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活断层的类型和活动方式

地震勘探断层组合及解释

在地震勘探圈闭评价中断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油田早期勘探多以构造圈闭为主,构造圈闭中断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断层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横向上、纵向上短距离运移、长距离运移都可能存在,这种断层有种说法叫“油源断层”或“控油断层”等;断层也可以实现油气的封堵,尤其是那种反向断层,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目的层储层正好对接致密泥岩;或形成断鼻构造、或形成断块构造。 在地震解释流程中,断层和层位追踪解释是核心。断层在垂直剖面上的直观反映是波组错断、扭曲以及振幅和频率的突变,在断层两侧体现出地层产状不同、构造变形不协调、地层厚度不同等特征。如下图: 断层的类型整体上分三种: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如下图:

断层组合形态基本包括如下几类: 根据断层对构造、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构造发育史,通常将断层分为几个级别:一级断裂,控制盆地沉积,断穿基底,在剖面上上下盘断距非常大,断层可能从深层一直断到浅层,平面上延伸很长,规模较大,从浅到深都会存在;二级断裂,控制构造带,是构造带的分界

线,剖面特征也很明显,断距比较大平面延伸较长;三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如形成鼻状构造的两翼断层,剖面特征上断距不是很大,延伸较短;四级断裂,也就是那些伴生断层、小断层等。 从解释过程来看,断层组合就是选定某一层位面上各层位段与断层段在剖面上的交点(断点)分布规律,再根据用户对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把属于同一断层的断点相连,形成该层位面的断层分布图,进而形成空间断层面分布图。如下图: 由于断点来源于剖面,断层组合是在某一个层面上,所以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必须要平剖吻合。 在描述上,断层剖面上的组合方式包括:“Y”字型、反“Y”字型、阶梯状或雁形、平行排列等,平面上组合方式包括:斜列状、网状、放射状、硫状、树枝状等。

断层的识别

断层的识别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1.jpg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

断层的性质与特征

断层性质与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 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与断层的性质有关。如:水文地质中断层的导水性,断层与矿井突水淹井的关系;瓦斯地质中断层的开放性,断层与瓦斯赋存、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等。显然,断层的性质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没有对断层性质的准确判断,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 正断层是地台区一种最常见的构造类型。一般认为正断层为张性断层,并具有张性断层的一般特征。如断层面比较粗糙、断层角砾多棱角状、次棱角状、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强烈积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等现象。但大量的实际观测表明,正断层并非主要是张性,而是剪性,并具有剪性断层的一般特征。 二、正断层性质 从理论上来说,正断层既可以是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破裂,也可以是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张破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破裂方式主要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1)岩石的抗剪强度和抗张强度。由于岩石的抗张强度仅为抗剪强度的1/3,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张破裂; (2)岩石变形的地质环境。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环境条件下,围压的作用不利于张性破裂的形成,而对剪破裂的发育比较有利。 (3)构造应力场性质。岩石在张应力作用下,超过其抗张强度形成张性破裂;在压应力作用下则形成剪性破裂。可用剪切破裂摩尔圆图解来说明(略)。 从实际来看,断层一般形成在地下围压很大的条件下,在压应力作用下,主要形成剪性破裂,只有在张应力作用下才形成张性破裂。因此,尽管岩石的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剪强度,但由于受环境围压条件的作用,岩石中更多形成的是剪切破裂,而不是张破裂。如,岩石中的节理主要为剪节理,张节理比较少见。节理的性质尚且如此,由张节理进一步发育所形成的典型张性断层更为少见。 三、正断层特征 断层的特征一般包括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及断层的组合特征等四个方面。断层的特征决定于断层的性质。比较明显反映断层性质的特征是断层面特征、构造岩特征和断层两盘伴生构造特征。张性正断层的特征如各种教科书描述和人们通常所认识的那样,此不赘述。下面着重论述剪性正断层的一般特征。 根据E. M. Anderson(1951)应力状态分析,剪性正断 层与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形成机制实质上是一样的,均属于 剪破裂,因此,应当具有类似的压剪性构造特征(略)。但 实际研究表明,断层特征的差别也是比较明显的: (1)剪性正断层的压剪性构造特征最弱,平移断层较 强,逆断层最强。形象理解,由剪性正断层——平移断层— —逆断层,其构造特征表现为“张剪性——剪性——压剪性” 的递变序列。 (2)构造岩分带性的差异。剪性正断层分带性最明显, 其次是平移断层,逆断层最弱。野外观测表明,如果断层带 内各种构造岩均较发育的话,紧靠断层面的是断层泥,然后, 离开断层面依次是碎粉岩、碎粒岩、断层角砾岩(图1)。图1 构造岩分带示意图

