

9.铅

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12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规定铅以Pb计,≤0.5 mg/kg,检验方法为AOAC 973.35 原子吸收法。本标准中将产品铅定为≤0.1 mg/kg。

10. 汞

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17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规定汞以Hg计,≤0.1 mg/kg,检验方法为AOAC 971.21 原子吸收法。本标准中将产品汞定为≤0.05 mg/kg。

11. 镉

检验方法:按照GB 5009.15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规定镉以Cd计,≤0.5mg/kg,检验方法为AOAC 952.13 原子吸收法。本标准中将产品镉定为≤0.1 mg/kg。

12. 铬

检验方法:按照GB/T 5009.123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中铬定为未检出,检测方法为APHA 二苯卡巴肼比色法。本标准产品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主要辅料为大豆油;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多个食品添加剂辅料进行制粒。基于国内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对铬指标未限定,再者考虑本产品作为添加剂添加量约400~800μg/kg,在食品中所占比例极少,不致于影响最终产品铬含量,因此维生素K2(发酵法)产品标准不限定此项。

13. 农残

检验方法:按照GB/T 5009.19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中规定每年检测产品一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扫描350种农残多组分的残留。本标准生产使用的大豆粉为国内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粉,由于国外在使用农药与国内情况不同,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及标准的可执行性,将农残确定为有机氯中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并将指标定为≤0.05mg/kg。

14.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检验方法:按照GB/T 5009.23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10μg /kg,检测方法为AOAC 990.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标准将此项定为≤5μg /kg。

15.二噁英

国外标准中二噁英项目定为≤0.75pg WHO- PCDD/F-TEQ/g2,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由于该项目的检测对样品处理、仪器等条件要求较高,国内目前能进行检测的机构较少,该项目检测的可操作性较差,因此不对该项目制定指标。

16. 菌落总数

检验方法:按照GB 4789.2方法检验。

国外标准对维生素K2油和维生素K2粉分别制定指标为≤300CFU/g和≤3000 CFU/g,检测方法为AOAC 966.23。本标准规定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菌落总数≤300 CFU /g,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菌落总数≤1000 CFU /g。

17. 霉菌及酵母

检验方法:按照GB 4789.15方法检验。

国外标准对维生素K2油和维生素K2粉分别制定霉菌及酵母指标为≤30CFU/g和≤300CFU/g,检测方法为AOAC 966.23。本标准规定维生素K2(发酵法)油剂霉菌及酵母≤25CFU/g,维生素K2(发酵法)粉剂霉菌及酵母≤100CFU/g。

18. 大肠菌群及肠杆菌属

检验方法:按照GB 4789.3方法进行检测。

在肠道菌群的指标控制上,国外标准采用的是欧洲惯用的食品卫生指标菌—

—肠杆菌属,对维生素K

2粉规定了肠杆菌属≤10CFU/g,对于维生素K

2

油并未

制定此指标;检测方法采用AOAC 2003.01。本标准中针对维生素K

2

(发酵法)

油剂和维生素K

2

(发酵法)粉剂均采用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大肠菌群指标来表示食品卫生指标,规定≤3.0MPN/g。

19. 致病菌:大肠埃希氏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验方法:三类致病菌分别按照GB 4789.38、GB 4789.4和GB 4789.10方法检测。

国外标准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类致病菌,分别规定大肠埃希氏杆菌≤10CFU/2.2g,沙门氏菌每10g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每0.01g不得检出。检测方法分别为AOAC 991.14、AOAC 967.25和日本食品卫生协会方法。本标准中规定大肠埃希氏杆菌≤3.0MP/g,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不得检出。

生产工艺质量风险评估

生产工艺质量风险评估 严重性分级标准高(H)失败使中间产品或成品质量指标出现不合格或产生质量隐患,或对批产品质量均一性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该批产品全部做报废处理。中(M)失败使中间产品某项质量指标不合格,但可经偏差处理,且不会对批产品质量均一性产生不良影响,不会导致成品有什么质量缺陷或隐患。低(L)失败只会造成个别产品质量指标不合格,但可以百分之百将不合格品剔除。1、1、2 频率分级标准高(H)发生可能性每季高于1次。中(M)发生可能性每年高于1次,低于4次。低(L)发生可能性每年低于1次。1、1、3 可检测性分级标准高(H)具有反映质量均一性的质量指标,如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等能被仪器、设备100%控制和检测。中间产品质量与成品质量指标均对同一质量项目进行控制和检测。中(M)涉及水分、装量等能被仪器、人员进行离线检测,但如不对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均一性无法确认,检测结果应被怀疑的质量指标。低(L)无法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控制指标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控,因此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均一性,也可能会造成整批产品报废,可通过产品质量间接反映出问题。1、2 风险分析列表项目可能的失败模式可能的失败影响风险评价控制措施风险再评价验证活动严重性S可能性O可检测性D风险级别严重性S可能性O可检测性D风险级别领料领料发料错误产品整批报废HMHM按生产指令、批生产记录进行复核。

