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城市绿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城市绿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建标[2002]135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三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1993]699号)的要求,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编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85-2002,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年6月3日 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一、总则 1.0.1为统一全国城市绿地(以下简称为"绿地”)分类,科学地编制、审批、实施城市绿地系统(以下 简称为“绿地系统”)规划,规范绿地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 展,制定本标准。 1.0. 2 本标准适用于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统计等工作。 1.0.3绿地分类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 二、城市绿地分类 2. 0. 1绿地应按主要功能进行分类,并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 2. 0. 2绿地分类应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2. 0. 3绿地类别应采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码表示。 2. 0. 4绿地具体分类应符合表2.0.4的规定。 表2.0.4绿地分类

三、城市绿地计算原则与方法 3.0.1 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3.0.2 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3.0.3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3.0.4绿地的主要统计指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glm=Ag1/Np (3.0.4-1) 式中Aglm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Agl ---------- 公园绿地面积(m2); Np ------ 城市人口数量(人)。 Agm=( Ag1 + Ag2+ Ag3+ Ag4)/Np (3.0.4-2) 式中Agm——人均绿地面积(m2/人);Ag1 --------------- 公园绿地面积(m2); Ag2 ――生产绿地面积(m );Ag3防护绿地面积(m ); Ag4 ------ 附属绿地面积(m2);Np ---- 城市人口数量(人);。 入g=[( Ag1 + Ag2+ Ag3+ Ag4)/Ac] x 100 % (3.0.4-3) 式中入g ---------绿地率(%);Ag1 ----------- 公园绿地面积(m2); Ag2――生产绿地面积(m );Ag3――防护绿地面积(m ); Ag4 ---- 附属绿地面积(m2);Ac ---- 城市的用地面积(m2); 3.0.5 绿地的数据统计应按表 3.0.5的格式汇总。 3.0.5绿地的数据统计应按表 3.0.5的格式汇总。 表3.0.5 城市绿地统计表 备注: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hm2,现状人口万人; 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hm2,现状人口万人; 年现状城市建设用地hm2。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农学院08草业科学刘壮飞20080103B028 摘要我国的古代园林和早期的西方庭园,主要是供少数人享用的游憩设施。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园林绿地不论在规模和功能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单一的功能设施变成多功能设施。 城市生态系统虽不象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能承受相当程度的外界干扰压力, 通过负反馈 调节维持自身的平衡, 但仍具有一定的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这一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因素功能作用 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城市在正常生产和消费的同时, 产生大量的余热、噪音和三废。这些污染物质在城市生态阈值限度之内时, 城市生态系统有自我净化、自我消弭的能力, 即: 通过存在于系统大气、水体、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如稀释、扩散、挥发和沉淀, 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如中和、分解与降解等达到净化的目的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系列生态效应, 对污染物质起吸收、减弱和消除作用, 综合调节城市环境; 从而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洁净、舒适、优美、安全的要求、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 城市园林绿地效用很多,例如:美化环境及科学教育、增添了生动的画面、减少了生硬化和直线化、游憩娱乐和健康疗养、生物物质生产导引街道走向和边界、维系交通安全、抗震防火、蓄水保土。但其主要功能大致可分为:绿地的生态功能、绿地的心理功能、绿地的物理功能、绿地的景观功能。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绿地的生态功能 a. 净化空气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1个成年人每天平均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同时释放出相应量的二氧化碳。为了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消耗二氧化碳和放出氧,生态系统的这个循环主要靠植物来补偿。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其呼吸作用虽也放出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在白天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多20倍。1个城市居民只要有10平方米的森林绿地面积,就可以吸收其呼出的全部二氧化碳。事实上,加上城市生产建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城市每人必须有30—40平方米的绿地面积。 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 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尘埃、油烟、碳粒等。这些烟灰和粉尘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削弱了紫外线,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使人们的呼吸系统受到污染,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20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今天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4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公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T 85-2017,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同时废止。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绿地分类;3.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绿地大类;2.调整公园绿地的中类和小类;3.调整附属绿地中类;4.调整其他绿地的名称并增加中类内容;5.调整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6.对相关条文进行补充修改。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B座22层,邮政编码:100083)。 本标准主编单位: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宜兴市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徐波郭竹梅刘冬梅赵锋 李金路贾俊李梅丹孙鸿洁 佟跃程鹏李悦何旭 宋洁郭倩梁治宇于一丁 涂胜杰傅徽楠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1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主要背景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2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empirenews.page--]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221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空气中的硫酸盐浓度和植物体内的硫酸盐浓度密切相关。自此以来,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一直受到有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到20世纪末,已在植物的降温、增湿、吸收CO2及有毒气体、释放O2、抗污滞尘、杀菌和减低环境噪音等方面取得了—批令人注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里,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从植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态功能、植物生态效应的生理机制等发展到定量研究这种作用和绿地定额的关系,尤其在研究植物对城市污染的净化能力方面,基本弄清了植物叶片污染物含量的积累途径,以及部分有毒物质降解或转移的生化机制。222城市廊道效应城市廊道(urbancorridor)作为沟通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主要途径,愈来愈受到重视。杜奈(1995)根据廊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巴黎和伦敦为例,对城市廊道进行分类,并论述了不同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格局。在对城市廊道的评价上,尤其是以植物为材料的绿色廊道(Greenway)效应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许

