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灭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灭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灭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灭菌岗位标准操作,使操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保证灭菌质量与安全。

2.范围:

适用于灭菌岗位灭菌操作。

3. 职责:

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车间主任、QA检查员负责监督。

4. 程序:

4.1. 灭菌前检查与准备:

4.1.1. 操作人员按进出一般生产区更衣规程(SOP SC0009)进行更衣。

4.1.2. 将“清场合格证”附入批生产记录。

4.1.3. 灭菌间按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SOP SC0001)进行清洁。

4.1.4. 检查蒸汽供应情况。

4.1.

5. 检查灭菌器密封胶条是否完好。

4.2. 灭菌操作:将灭菌物品放入灭菌器室内,关紧器室门,按脉动真空灭菌器操作规程(SOP SC0030)进行操作,放置温度121℃,时间30分钟。

4.3. 灭菌结束,严格按脉动真空灭菌操作规程(SOP SC0030)开启灭菌器门,将

灭菌物品放置洁净区内,紫外照射消毒备用。

4.4. 清洁清场:

4.4.1.按脉动真空灭菌器清洁规程(SOP SC0031),清洁灭菌器。

4.4.2.灭菌间按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SOP SC0001)进行清洁。

4.4.3. 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员检查合格,在批生产记录上签字,并签发“清场合格证”。

4.5. 质量控制标准:

4.5.1.灭菌温度与时间应符合工艺规程要求标准,温度121℃,灭菌30分钟。

4.6. 注意事项:

4.6.1.灭菌前必须先使夹套加热,排除夹套内冷空气,保证灭菌效果。

4.6.2.密封胶条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4.6.3.关闭灭菌器门,必须旋紧门闩,关紧灭菌器门。

4.6.4.必须在灭菌器压力真空表指针回复至零后,开启灭菌器门。

4.6.

5.灭菌物品禁止在灭菌器内放置时间过长,避免回潮。

4.7. 异常情况处理:

灭菌时,如发现灭菌器运转异常,应填写《偏差及异常情况报告》交车间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职责 1.医院应制定环境消毒管理制度、环境消毒技术与程序,对不同的环境物品表面、污染 物性质采取不同的消毒因子。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指导全院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与使用消毒因子,组织编写各类消毒 因子的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指南,并负责全院环境消毒的业务培训工作。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参与医院招标,购置消毒剂、消毒器械等工作,从专业的角度审 核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1.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 2.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 3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 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lO mL)血液或体 液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4.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 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卸式拖头。 三、通凤换气和空气消毒 1.应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采用机械通风时,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直采用"顶送风、下侧回风",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 2.呼吸道发热门诊及其隔离留观病室(区)、呼吸道传染病收治病区如采用集中空调通 风系统的,应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未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手术室、重症监护病区、保护性隔离病区(如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场所宜在通风系统安装空气消毒装置。 3.空气消毒方法应遵循《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因为这类消毒剂对环境中的金属类物品有腐蚀作用,同时,被在该环境中的人员吸入后具有毒性作用。 4.推荐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min以上。 ( 2)增加进入该区域或病房的进气量,以加大换气次数,通常推荐的换气次数(AC H) 在6-12次/h。当AC H为6次/h时,有效清除空气中2个对数值( 999毛)的污染颗粒的时间 为46min;而AC H达到12次/h时,实现2个对数值( 999毛)的污染颗粒减少只需23min。 (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0μW /ern',照射时间30min,必须在空态下实施。 (4)臭氧消毒,采用20mg/旷浓度的臭氧,作用30min,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90以 上。臭氧消毒,必须是在封闭空间,且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min后才能进入。 ( 5)空气净化消毒器(机),按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使用时环境应清洁,关闭 门窗。本消毒设备可在动态下使用。 囚、注意事项 1.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有经空气传播疾病时,应立即送负压病房或具备空气隔离功能 的病房接受治疗。 2.通常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剂,特别是高水平消毒剂用于空气的常规消毒。对于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病房(区)进行终末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后,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实施喷雾消毒,作用30min后,开窗通风换气,并采用清水擦抹环境物品表面的残留消毒剂。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的同时,也应对该室的回风口所有管道与滤网(膜)(可选择含氯消毒剂浸泡)进 行消毒(应选择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在风机运行状态下进行喷雾,喷雾完成后,应立即停机)。

