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谱(NMR)v3

核磁共振谱(NMR)v3
核磁共振谱(NMR)v3

核磁共振氢谱 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诞生,13C—NMR的研究迅速开展。由于1H—NMR的灵敏度高,而且积累的研究资料丰富,因此在结构解析方面1H—NMR的重要性仍强于13C—NMR。 解析图谱的步骤 1.先观察图谱是否符合要求;①四甲基硅烷的信号是否正常;②杂音大不大;③基线是否平;④积分曲线中没有吸收信号的地方是否平整。如果有问题,解析时要引起注意,最好重新测试图谱。 2.区分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峰(spinning side bands)、13C卫星峰(13C satellite peaks) (1)杂质峰:杂质含量相对样品比例很小,因此杂质峰的峰面积很小,且杂质峰与样品峰之间没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容易区别。 (2)溶剂峰:氘代试剂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度(大部分试剂的氘代率为99-99.8%),因此谱图中往往呈现相应的溶剂峰,如CDCL3中的溶剂峰的δ值约为7.27 ppm处。 (3)旋转边峰:在测试样品时,样品管在1H-NMR仪中快速旋转,当仪器调节未达到良好工作状态时,会出现旋转边带,即以强谱线为中心,呈现出一对对称的弱峰,称为旋转边峰。 (4)13C卫星峰:13C具有磁距,可以与1H偶合产生裂分,称之为13C卫星峰,但由13C的天然丰度只为1.1%,只有氢的强峰才能观察到,一般不会对氢的谱图造成干扰。 3.根据积分曲线,观察各信号的相对高度,计算样品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原子数目。可利用可靠的甲基信号或孤立的次甲基信号为标准计算各信号峰的质子数目。 4.先解析图中CH3O、CH3N、、CH3C=O、CH3C=C、CH3-C等孤立的甲基质子信号,然后再解析偶合的甲基质子信号。 5.解析羧基、醛基、分子内氢键等低磁场的质子信号。 6.解析芳香核上的质子信号。 7.比较滴加重水前后测定的图谱,观察有无信号峰消失的现象,了解分子结

磁共振谱仪

永磁磁共振系统讲座 第三讲 磁共振谱仪 邹润垒包尚联 邹润垒先生,MRI系统工程师;包尚联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肿瘤物 理诊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一前言 从第一讲中我们得知,MRI是继CT以后,医学放射领域又一次具有革命性的科学成果,它为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又一个能够测量人体解剖、生理和心理信息的有效工具。MRI主要由磁体、谱仪、计算机三大部分组成。而MRI谱仪技术则是这一系统的另一关键部件。MRI谱仪包括数字射频发射部分和数字射频接收部分。其特点是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放大后直接进行高分辨高速A/D数字化转换。其它处理如正交混频(正、余弦)、检波、滤波等都在高速信号处理器控制下由硬件用数字处理完成。数字化信号在谱仪中处理信号的多少是衡量谱仪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数字信号容易控制,又能减少干扰。由于MRI要求有较高的数字分辨率和实时采集速度,其所用的内存数据都在16比特以上。为了保证速度,所有的专门运算都由硬件完成。 二发射链和接收链 谱仪在MRI系统中的作用是控制射频(RF)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发射和接收RF信号,执行脉冲序列,产生MRI信号并采集图像数据。谱仪可分为发射链和接收链。 发射链的作用是提供足够强度的共振激发B1场,向人体发送具有特定RF脉冲波形、脉宽、功率和重复周期的脉冲,这个脉冲波通过RF线圈,把能量耦合到样品的自旋核中去。发射链包括频率合成器、正交调制器、衰减器、RF功放推动机、发射机、RF开关,最终到RF发射线圈。具体说频率合成器是一个高度稳定的频率可调的标准信号源,可提供激发某层面的中心频率为ω0的RF信号。调制器可输出一定的带宽对应一定层厚的RF信号(ω0±Δω)。RF信号中心频率ω0和带宽Δω满足要求后,逐级放大,最后经末级功放(发射机)放大到足够功率后,匹配耦合馈入RF发射线圈,产生B1场脉冲(90o或180o或任意θ角)。 接收链的作用是接收MR信号,并把它数字化后送入计算机处理。接收链包括RF接收线圈、RF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RF放大器、衰减器、正交解调器(也叫正交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音频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等。具体说,RF场B1激发之后,磁化强度M⊥在RF线圈中感应出MR信号调制的RF回波信号(其频率为拉莫频率ω0),这信号并载有空间编码信息。由于接收到的信号只有微伏量级,要把RF线圈的MR信号数字化,首先要对信号进行放大。在信号接收链中,首先使用的低噪声前置放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 测样品的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 是否有-CH3-O- 、CHCOC3NH=、 CH3C、RCOC2CHl 、RO-CH2-Cl 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 6.5-8.5 范围内有信号,则 表示有芳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 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 系,确定有何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 相对照,确定是 何官能团,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 理。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NO。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 推定其结构。 图3七0未知化合物C3H7NO3的图谱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 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 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 的积分强度为2: 2:3,可能有一CH—、一CH—、一CH —基 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 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 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