工程地质学基础综合测试题答案解析地大考试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 2.砂土液化 3.混合溶蚀效应 4.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 二、填空题(20分) 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和。 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和等。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三种。 4.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四、问答题(40分) 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哪些? 2.试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 3、从地质方面、地形地貌方面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4.简述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试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二、填空题 1、地震断层(粘滑型)蠕变断层(蠕滑型) 2、工程地质类比法模型模拟实验法 3、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 4、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 三、判断题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四、问答题 1.识别滑坡的标志有: (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 (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 (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 (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 (5)滑动面的鉴别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解释 论文提要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较复杂的地质现象,我国华北、苏北、江汉、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地区断层都相当发育,断层对于油气的运移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形成、分布、富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就成为地震资料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正文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由于断层规模不同可表现为反射标准层错断和波阻系的错断,在断层两侧波阻关系稳定,波阻特征稳定,这一般是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是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阻间隔突然变化,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往是基底大断层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大,延伸破碎带宽,这种断层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这是由于断层错动引起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一般这是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波的干涉等引起,区别他们要综合考虑上下波阻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常表现为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都是一样的影响。 5.异常波的出现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在时间剖面上反射层中断处往往伴随出现一些异常波如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它们一方面使记录复杂化另一方面成为确定断层的重要依据 一、断层模型的剖面特征 (一)水平地层中的断层 图一所示是水平地层中直立断层、倾斜正断层、倾斜逆断层的断层模型和叠加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反射剖面特征与实际模型基本一致,断层棱点处出现绕射波。 (二)倾斜地层中的断层 当断面倾斜时,断面反射波向其下倾方向偏移有以下几种情况: 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一致称为正向断层,上下盘地层倾向与断面倾向相反称为反向断层,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正向断层的两盘的反射和断面波都向下倾方向偏移,反向断层的两盘反射向断面波相反方向偏移,(图一)绕射波的极小点对应真实地层断点位置,断盘反射波在断点处与绕射波向切,断面反射相对地下真实地层的断面位置总是向下倾方向偏移。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断层的类型及特征 压性断层 1.断裂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沿走向方向尤其明显 2.断裂面上常有较多的擦痕、阶步、磨光面。并出现动力变质的新生片状物(如云母、滑石、绿泥石)及被压扁或拉长的柱状矿物、片状矿物、砾石、鲕粒、石英、方解石晶片和晶块等,并沿断裂面及两侧作近于平行断裂面走向排列 3.断层中的构造岩,以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为主,有时还可见到构造透镜体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挤压而破碎、牵引、冲断,从而产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型分之构造(包括断层和褶曲),小旋卷构造等 5.断裂面常成群出现,彼此平行,沿走向延伸较远,在剖面上常构成迭瓦式 6.逆断层(包括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属压性断层 张性断层 1,断裂面粗糙不平,形状不规则。擦痕较少,很少出现大批擦痕,断层倾角一般较陡 2,当张性断裂发生在砾岩中时,断裂面常绕砾石而过,无切割或压扁现象 3,断裂面两侧岩层产状无明显变化 4,构造岩以角砾岩为主,糜棱岩、断层泥较少见。角砾岩大小悬殊,无显着定向排列 5,张性断裂常成群分布,形成张性断裂带。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在剖面上常组成地垒,阶梯等构造。凡追踪“×”形断裂的张性断裂,均成锯齿状,称“之”字形断裂 6,正断层属张性断裂 扭性断层 1.断裂面常较光滑、平整,有时呈镜面出现,常有大量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划痕阶步。断层产状平稳,断层线平直 2.断裂面上有时有新生的硅质、方解石、绿泥石等动力变质矿物,但不如压性结构面常见 3.构造岩常被碾磨很细,有角砾岩与糜棱岩,并具有片理化的窄带。构造岩常成斜列分布与扭性断裂带中 4.断裂面两侧,岩石由于受强烈的扭动而常伴生一些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及小旋卷构造 5.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两组平行,且呈“×”形(常将岩石切成菱形),有时成雁行式排列 6.平移断层属扭性断层 压扭性断层 1.即具有压性特征,有具有扭性特征。上述的压性、扭性断裂的特征均可借鉴 2.断裂面上常可见到显示上盘斜冲的擦痕、阶步。两盘岩石可能发生一些伴生构造,如牵引、羽状裂隙、劈理、“入”字形分支及旋卷构造。这些伴生构造的轴面、断裂面与主断裂面的交线和旋轴,既不与主断裂面走向线平行,也不与其倾向线平行,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是压扭性断裂的一个特点 3.压扭性断裂常成群出现,成雁行式、平形式排列 4.平移逆断层、逆平移断层均属于压扭性断层 节理的分类及特征 张节理 1.力学成因:由张应力产生,节理面与张应力方向垂直。火成岩由冷凝收产生的原生节理 2.节理面特征:裂口微张开或较大张开,节理面粗糙,面上无划痕,产状不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不大,在砾岩或粗粒碎屑岩中,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碎屑颗粒,张开而不切断砾石等颗粒,在剖面上常呈楔形,上宽下窄,常被粘土、岩矿脉充填 3.节理的组合特征:常成群出现,并排列成雁行式、平形式,在褶曲轴部常形成与褶曲轴平行的二次纵张节理,当与断层伴生时,常组成边幕式和羽状张节理 剪切节理

