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水煤气湍流塔计算

半水煤气湍流塔计算
半水煤气湍流塔计算

半水煤气湍流塔计算

一、 设计基础数据

流量为42000Nm 3/h ,温度35℃,压力30KPa

H 2S 含量进口3.5 g/m 3出口H 2S 小于600mg/m 3,

二、 设计计算:

1、 溶液循环量确定

半水煤气量42000Nm 3/h 进口H 2S 3.5g/m 3 出口H 2S 0.6g/m 3 硫容0.16 g/L

湍流塔H 2S 脱除量

142000(3.50.6)121.8/1000

G kg h -== 溶液循环量121.8=0.16×Q Q=761.2 m 3/h

2、空塔气速的确定

2.1最小流化速度计算

U mf =11.3d p 1.2{(1-ε0)(ρs -ρg )+4.903×10-5·ρ1 dp -0.568G 10.71910-0.04788G 1}0.5 式中:d p -湍球直径,m ,Φ38mm

ε0-静止床层空隙率,0.41-0.51

ρs -湍球密度,160Kg/m 3

ρg -气体密度,0.82-1Kg/m 3

ρ1-液体密度,1050Kg/m 3

G 1-单位截面的流体质量流量,Kg/m 2·s

经计算U mf =2.266m/s (最小流化速度)。

计算湍流塔塔径时空塔气速要大于2.266 m/s

2.2塔径2200mm

流速2420002733536449.7273 1.30 2.665m /220013679.418.81

s ν?+?===()

() 塔径2200mm 时空塔气速大于最小流化速度,湍球处于流化态2200mm 塔径适用。

3、静置床层高度的确定

静置床层高度H 0/塔径D 大于1,塔径2200mm 则静置床层高度H 0应大于2200mm

取2200mm 计算,6层装填一层应装填高度367mm

塔段高度2000mm

367/2000=18.35%

处于设计要求15%到40%间符合要求。

实际装填量350mm 高,单节符合设计要求总高度稍低。

4、床层膨胀高度

在操作气速2.5~5.0m/s 及液体喷淋密度大于25m 3/(m 2?h)时,床层膨胀高度Hc 于H 0有以下关联式

0.30.60.93

002000.118(/)U m /Kg/(m s)Hc L H U s

L H εε=--?--空塔气速液体喷淋密度支撑板开孔率

静止床层高度

4.1喷淋密度

塔截面积=3.14×1.1×1.1=3.7994 m 2

溶液循环量761.2m 3/h,密度取1050Kg/ m 3 下段喷淋密度为2761.21050L 58.435/()3.79943600

Kg m h ?==??

上段喷淋密度为2761.21050L 11.687/()3.799436005

Kg m h ?=

=??? 4.2开孔率 因改用栅板间隔20mm,板厚8mm 开孔率为20/28=71%

4.3床层膨胀高度

上三段填料段

0.30.60.93

00000.118(/)11.683

350

2.66571%

Hc L H U L H U εε=====

Hc=28.37mm (每段)

下三段填料段

0.30.60.93

00000.118(/)58.435

350

2.66571%

Hc L H U L H U εε=====

Hc=45.978mm (每段)

fluent湍流设置

湍流边界条件设置 在流场的入口、出口和远场边界上,用户需要定义流场的湍流参数。在FLUENT 中可以使用的湍流模型有很多种。在使用各种湍流模型时,哪些变量需要设定,哪些不需要设定以及如何给定这些变量的具体数值,都是经常困扰用户的问题。本小节只讨论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参数的方法,湍流参数在边界上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可以用型函数和UDF(用户自定义函数)来定义,具体方法请参见相关章节的叙述。 在 大多数情况下,湍流是在入口后面一段距离经过转捩形成的,因此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条件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特别是在不知道湍流参量的分布规律时,在边 界上采用均匀湍流条件可以简化模型的设置。在设置边界条件时,首先应该定性地对流动进行分析,以便边界条件的设置不违背物理规律。违背物理规律的参数设置 往往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甚至使计算发散而无法进行下去。 在Turbulence Specification Method (湍流定义方法)下拉列表中,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常数来定义湍流参数,即通过给定湍流强度、湍流粘度比、水力直径或湍流特征长在边界上的值来定义流场边界上的湍流。下面具体讨论这些湍流参数的含义,以保证在设置模型时不出现违背流动规律的错误设置: (1)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 湍流强度I的定义为:I=Sqrt(u’*u’+v’*v’+w’*w’)/u_avg (8-1) 上式中u',v' 和w' 是速度脉动量,u_avg是平均速度。 湍流强度小于1%时,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低的,而在湍流强度大于10%时,则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高的。在来流为层流时,湍流强度可以用绕流物体的几何特征粗略地估算出来。比如在模拟风洞试验的计算中,自由流的湍流强度可以用风洞的特征长度估计出来。