核磁共振波谱仪

附件: 核磁共振波谱仪简介及样品要求 一、应用领域: 由于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深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已成为人们探索物质微观世界奥秘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物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石油化工、食品等领域。 根据本校所购买仪器的硬件参数可进行以下应用: 1、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和有机反应历程研究。 2、互变异构现象和动态过程的研究 3、定量分析和分子量测定 二、核磁共振波谱仪硬件参数: 型号:A V ANCE III HD 400 MHz 产地及厂家:瑞士布鲁克 液体探头: 灵敏度: 1H灵敏度≥480:1(0.1% EB) 13C灵敏度≥200:1(ASTM) 31P灵敏度≥150:1(TPP) 15N灵敏度≥25:1 (90% formamide) 19F灵敏度≥500:1 (TFT)) 脉冲宽度: 1H pulse width ≤10 μs (0.1% EB sample) 19F pulse width ≤18 μs (TFT sample) 13C pulse width ≤10 μs (ASTM sample) 31P pulse width ≤8 μs (TPP sample) 15N pulse width ≤21 μs (90% formamide sample) 线形: 13C spinning lineshape ≤ 0.2/2/4Hz (50%/0.55%/0.11%, ASTM) 1H non-spinning lineshape ≤ 0.8/7/14Hz (50%/0.55%/0.11%, 1% CHCl ) 3固体探头: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的信 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香 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 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强度为2:2:3, 可能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 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 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CH 2 -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 子式应为CH 3-CH 2 -CH 2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 构。

400M核磁共振谱仪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3/2007 400M 核磁共振谱仪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国别:瑞 士 设备价格:21.6万美元联系人:任新峰 购置日期:2006年6月设备所在地:实训楼3423联系电话: 67791221 设备简介: 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的作用下对固定频率的射频电磁波进行吸收的现象。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核磁共振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分析物质的手段,由于其可深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并具有迅速、准确、分辨率高等优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从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科,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核磁共振(Nuclear M 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在过去的六、七十年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快速 的发展。特别是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技术参数: 电源:220V(10%,50Hz)操作室温度:15~30 操作持续时间:连续操作相对湿度:<85% 控温设置范围:-150~350 控温精度:0.1 / 1H 灵敏度: 220!1(0.1%EB)13C 灵敏度: 160!1(ASTM)15N 灵敏度: 20!1(90%form amide) ? 61?

