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综述(2)

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综述(2)
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综述(2)

收稿日期:2010-07-20

作者简介:徐飞雄(1955~ ),男,湖南益阳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规划与开发。

谭伟明(1985~ ),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旅游经济。

2010年10月第29卷 第10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M i any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O ct .2010

V o.l 29 N o .10

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综述

徐飞雄,谭伟明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度假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活动,已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且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整理归纳,试图从概念内涵、属性、背景与意义、现存问题、对策、规划开发等方面对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度假旅游;旅游产品;度假项目;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

F59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612x(2010)10-0010-04

我国的度假旅游起步晚,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

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度假旅游才开始从欧美发达国家引入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娱乐需求日益增加,旅游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有着显著的提升。本文试图对国内近年来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作一个系统的回顾,并对国内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这一工作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通过对CNK I 数据库的搜索,可以发现,1994-2009年间,国内对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的十年。其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度假旅游产品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度假旅游产品发展历程研究;第三部分为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内容研究;第四部分为开发的案例研究。

一、度假旅游产品基础理论研究

(一)度假旅游概念界定

对度假旅游这一概念的认知,国内学者给出了许多定义。吴必虎(2001)认为度假旅游是指利用假期在一地相对较少流动性进行修养和娱乐的旅游

方式[1]

。徐菊凤(2008)认为度假旅游指人们利用假日在常住地以外的地方所进行的较少流动性,达

到令精神和身体放松目的的休闲性旅游方式[2]

。马勇(2008)认为,度假旅游更加侧重于旅游活动的行为或心理取向,是一种由/放松心情、康体修身、休闲娱乐0等主观意识所支配的一种旅游消遣行为[3]

。周建明(2003)认为,度假旅游是以度假(健身康体、消磨闲暇等)为主要目的,有明确目的地(良好的度假环境)的旅游活动

[4]

(二)旅游产品概念界定

旅游产品是整个旅游开发活动的核心,是旅游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旅游学的研究体系中,旅游产品是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对旅游的认识一样,至今学术界对旅游产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以下列举一些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定义:

林南枝(1995)指出旅游产品是由多种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概念,是以服务形式表现的无形产品,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综合性、不可分

割性、不可贮藏性等特性[5]

。马勇(1999)认为旅游产品是指提供给旅游者的一切吸引物及其他必需品,前者如娱乐活动、风景点、博物馆和节庆活动等,后者如食物、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等,它是旅游经营者所生产的、准备销售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产品和

服务产品的总和[6]。魏小安(1999)认为应该把旅游线路作为旅游产品典型、传统的市场形象。此外,旅游产品与其他类型的产品在生产、销售和贸易上存在不同,旅游产品的消费重复性影响旅游需求量[7]261-262。陶汉军(1995)认为,旅游产品是由游览观光、旅游交通、住宿、娱乐项目、餐饮、购物服务、旅游日程、旅游线路这八个部分组成的[5]。申葆嘉(1999)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品是旅游服务诸行业为旅游者满足游程中生活和旅游目的需要所提供各类服务的总称[8]。

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是旅游者获得的一种经历与体验,是一种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物质实体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是旅游者支付一定的时间、金钱所获得的一种旅游经历与体验。

二、度假旅游产品发展历程研究

我国的度假旅游历史较早,早期的度假较为典型的有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可看作我国度假产品的雏形。1949年至1980年中期,我国大部分度假区为官办;从功能上来说,以疗养和保健为主,设备简单,基本上属于福利性质。从开发规模来说,都比较小,空间分布极其有限[9]。度假旅游真正开始发展,是199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国家旅游度假区的46号文件,陆续批准了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在中国第一次打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在1996年,国家旅游局将国家旅游主题定为/度假休闲游0,希望以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主体,推出中国度假旅游产品,促进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7]。近年来,我国度假旅游产品的类型逐渐丰富起来,除了最早的山地避暑和滨海度假,发展到了温泉、森林、滑雪、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并存的局面。其中高尔夫球专项度假旅游产品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山地度假旅游产品虽然有所衰落,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时期;滑雪旅游客源市场与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温泉度假旅游由于受地热资源的制约,虽在快速发展,但总体上后劲不如滑雪;而森林、湖泊、草原等旅游资源的度假旅游产品则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我国旅游发展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市场,观光旅游的发展压倒了度假旅游发展,度假旅游缺乏大型国际性的综合性度假区。目前,我国的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度假旅游产品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之一。