紊流参数的确定

决定湍流参数 在入口、出口或远场边界流入流域的流动,FLUENT需要指定输运标量的值。本节描述了对于特定模型需要哪些量,并且该如何指定它们。也为确定流入边界值最为合适的方法提供了指导方针。 使用轮廓指定湍流参量 在入口处要准确的描述边界层和完全发展的湍流流动,你应该通过实验数据和经验公式创建边界轮廓文件来完美的设定湍流量。如果你有轮廓的分析描述而不是数据点,你也可以用这个分析描述来创建边界轮廓文件,或者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来提供入口边界的信息。一旦你创建了轮廓函数,你就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 ●Spalart-Allmaras模型: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指定湍流粘性比,并在在湍流粘性 比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通过将m_t/m和密度与分子粘性的适当结合,FLUENT为修改后的湍流粘性计算边界值。 ●k-e模型: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K和Epsilon并在湍动能(Turb. Kinetic Energy)和湍流扩散速度(Turb. Dissipation Rate)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雷诺应力模型: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K和Epsilon并在湍动能(Turb. Kinetic Energy)和湍流扩散速度(Turb. Dissipation Rate)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在湍流指定方法下拉菜单中选择雷诺应力部分,并在每一个单独的雷诺应力部分之后的下拉菜单中选择适当的轮廓名。 湍流量的统一说明 在某些情况下流动流入开始时,将边界处的所有湍流量指定为统一值是适当的。比如说,在进入管道的流体,远场边界,甚至完全发展的管流中,湍流量的精确轮廓是未知的。 在大多数湍流流动中,湍流的更高层次产生于边界层而不是流动边界进入流域的地方,因此这就导致了计算结果对流入边界值相对来说不敏感。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要保证边界值不是非物理边界。非物理边界会导致你的解不准确或者不收敛。对于外部流来说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如果自由流的有效粘性系数具有非物理性的大值,边界层就会找不到了。 你可以在使用轮廓指定湍流量一节中描述的湍流指定方法,来输入同一数值取代轮廓。你也可以选择用更为方便的量来指定湍流量,如湍流强度,湍流粘性比,水力直径以及湍流特征尺度,下面将会对这些内容作一详细叙述。 湍流强度I定义为相对于平均速度u_avg的脉动速度u^'的均方根。 小于或等于1%的湍流强度通常被认为低强度湍流,大于10%被认为是高强度湍流。从外界,测量数据的入口边界,你可以很好的估计湍流强度。例如:如果你模拟风洞试验,自由流的湍流强度通常可以从风洞指标中得到。在现代低湍流风洞中自由流湍流强度通常低到0.05%。. 对于内部流动,入口的湍流强度完全依赖于上游流动的历史,如果上游流动没有完全发展或者没有被扰动,你就可以使用低湍流强度。如果流动完全发展,湍流强度可能就达到了百分之几。完全发展的管流的核心的湍流强度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湍流形成的真实原因-射流涡街理论的研究价值

湍流形成的真实原因—射流涡街现象的深入力学分析 (2011-12-25 07:04:32) 标签: 分类:流体力学涡流理论 科学论文 流体力学理论 实验分析 新涡街现象 杂谈 湍流真实成因解密—新发现射流涡街现象力学原理深入分析 刘昌喆发现了与卡门涡街不同的射流涡街,在射流涡街实验中,演示了低速入塘射流会有左右交替生成涡街现象,速度升高以后射流还会出现甩尾现象。参见本博图片。自然河流中也常有射流涡街现象,不过至今还没有多少人对此注意。刘昌喆于2011年录到了深圳沙河中射流涡街视频影像。参见我新浪博客新发现涡街日志中视频。 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中国航空航天大学)著名教授宁幌讲课说过“流体经不住搓,一搓就有涡。”这话最早出自普朗特关门女弟子、北航创始人陆士嘉教授。这种大家熟识的现象力学过程涉及新涡流学理论,对它详细的分析不在本文范围。简单地描述就是速度差会产生局部低压区域,也可以称为“涡核”。因低压区使低压区具有速度差部分流束受到法向力,产生法向加速度旋转成涡(或曲线偏转)。 常态速度差的流体“搓出”的涡(或曲线偏转)不会是单独孤立的,一个形成的涡会随流滚动(曲线偏转会随流移动),后面新的速度差条件就会形成新涡,这样就能形成间断的涡系列(或连续的振荡曲线)。射流的速度差是双面对称存在的,所以两边都有搓出涡的条件。在一面形成涡旋的后部旋流对于另一面有法向干扰,这一干扰诱导加速了这另一面搓成涡速度,在干扰者身后的对面迅速形成旋向相反的新涡。这样的过程交替反复,所以会左右交替形成涡列(或正弦振荡曲线)。这交错对应的两个涡列就是射流涡街,以上就是射流涡街形成过程的力学解释。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的痕迹随处可见,如小股溪流冲过松软平坦的泥滩时,所留下的沟痕不是笔直而是弯曲的。自然界无论湍急还是舒缓的河流的河岸也基本都是左右交替弯曲,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射流涡街理论也是研究堤岸冲刷力学的理论,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它。

windfarmer中湍流定义

WindFarmer中湍流定义 1. 关于风速的估计设计等效湍流(通道10):使用Frandsen方法估计设计等效湍流,并使用Wohler系数进行加权调整。(Wohler系数是和组件的材料和尺寸相关的,可以从S-N的对数-对数曲线的斜率-循环应力S对疲劳循环次数N的幅度中得到,4一般是简单的钢组件,10-15之间是简单的复合材料组件)。为了描述疲劳寿命的变化,而不只是描述湍流带来的载荷影响,所以输出量使用Wohler 系数进行加权调整。该通道10计算的特征或代表湍流强度值可以用于比较允许设计水平。 (摘自《风场湍流强度的计算及其对风电机组选型的影响》作者王承凯) 2. 关于风速和风向的未计算且未加权的平均湍流(通道11):使用Frandsen方法估计的设计等效湍流。考虑平均湍流强度,排除任何Wohler权值或者因数值。 3. 风机入射湍流(通道7):入射湍流强度,包含其他风机的尾流影响。 4. 风机环境湍流(通道8):不计尾流的湍流强度。 5. 实际工程计算得到的风机入射湍流与环境湍流值一样。 5. 对风机载荷更具体的分析,需要使用粘性涡流模型来获得在风电场中实际的

