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

由于命题学习中包含了符号表征学习和概念学习两种形式,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用命题学习的过程来说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系统解释了命题知识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新旧知识之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1)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2)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3)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构成并列结合的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不同,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很大不同。据此,奥苏伯尔提出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种不同的过程,也即新旧知识的三种作用方式或新知识获得意义的三种途径。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

奥苏伯尔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表征学习

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符号表征学习中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符号表征学习的关键在于符号意义的获得,即从实物与认知内容的联系过渡到符号与认知内容的等值关系的建立。例如“花”这个符号,对初生儿童是完全无意义的,在儿童多次看到不同的花时,儿童的长辈或其他年长儿童多次指着花(实物)说“花”,儿童逐渐学会用“花”(语音)代表他们实际见到的不同的花。我们说“花”这个声音符号对某个儿童来说获得了意义,即引起了认知内容中的花的知识和表象。

2.概念学习

意义学习的另一类较高级的形式叫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例如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而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无关。如果“三角形”这个符号对某个学习者来说,已经具有这种一般意义,那么它就成了一个概念,成了代表概念的名词。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可以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也可以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同化。

3.命题学习

意义学习的第三种类型是命题学习。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个句子里的“北京”代表特殊城市,“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特殊对象的名称,这个命题只陈述了一个具体事实;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性命题。例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这两类命题学习中的命题都是由单词联合组成的句子代表的。所以在命题学习中也包含了符号表征学习。由于构成命题的单词一般代表概念,所以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命题学习在复杂程度上一般要高于概念学习。如果学生对一个命题中的有关概念没有掌握,他就不可能理解这一命题,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新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必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的意义才能习得,并进而形成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用命题知识的学习过程来解释。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同化模式,新知识获得意义并进入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四、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这一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同化,通过同化-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知识,并使其在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地方找到位置。

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保持。通过记忆使新知识得到巩固。

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应用。通过应用使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

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职业技能运动技能游戏技能生活技能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 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 A.《学记》B.《大学》C.《论语》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B.《雄辩术原理》C.《理想国》D.《巨人传》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A)。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封建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原始社会末期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

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 A.蔡元培B.徐特立C.杨贤江D.陶行知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的苏联教育家是(B)。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加里宁D.凯洛夫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 A.最优化教学B.范例教学C.发展教育D.终身教育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鲁姆B.布鲁纳C.根舍因D.斯金纳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近代教育特点:教育的国家化、初等教育的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现存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以及学校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的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与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2)教育可以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在关键时候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各种非正式形式的社会文化对人的态度、观念、行为、道德品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2)教育具有传承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以及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3)学校文化:包含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等,校风则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4、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有着制约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定义、基于哲学反映论知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比作计算机知识就是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就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分类的缘由认知心理学把长时记忆分为三类内容:、情景记忆(与生活经历、空间场景相联系的)、语义记忆(各种概念、思想及其关系的)、程序记忆(关于如何做某件事的)安德森认为后两种记忆与学生的学习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把这两类记忆区分为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为什么要分类不同知识的学习条件不一样。 陈述性:语文、历史。 第一节程序性知识一、定义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三、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四、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分类、了解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重点与难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定义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是可以用词语来表达或视觉化的方式来描述的知识。 主要用于回答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的问题它使我们能够描述或者识别客体和事件。 如:中国的地形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的形态作了更加明确的界定知识应当包括四种类别,即事实知识,知道是什么(knowwhat),指人类对某些事物的基本知识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原理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why),指对产生某些事情和发生事件的原因和规律性的认识技能知识,知道怎样做(knowhow),知道实现某项计划和制造某个产品的方法、技能和诀窍等人力知识,知道是谁创造的知识(knowwho),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信息。 这种划分方法通常叫“4W”法。 其中第一、第二、第四类都可归入陈述性知识的范畴。 二、陈述性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有命题与命题网络、图式以及表象系统。 (一)命题与命题网络、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位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有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 如:小明买书他喜欢你她很美。 、命题用句子来表达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命题。 小明给张英一本有趣的书。 鸟是有羽毛的动物。 、虽然命题有句子组成但命题不等同于句子。 、命题网络:共同涉及某些信息的命题能相互联系起来形成。 ()事实(facts)指用以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名称的客体或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教学研究_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措施 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陈述性知识阶段,行为程序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被学生学习,其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相同,即学生首先要理解有关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意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可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对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措施在此阶段也适用。转化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自动化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因此,为促进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并达到自动化,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认知操作进行任务分析 教师应该对示范的动作技能或操作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学生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技能,确定有待示范的动作单元序列。如果学生缺少基础知识、技能,那么应首先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二)选择适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依据动作特点、学生特点和设备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选用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媒体呈现动作,通过重放、慢放、定格等控制手段,让学生对动作有细致的观察机会,教师也可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动作。 (三)按顺序逐一示范分解的动作或操作,同时给予言语讲解 在示范和讲解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指导学生理解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认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目标意向”和自己可能达到的作业水平预期。 (2)给学生提供有关动作组织和编码等方面的具体、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讲解时,恰当运用类比,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一般来讲,新技能常常包含了部分学会的技能,或者新技能是若干已学会技能的不同组合。因此,通过类比分析新技能与原有技能的共同之处,使学生较快地复制原有技能的认知结构于新技能中,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技能,而且有利于原有技能向新技能的迁移。 (3)示范的速度不宜过快,每一次示范的内容不能太多。这是因为初学者需要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和处理接收到的信息,而短时记忆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因新的信息量过多而超载。当超载发生时,学习便不能进行了。 (四)合理使用练习与反馈 设计变式练习题,给学生提供把分解动作结合起来进行多种练习的机会。无论是模式识别程序还是动作序列程序,只有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才算是被真正掌握了。促进程序性知识向不同情境迁移的教学策略是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变式练习题。例如,学生学习了“浮力”概念后,就要让他们鉴别各种存在浮力的情境,如浮在水上或沉在水下、水中或其他液体中的木头或金属的物体等;学生学习了浮力定律,让他们计算各种情况下物体所承受的浮力的大小;学习了一项动作技能后,也要让学生在变换场地、变换工具或变换对手等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等。练习时,师生可相互问答。学生通过问答可增进理解,避免失误;教师通过问答可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指导、矫正。 练习时,指导学生将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从而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身体练习是指通过实际的动手、动口、动笔等外部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练习;心理练习是指身体不实际活动,而是在头脑内对各种动作进行回忆、想象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教师招聘测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2018年招教考试教育学相关知识