31P灵敏度:135!1(T PP) 变温范围:-150~150 Z-梯度场强度:50g/cm 分辨率:#0.45Hz(3%CHCL) 应用范围: 核磁共振波谱仪是化学、化工、制药、食品、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中进行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所不可缺少的大型分析仪器,用于化学化工学科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核磁共振波谱仪是四大光谱分析仪器之一,也是一种权威的结构鉴定手段的首选仪器。 (上接第60页) 应用范围: 高效液相色谱仪是化学、化工、制药、食品、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中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所不可缺少的分析仪器。主要可用于精细化工产品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精细有机合成、催化及反应工程、高分子材料化学、纳米材料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功能与生物材料等的研究,是用于化学化工学科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测试仪器之一。 ? 62?

核磁一般氢谱和碳谱的解析步骤

核磁一般氢谱和碳谱的解析步骤 分析氢谱有如下的步骤。 (1) 区分出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带。 杂质含量较低,其峰面积较样品峰小很多,样品和杂质峰面积之间也无简单的整数比关系。据此可将杂质峰区别出来。 氘代试剂不可能100%氘代,其微量氢会有相应的峰,如CDCl3中的微量CHCl3在约7.27ppm处出峰。边带峰的区别请阅6.2.1。 (2) 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即环加双键数。当不饱和度大于等于4时,应考虑到该化合物可能存在一个苯环(或吡啶环)。 (3) 确定谱图中各峰组所对应的氢原子数目,对氢原子进行分配。 根据积分曲线,找出各峰组之间氢原子数的简单整数比,再根据分子式中氢的数目,对各峰组的氢原子数进行分配。 (4) 对每个峰的δ、J都进行分析。 根据每个峰组氢原子数目及δ值,可对该基团进行推断,并估计其相邻基团。 对每个峰组的峰形应仔细地分析。分析时最关键之处为寻找峰组中的等间距。每一种间距相应于一个耦合关系。一般情况下,某一峰组内的间距会在另一峰组中反映出来。

通过此途径可找出邻碳氢原子的数目。 当从裂分间距计算J值时,应注意谱图是多少兆周的仪器作出的,有了仪器的工作频率才能从化学位移之差Δδ(ppm)算出Δν(Hz)。当谱图显示烷基链3J耦合裂分时,其间距(相应6-7Hz)也可以作为计算其它裂分间距所对应的赫兹数的基准。 (5) 根据对各峰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的分析,推出若干结构单元,最后组合为几种可能的结构式。每一可能的结构式不能和谱图有大的矛盾。 (6) 对推出的结构进行指认。 每个官能团均应在谱图上找到相应的峰组,峰组的δ值及耦合裂分(峰形和J值大小)都应该和结构式相符。如存在较大矛盾,则说明所设结构式是不合理的,应予以去除。通过指认校核所有可能的结构式,进而找出最合理的结构式。必须强调:指认是推结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未知物的结构稍复杂,在推导其结构时就需应用碳谱。在一般情况下,解析碳谱和解析氢谱应结合进行。从碳谱本身来说,有一套解析步骤和方法。 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和氢谱有一定的差异。在碳谱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化学位移δ。常规碳谱主要提供δ的信息。从常规碳谱中只能粗略的估计各类碳原子的数目。如果要得出准确的定量关系,作图时需用很短的脉冲,长的脉冲周期,并采用特定的分时去耦方式。用偏共振去耦,可以确定碳原子的级数,但化合物中碳原子数较多时,采用此法的结果不完全清楚,

