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量法解题技巧

差量法解题技巧
差量法解题技巧

差量法解题技巧

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而言,反应涉及的各物质的数量之间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反应中,任何两种物质的数量:分别记作x和y,则当x增大时y也成正比例地增大;x减少时,y也成正比例减少,所以x与y之差的绝对值│x—y│是有意义的。而这种差量的大小,跟每一种物质的数量都有对应的关系,如果把这种对应关系应用到化这计算中,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解题速度。这一种解题方法就称为差量法,下面结合例题谈谈它的应用:

一、利用固体质量差解题

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分析:Fe+CuSO4 == FeSO4+Cu

56(用去固体) 64(产生固体)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棒的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离开铁棒的同时,就有64份质量的铜回到铁棒上,则使棒的质量增加64-56=8(份)。现已知棒的质量增加100.8克-100克=0.8克,则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

56 64 64-56=8 x 100.8克-100克=0.8克

56∶8=x∶0.8克 , 则x=5.6g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二、利用液体质量差解题

例2.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分析:Fe+H2SO4=FeSO4+H2↑

56 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每有56克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克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 56-2=54(克)。由题目给的差量 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 2 56-2=54

10x克 55.4克-50克= 5.4克

56∶54=10x克∶5.4克 ,∴x=56% .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三、利用气体的质量差解题

例3. 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分析:由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克的CO参加反应,可生成44克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 44-28=16(克)。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 18克-12克=6克,据此便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uO+CO= 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44 44-28=16

12x克 18克-12克=6克 ,28/16=12x/6

,∴x=87.5%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四、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

例4. 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

分析:①.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

③分别加入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可仍保持平衡。

解:设所加铁与镁的质量分别为x、y(此时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均为a)。

Fe+H2SO4=FeSO4+H2↑ 增加的质量(差量)

56 2 56-2=54

x a 56∶54= x∶a

Mg+H2SO4=MgSO4+H2↑ 增加的质量(差量)

24 2 24-2=22

y a 24∶22=y∶a

答:当酸足量时,所加的铁与镁的质量比为77∶81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5: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答案为C。

例6: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例7: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A.n×100% B.(n/2)×100% 

C.(n-1)×100%

D.n%

[解析]:根据电离度的概念,只需求出已电离的HA的物质的量,然后将这个值与HA的总量(1升×C摩/升=C摩)相除,其百分数就是HA的电离度。要求已电离的HA的物质的量,可根据HA=H++A-,由于原有弱酸为1升×C摩/升=C摩,设电离度为X,则电离出的HA的物质的量为XC摩,即电离出的H+和A-也分别为Cx摩,溶液中未电离的HA就为(C-CX)摩,所以HA,H+,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C-CX)+CX+CX]摩,即(C+CX)摩=nC 摩,从而可得出1+X=n,所以X的值为n-1,取百分数故选C。本题中涉及的微粒数较易混淆,采用差量法有助于迅速解题:根据HA的电离式,每一个HA电离后生成一个H+和一个A-,即微粒数增大1,现在微粒数由原来的C摩变为nC摩,增大了(n-1)×C摩,立即可知有(n-1)×C摩HA发生电离,则电离度为(n-1)C摩/C摩=n-1,更快地选出C项答案。

练习:

1、将32克溴化钾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

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物质30.2克。问有多少克溴化钾参与反应? (4.81g)

2、硝酸铜和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冷却称其质量与原混和物质量相同。求原混和物中单质铜的质量百分含量。

3、向一价金属的碘化物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碘化物溶液的质量。求原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72%)

4、把过量铁粉投入到氯化铜和氯化铁组成的混和液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清洗并干燥不溶物,称得其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同,求混和物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质量之比?

