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

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

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

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

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

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类似

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

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主管。IT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IT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

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IT经理审批。

第十二条培训管理员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变更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文档应至少保存两年。

第三节紧急变更流程

第十三条对于紧急变更,需求部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信息技术部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五条紧急变更过程中应使用专设的系统用户账号,由专责部门或人员启动紧急修改变更程序。信息技术部应对紧急变更的处理进行规范的文档记录。

第十六条在紧急事件处理完成后,必须在一周内补办正式、完整的文档,其中包括问题发现人填写的紧急变更申请、问题发现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对该申请的审批、需求部门/

信息技术部测试记录(包括签字确认测试结果)。

第四节系统变更的权责分离

第十七条系统变更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维护环境程序代码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

这些措施包括:

1、通过系统用户的授权管理,确保只有特定人员能进行系统维护工作;

2、如果使用专用程序开发工具,只有授权人员才能使用程序开发工具(通过只有

特定开发人员拥有程序开发工具);

3、通过对源代码的访问控制,限制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获得源代码以进行系统维

护;

4、在进行自有系统的程序变更时,应建立版本控制制度确保每次在最新的代码基

础上进行更改,当多名程序员同时进行更改工作时,能够进行适当协调;

5、通过对系统日志的审阅,监督系统维护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确认维护工作的

授权;

6、在进行自有系统的程序变更时,应防止源代码在完成测试到正式上线之间的非

授权修改。

第十八条系统变更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生产系统应用程序访问权限受到良好控制。这些措施包括:

1、通过生产环境的访问控制,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2、通过物理隔离的手段,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3、通过逻辑隔离的手段,限制对生产环境的访问;

4、对授权访问生产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使用该记录对生产环境访问权限的

检查,确保只有经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生产环境;

5、普通用户只能通过前台登录系统,不能通过后台(如使用生产环境操作系统的

命令行)进行操作;

6、信息技术人员不应该拥有前台应用程序的业务操作访问权限,更不应该在前台

应用程序中担任实际的业务操作任务;

7、从技术角度限制开发人员对生产环境中应用程序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

授权的人员对程序拥有读、写和执行的权限;

8、禁止信息技术人员共享操作系统级别的账号。

第五节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公司总部信息技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一系统变更申请表

系统变更申请表

编号:

附件二用户测试报告

1. 基本信息

根据对测试结果提出一个关于软件能力的全面分析,需标明遗留的主要缺陷、局限性和软件的约束限制等,并提出软件测试过程中程序中的不足。

根据测试标准及测试结果,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是否已达到预定目标。

4. 缺陷修改记录

提示:如果采用了缺陷管理工具,能自动产生缺陷报表的话,则无需本表。

测试人员签字/日期:附件三程序变更验收报告

业务部门接受人签字:信息技术部提交人签字:

日期:日期:

验收过程信息栏*由信息技术部根据验收过程填写*验收开始时间验收完成时间

验收地点

需求部门

验收人员角色/职责

信息部门

协助人员

角色/职责

注:该表格一式两份,业务部门、信息技术部双方各执一份。

内部控制制度-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系统,规范交易行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可能性,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业务和信息进行集成处理的程序、数据和文档等的总称。 第三条公司在信息系统管理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下列风险: (一)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未经适当审核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信息系统设计功能不科学、维护与变更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与效果低下。 (四)信息系统外包服务未恰当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公司权益受损或违约损失。 (五)信息系统访问安全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六)信息系统硬件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或股东权益受损。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重大信息系统开发与使用事项应履行审批程序。 (二)信息系统开发、变更和维护流程应清晰合理。

