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大方县中心幼儿园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报告.doc

复习课件大方县中心幼儿园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报告.doc
复习课件大方县中心幼儿园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报告.doc

大方心幼儿园(恒大四幼)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报告2017年8月30日,接教育局安管办下发方教字(2017)52号)关于进一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后,我园立即进行部署,成立了以园长吴长艳为组长,行政后勤人员为组员的地质灾害排查小组,开展我园及我园周边地质灾害全面排查工作,排查情况如下:我园现有教学楼(新、旧)各一栋,办公楼(新、旧)各一栋,食堂一栋,租住综合楼两栋、厕所两间。通过本次校舍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认真检查校内各栋校舍部位安全情况,结合上级对学校校舍建筑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排查结果如下:

(一)校舍安全隐患排查

1、租住综合楼(魏家)三层砖混结构,用电设施安全,但只有一个楼梯通道,设计狭窄,且无安全避雷设施。围墙倾斜,存在安全隐患。

2、老教学楼有裂缝。3.租住房陈家墙壁受雨水浸泡,瓷粉有掉落现象。

(二)附属设施安全隐患排查

1、园内排水口经常堵塞,

2、教室内有不同程度玻璃破损现象。

3、门卫室电表处电线裸露,有用电安全隐患

4、学校其他重要设施、场所的安全状况。安全检查组检查了学校用电线路,要求线路规范、完整,无破损、老化现象;玩具体育设备、设施使用正常;监控设备正常;实验室仪器设备存放安全、正常。

5.围墙有不同程度瓷粉垮塌现象。

6.个别班级地板有水时地板较滑。

7.因假期气温较高,班上木地板存在不同程度的膨胀,部分卫生间下水道有漏水现象。

8.保管室堆放物品较多,较杂。

二,整改措施:

1.增添防雷设施,

2.对瓷粉垮塌掉落的地方进行重新修补。

3.疏通排水沟。

4.对班级水管、下水、电路等进行检修,对不合格或损坏的及时进行更换。

大方县中心幼儿园(恒大四幼)

2017年8月30日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二0一七年八月三十日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及相关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纳雍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矿于2017年8月29日对煤矿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范围及内容 1.排查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排查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值守的落实情况; 3.排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4.排查矿区范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5.排查矿区范围内是否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6.排查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等情况; 7.排查范围: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煤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排查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黄刚

副组长:胡大红、谢南江、王飞 成员:井下管理人员、地面管理人员。 三、排查工时间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排查时间:2017年8月29日。 四、排查的分工及检查路线 1、一组;牵头黄刚、参加王飞及地面管理人员对矿区范围内所有会受威胁点进行排查。 2、二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变电所→矸石场→煤坪→工业广场→主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物资库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瓦斯抽放泵房。 3、三组:牵头胡大红,参加井下管理人员对井下全面排查。 五、检查情况 1.煤矿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工作。 2.煤矿落实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值班、巡视检查地质灾害等不安全因数。 3.煤矿编制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 4.排查时,未发现目前有矿区范围内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5.排查时,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牢固完好,无裂隙、裂缝、沉降、隆起。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区范围内全部是山丘地带,山丘上全部是森林覆盖,不会受到滑坡等灾害影响。 2、对矿区范围内安大垮、罗家寨、大坪子、蒙家寨等地排查,无地灾等任何地质灾害。 3、对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排查不受任何地质灾害的影响。 七、防范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 (1)突发性地质灾害 这类灾害具有突发、高能、危害性大和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如:井下突水、突泥、瓦斯和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2)渐发性地质灾害 这类灾害包括沙漠化、地面沉降、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煤层及煤矸石自燃等,具有发生相对缓慢、危害不甚剧烈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3)可突发也可渐发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强弱变化,下列地质灾害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渐发的:滑坡、地裂缝、岩溶塌陷、岸边坍塌。 二、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1.群发性 采煤工程破坏地质环境的平衡。引起地质环境的反馈,其反馈行为所导致的灾害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在同一煤矿区时某一时段集中形成灾害群。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2.衍生性 原生环境地质灾害还常常衍生一连串的次生灾害,形成一系列有成因联系的灾害链。例如煤矿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直接的(通常是长期的)和间接的(通常是短期的),但两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结果可以认为是一种链锁反应。 3.区域性