5、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硝酸锌的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和物的质量相等,则锌在原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是多少?(69.9%)

6、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相同且里面各盛有100ml1mol/L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完毕后,天平仍能保持平衡的是:( B、D )

(A)5gFe、5gZn (B) 10gFe、10gZn (C)

0.1molFe、0.1molZn

(D) 0.1molMg 、0.1molNa (E) 23gFe、23gNa

差量法化学计算题

差量法化学计算题https://www.360docs.net/doc/8d961690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计算突破---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写出解题思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差量法计算题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利用反应引起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差量,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可使解题更加简单准确。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4 = Fe SO4 + Cu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 Fe + 2HC1 = FeC12 +H2↑△m 56 2 54 2.8 g x 56/54=2.8 g/ x x = 2.7 g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m 100 44 56 y 2.7 g 100/56= y/2.7 g y=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Cu + H2O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4g。 4、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题: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 2HC1 + CaCO3 = Ca C12 + H2O + CO2↑△m 73 129 56 100gx (114-100)g 73/56=100gx/14 g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一、摩尔电子质量法 摩尔电子质量:金属失去1mol电子所需要的质量。若金属为混合物则采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即金属混合物失去1mol电子时所消耗金属的质量。 例1、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 Zn和Fe B 、Al和Zn C、Al和Mg D、 Fe 和Cu 解析:由摩尔电子质量的定义可求数据如下表: 金属Zn Fe Al Mg Cu 32.5 28 9 12 ∞ 摩尔电子质 量 而金属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3 g /0.5mole-=26 g /mole-,即组成混合物的金属摩尔电子质量的数值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 答案:B。 二、拆分定比法 拆分定比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成物中部分元素的原子个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来求解。 例2、一包FeSO4和Fe2(SO4)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2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把混合物分成两种成分:Fe和SO4,而不论FeSO4和Fe2(SO4)3以何种比例混合,S 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均为1:4,质量比为1:2,因为O的质量分数为2a%,,则S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Fe的质量分数为1-3a%。 答案:1-3a%。 三、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在审题过程中,不去过分考虑变化中复杂的中间过程,正确提取关系式,只求最终结果的方法。 例3、向K2SO4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当SO42-离子完全沉淀时,Fe3+离子也同时被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3:2 C、2:1 D、2:3 解析:使Fe3+、SO42-完全沉淀时存在如下关系:2 FeCl3~3 Ba(OH)2~3K2SO4 ,所以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答案:B。 四、终态法 终态法就是指不考虑反应的中间过程,只考虑最终结果,抓住某些特定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巧妙解题。 例4、把一块Al、Fe合金放入足量盐酸中,通入足量的Cl2 ,再加过量NaOH 溶液、过滤,把滤渣充分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恰好与原合金质量相等,则合金中Fe、Al质量比为()A、1:1 B、3:1 C、1:4 D、7:3 解析:终态为固体残留物Fe2O3,且与始态Al、Fe合金质量相等。所以,合金中Fe 、Al 的质量比等于Fe2O3中Fe、O的质量比m Fe:m Al = 112:48 = 7:3 。 答案:D。 五、拟定数据法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

一、差量法 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 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汇编_第1讲:差量法

第一讲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 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 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B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 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g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g,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g,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g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g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3∶2 C. 7∶2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A

高中化学巧解有关金属的计算题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守恒法,这种方法常常能快速,准确地解出较难的计算题。 一、电子守恒与终态法结合 例1.向100 mL水中投入K和Al共15 g,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为1.8 g (1)计算放出H2多少升(标准状况下) 分析:剩余金属1.8 g只可能是Al(因钾要与水反应),钾与水反应生成 KOH 和H2,KOH 再与 Al 反应(因金属 Al 有剩余,所以生成的KOH完全反应), 2K+2H2O=2KOH+H2↑①

2KOH+ 2H2O + 2Al = 2NaAlO2 + 3H2↑② ①+②得:2K + 2Al+ 4H2O = 2NaAlO2 + 4H2↑ 有关系式金属质量~~~氢气体积(标准状况下) 66 g 44.8 L 15-1.8V(H2) =8.96 L (2)过滤出未反应的金属,向滤液中逐滴加入4 mol/L 的H2SO4 溶液,生成沉淀的最大值是多少,此时消耗 H2SO4 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据Al守恒有关系式:Al~~~Al(OH)3可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Al3+全部生成 Al(OH)3沉淀,溶液中溶质只含K2SO4溶质,据K+与 SO42-守恒有关系式: 2 K ~~~ H2SO4 2 mol 1 mol 0.2 mol 4×V(H2SO4) V(H2SO4)=25 mL (3)生成沉淀后,再加入 H2SO4 溶液,使沉淀刚好完全溶解,此时消耗 H2SO4 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沉淀刚好完全溶解时,溶液中只有 K2SO4 和 Al2(SO4)3。 由电荷守恒有:2n(SO42-)=3n(Al3+)+n(K+)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一:课堂引入(差量法的应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二:课堂例题讲解 :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4 = Fe SO4 + Cu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 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 Fe + 2HC1 = FeC12 +H2↑ △m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m 56 2 54 100 44 56 2.8 x y x 56/54=2.8 g/ x x = 2.7 g 100/56= y/2.7 g y=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Cu + H2O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差量法巧解计算题 1.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2.把6.1g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5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4.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5.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时,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

