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梳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梳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知识梳理

一年级数学知识梳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汇总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点汇总 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初学阶段,一切都还很朦胧,家长应该多做一些巩固孩子数学基础知识的工作。那么至于奥数方面,家长应多培养孩子对此的兴趣。我们整理了一年级奥数的八个难点,家长们可以据此来引导孩子学习: 一、比一比 当比较的2个对象整齐的排列时,很容易采用连线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如果比较的2个对象是杂乱排列的,可以通过数数目的方法进行比较。也可以采用分段比的方法。 二、认识数 (一)有趣的"0" "一年级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 (二)基数与序数 表示物体的多少时,用的是基数;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时,用的是序数。 基数与序数不同,基数表示物体的多少,序数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三、动手做 (一)摆一摆 要善于寻找不同的方法。 (二)移一移 四、数一数 (一)数简单图形 数零乱放置的物体或数某一类图形的个数时,应先将所有物体依次标上序号,可以按照序号,顺序观察,数准指定的图形。注意对于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在数简单图形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二)数复杂图形 数复杂图形时可以按大小分类来数。 (三)数数 按条件的要求去数。 五、应用题 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成的。一般先说题意,再列算式。六、填一填 (一)填数字 给出的算式是一组,不同算式中相同图形中所填的数字是相同的。在做这些题时,不要为只填出一个答案而满足,应找出所有的答案。如果不必要一一列出时,应给以说明,这才是完整、正确的解答。 (二)填符号 比较2个数的大小,首先要比较2个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其次,当2个数的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当2个数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时,这2个数相等。 比较2个算式的大小的方法是: (1)同一个数分别加上(或减去)1个相等的数,所得的结果相等; (2)同一个数分别加上2个不同的数,所加的哪个数大,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3)同一个数分别减去2个不同的数,所减的哪个数小,那个算式的结果就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本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不熟练,造成计算错误。 误区点拨: 用“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时,用10减去减数后,错误地用差直接当结果。用10减去减数后,应把结果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计算十几减几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计算。 易错点2: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计算。 误区点拨: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常常把求另一个部分量用加法解决,求两部分量的和用减法解决。 (2)如果问题给出的两个条件是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量,求另一部分量,就用减法计算。如果问题给出的是两部分的量,求总量,就用加法计算。

第二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不能区分。 误区点拨: 长方形的特点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特点是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 易错点2:数图形的个数时,经常漏数或者重复数。 误区点拨: 数图形的个数时,为了避免漏数或重复数,一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从内到外或从大到小。如果是组合图形,先从单个图形开始数,再数组合图形。一定要避免不按照规律乱数。

第三单元总结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读数和写数。 误区点拨: (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2)写数时,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但它前面的某个数位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要用0占位。 易错点2:整十数的计算。 误区点拨: (1)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常会出现把整十数当成一位数进行计算的错误。 (2)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可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十,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十,就得几个一;几十几减几,可看作从几十几中减掉几个一,就得几个十。 易错点3:找规律填数。 误区点拨: (1)找规律填数时,先要找到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2)经常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数。 易错点4:数的大小比较。 误区点拨: 比较数的大小时,常出现方法上的错误。当位数相同的两位数比较大小时,我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我们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那个数就小。 第四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加与减》知识点 (一)十几减9、8、7、6等的减法 1、一个一个地减:这个方法一般借助图形,减一个划一个。 2、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10减去减数,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例如:15-9,把15分成10和9,先用10-9=1,再用1+5=6就可以了。 3、平十法:把减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十几的个位相同。例如:15-9,把9分成5和4,15减5等于10,10再减去4得出6就可以了。 4、想加算减法:例如:15-9,想9加几得15,那么15减9就等于几。(二)解决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 1、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2、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求一种比另一种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3、根据图,能恰当地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三)20以内减法的规律 1、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被减数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减少几。 3、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几,差就增加几;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 (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整十数。 (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加减,最后再加上一位数。(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 1、口算: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相减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七)解决应用题 1、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时,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 2、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 3、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八)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九)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了加进位的1。 (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十位上的数不要忘记减借去的1后,在进行相减。 (十一)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在计算十位的时候,先去掉借走的一,不够减时,再从百位借一,这样逐步相减。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丨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2.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里画“√” 第三单元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生活中的数学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 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 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

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 一、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 二、数一数。(12分)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无题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习题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看上面的数,画一画,划一划。 三、比一比,按问题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平十减;(2)破十减;(3)想加算减。其中“想加算减”不仅快捷,而且有助于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平十减;(2)破十减;(3)想加算减。其中“想加算减”最常用。 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 与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相同,可以用平十减、破十减、想加算减法。 十几减6、5、4、3、2: 计算十几减6、5、4、3、2时,可以像计算十几减9、8、7一样,用破十减、平十减和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1.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三棱柱 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课本16至20页的内容务必掌握】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备注:加的必须掌握】 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第28页的第1、2两题; 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4.百数表