(整理)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论二级构造单元的特征和分类 论文提要 含油气单元盆地内部是不均一的,为了勘探石油和天然气,需要划分盆地内部的构 二级构造单元位于亚一级构造单元内部,正相单元称二级构造带,负向单元称洼陷。洼陷基底埋藏深,盖层发育全,生油岩厚度大,是油气生成的基本单位。准确的说,盆地的二级构造带是位于一定区域构造部位上,由同一种构造运动形成的若干个形态相似的三级构造组成的正向构造。二级构造带不仅控制着三级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发展史和力学机制,而且还控制着岩性剖面及生、储、盖组合。因此二级构造带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圈闭条件,从而形成一群有共同性的油气藏。二级构造带的种类甚多,如逆牵引构造带、潜山构造带、断鼻构造带、断阶带、背斜带、斜坡带、地层尖灭带、超覆带、盐丘、焦块、披覆、嵌入带等等。 正文 一、逆牵引构造带: 在断层的两盘因断块相对位移而出现的拖拽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构造变动。拖拽构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出现,它与油藏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的是垂直方向,分为正牵引与逆牵引两种。 断块顺着正断层的破裂面向下滑动,因摩擦力作用,可能形成向上拖拽的正牵引。正断层的下盘相对上升,而岩层是向下拖拽,可形成半背斜。这种拖拽构造无论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之中均能出现,但以逆断层的牵引更为显著。它与逆断层伴生的拖拽构造,是塑性形变过渡到破裂的典型。在构造地质学中,研究断层的性质时,经常将这种构造现象用来当作确定两盘相对位移方向的重要证据。 逆牵引是较大的同生正断层伴生的一种构造。它发生在产状平缓的岩层之中,在正断层的下降盘出现。岩层发生逆牵引的拖拽现象恰巧与正牵引相反,逆牵引可以形成幅度相当大的背斜构造。由于这种背斜是正断层的同生构造,断层的落差可达数百米至千米,断层的上盘滑落时,断块伴有沿水平轴旋转的运动状态,这种旋转的结果,导致背斜的形成。而且背斜的轴部亦成弧形滚动,所以国外又称为滚动背斜。从成因上来说,这种成排分布的滚动背斜是正断层发生逆牵引形成的构造带,故又称之为逆牵引构造带。 单个的逆牵引背斜常为短轴背斜,也有穹隆构造。一般背斜的长轴平行主断层,两翼不对称,近断层的一翼陡,远断层的一翼缓。陡翼比缓翼的倾角大1.5-3倍。单个逆牵引背斜的闭合面积一般为几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背斜构造很平缓,闭合度一般

