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美国文学选读-陶洁 翻译(吐血整理)

高教版美国文学选读-陶洁 翻译(吐血整理)
高教版美国文学选读-陶洁 翻译(吐血整理)

美国文学选读

第1单元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Benjamin Franklin

我儿:

我一向爱好搜集有关祖上的一切珍闻轶事。你也许还记得当你跟我同住在英国的时候我曾经为了那个缘故跋涉旅途,遍访家族中的老人。目前我正在乡间休假,预料有整整一个星期的空闲,我想你也许同样地喜欢知道我一生的事迹(其中有许多你还没有听过),因此我就坐了下来替你把这些事迹写出来。除此以外,我还有一些别的动机。我出身贫寒,幼年生长在穷苦卑贱的家庭中,后来居然生活优裕,在世界上稍有声誉,迄今为止我一生一帆风顺,遇事顺利,我的立身之道,得蒙上帝的祝福,获得巨大的成就,我的子孙或许愿意知道这些处世之道,其中一部分或许与他们的情况适合,因此他们可以仿效。

当我回顾我一生中幸运的时候,我有时候不禁这样说:如果有人提议我重新做人的话,我倒乐意把我的一生再从头重演一遍,我仅仅要求像作家那样,在再版时有改正初版某些缺陷的机会。如若可能,除了改正错误以外,我也同样地要把某些不幸的遭遇变得更顺利些。但是即使无法避免这些不幸的厄运,我还是愿意接受原议,重演生平。但是由于这种重演是不可能的,那么最接近重演的似乎就是回忆了。为了使回忆尽可能地保持久远,似乎就需要把它记下来。

因此我将顺从一种老人中常有的癖好来谈论自己和自己过去的作为。但是我这样做,将不使听者感到厌倦,他们或是因为敬老,觉得非听我的话不可,但是一经写下来,听与不听就可以悉听自便了。最后(我还是自己承认了好,因为即使我否认,别人也不会相信),写自传,或许还会大大地满足我的自负心。说句老实话,我时常听见或在书上读到别人在刚说完了像“我可以毫不自夸地说……”这种开场白以后,接着就是一大篇自吹自擂的话。大多数人不喜欢别人的虚夸,不管他们自己是多么自负。但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对这种自负心总是宽宥的。因为我相信这种心理对自己和他四周的人都有好处。所以,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把自负心当作生命的慰藉而感谢上帝,这也不能算是怪诞悖理的。

自传既然我提到了上帝,我愿意十分谦恭地承认,上面提到的我过去一生中的幸福当归功于上帝仁慈的旨意,上帝使我找到了处世之道,并且使这些方法获得成功。这种信仰使我希望,虽然我不应该臆断,上帝在将来会像以前一样地祝福我,不论是使我继续享受幸福,或是使我忍受命中注定的逆运(像其他人一样,我也可能有这样的遭遇),因为我未来命运的轮廓只有上帝知道,上帝甚至能够通过苦难来祝福我们。

这事可能是我们之间这时正在开始的不和睦的原因之一。尽管他是我的哥哥,他认为他是师父,我是他的学徒,因此他认为我当然也应当像其他学徒一样地替他服务。但是因为我是他的弟弟,我认为他应当对我放纵一些,我觉得他要求我做的某些事过分地降低了我的身份。有时候我们把我们的争执带到父亲跟前。我想若不是在大多数时候我总是在对的一方面,就是我比他能说善辩,因为我父亲的判决一般总是支持我的。但是我哥哥脾气急躁,常常打我,这使我十分生气。我觉得我的学徒生活十分枯燥乏味,因此我不断地盼望有机会缩短我的学徒期限,出乎我意料之外地这种机会终于来临了。我想我哥哥对我的粗暴专横的态度也许是使我在以后一生中对独断专横的权力起强烈反感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报上登载的一篇关于某一政治问题的文章(题目我现在记不起来了)触怒了州议会。他们发出了一张议长拘押票,逮捕了我哥哥,控告了他,并且判了他一个月的徒刑,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不愿泄露原作者姓名的缘故吧。他们也逮捕了我,在会议上审问了我,但是虽然我的回答没有使他们达到目的,他们仅仅教训了我一番,放我走了,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一个学徒,我有保守师父秘密的义务吧。

尽管我和我哥哥有意见,我对他的被判徒刑表示十分愤慨。在他拘留期间,我主持了报务。在报上我大胆地对我们的统治者进行了冷嘲热讽,我哥哥倒很喜欢这些文章,但是另外一些人却开始对我有了恶劣

的印象,认为我是一个有着诽谤讥刺癖好的天才青年。当我哥哥被释放的时候,州议会发出了一道命令(一道十分奇特的命令),“禁止詹姆士·富兰克林继续出版《新英格兰报》”。

我哥哥的友好们在我们的印刷所里举行了一次会议,商讨在这种情势下他应采取的行动。有人提议改换报纸名称就可逃避法令,但是我哥哥认为这样做有许多麻烦,最后他们决定了一个较好的办法,在将来报纸采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义出版。为了避免州议会可能会非难,说他还是通过他的学徒在出版报纸,他们策划把我旧的师徒合同归还给我,在背上写明一切义务完全解除,在必要时我可以拿出来给人看。但是为了保障他对我的服役的权益起见,我得另外签订一个新的适用于未完的学徒期限的合同,这个合同将不予公开。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浅薄的计谋,但是我们马上执行了它,这样这个报纸在我的名义下继续了几个月之久。

我和我的哥哥之间终于发生了一种新的争执,我就坚决地维护我的自由,认定他不敢拿出新的合同来。

我这样趁火打劫是不公允的,因此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第一个大错。

但是因为他的急躁脾气,常使他对我拳脚交加,而当我因此感到愤恨时,我对这一行动的不正直性无动于衷,但是在平时他倒也不是一个性情暴戾的人,可能我当时太无礼貌,太惹人生气了。

当他知道我将离开他时,他设法使我不能在镇上的任何一家印刷所里找到工作,他走遍各印刷所,关照了每一个老板,因此他们都拒绝给我工作。那时我想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有一家印刷铺,并且离开波士顿距离最近。这时我已经把我自己弄成是当地统治集团的眼中钉,我从州议会处理我哥哥案件时所表现的专横中,想到假如我呆下去,我很可能使自己陷于窘境;同时,由于我对宗教问题的有欠审慎的议论,善男信女们已经把我看作是可怕的异教徒和无神论者了。当我想到这一切时,我倒宁愿离开波士顿了。我既决定了出走,但是因为这时候我父亲偏袒我哥哥,我想假如我明目张胆地离开,他们会设法来阻拦我。因此,我的朋友高令斯就替我想了一个小小的妙计。他跟一只纽约州的帆船的船长讲好了让我搭坐他的船,说我是他的一个年轻友人,由于使一个不正经的女孩子怀了孕,她的朋友们又逼着我娶她,因此我无法公开地出现或上船。这样我卖掉了我一部分的书籍,拼凑了一点钱,悄悄地上了船,因为是顺风,三天后我已经到了纽约,这样一个仅仅十七岁的男孩子,既不认识当地的任何人,也没有一封介绍信,口袋里仅有少量的金钱,到了一个离家几乎三百英里之遥的地方。

我对航海的兴趣这时候已经消失了,不然现在我倒可以满足这个志愿了。但是,由于我学会了一种手艺,并且我自信是一个很好的技术工人,我去找当地的印刷铺老板、年老的威廉·勃拉福,请他收我为伙计。他是宾夕法尼亚的第一个印刷铺老板,在乔治·开夫的争执发生以后乔治·开夫GeorgeKeith(1639?—1716)是英国“教友会”的一个牧师。1684年,他从英国移居美洲,曾在费城当教师,后来在教义上他又与教友会的其他教友发生争执,自己创立了一个教派,叫做“基督教友会”(ChristianQuakers),又叫做“开夫派”(Keithians),此处所提到的争执,不知是否指此。——译者,他就从那里搬到纽约来了。他那里生意不多,人手已经够了,所以他不能雇用我。但是他说:“我在费城的儿子最近失去了他主要的助手阿克拉·罗斯,他病故了。假如你到那里去,我相信他可能雇用你。”费城离纽约有一百英里的路程。但是,我出发了,坐船到安蒲,留下我的箱子和铺盖,以后由海道运来。