三、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王新勇(1992)等从开辟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入手,提出了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深加工,要大力开展专项、专题旅游[10]。王婉飞(2003)则认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分时度假的方式,将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改造成度假旅游产品[11]。魏俊益(2004)认为通过优化调整,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可以成为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可以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12]。陈荣(1993)针对我国传统观光旅游产品面临的产品趋于成熟、重游率低、价格竞争激烈等挑战,提出了需要大投入、大风险、大产出、大作为的新产品开发思路;并建议重点开发线路产品的精加工、专题旅游项目、奖励旅游等[13]。王发兴(2005)认为观光旅游产品面临产品功能、产品种类雷同、管理服务水平低下、资源遭受破坏的市场危机[14]。肖潜辉(1991)指出我国现有的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并提出应该对我国旅游产品类型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优化旅游产品的目的[15]。黄细嘉(2000)认为中国的旅游产品正经历一个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换代的过程,单纯的观光旅游逐渐被度假旅游所取代[16]。彭华(1998)认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旅游地文化的挖掘,它是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从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依据[17]。秦宇(1999)提出了旅游产品优化的基本框架,包括:对旅游线路和具体的旅游产品的优化,对旅游景观、景点等的优化,改善旅游大环境,将旅游目的地视为/总体旅游产品0,并对之进行优化[18]。

四、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内容研究

黄郁成(2002)等认为,体育度假旅游项目主要有:水类运动(如船艇运动、水上乐园等)、射击运动(如射击场、狩猎等)、球类运动(如网球、高尔夫球等)。温泉度假项目主要有:一是与保健活动有关的休闲项目,二是以温泉洗浴为主体的水中活动[19]221-227。陈传康(1997)认为,康体度假旅游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托酒店作为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第二阶段是在城市建立一个综合的康体消闲中心,采取会员制以吸引上层客源;第三阶段是适应城市周边旅游发展,在外围乡村或山林中营建/健康休闲、亲近自然、全家同乐0的康体休闲世界[20]。但新球(1998)研究了森林度假项目,设计了森林度假旅游产品,如森林浴、林中漫游、探险、探幽、森林观光、野外采集、野炊、林区狩猎等[21]。朱

卓仁(1992)认为,度假地应当提供以下消遣活动与休闲娱乐设施:残疾人设施、住宿设施、网球、游泳、高尔夫球等[22]151-175。刘家明(2003)指出,大众时尚康体活动与特色休闲活动是旅游度假区的灵魂,旅游度假区一般要提供非常广泛的康体娱乐休闲活动,并且尽可能具有自己独特的、别人难以模仿的康体游乐活动[23]。

五、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案例研究

魏小安(2002)认为京都旅游度假区的度假项目应该包括休闲、医疗保健设施、健身、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会议设施、酒店、餐饮设施等)[24]88-100。王新军(1996)研究了海南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认为海南度假产品有临湖度假、温泉度假、海滨度假、山地度假四种,度假项目主要包括度假酒店、度假村、度假公寓和度假别墅[25]。李坚诚(1997)阐述了潮州市发展度假旅游的重点区域和度假旅游产品:以康体休闲为主题的东山湖温泉矿泉度假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城度假区,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梅林湖度假区,以及综合性的/潮州旅游度假区0等[26]。陈东田、吴人韦(2001)确定了浙江朱家尖旅游度假地的开发内容:以海岛度假旅游为主题,辅以水、陆有机结合的海上运动、度假村、遇马场等几个部分,构成一个由多种娱乐设施、度假村、旅游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综合型海岛旅游度假地[27]。严国泰,李立(2004)认为,南汇滨海度假区的产品开发,分为/国际乡情园0、/美食港0、/绿色康疗中心03个产品元素,分别表达/康复康健0、/感情康健0和/食疗康健0[28]。李文艺(1994)认为金石滩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可以分为高尔夫球运动区、森林狩猎区、田园风光区、体育娱乐区、水库风情区、果园风光区等。并开展以下重要休闲度假项目:崇尚自然项目(海水浴、水库景观、田园风光等),运动健身项目(如滑草、高尔夫球、狩猎等)和学术交流项目[29]。曾明星(2001)设计了若干个度假旅游产品项目:候鸟观光、农业休闲、森林康体、果品自摘品尝、水上康体、森林旅游、森林度假、环自行车游、乘车游、沿江观光等[30]。黄旭东(1998)等人研究了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度假区的开发,认为休闲度假的内容主要包括室内娱乐中心、渔家风味馆、牌艺俱乐部、田园茶艺馆、游憩赛车场、清水浴场、夜餐露营和百鸟苑等[31]。吴承照(2001)等认为,对于崂山旅游度假区,旅游产品要开发形成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野餐、探险、水上娱乐、攀岩、蹦极、足球、摘果、认养果树、网球等)[32]。张建忠、杨新军(1998)以安宁市温泉旅游度假区为例,探讨了旅游度假区康体休闲与康复养生项目的开发,提出了歌舞温情、商务柔情、生命安全港、康复养生、康体休闲、戏水激情等[33]。肖星(2002)等人对阳关度假村进行了规划,规划了娱乐消遣(赏鸟观景、狩猎园、沙滩排球场等)、水上乐园、湖畔野营、戏水园和森林游览等休闲活动项目[34]。

