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考试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考试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考试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化学

专题二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题型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

题型二物质的量浓度及综合计算 (6)

题型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2019全国Ι)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2.(2019全国Ⅱ)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 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 N A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 N A

3.(2019浙江4月选考)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CH2CH2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 A

B.50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中微粒数大于0.5 N A

C.30 g HCHO与CH3COOH混合物中含C原子数为N A

D. 2.3 g Na与O2完全反应,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介于0.1 N A和0.2 N A之间4.(2018·全国I)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5.(2018·全国II)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6.(2018·全国II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7.(2017·全国II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 0.1 mol ·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8.(2017·全国III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 mol 的11

B 中,含有0.6N A 个中子

B .pH=1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 +

C .2.24 L (标准状况)苯在O 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 个CO 2分子

D .密闭容器中1 mol PCl 3与1 mol Cl 2反应制备 PCl 5(g ),增加2N A 个P-Cl 键

9.(2016·全国I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

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10.(2016·海南)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若光解0.02 mol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可生成H 2的质量为0.02g

B .可生成氢气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 .可生成H 2的体积为0.224L (标准情况)

D .生成H 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 与水反应产生H 2的量

11.(2016·上海)称取(NH 4)2SO 4和NH 4HSO 4混合物样品7.24 g ,加入含0.1 mol NaOH 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 31792 mL (标准状况),则(NH 4)2SO 4和NH 4HSO 4的物质的量比为( )

A .1:1

B .1:2

C .1.87:1

D .3.65:1

12.(2016·四川)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g 镁在足量的O 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5N A

C .氢原子数为0.4N A 的CH 3OH 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0.4N A

D .0.1 L 0.5 mol/L CH 3COOH 溶液中含有的H +数为0.05N A

13.(2015·全国I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数目为2N A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 1.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Fe3+、Al3+、Cu2+,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用废铁屑制得Fe2O3、Al2O3和金属Cu,过程如下。 请回答: (1)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G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4)B→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E焰色反应呈黄色,试剂H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u Fe2+、Al3+稀盐酸或稀硫酸 2Fe2+ + Cl2 = 2Fe3+ + 2Cl— NaOH溶液 【解析】 【分析】 【详解】 (1)向含Fe3+、Al3+、Cu2+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废铁屑,发生反应2Fe3++Fe=3Fe2+,Fe+ Cu2+= Fe2++Cu,而铁屑是过量的,因此固体A的成分是Fe和Cu; (2)溶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有反应产生的Fe2+和废水中原有的Al3+; (3)向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试剂G能产生溶液B和固体C,则试剂G为稀盐酸或稀硫酸,而固体C为不溶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Cu; (4)向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氯水,Fe2+被Cl2氧化成Fe3+,而Al3+不反应,因此离子方程式为2Fe2+ + Cl2 = 2Fe3+ + 2Cl—; (5)溶液D的成分是Fe3+和Al3+,向其中加入过量的H溶液生成沉淀F和溶液E,且沉淀F经过灼烧生成铁红,则F为Fe(OH)3;溶液E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且一定条件下能得到Al2O3,说明含有铝元素,则E为Na[Al(OH)4];经过以上分析,可知H为NaOH溶液。 2.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刷电路板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有CuCl2和FeCl2生成.如图是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广东卷) -十年高考全国高考真题汇编化学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最新研究表明As2O3在医药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小组从工业废料中提取As2O3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H3AsO3为弱酸,热稳定性差。 (1)写出一条“碱浸”时提高浸取率的方法____;“碱浸”中H3AsO3转化成Na3As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氧化”时常在向混合液中通入O2时对体系加压,目的是____。 (3)“沉砷”过程中有如下反应: ①<0 ②>0 沉砷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沉砷最佳温度为____,高于85℃时,沉砷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 (4)“还原”过程中获得H3 As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操作A”为:____、过滤;滤液Ⅱ的主要成分是____。 (5)若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和“还原”时消耗相同条件下O2和SO2体积分别为xL、yL,则废水中n(H3AsO3):n(H3AsO4)=____(写出含x、y的计算式)。 2.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SO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 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大反应物浓度3.(10分)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元素的一种核素无中子,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B元素的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 (1)A、D、F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2)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A2C和1 mol BC,—定条件下,2 min达平衡时生成0.4mol A2,则用B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加BC2的浓度始终不能提高正反应速率 B.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则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A2是一种高效优质新能源 D.若生成1 molA2,转移2mol电子 (3)用A元素的单质与C元素的单质及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构成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负极,正极。 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入学模拟训练 4.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模拟细胞内生物电的产生过程,可将酸性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doc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1:2 B .2:3 C .3:1 D .5:3 【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8新课标1卷】Li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Li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Li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 _、_____(填标号)。 A.B. C.D. (2)Li+与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r(H?),原因是______。 (3)LiAl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 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LiAlH4中,存在_____(填标号 )。 A.离子键 B.σ键 C.π键 D.氢键 (4)Li2O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Born? Haber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________J·mol? 1,O=O键键能为______J·mol?1,Li2O晶格能为______J·mol?1。