在横渡海湾时,我们遇到了狂风,把我们破烂的帆撕成碎片,因此我们无法驶入小河,狂风却把我们吹到长岛去了。在途中,一个喝得烂醉的荷兰乘客失足坠入海中,当他正往下沉的时候,我伸手入海抓住了他乱蓬蓬的头发,把他拉了起来,这样我们总算又把他放在船上了。掉入水中以后,他清醒了不少,他先从口袋里拿出一本书来,要我替他去弄干,然后他睡觉去了。我一看原来是我多年来最心爱的作家班扬的《天路历程》,荷兰文版,用上等纸精印,附有铜版插图,它的印刷装订超过我曾经看过的用它本国语印的版本。后来我发现《天路历程》已经译成了欧洲大多数的语言,我想除了《圣经》以外,它比任何其他书籍

拥有更广泛的读者。据我所知“诚实的约翰”指约翰·班扬(JohnBunyan)。——译者是把对话混进叙述中的第一个人。这种写法很使读者感到兴趣,在最动人的部分,读者宛如身历其境,亲自参加讨论。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和《摩尔·富兰德尔》、《宗教求爱》、《家庭教师》等都成功地模仿了这种写法。理查孙在他的《帕米拉》等书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靠近长岛时,我们发现无法在该地登陆,因为那里的海滩海浪澎湃,乱石丛生。这样,虽然船抛了锚,但是船身向着海岸摇摆着。岸上有人来了,对着我们大声呼喊,我们也向他们呼叫,但是风太大了,浪太响了,我们听不清对方所说的话,因而无法相互表达自己的意思,岸上有划子,我们做了手势,呼喊他们用船来接我们,但是他们或者是不懂我们的意思,或者是认为这事根本做不到,他们就走开了。天黑了,我们除了等着风势减弱以外,别无他法,在这个时候,我和船老板决定去睡一忽儿,假如还睡得着的话。我们就这样跟全身还是湿透的荷兰人一同挤在小小的船舱里。外面浪花打在船头上,漏进舱来打在我们身上,结果是没多时我们身上几乎是跟那个荷兰人一样地湿透了。这样,我们躺了一夜,根本就没有睡着。但是,第二天风渐渐小了,我们努力想要在天黑前到达安蒲,因为我们已经在水上过了三十小时,既无食物,又无饮水,我们只有一瓶混浊的糖酒,外面的海水是咸的。

当天晚上,我发了高烧,上床睡了,但是我记得曾经在什么地方读到过多喝凉水能治疗发烧,所以我就这样做了,出了大半夜的汗,这样烧就退了。第二天上午,过了渡,向着五十英里以外的柏林敦徒步前进,在那里,据说有船可以送我直达费城。

这一天整天下大雨,我全身湿透了,到了中午我感到很疲劳。所以就在一家小客店里耽搁了一夜,这时我开始有点懊悔当初不该离家出走了。同时我的外表显出十分穷酸,甚至从人家对我的问话中我发现他们疑心我是谁家的一个私逃的仆役,而且很有可能因这种嫌疑而遭逮捕。尽管如此,第二天我还是继续赶路,到了傍晚在离开柏林敦八英里或十英里的地方宿在一个勃朗大夫开的客店里。我一面进食,店主一面跟我搭讪,当他发现了我读过一些书的时候,他显得十分和气和友好了。我们的相识一直继续到他死为止。我猜想他以前是一个走方郎中,因为没有一个英国的或是欧洲大陆国家的城镇,他不能详细地描述的。他有一些学问,人也聪明,但是不大信仰宗教,几年以后他淘气地把《圣经》加以滑稽化,改写成为拙劣的诗体,正像可顿以前改写维吉尔的诗那样。这样他使《圣经》中的许多故事显得十分荒谬,假如他的作品出版的话,可能会使信心浅薄的人受到不良的影响。但是它从未出版。

那天夜里我就在他店里宿了一宵,第二天到了柏林敦,但是我很懊丧地发现在我到达以前不久,去费城的定期航船已经开走了。那天是星期六,要等到下星期二才有开往费城的航船。因此我回到城里一个老妇人那里,我曾经向她买了一些准备在船上吃的姜饼,我向她请教应当怎么办。她邀我住在她家,等候船只。因为我徒步旅行得累了,我就接受了她的邀请。当她听到我是一个印刷匠的时候,她就劝我在柏林敦安顿下来,开设一家印刷铺,但是她不了解开设印刷铺是需要资本的。她很殷勤地招待我,她非常善意地请我吃了一顿牛腮肉饭,只肯接受一壶啤酒作为代价。这样我满以为我是确定要等到星期二的了。但是,傍晚在河边散步的时候,来了一只船,后来我发现它是到费城去的,船上载着几个人,他们让我上了船,因为没有风,所以一路上我们划了船,到了午夜左右,因为还看不到费城,有人就确信我们一定已经过了费城,不愿再划下去了。其余的人也不知道我们究竟到了哪里。因此我们向河岸驶去,进入了一条小河浜,在一道旧木栅旁边登了岸,因为夜晚很冷(是十月的天气),我们就用木栅生了火,在那里我们呆到天明。当时船上有一个人认出这地方叫做库柏河,在费城的北面一点。我们一驶出这条河费城就在望了。大约在星期日早晨八九点钟就到达该城,我们在市场街码头上了岸。

我对于我的旅程叙述得特别详细,我的初次进城我也将详细交代,为的是使你在想象中能够把这种不大有希望的开端跟我日后在该城成为要人这一情况作一对比。我穿了工作服,因为我最好的衣服要从海道运来。我风尘仆仆,口袋里装满了衬衫和袜子。我一个熟人也没有,也不知何处去找住宿。我因为旅行、划船和缺乏休息,感到很累了。我又十分饿,但是我的全部现金是一元荷兰币和约值一先令的铜币。我把铜币付给船上的人作为舟金,他们起初不肯收,因为我出力划了船,但是我坚持要他们收下来,因为当一个人只

有少量钱财的时候,有时候他反而比他钱多时来得慷慨,也许是由于怕人家把他当做穷酸的缘故吧。

接着我上了街,四处浏览,当我走到市场时,我遇见了一个手拿着面包的男孩子。以前我曾经好几次把面包当饭吃过。我问过他面包是从哪儿买来的以后,我立即跑到他指点给我的在第二街的一家面包铺那里,我要像我们在波士顿买的那种硬面包,但是好像在费城他们不做这种面包。接着我就要三便士一只的面包,他们也说没有,这样,由于我没有考虑到或不知道货币价值的不同,在费城物价较低,我也不知道究竟他铺子里有什么面包,我就请他给我三便士任何种类的面包,于是,他给了我三个又大又肥的面包卷。这个数量使我感到惊异,但是我收了下来。因为我口袋里装不下,我就两胁下各夹着一个,一边走,一边嘴里吃着另外的一个,我就这样沿着市场街走去一直走到第四街,经过后来成为我岳丈的李得先生门口。我未来的爱人这时恰巧站在门口,看见了我,觉得我的样子十分尴尬可笑,事实也真是这样。接着,我转了一个弯,到了板栗街和胡桃街的一段,一路上我仍然吃着面包卷,又转了一个弯以后,发现我又回到了市场街码头,我刚在坐着来的那只船的附近。我跑到码头上去喝了一口河水。我既吃了一个面包卷,肚子已经饱了,就把其余的两个给了跟我们一同从上江坐船来的妇人和她的孩子,她们正等着开船继续前进。