HLHL确认复核方式、复核内容粉碎过筛使用了错误的筛网物料细度与工艺要求不一致,影响后续工艺和产品溶出度HMMH筛网应有目数标识;每次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需核对筛网目数;用标准筛对物料粉末进行过筛检查;HLHL确认筛网标识、筛网目数;检查粉末细度;筛网破裂异物进入产品中HMMH每次使用前、后对筛网的完好性进行检查HMHL确认筛网的完好性;软材制备软材干湿度不均匀影响湿颗粒的制备MMMM控制设备转速、粘合剂浓度与加量、湿混时间;依据经验判定软材的干湿程度;MLML确认设备转速、粘合剂、软材外观;软材含量不均匀影响干颗粒、成品含量的均一性HMMH控制干混时间、湿混时间;MLMM确认干混、湿混时间粘合剂配制错误整批产品报废HLMM双人单独复核粘合剂名称、浓度HLLL确认复核方式湿法制粒湿法整粒刀转速过低或过高颗粒粒度不符合要求,影响后续生产MMMM每次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需确认整粒刀转速;MMHL确认整粒刀转速;筛网破裂异物进入产品中HMMH 每次使用前、后对筛网的完好性进行检查HMHL确认筛网的完好性;沸腾干燥使用的干燥空气不洁净颗粒被微生物污染HHMH使用高效过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并定期维护保养、更换HLMM无使用的干燥空气风量不足延长干燥时间,影响药品水分含量MMMM控制风机频率,确保风量;控制抖袋频次,防止堵塞;MLML确认风机频率、抖袋频次;加热温度不足延长干燥时间,影响药品水分含量MMMM控制进风温度、物料温度及干燥时间; MLML确认进风温度、物料温度及干燥时间;干燥颗粒损耗大物料平衡、收率不合

(完整版)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汇总,推荐文档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 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大全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防止同件服装上出现色差现象。对于一匹面料中存在色差现象的要进行色差排料。(3)排料时注意面料的丝绺顺直以及衣片的丝缕方向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对于起绒面料(例如丝绒、天鹅绒、灯芯绒等)不可倒顺排料,否则会影响服装颜色的深浅。(4)对于条格纹的面料,拖料时要注意各层中条格对准并定位,以保证服装上条格的连贯和对称。(5)裁剪要求下刀准确,线条顺直流畅。铺型不得过厚,面料上下层不偏刀。(6)根据样板对位记号剪切刀口。(7)采用锥孔标记时应注意不要影响成衣的外观。裁剪后要进行清点

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个月。2、安定性:体积安定性不良主要是指水泥硬化和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一般是由于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掺入的石膏过多。 3、不合格品和废品: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凡细度、终凝时间中的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的指标时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4、混凝土的取样: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一次浇筑1000m3以上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每层楼或每工作台班浇筑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混凝土抽样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混凝土施工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

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标准及检测方法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注: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③每一次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④每一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⑤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水磨石面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水磨石地面施工质量标准 ⑴面层的材料、强度(配合比)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⑵面层与基层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空鼓面积不大于400c无裂纹,且在一个检查范围内不多于二处者,可不计) 基本项目 ⑴水磨石面层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格:表面基本光滑,无明显裂纹和起砂,石粒密实,分格条牢固。 优良:表面光滑,无裂纹、砂眼和磨纹,石粒密实,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分格条牢固、顺直和清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⑵地漏和泛水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坡度满足排水要求,不倒泛水,无渗漏 优良: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无渗漏、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平顺。 检验方法:观察或泼水检查。 ⑶踢脚线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高度一致;与墙柱面结合牢固,局部空鼓长度不大于400mm,且在一个检查范围内不多于二处。 优良: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与墙柱面结合牢固;局部空鼓长度不大于200mm,且在一个检查范围内不多于二处。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尺量和观察检查。 ⑷踏步、台阶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宽度基本一致,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差不超过20mm,齿角基本整齐,防滑条顺直。 优良:宽度一致,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⑸镶边应符合以下规定: 合格:面层邻接处镶边用料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边角整齐光滑,不同颜色的邻接处不混色。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允许偏差 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磨石面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水磨石面层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球团工艺简介及生产流程图