城市绿地作用

1.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因此,最终结果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二氧化碳并生产600kg氧气;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lOOOkg二氧化碳和生产750kg氧气,供1000人呼吸所需;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公顷每小时可吸收二氧化碳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 ffl2的草坪就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因此,一般城市如果每人平均有lOm二树林或25㎡草坪,就能自动调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新鲜。 污染空气中有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在一定浓度条件,有许多植物对它们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和净化作用。松林每天可以从1m3空气中吸收20mg二氧化硫;女贞、泡桐、刺槐等有较强的吸氟能力;合欢、木槿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和吸氯能力;而大叶黄杨、悬铃木、榆树、石榴等在铅蒸气条件下都未有受害症状。因此,在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附近,选择与其相应的具有吸收和抗性强的树种绿化,对于防止污染、净化空气是有益的。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有许多植物本身因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树木还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每平方米芦苇一年内可积聚6kg的污染物质,还可以消除水中的大肠杆菌。另外,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 (2)改善城市小气候。树木花草叶面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有着积极作用。研究材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2~24.5℃,比裸露地面低6~7℃,林荫下的气温较无绿地低3~5℃,而较建筑物地区甚至可低10℃左右,绿化植物因其叶片蒸发表面大,故能大量蒸发水分,据测算,1hm2的阔叶林,能蒸腾2500t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通过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一般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高27%。另外,城市的带状绿化,在夏季可将城市郊区的气流趁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区,而在冬季,大片树林可减低风速,减少风沙,发挥防风作用,改善气候。 (3)降低城市噪声。城市绿化,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 N15dB,30m宽的林带可吸收6~8dB。快车道的汽车噪声,穿过12m 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向削减量是3~5dB。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树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因此,噪声的减弱是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树木种类等有密切关系。 (4)安全防护。城市景观绿化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作用体现在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战备防空,以及蓄水保土。 绿地的防震防火作用,过去并未被人们认识,直到1923年7月,日本关东大地震,同时引起大火灾,城市公园意外地成为避难所,自此以后,公园绿地被认为是保护居民生命财产的有效公共设施。1976年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15处公园总面积4000多公顷,疏散居民20余万人,许多植物枝叶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火势蔓延,隔离火花飞散,有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重生能力,如银杏,即使叶片全部燃尽,来年仍然萌芽再生。 绿化植物能过滤、吸收和阻隔放射性物质,减低光辐射的传播和冲击波的杀伤力,阻挡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基本要求 一、集会广场 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民间传统节日等活动。这类广场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和设施。 集会广场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区。这类性质的广场,也是政治集会、政府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如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兰州市中心广场等。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游行检阅、群众集会、节日联欢的规模和其他设置用地需要,同时要注意合理地布置广场与相接道路的交通路线,以保证人群、车辆的安全、迅速汇集与疏散。 集会广场中还包括宗教广场,它一般在教堂、寺庙及礼堂前举行宗教庆典、集会、游行。宗教广场上设有供宗教礼仪、祭祀、布道用的平台、台阶敞廊。历史上宗教广场有时与商业广场结合在一起。而现代宗教广场已逐渐起到市政广场和娱乐性广场的作用。 集会广场是反映城市面貌的重要部位,因此在广场设计时,都要与周围的建筑布局协调,无论平面立面、透视感觉、空间组织、色彩和形体对比等,都应起到相互烘托相互辉映的作用,反映出中心广场非常壮丽的景观。 常用的广场几何图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组合。不论哪一种形状,其比例应协调,对于长与宽比例大于3倍的广场,无论从交通组织、建筑布局、艺术造型和绿地设计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一般长宽比例以4:3、3:2、2:1为宜。同样,广场的宽度与四周建筑物的高度也应有适当的比例,一般以3-6倍为宜。 广场及其相接道路的交通组织甚为重要。为了避免主干线上的交通对广场的干扰,在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必须禁止快速干道和主干道上过境交通穿越广场。有时,为了安全、整齐,应规定不允许载重汽车出入广场。 广场内应设有灯杆照明、绿化花坛等,起到点缀、美化广场以及组织内外交通的作用。 另外,在广场横断面设计中,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坡度,以使场地平坦。 广场中心一般不设置绿地,多为水泥铺设,但在节日又不举行集会时可布置活动花卉、盆花摆放等,以创造节日新鲜、繁荣的欢乐气氛。在主席台、观礼台两侧、背面则需绿化,常配置常绿树,树种要与广场四周建筑相协调,达到美化广场及城市的效果。 集散广场是聚集、疏散流动人口与车辆的场地。基本有两类,一是各种交通站前广场;二是影剧院、文化宫、公园、展览与体育馆(场)、宾馆等建筑前广场。 集散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人口及车辆集散功能的前提下,与主体建筑相协调,构成衬托主体建筑、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的丰富景观。基本布局是周边以种植乔木或设绿篱为主,场面上种植草坪,设花坛,起交通岛作用,还可设置喷泉、雕像,或山水小品、建筑小品、座椅等(图4-30)。

