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锚索验收试验报告(1)

基坑支护工程锚索验收试验报告(1)
基坑支护工程锚索验收试验报告(1)

合肥恒大中央广场1#地块基坑支护工程

锚索验收试验报告

批准:审核:报告:

1 工程简述

由合肥粤诚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恒大中央广场1#地块基坑支护工程位于明光路与宿州路交口,本工程由安徽城建设计院设计,设计锚索部分安全等级为一级,安徽省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广州恒合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监理。

受合肥粤诚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站于2014年04月06日和07月04日两次派员对本工程随机抽取33根锚索进行了验收试验,以确定被试验锚索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核工业芜湖工程勘察院于2013年10月25日提交的《合肥明光路老火车站新项目1#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13-10-G50,工程场地位于合肥明光路老火车站内,频临板河桥,多为建筑垃圾堆弃场地,尚未清除及整平,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位于板桥河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前缘地带。根据外业钻探、现场的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并结合场地附近有关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层杂填土:杂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由碎砖瓦,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粘性土及废弃泥浆,不均匀,底部局部夹塘泥。场地普遍分布,层厚1.00~8.10m,平均

3.37m;层底标高7.22~1

4.30m,平均11.73m;层底埋深1.00~8.10m,平均3.37m。

②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灰褐色,软塑为主,局部呈可塑,流塑,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较低,韧性较低,局部夹薄层粉土,含云母碎片,下部多呈灰黑色,含较多腐殖质及碎螺壳。厚度0.70~4.90m,平均2.94m;层底标高5.67~11.48m,平均8.27m;层底埋深3.00~8.80m,平均5.90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4~6击/30cm,平均值为5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100~140m/s,平均120m/s.

③层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为主,含铁锰质膜,局部夹粉土层,切面较为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及韧性中等,厚度1.40~6.10m,平均3.56m;层底标高5.82~11.33m,平均8.20m;层底埋深4.60~9.30m,平均7.08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9~16击/30cm,平均值为11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140~240m/s,平均160m/s。

④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青灰色,灰褐色,湿,可塑~软塑,稍有光泽,局部夹粉土层,稍有摇振反应,干强度一般,韧性较低。厚度1.00~5.80m,平均2.95m;层底标高1.82~7.69m,平均5.15m;层底埋深6.30~13.10m,平均9.81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9~14击/30cm,平均值为10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140~240m/s,平均160m/s。

⑤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及高岭土,夹粉质粘土层,切面较为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及韧性高。厚度1.70~5.80m,平均4.14m;层底标高4.83~8.84m,平均7.89m;层底埋深6.40~11.60m,平均8.03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0~17击/30cm,平均值为13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180~240m/s,平均200m/s。

⑥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可~硬塑,含铁锰质及高岭土团块,粉土呈中密-密实

状,切面较粗糙,稍有摇振反应,干强度较低。厚度1.60~5.10m,平均3.10m;层底标高2.53~5.20m,平均4.32m;层底埋深9.60~12.70m,平均10.64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1~25击/30cm,平均值为16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180~240m/s,平均200m/s。

⑦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局部不规则夹粉砂层,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厚度1.10~6.10m,平均3.16m;层底标高-1.84~3.83m,平均1.37m;层底埋深10.50~19.00m,平均13.73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5~26击/30cm,平均值为17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180~270m/s,平均220m/s。

⑧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灰褐色,与粉土互层,可塑~硬塑,含铁锰质及高岭土团块,粉土呈中密-密实状,切面较粗糙,稍有摇振反应,干强度较低。厚度 1.00~5.30m,平均3.04m;层底标高-4.51~1.25m,平均-1.66m;层底埋深17.30~24.00m,平均16.76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1~25击/30cm,平均值为17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250~340m/s,平均270m/s。

⑨层粉土夹砂:灰黄色,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状,局部不规则夹粉砂和薄层粉质粘土,偶含粒经0.5-2.0cm的砾石成分主要为硅质岩,呈亚圆形,切面较粗糙,摇振反应一般,干强度及韧性低。厚度0.90~6.50m,平均3.51m;层底标高-8.91~-2.85m,平均-4.85m;层底埋深17.30~24.00m,平均20.26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9~34击/30cm,平均值为27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250~340m/s,平均270m/s。

⑩-1层全风化泥质砂岩:灰黄色,灰褐色,与粉土互层,可塑~硬塑,含铁锰质及高岭土团块,粉土呈中密-密实状,切面较粗糙,稍有摇振反应,干强度较低。厚度 1.00~5.30m,平均3.04m;层底标高-4.51~1.25m,平均-1.66m;层底埋深17.30~24.00m,平均16.76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1~25击/30cm,平均值为17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250~340m/s,平均270m/s。