六、结论与讨论

(一)评价

以上学术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对度假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有不少成果实际上是对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研究,笔者从中获益良多。不过,纵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学术研究情况,笔者感到还存在如下问题:

有关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文章大多是泛泛而谈,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在旅游产品开发、产品市场营销以及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的思路方面没有针对性,导致旅游产品开发的特色不够、种类比较单调,缺乏对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对度假旅游研究大都停留在相关概念与原则的探讨、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类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于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多是就资源论资源,有什么样的资源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落入资源导向的俗套,而较少从旅游产品的走位、市场需求的角度入手,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及今后体验经济的潮流。

由于度假旅游起源于国外,因而国外对于度假旅游的研究比较早,在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上,要比国内的研究深入。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对度假旅游的研究更多地结合了旅游学、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度假旅游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国内,目前对度假旅游的研究更多地采用个案研究方式进行,在个案研究中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因此对度假旅游的研究,还处于比较浅的层面。

(二)启示

首先,对于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应当抛弃简单的个案研究方法,要开阔思路,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应该将旅游学、生态学、规划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起来,为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全新的、丰富的模式。

其次,对于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在考虑现有的实际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国内外已经形成

的、被实践证明的十分有用的度假旅游开发理论,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最适合度假旅游产品发展的具体开发之路。

最后,根据国内外旅游产品的开发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注重对旅游市场的整体把握。要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主要客源市场的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旅游产品,从而获得各种效益。

(三)研究展望

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面很宽,今后研究的重点可以拓宽度假旅游产品时间维度的整合思路,加强定量分析,使对度假旅游特征的把握更加准确。

在今后有关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中,还需要广大学者继续努力,从多学科多角度探寻我国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规律,形成度假旅游产品的系统理论。希望今后对度假旅游产品的研究,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完备的理论基础,从而指导我国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使我国的度假旅游业合理、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勇.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焦点创新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2-07-26.

[4]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和规划特点[J].国外城市规划,2003,(18):26.

[5]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6]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7]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8]申葆嘉.旅游学原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9]刘家明.旅游度假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12):211-218.

[10]王新勇.努力开发旅游新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J].旅游学刊,1992,(2).

[11]王婉飞.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0):60-63.

[12]魏俊益.都江堰市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化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4,(4):105-110.

[13]陈荣.新产品开发:中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之希望[J].旅游学刊,1993,(3).

[14]王发兴.区域旅游产品及其开发与环境评价[J].社会科学家,2005,(1):130-131.

[15]肖潜辉.我国旅游业的产品反思及其战略[J].旅游学刊,1991,(2):7-13.

[16]黄细嘉.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6-49.

[17]彭华.关于旅游地文化开发的探讨[J].旅游学刊,1998,(1):43-46.

[18]秦宇.对旅游产品优化问题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5):49-53.

[19]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20]陈传康,冯若梅.康体休闲产业的机遇与市场进入[J].人文地理,1997,(6):48-52.

[21]但新球.森林休闲度假区的规划设计[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8,(4):32-35.