断层符号解释

短线表示上盘相对移动的方向,箭头表示断层面倾向。 断层的种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上面这张照片里山岳右边的线形结构,就是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层,它也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圣安地列斯断层的深度有15公里,存在的时间已经超过2000万年。照片是从奋进号航天飞机拍摄的雷达影像和测地卫星的真色影像所组合出来的。巨大的太平洋板块沿着圣安地列斯断层,相对于北美板块向北漂移,平均每年移动数厘米,按这种移动速率,经过数百万年后,地球表面的陆块分布和现在比起来,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基本概念 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断层在目前持续活动的标志,当然是判定活断层的无可争议的证据。如何判定潜在活断层则有各种不同的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有过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将来(今后100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称为活断层。全新活动断裂中,近期(近500年来)发生过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5级的断裂,或在今后100年内,可能发生大于或者等于5级的断裂,为发震断裂。 活断层有不同的分类。按运动速率分为A、B、C、D不同级别;按运动性质分为粘滑断层和蠕滑断层;按发震与否分为发震断层的和非发震断层的;按几何形态(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走滑断层(又分左旋断层和右旋断层)、倾滑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和混合型断层等。 二、活断层特性 活断层的特性需要从活断层类型、规模、错动速率和活动周期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 为适应我国振兴经济, 建立对工程适用性较强的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大规模工程建设急待解决的新问题。鉴于活断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灾害性质, 工程地质的目标是要提出灾害减缓的对策, 首先建立一个满足工程需要的灾害性工程地质分类原则, 弥补当代活断层研究中为地震学服务的局限性, 摆脱现存活断层研究中那种以时限为基础的状况, 使活断层研究与工程灾害直接结合起来。大量实践证明, 活断层的工程灾害主要通过直接发震、蠕动、积累较高的地应力及增强断裂带地下水循环交替而导致断层带岩石软化, 进而导致滑坡和崩塌作用等的发生。据此, 提出活断层工程地质分类如 表2。 第一类, 灾害型活断层, 第二类, 危害型活断层, 第三类, 灾害减缓型活断层, 第四 类, 安全型活断层。 (二)活断层规模(断层活动段的长度L和错距D)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 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 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 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 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 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 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 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 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 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微观机制:岩石内部质点位移后获得一定的位能,外力解除后,可发生弹性变形回复或弹性回跳。 塑性变形(剩余变形或永久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变形的岩石也不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塑性变形。

断层的组合类型

?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断层成带状组合在一起,延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形成断裂带,一般与褶皱带伴生。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 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迭瓦式构造: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岩层之上,状似迭瓦。它常同强烈褶皱伴生,断层走向与枢纽平行。标志该区经历过强烈 挤压。 ?阶梯状断层: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倾向一致,断块呈阶梯状排列。 ?地堑和地垒:由两条和多条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相邻正断层倾向相向,中间断块下降,形成地堑;相邻正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如汾渭河谷就是新生带形成的大型地堑。

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向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①地貌标志--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等;山脊及水系的错开或突然转折;泉、溶洞或湖泊的串珠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被错移、中断等。 ③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④断层擦面和构造岩 ? a 磨擦镜面(断盘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在坚硬的岩石表面上形成局部性的光滑面)、擦痕(由坚硬而细小的岩屑刻划而出的较为均匀细密的凹凸线条)、阶步(与擦痕近于垂直的台阶状起伏)。 ?擦痕一端深,一端浅,由深至浅的方向指示对盘移动的方向。 ?阶步:由缓坡到陡坡,指示对盘移动方向。 ? b 断层构造岩 ?碾碎、变形、重结晶,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角砾岩:若角砾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无定向排列,胶结物多来自外源物质示正断层; 若角砾有一定程度的圆化,或呈凸镜状,具定向排列,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 ?碎裂岩和糜棱岩仅见于大型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中。 ?⑤断层带中的构造强化现象:产状的急剧变化、片理化、节理化、揉皱等。 ?⑥牵引构造。 ?⑦岩脉、矿脉、蚀变带的线状分布。 ? 5.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①.断层切断地层或岩体,则断层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 ◆②.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形成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 ◆③.断层中贯于岩脉、矿脉,则早于岩脉或矿脉形成的时代。 ◆④.有几条断层交切时,被切断的断层形成时代早。 ◆⑤.若断层与邻近的褶皱有力学成因联系,则断层形成时代与褶皱大致相同。 ? 6.断裂构造与矿产的关系 断裂对矿产的形成和富集可以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也可以起到破坏作用。 ?(1)对内生矿产来说,断裂构造可以是含矿溶液的通道,也可以是含矿溶液发生沉淀、聚集或提供交代成矿作用的有利场所。 ?(2)对于沉积矿产来说,大型断陷盆地常有利于煤、石油、盐类矿产的形成。 ?(3)对已形成矿产后期断裂可以切穿矿体,使矿体错动位移,造成矿体的重复和缺失,也可以使矿体流散(石油、天然气等),或使一盘出露地表而遭受剥蚀。 ?7.深大断裂: ?根据断裂切割深度分为 ?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达到软流层,常是板块构造边界; ?地壳断裂:切穿地壳达到莫霍面,控制着岩浆和成矿带的分带性; ?基底断裂:切穿硅铝层达到康氏面,沿断裂可有酸性和碱性岩浆带; ?盖层断裂:切穿沉积盖层,达到变质基底顶面; ?层间滑动断裂:深浅不一,规模不一。