6.将氢气通入10g灼热的氧化铜中,过一段时间后得到8.4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8.4g铜生成 (B)有8g氧化铜参加反应 (C)有1.6g水生成 (D)有10g氧化铜被还原 7.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8.将12克CO和CO 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9. 将CO和CO 2 的混合气体25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得到气体33克,原混合气体中有co2多少克? 10.将CO和CO 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 2 的质 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 2 的质量比? 11.将5.6克铁粉放入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出固体物质,干燥后称量为 6.0克。则发生置换反应的铁粉为( ) (A)11.2克 (B)8.4克 (C)5.6克 (D)2.8克

高一化学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高一化学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 化学反应前后有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都可用差量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一、质量差量 例1、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例2将一含有杂质的铁粉10g投入足量100g稀盐酸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为105.4g,求铁粉中铁的质量分数? 二、体积差量 例1、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 2、CO、O2、CO2混合气体9mL电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 三、物质的量差量 例1:若向略含少量水蒸气的容器中通入SO2与H2S共1 mol,且知H2S过量,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8g ,则通入SO2与H2S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 例2、将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容器内,达到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容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总压强之比为多少? 四、压强差量

例1、总压强为3.0×107Pa时,N2、H2混合气体(体积之比为1:3)通入合成塔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降为2.5×107Pa,则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 A.( B.35% B. 30% C. 1/4 D. 1/5 练习题 1、用氢气还原xg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到残留固体yg,共用掉zg氢气,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多少g () A.8(x-y)/9 B. 9(x-y)/8 C. 9z D. 9z/40 2、(09海南单科)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 .PbO B.Pb2O3C.Pb3O4D.PbO2 3、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28.5% B.50% C.52.8% D.82.5% 4、100℃时,7.76g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无色无臭的气体A与足量Na2O2粉末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4.56g,放出O2,试推断A为() A.H2O B. CO2 C. CO2和H2O 5、在200℃时将11.6g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6、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 [ 7、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8、ag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此时剩余固体为bg,则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9、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g与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g,求此铁的纯度。 ' 10、将一定量NaHCO3和Cu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发现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不变。求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

简便计算解题技巧

简便计算解题技巧 简便计算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简便计算方法,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方法很多。要达到计算简便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而且要掌握一些特殊数据的变化规律,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并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好多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态度是这样的:题目要求简便计算时,知道该怎么办,没有要求时就会把它抛之脑后。 举个例子:计算圆柱的体积时,遇到这样的计算,3.14.× 1.252×64,很多学生都会这样算:先算1.25×1.25=1.5625,再算 3.14×1.5625= 4.90625,最后算4.90625×64=314,这样算费力又容易出错,但如果我们在计算时有这样一种念头,能不能简便计算?然后通过观察思考,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3.14×(1.25×8)×(1.25×8)=3.14×10×10=314看,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凑整法,而是没想到这时候也会用简便方法,问题出在哪儿?在思考当中少了简便的这种思维,没有养成简便计算的习惯。其次,高质量的练习少缺乏见多识广,熟能生巧。所以说简便计算,与其说是一类数学题型,不如说是一种数学思维。 只要有计算,就应该首先想到这一思维。 整合小学阶段的简便方法,思路主要有以下3种: 1、凑整(目标:整十、整百、整千...)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讲课稿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题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8克 2 、7∶ 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 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差量法原理及例题

2016.4.3 差量法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把质量为2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根据溶液差量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例: 100g稀盐酸与一定量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114g,求原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4.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提示:涉及到的三个方程式是 ①2Na+2H2O=2NaOH+H2↑ ②Mg + 2HCl=MgCl2+H2↑ ③2Al + 6HCl=2AlCl3+3H2↑