检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XXXXXXXXXX有限公司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检漏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适用于检漏岗位清洁标准操作。 3 责任者:由岗位操作人员、车间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监督员监督。 4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5 内容: 5.1 清洁准备 5.2 清洁频次 5.2.1 更换品种时必须彻底清洁。 5.2.2 连续生产时每班结束后进行局部清洁。 5.2.3 一批产品未结束,因特殊情况需更换品种时进行全面清洁。 5.3 条件:设备内能收集的残留药料进行收集处理,操作现场的所有药料转出操作间。 5.4 清洁工具:不掉毛抹布、塑料水桶、塑料笤帚(不脱落)、塑料簸箕、拖布(不掉毛、不脱落)。 5.5 清洁剂:饮用水、清洁剂。 6 清洁程序和方法 6.1 将操作台面、设备、地面粘附的药料及无效的标识卡进行清理,置废弃物容器内。 6.2 清洁顶棚、墙面及门窗 6.2.1 用洁净抹布分别擦拭顶棚、灯罩、墙面、门窗至无污迹、无水痕;

检漏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共2页第2 页 6.3 地面的清洁 6.3.1 清扫地面杂质、废料置废弃物容器。 6.3.2 用洁净拖布,挤压去水,擦拭至无污迹。 6.4 操作台、记录桌 6.4.1用洁净抹布擦拭至无污迹、无水痕。 6.4.2 将文件夹表面进行擦拭。 6.5 设备依据《安瓿检漏灭菌柜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清洁。 6.6 地漏的清洁 6.6.1 清除地漏内杂物,用饮用水冲洗地漏至表面无异物。 6.6.2 将地漏凹槽内倒入消毒液盖上盖子液封。 7 消毒液的配制 7.1 配制方法依据《清洁剂与消毒剂的配制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配制。 7.2 消毒液隔月交替使用。 8 清场确认 8.1 清场结束后,由QA检查确认合格后,在清场合格证上签字。 8.2 在操作间挂“已清洁”标识。 8.3 及时做好清场记录。 9 清洁有效期 本次清洁结束至下次生产前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天,超过的应在生产前重新清洁并消毒。 10 容器具清洁和存放:依照《周转容器的使用和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1 洁具的清洁和存放:依照《清洁用具的使用、清洁、存放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蒸发浓缩精馏塔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蒸发浓缩精馏塔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第 1 页共 3 页 DC/Shen guo.P.CO.,LTD/GMP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1.目的:制定蒸发浓缩精馏塔清洁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 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范围:适用于蒸发浓缩精馏塔的清洁。 3.职责:生产部管理人员、提取车间主任、班长、提取液浓缩 岗位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QA监督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 清洁频次和范围: 4.1.1 频次: ①每日生产结束; ②更换品种前或清洁合格证已过有效期,重新开工前;