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的原理及应用指导书

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1、实验类型及学时数 a)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 b)学时数:10学时 2、实验目的和意义 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F.Block)和哈佛大学珀赛尔(,两人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论的新学科。 在各种各样的化学分析仪器中,核磁共振谱仪被公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和测试工具,它的许多功能是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 核磁共振谱仪可以给出小到原子核在分子中的精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微小变化,大到整个人体的断层成像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信息。被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化学、生物、医药、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通过学习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构成、使用方法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3、实验原理 (1)基本原理 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ΔE = γhB 0 (1) 其中:γ为旋磁比,h为约化普朗可常数,B0为稳恒外磁场。 如果此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 谱的步骤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诞生,13C—NMR的研究迅速开展。由于1H—NMR的灵敏度高,而且积累的研究资料丰富,因此在结构解析方面1H—NMR的重要性仍强于13C—NMR。 解析图谱的步骤 1.先观察图谱是否符合要求;①四甲基硅烷的信号是否正常;②杂音大不大;③基线是否平;④积分曲线中没有吸收信号的地方是否平整。如果有问题,解析时要引起注意,最好重新测试图谱。 2.区分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峰(spinning side bands)、13C卫星峰(13C satellite peaks) (1)杂质峰:杂质含量相对样品比例很小,因此杂质峰的峰面积很小,且杂质峰与样品峰之间没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容易区别。 (2)溶剂峰:氘代试剂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度(大部分试剂的氘代率为%),因此谱图中往往呈现相应的溶剂峰,如CDCL3中的溶剂峰的δ值约为ppm处。 (3)旋转边峰:在测试样品时,样品管在1H-NMR仪中快速旋转,当仪器调节 未达到良好工作状态时,会出现旋转边带,即以强谱线为中心,呈现出一对对称的弱峰,称为旋转边峰。

(4)13C卫星峰:13C具有磁距,可以与1H偶合产生裂分,称之为13C卫星峰,但由13C的天然丰度只为%,只有氢的强峰才能观察到,一般不会对氢的谱图造成干扰。 3.根据积分曲线,观察各信号的相对高度,计算样品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 原子数目。可利用可靠的甲基信号或孤立的次甲基信号为标准计算各信号峰的质子数目。 4.先解析图中CH3O、CH3N、、CH3C=O、CH3C=C、CH3-C等孤立的甲基质子信号,然后再解析偶合的甲基质子信号。 5.解析羧基、醛基、分子内氢键等低磁场的质子信号。 6.解析芳香核上的质子信号。 7.比较滴加重水前后测定的图谱,观察有无信号峰消失的现象,了解分子结构中所连活泼氢官能团。 8.根据图谱提供信号峰数目、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解析一级类型图谱。 9.解析高级类型图谱峰信号,如黄酮类化合物B环仅4,-位取代时,呈现 AA,BB,系统峰信号,二氢黄酮则呈现ABX系统峰信号。 10. 如果一维1H-NMR难以解析分子结构,可考虑测试二维核磁共振谱配合解析结构。 11. 组合可能的结构式,根据图谱的解析,组合几种可能的结构式。 12. 对推出的结构进行指认,即每个官能团上的氢在图谱中都应有相应的归属信号。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WOIRD格式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的信 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3-O-、CHCOC3N H=、CH3C、RCOC2H C l、 RO-CH2-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香 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再对照 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NO2。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 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 1.59ppm有小峰, 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强度为2:2:3,可能有-CH2-、-CH2-、-CH3-基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 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3-CH2-CH2-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子式应为CH3-CH2-CH2-NO2,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6O3,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构。

核磁共振碳谱详解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 Produced by Jiwu Wen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1. 化学位移范围宽。 碳谱(13C-NMR)的化学位移δC通常在0~220 ppm之间(对于碳正可达330 ppm)。 离子δ C 比较:1H-NMR的化学位移δ通常在0~10 ppm之间。Example:

2. 13C-NMR给出不与氢相连的碳的共振吸收峰。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可以给出季碳,羰基碳,氰基碳,以及不含氢原子的烯碳和炔碳的特征吸收峰。 3. 13C-NMR的偶合情况复杂,偶合常数大。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中偶合情况比较复杂,除了1H-1H偶合,还有1H-13C以及1H,13C与其它自旋核之间的偶合。1H-13C的偶合常数通常在125-250 Hz。因此在谱图测定过程中,通常采用一些去偶技术。 4. 13C-NMR的灵敏度低。