湍流强度,以及特定的风机设计参数,需要使用Bladed软件来建模风机载荷。 6. WindFarmer中附加湍流的计算公式(摘自windfarmer理论手册) Iadd = 5.7Ct0.7Iamb0.68(x/x n)-0.96 Ct:thrust coefficient x: the distance downstream x n:the calculated length of the near wake(using the method proposed in [3.9, 3.10])风速标准偏差的标准偏差值可以有MCP+模块计算,并在WTI文件当中输出

湍流理论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第15卷第4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5年8月 湍流理论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刘兆存 金忠青 (河海大学 南京 210098)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湍流理论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要介绍,对拟序结构发现后人们对湍流内部结构的新认识和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从微分方程分析角度出发对湍流机理新的探索进行了评价,说明引入混沌后在时、空演化方面对湍流机理的模拟,最后阐述了流动稳定性和层流向湍流的转捩。 关键词 湍流 N-S方程 流动结构 流动机理 封闭性 近年来,在围绕湍流结构和统计两条主线的研究工作中出现了新观点和新趋势,虽然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有些可能是错的——在科学容忍的范围内,但在现阶段却是研究的主流。 1 简要回顾及发展 1.1 半经验理论和模式理论 湍流的控制方程是N-S方程,但和层流相比,方程不封闭。为满足工程需要,发展了一系列的以普朗特混合长理论为代表的湍流半经验理论或早期模式理论。这种理论虽然对于增进对湍流机理的了解没有提供更多的贡献,但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却起了重大的作用[1]。半经验理论是一种唯像理论,并不涉及湍流内部机理。以速度分布公式为例,半经验理论的速度分布公式大致有对数型和指数型。对数型速度分布得到的假定是充分发展的剪切湍流中主流区(不含边界层的)的流速梯度和分子粘性无关,指数型(或渐近指数型)则假定分子粘性不能忽略[2],两种类型的流速分布公式在工程实践中都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半经验理论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吸收统计理论的成果,用统计理论的精细成果丰富半经验理论不足并保留便于应用的优点,如文[3]所作的工作。 近代的模式理论在封闭湍流基本方程组时特别吸收了统计理论的成果,如二方程模型、应力通量代数模型、应力通量方程模型等。关于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将另文给出。 1.2 统计理论 湍流的统计理论的目标则是从最基本的物理守恒定律——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探讨湍流的机理。理查逊-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图像部分被实验所证实。统计理论中湍流的能量传递关系被更符合实际的U. Fr isch等所提出的B-模型所代替。湍流统计理论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泰勒、陶森德等人的努力,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不能绕过封闭性的困难,所得成果都还是很不完善的。湍流统计理论的重要性目前已有所下降[1]。我国周培源等提出了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准相似性条件以及相应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涡旋结构统计理论并得到实验的验证[4],进一步将在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中得到的准相似性条件推广到一般的剪切湍流中,然后对关联方程的耗散项作出假定,利用逐级近似方法发展了湍流的统计理论[5],所得结果部分经实验证实。文[6]采用逐级迭代法对湍流平均运动方程和脉动速度关联方程 · 12·

定义湍流参数

FLUENT6.1全攻略 6 定压强跳跃、流动方向、环境总压和总温。 (9)出口通风条件:在出口处给定损失系数、流动方向、环境总压和总温。 (10)排气风扇条件:在假设出口处存在排气风扇的情况下,给定出口处的压强跳跃和静压。 8.2.2 定义湍流参数 在流场的入口、出口和远场边界上,用户需要定义流场的湍流参数。在FLUENT 中可以使用的湍流模型有很多种。在使用各种湍流模型时,哪些变量需要设定,哪些不需要设定以及如何给定这些变量的具体数值,都是经常困扰用户的问题。本小节只讨论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参数的方法,湍流参数在边界上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可以用型函数和UDF (用户自定义函数)来定义,具体方法请参见相关章节的叙述。 在大多数情况下,湍流是在入口后面一段距离经过转捩形成的,因此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条件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特别是在不知道湍流参量的分布规律时,在边界上采用均匀湍流条件可以简化模型的设置。在设置边界条件时,首先应该定性地对流动进行分析,以便边界条件的设置不违背物理规律。违背物理规律的参数设置往往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甚至使计算发散而无法进行下去。 在Turbulence Specification Method (湍流定义方法)下拉列表中,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常数来定义湍流参数,即通过给定湍流强度、湍流粘度比、水力直径或湍流特征长在边界上的值来定义流场边界上的湍流。下面具体讨论这些湍流参数的含义,以保证在设置模型时不出现违背流动规律的错误设置: (1)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 ) 湍流强度I 的定义如下: avg u w v u I 2 22'''++= (8-1) 上式中'u 、'v 和'w 是速度脉动量,avg u 是平均速度。 湍流强度小于1%时,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低的,而在湍流强度大于10%时,则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高的。在来流为层流时,湍流强度可以用绕流物体的几何特征粗略地估算出来。比如在模拟风洞试验的计算中,自由流的湍流强度可以用风洞的特征长度估计出来。在现代的低湍流度风洞中,自由流的湍流强度通常低于0.05%。 内流问题进口处的湍流强度取决于上游流动状态。如果上游是没有充分发展的未受扰流动,则进口处可以使用低湍流强度。如果上游是充分发展的湍流,则进口处湍流强度可以达到几个百分点。如果管道中的流动是充分发展的湍流,则湍流强度可以用公式(8-2)计算得到,这个公式是从管流经验公式得到的: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一、湍流模型的研究背景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流动,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大地困难。这也就引发了对湍流过程进行模拟的想法。 对湍流最根本的模拟方法是在湍流尺度的网格尺寸内求解瞬态的三维N-S 方程的全模拟方法,此时无需引进任何模型。然而由于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运算水平的限制,该种方法不易实现。另一种要求稍低的方法是亚网格尺寸度模拟即大涡模拟(LES),也是由N-S 方程出发,其网格尺寸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由于计算量仍然很大,只能模拟一些简单的情况,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 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而模拟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湍流模型。 所谓的湍流模型,就是以雷诺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运动方程为基础,依靠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引进一系列模型假设,而建立起的一组描写湍流平均量的封闭方程组。目前常用的湍流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微分方程数进行分类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四方程模型、七方程模型等。对于简单流动而言,一般随着方程数的增多,精度也越高,计算量也越大、收敛性也越差。但是,对于复杂的湍流运动,则不一定。湍流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的个数分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这里所说的微分方程是指除了时均N-S 方程外,还要增加其他方程才能是方程封闭,增加多少个方程,则该模型就被成为多少个模型。