③设备维修后; ④每星期生产结束,彻底清洁后,用消毒清洁剂擦拭。 4.1.2 范围:蒸发浓缩精馏塔和相关输液泵、管道的内腔表面、 外表面。 4.2 清洁工具:清洁布、长毛刷、板刷、清洁盆、橡胶手套。 4.3 清洁剂:1%NaOH溶液、0.2%HCl溶液、饮用水、纯化水(注射剂 蒸发浓缩精馏塔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第 2 页共 3 页 DC/Shen guo.P.CO.,LTD/GMP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生产时清洗接触药品部位)。 4.4清洁方法: 4.4.1蒸发浓缩精馏塔、输液泵和管道内腔清洁: ①蒸发浓缩精馏塔的蒸发室清洗:待蒸发器内浓缩液放净后, 操作人员向蒸发器内加入适量饮用水(约100㎏),加热至60~80℃,浸泡10min,启动双效蒸发器,使热水在蒸发器内沸腾,循环冲洗内表面粘附的药物污垢,注意观察,待污垢洗净后,将蒸发器内水直接排入地漏或经浓缩液输送管道(清洗管道)排入地漏。 ②蒸发浓缩精馏塔的加热器清洗:打开加热器顶部快开盖,检 查各加热管内表面是否结垢。 a 若没有结垢,向蒸发浓缩精馏塔内加入适量饮用水(约100㎏),启动蒸发浓缩精馏塔,加热,使纯水在蒸发器内沸腾,循环冲洗内表面,至蒸发室内表面光亮洁净,将蒸发器内水直接排入地漏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一、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二、公共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三、 杯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四、毛巾、面巾、床上用品等布草、棉制品清 洗消毒操作规程 五、美容、美发、修脚等工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六、面盆、浴盆、坐便器、擦背凳足浴桶等公共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七、拖鞋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八、游泳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九、沐浴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公共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 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 二、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有给排水设施,环境整洁,通风 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三、公用饮具每日必须清洗消毒,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消毒后 保洁。清洁的茶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水渍、无异味。 四、公共用品、用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能供顾客使用,并做好 清洗消毒记录。公共用品用具如外洗的,应与承洗单位签订送洗合同,并做好每批次送洗记录。 五、毛巾布草、浴盆、面盆、马桶、脚盆、拖鞋等公共用品用具每 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六、干净布草与脏布草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布草柜要 密闭,并保持清洁,布草分类存放,并有标识。 七、清洁公共用品、用具的抹布、工具必须严格分开,并有区分 标识。 八、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用品用具,数量应满足消毒周转 的要求。

(二)公共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清洗 (一)手工清洗 1.去除用品用具表面的大部分污渍。 2.用含洗涤剂的溶液洗净用品用具表面。 3.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品用具。 (二)机械清洗 按洗涤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二、消毒 (一)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消毒方法。 1.蒸汽、煮沸消毒:煮沸 15 ~30 分钟,主要用于毛巾、面巾、 床上用品等布、棉制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箱:温度﹥120 ℃,作用 30 分钟,主要用于剃刀 推剪等金属制品。 3、紫外线消毒:将洗净后的用品用具放入紫外线消毒柜中,按 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二)化学消毒。包括使用卤素类、季胺盐类、醛类和乙醇等消 毒药剂,消毒后,应当用净水冲去用品用具表面的消毒剂。 1.氯制剂消毒:使用有效氯含量500毫克/升的溶液,作用30 ~ 60分钟,主要用于面盆、毛巾、拖鞋等非金属类、不脱色的用品用 具浸泡消毒和物体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戊二醛消毒:使用浓度 2%戊二醛溶液,作用 60 分钟,主要用于剃刀、推剪等金属用品用具的浸泡消毒。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价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民医院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价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于医疗机构对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或监督时。 目测法 1、环境是否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等。 2、制订统一的现场评价表格。 3、考核人员应经过培训,统一考核评判方法与标准。 ~ 4、适用于所有的区域。 嗅觉法 1、是否有异味。 2、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区域,如公共厕所内是否可嗅到氨气等异味。 擦抹法 1、是否有积尘。 2、适用于所有的环境区域。 3、检查者可戴白色手套或用清洁纱布等对环境表面进行擦抹检查。 、 化学法 荧光标记法: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痕连是否清除。 1、在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 2、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3、适用于中度风险区域质量抽查、高度风险区域定期质量抽查。 4、只能用于光滑的环境表面。 5、可通过计算荧光标记清除率来评价清洁质量。 荧光粉迹法: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扩散。 :

1、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 2、将荧光粉撒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 3、适用于中度风险区域质量抽查、高度风险区域定期质量抽查。 4、只能用于光滑的环境表面。 5、可通过计算荧光扩散处数目来评价清洁质量。 化学法 ATP法: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合格标准遵照产品说明书。 微生物法 | 参考GB15982的相关规定。 1、适用于对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的评价。 2、可参照“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其他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 2、医疗机构应对清洁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质量的持续改进。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0年2月1日

