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业分层测评 鲁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业分层测评 鲁
高中地理 第4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业分层测评 鲁

第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扇形图。据此回答1~2题。

地貌类型占土地面积海拔粮食作物

平原20%<200 m水稻

丘陵60%200~500 m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15%500~1

000m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5%>3 000 m

1.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属于该地区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B.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

C.重点发展水稻种植业,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解析】第1题,从表中地貌类型比例和水稻作物,可知该地区耕地占土地利用的55%,可平原只占20%,表明该地的垦殖度过高,①对;该地区丘陵、山地占80%,不便

于开垦,不便于农耕,②、④错。第2题,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注意生态保护。

【答案】 1.C 2.C

读“我国东北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突出优势是( )

【导学号:78470135】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D.热量充足

4.该地区宜农荒地分布在( )

A.低洼地B.河流中下游

C.山麓地带D.城市郊区

5.对该地宜农荒地的开发要特别注意( )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

C.土地盐碱化D.保护湿地

【解析】第3题,东北地区分布有黑土、黑钙土等土壤类型,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土壤肥沃。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宜农荒地大多分布在河谷洼地。第5题,因为该地的宜农荒地多分布在低洼地,是湿地的主要分布区,所以开发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湿地。

【答案】 3.B 4.A 5.D

读下图,回答6~8题。

6.该图最有可能是( )

A.东北耕地分布图

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

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

D.东北林地分布图

7.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导学号:78470136】A.针叶林B.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

C.春小麦D.大豆

8.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A.保护水土

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解析】第6题,从图例可看出,该地理要素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而且Ⅰ、Ⅱ具有南北方向的过渡性,因此可确定为林地分布图。第7题,图例Ⅲ分布于东北平原南部,且为林地资源,该区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林已不存在,所以主要为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第8题,该区发展商品粮、林业的区域优势显著,故其发展方向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答案】 6.D 7.B 8.D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材料二我国三江平原水系图。

(1)简述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两条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

(2)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3)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其汛期、补给方式、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等方面阐述。第(2)题,三江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但是开发利用中出现了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土壤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①水量丰富,有两个汛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②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③两河流均有凌汛。

(2)①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土地辽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3)①水土流失;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中国东北和美国部分农业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正确的是( )

A.X:冬小麦,Y:春小麦

B.P:春小麦,Z:棉花

C.M:乳畜业,N:大牧场放牧业

D.P、Q均为玉米

11.图中两国小麦种植区( )

【导学号:78470137】A.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

B.热量充足,交通便利

C.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D.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

12.M、X两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是( )

A.草场退化、湿地减少

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C.土地盐碱化、土层变薄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第10题,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分别是X、Y为春小麦,P、Q为玉米,M为游牧业,N为乳畜业,Z为冬小麦。第11题,图示两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第12题,M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草场退化,X地区为三江平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10.D 11.C 12.A

13.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2)说出图中河流哈尔滨以下河段的流向;根据下图,说明松花江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3)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嫩平原上沼泽湿地的面积达33.12万平方千米,且分布范围较大。

(4)简述松嫩平原上湿地的主要形成原因。

【导学号:78470138】【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主要为山地、平原,平原位于该区域中部,山地位于该区域西部与东部。第(2)题,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春季受冰雪融水的影响出现春汛,夏季受降水的影响出现夏汛。第(3)题,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第(4)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冻土广布,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沼泽湿地。

【答案】(1)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

(2)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或先自西向东流,再自西南向东北流)。

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春汛形成原因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汛形成原因主要是雨水(大气降水)补给。

(3)生产规模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答出其中4点即可)

(4)纬度位置较高,蒸发较弱;河流汇集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分布,不易下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