就各种灾害的内部联系而言,它们受一定区域性条件控制,如受区域性构造条件、区域性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区域性煤变质条件、区域性地理条件和区域性气候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在灾害时空演化和分布上表现出区域性的特点。4.发灾持续时间的多样性 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矿井突水、顶板冒落等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发灾时间短、强度高,破坏性大。 5.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是按一定规律、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这些灾害又是可以防御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经验的积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预测预报和积极治理,对灾害进行控制,减少灾害,减轻灾害损失是可能的。 6.影响的多方面性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影响到方方面面,如从矿工伤亡到对矿区群众心理影响;从直接经济损失到对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从灾害本身到对矿区环境质量的影响;从地质灾害到对矿群关系的影响;从煤矿经济损夫到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由于其影响的多方面性,故对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影响到本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原因,一种是主观上的原因。 1.客观原因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采矿活动仅是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范围内进行的。以后科技发展了到月球和其它星球采矿就另当别论了。采矿前的地球表面和岩石圈是平衡的。采矿过程,从地壳内部挖出了极为巨大量的矿石和岩石。诚然,不论采矿的手段是钻采、坑采,还是露天开采,还是液采,实际上都是肢解地壳的机体,都是从地壳“机体”中挖“肉”,“肉”挖出后,留下千疮百孔的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地质灾害 1.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 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300—400人死亡,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造成10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一些地区和县(市)的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与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格局和新构造运动的强度与方式,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气象水文及植被条件,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及其强度等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玛拉雅构造带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北对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承受着最主要的地球动力作用。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边界上产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并使青藏高原受压隆起,东部因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了华北、东北地壳向东拉张,形成华北和松辽沉降大平原。这两种活动构造带汇聚和西升东降的地势反差,不仅形成了中国大地构造和地形的基本轮廓,同时也是形成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的根本原因。 东西向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交叉,使中国在大地构造和地形(主要表现在山脉和盆地的走向上)上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分区特点,从而使我国地质灾害的区域空间分布同样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二0一七年八月三十日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及相关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纳雍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矿于2017年8月29日对煤矿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范围及内容 1.排查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排查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值守的落实情况; 3.排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4.排查矿区范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5.排查矿区范围内是否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6.排查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等情况; 7.排查范围: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煤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的领导、排查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黄刚 副组长:胡大红、谢南江、王飞 成员:井下管理人员、地面管理人员。 三、排查工时间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排查时间:2017年8月29日。 四、排查的分工及检查路线 1、一组;牵头黄刚、参加王飞及地面管理人员对矿区范围内所有会受威胁点进行排查。 2、二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变电所→矸石场→煤坪→工业广场→主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物资库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瓦斯抽放泵房。 3、三组:牵头胡大红,参加井下管理人员对井下全面排查。 五、检查情况 1.煤矿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工作。 2.煤矿落实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值班、巡视检查地质灾害等不安全因数。 3.煤矿编制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 4.排查时,未发现目前有矿区范围内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5.排查时,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牢固完好,无裂隙、裂缝、沉降、隆起。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煤矿地质灾害情况汇报

煤矿地质灾害情况汇报 篇一:富民煤矿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富民煤矿根据上级有关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矿于20XX年4月13日成立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建立了每周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并于20XX年4月13日矿对富民煤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矿立即制定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方案,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于20XX年6月15日对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出的地质灾害7项隐患全部整改结束,同时根据纳雍县工业经济贸易和能源局文件【20XX】41号文件精神,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于20XX 年8月15日矿对富民煤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又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全面的检查、排查,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5项,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矿立即制定了矿井地质灾害治理整改方案。 一、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 (1)、地面疏排水沟宽度、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主井、风井上方的乡村公路在主井与风井之间的护坡加固不牢。

(3)地面的防雷电设施和检查不完善。 (4)机电队值班对地质灾害的检查不认真,检查记录不完善。(5)井下水仓淤泥清理不彻底,+1855专用回风巷无水仓和排水设备。 (6)地面风井、主井、副井在100米范围内末设立观测站。 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敦才(矿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张学军(生产矿长)、牟敦发(工程师) 成员:王鹏飞(安全矿长)、魏庆和(后勤矿长)、王林(机电队长)、王中军(掘进队长)、沈中山(通风队长)、向国松(防突队长) 三、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方案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整改表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矸石堆场应修建可靠的拦挡及截排水工程,避免堆体滑塌及雨季泥石流的危害。 2、对工业广场永久性边坡应进行可靠支护,防止崩塌,滑塌的危害。 3、对矿区地表进行监测,掌握井下开采与地面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掌握煤矿开采对地面的影响程度,加强观测开采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各种参数,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4、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内禁止规划新建居民及其它建筑物。 5、工业广场内应统一规划排水泄洪设施,矸石堆场必须修建可靠的拦渣坝,避免雨季引发泥石流及其它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基本知识】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1)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一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思考: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浅、烈度高。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勘察煤矿地质灾害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勘察煤矿地质灾害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勘察煤矿地质灾害我国现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每年产量高达11.5亿吨,全世界有1/4的煤是从中国的地底下挖掘出来的。但是由于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占71%,油气占22%,其它能源只占7%,这种过分依赖于煤炭的生产活动不仅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了很大压力,而且由于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落后,以及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煤矿开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在我国,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地面沉陷及塌陷、瓦斯突出、突水、泥(矸)石流、矿区水土流失等,严重危及着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采空塌陷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在我国重点煤矿,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十分之一。其中,山西作为产煤大省,是采空塌陷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全省共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采空区就达2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目前,采空区中6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已经遭受了地质灾害。采空区上方的地面沉陷往往造成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地面建筑物斑裂、公路及桥梁断裂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区累计已超过40万公顷,每年形成的塌陷土地面积在1.5?2.0万公顷,其中耕地占30%。再