关于湍流理论研究进展

关于湍流理论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湍流理论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要介绍,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假设的思想方法,进行了扼要阐述,指出了相应的实用价值和局限性。 关键词湍流湍流统计理论混沌理论湍流拟序结构湍流剪切流动 1 无处不在的湍流现象 湍流是自然界中流体的一种最普遍的运动现象,它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在大风吹过地面障碍物的旁边,在湍急的河水流过桥墩的后面,在烟囱中冒出的浓烟随风渐渐扩散等地方,都能观察到湍流运动现象。简单地说,湍流运动就是流体的一种看起来很不规则的运动。由于湍流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因此湍流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就可能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广泛领域带来巨大的效益。例如,提高各种运输工具的速度以大量节约能源,提高各种流体机械的效益;改善大气和水体的环境质量,降低流体动力噪声,防止流体相互作用引发的结构振动乃至破坏;加强反应器内部物质的热交换与化学反应的速度等等。 然而像湍流这样,虽经包括许多著名科学家在内长达一个世纪多的顽强努力,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系统的湍流理论至今还没有建立,在整个科学研究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因此,可以说湍流是力学中没有解决的最困难的难题之一。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一直坚持把湍流研究列为需要最优先发展的若干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之一。 2 湍流理论的发展历史 湍流理论从它的思路来说大体可分为两类[1]。一类是先把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平均以后,然后再设法使方程组封闭,求解后再和实验结果比较,看封闭办法是否正确。湍流中绝大部分理论是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类是先求解,取特殊模型,再引进平均,得到要求的物理量,和相应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2.1 Reynolds方程和混合长度理论 十九世纪70年代是Maxwell-Boltzmann分子运动理论取得辉煌成果的时代。它成功地解释了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粘性、气体热传导和气体扩散等一系列现象。湍流理论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受着这种思想支配。1877年T.V.Bonssinesq[2]又开始

湍流边界条件参数的设置

2011-8-30蓝色流体|流体专业论坛专注流体 - Pow… 标题: [fluent相关]湍流边界条件参数的设置 作者: ifluid 时间: 2009-4-14 15:02 标题: 湍流边界条件参数的设置 在流场的入口、出口和远场边界上,用户需要定义流场的湍流参数。在FLUENT 中可以使用的湍流模型 有很多种。在使用各种湍流模型时,哪些变量需要设定,哪些不需要设定以及如何给定这些变量的具 体数值,都是经常困扰用户的问题。本小节只讨论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参数的方法,湍流参数在边 界上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可以用型函数和UDF(用户自定义函数)来定义,具体方法请参见相关章节的 叙述。 在大多数情况下,湍流是在入口后面一段距离经过转捩形成的,因此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条件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特别是在不知道湍流参量的分布规律时,在边界上采用均匀湍流条件可以简 化模型的设置。在设置边界条件时,首先应该定性地对流动进行分析,以便边界条件的设置不违背物 理规律。违背物理规律的参数设置往往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甚至使计算发散而无法进行下去。在 Turbulence Specification Method (湍流定义方法)下拉列表中,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常数来定义湍 流参数,即通过给定湍流强度、湍流粘度比、水力直径或湍流特征长在边界上的值来定义流场边界上 的湍流。下面具体讨论这些湍流参数的含义,以保证在设置模型时不出现违背流动规律的错误设置: (1)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 湍流强度I的定义为: I=Sqrt(u’*u’+v’*v’+w’*w’)/u_avg 上式中u',v' 和w' 是速度脉动量,u_av g是平均速度。 湍流强度小于1%时,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低的,而在湍流强度大于10%时,则可以认为湍流强 度是比较高的。在来流为层流时,湍流强度可以用绕流物体的几何特征粗略地估算出来。比如在模拟 风洞试验的计算中,自由流的湍流强度可以用风洞的特征长度估计出来。在现代的低湍流度风洞中, 自由流的湍流强度通常低于0.05%。 内流问题进口处的湍流强度取决于上游流动状态。如果上游是没有充分发展的未受扰流动,则进口处可以使用低湍流强度。如果上游是充分发展的湍流,则进口处湍流强度可以达到几个百分点。如 果管道中的流动是充分发展的湍流,则湍流强度可以用公式(8-2)计算得到,这个公式是从管流经验公 式得到的: I=u’/u_avg=0.16*Re_DH^-0.125 其中Re_DH是Hy draulic Diameter(水力直径)的意思,即式(8-2)中的雷诺数是以水力直径为特 征长度求出的。 (2)湍流的长度尺度与水力直径 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大涡结构中,而湍流长度尺度l则是与大涡结构相关的物理量。在充分发展的管流中,因为漩涡尺度不可能大于管道直径,所以l 是受到管道尺寸制约的几何量。湍流长度尺度l 与管道物理尺寸L关系可以表示为: l = 0.07L 式中的比例因子0.07是充分发展管流中混合长的最大值,而L则是管道直径。在管道截面不是圆形 时,L可以取为管道的水力直径。