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五)、时间剖面上断层的解释 在构造解释中,关键是对比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对比正确,构造形态就正确。 在对比过程中,正确地识别断层,正确地识别断层两盘同一界面的反射波,构造形态就正确。否则,对比结果“串层”,构造形态就错误。 解释人员都认为:断层是最令人头痛的事,导致对比反复的是断层,使人犹豫不知向哪对比的是断层,使构造图难勾的是断层,最难解释的是断层,最容易出错的也是断层。 地质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DP剖面示意 1.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 (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大断层 P188图6.5-7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中等断层北海模型 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这类断层

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GrisysP23 P24(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小断层 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 2.断层要素的确定 (1)断面的确定 将剖面上浅、中、深断点连起来,即为剖面上断面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升降盘:由断面两侧反射层位的升降关系确定。 垂直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t 差值。 水平落差:同一反射层上下两盘在断点处的水平距离。 (3)断面倾角的确定(与确定地层倾角的方法相同,以后介绍) 3.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上盘,│下盘,→下降,←│或╡│正断层,╡→逆断层。 2 4 6 5

断层识别标志

断层类型很多,规模差别极大,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各异,因此,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但是断层研究的首要环节是要识别断层和确定断层的存在。虽然断层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译航卫片、物探图、地质图和有关资料得以确定或推定。但识别和确定断层存在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野外观测。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着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识别断层的标志

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汇总

1、分析图中褶皱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2、分析图中F1和F2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地质时代. 3、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血刺小巷尕X2014-11-21 优质解答 1 背斜二叠纪之后侏罗纪之前 2 F1 正断层二叠纪之后白垩纪之前 F2 逆断层二叠之后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接着形成背斜接着断层发育然后岩浆岩侵入最后沉积白垩系地层 追问: 麻烦解释在具体点谢谢追加分 追答: 1 背斜因为褶皱核部为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年代褶皱上一直有二叠系地层,后与侏罗系呈角度不整合接 触故可确定时间 2 F1 正断层(可以根据褶皱的核部在断层下盘变宽说明下盘抬升)时间应该是二叠纪之后 同时断层切割花岗岩(花岗岩切割了侏罗系地层)说明是在侏罗纪到白垩纪之间;同理也可以判断F2断层时 间是二叠之后白垩之前 3 奥陶纪至二叠纪沉积接着形成背斜接着断层发育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本区再次 沉降接受沉积,期间有花岗闪长岩体侵入

构造地质学,综合分析题,这个答案怎么写得,最好是标准答案。

Metroid_Snake |浏览14 次 2015-01-15 21:50 2015-01-16 10:45 最佳答案 除去早第三纪外,地层从老到新为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断代缺失石炭纪、二叠、三叠纪地层,上覆不整合接触侏罗纪、白垩纪地层。 志留纪地层两侧对称,为一褶皱; 中间新,两翼老,为一向斜; 一般同一海拔下向斜核部越窄,剥蚀程度越高。南西一侧核部泥盆纪地层窄,因此,南西一侧表示断层两盘中相对上升的一侧; 地层无相对移动,不具左、右行平移性质,非斜滑断层,为单纯上、下位移的正断层或逆断层; 根据侏罗纪、白垩纪地层走向及空间展布形态,判断其为正断层,倾向为北东。 因此,1)的答案为NE;北东;2)就是上面写的就行。