(5)Li2O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0.4665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Li2O的密度为______g·cm? 3(列出计算式)。 【答案】 D C Li+核电荷数较大正四面体sp3AB5204982908 【解析】分析:(1)根据处于基态时能量低,处于激发态时能量高判断; (2)根据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判断;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微粒判断化学键; (4)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据此计算;根据氧气转化为氧原子时的能量变 化计算键能;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据此 解答; (5)根据晶胞中含有的离子个数,结合密度的定义计算。 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轨道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构型,电离能、晶格能,化学键类型,晶胞的计算等知识,保持了往年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立足课本进行适当拓展,但整体难度不大。难点仍然是晶胞的有关判断与计算,晶胞中原子的数目往往采用均摊法:①位于晶胞顶点的原子为8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h TQ2/S 〔激发态〕 TiO 2/S TiO 2/S+ +e- l3+2e 3I 2TiO 2/S 3I 2TiO2/S+I3 以下关于该电池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 3-的浓度可不能减少 【解析】B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13-+2e-=3I -; A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 有减少;C正确,见B选项的解析;D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确实是: 还原. 氧化 I「3I-的转化〔还有I 2+| 一二|「〕,另一部分确实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 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 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养,能否适应生疏的 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咨询题等 【点评】此题立意专门好,然而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 盐都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17题〔3〕咨询,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不公平!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图像试题 (2011烟台毕业)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2011潍坊毕业)16.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 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2011南宁)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2011遂宁)3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

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A B C D A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2011绥化)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 加水的量/g A 反应时间/s B NaOH 溶液质量/g C 反应时间/s D A B C D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专练1 物质的量 两年高考真题演练 1.(2015·课标全国Ⅰ,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 g D 2O 和18 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 L 0.5 mol ·L -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2.(2015·课标全国Ⅱ,10)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 L 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2-3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 3.(2015·四川理综,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 g H 182O 与D 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4.4 g 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 A C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与足量Na 2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D .50 mL 12 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4.(2015·广东理综,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g Na 与足量H 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n A 个H 2分子 B .1 mol 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n A 个SO 3分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N 2和H 2混合气中含n A 个原子 D .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 3O 4,失去8n A 个电子 5.(2014·江苏化学,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 g 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B .0.1 mol 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D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6.(2014·广东理综,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 甲苯含有6n A 个C —H 键 B .18 g H 2O 含有10n A 个质子 C .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水含有n A 个NH 3分子 D .56 g 铁片投入足量浓H 2SO 4中生成n A 个SO 2分子 7.(2014·四川理综,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 离子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 N A 8.(2014·江苏化学,18)碱式碳酸铝镁[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常用作塑料阻燃剂。 (1)碱式碳酸铝镁具有阻燃作用,是由于其受热分解需吸收大量热量和________。 (2)Mg a Al b (OH)c (CO 3)d ·x H 2O 中a 、b 、c 、d 的代数关系式为________。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3.390 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 0.560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样品在270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全部高中化学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全国通用

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 1.(09年福建理综·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 答案:C 2.(09年广东化学·6)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 答案:C 3.(09年广东理基·20)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 A个C1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 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N 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答案:D 4.(09年海南化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C 5.(09年江苏化学·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2017-2019化学高考真题汇编--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19年化学高考真题汇编权威答案解析精华 (13)

2019年化学高考真题汇编答案解 析精华 1.(2019广东理基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2019广东理基28) 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3.(2019宁夏理综12)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 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7∶1 C.7∶8 D.8∶7 4.(2019广东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 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5.(2019广东6)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 A.Al B.Al(OH)3 C.AlCl3 D.Al2O3 6.(2019广东22)铜在自然界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所列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 6Cu+SO2↑,反应的氧化剂是 (3)SO2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是;处理该尾气可得到有价值的化学品,写出其中1种酸和1种盐的名称 。 (4)黄铜矿熔炼后得到的粗铜含少量Fe、Ag、Au等金属杂质,需进一步采用电解法精制。请简述粗铜电解得到精铜的原理: (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填字母)。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 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 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9.(广东理基·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10.(广东理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汇编(16个专题)

专题目录专题1:化学与生活.doc 专题2:元素周期律.doc 专题3:元素化合物.doc 专题4: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doc 专题6:反应热和电化学.doc 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专题8: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专题9: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oc 专题11:电解质溶液.doc 专题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doc 专题1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专题1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oc 专题15:化学实验.doc 专题16:化学用语、化学计量.doc

一、化学与生活 (2015北京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2015福建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D.铅笔漆—涂料工业 (2015海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2015广东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2015山东7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2015四川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2015新课标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

2019年化学高考真题汇编权威答案解析精华 (1)

2019年化学高考真题汇编 1.(19年宁夏理综·10)若N 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 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 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 A个电子 D.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4 2.(19年宁夏理综12)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3.(19年广东化学·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4.(19年广东理基·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 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 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 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 A个H2O分子 5.(2019海南·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6.(2019海南·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7.(19年广东化学·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 A.Al B.Al(OH)3 C.Al Cl3D.Al2O3 8.(19年广东化学·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