08.清洁工具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题目 清洁工具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0008-02 共4页 第1页 起草部门审核质管部审核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生效日期 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制剂一车间 此文件替代: SOP-PM-J0008-01 目的:建立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适用于制剂一车间清洁工具的清洁消毒。 责任:车间工艺员负责起草本程序,按本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各相关岗位操作工应严格按本程序操作。岗长、工段长要保证岗位操作人员按本程序进行操作。制剂一车间主任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进行监督。QA检查员负责对本程序中的质量控制项进行检查。 程序: 1.各区域所用的清洁工具 1.1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塑料盆、抹布、拖布、水桶、清洁布、毛刷、塑料笤帚、撮子、废物贮器。 1.2 D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丝光毛巾、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擦玻璃器、毛刷。 1.3 C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不锈钢盆、丝光毛巾、丝光绢布、擦玻璃器、不锈钢撮子。 1.4 B级和A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不锈钢拖布、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丝光绢布。 1.5洁净区不同部位丝光毛巾的区分 擦拭设备用白色丝光毛巾,擦拭地面用蓝色丝光毛巾,擦拭墙面及顶棚 用粉色丝光毛巾,或者使用毛巾上印字所规定的擦拭部位。 1.6洁净区不同部位丝光绢布的区分 擦拭设备用白色丝光绢布,擦拭地面用蓝色丝光绢布,擦拭墙面及顶棚用粉色丝光绢布,或者使用绢布上印字所规定的擦拭部位。 2.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一般生产区为洗涤剂,洁净区为0.1%氢氧化钠溶液和洗涤剂。 消毒剂:0.2%新洁尔灭溶液、75%乙醇溶液。(为防止产生耐药菌,消毒剂要每月轮换使用) 3.清洁方法及频率 3.1一般生产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拖布、抹布、塑料笤帚每次用完后用清洁剂搓洗干净,再用饮用水反复漂洗干净,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不锈钢盆、撮子冲洗干净,倒置存放。 3.2 D 级洁净区使用的清洁工具 丝光毛巾每天或每班使用后,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反复冲洗掉清洁剂的残留物,拧干后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其它清洁工具使用后,用纯化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不锈钢盆、撮子倒置存放。 每周生产结束,对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后,需要对其进行消毒。丝光毛巾清洁后要用消毒剂浸泡15分钟,拧干后晾干,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其它清洁工具清洁后再用消毒溶液清洗,干燥后置于指定位置存放、备用。 3.3 C 级洁净区内使用的清洁工具 处理设备的白色丝光绢布每天用完后,要在两小时内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题 目 清洁工具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0008-02 共4页 第2页

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操 作规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1.范围和目的 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的管理。 目的 为保证工作服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卫生,防止交叉污染,特建立本制度。 发放范围 生技部、质量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规则引用而成为本规则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则。 人员健康、清洁和服装控制程序 《实用消毒技术》2010年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附件2)(2015年9月25日发布实施) 3.组织和职责 主责部门 本规则的主责部门为生技部,其职责为: ——根据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规程; ——负责按照本规程实施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灭菌。

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为质量部,其职责为: ——质量部负责工作服的清洁灭菌效果的验证。 4.步骤和方法 洁净工作服的洗涤 1)生产区工作服在洁净区洗衣房内进行洗涤,洁净工作服(包括脚套)用洗衣机清洗,口罩为一次性使用; 2)一更区域的工作鞋在专用工作不锈钢盆内手工清洗,先用纯化水浸泡,用清洁剂浸泡15分钟,再用纯化水冲洗干净。 洁净工作服的消毒 1)生产区洁净工作服在洗衣机漂洗2次甩干后,放入%新洁尔灭浸泡消毒30min,放尽新洁尔灭残液,烘干,洗衣人员填写《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记录》; 2)将洗净的工作鞋用%新洁尔灭浸泡消毒15min后,用纯化水漂洗干净; 3)工作服在每天使用前,需要再用臭氧消毒30min。 洁净工作服的灭菌 1) 将洗涤干净的工作服折叠好放入存放袋中,121℃高温高压灭菌30min备用; 2) 灭菌后的工作服一周内有效。 洁净工作服的清洗、消毒、灭菌周期 生产区洁净工作服每天臭氧消毒一次,每星期清洗、消毒、灭菌一次。 洁净工作服的保管 1)各部门使用的工作服由各部门保管存放,专人专用; 2)生产区工作服清洗、消毒、灭菌必须在本洁净区内操作,不得跨区,严格管理; 3)如发现工作服有损坏、污染应及时报告和更换。 5.相关文件 6.相关记录