(三)应建立访问安全制度,操作权限、信息使用、信息管理应有明确规定。 (四)硬件管理事项和审批程序应科学合理。 (五)会计信息系统流程应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管理、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应完善。 第二章岗位分工与授权审批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一般包括: (一)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二)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岗位的设计或修改方案。 (三)测试:设计测试方案,对计算机程序是否满足设计或修改方案进行测试,并通过反馈给编程岗位以修改程序并最终满足方案。 (四)程序管理:负责保障并监控应用程序正常运行。 (五)数据库管理: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管理,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六)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授权的用户。 (七)终端操作: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的结果。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开发(或变更)立项、审批、编程、测试。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岗位(或职责)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 第六条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重大事项应经由董事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应与公司业务目标保持一致。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应该参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重要信息系统政策等的制定。 第七条公司应指定专门部门(或岗位,下称归口管理部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归口管理,负责信息系统开发、变更、运行、维护等工作。财会部门负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为了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独立模式 即建立独立运行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便于单位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使用该系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工作。该模式常见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通常需将系统开发工作外包给有丰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开发经验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对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不高,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需要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拓展及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2.整合模式 即利用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整合模式是指将多个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单位整体的管控体系。比如,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

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功能,并建立该系统与单位ERP系统、办公系统、流程管理系统、审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综合报告系统等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各类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模式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边界逐渐模糊,内部控制将完全融入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 3.附加模式 即在现有管理系统中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基础较好,且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单位,可以采用附加模式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单位可以在已有审计系统或流程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附加模式可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开发成本较低,但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后续扩展可能会受到原系统架构和现有开发能力的限制。 (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1.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单位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结合业务现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及控制点,

信息系统改造方案

XXXXX信息系统 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方案 (讨论稿) 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二○XX年XX月

目录 1概述 (3) 2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4) 2.1 网络和数据设备现状 (4) 2.2 客户端现状 (4) 2.3 机房设备现状 (5) 2.4 结语 (5) 3基础设施更新和改造建议 (5) 3.1 网络更新和改造建议 (6) 3.2 数据设备更新和改造建议 (7) 3.2.1 数据库服务器 (7) 3.2.2 存储 (7) 3.3 客户端和信息点 (8) 3.4 机房设备更新和改造建议 (8) 3.4.1 机房地板 (8) 3.4.2 增加自动灭火装置 (8) 3.4.3 机房接地 (8) 3.4.4 机房设备供电 (9) 3.5 系统安全软件需求 (9) 3.5.1 上网行为管理软件 (9) 3.5.2 杀毒软件 (10) 4实施费用预算 (10) 4.1 总预算 (10) 4.2 分项预算 (13)

XXXXX网络改造方案 1概述 XXXXX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决定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以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满足服务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等政务信息公开,提供在线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同时接受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监督,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 二是满足国家、省、市对卫生监督越来越重视,提高卫生管理、监督、执法的科学性和提供量化信息的需求; 三是满足XXXXX领导和员工业务处理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的需求; 四是满足与上级部门和下属单位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以及上级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指导的需求; 五是满足上级领导和所领导科学决策需求,以充分贯彻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精神。这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深层次需求。为此必须对系统建设和应用,尤其对数据库建设要有3—5年的长期规划,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应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辅助领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1服务内容 (2) 1.1 信息资产统计服务 (2) 1.2 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服务 (2) 1.3 主机、存储系统运维服务 (7) 1.4 数据库系统运维服务 (11) 1.5 中间件运维服务 (14) 2运维服务流程 (16) 3服务管理制度规范 (19) 3.1 服务时间 (19) 3.2 行为规范 (20) 3.3 现场服务支持规范 (20) 3.4 问题记录规范 (21) 4应急服务响应措施 (23) 4.1 应急基本流程 (23) 4.2 预防措施 (23) 4.3 突发事件应急策略 (24)

1服务内容 1.1信息资产统计服务 此项服务为基本服务,包含在运行维护服务中,帮助我们对用户现有的信息资产情况进行了解,更好的提供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 ?硬件设备型号、数量、版本等信息统计记录 ?软件产品型号、版本和补丁等信息统计记录 ?网络结构、网络路由、网络IP地址统计记录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图的绘制 ?其它附属设备的统计记录 1.2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服务 从网络的连通性、网络的性能、网络的监控管理三个方面实现对网络系统的运维管理。网络、安全系统基本服务内容:

(1)用户现场技术人员值守 公司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长期的用户现场技术人员值守服务,保证网络的实时连通和可用,保障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的正常运转。现场值守的技术人员每天记录网络交换机的端口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网络的转发和路由是否正常进行,交换机的性能检测,进行整体网络性能评估,针对网络的利用率进行优化并提出网络扩容和优化的建议。 现场值守人员还进行安全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的监控,对各种安全设备的日志检查,对重点事件进行记录,对安全事件的产生原因进行判断和解决,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同时能够对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形成报表进行统计分析,便于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和故障的提前预知。具体记录的数据包括: ?配置数据 ?性能数据