FLUENT中湍流参数的定义

FLUENT 中湍流参数的定义 2011-07-28 10:46:0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流场的入口、出口和远场边界上,用户需要定义流场的湍流参数。在FLUENT 中可以使用的湍流模型有很多种。在使用各种湍流模型时,哪些变量需要设定,哪些不需要设定以及如何给定这些变量的具体数值,都是经常困扰用户的问题。本小节只讨论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参数的方法,湍流参数在边界上不是均匀分布的情况可以用型函数和UDF(用户自定义函数)来定义,具体方法请参见相关章节的叙述。 在大多数情况下,湍流是在入口后面一段距离经过转捩形成的,因此在边界上设置均匀湍流条件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特别是在不知道湍流参量的分布规律时,在边界上采用均匀湍流条件可以简化模型的设置。在设置边界条件时,首先应该定性地对流动进行分析,以便边界条件的设置不违背物理规律。违背物理规律的参数设置往往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甚至使计算发散而无法进行下去。 在Turbulence Specification Method (湍流定义方法)下拉列表中,可以简单地用一个常数来定义湍流参数,即通过给定湍流强度、湍流粘度比、水力直径或湍流特征长在边界上的值来定义流场边界上的湍流。下面具体讨论这些湍流参数的含义,以保证在设置模型时不出现违背流动规律的错误设置: (1)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

湍流强度I的定义为: I=Sqrt(u’*u’+v’*v’+w’*w’)/u_avg (8-1) 上式中u',v' 和w' 是速度脉动量,u_avg是平均速度。 湍流强度小于1%时,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低的,而在湍流强度大于10%时,则可以认为湍流强度是比较高的。在来流为层流时,湍流强度可以用绕流物体的几何特征粗略地估算出来。比如在模拟风洞试验的计算中,自由流的湍流强度可以用风洞的特征长度估计出来。在现代的低湍流度风洞中,自由流的湍流强度通常低于0.05%。 内流问题进口处的湍流强度取决于上游流动状态。如果上游是没有充分发展的未受扰流动,则进口处可以使用低湍流强度。如果上游是充分发展的湍流,则进口处湍流强度可以达到几个百分点。如果管道中的流动是充分发展的湍流,则湍流强度可以用公式(8-2)计算得到,这个公式是从管流经验公式得到的: I=u’/u_avg=0.16*Re_DH^-0.125 (8-2) 其中Re_DH是Hydraulic Diameter(水力直径)的意思,即式(8-2)中的雷诺数是以水力直径为特征长度求出的。 (2)湍流的长度尺度与水力直径 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大涡结构中,而湍流长度尺度l则是与大涡结构相关的物理量。在充分发展的管流中,因为漩涡尺度不可能大于管道直径,所以l 是受到管道尺寸制约的几何量。湍流长度尺度l 与管道物理尺寸L 关系可以表示为: l = 0.07L (8-3)

湍流模型理论DOC

湍流模型理论 §3.1 引言 自然界中的实际流动绝大部分是三维的湍流流动,如河流,血液流动等。湍流是流体粘性运动最复杂的形式,湍流流动的核心特征是其在物理上近乎于无穷多的尺度和数学上强烈的非线性,这使得人们无论是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还是计算机模拟来彻底认识湍流都非常困难。回顾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特别是活跃的80年代,不仅提出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计算格式,从主控方程看相当成功地解决了Euler方程的数值模拟,可以说Euler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已接近于它有效使用范围的极限;同时还发展了一大批有效的网格生成技术及相应的软件,具体实现了工程计算所需要的复杂外形的计算网格;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无论从计算时间还是从计算费用考虑,Euler方程都已能适用于各种实践所需。在此基础上,80年代还进行了求解可压缩雷诺平均方程及其三维定态粘流流动的模拟。90年代又开始一个非定常粘流流场模拟的新局面,这里所说的粘流流场具有高雷诺数、非定常、不稳定、剧烈分离流动的特点,显然需要继续探求更高精度的计算方法和更实用可靠的网格生成技术。但更为重要的关键性的决策将是,研究湍流机理,建立相应的模式,并进行适当的模拟仍是解决湍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反映湍流流场的真实情况,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 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但是由于叶轮机械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目前计算机运算速度较慢,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还很少用于叶轮机械内部湍流场的计算,更多的是通过求解平均N-S方程来进行数值模拟。因为平均N-S方程的不封闭性,人们引入了湍流模型来封闭方程组,所以模拟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湍流模型的准确度。自70年代以来,湍流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建立了一系列的零方程、一方程、两方程模型和二阶矩模型,已经能够十分成功的模拟边界层和剪切层流动。但是,对于复杂的工业流动,比如航空发动机中的压气机动静叶相互干扰问题,大曲率绕流,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高速旋转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常常会改变湍流的结构,使那些能够预测简单流动的湍流模型失效,所以完善现有湍流模型和寻找新的湍流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湍流模型概述 §3.2.1 湍流模型的引入