饭后,我又跑到街上去了。这时街上有许多衣冠楚楚的人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走着,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样我被带到市场附近的一个巨大的教友会的会所。我在他们中间坐了下来,我四面看了一忽儿,听不见有谁讲话,由于第一天晚上的劳动和缺乏睡眠,我感到十分困倦,接着就睡着了,一直睡到散会时为止。这时,有一个人善意地叫醒了我。因此,这个会所是我在费城踏进过的或是睡眠过的第一所房屋

第二单元阿芒提拉多的酒桶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

福吐纳托对我百般迫害,我都尽量忍在心头,可是一旦他胆敢侮辱我,我就发誓要报仇了,您早就摸熟我生性脾气,总不见得当我说说吓唬人。总有一天我要报仇雪恨;这个注意坚定不移,既然拿定主意不改,就没想到会出危险。我不仅要给他吃吃苦头,还要干得绝了后患。报仇的自己得到报应,这笔仇就没了清。复仇的不让冤家知道是谁害他,这笔仇也没了清。

不消说,我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没引起福吐纳托怀疑是存心不良。还是照常对他笑脸相迎,可他没看出如今我是想到要送他命才笑呢。

福吐纳托这人在某些方面虽令人尊重,甚至令人敬畏,可就是有个弱点。他自夸是品酒老手。意大利人没几个具有真正行家的气质。他们的热诚,多半都用来随机应变,看风使舵,好让英国和奥地利的大财主上当。谈到古画和珠宝方面,福吐纳托跟他同胞一样,夸夸其谈,不过谈到陈酒方面,倒是真正识货。这点我跟他大致相同——对意大利葡萄酒,我也算内行,只要办得到的话,就大量买进。

在热闹的狂欢节里,有天傍晚,正当暮色苍茫,我碰到了这位朋友。他亲热的招呼我,因为他肚里灌饱了酒。这家伙扮成小丑,身穿杂色条纹紧身衣,头戴圆尖帽,上面系着铃铛。我看见他真是高兴极了,不由想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

我对他说:“老兄啊,幸会,幸会。你今天气色真是好到极点。我弄到一大桶所谓白葡萄酒(西班牙蒙蒂利亚生产的一种甜酒),可我不放心。”

“怎的?”他说,“白葡萄酒?一大桶?不见得吧!在狂欢节期间哪弄得到?”

“我不放心,”我答道,“我真笨透了,居然没跟你商量,就照白葡萄酒的价钱全付清了。找又找不到你,可又生怕错过这笔买卖。”

“白葡萄酒!”

“我不放心。”

“白葡萄酒!”

“我一定得放下这条心!”

“白葡萄酒!”

“瞧你有事,我正想去找卢克雷西呢。只有他才能品酒。他会告诉我——”

“可有些傻瓜硬说他眼力跟你不相上下呢。”

“快,咱们走吧。”

“上哪儿?”

“上你地窖去。”

“老兄,这不行;我不愿欺你心好就麻烦你啊。我看出你有事。卢克雷西——”

“我没事,来吧。”

“老兄,这不行。有事没事倒没什么,就是冷得够呛,我看你受不了。地窖里潮得不得了。四壁都是硝。”

“咱们还是走吧,冷算不了什么。白葡萄酒!你可上当啦。说到卢克雷西,他连雪梨酒跟白葡萄酒都分不清。”

说着福吐纳托就架住我胳膊;我戴上黑绸面具,把短披风紧紧裹住身子,就由他催着我上公馆去了。

家里听差一个也不见,都趁机溜出去过节了。我对他们说过我要到第二天早晨才回家,还跟他们讲明,不准出门。我心里有数,这么一吩咐,包管我刚转身,马上就一个个都跑光了。

我从烛台上拿了两个火把,一个给福吐纳托,领他穿过几套房间,走进拱廊,通往地窖,走下长长一座回旋楼梯,请他一路跟着,随加小心。我们终于到了楼梯脚下,一块站在蒙特里梭府墓窖的湿地上。

我朋友的脚步摇摇晃晃,跨一步,帽上铃铛就丁零当啷响。

“那桶酒呢?”他说。

“在前面,”我说,“可得留神墙上雪白的蛛网在发光。”

他朝我回过身来,两只醉意朦胧的眼睛水汪汪的盯着我。

“硝?”他终于问道。

“硝,”我答道,“你害上那种咳嗽有多久了?”

“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呃嘿!”

我那可怜的朋友老半天答不上口。

“没什么,”最后他说道。

“喏,”我依然答道,“咱们回去吧,你的身体要紧。你有钱有势,人人敬慕,又得人心;你象我从前一样幸福。要有个三长两短,那真是非同小可。我倒无所谓,咱们回去吧,你害病,我可担待不起。再说,还有卢克雷西——”

“别说了,”他说,“咳嗽可不算什么,咳不死的。我不会咳死。”

“对——对,”我答,“说真的的,我可不是存心吓唬你——可总得好好预防才是。喝一口美道克酒去去潮气吧。”

说着我就从泥地上的一长溜酒瓶里,拿起一瓶酒,砸了瓶颈。

“喝吧,”我把酒递给他。

他瞟了我一眼,就将酒瓶举到唇边。他歇下手,亲热的向我点点头,帽上铃铛就丁零当啷响了。

“我为周围那些长眠地下的干杯。”他说。

“我为你万寿无疆干杯。”

他又搀着我胳膊,我们就继续往前走。

“这些地窖可真大。”他说。

“蒙特里梭家是大族,子子孙孙多。”我答。

“我忘了你们府上的家徽啦。”

“偌大一只人脚,金的,衬着一片天蓝色的北京。把条腾起的蟒蛇踩烂了,蛇牙就咬着脚跟。”

“那么家训呢?”

“凡伤我者,必遭惩罚。”

“妙啊!”他说。

喝了酒,他眼睛亮闪闪的,帽上铃铛又丁零当啷响了。我喝了美道克酒,心里更加胡思乱想了。我们走过尸骨和大小酒桶堆成的一长条夹弄,进了墓窖的最深处,我又站住脚,这回竟放胆抓住福吐纳托的上臂。

“硝!”我说,“瞧,越来越多了。象青苔,挂在拱顶上。咱们在河床下面啦。水珠子滴在尸骨里呢。快走,咱们趁早回去吧。你咳嗽——”

“没什么,”他说,“咱们往下走吧。不过先让我再喝口美道克酒。”

我打开一壶葛拉维酒,递给他。他一口气喝光了,眼睛里顿时杀气腾腾,呵呵直笑,把酒瓶往上一扔,那个手势,我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吃惊的看着他。他又做了那个手势——一个希奇古怪的手势。

“你不懂?”他说。

“我不懂。”我答。

“那你就不是同道。”

“怎的?”

“你不是泥瓦工。(原文是mason,在英文中泥瓦工与共济会会员解,按共济会发源与中古时代,最初系泥瓦工工会的一种秘密团体,以互相帮助为宗旨,相遇时以暗号联系。)”

“是的,是的,”我说,“是的,是的。”

“你?不见得吧!你是?”

“我是,”我答。

“暗号呢,”他说,“暗号呢?”