信息化售后服务方案

1.1 1.2 1.3售后服务方案 1.3.1 技术支持 1.3.1.1 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目标 本公司拥有一支受过良好培训且富有经验的技术支持服务队伍,对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完全有能力做好完整、及时、贴身的技术服务。 在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过程中,我公司、设备生产厂商与用户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关系,我公司将在项目进行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协调并努力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依托公司多年的网络运维经验及运维流程规范,为用户创造可靠的在线业务环境。 1.3.1.2 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范围 所有与本项目有关的软件、硬件、网络都在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范围内。 1.3.1.3 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原则 我公司十分重视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切实解决问题。将在项目进行的任何一个阶段均会详细考虑用户的实际情况,保护用户的软硬件投资。为用户提供详实、周到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确保项目的硬件、软件系统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的技术问题均可以得到我公司的帮助和支持。工程建设完成后,我公司将全面支持系统平稳运行,在系统维护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确保客户需求的满足; 确保系统的实用性; 确保故障过程中的快速响应;

确保用户投资的保护; 确保客户满意度为100%。 1.3.1.4 系统维护期 项目提交给用户方并进行试运行之日起,即进入了售后服务期。我公司会对项目所提供的所有硬件设备根据厂商提供的标准保修期限进行保修。对于在保修期内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损坏,我们将会对设备提供免费的上门维修服务,对于由于非正常使用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保修期后的设备损坏,仅收取所损坏的零部件的更换或维修费用、相应的运输费用。 1.3.1.5 安全咨询、通告服务概况 我公司将尽可能从各种渠道收集全世界已经发布和未公开发布的安全漏洞,为用户提供尽量全面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咨询服务,为用户解决安全问题,并为用户主动提供最新的安全技术动态信息,从人员安全技术提高的角度来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动态、安全漏洞咨询服务。我公司将提供最新安全动态、安全新闻以及安全漏洞咨询服务,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拨打技术支持热线进行相关信息的咨询; 安全产品咨询、通告服务。我公司提供安全相关产品的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拨打技术支持热线咨询安全相关产品的安全体系、产品功能、产品更新信息以及安全服务等。 1.3.1.6 技术服务的内容 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重要性,对服务的要求从地域性、及时性等方面都非常高,必须做到服务能随叫随到,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全方位支持服务体系是为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及安全使用,保障该项目的正常使用,及时得到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建立此服务体系既是用户服务的需要,也是培养用户自己的网络管理维护人员的一个办法,通过用户网管人员参与该项目的实施及服务,与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内部控制能够发挥识别并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事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 《企事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企事业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要素。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事业内部的贯彻实施。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事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有效的防范企事业经营风险。在企事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事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事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事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四)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促进企事业的有效经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事业的经营目标。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规范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得力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事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轻视内部控制,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区,使得企事业的内部控制没有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即使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这也是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症结。 (二)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

08-系统切换方案电子教案

系统切换方案2014年10月23日

工程名称:鲁山县中医院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建设单位:鲁山县中医院 承建单位:河南省新星科技有限公司

导读 经项目组与院方各位领导协商,系统正式切换时间拟定为2014年10月23日21时00分。为保证系统切换顺利进行,且医院正常业务不受影响,特将整个切换过程分为以下3个阶段: ●系统切换前准备阶段 ●系统切换与数据迁移阶段 ●系统切换后适应阶段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项目实施经验,对本项目各阶段风险预测及对策体现在本方案第4部分:风险预测及控制。对本项目系统切换人力资源配备情况体现在本方案第5部分:系统切换人员分工安排。 1.系统切换方案准备阶段 1.1.工作任务 1.1.1.结合院方对旧系统下的数据迁移要求,通过跟踪工具,设计切换方案。完 成基础数据的部分迁移工作。节省切换时间,确保一次性数据迁移和系统切换成功。 1.1. 2.医院工作模式的确定,基础数据的维护核对(如药典、收费项目等)。