烧结厂球团工艺简介及生产流程图 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烧结厂建设1座12m 2竖炉,利用系数 6.3t/m 2?h ,年产酸性球团矿60万t 。 车间组成及工艺流程 1.1 车间组成 车间组成:配料室、烘干机室、润磨室、造球室、生筛室、转运站、焙烧室、带冷机通廊、成品缓冲仓、风机房、煤气加压站、软水站、高低压配电室等。 1.2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见付图 1.2.1 精矿接受与贮存 竖炉生产主要原料为磁铁矿精粉,对铁精粉化学成分要求是 精矿进料采用汽车输送,汽车将精矿粉卸到下沉式精矿堆场,经抓斗吊运至配料仓。 进厂铁精粉化学成分 名称 TFe( %) Feo (%) SiO2(%) S(%) 粒度(-200mm ) 磁铁矿 份 ≥65 ≤23 ≤7 ≤0.2 ≥85

1.2.2膨润土接受与贮存 竖炉对膨润土化学成分要求是: 进厂膨润土化学指标 名称 吸水率(2h) ∕% 吸蓝量 (100g膨润土∕g) 膨胀容(2g 膨润土∕ml) 粒度 (-200mm) 水分 (%) 钠基膨 润土 ≥400 ≥30 15 ≥95 ≤10 袋装膨润土用汽车运入,储存在膨润土库,由库内设的电葫芦将袋装 膨润土运至膨润土配料仓平台,由人工抖袋将膨润土卸到膨润土配料仓。 1.2.3配料系统 配料矿槽采用单列配置,4个精矿配料仓,容积100m3,储量8.8h,三用一备;2个膨润土仓,膨润土仓为一用一备。配料室为地 下结构。采用自动重量配料,根据设定的给料量和铁精粉与膨润土的 配比,自动调节给料量。铁精粉通过仓下2m圆盘给料机和配料皮带 秤配料。膨润土通过螺旋给料机和螺旋秤配入皮带。圆盘给料机和螺 旋给料机采用变频控制。并且尽量做到铁精矿与膨润土两料流首尾重合。在配料室膨润土落料点处和膨润土设抽风除尘,采用布袋除尘器, 布袋除尘器采用反吹清灰方式。 设置铁精粉仓库和膨润土库。铁精粉仓库能容纳约9天的用量, 下沉式结构,铁精粉采用抓斗吊上料,设置2台10t抓斗吊。膨润土 库用来堆放袋装膨润土,膨润土设电葫芦环形轨道由电葫芦将袋装膨

工艺质量论文

发表时间:2012-9-4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赵金艳[导读] 把现场质量管理作为第一位,是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赵金艳(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保定卷烟厂,河北保定071008)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6-0341-01 摘要:对于烟草企业来说,卷烟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成为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的进行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是烟草企业长期努力的发展方向,对如何提升和稳定卷包生产现场工艺质量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产现场;工艺质量管理;卷烟控制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提升车间在质量管理中的过程控制能力,如何把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产品质量水平保持持续的稳定。把现场质量管理作为第一位,是生产现场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 一、从源头上抓辅材质量 1.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来料检验。生产前机台操作工首先根据技术标准及工艺卡要求对来料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进行检查,确认无误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的辅料,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消除混料和不合格品投料在生产现场的发生,切实保障生产线正常使用。 2.强化原辅料的管理。设备轮保、维修期间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将各种辅料撤离现场,避免辅料被污染。退料过程严格按照《关于辅料退料的管理规定》执行,避免无标识、标识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3.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因原辅料不合格引起的质量问题。如小盒商标纸变形引起小盒成型差;接装纸上机适应性差易引起烟支搓接不合格等质量缺陷。辅料质量的不合格或上机适应性差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生产运行,而且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稳定。对于存在问题的辅料,通过加严检验、跟踪使用等方式重点关注。 二、员工质量意识与技能提升 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促使全员在生产中转变质量观念,增强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 1.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车间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职工进行全方位