加上日益严重的矿区水土流失,破坏了大量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中国富煤地区往往是贫水地区,全国重点矿区缺水的占71%,严重缺水的占40%。煤层顶部由于采动造成的裂隙对含水层自然疏干,导致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得矿区及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的破坏而渗透到矿井,这些矿井水含有大量的煤粉、岩粉和其他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水解等反应,使其具有很高的酸性,这种未经任何处理的酸性矿井水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 二、煤矿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特征 利用物探方法勘查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是依据地下介质层间的电性、密度、放射性、弹性等物性差异。当煤层未被采动时,地层一般呈现成层性和完整性,在小区域内同一地层的电性差异不会太大,而且煤层与其顶底板岩性上的差异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波阻抗界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波反射条件;当煤层被采动后,煤层在空间上的连续性被打破,采动区顶板垮落,当采空区为坍塌物和空气充填,无水或水很少时一般采空空间的电阻率较围岩高,当采空区为坍塌物和水充填将导致采空空间的电阻率较围岩低。一旦这种水平方向电性的均一性被打破且其在三维空间上具有一定规模时便可改变纵向电性的变化规律,从而表现为局部的、区域性的电性异常,为开展电法工作提供了物性前提和解释依据。同时,在此区域煤

(完整word版)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第一章中国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等,1998)。它们是: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 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3.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裂缝)等; 4.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如煤层自燃、洞井塌方、冒顶、偏帮、鼓底、岩爆、高温、突水、瓦斯爆炸等; 5.城市地质灾害,如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垃圾堆积等; 6.河、湖、水库灾害,如塌岸、淤积、渗漏、浸没、溃决等; 7.海岸带灾害,如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风暴潮等; 8.海洋地质灾害,如水下滑坡、潮流沙坝、浅层气害等; 9.特殊岩土灾害,如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沙土液化、淤泥触变等; 10.土地退化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潜育化、沼泽化等; 11.水土污染与地球化学异常灾害,如地下水质污染、农田土地污染、地方病等; 12.水源枯竭灾害,如河水漏失、泉水干涸、地下含水层疏干(地下水位超常下降)等。 全国共发育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泥石流2000多处,中小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则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0多个县的上万个村庄、1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000多公里铁路线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严重危害。除北京、天津、上海、河南、甘肃、宁夏、新疆以外的24省、区、市都发现岩溶塌陷灾害。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近3000处,塌陷坑3万多个,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0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0处以上,塌陷面积大于1000多平方公里。全国共有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问题。地裂缝出现在陕西、河北、山东、广东、河南等17个省(区、市),共400多处、1000多条。据统计,八十年代末至九十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表

-----煤矿地质灾害检查表 煤矿:时间:2018年月日序号排查内容执行情况存在问题防治措施建议 1 是否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度、地质灾害排查及台账制度、汛期值班值守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避让制度、地质灾害及时排除制度等制度; 2 是否编制《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是否按照报告内容对地质工作进行整治;是否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 矿区及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记录是否齐全,特别是对矿区范围内有重大隐患的地质灾害体是否采取了有效监控措施及防治手段;地质灾害重点区域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情况; 4 是否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 5 是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或方案,是否提取地质灾害调查、勘察、治理所需费用; 6 是否储备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物资是否满足救灾需要。 7 是否建立与气象部门及周边矿井的预警体系;预