?核磁共振碳谱的去偶技术 1. 质子宽带去偶(也称为质子噪声去偶)。质子宽带去偶是一种双共振去偶技术,实验方法是:用一相当宽的频率(包括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频率)照射样品,消除13C-1H 之间的偶合,使每种碳原子只给出一条谱线。 2. 偏共振去偶(也称不完全去偶)。 这种去偶技术的实验方法是:采用一个频率范围很小、比质子宽带去偶功率弱很多的射频场(B 2),其频率略高于待测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吸收频率,使1H 与13C 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去偶,不仅消除2J ~4J 的弱偶合,而且使1J 减小到J r (表观偶合常数)。J r 和1J 之间的关系如下: r 12J J B /2?ν λπ =

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带参数为必须满足参数

6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带*参数为必须满足参数) *1.600M超导磁体和防震装置, 液氦保持时间:≥150天;液氦消耗量:≤16ml/h *2. 射频发射系统, 射频通道数:3个及以上,各通道具有的功能:观察、脉冲及去偶。第二通道X多核功放最大输出功率:≥500W。氘数字锁场、梯度场系统及温控单元包括自动/手动匀场系统,包括精确的氘梯度自动匀场。 *3. 梯度场最大电流:≥10安培;高精度变温控制单元,控温范围:-120o C—+150 o C,精度:≤±0.1 o C,液氮致冷低温附件,低温极限可达-120 o C。具有磁共振热电偶自动控温功能。 *4. 探头:1H/19F-(15N-109Ag)5mm, 1H-{BB} 5mm Z向梯度的多核宽频正向超低温观察探头, 检测核:1H,19F及共振频率在15N-31P之间的核; 1H灵敏度≥2700:1(0.1%EB),13C灵敏度≥1600:1(10%EB),31P灵敏度≥1000:1(TPP),15N灵敏度≥170:1 (90% Formamide), 19F灵敏度≥2500:1 (TFT),90度脉冲宽度1H≤12us, 19F≤15us, 13C≤10us,31P≤12us,15N≤15us,探头变温范围:0 o C—+80 o C; 梯度强度≥60高斯/CM。探头全自动调谐和匹配附件:配备能调所有观测核的全自动调谐和匹配附件。1H/19F-(15N-109Ag)5mm Z梯度场多核二合一探头。检测核:1H和19F,以及共振频率在15N-109Ag之间的所有核.灵敏度:1H≥900:1(0.1%EB),13C≥330:1(ASTM),31P≥250:1(TPP),15N≥45:1( 90% Formamide in DMSO-D6),19F (1H去耦)≥950:1(TFT);90°脉宽:1H≤10μs(0.1%EB),13C≤12μs(ASTM),31P≤12μs (0.0485% TPP),15N≤18μs(90% Formamide),19F ≤12μs(TFT);探头变温范围:-120 o C—+150 o C, Z梯度场强度≥50GS/CM *5. 探头具备观测1H去偶后的19F图谱和1H&19F相关谱图功能 *计算机工作站:配置应以安装当月的主流配置为准,并保证该仪器的所有软件都能在计算机上正常安装运行。CPU主频: intel 四核3.6GHz处理器, 内存:≥4GB, 硬盘:≥1000G B, 运行平台:Windows 操作系统, 高速激光打印机.进口无油无水空压机1台, 进口涡旋空气压缩机1台,带干燥器和过滤器和储气罐。6KV A/1小时UPS电源,高温陶瓷转子5个。 *NMR软件: 1D,2D,3D NMR数据采集,控制及处理软件; 一维1H谱辅助分析软件一套; 自动测试谱仪性能:包括自动运行标准样品的梯度匀场、校准脉冲宽度、测试灵敏度; 60位自动进样器1套,带相同数量转子 技术服务:仪器安装完成后中标厂家的安装调试人员应在现场就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对用户进行现场培训。免培训费,差旅食宿自理。保修3年(自设备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核磁共振仪原理