质量标准检测标准测试手段及验收方式

质量标准、检测标准、测试手段及验收方式 1、货物质量按招标文件要求执行,货物的价格,按《中标通知书》中的价格执行。 2、所提供的货物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条件、供应范围及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应符合谈判文件及有关承诺内容要求。 3、全部货物采用相应标准的保护措施进行包装,并具备防湿、防潮、防震、防锈、防装卸等保护措施;如果由于货物包装不良或采用不充分、不妥善的防护措施而造成的损失,供应商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在每一包装件中,有详细装箱清单,并在每件包装上标有引人注目的发货标记。 4、货物到采购人指定交货地点后,采购人对货物凭现状验收,在原装、原封、原标记完好无损情况下,采购人对货物的件数,外观进行初步验收。 5、验收货物发生短缺、损坏等问题时,采购人收到货物后10天内通知我公司,否则,视为采购人初步验收无误;我公司接到采购人通知后,在10天内答复处理,否则,视为我公司已默认采购人的通知。 6、我公司交货时,出具货物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证书,货物由我公司负责现场安装调试及人员操作培训,但不解除我公司在货物质量保证期的责任。 7、货物的质量保证期,按我公司在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内容执行。 8、因采购人原因造成货物损伤、损坏,我公司协助修复,费用由采购人承担。

9、货物由我公司负责运输,装运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损坏等,由我公司自行承担其经济损失。 10、根据采购人要求,我公司及时派出售后服务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对不合格的货物,属我公司问题的,由我公司及时无偿更换;属于采购人问题的,我公司积极协助解决,费用由采购人承担。 11、由于人力不可抗拒事故,中标供应交货迟延或不能交货时,我公司立即将事故原因通知采购人,并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从速交货责任。如果事故持续时间超过交货期限,采购人有权撤销合同,如不可抗拒影响采购人履约,则亦照此办理。

质量规格要求和检验方法质量规格要求应符合GB17201998

一、质量规格要求和检验方法 1.质量规格要求 应符合GB 17203-1998《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钙》标准要求: 2.检验方法 (A)鉴别 1 试剂和溶液 (1)盐酸(GB 622)。 (2)1 mol/L乙酸(GB 676)溶液。 (3)1 mol/L硫酸汞溶液。 (4)1 mol/L高锰酸钾(GB 643)溶液。 (5)1 mol/L草酸铵(HG 3-976)溶液。 (6)2 mol/L硝酸(GB 626)溶液:125mL浓硝酸加水稀释至1000mL。2鉴别试验 方法一:将0.5 g样品溶解于10mL 水和2.5mL的2mol/L硝酸的混合液中,加1mL 1mol/L硫酸汞溶液,加热至沸腾,再加1mL 1mol/L 高锰酸钾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物。 方法二:以尽量低的温度完全灼烧0.5 g样品,然后冷却,并将残余物溶于10mL的水和1mL 1mol/L乙酸的混合液中,经过滤后再把10mL 1mol/L草酸铵溶液加入滤液中,产生大容积的白色沉淀,并可溶解于盐酸中。

(B )含量的测定 1试剂和溶液 (1)3mol/L 盐酸溶液。 (2)6mol/L 盐酸溶液。 (3)1mol/L 氢氧化钠(GB 629)溶液:准确称取4g 氢氧化钠,溶于水,稀释至100mL 。 (4)30%三乙醇胺溶液:38mL 三乙醇胺加水稀释至100mL 。 (5)钙指示剂:称取10g 预先在105~110℃下烘干2h 的氯化钠,置于研钵内研细,加入0.1g 钙试剂,研细,混匀。 (6)0.05mol/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 )标准溶液 配制: 称取20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B 1401),加热溶于1000mL 水中,冷却,摇匀。 标定: 称取1g 于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氧化锌,称准至0.0002g 。用少许水湿润,加6mol/L 盐酸至样品溶解,移入2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取30.00~35.00mL ,加70mL 水,用10%氨水中和至pH 7~8,加10mL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甲(pH10),加5滴0.5%铬黑T 指示液,用0.05mol/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 c= (1) 式中:c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V 1——氧化锌溶液消耗的体积,mL ; m 1——氧化锌的质量,g ; V 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消耗的体积,mL ; V 3 ——空白试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消耗的体积,mL ; 0.08138——每毫升1 mol/L 氧化锌的克数。 2测定方法 预先在 150℃下烘至恒重,准确称取 350~400mg 柠檬酸钙样品(称准至0.0001 g ),加水10mL ,3mol/L 盐酸至溶解(约2mL )后, m 1×(V 1/250) (V 2-V 3) ×0.08138