双效浓缩罐标准操作规程

双效浓缩罐标准操作规程 1.准备 1.1操作前操作人员按进出一般生产区更衣标准操作规程更衣,戴好手套等防护用具。 1.2检查生产操作现场是否清洁卫生、有无物料残留。 1.3检查设备上各仪表、安全阀是否正常,应在检查合格期内。 1.4检查蒸汽供应状况,检查真空泵是否正常。 1.5检查双效浓缩罐各进出料阀门是否正常且关闭。 1.6写好生产状态标志。 2.规程 2.1打开双效浓缩罐照明灯,打开循环冷却水阀门。 2.2关闭双效浓缩罐各进气分阀,关闭真空储气罐放空阀与排水阀,打开真空泵冷却水阀门,启动真空泵,将真空上升至≥-0.06MPa。 2.3打开一效与二效进料阀进行进料,待进料至玻璃视镜处关闭进料阀停止进料。 2.4缓慢开启蒸汽阀门进行加热浓缩,控制蒸汽压力≤0.2MPa,检查浓缩罐内真空度, 一效控制在-0.02~-0.04MPa,二效控制在-0.06~-0.08MPa之间,温度一效控制在80~90℃,二效控制在60~75℃。 2.5当药液受蒸发而下降后,应及时进料,可采取间歇进料方式(保持药液至玻璃视镜之间),也可采取连续进料,根据每效的蒸发速度控制每效的进料速度。 2.6冷凝水贮缸中冷凝水高于玻璃视镜时,应关闭冷凝水贮缸抽气阀和进水阀,打开放空阀至内外气压平衡,打开排水阀,启动水泵将冷凝水泵到储罐,泵完冷凝水后关闭水泵开关,关闭排水阀与放空阀,打开抽气阀与进水阀。 2.7当一批药液浓缩将要结束前,应尽量保持一效药液量多于二效药液一定量,如快结束浓

缩时二效药液仍多于一效药液,则关闭蒸汽阀门,关闭一、二进料总阀,关闭二效真空,破坏二效真空,保持一效真空,打开二效至一效管线上的阀门,利用压差将二效内药液部分抽入一效,然后关闭管线进料阀门,打开二效真空,开启蒸汽继续浓缩至规定体积、规定相对密度,反之亦然。 2.8浓缩结束后,关闭蒸汽阀门,停止进汽加热,并换好状态标志。破坏一效与二效真空,关闭真空泵与冷却水,放空真空储气罐内的真空至零,打开底部排放冷凝水阀门,关闭双效浓缩罐循环冷却水,抽空冷凝水贮缸内冷凝水。 2.9打开出料总阀,关闭二效进料分阀,打开一效进料分阀,将一效中浓缩药液全部抽入 真空减压浓缩罐内,再关闭一效进料分阀,打开二效进料分阀,将二效内浓缩药液全部抽至真空减压浓缩罐中进行二次浓缩,关闭出料总阀与二效分阀,关闭照明电源。 3.清场 3.1 清洁设备:用湿布将设备的内外擦拭干净,再用75%的乙醇擦拭,完成后填写清洁记录,并由QA检查员检查,合格后贴挂“已清洁”状态标示。 3.2 生产所用容器、工具的清洗,消毒。 3.3 工作场地的门、窗、墙、地面应清洁干净。 3.4 清除该批次的遗留药材。 3.5 填写清场记录。 3.6 清场、清洁完毕后,由QA检查合格后待用。