核磁共振波谱学简单介绍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蔡兴宇学号:20105052029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 指导老师:王海波职称:讲师 摘要: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通常人们所说的核磁共振指的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分子结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核磁共振是一种探索、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高新技术。目前,核磁共振已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量子力学;参数;能级分裂;电磁波 Abstract: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is a branch of spectroscopy, and its resonant frequency in the radio frequency b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nsition is nuclear spin on the nuclear zeeman energy level transition. People usually mean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s the use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phenomenon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human body inter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s a kind of exploration, research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t presen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has been in physics,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life science and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reas such as. Key wor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Quantum mechanics; Parameters; Energy level splitting;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引言 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珀塞尔和斯坦福大学布洛赫等人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以来,核磁共振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核磁共振已广泛地应用到物理、化学、生物特别是医学等各个领域。它是研究核结构和准确测量磁场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分子结构即核磁共振的波谱分析。医学

核磁共振碳谱总结

第4章核磁共振碳谱 在C的同位素中,只有13C有自旋现象,存在核磁共振吸收,其自旋量子数I=1/2。13C NMR 的原理与1H NMR一样。由于γc= γH /4,且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因此13C核的测定灵敏度很低,大约是H核的1/6000,测定困难。加之H核的偶合干扰,使得13C NMR信号变得很复杂,难以测得有实用价值的图谱。知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质子去偶技术和傅里叶变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才使13C NMR的测定变的简单易得。 4.1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1. 灵敏度低 由于γc= γH /4,且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1%,因此13C核的测定灵敏度很低,大约是H核的1/6000,测定困难。 2. 分辨能力高 氢谱的化学位移δ值很少超过10ppm,而碳谱的δ值可以超过200ppm,最高可达600ppm。这样,复杂和分子量高达400的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精细变化都可以从碳谱上分辨。同时13C 自身的自旋-自旋裂分实际上不存在,虽然质子和碳核之间有偶合,但可以用质子去偶技术进行控制。 3. 能给出不连氢碳的吸收峰 有机化合物分子骨架主要由 C 原子构成,因而13C NMR 能更全面地提供有关分子骨架的信息。而1HNMR 中不能给出吸收信号的 C=O、C=C、C≡C、C≡N以及季碳等基团,在13CNMR 中都可以直接给出特征吸收峰。13CNMR 可直接观测不带氢的含碳官能团,如羰基、氰基等。 4. 不能用积分高度来计算碳的数目 13C NMR的常规谱是质子全去偶谱。对大多数碳,尤其是质子化碳,他们的信号强度都会由去偶的同时产生的NOE效应而大大增强。因此不到呢国家的碳原子的数目不能通过常规共振谱的谱线强度来确定。 5. 弛豫时间T1可作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波谱参数 在化合物中,处于不同环境的13C核,他们的弛豫时间数值相差较大,可以达到2~3个数量级,通过T1可以致人结构归属,窥测体系的运动情况等。 4.2 核磁共振碳谱的测定方法 4.2.1 脉冲傅里叶变换法 同核磁共振氢谱。 4.2.2 核磁共振碳谱中的几种去偶技术 13C核的天然丰度很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 C 原子均为13C 核的几率极低,因此可忽略13C 核之间的偶合。 13C-1H 之间偶合常数很大,高达 120~320Hz,而13C 被偶合氢按 n+1 规律分裂为多重峰,使谱图不易解析,为提高灵敏度和简化谱图,须去掉1H 对13C 的偶合,方法有如下几种。 1. 质子带宽去偶法 又称噪声去偶,是最重要的去偶技术。在观察13C的同时,用一覆盖所有质子共振频率的射频照射质子,消除全部氢核对13C 的偶合,使每一个磁等价的13C 核成为一个信号,13CNMR呈现一系列单峰,同时由于 NOE 效应使13C 峰大为增强,信噪比提高。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得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得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得 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得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得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与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就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 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得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得规律,根据各峰之间得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得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得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得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就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得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就是否合理。再对 照已知化合物得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构。