生产工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生产工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教学目标:化工企业工序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工序管理的对策。 教学重点:实施工序管理的对策 教学难点:化工企业工序管理存在的问题 教学教法:讲授式、启发式、自由谈话式 课堂学法:启发加探究、理论加实践 教学手段:教材为基础,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一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工序管理:就是运用统筹方法,对某一工作流程的具体过程进行控制,缩短整个流程的用工时间,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过程。 一、当前化工企业工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追求形式主义,对工序管理制度生搬硬套; 2、发展不平衡; 3、理论脱离实际。 二、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 1、化工多为生产性装置,具有连续化、产品品种稳定、生产量大、系统性强等特点,其产品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量和价格取胜。 2、化工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准确确定各个联产品量。 3、化工工序多为动态状态,要求对产品管理的时效性强。 三、实施工序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提高对工序管理的认识 (二)结合化工行业特点,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工序管理 1、要注意生产过程所用设备的状况对工序质量具有的作用 2、要适应化工生产对仪表化程度高的要求 3、要选好工序管理控制点,做好安全生产 4、把好物料质量关 5、要加强对操作工的培训教育 第二理论应用于实践

结合上述基础理论知识,对课本相应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化工厂五硫化二磷车间爆炸 山东德州平原县德齐龙化工集团事故 思路:找出重点信息,学习分析事故经验教训的思路和用语。教师不做绝对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第三拓展练习 1、讲管理小故事(参考管理小故事教案) 2、学生分享名人故事,找发光点。 根据企业管理和化工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思考自己的有关管理经验教训,或借鉴别人的自我管理榜样,学习其中的可取之处,与大家分享其中的闪光点。老师认真记录并给予充分肯定,激励学生牢记自己的价值取向,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 第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简单阐述基本理论:正确认识工序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正确的工序管理对策。 第六板书 第七教学反馈 第二节化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目标:质量安全体系、化工质量安全体系选择 教学重点:质量安全体系 教学难点:质量安全体系 教学教法:讲授式、启发式、自由谈话式 课堂学法:启发加探究、理论加实践

明挖基坑施工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明挖基坑施工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基坑定位检验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槽壁、槽底的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观察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人为破坏。 2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或近距离扰动等(对难于鉴别的土质,应采用洛阳铲等手段挖至一定深度仔细鉴别)。 3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的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 4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人仪作为辅助手段。 (二)钎探法 1工艺流程 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放钎点线→核验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盖孔保护→验收→灌砂。 2人工(机械)钎探 采用直径22~25mm钢筋制作的钢钎,使用人力(机械)使大锤(穿心锤)自由下落规定的高度,撞击钎杆垂直打人土层中,记录其单位进深所需的锤数,为设计承载力、地勘结果、基土土层的均匀度等质量指标提供验收依据。是在基坑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主要方法。 3作业条件 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后由人工清底到基础垫层下表面设计标高,表面人工铲平整,基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钎杆上预先用钢锯锯出以300㎜为单位的横线,0刻度从钎头开始。 4根据基坑平面图。依次编号绘制钎点平面布置图 按钎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洒上白灰点,用盖孔块压在点位上作好覆盖保护。盖孔块宜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块、陶瓷锦砖、碎磨石块、机砖等。每块盖块上面必须用粉笔写明钎点编号。 5就位打钎 钢钎的打入分人工和机械两种。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处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cm,自由下落,将钎垂直打人土层中。也可使用穿心锤打钎。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利用机械动力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6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6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度以设计为依据。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钎点按纵横间距梅花形布设。深度为。 7拔钎、移位 用麻绳或钢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人撬棍或钢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拔钎。 8灌砂 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用盖孔块盖住孔眼。当设计、勘察和施工方共同验槽办理完验收手续后,方可灌孔。 9质量控制及成品保护 (1)同一工程中,钎探时应严格控制穿心锤的落距,不得忽高忽低。以免造成钎探不准。使用钎杆的直径必须统一。 (2)钎探孔平面布置图绘制要有建筑物外边线、主要轴线及各线尺寸关系,外圈钎点要超出垫层边线200~500mm。 (3)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调整钎孔位置。并在记录单备注栏内做好记录。 (4)钎探前,必须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位置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号先行对照。无误后方可开始打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修改或补打。 (5)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6)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7)打钎时,注意保护已经挖好的基槽,不得破坏已经成型的基槽边坡;钎探完成后,应做好标记,用砖护好钎孔,未经勘察人员检验复核,不得堵塞或灌砂。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说明