【2018年招教考试】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无论什么性质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都是必考内容之一,并且在分值上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样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然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掌握基本概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为大家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辨析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例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从宏观的角度确立了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我国培养人才总的方向。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例如,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系: 都明确规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为哪个社会培养人才,为教育活动提供宏观指导。 区别: 首先,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要广。 其次,教育目的是针对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提出的要求,而教育方针是针对我国整个教育工作提出来的要求和指导意见,除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包括如何培养以及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此外,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考题再现】

【判断题】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 【答案】错误。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只是规定了国民接受教育后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教育方针的内容为政策性表达。 辨析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例如,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 综上,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的,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 三、教育制度、教育体制与学制 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统一体,它是由教育的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 教育制度: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并存于社会结构中。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体制决定制度;制度决定学制; 体制:谁办学; 制度:怎么办学; 学制:办多久; 四、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

河南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河南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试 题及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河南2018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和()(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的体现。(人们主观意志) 4、教育规律是()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甚至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教育经验) 5、我国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还早300年。(《学记》、乐正克、《论演说家的教育》) 6、1632年,着名的()国教育家()出版了(《》),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8、狭义教育既是()有时可以作为()的同义语使用。(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 10、古代社会教育包括()和()。学校始建于()社会,古代教育的内容是()、()、()、()、()、()。欧洲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着名的教育体系()和()。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和();教会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培养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礼、乐、射、御、书、数;斯巴达、雅典;骑士、教会;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遗传、环境、教育) 1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质量规格标准、总的要求) 1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__。(归宿) 14.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和___;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基础、可能;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决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发展,成为健全发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卢梭、洛克)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尔巴特、涂尔干)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___和__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需要、人的自身发展)18.体育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径、体操、球类、游泳、军事体育;体育课、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19.美育的任务是__、___、___。(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0.美育的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曰常生活实施美育。 2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__,培养__,发展学生的___。(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智力) 22.普通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承担着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和__的双重任务。(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军) 23.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教育学