第十二章 湍流射流

第十二章湍流射流 射流是指从孔口或管嘴或缝隙中连续射出的一股具有一定尺寸的流体运动。在环境工程、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热能动力、交通运输、水利等工程领域中,会遇到大量的射流问题。本章主要介绍射流的一般属性,射流的流速场、温度场和浓度场。 §12.1 射流的一般属性 12.1.1射流的分类 射流可以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按流动型态,可分为层流射流和湍流射流。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多为湍流射流,所以本章只介绍湍流射流。 按射流周围介质(流体)的性质,可分为淹没射流和非淹没射流。若射流与周围介质的物理性质相同,则为淹没射流;若不相同,则为非淹没射流。 按射流周围固体边界的情况,可分为自由射流和非自由射流。若射流进入一个无限空间,完全不受固体边界限制,称为自由射流或无限空间射流;若进入一个有限空间,射流多少要受固体边界限制,称为非自由射流或有限空间射流。若射流的部分边界贴附在固体边界上,称为贴壁射流。若射流沿下游水体的自由表面(如河面或湖面)射出,称为表面射流。 按射流出流后继续运动的动力,可分为动量射流(简称射流)、浮力羽流(简称羽流)和浮力射流(简称浮射流)。若射流出口流速、动量较大,出流后继续运动的动力来自动量,称为动量射流。若射流出口流速、动量较小,出流后继续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浮力,称为浮力羽流。如密度较小的废水泄入含盐密度大的海水,烟囱的烟气排入大气等。因浮力形成的烟气流,犹如羽毛漂浮在空中,故得名羽流。若射流出流后继续运动的动力,兼受动量和浮力的作用,称为浮力射流。在浮力射流出口附近一般动量占主要作用,而在远处浮力发挥主要作用,如火电站的冷却水排入河流中,污水排入密度较大的河口水体中。 按射流出口的断面形状,可分为圆形(轴对称)射流、平面(二维)射流、矩形(三维)射流等。 研究射流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确定射流扩展的范围,射流中流速分布及流量沿程变化;对于变密度、非等温和含有污染物质的射流,还要确定射流的密度分布、温度分布和污染物质的浓度分布。在分析讨论射流的有关计算之前,先介绍射流的形成及其属性。 12.1.2射流的形成 以自由淹没湍流圆射流为例,如图12-1。射流进入无限大空间的静止流体中,由于湍流的脉动,卷吸周围静止流体进入射流,两者掺混向前运动。卷吸和掺混的结果,使射流的断面不断扩大,流速不断降低,流量则沿程增加。由于射流边界处的流动是一种间隙性的复杂运动,所以射流边界实际上是交错组成的不规则面。实际分析时,可按照统计平均意义将其视为直线。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一、湍流模型的研究背景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流动,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困难。这也就引发了对湍流过程进行模拟的想法。 对湍流最根本的模拟方法是在湍流尺度的网格尺寸求解瞬态的三维N-S方程的全模拟方法,此时无需引进任何模型。然而由于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运算水平的限制,该种方法不易实现。另一种要求稍低的方法是亚网格尺寸度模拟即大涡模拟(LES),也是由N-S方程出发,其网格尺寸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由于计算量仍然很大,只能模拟一些简单的情况,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而模拟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湍流模型。 所谓的湍流模型,就是以雷诺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运动方程为基础,依靠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引进一系列模型假设,而建立起的一组描写湍流平均量的封闭方程组。目前常用的湍流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微分方程数进行分类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四方程模型、七方程模型等。对于简单流动而言,一般随着方程数的增多,精度也越高,计算量也越大、收敛性也越差。但是,对于复杂的湍流运动,则不一定。湍流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的个数分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这里所说的微分方程是指除了时均N-S 方程外,还要增加其他方程才能是方程封闭,增加多少个方程,则该模型就被成为多少个模型。 二、基本湍流模型 常用的湍流模型有: 零方程模型:C-S模型,由Cebeci-Smith给出;B-L模型,由Baldwin-Lomax 给出。 一方程模型:来源由两种,一种从经验和量纲分析出发,针对简单流动逐步发展起来,如Spalart-Allmaras(S-A)模型;另一种由二方程模型简化而来,如Baldwin-Barth(B-B)模型。

湍流边界条件的设置

1、湍流强度 定义:速度波动的均方根与平均速度的比值 小于1%为低湍流强度,高于10%为高湍流强度。 计算公式: I=0.16*(re)^(-1/8) 式中:I—湍流强度,re—雷诺数 2、湍流尺度及水力直径 湍流尺度(turbulence length):a physical quantit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large eddies that contain the energy in turbulent flows。 通常计算方式: l=0.07L L为特征尺度,可认为是水力直径,因数0.07是基于充分发展的湍流管流中的混合长度的最大值。 湍流参数的选取: (1)充分发展的内部流动,选取湍流强度(intensity)和水力直径(hydraulic diameter) (2)导流叶片流动、穿孔板等流动,选取强度(intensity)和长度尺度(length scale)。 (3)四周为壁面引起湍流边界层的流动,选取强度(intensity)和长度尺度(length scale),使用边界层厚度,特征长度等于0.4倍边界层,输入此值到turbulence length scale中。 3、湍动能(Kinetic energy) 湍流模型中最常见的物理量(k)。利用湍流强度估算湍动能: k=3/2*(u*I)^2 其中:u—平均速度,I—湍流强度 4、湍流耗散率(turbulent disspipation rate)