1 9 10 12 2 11 13 3 14 4 15 5 16 17 8 7 6 18 至提升机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 编号名称 1 永磁筒 2 圆筒初清筛 3 电动三通 4 锤片粉碎机 5 吸尘罩 6 栅筛 7 下料斗 8 斗式提升机 9 风帽 10 组合脉冲除尘器 11 叶轮式闭风机 12 双轴桨叶混合机 13 自动闸门 14 料位器 15 手动闸门 16 螺旋喂料器 17 电子秤 18 刮板输送机 工艺流程图

19 23 20 24 21 25 22 26 工艺流程设备编号及名称编号名称 19 环模制粒机 20 空压机 21 双层冷却器 22 对辊破碎机 23 振动分级筛 24 离心通风机 25 离心集尘器 26 自动打包机 集尘袋

生产流程图工艺说明 一.原料粉碎 需粉碎原料经栅筛除去较大杂质后,投放到下料斗经吸尘罩吸,其目的是降低粉尘浓度。由提升机送到永磁筒除去磁性铁杂质,再经圆筒初清筛得到合格的原料经粉碎储备仓进入粉碎机粉碎至需要大小粒度的粉料 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 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员的确定 1、大队长由纪律部门、卫生部门、升旗手、鼓号队四个组织各推荐一名优秀学生担任(共四名),该部门就主要由大队长负责部门内的纪律。 2、中、小队长由各班中队公开、公平选举产生,中队长各班一名(共11名),一般由班长担任,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选举。小队长各班各小组先选举出一名(共8个小组,就8名小队长)然后各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小队长几名。 3、在进行班级选举中、小队长时应注意,必须把卫生、纪律部门的检查学生先选举在中、小队长之内,剩余的中、小队长名额由班级其他优秀学生担任。 4、在班级公开、公平选举出中、小队长之后,由班主任老师授予中、小队长标志,大队长由少先队大队部授予大队长标志。 二、成员的职责及任免 1、大、中、小队长属于学校少先队组织,各队长不管是遇见该班的、外班的,不管是否在值勤,只要发现任何人在学校内出现说脏话、乱扔果皮纸屑、追逐打闹、攀爬栏杆、乱写乱画等等一些违纪现象,都可以站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 2、班主任在各中队要对中、小队长提出具体的责任,如设置管卫生的小队长,管纪律的小队长,管文明礼貌的、管服装整洁的等等,根据你班的需要自行定出若干相应职责,让各位队长清楚自己的职权,有具体可操作的事情去管理,让各位队长成为班主任真正的助手,让学生管理学生。各中队长可以负责全班的任何违纪现象,并负责每天早上检查红领巾与校牌及各小队长标志的佩戴情况。 3、大、中、小队长标志要求各队长必须每天佩戴,以身作则,不得违纪,如有违纪现象,班主任可根据中、小队长的表现撤消该同学中、小队长的职务,另行选举,大队长由纪律、卫生部门及少先队大队部撤消,另行选举。 4、各班中、小队长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负责,表现优秀,期末评为少先队部门优秀干部。

浅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浅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 注意事项 1

2

浅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家具生产主要有备(配)料、机加工(细作)、安(组)装、涂装、包装五个工艺过程,这五个工艺流程也称为家具生产的基础流程。 家具生产工艺在很多人看来十分简单,比如现代板式家具,三步一体的开料、封边、打孔,所用的设备也无外乎开料锯、封边机、排钻。结构要点无非是32系列拆装连接件等,其实实际上的板式家具生产工艺要远比这些复杂得多,同样是一块板件,有些只要一两道工序就能够完成,而有些则十数道甚至数十道工序才能够完成。如抽屉底板,只要开料就能够,而如一块较复杂的地柜面板其结构是蜂窝空心,面木皮,边实木封边且有边N型,上面还要镶嵌玻璃。单一面板的加工就要二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说家具工艺的复杂程度同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结构、用料以及种类、数量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涉及的要素越多就越复杂。 家具生产工艺的主要构成要素:原材料、工艺文件、机器设备、操作工人以及相应的品质和生产管理系统。其中原材料准时到位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前提和基础,而工艺文件则是整个加工流程和管理活动的行动依据,工艺文件要全面细致。家具工艺文件大概有:效果图、三视图、零部件分解图、零部件加工图、五金配件清单、包装方案、安装示意图、原材料明细表、零部件加工工艺流程表、产品使用说明书。其中零部件加工图要与零部件加工工艺 3