“就是这个,”我边说边从短披风的褶裥下拿出把泥刀。

“你开玩笑呐,”他倒退几步,喊着说。“咱们还是往前去看白葡萄酒吧。”

“好吧,”我说,一边把泥刀重新放在披风下面,一边伸过胳膊给他扶着。他沉沉地靠在我胳膊上。这就继续向前走,再往下走,到了一个幽深的墓穴里,这里空气浑浊,手里火把顿时不见火光,只剩火焰了。

在墓穴的尽头,又出现了更狭窄的墓穴。四壁成排堆着尸骨,一直高高堆到拱顶,就跟巴黎那些大墓窖一个样。里头这个墓穴有三面墙,仍然这样堆着。还有一面的尸骨都给推倒了,乱七八糟的堆在地上,积成相当大的一个尸骨墩。在搬开尸骨的那堵墙间,只见里头还有一个墓穴,或者壁龛,深约四英尺,宽达三英尺,高六七英尺。看上去当初造了并没打算派什么特别用处,不过是墓窖顶下两根大柱间的空隙罢了,后面却靠着一堵坚固的花岗石垣墙。

福吐纳托举起昏暗的火把,尽力朝壁龛深处仔细探看,可就是白费劲,火光微弱,看不见底。

“往前走,”我说,“白葡萄酒就在这里头。卢克雷西——”

“他是个充内行,”我朋友一面摇摇晃晃的往前走,一面插嘴道,我紧跟在他屁股后走进去。一眨眼工夫,他走到壁龛的尽头了,一见给岩石挡住了道,就一筹莫展的发着楞。隔了片刻,我已经把他锁在花岗石墙上了。墙上装着两个铁环,横里相距两英尺左右。一个环上

挂着根短铁链,另一个挂着把大锁。不消一刹那工夫,就把他拦腰拴上链子了。他惊慌失措,根本忘了反抗,我拔掉钥匙,就退出壁龛。

“伸出手去摸摸墙,”我说,“保你摸到硝。真是湿得很。让我再一次求求你回去吧。不回去?那我得离开你啦。可我还先得尽份心,照顾你一下。”

“白葡萄酒!”我朋友惊魂未定,不由失声喊道。

“不错,”我答,“白葡萄酒。”

说着我就在前文提过的尸骨堆间忙着。我把尸骨扔开,不久就掏出好些砌墙用的的石块和灰泥。我便用这些材料,再靠那把泥刀,一个劲地在壁龛入口处砌起一堵墙来。

我连头一层石块也没砌成,就知道福吐纳托的醉意八成醒了。最先听到壁龛深处传出幽幽一声哼叫。这不象醉鬼的叫声。随即一阵沉默,久久未了。我砌了第二层,再砌第三层,再砌第四层;接着就听到拼命摇晃铁链的声音。一直响了好几分钟,我索性歇下手中的活,在骨堆上坐下,为的是听得更加称心如意,待等当啷当啷的声音终于哑寂,才重新拿起泥刀,不停手的砌上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这时砌得差不多齐胸了。我又歇下手来,将火把举到石墙上,一线微弱的火光就照在里头那个人影上。

猛然间,那个上了锁链的人影从嗓子眼里发出一连串尖利响亮的喊声,仿佛想拼命吓退我。刹那间,我拿不定主意,簌簌直抖,不久就拔出长剑,手执长剑在壁龛里摸索起来;转念一想,又放下了心。我的手搁在墓窖那坚固的建筑上,就安心了。再走到墙跟前,那人大声嚷嚷,我也对他哇哇乱叫。他叫一声,我应一声,叫得比他响,比他亮。这一叫,对方叫嚷的声音就哑了。

这时已经深更半夜了,我也快干完了。第八层,第九层,第十层早砌上了,最后一层,也就是第十一层,也快砌完了;只消嵌进最后一块石块,再抹上灰泥就行了。我拼了命托起这块沉甸甸的石块,把石块一角放在原定地位。谁知这时壁龛里传来一阵低沉的笑声,吓得我头发根根直立。接着传来凄厉的一声,好容易才认出那是福吐纳托老爷的声音。只听得说——“哈!哈!哈!——嘻!嘻!嘻!——这倒真是个天大的笑话——绝妙的玩笑,回头到了公馆,就好笑个痛快啦——嘻!嘻!嘻!——边喝酒边笑——嘻!嘻!嘻!”

“白葡萄酒!”我说。

“嘻!嘻!嘻!——嘻!嘻!嘻!——对,白葡萄酒。可还来得及吗?福吐纳托夫人他们不是在公馆里等咱们吗?咱们走吧!”

“对,”我说,“咱们走吧!”

“看在老天爷份上走吧,蒙特里梭!”

“对,”我说,“看在老天爷份上。”

谁知我说了这句话,怎么听都听不到一声回答。心里渐渐沉不住气了,便出声喊道:“福吐纳托!”

没答腔。我再唤一遍。

“福吐纳托!”

还是没答腔。我将火把塞进还没砌上的墙孔,扔了进去。谁知只传来丁零当啷的响声。我不由恶心起来,这是由于墓窖里那份湿气的缘故。我赶紧完工。把最后一块石头塞好,抹上灰泥。再紧靠着这堵新墙,重

新堆好尸骨。五十年来一直没人动过。愿死者安息吧

第4单元红字

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腔(translationeses)是在译文中留有源语言特征等翻译痕迹的现象,严重的翻译腔使译文读起来不够通顺。出现翻译腔有时是很难免的。形成翻译腔有以下几个原因:1)英汉语言本身的不同,包括句型结构等,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做到自由转换就会有种不是地道目标语的感觉。2)英汉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单词或习语有时会出现偏差甚至零对等(zero-correspondence)。有时只讲词对词的反应就会出现翻译腔。3)译者自身水平。奈达的功能对等就要求译者注重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好的译文让读者感觉是母语的写作、实现功能的对等。Venuti主张同化和异化的结合,通过同化让读者获得相识的反应,通过异化使读者领略异国语言和文化。译者应该提高自己翻译水平,在翻译策略上实现功能对等,从而尽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1. 中国的翻译理论家 严复、茅盾、鲁迅、朱光潜、傅雷、钱钟书 1)严复 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gracefulness 2)茅盾 他也主张“直译”,反对“意译”,他认为汉语确实存在语言组织上欠严密的不足,有必要吸引印欧语系的句法形态。但是矛盾与鲁迅观点同中有异,他认为“直译”并不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因为中西文法结构截然不同,纯粹的“字对字”是不可能的。 3)鲁迅 鲁迅的“宁信而不顺”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风姿”,这是鲁迅的基本思想。针对当年那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译、乱译以及所谓“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说法(梁秋实),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主张直译,以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他还认为,翻译一要“移情”、“益志”,译文要有“异国情调”,二要“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在当时主要表现为改进白话文。必须强调的是,鲁迅其实是主张翻译要通顺,又要忠实的。只是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宁信而不顺”。 4)林语堂 他是在中国议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了解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5)朱光潜 他的翻译标准是:第一,不违背作者的意思;第二,要使读者在肯用心了解时能够了解。 6)傅雷的“神似说”(spirit alikeness) 傅雷对翻译有两个比喻,一是“以效果而言,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二是就手法而言“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7)钱钟书的“化境”说(sublimation) 所谓“化境”(sublimation),是指原作在译文中就像“投胎转世”,躯体换了一个,但精魄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绝不会读起来想翻译出的东西的:“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换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2. 国外的翻译理论家 1)John Dryden Metaphrase(逐词译), turning an author word by word, and line by line,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Paraphrase(释译), or translation with latitude, where the author's words are not so strictly followed but his sense.