[22]朱卓仁.休假地的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

[23]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12):211-218.

[24]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5]王新军.海南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J].旅游学刊,1996,(4):13-16.

[26]李坚诚.潮州市发展度假旅游之研究[J].人文地理,1997,(4):68-71.

[27]陈东田,吴人韦.面向区域发展的旅游度假地规划)))浙江朱家尖岛旅游度假地开发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1,

(4):42-44.

[28]严国泰,李立.新时期度假区规划理念研究)))以上海南汇滨海度假区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4,(2):27-29.

[29]李文艺.略谈建设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战略作用及构想[J].旅游学刊,1994,(5):35-38.

[30]曾明星.崇明岛绿色度假旅游项目规划及线路设计构想[J].旅游学刊,2001,(2):34-38.

[31]黄旭东,王云.胶园休闲度假区发展研究)))记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度假区的规划[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8,(2):98

-107.

[32]吴承照.离散型度假区规划研究)))崂山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l(6):27-31.

[33]张建忠,杨新军.海南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J].旅游学刊,1996,(4):13-16.

[34]肖星,杨国靖.阳关度假村旅游规划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6-70.

(下转第17页)

策、融资激励政策、补贴政策;实施以改善环境和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税收政策,如环境税、能源税、碳税等;制定与低碳有关的相关标准如能效标准、排放标准,加强对标准的执行、监督和核查。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发41号文件(200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N].中国旅游报,2009-12-04.

[2]赵焕焱.低碳酒店的要求、重点、措施和案例(上)[N].中国旅游报,2010-03-24.

[3]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4]袁国宏.现代饭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5]吴晓江.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J].社会观察,2008,(6):22.

[6]刘晓琳.低碳时代饭店经营策略初探[N].中国旅游报,2010-03-17.

[7]孙红,苏祝清.消费价值观研究应成为当今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J].管理观察,2008,(8).

[8]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06-05.

[9]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50.

Policies for D eveloping H otel Industry i n China

to w ards a Lo w Carbon E cono m y

LI P i n g

(School ofH istory and Touris m M anage m en,t M ianyang No r m alUn iversity,M ianyang,Sichuan,China621000)

Abst ract:A lo w carbon trave l is an essential guarantee for t h e sustainab le develop m ent o f touris m i n dustry and one o f the i m portant parts of a lo w car bon econo m y.H o w ever,mo re or less carbon d i o x ide has been e m itted fro m hote ls,transpo rta ti o n too ls,and scen ic spots,espec ially i n hote lsw here a lar ge a m oun t of resources and ener-gies have been consum ed,and po ll u ti o ns have been caused.Therefore,it i s a ri g ht cho ice fo r ho tels to pr o m o te a lo w car bon developm en.t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current prob le m s i n ho te ls i n energy sav i n g and car bon e m i-t ti n g,d isc ussed about the part of a l o w carbon ho tel i n dustry play ing i n the developm ent of a hea lthy touris m and e-cono m y,and put for w ard so m e suggesti o ns on ho w to pr o m o te a lo w car bon deve l o pm ent in ho te l i n dustry i n order to pro m o te a rap i d and healt h y developm ent in touris m i n dustry.

K ey w ords:l o w car bon econo m y;hote ls;developm en;t counter m easures

(上接第13页)

A Co mprehensive Anal ysis of the Develop m ent of Tourist

Products for D o m estic Ho liday Travel

XU Fe-i x iong,TAN W e-i m ing

(School of Touris m,H unan Nor m a lUniversity,Changsha,H unan,Ch i n a410081)

Abst ract:H o li d ay travel has be i n g deve l o ped rapidly i n the fore i g n coun tries and attracted l o ts of attenti o n i n China,because it is a ne w line o f touris m i n dustry.B ased on a large a m ount of docu m ents abr oad,th is paper tries to summ arize the issues concerned w ith the developm en t of tourist products fo r ho li d ay trave l by discussi n g about its concept and con ten,t property,background,infl u ence,current prob le m s and so l u ti o ns.And the trend for the f u-ture developm en t is analyzed as w el.l