流程表结合使用,并与生产线上的零部件产品同步运行效果最佳。零部件加工流程表里面的主要内容要涵盖名称、规格、数量、用料、批次、加工注意事项、特殊检验标准、工时、工序及序列号等基本内容。机器设备和操作工人则是加工保障。 家具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因其类别、款式、装饰效果的不同也有不尽相同的工艺流程,比如家具从材质上分有板式家具、实木家具、五金家具、软体家具、混合家具等;从类别上分有酒店家具、民用家具、学校家具、公共家具、儿童家具等等;从款式上分有美式家具、欧式家具、中式家具、明清家具、仿古家具等等;从结构上分有整装家具、拆装家具等告示。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受类别、款式、结构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也尽不相同。 在这里,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只从一般常见木家具来简单谈谈家具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的基本原则。 一、备(配)料 概述:就是运用家具备料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备料车间对家具毛料或素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操作,用来供应生产 所需。备料是家具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俗话说”万丈高,从 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 量。 工艺流程:备料包括选料、断料、开料(裁板/压板/贴皮/封边)、 4

啤酒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以及检验方法精修订

啤酒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以及检验方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啤酒的质量和卫生标准检验方法 前言:啤酒的原料主要有大麦、啤酒花等。它们里面含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啤酒花苦味物质等在酿造过程中发生细微变化后,并作为复合体存留在啤酒中。这些成分决定着啤酒的香味、醇度和泡沫。也就是说,这些成分能增加啤酒的表面张力和粘度,使啤酒能生出更白、更细的泡沫。 啤酒里一般含有大约%的碳酸气体。这些碳酸气体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并融入啤酒,但是融进啤酒的这些碳酸气的量约是在正常压力下的两倍,也就是说呈超饱和状态。所以,当打开啤酒拴时,里面的啤酒恢复到正常压力状态下,再加上倒酒时,碳酸气受到碰撞而恢复成气体,这样许多气泡浮到啤酒液面上,就形成泡沫。啤酒泡沫之所以呈白色奶油状,是因为这些泡沫还带了啤酒成分形成的表面张力和粘度。 下面是啤酒的所有成分: 1.谷物(Grains) 出芽(Malting)就是把大麦浸泡在水中使其发芽。这个过程一般持续36–48个小时,使麦芽中休眠状态下的酶发育。酶在发酵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把淀粉转化成糖,而糖在酵母的作用下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在出芽过程中,大麦的味道变得有些甜。 大麦在出芽后需要弄干,这个过程的不同使大麦麦芽的味道也有所不同。自然风干的麦芽色泽只有很小的变化,可以用来酿造金黄色泽的啤酒;而经过烘烤或烟熏的麦芽颜色变得很深,可以用来酿造色泽较重的啤酒;很多种啤酒都会使用不同品种的大麦,这样就可以使最终产品的味道更加复杂。 有些啤酒厂也使用其它类别的谷物来酿造啤酒或调味。黑麦可以使啤酒增添一种香辣、雄健的口味;小麦可以使啤酒增添一定的果香,啤酒泡沫更丰富;燕麦可以使啤酒显得油滑、浓重;水稻:可以使啤酒的色泽比较清淡;玉米大多使用于廉价啤酒种或作为味道的补充。 2.啤酒花(Hops) 啤酒花又叫蛇麻草,英语是Hops。这是一种与**同一品系的植物,啤酒花实际上就是植物花蕊的一部分,它的调味属性体现在啤酒花中的精 油和果酸上。啤酒花含有的这些物质可以使啤酒有一定的苦涩和芳香,平衡大麦麦芽中的糖分。啤酒花被采摘后需要烘干才能使用。酿造,而有些啤酒却使用多种啤酒花来达到酿酒大师要求的独特味道。 3.酵母(Yeast) 酵母是一种属于真菌类的非常微小的生物菌,在自然环境中几乎到处都有。啤酒在酿造过程中有三种方法加入酵母菌。 一、啤酒的质量标准 啤酒的检测标准, 按照国家颁布的《啤酒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各类熟、鲜啤酒。 1、二氧化碳:指啤酒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这些二氧化碳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它有利于啤酒的起泡性,饮后赋予一种舒适的刺激感觉,即所谓的杀口力。特别是在15℃左右饮用时,二氧化碳逐步放出,给人以清新、爽快的感觉,还能闻出啤酒特有的酒花香味。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的原因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的原因 “存在即合理”这个是我一直持有的观点。在和钻石灰尘的辩论中学习了一些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也看出了我国现在质量管理的一些无奈。 按照钻石灰尘的说法,质量管理人员不能熟悉生产工艺或者不得熟悉生产工艺,只需要掌握产品标准就行了。质量管理人员按照产品标准判断产品是否合格就行了。如果是这样,我当然乐意。但是各个行业有其特点和每个企业的特殊性,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没有专门的技术部,一切产品标准就是质量部QA来制定。我们质 量部总共有19人,1位经理、1个QA主管、2名QA质量工程师、2名PMC生产及物料控制)人员和13名QC生产过程品质控制)人员。QA还是刚成立不久,既负责公司质量体系运行的建立和监督工作,又负责所有质量标准的制定、验证、修改工作。每次客户二方审核都是质量部经理和QA主管负责陪同,尤其是现场审核时是QA主管负责给客户讲解生产工艺。如果出现客户投诉的情况也是质量部经理或者QA主管负责召集其他部门分析原因,按照PDCAS环模式进行处理。公司生产的产品是传统产品、传统工艺,公司没有专门的技术部,其实本应该由技术部进行的工作现在都转嫁给质量部下的QA来做<公司虽然有工艺科,他们只有6人,隶属于生产部,主要的工作是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工艺变更、验证实际上由QA主管来做,所以我在《做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先熟悉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生产工艺的理由》中一再强调质量管理者必须熟悉生产工艺。 也许,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大家都对每个职位有清晰的定义和分工,那样便于大家的工作开展。我所在的行业是食品添加剂行业,加上生产的产品是传统产品、传统工艺, 在这里没有专门负责技术的人员。机械和电子行业都有专门的工程师,而我们这里客户的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工作都是质量部的QA们来做。所以,我们的QA不但要熟悉生产工艺还要熟悉产品。 诚然,我们公司有客户经理,负责给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但是他们也是几个人都在亚太区总部而不是每个工厂都有。一般客户二方审核时,他们也不会来参加,更不会给员工培训。我们面临的员工生产工艺的培训也是由QA来做,虽然我和总经理多次争辩,生产工艺由工艺科来负责,但是没有成功。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焊接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目的 ? 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 责任 ? 生产部门,品质部门可参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 ? 一、熔化极焊接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 ? ? 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烧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以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缺陷类型 说明 评价标准 ? 假焊 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 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不允许 ? 气孔 焊点表面有穿孔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 ?裂纹 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 不允许 ?夹渣 固体封入物 不允许 ? 咬边 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 ??????? 允许 ? ?> ??不允许 ?烧穿 母材被烧透 不允许 ? 飞溅 金属液滴飞出 在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 不允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 ?过高的焊 缝凸起 焊缝太大 ?值不允许超过 ???