英美诗歌翻译整理

《英美诗歌》小明讲过的诗歌 1.据说莎翁的作品、《西风颂》、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以及艾略特的《荒原》是不考的。 2.这里所提供的翻译也是仅供参考,因为版本实在是很多,不过下面列出大多都是小明在课上提 过的翻译版本。 3.这份翻译是不才花了几天时间整理的,有可能睡眼惺忪之下漏了哪一首。缺漏之处,还望提醒 哈!O(∩_∩)O~ By:张小婕 1. P1 马洛《热情的牧羊人致他的恋人》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Christopher Marlowe Come live with me & be my love,请来与我同住,做我的情人, And we will all the pleasure prove我们要享受所有的欢乐 That valleys, groves, hills, and fields,而那些幽谷,果园,小山,原野, Woods, or steepy mountain yields.森林,或是嶙峋的山峰,都将为我们歌唱。 And we will sit upon the rocks,我们要坐在高高的岩石上, Seeing the shepherds feed their flocks,看那牧羊人悠闲的放牧着羊群, By shallow rivers to whole falls伴随着河水流动的潺潺乐声, Melodious birds sing madrigals.欢乐的小鸟也会为我们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儿。 And I will make thee beds of roses我要为你献上玫瑰的花床 And a thousand fragrant posies,和千百束芬香的花束, A cap of flowers, and a kirtle以及高贵的花冠, Embroidered all with leaves of myrtle;和绣满姚金娘叶子的长裙; A gown made of the finest wool我要用小羊羔身上最好的羊毛 Which from our pretty lambs we pull;为你织就美丽的长袍; Fair lined slippers for the cold,我要为你制作有着漂亮衬里 With buckles of the purest gold;以及纯金钮扣的拖鞋; A belt of straw & ivy buds,我愿用那饰以珊瑚搭扣、琥珀饰钉的 With coral clasps and amber studs:常春藤腰带来装点你的美丽: And if these pleasures my thee move,如果这样的快乐能够打动你的心, Come live with me, and be my love.就请你来与我同住,做我的情人。 The shepherds’ swains shall dance & sing在五月的每个早晨,前来求亲的 For thy delights each May morning;牧羊人们都会为你载歌载舞; If these delights thy mind may move,如果这样的欢乐能够使你动心, Then live with me & be my love.那么请你与我同住,做我的情人。 本诗介绍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这首短诗是英国文学诗中最优美的抒情诗。它继承了田园抒情诗的风格。诗中的牧羊人享受着乡村生活,酝酿着对爱人的纯洁感情。通过描写恋人们在无世事尘嚣干扰的山野怀抱中生活,作者传达了一种不可言传的真情。 作者简介

标准韩国语第1册课文翻译

第13课1. 你好?我是王丹。 你好?我是李世民。 李世民先生是韩国人吗? 是的,韩国人。王丹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是中国人。 2. 你好?许正姬 你好?陈文洙。陈文洙先生是学生吗? 我是汉城大学学生。专业是韩国历史。 3. 你好?我是金永浩 你好?我是王龙,很高兴见到你。 金永浩先生是学生吗? 不是。我在公司上班。王龙先生是学生吗?是的,我是大学生。 第14课1. 你好,王丹 你好,洪丹。去哪里? 去学校。 那么和我一起去吧 2. 陈文洙先生,最近忙什么? 学习韩国语。 在哪里学韩国语?

在汉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学习韩国语。 3. 请读 请写 请认真听 请跟着做 请提问 请回答 请看黑板 知道了吗? 有问题吗? 第15课1. 王龙先生,昨天做了什么? 在家读书了。李世民先生做了什么? 我见了朋友。 见谁了? 见了朴民洙先生 和朴民洙先生做了什么? 看了电影。然后聊天了。 2. 洪丹,昨天去了景福宫和博物馆吗? 去了景福宫。但是没能去博物馆。 为什么没能去博物馆? 没有时间。金智英做了什么? 我在家打扫了卫生。然后稍微休息了。

第16课 买东西 1. 快请进。 有面包和牛奶吗? 是的,有 要两块面包和一瓶牛奶。 在这里, 多少钱? 950元。 2. 大叔,这苹果多少钱? 500元。 那苹果多少钱? 那个是800元。 要那个苹果5个。 4000元。 给您钱。 慢走。请再来。 再见。 第17课 一天的工作 1. 王丹早晨6点起床。先做晨练。然后洗脸。8点吃饭。8点半去学校。9点到下午1点学习韩国语。1点半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下午和韩国朋友一起去图书馆。

英国文学译文

第一部分:早期和中世纪英国文学 第一章:英国的组成 1、大不列颠人(英国人) 在开始学习英国文学史之前,了解一下英国这个民族是很必要的。英国这个民族是一个混血族。早期居住在这个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的一个部落,我们现在称它为大不列颠人。大不列颠人把这个岛屿命名为大不列颠岛,凯尔特人是其原始居民。他们分为几十个小部落,每个部落都以小屋群居为主。“最古老的凯尔特人法律今天归结起来显示出氏族任然充满着生命力”。英国人曾生活在部落社会。 2、罗马人的占领 在公元前55年,大不列颠岛被罗马征服者凯撒入侵,而这时的凯撒刚刚占领了高卢。但是罗马人刚登上大不列颠岛海岸时,就遭到了在首领领导下的大不列颠人的狮子般疯狂的反击,随着罗马将领来来往往的这个世纪,直到公元78年英国从被于罗马帝国完全征服过。伴随着罗马人的侵略占领,罗马式的生活方式也开始融入英国。罗马式剧院和澡堂很快的在城镇中兴起。而这些高雅的文明只不过是罗马侵略者的娱乐享受方式罢了,大不列颠人民却像奴隶一样被压迫着。罗马人的占领持续了将近400年,在这期间,罗马人因其军事目的在岛上修建了后来被称之为罗马路的纵横交错的公路,这些公路在后期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沿着这些公路开始建立起大量的城镇,伦敦就是其中之一,开始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罗马的占领也带来了基督教文化。但是在15世纪初期,罗马帝国处于逐渐的衰落阶段。公元410年,所有罗马军队撤回欧洲大陆再也没有返回。因此,也标志这罗马人占领的结束。 3、英国人的占领 同时,大不列颠也被成群的海盗给侵略着。他们是来自北欧的三个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民族。这三个部落在大不列颠海岸登路,把大不列颠人民赶到西部和北部,然后自己定居下来。朱特人占领了岛屿东南部的肯特。撒克逊人占领了岛屿南部地区,并建立起像韦塞克斯,埃塞克斯和东萨塞克斯这样的小王国。盎格鲁人席卷了东部中部地区,并在东英吉利亚建立王国。七个像这样的王国在大不列颠岛上逐渐出现。到公元7世纪,这些小王国开始合并成为今天称为英格兰的统一王国,或被称作盎格鲁人之国。这三个部落的人混合在一起,被称为今天的英国人,而盎格鲁人占绝大多数。他们说的三种方言自然而然的发展成为一种语言——盎格鲁撒克逊,或者古英语,和今天我们所说的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 4、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状况 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在大不列颠之前,他们仍过着部落式生活。家庭成员以亲属关系联合在一起,分别定居在不同的村落。主要的战争乐团由年轻人组成,勇士们食用族长的食物与其分享战利品。虽然说族长有权决定他子民的生死,但是将在外难免军令有所不受。他熟悉他的每一个士兵,和他们一起吃喝玩乐。这就是当时盎格鲁人称作为“氏族军事民主”。 在占领大不列颠后,盎格鲁撒克逊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知道,统治管理未屈服的人民是与非犹太人的法令相违背的……因此,非犹太人社会体系需要改革成为国家机关……首先,征服者代表必须是军事指挥官,被占领地区的内外安全需要加强指挥官的权利。这样,军事领导权转变成君权的时刻到来。一切以成定局。因此,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见证了英国由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5、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宗教信仰以及其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异教徒。他们信奉北欧的古老神话传说。那就是为什么北欧神话学说在英语这门语言中留下痕迹的原因。例如,一周中的天数就是由北神命名的。奥丁,我们所说的神,星期三以他的名字命名,星期四以托尔的名字命名,美丽女神弗丽嘉,祈祷者以她的名字命名星期五。星期二则是为了纪念另一个北欧之神--蒂乌。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通用版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通用版 ——We must not only sum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also draw lessons from failure。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 本学期,有幸选了赵老师的中西翻译简史课,目睹了赵老师作为目前中国译界大师的风采,收获颇多,感触颇深。翻译的学习中实践很重要,同时理论知识也必不可少。赵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使我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了解的中外翻译历史,对于翻译界众多着名的大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关于中西翻译历史,赵老师在本学期初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中外翻译的兴起、发展与成果,使我们对中西翻译史有了宏观的了解。做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对中西翻译史学习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西翻译简史课上,我们首次看到了赵老师用其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为我们展现的中西翻译历史画卷,内容丰富,画面宏伟壮观。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折服于赵老师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其次,在微观上,老师位我们详尽介绍了中外历史上着名的翻译家、汉学家,其中包括鸠罗摩什、道安、僧睿、僧佑、罗xx、jameslegge、williamedwardsoothill等等。老师对翻译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不是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也教会了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许多翻译理念和译着,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稳步前进,同时做一个有思想的译者。 此外,本学期课程,以博客为平台,我们有幸欣赏到赵老师的众多翻译作品,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与我们交流了自己在翻译《三字经》、《道德经》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体会,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在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册)翻译