湍流耗散率即传说中的ε。通常利用k和湍流尺度l估算ε计算公式为: cu通常取0.09,k为湍动能,l为湍流尺度 5、比耗散率ω 计算公式为: ω=k^0.5/(l*c^0.25) 式中:k为湍动能,l为湍流尺度,c为经验常数,常取0.09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工程计算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一、湍流模型的研究背景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流动,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大地困难。这也就引发了对湍流过程进行模拟的想法。 对湍流最根本的模拟方法是在湍流尺度的网格尺寸内求解瞬态的三维N-S 方程的全模拟方法,此时无需引进任何模型。然而由于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运算水平的限制,该种方法不易实现。另一种要求稍低的方法是亚网格尺寸度模拟即大涡模拟(LES),也是由N-S方程出发,其网格尺寸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由于计算量仍然很大,只能模拟一些简单的情况,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而模拟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湍流模型。 所谓的湍流模型,就是以雷诺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运动方程为基础,依靠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引进一系列模型假设,而建立起的一组描写湍流平均量的封闭方程组。目前常用的湍流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微分方程数进行分类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四方程模型、七方程模型等。对于简单流动而言,一般随着方程数的增多,精度也越高,计算量也越大、收敛性也越差。但是,对于复杂的湍流运动,则不一定。湍流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的个数分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这里所说的微分方程是指除了时均N-S 方程外,还要增加其他方程才能是方程封闭,增加多少个方程,则该模型就被成为多少个模型。 二、基本湍流模型 常用的湍流模型有: 零方程模型:C-S模型,由Cebeci-Smith给出;B-L模型,由Baldwin-Lomax 给出。 一方程模型:来源由两种,一种从经验和量纲分析出发,针对简单流动逐步发展起来,如Spalart-Allmaras(S-A)模型;另一种由二方程模型简化而来,如Baldwin-Barth(B-B)模型。

湍流理论介绍

湍流理论 湍流理论 theory of turbulence 研究湍流的起因和特性的理论,包括两类基本问题:①湍流的起因,即平滑的层流如何过渡到湍流;②充分发展的湍流的特性。 湍流的起因层流过渡为湍流的主要原因是不稳定性。在多数情况下,剪切流中的扰动会逐渐增长,使流动失去稳定性而形成湍流斑,扰动继续增强,最后导致湍流。这一类湍流称为剪切湍流。两平板间的流体受下板面加热或由上板面冷却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形成流态失稳,猝发许多小尺度的对流;上下板间的温差继续加大,就会形成充分发展的湍流。这一类湍流称热湍流或对流湍流。边界层、射流以及管道中的湍流属于前一类;夏天地球大气受下垫面加热后产生的流动属于后一类。 为了弄清湍流过渡的机制,科学家们开展了关于流动稳定性理论(见流体运动稳定性)分岔(bifurcation)理论和混沌(chaos)理论的研究,还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见湍流实验)。 对于从下加热流层而向湍流过渡的问题,原来倾向于下述观点:随着流层温差的逐渐增加,在发生第一不稳定后,出现分岔流态;继而发生第二不稳定,流态进一步分岔;然后第三、第四以及许多更高程度的不稳定接连发生;这种复杂的流动称为湍流。实验结果支持这一论点。但是,这一运动过程在理论上得不出带有连续谱的无序运动,而与实验中观察到的连续谱相违。最近,对不稳定系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另一种观点:在发生第一、第二不稳定之后,第三不稳定就直接导致一个可解释为湍流的无序运动。这一观点也得到实验的支持。 剪切流中湍流的发生情况更为复杂。实验发现,平滑剪切流向湍流过渡常会伴有突然发生的、作奇特波状运动的湍流斑或称过渡斑。可以设想,许多逐渐形成的过渡斑,由于一再出现的新的突然扰动而互相作用和衰减,使混乱得以维持。把过渡斑作为一种孤立的非线性波动现象来研究,有可能对湍流过渡现象取得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存在着不止一条通向湍流的途径。 过去认为,一个机械系统发生无序行为往往是外部干扰或外部噪声影响的结果。然而,最近观察到:在某个系统里进行确定的基本操作会导致混乱的重复发生。这类系统可认为含有一个能吸引系统维持混乱的奇怪吸引子。这种混乱现象称为短暂混沌。预期对这种短暂混沌的可普遍化特性的研究将会得到说明完全发展的无序现象(湍流)的新线索。 湍流基本方程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动图像极其复杂,虽经一百多年的研究,成果并不显著。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478-101] (1) 出发进行研究;近年来,有人从统计物理学中的玻耳兹曼方程或BBGKY谱系方程出发进行研究。 对充分发展的湍流,除考虑它的瞬时量外,更要考虑各种用以描述湍流概貌的平均量。从瞬时量导出平均量的平均方法有好多种。有了平均法,就可把任一瞬时量分解成平均量和脉动量之和。例如, =+,=[kg2]+,式中[kg2]、[kg2]为速度和压力的瞬时量;、[kg2] 为其平均量;[kg2]和为其脉动量。对式(1)取平均,就得到平均速度和平均压力所满足的雷诺方程: [479-01](2)

[整理]FLUENT边界条件(2)—湍流设置.