位置偏离 焊缝位置不准 不允许 ? 配合不良 板材间隙太大 ?值不允许超过 ??? ?二、焊缝质量标准 ? 保证项目 ?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 ?、??、??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验焊缝探伤报告 ?焊缝表面?、??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级焊缝不得有表面 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焊擦伤等缺陷,且?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基本项目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表面气孔:?、??级焊缝不允许;???级焊缝每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 ?? ??;气孔 个,气孔间距??倍孔径 ? 咬边:?级焊缝不允许。 ? ??级焊缝:咬边深度???????且 ???????连续长度??????,且两侧咬边总长????焊缝长度。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任何企业,在面临生产旺季的时候,总会存在质与量的选择。要么求一时之利而毁企业之发展前程;要么顾及质量、精心耕耘。如果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增加返工而产生的额外成本的增加,更会遭致客户投诉,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济效益,损害公司的名誉。因此,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势在必严。 一、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食品生产的全过程是指从市场调查开始,经过产品开发设计,产品工艺准备,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控制、检验、包装入库到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即构思、生产理想的产品,将产品推向社会,向用户提供使用价值。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衡量生产过程优劣的标准是:高产、优质、低耗。也可以说是多快好省,其量化的指标体现在投入产出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力求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对我们来讲,就是以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满足公司品质要求的产品。 要实现生产过程的这个目标,一是各个生产要素,人、财、物、信息等在质和量上满足生产产品的需要,这是组织好生产过程的前提基础条件。因此,生产管理必须从基础条件入手。二是要使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处于最佳的结合状态,按照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组成一个彼此联系的、密切协作的、有序的、效率高的完整体系。要保证最佳的结合状态,其中具有丰富的管理内涵,它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运用计划、组织、控制的职能得以实施和实现。我们近期推行的6S管理以及将要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完善我们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就是实现符合性质量,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标准。经检验符合标准的是合格品,不符合标准的是次品或废品。检验产品是全体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共同的任务,当然更是QC人员的职责。 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 1、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它是沿着产品形成这根线环环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质量,层层把关设卡,使生产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