最新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摘要:由于城市污染的异常严重,对扩大绿地面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中用地的紧张又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有限地扩大绿地的同时,提高绿地上的生态效益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着手,即"覆盖率"、"绿地在城市中设置位置"和"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城市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 关键词:城市绿地;环境生态;生态效益;人口 Abstract: Because municipal pollution exceptionally serious, to expands the green space area the request to b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in the city the land intense is impossible to satisfy this request, therefore while is expanding the green space limitedly, enhances on the green space the ecological benefit to become improves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t means.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beg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essential aspects, namely " the coverag e fraction ", “the green space establishes the position in the city " and " enhances in the unit green space area the ecological benefit ", can display the urban green space fully the biggest ec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 Urban green space; Environment ecology; Ecological benefit; Population 前言 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已到了不

道路及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知识重点: ?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深入了解道路绿地的内容。 ?2.掌握道路绿地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因此,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状或网状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调节街道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美化城市、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 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完整版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 J J/T85-2017)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 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今天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74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公告》:《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CJJ/T 85-2017,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同时废止。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绿地分类;3.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调整绿地大类;2.调整公园绿地的中类和小类;3.调整附属绿地中类;4.调整其他绿地的名称并增加中类内容;5.调整绿地的计算原则与方法;6.对相关条文进行补充修改。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

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8号财智国际大厦B座22层,邮政编码:100083)。 本标准主编单位: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宜兴市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管理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徐波郭竹梅刘冬梅赵锋 李金路贾俊李梅丹 孙鸿洁 佟跃程鹏李悦何旭 宋洁郭倩梁治宇于一丁 涂胜杰傅徽楠 本标准主要审査人员: 张树林王磐岩张菁朱祥明 张晓军路林丘荣吴雪萍