英国文学史(上册) 第一章安格鲁—撒克逊时期(450—1066) 1.历史背景 不列颠群岛最早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他们最初居住在莱茵河上游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年,他们移居到了不列颠群岛。在大约公元前400到公元前300年时,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布立吞人,来到了不列颠群岛,“不列颠”这个名字便是由他们所取。凯尔特人的文化属于铁器文化的早期阶段,他们知道如何铸造铁剑和种植庄稼。关于他们的信仰,我们所知甚少,但是我们能了解到他们五月节的宗教典礼和槲寄生(一种植物)的祭奠仪式,这些已经成为英国人民民族传统的一部分。 从公元前55年到公元407年,不列颠群岛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那时,罗马帝国是奴隶社会,它统治了整个欧洲,并且有很高的文明水平。罗马人打败了凯尔特人,成为了不列颠群岛的主人,伦敦就是在罗马人的统治时期内建成的。 第一个来到不列颠的罗马将领是著名的尤里乌斯.凯撒,公元55年,在他取得高卢战役的胜利后,带领一万名士兵跨过英吉利海峡来到那里。但是他只在哪儿待了几个星期,虽然他在第二年又来到了不列颠,他并没有在岛上驻扎军队,因为他当时正忙于平息欧洲大陆的叛乱,还有罗马帝国的内战。在罗马人对不列颠扩大征服之前,就这样过去了一个世纪。罗马人统治了不列颠三个半世纪,他们筑寺庙、修大路、砌城墙、建军营,但是,对凯尔特人的文化生活却影响不大。他们建成了四、五十个城邑,如今无论何时,如果你在英国听到一个城镇的名字是以“切斯特”或“卡斯特”结尾的,那么毫无疑问,它一定是坐落在一个罗马军队曾经的屯兵之地上。因为这样的词来源于拉丁语“卡斯楚”,它的意思是“要塞、堡垒”。大部分我们所知道的罗马统治时期的不列颠,都来源于凯撒的《高卢战记》,和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 大约公元450年,大批的安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他们定居在英格兰,把凯尔特人赶往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周边地区。安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日耳曼部落,他们占据着易北河的两岸,也就是现在丹麦和德国的地方,这两个部族之间的语言也大致相同。从他们特有的的部族名字我们可以得知他们是非常勇敢的海上民族。古散克逊语“安古尔”意思是“钩子”,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们住在海边,以捕鱼为生。而“撒克逊”这个名字则源于“希克斯”,意思是短剑,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判断他们是坚强勇敢的战士。尽管遭到凯尔特人的奋勇抵抗,安格鲁—散克逊人最终还是将他们击败,成了不列颠群岛的新主人,也是现在英国人的祖先。 在大约公元500年,在对抗韦塞克斯王国的建立者——国王瑟迪克的过程中,一个传奇人物,凯尔特人的亚瑟王,名声大噪。在都城索美塞特夏,他的宫殿卡米洛特,亚瑟王召集了一批最勇敢的追随者,也就是著名的圆桌骑士。他为他的王国同安格鲁—撒克逊侵略者英勇作战了24年,后来他的故事也成了英国骑士文学的题材。 在从欧洲大陆移民之前,安格鲁—撒克逊人明显还处在部落社会的晚期,在他们移往不列颠之后,部落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在将近公元6世纪时,在英格兰已经有7个较大的王国。 从8世纪后期开始,丹麦人,也就是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起先只是沿着东海岸,

韩国语教程5 课文翻译

?41?????? 1周岁宴 桌子上首先要放上糕点、水果,此外还有许多不可缺少的东西 精心的做了准备,还忘了什么吗?这里放了线和面条 那是表示长命百岁的,还应该放上表示发财的大米和钱 哎呀!突然一下子忘了放钱了 如果一切就绪了,就把孩子带来坐下,穿的那样整齐看起来挺文雅嘛 不用坐下站着吧。吃的东西这么多,大家都还看着他,好像很神气 长得像他父亲,个也高,很有男子汉的样子。来,看先抓什么?抓面条吧 哎呀,先抓糕点吃。对了对了,想好好念书,也抓书了 2聘礼 来,现在看上聘礼,挺有意思的,新媳妇向公婆敬茶了,这是大礼节 然而为什么不让新媳妇一人独自行礼,还要有人搀扶着 那是因为行那种礼的对象不仅是公婆,而是婆家的所有长辈,很累的,所以旁边要有人搀扶 我对这些原来都不知道,公婆表现出很满意的样子,那张桌子上放的饮食都是什么 是说那色彩斑斓的鸡和用线一一串起来的红枣吗?那是新媳妇作为聘礼送给公婆的 哎呀你看,那位当了婆婆的人向新媳妇扔红枣呢 是呀,那意思是根据落在她身体上红枣的数量决定她会多子多孙,一生幸福 是吗?按红枣的数量,哈哈,那岂不是太多了 3花甲宴 朴仁浩先生你属什么? 比我小三岁,甲戍、乙亥、丙子,丙子年生,属鼠 看的二人坐在那里享受花甲宴,真让人羡慕 那里敬酒的儿子儿媳是老幺。好像在釜山经营着大公司 那么说,是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了。儿女都已成材,真有福气啊 夫妻白头偕老,财富之上,更有子女福……真的多福多寿啊

是啊,花甲老人那样健壮矍铄,长寿之相啊 听说这次宴会结束几天后就要去旅行,儿子和女儿拿钱,让两位老人去济州岛观光 4吊丧 今天早上我接到朋友父亲去世的讣告,想去吊唁应该如何办 接到讣告当然应该去吊唁 如何去吊唁,请多指教 到丧家后,先要焚香,行大礼,祈祷故人冥福。而且要向站立在旁的丧家行礼致意 在丧家说什么话致意呢 应该说多么令人悲痛啊,但往往是话未说完就泣不成声了 这是韩国式的致意啊 而且都要送上丧仪,以补丧礼费用之需。另外如果关系特别好,还要陪同丧家守灵,以分担丧家之悲痛 5婚礼 人生中最美丽的回忆可以说是婚礼,婚礼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美丽的重要的。因此有许多必须遵守的繁文缛节。而韩国的婚俗中,甚至包括了某些搞笑的内容,下面看一下韩国的婚俗 在古代,七岁便有男女不同席之说,故无从说到恋爱结婚之事。一般都是媒人从中说合,双方父母了解对方的家庭、人品等情况后,定下婚事。在定下婚事之后,新郎家便将写有生年月日和时辰的生辰八字送至新妇家。接到生辰八字的新妇家提出婚期,再告知新郎家,互相同意后,便约定婚期。定准婚期后,新妇家便做结婚准备。出嫁时自己要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向公婆和亲戚赠送的礼品,等等,都要精心购买、准备。 婚礼的前一天是送箱笼之日,新郎家要将装着准备好的红绿色绸缎衣料、礼品和婚书的箱笼送到新妇家。箱笼是由亲戚抬到新妇家的,此时,青纱灯笼引路,亲戚们在进入新妇家所在的村庄后,便一边走一边喊买箱笼呵!于是新妇家或许担心箱笼被送到别人家,便要喊我们买!抬箱笼的大伯们盛气凌人地故意卖关子,摆出不出高价就不卖的讨价还价姿态。当然,最后他们以未能取胜的样子进到新妇家,新妇家因得到箱笼而大喜,以酒招待之。 婚礼时新郎乘马到新妇家,戴着纱帽、穿着官服的新郎同戴着首饰、穿着圆领衫的新妇互相行礼,从而婚礼开始。此时,新郎才一睹新妇芳容。而且新郎将带来的一对大雁置于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