1.2.时间安排 2014年10月23日至2014年10月24日 1.3.注意事项 院方提供的各种基础数据必需准确及时,数据维护完后必需经院方签字确认。 1.4.各部门切换具体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 1.4.1.门诊收费子系统 1.4.1.1.2014年10月23日21:00前,既老系统停止运行前,各收费员必须 做“日结算”,并将老系统中需要打印的报表打印保存。 1.4.1. 2.2014年10月23日21:00至2014年10月24日08:00期间,门 诊病人划价、交费暂时由手工处理,新系统切换成功后,将此期间的手 工数据录入电脑既可以。 1.4.1.3.2014年10月23日21:00至2014年10月24日08:00期间,门 诊收费更换两台划价机器。 1.4.1.4.系统切换之前对于病人在老系统中发生的费用退费问题,建议切换前理 清,切换后不再牵扯老系统中病人费用问题。 1.4.1.5.由医院对三级收费项目、四级明细收费项目、二级财务归类项目、门诊 科室名称、门诊医生名称审核并签字认可。 1.4.1.6.系统切换前新系统关于农合病人收费问题进行测试。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 18.3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控制 18.3.2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对进行该工作的各个事项进行了规范,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指导。下面是某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供读者参考。 信息系统开发、变更与维护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工作效率,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信息部以及各用户部门涉及使用企业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 第2章系统开发与变更 第3条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所遵循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原则 应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核算方法等因素设计适合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 成本效益原则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可以选择对重要领域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信息系统改造。 3. 理念与技术并重原则 信息系统建设应当将信息系统技术与信息系统管理理念整合,倡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系统建设,正确理解和使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运作效率。

第4条项目部人员在信息系统开发中要将相应的交易权限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以便检查、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 第5条系统开发任务书内容 1. 信息系统名称。 2. 信息系统应该达到的技术性能。 3. 信息系统的操作环境。 4. 开发信息系统的具体工作计划。 5. 开发信息系统的人员与协作单位。 6. 开发信息系统的费用预算。 第6条所选的外包合作开发信息系统的机构必须有合作开发信息系统的经验,并加强对其的监控力度。 第7条测试专员需将系统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记录成册,定期交予信息部经理。 第8条在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前的必要工作如下。 1. 制定紧急预案,以确保新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切回到旧系统。 2. 必须完成整体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后才可安装调试。 第9条新旧系统切换时,进行数据迁移必须建立数据迁移计划并对迁移结果进行测试。 第10条安装后的信息系统功能变更时,须重新按照系统开发的有关程序进行。 第3章信息系统的维护 第11条对于企业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根据其大小及性能定期检测、定期维护。 第12条数据库管理专员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定期备份,以防止系统出现问题时数据丢失。 第13条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时,信息部员工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第4章附则

信息网络系统升级方案

信息网络系统升级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陕办发[20*]39号《关于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和统一平台建设的意见》、《陕西省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暂行办法》、《陕西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电子政务运行系统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重点突破;效益驱动,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现在运行的网络系统,需要建立起一个快捷、可靠,能灵活地获取各类信息,方便地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充分的利用国际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网络,设计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传递,做到购、销、存数量及订货、需求等信息的在线显示。我们认为除在界面艺术创意和软、硬件网络平台搭建上进行一次更新和升级外,最为重要的是对站点内容方向的重新定位,依据盐务管理和运销市场现状分析,确定改版后站点的栏目内容定位和功能选择,提高盐务管理工作效率。按照现运行模式分内网和外网,以内网为办公自动化的平台扶助外网做好宣传盐务工作的格局。下面是一个初步构想。 一、网络设计的总体思路 根据国家“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按照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和统一平台。用两年时间,实现省市两级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业务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发挥初步的职能作用。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开通省、市、县三级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管理,业务应用,视频会议等方面基础性的作用。结合现网络运行的情况,在考虑省局管理信息网的实际