解析计算不饱与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与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得积分强度为2:2:3,可能 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得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 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得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 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CH 2 -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得分子式应为CH 3 -CH 2-CH 2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构。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 品的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 有芳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 定有何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 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 能团,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 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 其结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 强度为2:2:3,可能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 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 -CH 2-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子式应为CH 3 -CH 2 -CH 2 -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 其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发展现状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发展现状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着重介绍了连续波核磁共振波谱仪和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文章最后介绍了几种核磁波谱仪的实例,并对今后核磁波谱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仪连续核磁共振波谱仪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谱仪 一.核磁共振波谱仪发展概述 核磁共振是指一个射频场引起有磁矩的原子核与外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磁能之间的跃迁。核磁共振波谱仪是基于核磁矩不等于零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作用下,对稳定频率电磁波的吸收现象来研究物质结构的一种工具。分析工作者从共振峰的数和相对的强度、化学位移和驰豫时间等参数进行物质结构分析。 20世纪后半叶,NMR技术和仪器发展十分快速,从永磁到超导,从60MHz到800MHz 的NMR谱仪磁体的磁场差不多每五年提高一点五倍,这是被NMR在有机结构分析和医疗诊断上特有功能所促进的。现在有机化学研究中NMR已经成为分析常规测试手段,同样,在医疗上MRI(核磁共振成像仪器)亦成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手段。 1953年:美国Varian公司---第一台NMR谱仪(30MHZ) 1964年:美国Varian公司---第一台超导NMR谱仪(200MHZ) 1971年:日本JEOL公司---第一台超导傅立叶变换NMR谱仪(计算机用于NMR谱仪,使NMR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发展。 二.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类型 实现核磁共振可用两种方法:固定磁场B0,改变射频的频率产生核磁共振,称为扫频法;固定射频的频率,改变磁场B0产生核磁共振,称为扫场法。 按工作方式,可将高分辨率核磁振仪分为两种类型: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和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谱仪。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 图1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示意图 连续波(CW)是指射频的频率和外磁场的强度是连续变化的,即进行连续扫描,直至到被观测的核依次被激发产生核磁共振。 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主要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①磁铁,②探头,③射频和音频发射单元,④频率和磁场扫描单元,⑤信号放大、接受和显示单元。后三个部件装在波谱仪内。 通常是用电磁铁和永久磁铁产生均匀而稳定的磁场B0。在两磁极之间安装一个探头,探头中央插入试样管。试样管在压缩空气的推动下,匀速而平稳地回旋。射频振荡器线圈安

核磁共振碳谱.

13核磁共振碳谱(C-NMR)Produced by Jiwu Wen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1. 化学位移范围宽。 碳谱(13C-NMR)的化学位移通常在0~220 ppm之间(对于碳正离子可达330 ppm)。 比较:1H-NMR的化学位移通常在0~10 ppm之间。 2. 13C-NMR给出不与氢相连的碳的共振吸收峰。核磁共振碳谱(13 C-NMR)可以给出季碳,羰基碳,氰基碳,以及不含氢原子的烯碳和炔碳的特征吸收峰。 3. 13C-NMR的偶合情况复杂,偶合常数大。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中偶合情况比较复杂,除了1H-1H偶合,还有1H-13C 以及1H,13C与其它自旋核之间的偶合。1H-13C的偶合常数通常在125-250 Hz。因此在谱图测定过程中,通常采用一些去偶技术。 13 ?核磁共振碳谱的去偶技术1. 质子宽带去偶 ( 也称为质子噪声去偶 )

。质子宽带去偶是一种双共振去偶技术,实验方法是:用一相当宽的频率(包括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频率)照射样品,消除13C-1H之间的偶合,使每种碳原子只给出一条谱线。 这种去偶技术的实验方法是:采用一个频率范围很小、比质子宽带去偶功率弱很多的射频场(B2),其频率略高于待测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吸收频率,使1H与13C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去偶,不仅消除2J ~4J的弱偶合,而且使1J减小到Jr(表观偶合常数)。Jr和1J之间的关系如下: 根据n+1规律,在偏共振去偶谱中,伯碳裂分为四重峰(用q表示),仲碳为三重峰(t),叔碳为两重峰(d),季碳以及不与氢相连的碳为单峰(s) 。