中西翻译简史期末总结 本学期,有幸选了赵老师的中西翻译简史课,目睹了赵老师作为目前中国译界大师的风采,收获颇多,感触颇深。翻译的学习中实践很重要,同时理论知识也必不可少。赵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使我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了解的中外翻译历史,对于翻译界众多著名的大师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关于中西翻译历史,赵老师在本学期初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中外翻译的兴起、发展与成果,使我们对中西翻译史有了宏观的了解。做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对中西翻译史学习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西翻译简史课上,我们首次看到了赵老师用其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构思为我们展现的中西翻译历史画卷,内容丰富,画面宏伟壮观。同时,也使我们深深折服于赵老师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其次,在微观上,老师位我们详尽介绍了中外历史上著名的翻译家、汉学家,其中包括鸠罗摩什、道安、僧睿、僧佑、罗xx、james legge、william edward soothill等等。老师对翻译大师及其作品的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不是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也教会了以辩证的观点看待许多翻译理念和译著,这样的学习和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在

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取长补短,稳步前进,同时做一个有思想的译者。 此外,本学期课程,以博客为平台,我们有幸欣赏到赵老师的众多翻译作品,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与我们交流了自己在翻译《三字经》、《道德经》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心得体会,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心底对老师产生的由衷的敬意。 最后,经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的翻译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对翻译有了更深的认识,所有的进步都离不开赵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在此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将会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期待老师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开辟更辉煌的明天。 XX年6月28日

英国文学课文翻译

She walks in beauty 第一诗节:首先描写夫人的步态。“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用头韵、明喻等手法,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诗人把夫人的从容缓步与皎洁无云、满天繁星的夜晚相映衬,以浪漫主义笔触将这种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Thus mellow’d to that tender light /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描写夫人的仪容与秋波,她的美色泽柔和。 第二诗节:诗人继续围绕美的内涵,延伸美的意境。“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s half impair’d the nameless grace”对夫人的美做了高度赞美。诗句中的“waves”和“lightens”,将抽象的美具体化。美能飞舞在发上,在夫人的脸上放出光彩。美便有了生命。 第三诗节:从夫人面颊的美深入到她内心的美。“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生动地表现出夫人性情温柔沉静。前四行赞美夫人的容颜、微笑等外在美;后两行表现的是夫人的本质美。“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结合。She walks in beauty,like the night美人缓行如夜移,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清空无云动繁星; And all that'best of dark and bright明丽晦深潜交影,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凝妆娇容汇眸情;Thus mellow'd to that tender light融融月色柔极致,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耀目昼曦难相映.One shade the more,one ray the less,明暗一丝难增减, Had half impair'd the nameless grace莫明优雅易折失.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万缕金泽溢雅致,Or softly lightens o'er her face;芙蓉颜面泛灵滋;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适逸安恬若有思,How pure,how dear their dwelling-place.清纯高洁显心志. And on that cheek, and o'er that brow,秀颊柔美多沉静,So soft, so clam, yet eloquent柳眉动人语无声;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s that glow,迷人笑嫣光彩焕,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似隐似现年华生.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人间万事平心待,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痴心一片仍天真. 西风颂珀西·比西·雪莱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生活底荆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西方翻译理论简介 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加强中西译论的交流与对话,无疑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达所说,翻译理论应“兼容并包,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翻译中的种种难题”。积极地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译论研究成果,这无论对初涉译事的后生或对有相当经验的译者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西方翻译理论也包括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国翻译培训派: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翻译科学派: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威尔斯:翻译的科学、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早期翻译研究派: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霍姆斯、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多元体系派: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图里:目标系统;解构主义派:福科:解构原文、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解构与创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大家包括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费道罗夫、v.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另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也典型地体现在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及其它以“解构为方法论”,以及以对“权力话语”的关注为重点的各种翻译理论,代表性的译论家有西门、巴巴拉.哥达德、凯特.米勒特、艾德里安.里奇、玛丽.艾尔曼、桑德拉.吉尔伯特、苏桑.格巴与埃莱娜.西苏、罗宾逊、巴斯奈特、特里弗蒂、韦努蒂、尼南贾纳、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根茨乐、玛丽亚.提莫志克、本雅明、德里达、保尔.德曼、欧阳桢、Luise Von Flotow, Denison Norman, Graham Joseph F, Van Gorp Hendrik, Asad Talal, Brisset Annie, De Lotbinière-Harwood Susanne, Cheyfitz Eric, Chamberlain Lori, Spivack Gayatri Chakravorty, Niranjana Tejaswini, Mehrez Samia, Jacquemond Richard, Rafael Vicente L., Williams Patrick, Laura Chrisman, Vieira Else Ribeiro Pires, Sengupta Mahasweta, Lambert José, Franco Aixelā J avi er, Von Flotow Luise, Kathleen Davis. 李文革在《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中将西方的翻译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比较简洁地概括了西方译论的整体发展历程。与此同时,他又从类型上对翻译的文艺学派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翻译阐释学派、翻译的解构主义学派,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法国释意理论派等八个派别进行了逐一论证,分析和研究。具体来说,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包括:20世纪以前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如俄国翻译的文艺学派、前苏联翻译的文艺学派,以及20世纪西方翻译的文艺学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包括布拉格学派与雅可布逊、伦敦学派与卡特福德和纽马克、美国结构学派与奎因、交际理论与奈达和威尔斯、德国功能派与诺德、前苏联的语言学派与费道罗可和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研究学派则包括早期翻译研究学派与霍姆斯、多元系统学派与埃文——佐哈尔、描写学派与图里、文化学派与勒弗维尔和巴斯奈特、综合学派与斯奈尔——霍恩比、女权主义、“食人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翻译的阐释学派包括两种翻译途径与施莱尔马赫、阐释学翻译模式与斯坦纳、阐释学理解观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翻译的解构主义流派包括“异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德里夫、“纯语言”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本亚明、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与韦努蒂。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派包括翻译培训班的理论基础与理查兹、细节翻译理论与庞德、翻译的矛盾观与威尔。法国释意理论派则包括释意理论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翻译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西方翻译理论的渊源表现在三大模式探究,两千多年的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史是霍拉斯等人开创的。霍拉斯(Horace)拒绝绝对的忠实和对等。西塞罗(Cicero)认为译者“不应以僵化的理念为原则来指导翻译中的模仿”。杰罗姆(Jerome)代替了意义“独尊的”单元翻译观,进入了西方古典译论的鼎盛时期。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所创立的诠释派对意义求本溯源,反对对<圣经>的神权论教条主义解释。 研究西方翻译理论就应该研究它的梗概、变迁和发展,并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翻译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陈述了自己意见,既吸收当代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力求突出重点,对西方翻译领域各历史时期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译作、思想流派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加以叙述与评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间的促进、演变和发展过程,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讨论,对于翻译思想和理论发展的性质及方向,又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见解

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总结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期末总结 本学期,我们主要从西方翻译学的各个学派学习了有关西方翻译学的一些理论。所以,在进行期末总结时,我按照课本上所划分的学派,从学派简介、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评价这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总结,最后简单的谈几点在本学期的学习之后我的个人感想。 在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阐释学派翻译理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和苏东学派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20 世纪50 年代,翻译的独立学科性凸显出来,一些学者开始引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这批学者被称为西方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派(结构主义),他们从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出发,为翻译研究开辟新途径。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尤金?奈达、约翰?卡特福德、彼得?纽马克、巴兹尔?哈蒂姆、罗曼?雅克布逊、斯奈尔-霍恩比、费奥多罗夫(本书中将其理论放在了苏东学派中的语言学派)。 在这次总结中,我按照时间顺序对语言学派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翻译理论进行了简单概括: 1、20世纪50至90年代,对等概念是翻译研究的主要思想。以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对等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思想核心(例如:奈达:功能对等?动态对等;纽马克: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卡特福德:等值?转换) 2、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派开始从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并开始注重语境的研究,在此阶段,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开始逐渐接受文化意识形态对翻译学研究的影响,对翻译的文化转向起了过渡作用。 3、20世纪90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逐渐升温,翻译迎来了“认知转向”“认知翻译”逐渐形成 在语言学派之前,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人们对于翻译