情况,制订信息化的实施策略。一是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全盘考虑全局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划分成“经营数字化”、“办公自动化”、“商务网络化”和“全省电子化”等几个大的阶段。二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通过逐步调整,逐步重组,在对其原管理体制、业务流程改进、重组之后,优先开发实施,使其“短、平、快”地及早进入“角色”,实现前两年的目标。再实施“全省电子化”,实现全省盐业“管控一体化”的目标。三是管理机制创新与系统设计相结合。科学的管理体制、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的规章制度、稳定的生产秩序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只要我们将信息化与单位管理创新结合起来,通过管理创新奠定信息化的基础,通过信息化思想为管理创新提供思路和方法,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创新和各项工作的升级,就可以一箭双雕,事半功倍。四是系统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要遵循“先进、实用、简单、可行”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对脱离单位实际片面追求“大、洋、全”和“一步到位”的作法。软件的选择和硬件配置都十分重要。一是软件所体现的管理思想要最先进的;二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备要保证三年内不落后,五年内不被淘汰(管理软件一般五年为一个生命周期,到时需升级和维护)。 二、网络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运销网络系统是20*年1月1日开始运行的,局里一直较重视信息化在行业的应用,并很早就给各单位配备了计算机,在财务、运销实现了电子业务化,取得了实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走在全国盐行业的前列,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在信息时代建立了单位的电子窗口。但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用户账号管理,规范用户账号的使用,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系统账号是指应用层面及系统层面(操作系统、数据库、防火墙及其它网络设备)的用户账号。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账号管理包括: 1、应用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 管理。 2、系统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 管理 3、用户账号密码的管理。 第四条系统拥有部门负责建立《岗位权限对照表》(附件一),制定工作岗位与系统权限的对应关系和互斥原则,对具体岗位 做出具体的权限管理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根据系统拥有部门提交的《岗位权限对照表》增加系统中进行必要有效的逻辑控制。 第六条用户账号申请、审批及设置由不同人员负责。

第二节普通账号管理 第七条申请人使用统一而规范的《账号/权限申请表》(附件二)提出用户账号创立、修改、删除/禁用等申请。 第八条账号申请人所属部门负责人及系统拥有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权限对照表》审核申请人所申请的权限是否与其岗位一 致,确保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符合职责分工的要 求。 第九条在受理申请时,权限管理人员根据申请配置权限,在系统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给用户分配独有的用户账号或禁用用户账 号权限,以使用户对其行为负责。一旦分配好账号,用户不 得使用她人账号或者允许她人使用自己的账号。 第十条新员工入职或员工岗位发生变化时,应主动申请所需系统的账号及权限。 第十一条人员离职的情况下,该员工的账户应当被及时的禁用。离职人员的离职手续办理完毕后,人力资源部需经过邮件或书面 的方式通知员工所属部门主管负责该员工权限收回的工作。 员工所属部门主管根据该用户的岗位申请删除离职人员账号 及权限。 第十二条账号管理人员建立各种账号的文档记录,记录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并在账号变动时同时更新此记录。

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方案一

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方案一 旧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全部上线。具体操作如下: 1、门诊西药房盘点延用老药典信息将药品库存录入新系统,门诊收费及门诊药房全部运行新系统。 2、住院收费处将全部在院病人在旧系统中办理出院,在新系统中重新办理入院。 3、临床科室:原在院病人切换系统后病历、医嘱、处方需要手写,病人费用需护士手工划价记帐。 4、住院药房、中西药库盘点将药品库存录入新系统,住院药房、中药房全部运行新系统,原在院病人按医生手写处方划价、发药。 5、医报报销:所有在院病人产生两张发票(住院号相同)、两份费用清单,报销需要手工报销。 6、信息科负责将收费标准、科室信息、人员信息等基本信息录入新系统。 优点:系统切换后,药房、药库全部运行新系统,电脑库存 与实物库存相符。 缺点:原在院病人出院后报销需要手工报帐,医院必须提前与市合疗办及市医改办进行协调。