目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3)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3)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 (11)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24) 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24)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29)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37) 第一节教育目的 (37) 第二节教育制度 (45)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54)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54) 第二节学生 (65) 第三节师生关系 (68) 第五章课程 (75) 第一节课程概述 (75) 第二节课程目标 (80) 第三节课程内容 (82) 第四节课程结构 (85) 第五节课程管理 (86) 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 (89) 第七节课程评价 (91) 第八节课程资源 (92) 第六章教学 (98) 第一节教学概述 (98) 第二节教学过程 (100)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04)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12) 第五节教学评价 (118) 第六节教学模式 (121) 第七章德育 (126) 第一节德育概述 (126) 第二节德育内容 (128) 第三节德育过程 (129) 第四节德育原则 (131) 第五节德育模式 (133)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35) 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41)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141) 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44)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147) 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 (153) 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 (153) 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53) 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154) 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56) 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159)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 (159)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62) 第三节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63)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最新版】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可以利用以下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 (1)动机性策略 动机性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明确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去学习、注意新知识的愿望,很容易出现机械学习或只对命题做表层联结。相反,学习动机强的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表征、转化、精加工等心理过程,知识保持得也更为牢固、持久。教师在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以组织学生注意的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新颖变化的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等教具,教师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讲述,合适的手势、教材中的插图、漫画等都是学生容易注意的刺激。此外也常以学习新知识之前告之其目的、意义等方法唤起学生关注和重视。 (2)复述策略 教师讲授新课时,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可以保证新知识学习时,旧知识能顺利激活,合理利用。比如,讲授新课前以提

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相关旧知识,出示陈述性组织者或比较性组织者,在讲解过程中随时穿插有关的旧知识的复述,都会有利于新知识的精加工学习和旧知识的再次巩固。新学习的知识也需要复述。在讲述新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复述新知识的含义,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新知识、精加工程度如何的有效测查工具。但这种复述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阐述为佳,以防止学生养成机械照搬、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3)组织者策略 应用先行组织者可以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比较性组织者能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说明性组织者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合适的或可供利用的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精加工的进行,也有利于对新知识进行组织和系统化。组织者策略常常和复述策略结合在一起使用。 (4)多通道策略 所谓多通道策略是指教师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建立通往新知识的途径和通道,使新知识利于提取的线索更多,可供精加工的信息更广泛,保持得更全面、更完整。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陈述性知识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有关化学概念、事实和原理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第三阶段,意义的提取和运用。从测量学的观点看,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根据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现就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谈个人体会: 1.陈述性知识的习得,教学上主要采用促进注意、促进预期、表象呈现、知识联结、成功生成、恰当复习策略。 ①促进注意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灵活应用变化的刺激特征和情绪性刺激特征来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也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或者是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而引起无意注意。 ②促进预期的策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告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预期欲望来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学习活动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支配,教师应更多地采用说明所学知识及注意。 ③表象呈现的策略。表象呈现形式的知识转化成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言语知识的认知兴趣和记忆的强度远远不如对视觉形式或图画形式所产生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图表化、知识图像化、空间分布地图化的表象性转化策略。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为言语形式的知识转化为视觉形式的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过去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准确和解释清楚的知识能在多种媒体的协助下,轻而易举地在瞬间展示出来。 ④知识联结的策略。新的陈述性知识是否能获得意义,有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否能为新知识的生成提供认知框架。因此,在新知识学习前必须帮助学生优化其认知结构,并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的两种联系:一是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具体地说,当学习者学习新材料时,如果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包容范围较广的上位观念,可通过设计引导性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同化新的下位观念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观念,但他不能自发应用时,可通过设计类比性的学习材料,为其指出新学习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之间的异同。 ⑤成功生成的策略,以适当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息。新信息要易于引起学生注意,并保持适当难度,既源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又高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以便顺利激活原有知识,积极生成意义,使学生及时获得积极的信息反馈,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⑥恰当复习的策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恰当地安排学习时间,并在学习中按记忆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和复习时间。另外,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知识可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以促进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将主要的名词依据其内在联系,建立名词树,让学生对树的形状进行评价,并把这棵树根植在自己知识的土壤中。 2.陈述性知识的保持,教学上主要采用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 ①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反复学习与再现的过程。如:学生为了记住某些材料,一遍遍反复多次地念、背、写等。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复述策略有两种:拷贝复述和重点复述。前者指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材料。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名词就主要靠拷贝复述进行记忆。重点复述主要运用在规律或原理的学习过程中。 ②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指对学习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即对记忆的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学习方法。如补充材料细节、举出实例、做出推论等。做好笔记也是一种较好的精加工策略。它包括摘抄、评注、加标题、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等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

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高中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认识和体会 福鼎四中周蒙钦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根据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这类知识在化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我们通常说的传授知识是指这类知识。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等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概念,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和规则。 化学程序性知识是指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和具体操作,表明学生获得了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程序性知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概念。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对他所教的知识类型加以鉴别,即确定所教的是哪类知识,使设计与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化学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化学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检查这类知识的行为标准是看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问:什么是分子?原子与分子的关系?怎样使用天平?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便可以作出他们已获得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推论。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关键是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的内部联系,也清楚新旧知识的关系。 其实,在化学答题中,学生的主要失分点在陈述性知识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陈述性知识大多通过概念来阐述,其中又有众多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所以,在学习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对陈述性知识的复习。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