绿地设计作业答案

绿地设计作业答案 作业1(第一~二章) 一、试述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 (一)保护城市环境 1、净化空气、水体、土壤:园林中的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对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有阻隔和过滤吸收作用,且可吸滞粉尘;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绿色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数量。 2、改善城市小气候:园林植物可调节小环境中的温度,减少温差变化,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有效缓减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小气候得到改善。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合理布置绿化带,建造防噪声林带等措施,可减低城市环境噪声。 4、保护农田:加工厂区绿化造林,并在工厂与农田之间建造防护林带,对减轻和防止烟气危害农田,保证农作物蔬菜的丰收,有重要意义。 5、保持水土:园林植物可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渗入地中的水量,防止水土流失。 6、安全防护:园林绿地具有蓄水保土、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和备战防空等多种防护作用。 7、监测环境污染:利用“环境污染指示植物”的对环境污染的敏感性,可监测环境的污染。 (二)文教和游憩功能 1、文化教育功能:城市园林绿地是进行文化宣传、开展科普教育的场所,通过各种展出,可提高人们艺术修养水平,丰富历史和科技知识,陶冶性情。 2、游憩功能:城市公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提供休息、游憩、交往的活动空间,它是人们日常游憩活动、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场所。 (三)景观功能 美的城市其构成的景观清晰易辨,个性突出,环境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行动轻松,情绪安定,而城市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常起决定性作用。 二、城市景观的五大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它来绿化城市、美化城市? 城市景观五大要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城市面貌是一个整体,绿化、美化城市时要有机结合五大要素,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文物古迹,并从道路的走向上多考虑对景、借景和风景视线的要求,重视绿化的装饰作用。 (一)道路 良好的道路景观要有可识别性,必须有连续性和方向性。道路要通畅无阻,道路的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的功能及风格要统一。重视道路绿化的重要作用,用绿色植物构成连续构图和季相变化,结合城市特点,形成城市的特有面貌。道路沿线的两个方向应容易区分,有明确的起点有终点,道路端点可以是城市广场、公园、风格突出的城市建筑等,重视城市绿化在这些端点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边界 可利用空旷地、水体、森林等形成城郊绿地,形成边界景观,而最理想的是对现有的自然边界进行保护,使之呈现优美的自然景观。 (三)区域 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要创造一个强烈的景观形象,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的强化;好的景观规划应该强化其现有的特征,保持其区域特征的统一性。 (四)节点 在道路上的不同地段,设置不同的节点,可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在多条道路的集合点上,结合城市广场重点设计、开辟绿地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在中心地带的标志物划出一定的保护地带,进行绿化,成为公园或性绿地以及绿化广场,可强化景观特征,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五)标志物 标志物必须以独特的造型,在大批可能的目标的一个突出因素,标志物与背景有强烈的对比,以及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形成特色。 一般城市标志物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对于有开阔水面的城市,利用水面背景标志物往往也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城市绿地可分为哪几类?其作用是什么? 城市绿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综合功能。 2、生产绿地:作为园林绿化的生产基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 3、防护绿地:主要具备防护功能,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4、附属绿地:其功能根据类型和场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功能有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提供休息活动场所,防护等。 5、绿色空间控制区:提供人们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各种游憩活动、体育活动,同时也是城市附近清洁空气的贮藏所,且为城市创 造防风条件。 四、简述城市绿地布局的形式、目的与要求。 (一)绿地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形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 (二)绿地布局的目的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地进行文化娱乐、休息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3、满足工业生产卫生防护的要求; 4、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 (三)布局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改善环境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以沈北新区为例