K ey w ords:holiday trave;l tourist pr oducts;pro jects for holiday trave;l touris m develop m ent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 1引言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乡村旅游研究内容 3.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混合成长型。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邹统钎(2005)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多彩,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我国民俗旅游1983年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俗旅游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民俗旅游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雷俊霞 1983年,山东潍坊“石家庄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启了中国民俗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新形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迄今为止,中国民俗旅游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民俗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快发展阶段和深化成熟阶段等发展阶段。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中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其参与型和体验性成为新时期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民俗旅游业出现了诸多新的领域和热点,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民俗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求新、奇异、求奇,注重参与型与体验性,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发以来至1989年,这一时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得到推广,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在

旅游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少、规模小、范围窄。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1995年我国的民俗旅游逐渐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景点出现,如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个阶段,我国的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多样的参与。 深化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不断成熟,与自然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这些年也出现了中国的民俗旅游亮点活动,如从2002年—2011年我国各地陆续推出的民俗旅游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使我国的民俗旅游开发走向深入与成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民俗项目的出现即是其典型的标志。 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30过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我国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中最具潜力的方面。同时,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需求。国家旅游局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主题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凸显了民俗旅游额独特魅力。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我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是民俗旅游的高潮期,清明踏青游、端午近郊游、中秋赏月之旅、春节庙会游,使得民俗旅游热闹非凡。民俗旅游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存与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旅游发展中业态逐渐多元化 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初期是作为自然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民俗

中外近20年来乡村旅游研究的主题综述

中外近20年来乡村旅游研究的主题综述 : 1、引言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返回原野,同时由于农村经济重组和农业危机严重减少了乡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4年,《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发行专刊第一次尝试构建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将 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旅游活动进行系统研究,被认为是学术界有关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开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呈现出 多样化的特点。为了更系统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后 出版的有关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的研读,在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研究主题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提出未来乡村旅游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继针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欧洲被认为是世界乡村旅游发展最早和最成功的区域。欧盟专门针对欧洲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了欧盟第五框架协议,该协议提出了欧洲综合乡村旅游管理方针,并在资金、政策、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给予乡村旅游发展大力的支持。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制定法规和政策把乡村旅游作为避免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的宣传和促销是葡萄牙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西班牙通过170多个乡村旅游协会之间信息、技术、培训、管理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美洲的乡村旅游发展极不平衡,美国和加拿大重视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在各个主要乡村社区向旅游者提供乡村自助游的宣传手册;墨西哥由于可进入性差,同时受一些在墨西哥旅行危险的宣传影响,乡村旅游发展比较缓慢;阿根廷政府推出的“南美土著部落”、“马背上的阿根廷”等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广大的国内外游客。南非国家白皮书中明确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南非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南非的很多自然资源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社区均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的观赏和博彩业等乡村旅游活动来提高社区生活水平。亚洲乡村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国国家旅游局坚持推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示范点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各种业态;日本各地观光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特色的服务设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综述 09旅游管理2009412004 杨二林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知网所有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献及论著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现状、发展特点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效益增长点,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经济效益实现现象。现代旅游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和支持的第三产业中的全新产业结构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完善和合理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现代旅游业客观上已经使得文化旅游由自然经济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过渡、转变,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日益文化化,文化形式逐步旅游产业化,旅游产业的发生与凸现具有时代的意义和鲜明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几年来,文化旅游产业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日趋增多,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一、当前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现状 从研究重点来看,目前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践研究,多出现于报纸及会议论文(超过搜索文章的75%以上),理论研究稍稍落后,还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 从研究时间来看,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2006~2009年,此期间相关论文研究数量增长迅速。 从研究人员来看,作者主要来源于大学、研究机构、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占到总数的4/5,旅游管理部门。 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文献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其中,有关国内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文章数量和其他占到总数的1/5。 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对国内文化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和概念性,属于定性研究,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面涉及较少,缺乏定量研究。 二、目前主要研究领域 (一)文化旅游产业概念的界定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内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

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则是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组合成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内涵开发得越丰富,文化旅游产品项目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更具有特色。文化与旅游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二)文化旅游 关于文化旅游,有不同的认识和角度,反映了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的认同,充满了学者的纷争。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立足文化资源,满足文化需求。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看,则涵盖了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基本上都强调两个方面:①强调资源,认为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旅游者以获取文化印象、增智为目的的旅游产品。②强调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