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方案二 旧系统、新系统同时运行。具体操作如下: 1、门诊西药房盘点延用老药典信息将药品库存录入新系统,门诊收费及门诊药房全部运行新系统。 2、住院收费处新、旧系统同时运行,新入院病人在新系统中办理,原在院病人在旧系统中记帐直到病人出院。操作员应每天打印两份结帐单与财务科结帐。 3、临床科室新、旧系统同时运行,原在院病人操作不变,新入院病人在新系统进行操作。 4、住院药房、中药房新、旧系统同时运行。药房进行盘点将库存录入新系统,原在院病人发药操作不变,新入院病人在新系统中发药操作。 5、医报报销:医保科做两个接口,切换系统前出院病人用老接口报销,切换系统后出院病人用新接口报销,。 6、信息科负责将收费标准、科室信息、人员信息等基本信息录入新系统。 7、药房库存问题:新系统录入盘点库存,老系统以虚拟库存发药,实际库存以发药为准(备注:月底对帐老系统消耗多少为真实库存)。原在院病人全部出院后,药房再次盘点,校正药房库存。 优点:病人出院后报销电脑报帐不需要手工报帐。 缺点:1、住院收费处、住院药房、临床科室必须运行两套系统。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账号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用户账号管理,规范用户账号的使用,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系统账号是指应用层面及系统层面(操作系统、数据库、防火墙及其它网络设备)的用户账号。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账号管理包括: 1、应用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管理。 2、系统层面用户账号的申请、审批、分配、删除/禁用等的管理 3、用户账号密码的管理。 第四条系统拥有部门负责建立《岗位权限对照表》(附件一),制定工作岗位与系统权限的对应关系和互斥原则,对具体岗位做出具体的权限管理规定。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根据系统拥有部门提交的《岗位权限对照表》增加系统中进行必要有效的逻辑控制。 第六条用户账号申请、审批及设置由不同人员负责。 第二节普通账号管理 第七条申请人使用统一而规范的《账号/权限申请表》(附件二)提出用户账号创建、修改、删除/禁用等申请。 第八条账号申请人所属部门负责人及系统拥有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权限对照表》审核申请人所申请的权限是否与其岗位一致,确保权限分配的合理性、必要性和 符合职责分工的要求。 第九条在受理申请时,权限管理人员根据申请配置权限,在系统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给用户分配独有的用户账号或禁用用户账号权限,以使用户对其行为负责。一 旦分配好账号,用户不得使用他人账号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账号。 第十条新员工入职或员工岗位发生变化时,应主动申请所需系统的账号及权限。 第十一条人员离职的情况下,该员工的账户应当被及时的禁用。离职人员的离职手续办

理完毕后,人力资源部需通过邮件或书面的方式通知员工所属部门主管负责该 员工权限收回的工作。员工所属部门主管根据该用户的岗位申请删除离职人员 账号及权限。 第十二条账号管理人员建立各种账号的文档记录,记录用户账号的相关信息,并在账号变动时同时更新此记录。 第三节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管理 第十三条特权账号指在系统中有专用权限的账号,如备份账号、权限管理账号、系统维护账号等。超级用户账号指系统中最高权限账号,如administrator(或 admin)、root等管理员账号。 第十四条只有经授权的用户才可使用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严禁共享账号。 第十五条信息技术部每季度查看系统日志,监督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使用情况,并填写《系统日志审阅表》(附件三)。 第十六条尽量避免特权账号和超级用户账号的临时使用,确需使用时必须履行正规的申请及审批流程,并保留相应的文档。 第十七条临时使用超级用户账号必须有监督人员在场记录其工作内容。 第十八条超级用户账号临时使用完毕后,账号管理人员立即更改账号密码。 第四节用户账号及权限审阅 第十九条系统拥有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每季度对系统应用层面账号及权限进行审阅,并填写《账号/权限清理清单》(附件四)。 第二十条信息技术部指定专人负责每季度对系统层面账号及权限进行审阅,并填写《账号/权限清理清单》。 第二十一条员工离职后,账号管理人员及时禁用或删除离职人员所使用的账号。如果离职人员是系统管理员,则及时更改特权账号或超级用户口令。

