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发表时间:2019-03-08T10:31:13.1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作者:刘慧慧陈志恩

[导读]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教科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结果:发生组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严重,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根据早期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疾病;危险行为;评估;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07-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占到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以上[1],而精神病患者危险性的评估也一直备受关注,谢斌1994年就指出虽然危险行为的预测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该项领域的研究却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策略[2]。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病状态下存在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和自杀自伤等,达到法律上的伤害程度则称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涉及到患者的社会关系、心理以及社会因素,都有可能是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3,4]如何科学预测评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并开展针对性管理,是公共精神卫生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5]。就当前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入院的标准而言,是否存在危险行为是强制性入院的唯一标准,因此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危险行为做出早期正确评估显得十分重要。本院针对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SDSS量表、PANSS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对其的早期评估价值,取得肯定研究结果,下面进行详尽汇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6]中相关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39.7±4.6岁;病程0.5~11年,平均2.0±0.3年。病种分布情况:精神分裂症45例,双相障碍7例,分裂情感3例,脑器质性精神病2例。本次研究经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5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出现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两组患者临床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1.2.2评估方法[7]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对患者危险行为进行评估。SDSS量表合计10部分,评分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PANSS量表合计7个级别,评分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量子共振检测仪(重庆天基权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TJQQ-QRS)选取其中攻击性、病态违拗、联想散漫、自知力缺失4项为检测指标,总分>-29分表示病情平稳,总分≤-29分表示危险行为风险性高。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处理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S、PANSS、量子共振检测评分情况(分,x-±s)

注: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评估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57例精神病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危险行为39例,发生率68.42%,说明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临床必须引起重视。本次对对照组与发生组采用SDSS量表、PANSS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发现发生组相关数据都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说明SDSS量表、PANSS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用于评估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具有较好价值。

3.2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干预

(1)药物干预[8],对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进行干预意味着其临床症状要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药物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心理干预[9],在接触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教育,进行解释性的心理治疗与积极性的心理暗示,让患者增强自信心,对治疗保持积极与配合的态度。(3)认知与行为干预,对患者讲解示范平静情绪的方法与手段,提高其自控能力。(4)康复训练与健康指导[10],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先从家务劳动开始,根据自身爱好做一些事情或工作,转移其病态注意力,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与进行健康指导,让其尊医行为,并对其自身病情加重或者好转表现进行讲解,让其能够通过自身征兆做出简单评估,及时就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