韩国语教程4第一课翻译

第一段:???? ????? 1.????:(比喻)使理解起来更容易,而用和它有相似性质或模样的其他事物来表现。 用比喻来说,比喻法 用蚂蚁来比喻努力做事的人。 2.???????:(转眼间)用眼睛睁一次闭一次那么短的时间来说明变化的发生。 转眼就消失了。转眼间 刚才一转眼钱包就不见了。 3.??:(悬挂)使物品贴在某个地方不掉下来。 吊,挂;挂着 爸爸亲手把掉了的纽扣缝上。 4.??:(呼呼)翅膀大大的张开慢慢飞动的模样,或是火苗猛烈燃烧的样子。堆积的事情做完后心情很畅快。 5.??? ??:(沉浸在幸福里)像泡在水里那样很深的浸在幸福的感情中,想不到不幸。 正沉浸在幸福中;饱含悲伤的眼睛 全世界的人都经常处于幸福该有多好。 6.-??

??:在动词后面,表示前文的内容是后文的补充,或表示前文的内容和后文对立。 有乱扔垃圾的人,也有捡起来的人。 今天下雨,也出了太阳。 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 他既夸耀自己也责备自己没有能力。 那个人又有能力人际关系又好,在公司得到很多人气。 7.????:(焦急)表现因为紧急或是没有时间而紧张等待的心情。焦急的心情;焦急的等待 在手术室外有因为等待结果而急得走来走去的家人。 8.-???? ??:在引用文‘-???’后面加上复数结尾词‘-?’,表示一般性,很多人这样说。 都说这次入学考试很简单。 都说是让子女接受早期外语教育的父母增多了呢。 一般对双职工夫妻来说家务事都是负担。 说是利用假期去外国进行背囊旅行的大学生增多了。 都吵着要借着连休去野外,我们也去哪里走走吧。 9.?????:(变化无常)人的性格或是天气等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经常变化的性质。 善变的人;变化得厉害 最近天气善变,准备把雨伞经常带着吧。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上册)翻译

英国文学史(上册) 第一章安格鲁—撒克逊时期(450—1066) 1.历史背景 不列颠群岛最早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他们最初居住在莱茵河上游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年,他们移居到了不列颠群岛。在大约公元前400到公元前300年时,凯尔特人的一个分支——布立吞人,来到了不列颠群岛,“不列颠”这个名字便是由他们所取。凯尔特人的文化属于铁器文化的早期阶段,他们知道如何铸造铁剑和种植庄稼。关于他们的信仰,我们所知甚少,但是我们能了解到他们五月节的宗教典礼和槲寄生(一种植物)的祭奠仪式,这些已经成为英国人民民族传统的一部分。 从公元前55年到公元407年,不列颠群岛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那时,罗马帝国是奴隶社会,它统治了整个欧洲,并且有很高的文明水平。罗马人打败了凯尔特人,成为了不列颠群岛的主人,伦敦就是在罗马人的统治时期内建成的。 第一个来到不列颠的罗马将领是著名的尤里乌斯.凯撒,公元55年,在他取得高卢战役的胜利后,带领一万名士兵跨过英吉利海峡来到那里。但是他只在哪儿待了几个星期,虽然他在第二年又来到了不列颠,他并没有在岛上驻扎军队,因为他当时正忙于平息欧洲大陆的叛乱,还有罗马帝国的内战。在罗马人对不列颠扩大征服之前,就这样过去了一个世纪。罗马人统治了不列颠三个半世纪,他们筑寺庙、修大路、砌城墙、建军营,但是,对凯尔特人的文化生活却影响不大。他们建成了四、五十个城邑,如今无论何时,如果你在英国听到一个城镇的名字是以“切斯特”或“卡斯特”结尾的,那么毫无疑问,它一定是坐落在一个罗马军队曾经的屯兵之地上。因为这样的词来源于拉丁语“卡斯楚”,它的意思是“要塞、堡垒”。大部分我们所知道的罗马统治时期的不列颠,都来源于凯撒的《高卢战记》,和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 大约公元450年,大批的安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他们定居在英格兰,把凯尔特人赶往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周边地区。安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是日耳曼部落,他们占据着易北河的两岸,也就是现在丹麦和德国的地方,这两个部族之间的语言也大致相同。从他们特有的的部族名字我们可以得知他们是非常勇敢的海上民族。古散克逊语“安古尔”意思是“钩子”,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们住在海边,以捕鱼为生。而“撒克逊”这个名字则源于“希克斯”,意思是短剑,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判断他们是坚强勇敢的战士。尽管遭到凯尔特人的奋勇抵抗,安格鲁—散克逊人最终还是将他们击败,成了不列颠群岛的新主人,也是现在英国人的祖先。 在大约公元500年,在对抗韦塞克斯王国的建立者——国王瑟迪克的过程中,一个传奇人物,凯尔特人的亚瑟王,名声大噪。在都城索美塞特夏,他的宫殿卡米洛特,亚瑟王召集了一批最勇敢的追随者,也就是著名的圆桌骑士。他为他的王国同安格鲁—撒克逊侵略者英勇作战了24年,后来他的故事也成了英国骑士文学的题材。 在从欧洲大陆移民之前,安格鲁—撒克逊人明显还处在部落社会的晚期,在他们移往不列颠之后,部落社会逐渐解体,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在将近公元6世纪时,在英格兰已经有7个较大的王国。 从8世纪后期开始,丹麦人,也就是维京人,开始入侵英格兰,起先只是沿着东海岸,后来

中西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理论整理汇总 翻译腔( translationeses )是在译文中留有源语言特征等翻译痕迹的现象,严重的翻译腔使译文读起来不够通顺。出现翻译腔有时是很难免的。形成翻译腔有以下几个原因:1)英汉语言本身的不同,包括句型结构等,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做到自由转换就会有种不是地道目标语的感觉。2) 英汉文化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单词或习语有时会出现偏差甚至零对等 ( zero-correspondence )。有时只讲词对词的反应就会出现翻译腔。 3 )译者自身水平。奈达的 功能对等就要求译者注重译文对读者的影响,好的译文让读者感觉是母语的写作、实现功能的对等。Venuti主张同化和异化的结合,通过同化让读者获得相识的反应,通过异化使读者领略异国 语言和文化。译者应该提高自己翻译水平,在翻译策略上实现功能对等,从而尽量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中国的翻译理论家 严复、茅盾、鲁迅、朱光潜、傅雷、钱钟书严复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gracefulness 茅盾 他也主张“直译”,反对“意译”,他认为汉语确实存在语言组织上欠严密的不足,有必要吸引印欧语系的句法形态。但是矛盾与鲁迅观点同中有异,他认为“直译”并不是“字对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因为中西文法结构截然不同,纯粹的“字对字”是不可能的。 鲁迅 鲁迅的“宁信而不顺”是“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是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风姿”,这是鲁迅的基本思想。针对当年那种“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译、乱译以及所谓“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的说法(梁秋实),提出了“宁信而不顺”这一原则,主张直译,以照顾输入新表现法和保持原作的风貌。他还认为,翻译一要“移情”、“益志”,译文要有“异国情调”,二要“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在当时主要表现为改进白话文。必须强调的是,鲁迅其实是主张翻译要通顺,又要忠实的。只是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宁信而不顺” 林语堂他是在中国议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的“学理剖析”的基础的。了解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朱光潜 他的翻译标准是:第一,不违背作者的意思;第二,要使读者在肯用心了解时能够了解。 傅雷的“神似说”( spirit alikeness ) 傅雷对翻译有两个比喻,一是“以效果而言,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二是就手法而言“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