软件升级实施方案

软件升级实施方案 篇一: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1 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 设计 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 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 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 设计 、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图 1.1-1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在应用系统软件开发项目中,我们仍将遵循这一思想,这一点将在随后的项目开发实施计 划部分有具体的体现,在这里和下面的相关章节中,我们仍将围绕着这个完整的开发流程 来分析说明,以此来阐明我们对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管理思想和相关实践。下面我们对这 个软件开发工作流程进行简要地分解说明。 1.2 软件需求分析 (1)概述 由于应用系统与众多相关应用软件需要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先对这些应用系统进行分别梳理,充分做好需求调研工作,编写经项目单位认可并评审通过的《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分析是按照项目定义的软件开发过程,根据系统分配给软件的需求(见《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软件质量特性规格说明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一步明确软件运行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细则 1目的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确保数据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 控制手册,制定本细则。 适用范围与定义 本细则适用于信息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实施信息维护相关事项。 本细则所称信息系统维护包括日常运行维护、系统变更、安全管理等方面。 引用标准及关联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 信息系统》《ABC公司内部控制手册2012》职责 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 信息系统使用部门负责系统的使用,用户管理。 内容、要求与程序 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公司信息系统的维护归口统一由信息管理部负责管理。 系统使用部门(单位)负责业务流程、业务工作标准、数据维护、用户管理、数 据使用安全、知识产权合法性使用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等工作,对有关数据的日常更新等作运行操作记录;对关键用户与一般用户进行培训和培训考核,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提交人力资源部备案。 信息管理部负责日常软硬件系统维护、设备保养、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易耗品的 更换与安装、网络安全、环境保持、应急处理等工作,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并做《应急事故处理记录》和《运行维护记录》 。《应急事故处理记录》和《运行维护记 录》由信息管理部门经理签字。需委托进行维护的信息系统,由信息管理部门审查系统 服务商资质,并签订系统维护服务合同;由信息管理部自行维护的,应指定专人负责维 护,制定岗位职责。 系统变更 系统如在使用中有变更要求,可向总经理办公室提出书面要求并填写《系统变更 表》,由申请部门分管副总签字后,交信息管理部统一安排进行。变更完成后由申请部 门相关人员签字确认。信息系统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行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 擅自升级、改变软件版本;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的环境配置。 信息管理部门应利用技术手段防止员工擅自安装、 卸载软件或者改变软件系统配 置,并定期进行检查。 系统使用部门(单位)会同信息管理部按照业务需求,对业务流程与系统功能进 行评价,需要重大改进的,提出《系统升级报告》 ,由公司分管业务副总经理签字确认, 报财务总监审核,由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 系统使用部门(单位)会同信息管理部组织系统升级的实施和验收。 实施的具体流程参见《信息系统外购管理细则、 》) 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用户的新增、变更,须填写《系统用户申请表》 管理部审批后,被赋予唯一的用户名、用户ID (UID ),方可进入公司信息系统进行电脑 使用。信息管理部门经理至少每季度审核一次《系统用户记录表》 。 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由信息管理部负责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包括日常备份、恢复和数据安全工作 详见《备份制度》)。 数据保密性管理 重要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被批准使用数据人员以外的其它人员不应进入机房工作; 处理结束后,应清除不能带走的本作业数据;妥善处理打印结果,任何记有重要信息的 废弃物在处理前应进行粉碎。未经允许,不准将机房设备、维护用品、软盘、资料等私 自带出机房,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负责人同意并进行登记后方可带出。 数据备份管理 每日进行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并做完整性查验, 每周一次手动备份到移动硬盘或其 他电脑的硬盘,每两周一次由专人将移动硬盘送往银行保管箱予以存放,并填写《数据 备份记录表》,由负责系统维护人员及信息管理部门经理签字,每年进行一次备份的恢系统升级 ,经信息

网络服务器系统改造方案

网络及服务器升级方案 2012年8月

第1章背景 当前,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力度、广度、深度和频度方面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中来。本次网络及服务器升级改造,就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将负载均衡、服务器虚拟化等技术应用到信息化改造中,提高整体信息化效率。 1.1负载均衡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为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负载均衡被引进了现代化企业、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负载均衡技术通过软件或硬件的设置,将负载(工作任务)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例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企业关键应用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等,从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服务器工作效率,降低投入成本。