绿地生态功能导向下的CO2扩散效应研究* ——以沈北新区为例 时泳,付士磊,屠兵 摘要:目前国内对绿地的研究大多限制在“量”上,还没有从空间格局上来进行研究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以沈北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二氧化碳扩散效应进行研究进而来确定绿地在空间上的布局。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采用实测-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二氧化碳在空间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开敞空间通风良好的地区比较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上风向比下风向扩散效果好;较高处比较低处扩散效果好;有通风廊道且与主导风向一致时(廊道与城市风向之间的夹角在30°-60°的范围内)扩散效果更好;二氧化碳会在建筑背风向形成集聚,在较高建筑上风向脚下形成湍流风降低该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 关键词:生态功能,二氧化碳,扩散效应,绿地 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并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根本问题[1]。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要解决目前人类生活和自然的矛盾就需要构建基于目前情况下的绿地生态优化体系来满足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2]。然而有限的城市面积不可能无限的增加绿地的供给,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来增加碳汇量,因此如何在有限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大气动态模拟技术获取城市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二氧化碳空间分布特征,界定城市植物固碳效应最佳边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从空间格局的变化上增加碳汇量,从而在城市有限绿地面积下发挥植被最大生态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的固碳能力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以沈北新区为例开展基于植物固碳释氧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布局[3],采用生态规划中的定量分析与空间技术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实地外业调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模拟为手段,以绿地生态功能的静态和动态空间分析为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绿地适宜空间布局。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分析 沈北新区地处沈阳四环北郊,位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东北城市走廊‖中部,南靠三环,北隔辽河、万泉河与铁岭、法库县相望,东与抚顺市、铁岭县毗邻,西接辽西走 *课题“基于二氧化碳扩散模拟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研究(编号:5130835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 一、道路绿化的历史与现状 1、古代 周秦时代沿道路种植松树 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图a 西晋洛阳(今洛阳以东)“宫门及城中央大道皆分为三,中央御道,两边筑土墙,高四尺余……,夹道种榆槐树,此三道四通五达也。”有“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的记载。 大体说来,汉至南北朝间,都城御道多用水沟(或土墙)隔成三道,沟旁植柳,路旁种榆槐。 图b 北宋东京(今开封),是在后周都城基础上建成的,其宫阙布局系模仿洛阳旧制。在宫城正门南的御街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花果树木列于御道两侧水沟边,沟外又设木栅,以限制行人,沟中植以莲花,春夏之间繁花似锦,盛夏荷花飘香,秋季硕果累累。可以说宋朝的街道绿化已把传统的形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程度了。 图c 2、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有了很快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科学经验。重视城市道路上的绿化,街道林荫覆盖,如郑州、南京等城市道路绿化成效显著,长春等东北城市还有广场、街头花园、交通岛花坛等。 3、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成绩显著、问题突出。 (1)法规、规范 《城市绿化条例》将干道绿化作为城市绿化重要建设经管的一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其中规定: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地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城市绿线经管办法》(2002年)其中明确对道路绿地划定范围控制线。 国家规范《国家园林城市规范(2005年修订)》其中:(二)道路绿化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行业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 (2)道路绿化形式丰富 多种绿带、街头游园、立交桥绿化、花卉上街、复层种植 (3)注重景观、忽视其他功能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③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④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人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⑤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⑥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城市绿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班级:07城规 姓名:梁博 学号:200707210 摘要:城市绿地控制性规划由绿地规定性指标体系和绿地引导性指标体系组成。通过两个指标体系的组合搭配,确定城市绿地建设的最低标准和相关设计要素,为城市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关键字:城市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生态 1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要背景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意识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园林生态效应的研究进程,使之成为园林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吸引了众多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等领域的专家的视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已摆在面前,尤其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科学家配合我国的城市生态建设,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并获得大量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这一学科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 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1相关学科研究动态 城市园林绿地生态问题,属于新生的园林生态学研究范畴。但由于园林生态学尚处于草创阶段,很难进行上述问题的分析。过去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应、研究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是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学术会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大致可概括为5个方面,即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生态过程;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景观的多重评价;景观规划和设计与景观社会经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 等。其中,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是当今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应用逐步走向整合的基础。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或热点对象,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首先是重点自然景观,如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景观,独特生境或特殊物种栖息地等;其次为流域系统。如上游和下游的生态关系,高地景观与河岸带景现设计,高地景观与河岸植物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河谷湿地结构与功能等;再次是文化景观,包括文化景观安全保障,土地利用的社会基础和土地多项利用等;最后是城市景观,包括城市景观安全格局、城布绿地的有效配置,城乡过渡带的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污染城市、超大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其中,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全球城巾化过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恶化加剧,引起人们对城市生存环境质量的高度关注,而在以往城市生态学原理指导下对城市生态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对满足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利、园林、环境保护等城市决策管理的实际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 2.2国外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状况 2.2.1 绿化植物的生态机理研究 1913年康亨和拉斯顿在英国利兹用装有相同土壤的容器在不同的地方栽培植物,发现