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即除去每一行的最后一个数后,横着看十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竖着看个位上的数字是一样的】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5. “多一些”:只多几个; “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 “少得多”:少得较多. 例如:1. 小芳:我拍了50下; 小明: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 苹果有40个; 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梨可能有多少个? 3.课本38页的苹果、草莓这种用同样大小的篮子装的物体本身大小有区 别的要知道如何选择. 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正确率的技巧如下: 4 5 + 2 9 = 7 4 1 64-18=46 .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 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 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 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练习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练习题.DOC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二、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数一数,在图片下面画“〇”。 二、先数一数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在最多的水果旁边画“√”,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出1-10各数,并能用相应的点子图来表示物体或人的个数。重点是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难点是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在数数时要按一定的次序,可边数边打标记,及时检查,不重复不遗漏,注意物或人的数量与点子数量的一致。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重点是掌握一般的比较方法,比如在比较物体的长短或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简易天平进行判断。难点是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如: 可以采用先分组比较,比出轻重,再将每组较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 再如: 可以采用仔细观察、适度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常用基本的方法,活用简单的推理,巧用灵活的策略。 本单元主要让小朋友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对小朋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常用的分类标准有:颜色、形状、用途等,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如: 这里的菠萝、香蕉、西瓜是属于水果一类,而茄子、青菜、毛豆是属于蔬菜一类。

再如: 这些树叶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类,也可以按形状分成三类。 本单元是让小朋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重点和难点是辩认左右方位。要求把小朋友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用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来说明相关情境中的物体哪个在哪个的左边,哪个在哪个的右边。 1.注意学会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 )的( )面是( )”,另一种是“( ) 在( )的( )面”。如:○◎△☆□●,“△的左面是( )”,我们先盯准△,再伸出左手,看△的左边应该是(◎);“□在☆的( )面”,我们要盯准的是☆,再伸手看□的方位,□应该在☆的( 右 )面。要学会根据题目确定观察的标准物,适时伸出左手或右手比一比,多多思考与表达。 2.当人或小动物排成一队时,脸所朝着的方向就是前面,而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这是约定俗成的。 3.多留心生活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多思多问,逐渐领悟。 本单元主要是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小朋友通过学习要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 数与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1.数数、认数、读数可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使小朋友感觉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如: 一天上几节课,第几节是数学课;认识钟面上的哪些数;乘几路公交车等。 2.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0以内的数。理解>、<和=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和=,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尤其是选择>或<时,要特别注意“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及时进行检查。 3.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几”一般是指物体的总数量,“第几”一般是指 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的其中一个物体。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经常会结合着“左”“右”的话题。 如: (1)从左边起涂3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与合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与合知识点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精心准备了分与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与合知识点】 分与合:(两种记忆方法,可以选择一种) 如:2的分与合 2 2 0 1 2 2 2 1 0 ---------- 方法1:每种方法第一数依次增加1,第二数依次减少1 2 0 2 2 0 1 1 ---------- 方法2:一组一组记忆(记住0与2,第二种前后两数交换位置??) 如:10的分与合 10 2 0 10 1 9 2 8 ---------- 方法1:每种方法第一数依次增加1,第二数依次减少1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10 0 10 2 0 10 10 0 1 9 ---------- 方法2:一组一组记忆(记住0与2,第二种前后两数交换位置??) 9 1 2 8 8 2 3 7 7 3 4 6 6 4 5 5 【训练要点】