1.2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业务应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而是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 第2章需求分析 本次网络及服务器系统改造升级,主要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网链路负载均衡升级 在原有网络接口处,建设链路负载均衡,将政务外网(4M带宽)和电信网络(50M带宽)做成链路级的负载均衡; 2、服务器负载均衡升级 为原有的20多台前端应用服务器添加负载均衡设备,形成服务器负载均衡; 3、服务器虚拟化 新购置6台服务器,同时为保障后续服务器虚拟化设计,服务器CPU必须支持虚拟化技术; 4、购置相应的网络设备 包括1台三层交换机,3台二层交换机。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 第三条 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种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相关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 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使用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 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 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 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软件开发部门。软件开发部门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部门负责人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 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 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 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 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软件开发部门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 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软件开发部门领导审批。

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升级方案

内部控制 - 信息系统更新 / 改造 / 升级方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 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应用系统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 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生产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应用系统)运行支持及系统变更工作。 第二节变更流程 第三条系统变更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对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统功能或使用上 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 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四条系统变更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一般为信息部门的应用维护组织和软件开发组织,还包括合作厂商)协作完成。系统变更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 交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五条因问题处理引发的系统变更处理,具体流程参见《问题处理管理制度》。 第六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系统管理员。 第七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IT 主管。IT 主管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 议。IT 经理根据变更建议审批《系统变更申请表》。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 求,将需求提交至内部开发人员、合作开发商或外包开发商,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九条实现过程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规定进行。系统变更过程应遵循软件开发过程相同的 正式、统一的编码标准,并经过测试和正式验收才能下发和上线。 第十条系统管理员组织业务部门的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并撰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 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第十一条在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报送IT 经理审批。

信息系统管理业务内部控制文件

11.1信息系统治理业务内部操纵矩阵

11.1信息系统治理业务流程①② 一、业务目标 1 经营目标 1.1 满足生产经营治理业务需求,提高治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1.2 达到系统建设预期目标,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出现系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系统具有扩展性、集成性。 2 合规目标 2.1 遵守爱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用合法软件。 2.2 信息技术操纵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及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要求。 二、业务风险 1 经营风险 1.1 信息化治理体系不完善,信息治理部门职责不落实,导致信息化工作受损。 1.2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不符合股份公司经营战略目标,导致盲目建设、投资低效。 ①本流程适用于列入股份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开发项目打算的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有关科技开发项目的立项和经费治理按《3.3科技开发费治理业务流程》操纵。 ②信息系统业务,依照其特点执行《11.1信息系统治理业务流程》,但应参见《6.1资本支出业务流程》。 1.3 信息安全规划不当,风险评估缺失,信息安全教育不足,职员安全意识薄弱,导致信息系统风险。

1.4 技术方案不合理,业务流程不规范,系统功能不健全,导致系统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1.5 基础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真实,导致系统无法正常投运或计算出错。 1.6 项目监管不力,系统建设延误,导致系统不能按期投用或资金流失。 1.7 系统运行不稳定,数据失真、丢失,导致日常业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1.8 系统存在网络故障、病毒侵袭等安全问题,导致非法入侵及泄密等,或系统灾难无法及时恢复。 1.9 系统运维不落实,功能陈旧,导致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1.10 未经审核,变更信息技术合同标准文本中涉及的权利、义务等条款,造成损失。 2 财务风险 2.1 交易不真实,未按约定付款,阻碍财务报告。 3 合规风险 3.1 侵犯知识产权,导致诉讼及股份公司声誉受到损害。 3.2 信息技术操纵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股份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及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有关要求,造成损失。 3.3 违反国家和企业会计制度,造成项目资金损失。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操纵点 1 IT整体层面治理 1.1 股份公司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治理体系,设立ERP指导委员会, 设立信息系统治理部负责股份公司信息化归口治理工作;各分(子)公司设立信息化 领导小组或ERP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总结和指导本单位信息化工作,设立信息治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信息化治理工作,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行使治理职责。 1.2 依照股份公司进展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结合信息技术进展和股份公司实际,信息系统治理部负责组织编制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在充 分征求职能部门、事业部和分(子)公司意见后,组织专家组评审,并依照专家意见负责组织修改,经信息系统治理部主任审核,按规定权限审批后,纳入股份公司中长期进展规划。 1.3 教育和培训 1.3.1 各级信息治理部门负责编制年度信息化培训打算,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纳入人事部门年度培训打算,并组织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