巧解几何计算题

巧解几何计算题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有些几何问题,如果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考虑,利用未知数表示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并求解,有利于转化已知条件,使解题思路更加简捷清晰,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非常重要. 1、寻找中间变量 例1、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 、B 、C 、D 四点,且C 为AD 的中点,BC -AB=4 1 AD,求BC 是AB 的多少倍? 分析:由已知条件设AB=x ,BC=y ,CD=z ,由C 为AD 的中点,得AC=AB+BC=CD,即 z y x =+;AD=2CD,即AD=2z .由已知BC -AB= 41AD,得z z x y 2 1 241=?=-,建立方程组,把x 、y 用含z 代数式表示,求出BC 与AB 的比. 解:设AB=x ,BC=y ,CD=z ∵C 为AD 的中点, ∴AC=AB+BC=CD,AD=2CD 建立三元一次方程组?????=-=+z x y z y x 21解得??? ??? ?==z y z x 434 1 所以3=x y ,即BC 是AB 的3倍. 答:BC 是AB 的3倍. 说明:寻找中间线段,通过设未知数,利用AB 、BC 、与CD 之间的关系作为桥梁,得出BC 与AB 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使过程简捷. 2、求几何量的大小 例2、A 、O 、C 四点共线,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在∠BOC 内 部,∠BOE=3 1 ∠BOC,∠DOE=72°,求∠EOC 的度数. 分析:直接利用角的和、差、倍、分转化∠EOC 有些不便,可设∠AOD=x ° ,∠BOE=y °,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解:∵OD 是∠AOB 的平分线 ∴∠AOB=2∠AOD ∵∠BOE= 3 1 ∠BOC ∴∠BOC=3∠BOE A O C D B E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一:课堂引入(差量法的应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 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 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二:课堂例题讲解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 8.4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 4 = Fe SO 4 + Cu △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 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 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 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 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Fe + 2HC1 = FeC12 +H 2 T △ m x = 2.7 g 100/56= y/2.7 g 4.8 g 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 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 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x CuO + H 2 4 Cu + H 2O △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4g 。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 m 56 2.8 2 54 100 x y 44 56 x 56/54=2.8 g/ x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 y=4.8g

(完整版)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A 6 、C 7、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 0.2克,则另一种种种金属可能是() A Al B Mg C Zn D Cu 分反应,得到14·4克氯化银沉淀,则可能混有的盐(山西省中考)() A CaCl2 B KCl C BaCl2 D MgCl2 6、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 A KCl B NaCl C ZnCl2 D BaCl2 答案:1:A B 2:B 3:B 4:A B 5 、A D 6 、B

化学计算题巧解十法及混合物中各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技巧

化学计算题巧解十法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主要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省去中间过程,快速而准确。 例一、今有13g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 应生成水? 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 KClO3的质量,这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 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3的质量为X M点 2H2+O2=====2H2O Zn+H2SO4=ZnSO4+H2↑ 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3~3O2~6H2~6Zn 可知:KCLO3 ~ 3Zn 122.5 3*65 80%x 13g 解得:x=10.2g 用关系式发解题,首先要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调整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联的各个化学方程式中的有关物质的计量数相等,进而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再找出关系量进行计算。 二.差量法

差量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建立解题关系式的方法,其基本解题思路是:将过程中某始态量与终态量之差值跟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应量列成比例关系,然后求解。这种方法不受混合物中其他不参加反应物质的影响。差量的范围可以是“物质的质量差、相对分子质量差、相对原子质量差”。 例2、将H2缓慢通入盛有20gCuO的试管中,加热使其反应,过一会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余固体质量为19.2g,求生成铜的质量?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 加 CuO+H2==Cu+H2O 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16 X 20—19.2=0.8 64:X=16:0.8 X=3.2(g) 差量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当遇到反应前后质量发生增减的混合物,可抓住质量变化的原因,运用差量法计算。 3、守恒法 守恒法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原子数目守恒、元素种类守恒、电荷守恒等。其基本解题思路是根据问题的始终态之间的某种守恒关系求解。这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上的应用。 例3、在CO和CO2的混合物中,含氧元素64%,将该气体5g通入足量的灼热CuO中,充分反应后,气体再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多少? 解、混合物中碳元素全部转化到CaCO3中,根据元素质量守恒,生成物CaCO3中C元素与原混合物中所含C元素质量相等。 设得到CaCO3质量为X 则5g*(1-64%)=X*C/ CaCO3*% 解得X=15g 4、十字交叉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