警信息是否畅通。 8 废弃井田的封闭情况是否每年雨季三防有检查记录;受采动影响的地表裂缝和塌陷是否填平、填实; 9 矿井井口、工业广场、工业厂地内建筑物、风机房、瓦斯抽放泵站等人员工作的场所及周边区域是否存在地表下沉和房屋裂缝,高陡边坡是否存在崩塌和滑坡的危险,以上是否有排查记录; 10 工业广场内的护坡、挡墙是否存在裂缝、变形和垮落危险; 11 煤矿井田范围内的交通干线、公路、乡村道路等是否存在滑坡现象,矿区人员出入的道路周边区域是否有崩塌、滑坡的危险,以上是否有排查记录; 12 回采工作面推进进入村庄保安煤柱时煤矿是否采取停产措施; 13 工业场区内矿属人员居住的危房,是否撤出人员,进行维护或拆除;施工队伍临时居住的工棚是否拆除,以上是否有排查记录; 14 煤矿矿区及影响范围内煤矸石堆的稳定情况及自燃情况是否定期复查; 15 是否开展过防灾宣传培训; 16 是否按照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和私挖盗采煤炭资源整治工作的通知相关内容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中国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关于中国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国土资源学院 09级3班范丁凡学号:200912140307 指导老师:西华师范大学许武成教授摘要: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危性大,近年来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巨大,对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威胁日益严重。因此,分析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概况,因素,分布规律,监测,预报,防治措施 我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地质构造运动强烈,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这些条件使得中国自然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危性大,灾情严重。此外,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多,尤其是由于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某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地质灾害共有30 种,常见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3 种。据全国地质灾害通报,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其中滑坡22329起,崩塌5575起,泥石流1988起,地面塌陷499起,地裂缝238起,地面沉降41起,造成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与2009年相比数量和人员伤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量都大幅增加。

导致地质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人为等综合因素。自然因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人类活动则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质灾害及其分类 一、(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其涵义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地质灾害的内涵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1)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此,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地球表面系统的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2) 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而那些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地质事件,则只是一种灾变,不构成灾害。例如,同样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没有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毁,不能称为灾害;如果发生在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称为灾害。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0-08-02T17:07:04.14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林芳郭守权[导读]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林芳郭守权(黑龙江省桩基础工程公司)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 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 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 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 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 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 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 3.1 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 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 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3.1.1 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3.1.2 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1.3 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 3.1.4 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建设,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有效防治煤矿地质灾害势在必行。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 煤矿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分支。煤矿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建设,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有效防治煤矿地质灾害势在必行。那么,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防止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笔者对此略谈如下几点,以飨读者: 一、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复杂,由于山地、高原、丘陵占70%左右,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气象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很大,这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而且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 我国能源70%以上取自煤炭,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煤矿灾害的发生已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煤炭开采不仅受到地面地质自然灾害的威胁,更严重的是还遭受井下各种灾害的威胁;无论从灾害的经济损失,还是从死亡的人数看,煤炭行业均占全国灾害损失的1/10 以上。 长期的研究实践表明,无论是地质灾害本身还是对其监测和防治,都涉及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都需要开展合理的经济评价;但在国内,对地质灾害,尤其是煤矿的地质灾害,尚缺乏可供借鉴的经济评价方面的系统理论、方法和经验,开展的研究十分有限;以往开展的少许研究也多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员进行的,对地质灾害本身缺乏应有的专业了解。 今后一段时间内,随着更多的基础建设、能源交通项目的启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势在必行。 二、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以形成全民防灾意识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防御煤矿地质灾害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民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使市、县(区)镇、乡各级领导及矿业管理员详细了解煤矿地质灾害灾情和掌握各项防灾减灾方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煤矿地区,开展灾害预测和提出防范措施。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煤业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 1 前言 煤矿开采过程中,在一定气象条件下,矿区及其相邻地带会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其中有的是由于煤矿开采本身造成的,也有地质构造方面的原因,潜存的地质灾害在采矿中引发。地质灾害多为突发事件,规模可能很大,造成的灾害发生,直接威胁矿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甚至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2008年9月份发生襄汾泥石流事故,给全国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鉴于地质灾害事故具有破坏强度大、救援难度大、治理恢复时间长等特点,各煤矿必须提前做好矿井的相关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患于未然。因此,矿井地质灾害规划作为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规划方案的逐步实施,可以进一步掌握和查明井田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编制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省***县,是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吕梁市***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煤重组办发【20**】**号)批准的兼并重组整合矿井。 20**年9月11日***省国土资源厅换发的C***号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90万t/a,批准开采4-9号煤层,井田面积4.0716km2。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我矿安全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在全矿地质灾害调查与近年来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成果的基础上,编制《************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 《************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是我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结合本矿井的采掘规划,地质灾害配套规划时段为五年。按照《************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的总体布署,2015年前争取我矿井田内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受地质