绿地规划设计

1、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业项目为依托,以大中城市游客为服务对象,经 规划设计来满足游客观光、品尝、娱乐、劳动、学习等不同旅游功能需求为中心的新型产业形态。 2、观光农业类型:a、多元综合性 b、科技示范性 c、高效生产 性 d、休闲度假型 e、游览观光型 3、绿化规划设计要点: a、生产区 以落叶小乔木为主调树,常绿灌木为基调树种,配以 草花,注意与农作物季相景观互补。 b、示范区 种类相对丰富,注意季相变化和各单位区内的特色 c、观光区 以绿色生态为基调,植被景观要活泼多姿,季相丰 富,注意散场所,要留足够大的流动空间。 d、管理服务区 一般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植被景观色块对比强 烈,层次丰富。 e、休闲区 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可片植观花乔木与花灌木,季相 丰富,景观效果好。 4、工厂绿地的组成部分:a、厂前区绿地 b、生产区绿地 c、仓库区 绿地 d、绿化美化地段 5、工厂绿地设计原则: a、适地适树 b、注意防污植物的选择 c、根据生产工艺的需求 d、勇于繁殖,便于管理 6.工厂绿化树种的选择原则及常见抗性树种: 原则:1.适地适树;2.防污树种的选择;3.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4.易于繁殖,便于管理 抗二氧化硫:樟树、棕榈、夹竹桃、海桐、黄杨、构树 滞尘树种:刺槐、重阳木、榆树、广玉兰、梧桐 防火树种:山茶、油茶、海桐、冬青、女贞 7.车间绿地设计要求: 一、总要求:1.有利于生产和室内通风采光,距车间6-8米内不宜栽植高大乔木; 2.要把车间出入口两侧绿地作为重点绿化美化地段; 3.考虑职工劳动特点和对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布置的喜好 二、不同性质车间的要求: 1.对环境有污染的车间: A.粉尘:有利于粉尘扩散或吸附,起隔离、分区遮蔽作用 B.化学物:有利于有害气体的扩散、稀释,能抵抗、吸收及监测有毒气体的植物,不宜布置休息绿地,可铺设开阔草坪、稀疏栽植乔灌

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  倡倡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倡倡武小钢 蔺银鼎倡倡闫海冰 郝兴宇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太谷 030801) 摘 要 在太原市区选择2类10个不同结构特征的绿地为研究样本,利用HOBOPro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对绿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温湿度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绿地绿量、叶面积指数、绿地面积、周长面积比4个绿地特征要素与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地面积、绿量显著正相关,与绿地周长面积比值显著负相关;在垂直方向上,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绿量显著正相关,降温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显著正相关,增湿效应与叶面积指数正相关性不显著。绿地绿量是衡量绿地生态效益的关键因子,应将其作为绿地系统评价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角度看,在增加绿地面积和提高绿量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大面积斑块的绿地,提高其在绿地系统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根据绿地用途相应地选择不同的形状,使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降温增湿效应 绿量 叶面积指数 周长面积比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90(2008)06-1469-05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effect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green areas WUXiao唱Gang,LINYin唱Ding,YANHai唱Bing,HAOXing唱Yu (CollegeofForestry,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801,China) Abstract Thispaperfocuseson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sofopenandgreenareaswithregardcorrelationbetweenecologicaleffectsand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greenareasinTaiyuanCity.Tengreenareasfromtwodifferentcatego唱rieswereselectedassamples.Meteorologicaldataalonghorizontalandverticalbeltsofthegreenareasweresynchronouslyexam唱inedbyHOBOProTemperature/HumidityExternalLogger.Theresultsshowthat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sa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areaandgreenquantityindex,butnegativelycorrelatedwithP/A(perimeter/area)indexofopenandgreenareasalonghorizontalbelts.Theresultsalsoimplythat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sare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greenquantity;LAIhasasignificantimpactontemperature唱loweringeffect,butlessimpactonhumidity唱raisingeffect.Ecologicaleffectsofurbangreenareasarelargelydependentongreenquantity.Thishigh唱lightstheimportanceofevaluatinggreenquantityinurbangreenareas.It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increasedproportionoflargeareagreenpatchesandgreenquantityasameansofenlarginggreenzones.Moreover,itisfeasibletoadoptgreenareashapeswithdifferentP/Avaluesaccordingtotheirfunctions,whicheffectivelyimprovesthebenefitsofurbangreenareas.Key words Urbangreenarea,Temperature唱loweringandhumidity唱raisingeffect,Greenquantity,Leafareaindex,P/Aindex(ReceivedOct.30,2007;acceptedJan.27,2008) 在城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城市绿地,尤其是林地,对城市小气候和水文方面的影响最大[1,2〗。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城市生活质量与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目标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3,4]。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的主体是绿地系统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对其周围环境的调节和改变。国内外对城市绿地环境效应的分析发现,在绿化二维指标相近时,不同的城市绿地结构和布局也会产生不同的绿地功能,当绿地覆盖率小于40%~60%时,绿地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更加重要[5,6]。因此,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不能只着眼于扩大绿地面积,更重要的是提高单位绿 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1102)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074)资助通讯作者:蔺银鼎(1955~),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生态。E唱mail:sxnd_lyd@sohu.com 武小钢(1977~),男,在读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生态与园林植物研究。E唱mail:wxg354@163收稿日期:2007-10-30 接受日期:2008-0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