第一阶段:数的分与合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一定要滚瓜烂熟,不能出一点差错。因为孩子的基础各不相同,如果您的孩子10以内的口算不熟,容易出错的话,建议先将每个数的分与合按规律背熟再进行抽背。(可以在纸上把2-10所有数的分与合整理一下记录下来,选择孩子喜欢的方法去整理) 第二阶段:对口令(2-10的分与合随机或逐一突破) 形式一:家长:8可以分成2和几 孩子:8可以分成2和6 形式二:家长:4和几合成9 孩子:4和5合成9 形式三:家长:5和2合成几 孩子:5和2合成7 形式四:家长:几可以分成3和4 孩子:7可以分成3和4 (将这四种形式操练熟练) 第三阶段:10以内计算题的算理: 虽然孩子已有学前基础,但可能不太规范,所以建议还是要让孩子听过记忆10以内数的分与合,明白各类计算题的算理,对孩子的后续计算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想:因为2和5合成7,所以2加上5等于7 10-3= 想:因为10可以分成3和7,所以10减去3等于7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 20以内 100以内数的量与计量找规律 退位减法认识及加减法(一) 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上下、前后、左右相对位置图形拼组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统计表整理数据解决问题 三、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5)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6)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10) 第七单元找规律 (14)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计算方法 11-9=□ 方法一:破十法 11-9=2 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11-9=2 因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1-1-1-1-1-1-1-1-1=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 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 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 12-7=5(个)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本册书一共有十一单元,前十个单元是知识点,最后一个单元是复习单元,其余的为1数一数、2比一比、3分一分、4认位置、5认识10以内的数、6认识图形、7分与合、8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9认识11-20各数、1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下面将各单元知识难、重点,考点、易错点进行分类归纳如下: 第一单元:数一数 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难点:有顺序的观察画面并分类进行数数。 考点:看图写数字或者数一数照样子画一画 易错点:对于给出图形让进行某个物体数数时易马虎,对此平时训练时应该锻炼孩子有顺序的进行数数并进行有序检查。 第二单元:分一分 重点:能够比较物体的长短、高低、轻重。 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物体。 考点:看图判断高低、长短、轻重并做标记。 易错点:三个物体相比较时从中找出最高、最低的两个物体时学生易审题不清把三个物体全部进行标记。 第三单元:分一分 知识点: 分类的含义:将许多不同的物体,根据它们的作用、特点、功能、外观等不同的方面,把它分成几种类别。 分类的方法(依据):根据它们的作用、特点、功能、外观分类。

注意:1、分类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 2、分类前后物品的样子总数不变; 3、分类不止一种方法,有理有据即可。 重点:分类的含义 难点:掌握分类的依据 考题类型: 1、给出几组图片,把不同类的圈或画出来。 例:鲤鱼海豚小鸡金鱼 2、分类整理。例:小明的房间真乱啊,小朋友们帮他整理一下吧。 3、下面一组食物,水果的下面画圆,蔬菜的下面画√。 第四单元:认位置 本单元的重点是: 1.左右的认识。 2.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难点:辨认左右方位,突出对左右方位的体验。 考点:例,同学们战队做操,小明从前向后数排第8,从后向前数也是第8,这一排一共有几人? 盲点:谁在谁的左边,又在谁的左边,谁在最右边,谁在最左边。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方体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20以内退位减 一、口算 1.13-9=?想:13-3=10,10-6=4 想:10-9=1,1+3=4 想:9+(4)=13,所以13-9=(4) 2、根据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联想到有联系的其它算式。利用:“想加算减”、“想减算减”的方法进行口算,更方便。 二、减法表里的规律: 1.竖着看: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十几减2; 2.横着看:11减几、12减几、13减几……18减几; 3.斜着看:每一斜排算式得数相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时候用加法计算; 2.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图形分别是用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的。 1、区别: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是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是立体图形。2、4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2条长边相等,2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正正方方的,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3条直直的边围成的图形; 圆: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一个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都一样。 4.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和长方形;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5.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要画在方格线上,4个顶点要在方格的交叉处) 6.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2次,可以折出什么图形? V 折出4个长方形折出4个正方形折出4个三角形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 数的组成:()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 2. 几十九再添1是几十; 3.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一百。 4.学会数数,0~100,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 5.数位顺序表: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6.读数,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几。(个位上是0,不用读) 7.写数,从高位写起: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就写“0”占位) 8.认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50 + 4 = 54, 54 - 50 = 4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9.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 30+4=?想: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和是34. 4+30=?想:4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34,所以和是34. 34-30=?想: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所以差是4. 34-4=?想: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4个一,还剩3个十,所以差是30. 这样的加减法口算时,也可以想算式之间的联系。 10.认识百数表,找到规律: ①横着看,前面一个数比后面一个数少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即每一横行相邻两个数相差1; ②每一横行前面9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最后一个是整十数; ③竖着看,上面一个数比下面一个数少10,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多10,即同一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差10; ④左上→右下斜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11; ⑤右上→左下斜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9. 11.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①位数相同,先比高位: 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高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个位大,这个数就大。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 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三、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四、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归纳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数与代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 如:12—9= 3 12 —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9+ 3 =12 先算:10-9=1 则12-9= 3 10 2 再算:1+2=3 1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1.口算 例:6+7=12-7=16-7+3=16-8-6= 2、填空 (1).15比( )多3,( )比12少5. (2).20 17 14 ()()() (3).看图列式 例: 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百 十 个 (从右边起) 第三位 第二位 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读作大写 例 100读作:一百 写作小写 例 七十五写作: 75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8、数的顺序 《百数图》 举例: 以33 34 35为例: ① 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35; 33 和 35中间的数是34. ② 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 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是35; ④ 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 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 的所有数) 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 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 57. 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 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 6 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整十数:个位数正好为0的两位数,例如:10,20,30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