2-丁醇的偏共振去偶谱 3. 质子选择性去偶。

核磁共振氢谱总结

第3章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与元素分析、组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配合,已成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有力工具。目前核磁共振已经深入到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罗和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各个学科,并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核磁共振测定过程中不破坏样品,仪分样品可测多种数据;不但可以测定纯物质,也可以测定彼此型号不重叠的混合物样品;不但可以测定有机物,现在许多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也能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测定。 3.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1.1 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是带正电的粒子,若其进行自旋运动将能产生磁极矩,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能产生自旋,只有那些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奇数,或中子数和质子数之一为奇数的原子核才能产生自旋。如1H、13C、15N、19F、31P……、119Sn等。这些能够自旋的原子核进行自旋运动时能产生磁极矩,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I=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只有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所组成,因此有相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很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这样的原子核可称为磁性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原子核的磁矩取决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其大小为: 式中:I为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h为普朗克常数。 原子核可按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 (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此类原子核不能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测定。 (2)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则I为半整数,如 I=1/2:1H、13C、15N、19F、31P、37Se等; I=3/2:7Li、9Be、11B、33S、35Cl、37Cl等; I=5/2:17O、25Mg、27Al、55Mn等; 以及I=7/2、9/2等。 (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为整数,如2H(D)、6Li、14N等I=1;58Co,I=2;10B,I=3。 (2)、(3)类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其中,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这样的原子核不具有四极矩,其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即具有自旋角动量P,也就具有磁矩μ,μ与P之间的关系为: γ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3.1.2 自旋核在次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质子核磁距在外加磁场中空间量子化,有2I + 1种可能的空间取向,这些磁量子数m的值只能取I, I-1......-I, -I+1,共有2I + 1种可能的值,如下图所示:

核磁共振谱仪实验室场地要求 M

600M核磁共振谱仪实验室场地要求 一、 实验室选址 1.电磁干扰: 核磁谱仪应远离电磁干扰。实验室内电磁干扰的峰峰值应小于5毫高斯。 一些典型的干扰源距磁体最小距离如下: 干扰源距磁体最小距离 地铁,电车 80米 电梯,电动叉车 10米 磁场可突变式质谱仪 30米 1万伏以上变压器 20米 注:600M磁场对电镜要求安全距离:>6米 电磁干扰因素是否满足要求? 2.地面震动: 一定强度和频率的地面震动会在核磁谱图上产生干扰信号。磁场越强的谱仪对震动越敏感。实验室应远离有重型卡车经过的主干道(100米以外)、大的压缩机、发电机、风机、泵房、中央空调等机械设备。因楼房高层会产生低频共振,核磁实验室应选在一层。因木质地板会在10-15赫兹频率内产生共振,而水泥地面共振频率在30-50赫兹,建议实验室选用水泥地面(可考虑涂一层防静

电涂层)。实验室地面震动加速度应小于1mm/s 2。可以请当地地 震局或相关机构测量地面震动。 地面震动因素是否满足要求? 3.实验室地面承重 实验室地面应满足承载磁体的要求。 磁体类型 满载重量 磁体直径 600M_54mm_ascend 850kg 795mm (大约1.4m 2) 地面承重是否满足要求? 4.实验室温度湿度要求: 实验室温度应在17-25摄氏度范围内,温度波动应小于1摄氏度/小 时。实验室湿度应控制在40%-80%范围内。实验室应安装足够功 率的空调及除湿机。空调出风口不要正对磁体。 建议空压机房安装空调,以防止空压机因过热而损坏。 温度湿度是否满足要求? 5.电源要求: 600兆以上液体核磁谱仪需要单相电源>6KW (不包括空调用电), 如需考虑购买超低温探头则需要10KW 以上。UPS 电源处安装1个32 安培单相插座(停电后不跳闸)。实验室靠近磁体和操作台墙面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