煤矿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煤矿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煤矿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目前,我矿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抓好矿井周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为此特制定矿井周边地质灾害调查调查报告。 一、成立地质灾害调查领导组 组长:赵俊生 副组长:宋佶和、刘补生、林广仁、谢雪峰、贺双平 成员:张建新、任虎云、李金平、王文兴、薛兔、 田蛇保、李文林、何英杰、李刚、张敬东 白建国、李琦、 二、地质构造 井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的西缘,鄂尔多斯台拗的河东断凹部位,发育有近南北向的褶皱及高角度的正断层。区域构造主要有离石大断裂和中阳-离石向斜,本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中段东翼。 井田构造简单,基本上为一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地层倾角在1~5°之间,平均3°。在大土河村及冯家焉村附近有次一级向斜发育。 三、矿井周边采空区情况: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领

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25号文件整合的主矿井,整合后的井田面积为13.1501km2,由山西大土河永君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吕梁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吕梁离石区永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及一些“关闭矿井”组成。 根据永君煤矿地质资料描述的采空区有4号煤层原新崖上煤矿的采空区、原贾家沟煤矿二坑口范围内的采空区、贾家沟煤矿西南部采空区、原霍家坡煤矿西部采空区。 根据师家峁地质资料描述显示的采空区有原师家峁煤矿井田西部边界采空区。 根据永兴煤矿地质资料显示原永兴煤矿井田南部4号煤采空区。 四、相邻矿井分布情况 我矿井田范围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形复杂,侵蚀冲刷强烈沟谷发育,井田内全部被第四系全新统、中上更新统,上第三系上新统所覆盖。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下至上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相邻矿井有:北邻山西吕梁离石王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西北部为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有限公司,西南部为山西吕梁中阳小土河煤业有限公司,东南部为罗家峁煤矿,东北部为张家沟煤矿,东部为贾北里煤矿,矿井周边村落有潘家沟村、冯家焉村、新崖上村、乔家庄村等,矿井周边地貌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现将各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汇报如下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防治对策研究 郭维君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矿山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将加速矿产业的发展,显著加大对环境的压力。我国是个矿业大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年消耗量很大。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大中型矿山已达9 000余座,资源开采规模居世界第3位。矿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矿产资源开采是迄今最大规模改变地球表面景观和破坏地表生态系统的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加上市场经济的冲击、粗放式的经营生产、采矿技术与设备落后、安全环保意识的淡化、政策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日益增多,环境逐步恶化。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00亿元,严重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规范、合理、有效、安全、环保的开采和利用资源,促进矿山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业内人士日益关注的问题。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使矿山生 态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有人认为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将地质灾害分为12类、48种,矿山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目前我国矿山存在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等特点,并且存在上升的趋势,给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带来很大的威胁。矿山开采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冒顶片帮、深部岩爆、采空区垮塌和地表塌陷、井下突水、崩塌滑坡、地下水破坏、矿震等。 1.1冒顶片帮 冒顶灾害事故最为普遍,包括岩层脱落、块体冒落、不良地层塌落,以及由于采矿和地质结构引起的各种垮塌。特别是矿岩稳定性差的难采矿体及软弱夹层,易发生较大规模的垮落,引起采场和巷道冒顶事故。冒顶片帮常常无明显前兆特征,具突发性,发生频度高,难以防范,是矿山生产安全的主要危害。 1.2采空区垮塌和地表塌陷 采空区垮塌和地表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采矿对地表的破坏。凡口铅锌矿因疏干产生地表塌陷1982个,影响范围达675 km2,受损农田约66.7 km2,建筑物搬迁7km2。采空区塌陷可引起地表积水,对采空区上的建筑物,道路、管线及农田带来影响,严重时可引起山体滑移。 1.3深部岩爆 岩爆是一种与地应力有关的地质灾害,据悉,矿山进入1000 m 以下进行深部开采时,由于高地应力,硬岩层往往发生岩爆。岩爆就其破裂机制而言,是一种开挖卸荷条件下岩石自身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所造成的脆性破裂或爆裂;爆裂造成的岩块(片),则可以爆裂松脱、爆裂剥离、爆裂弹射或抛掷等不同方式脱离母体,其脱离方式、初速度和规模大小等与爆破时的破裂机制及释放弹性应变能的多少和波及深度等诸多因素有关。红透山铜矿开采达1337 m,在采深1100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