⑩-2层强风化泥质砂岩:紫红色夹灰黄色和灰白色,砂质结构,岩石风化较强,岩芯以砂砾状及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岩性软,遇水易软化崩解,收捏可碎,干钻难进尺,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厚度0.40~7.20m,平均2.12m;层底标高-13.57~-4.12m,平均-7.44m;层底埋深18.20~29.80m,平均22.54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30~118击/30cm,平均值为58击/30cm。横波波速值一般在340~540m/s,平均380m/s。

⑩-3-1层中风化泥质砂岩:暗红色,紫红色夹灰白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铁质及钙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岩芯呈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岩性软,锤击声哑,有较深凹痕,易碎,局部夹粉砂岩,具失水易干裂,浸水易软化的特点,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厚度2.30~10.60m,平均5.91m;层底标高-20.30~-8.40m,平均-14.75m;层底埋深25.10~34.80m,平均30.29m。其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值一般为120击/30cm,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1MPa;横波波速值一般在400~650m/s,平均520m/s。

⑩-3-2层中风化泥质砂岩:暗红色,紫红色夹灰白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铁质及钙质胶结,胶结程度一般,岩芯呈短柱状碎及块状,岩性软,锤击声哑,有凹痕,较易碎,

具失水易干裂,浸水易软化的特点,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厚度1.90~7.50m,平均4.88m;层底标高-20.47~-10.30m,平均-13.83m;层底埋深26.50~35.70m,平均30.08m。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0.90~23.70MPa,标准值为8.35MPa。横波波速值一般在580~740m/s,平均620m/s。

⑩-3-3层中风化泥质砂岩:暗红色,紫红色夹灰白色,砂质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表现为泥质粉砂岩与粉砂岩互层,铁质及钙质胶结,胶结较好,岩性软硬不均,锤击声哑-不清脆,较易击碎,岩芯呈柱状,少量碎块状,具失水干裂,浸水易软化的特点,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IV~V级。厚度大于8.00m,未揭穿。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30~32.60MPa,标准值为15.16MPa。横波波速值一般在600~940m/s,平均720m/s。

3 试验方案

3.1 验收试验依据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3.2 试验技术介绍

锚索承载力试验是在锚头逐级施加沿轴向的拉力,受到荷载后,锚头产生位移,根据在不同的荷载下锚头的位移量和稳定情况评价该锚索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3 试验加载方法及设备

本次承载力验收试验采用穿心张拉千斤顶配合反力支承平板系统提供试验反力,采用分级加载,直至达到最大试验荷载。主要设备为穿心张拉HC-50T手动千斤顶1台,量程为50mm 的位移计1只,以及油泵、夹具等。锚索承载力试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

3.4 加荷标准

依据设计图纸要求,锚索承载力设计值为每延米14kN,因锚索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本工程最大试验荷载取土钉承载力设计值的1.4倍。采用单循环加载法,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附录A规定,试验加载分级与锚头观测时间见表1:

规格加荷等级1234567

3.5 验收标准

检测试验中,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应判定合格:

1在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下,锚杆位移稳定或收敛;

2在抗拔承载力检测值下测得的弹性位移量应大于杆体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

4 试验数据分析与评价

4.1 试验锚索参数

本工程试验锚索参数见表2:

4.2 试验数据汇总

本次锚索抗拔试验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附录D规定进行。根据委托单位要求,验收试验锚索33根。各受检锚索的试验数据汇总及Q-s曲线图见附图1。

4.3 数据分析

12-111#、2-125#、3-156#、3-164#、3-127#、2-89#和2-99#锚索在最大荷载235kN测得位移在13.56mm~14.47mm之间,均大于杆体自由锻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

2 2-176#、1-194#、2-127#、2-163#、1-81#、1-100#、1-122#、1-141#、1-179#、1-B84#、1-B76#、1-B64#、1-B31#、1-B17#、1-B05#、2-B81#、2-B66#、2-B59#、2-B56#、2-B44#、2-B29#、2-B15#、2-B09#、2-B02#在最大荷载294kN

测得位移在14.47mm~18.06mm之间,均大于杆体自由锻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

31-303#和2-300#在最大荷载353kN测得位移分别为21.17mm和20.82mm,均大于杆体自由锻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

5 试验结论:

被测33根锚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实际弹性变形值在均大于杆体自由锻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被测锚杆合格。

(本页以下空白)

附图1:试验数据及Q-s曲线图

接上页

接上页

接上页

接上页

接上页

接上页

接上页

接上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