断层的形成机制及分类

1、断层形成机制: 断层的形成机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构造物理环境(温度、压力)、应力状态和岩石力学性质,是研究讨论断层形成机制或断层形成作用时,必须考虑的三大基本因素。目前,有关断层形成机制(作用)的理论主要见有安德森模式、哈弗奈模式、兰姆赛模式。其中,安德森模式是国际地质学家普遍公认的理论,哈弗奈模式、兰姆赛模式则是安德森理论的补充、完善或延伸。 2、断层的分类: 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一)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直交。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面基本一致。 (二)断层走向与褶皱走向的关系 (1)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平行。 (2)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垂直。 (3)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 (三)按两盘相对运动分类 1.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一般为陡倾角断面。 2.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进一步细分为: 1)低角度逆断层:倾角<45° 2)高角度逆断层:倾角>45° 3)逆冲断层:位移量较大的低角度逆断层(倾角<30°) 4)推覆构造:大型逆冲断层,此时,伴有飞来峰和构造窗,并有外来系统,原地系统的称谓。 3.平移断层:两盘岩块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断层(也称走滑断层) 左行走滑(反时针):垂直断层走向,见对盘向右滑动。 右行走滑(顺时针):垂直断层走向,见对盘向左滑动。 4.正一平移:逆平移断层和平移一正,平移一逆断层。兼有垂直升降和平移两向运动,常见斜向擦线(于是也称斜落、斜冲断层)。依据擦线侧伏角大小有下列进一步分类: 1)平移—正(逆)断层:侧伏角45°-80° 2)正(逆)—平移断层:侧伏角10-45° 5.枢纽断层:两盘岩块具相对旋转运动的断层。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右列:垂直节理走向观察时远处节理向右侧错列,或在右端重叠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构造尺度: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及超微型等级别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作用过程中没有产生构造变动的构造特点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 沉积岩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 岩层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其主要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唯一的构造 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断层线的交线 整合接触:上下底层与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一致,他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 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有了间断,先后沉积的地层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 平行不整合:一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且产状不同的接解关系。 应力:在应力均匀分布的情况下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力变形。主要有拉申,挤压,弯曲,扭转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的各点变形方大小和性质都变化的变形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瞬时的应力状态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工破裂面之间的夹角共轭剪切破裂角:当岩石发生 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 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 的夹角 褶皱:地壳中岩石岩体在受内 动力地质作用后发生弯曲变形 而成的一种构造 同沉积褶皱:一些在岩层沉积 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 挤压的作用而发生的褶皱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爱到与层 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的褶 皱. 节理:有明显破裂面而无位移 的断层。 断层:有明显破裂面,岩体发 生明显位移的断层。 节理组: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 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 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 节理。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 一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组。 节理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 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 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节理的配套:是将一定构造期 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各组节 理组合成一定系列。 正断层:断层以的上盘沿断层 面相对下滑,下盘则相对上滑 而成的断层。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 滑,而下盘则相对下滑而成的 断层。 平移断层:平移断层两盘顺断 层面走向相对移动 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水平 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 度基本相同的岩层 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 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 变动而形成的倾斜岩层。 走向:岩层面与水平相交线的 线。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 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岩层厚度:岩层两平行界面间 的垂直距离。 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 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 塑性变形:随外力增加,变形 增强,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 极限后,即使再将应力解除, 变形的岩石孔雀能完全恢复其 原来的变形。 标志层:指层位稳定,分布广 泛,在岩石成分和结构或所含 化石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且 厚度不太大的而稳定的岩层。 层理: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 种原生构造,是通过岩石成分, 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 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 构造,按其形态分为平行,波 状,斜层理。 倾伏角:指在直立面上量得该 构造与它的水平投影线间的夹 角。 侧伏角:在线状构造所在的构 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与构造面 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岩体如 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 在构造力作用下,或者由于岩 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 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并挤入 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 造。 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 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 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 造。 窟窿:岩层自褶皱的脊向四周 作放射状倾斜的背斜。 构造盆地:岩层从四周中向中 心的槽部倾斜的向斜。 复背斜和复向斜:由许多级褶 皱所组成的巨大背斜和巨大向 斜,各次级褶皱与总体88褶皱 有一定几何关系,典型复背斜 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 该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核部收 敛。 压扁作用:岩层在顺层挤压作 用下,总要引起平行于主压应 力方向的缩短和垂直于主压应 力方向的伸长。 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 向斜或背斜组成,背斜为窄而 紧闭,形态完整清楚,呈线状 延伸;而两背斜间的向斜邮电 业开阔平缓。(反之则为隔槽式 褶皱) 弯滑作用:一系列岩层通过层 间滑动而弯曲成褶皱作用。 弯流作用:纵弯褶皱作用使岩 层弯曲变形时,不仅发生层间 滑动,而且某些岩层内部还出 现物质流动现象。 主节理:规模明显大于该地区 节理平均规模的节理。 断层面:一个将岩块或或岩层 断开成两部分,断开岩块或岩 层,顺着它滑动的破裂面。 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距 离,是根据错动前一点,错动 后分成两对应点间实际距离。 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面上 走向线上分量。 水平滑距:总滑距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长度。 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 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 间垂直距离。 铅直断距:断层以两盘上对应 层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 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擦痕:擦痕是两盘岩石以及被 磨碎的岩屑和岩粉在断层面上 刻划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在两 盘错动时定向生长的纤维状矿 物中。 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常有与 擦痕呈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 微细陡坎称为阶步 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 造发育地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 将部分外来岩块肃掉而露出下 伏原地岩声时,表现为在一片 外来岩块中片出一小片岩块 时,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 片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 青地层 飞来峰:如果剥蚀强烈,外来 岩块被大片剥蚀,只在大片剥 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 孤零零的外来岩块。 叠瓦式逆冲:是逆冲断层中是 主要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一系列 产状相近的逆冲断层,其上盘 层次向上逆冲剖面上呈叠瓦式 对冲式断层:由两条相反倾斜, 相对逆冲的逆冲断层组成 背冲式逆冲:由两条或两组相 倾斜的逆冲断层组成表现为一 个中心分别向两个方向逆冲, 一般自背斜顶部向外撒开逆冲 楔冲式逆冲:一般与基底大断 裂有关是在基度断裂活动中基 底老岩系被推挤上冲造成的 韧性断层:它是岩石在塑性状 态下剪切作用形成的强烈变形 带 地斩: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 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 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