FLUENT边界条件(2)—湍流设置 (fluent教材—fluent入门与进阶教程于勇第九章) Fluent:湍流指定方法(Turbulence Specification Method) 2009-09-16 20:50 使用Fluent时,对于velocity inlet边界,涉及到湍流指定方法(Turbulence Specification Method),其中一项是Intensity and Hydraulic Diameter (强度和水利直径),本文对其进行论述。 其下参数共两项, (1)是Turbulence Intensity,确定方法如下: I=0.16/Re_DH^0.125 (1) 其中Re_DH是Hydraulic Diameter(水力直径)的意思,即式(1)中的雷诺数是以水力直径为特征长度求出的。 雷诺数 Re_DH=u×DH/υ(2) u为流速,DH为水利直径,υ为运动粘度。 水利直径见(2)。 (2)水利直径 水力直径是水力半径的二倍,水力半径是总流过流断面面积与湿周之比。 水力半径 R=A/X (3) 其中,A为截面积(管子的截面积)=流量/流速 X为湿周(字面理解水流过各种形状管子外圈湿一周的周长) 例如:方形管的水利半径 R=ab/2(a+b) 水利直径 DH=2×R (4) 举例如下: 如果水流速度u=10m/s,圆形管路直径2cm,水的运动粘度为1×10-6 m2/s。 则 DH=2×3.14*r^2/(2*3.14*r)=2*3.14*0.01^2/(3.14*0.02)=0.01 r为圆管半径 Re_DH=u×DH/υ=10*0.02/10e-6=20000 I=0.16/Re_DH^0.125=0.16/20000^0.125=0.0463971424017634≈5%

湍流模型理论

湍流模型理论 §3.1 引言 自然界中的实际流动绝大部分是三维的湍流流动,如河流,血液流动等。湍流是流体粘性运动最复杂的形式,湍流流动的核心特征是其在物理上近乎于无穷多的尺度和数学上强烈的非线性,这使得人们无论是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还是计算机模拟来彻底认识湍流都非常困难。回顾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特别是活跃的80年代,不仅提出和发展了一大批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计算格式,从主控方程看相当成功地解决了Euler方程的数值模拟,可以说Euler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已接近于它有效使用范围的极限;同时还发展了一大批有效的网格生成技术及相应的软件,具体实现了工程计算所需要的复杂外形的计算网格;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无论从计算时间还是从计算费用考虑,Euler方程都已能适用于各种实践所需。在此基础上,80年代还进行了求解可压缩雷诺平均方程及其三维定态粘流流动的模拟。90年代又开始一个非定常粘流流场模拟的新局面,这里所说的粘流流场具有高雷诺数、非定常、不稳定、剧烈分离流动的特点,显然需要继续探求更高精度的计算方法和更实用可靠的网格生成技术。但更为重要的关键性的决策将是,研究湍流机理,建立相应的模式,并进行适当的模拟仍是解决湍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要反映湍流流场的真实情况,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但是由于叶轮机械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目前计算机运算速度较慢,大涡模拟和直接数值模拟还很少用于叶轮机械内部湍流场的计算,更多的是通过求解平均N-S方程来进行数值模拟。因为平均N-S方程的不封闭性,人们引入了湍流模型来封闭方程组,所以模拟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湍流模型的准确度。自70年代以来,湍流模型的研究发展迅速,建立了一系列的零方程、一方程、两方程模型和二阶矩模型,已经能够十分成功的模拟边界层和剪切层流动。但是,对于复杂的工业流动,比如航空发动机中的压气机动静叶相互干扰问题,大曲率绕流,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高速旋转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常常会改变湍流的结构,使那些能够预测简单流动的湍流模型失效,所以完善现有湍流模型和寻找新的湍流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3.2 湍流模型概述 §3.2.1 湍流模型的引入

紊流计算理论公式

湍流量的指定方法 湍流强度I定义为相对于平均速度u_avg的脉动速度u^'的均方根。 小于或等于1%的湍流强度通常被认为低强度湍流,大于10%被认为是高强度湍流。从外界,测量数据的入口边界,你可以很好的估计湍流强度。例如:如果你模拟风洞试验,自由流的湍流强度通常可以从风洞指标中得到。在现代低湍流风洞中自由流湍流强度通常低到0.05%。. 对于内部流动,入口的湍流强度完全依赖于上游流动的历史,如果上游流动没有完全发展或者没有被扰动,你就可以使用低湍流强度。如果流动完全发展,湍流强度可能就达到了百分之几。完全发展的管流的核心的湍流强度可以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例如,在雷诺数为50000是湍流强度为4% 湍流尺度l是和携带湍流能量的大涡的尺度有关的物理量。在完全发展的管流中,l被管道的尺寸所限制,因为大涡不能大于管道的尺寸。L和管的物理尺寸之间的计算关系如下: l07 L = .0 其中L为管道的相关尺寸。因子0.07是基于完全发展湍流流动混合长度的最大值的,对于非圆形截面的管道,你可以用水力学直径取代L。

如果湍流的产生是由于管道中的障碍物等特征,你最好用该特征长度作为湍流长度L而不是用管道尺寸。 注意:公式L l07 =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它只是在大多 .0 数情况下得很好的近似。对于特定流动,选择L和l的原则如下:对于完全发展的内部流动,选择强度和水力学直径指定方法,并在水力学直径流场中指定L=D_H。 对于旋转叶片的下游流动,穿孔圆盘等,选择强度和水力学直径指定方法,并在水力学直径流场中指定流动的特征长度为L 对于壁面限制的流动,入口流动包含了湍流边界层。选择湍流强度和长度尺度方法并使用边界层厚度d_99来计算湍流长度尺度l,在湍流长度尺度流场中输入l=0.4d_99这个值 湍流粘性比m_t/m直接与湍流雷诺数成比例(Re_t?k^2/(e n))。Re_t在高湍流数的边界层,剪切层和完全发展的管流中是较大的(100到1000)。然而,在大多数外流的自由流边界层中m_t/m相当的小。湍流参数的典型设定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