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学生发展

答: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所谓身体的发展,包括了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心理的发展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众多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外部因素看,可以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积极和消极维度。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它是通过可控的、积极的学校因素和选择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来影响学生的发展的。从内部因素看,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和由这种矛盾所构成的现实性活动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影响学生发展的内外因素都是发展变化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其发展呈现多种可能性。

2.教师

答: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的概念是与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关怀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全面成长。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多功能性;

二是专门性,作为教师,必须经过培养和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三是高素质性,现代教师的内涵更丰富,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四是发展性,现代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会学习的人。

3.教学

答: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教有学,而且要有教的能动性与学的能动性,要使教的能动性与学的能动性两个方面相互沟通与配合,才能使教学具有完整的能动性,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

答: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行动的研究”表明行动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它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技能,而且教师要有对实践问题的敏感能力、有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教育行动研究的缺点是受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行动研究包括六个步骤:①预诊;②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③拟定总体计划;④制定具体计划;⑤行动;⑥总结评价。

5.昆西教学法

答:昆西教学法又称昆西制度,是19世纪下半期美国教育家帕克倡导的一种教学法。1875年,帕克就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改革学校课程。昆西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以儿童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使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围绕一个核心安排相互联系的科目,注重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并采用报纸、杂志、活页读物代替教科书,增设科学、艺术、音乐、手工、体育和图画课及郊游,培养学生自我发现,不依赖课本而主动学习。1883年帕克任芝加哥库克县师范学校校长,进一步发展昆西教学法,积极发起反对传统学校机械教学方法的运动。

6.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待效应,是指由某种期望或预言而产生相应情境的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提出。它强调人们基于某种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变化。在教学领域,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兄弟姐妹情况等各种信息形式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待,期望形成以后,教师又通过各种方式,如分组、强化、体温等影响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对自己的期望,最后表现在学生的行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又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期望。

7.统觉理论

答: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在洛克的“心灵白板”论的基础上,在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提出的系统学习理论。统觉就是旧观念被新观念同化的过程。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唤起

意识阈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即认识活动的结果;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阈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8.要素教育理论

答:要素教育论的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该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这也是初等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裴斯泰洛齐认为,要素教育既要求初等学校为每个人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能受到基本的教育而得到和谐的发展,又要求在德育、智育、体育的每一个方面都通过“要素方法”获得均衡的发展。因此,他详细而具体地探讨和论述了德育、智育和体育以及其中的“要素方法”。德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极为重要的方面,道德精神的萌芽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与观察能力。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故体育应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精神实质。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开始了历史性转变,被赋予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要求,反映社会主义性质和需要的教育目的,对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及教育发展发挥着根本的指导作用。

(1)我国的教育目的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为了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适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需要,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①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源于社会需要也受社会制约。因此,教育无不带有各个时代社会的特点和要求,无不体现一定的社会性质。新中国成立以来,维护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一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无论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工作重点有什么不同,我国的教育目的所确定的社会主义性质却始终没有变。

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目的反映出来的这一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将其作为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二是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的教育目的不仅包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包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基本使命。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与之相适应。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目的所体现的基本要求。

2.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答:卢梭的教育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一样,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产物。它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色彩,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资产阶级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克服在解决教育问题方面的唯心主义观点。

(1)自然教育的目的论

他认为应该通过自然教育来培养能够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换句话说,即培养“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这种人不管命运怎样变动他的地位,都能应付自如。

(2)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遵循自然”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卢梭一反传统的经院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要使人的教育适合于人的本性,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划出的道路前进”“遵循自然”地进行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②自由教育

卢梭认为,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自由发展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的人。他坚决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和束缚儿童的自由,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并尽可能多地给儿童以自由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觉一切事物。

(3)关于年龄分期和各个年龄时期的教育

卢梭从上述“遵循自然”的基本原则出发,主张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