活断层和地震

第七章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 活断层 一.概述 1.地质学科领域内,将由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所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 2.地球的构造运动可使地壳和上地幔中积聚构造应力,当构造应力增大并超过介质强度时,往往表现为活断层的突然错动,释放应变能,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在地壳表层传播而发生地震。 二.活断层 1.什么是活断层: 指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就得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又称潜在活断层)。 2.活断层时间上限问题: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 ①活动断层:全新世(10000a)以来活动的断层,并且未来任 有可能活动,其活动可以找到相应证据。 ②能动断层:在过去的35000a内至少有过一次活动证据,或 者在过去的500000a内有过反复活动证据。 我国规定潜在活断层的时间上线: 铁路线为10000a 高坝和核电站为50000a 3.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①地面错动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的地标建筑 ②由此引发的地震所引起的危害 4.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②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 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粘滑型: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 围岩强度高,断裂带锁固能力强,能不断积累应变能蠕滑型:沿断层滑动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地滑动。 围岩强度低,断裂锁固能力弱,不能积累较大应变能。5.活断层参数: 产状;长度;断距;错动速率;错动周期;活动年龄 6. 活断层的鉴别标志 ①地质标志 a) 断层两侧地层岩性和产状截然不同,被错断,是最本质最重要最可靠的标志 b) 第四纪沉积层变形,砾石层中的砾石受剪断或压碎,视断层性质而定 c) 断层带的岩石因积压磨碎,变现为松散未胶结的破碎带 d) 在强震过程中沿活动性断裂带常常出现地裂缝 ②地貌标志 a) “风口”、“垭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