三效节能蒸发浓缩器岗位操作规程

行业资料:________ 三效节能蒸发浓缩器岗位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三效节能蒸发浓缩器岗位操作规程 1. 操作步骤:1.1准备过程1.1.1核对来料的品名、批号、体积。1.1.2检查各效加热器及蒸发器是否清洁干净。1.1.3检查仪表是否齐全完好。1.1.4检查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启闭位置。1.1.5检查设备、容器清洁状况。1.1.6检查清场合格证,核对有效期,取下标示牌,挂生产标示牌于指定位置,按生产指令填写工作状态。1.2操作过程1.2.1.开机1.2.1.1开启真空泵随后打开真空管道总阀及分阀。1.2.1.2开进料阀进料,待蒸发器视镜中见到料液时,即关闭进料阀。1.2.1.3在打开蒸汽阀门前,先打开蒸汽排污阀,将蒸汽管中的残留凝液排入下水道后,关闭蒸汽排污阀。1.2.1.4缓缓开启蒸汽阀,进行升温加热,开始进汽压力为0.1~0.15Mpa,待正常后调至0.09Mpa为宜。1.2.1.5Ⅰ、Ⅱ、Ⅲ效料液,液面高至视镜2/3为宜。1.2.1.6补充料液要及时,当料液受蒸发液面下降时,可补充至视镜2/3正常液面。若间断进料,可开启三个加热器的进液阀,补充料液至正常液位。若连续进料,视各效蒸发速度,调节阀门开启度,控制进液量至正常液面。加热时蒸汽压开始可以略高一些,待温度升高达到工艺要求开始循环时,要旋小气压,不得超过0.1Mpa。1.3正常操作:1.3.1注意及时调节进料的开启度,维持液面于正常的高度,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浓度设备的温度、压力、真空度等,防止产品焦化,跑料。1.3.2每蒸发2小时,打开加热器上方的排气阀,将Ⅰ效加热不凝气体排空,将Ⅱ效Ⅲ效的加热器的不凝气经中间平衡罐。由真空泵抽走,以维持较高的传热系数。1.3.3冷凝水的排放:除Ⅰ效加热的冷凝水单独经汽 第 2 页共 8 页

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作者:————————————————————————————————日期: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题目 洁净区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0004-02 共5页 第1页 起草部门审核质管部审核 起草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生效日期 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制剂一车间 此文件替代: SOP-PM-J0004-01 目的:建立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范围:适用于制剂一车间各级别洁净区的各个操作间、更衣室以及工艺走廊等处的清洁消毒管理。 职责:车间工艺员负责起草本程序。各洁净区岗位操作工应严格按本程序操作。岗长、工段长要保证岗位操作人员按本程序进行操作。车间工艺 员负责按本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质量 部QA检查员负责对本程序中的质量控制项进行检查。 程序: 1.D级洁净区的清洁消毒 1.1清洁频率和范围 1.1.1每天生产操作前、工作结束后各进行一次清洁;设备表面清洁后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清除废物并清洗废物贮器,用纯化水擦拭墙面、门窗、地面、室内用具、清洁工具、手部消毒器、缓冲室及各更衣室的鞋柜及设备外壁的污迹。 1.1.2每周工作结束后,要对D级洁净区进行消毒一次。用纯化水和消毒剂擦拭室内所有表面,包括地面、废物贮器、地漏、灯具、排风口、顶棚、门把手、电话、开关等。

1.2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丝光毛巾、不锈钢盆、不锈钢撮子、擦玻璃器。 1.3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纯化水、0.1%氢氧化钠。 消毒剂: 0.2%新洁尔灭、75%乙醇溶液。注意,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按《消毒剂配制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SOP-PM-J0005-02)规定执行。 1.4清洁消毒方法 1.4.1清洁消毒前要先对生产区内进行检查,检查有无上批遗留物,尤其注意设备用具下方等处。 1.4.2用纯化水擦拭一遍,必要时用0.1%氢氧化钠擦去污迹,然后擦去清洁剂残留物,尤其注意设备盲角,再用消毒剂擦拭洁净室内所有表面。 1.4.3清洁程序:先物后地、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先拆后洗、先零后整。擦拭要有条理,要单方向进行,不可胡乱擦拭,最终将污物清理出去。擦拭时要注意丝光毛巾蘸取液体要适量,保持湿润即可,不要使消毒剂等液体流下。 1.4.4每天清洁完毕后检查各连接部位的密封措施是否有异常。 2.C 级洁净区的清洁消毒 2.1清洁频率和范围 2.1.1每天生产操作前使用消毒剂对C 级洁净区的各操作间、更衣室及洁净走廊进行一次清洁消毒,包括操作台面、门窗、墙面、地面、顶棚、清洁用具、手部消毒器、缓冲室及各更衣室的鞋柜、设备外壁等。尤其注意设备及物品下方盲角。工作结束后进行清场,对主要设备和台面进行清洁消毒。 2.1.2每周工作结束后,进行全面清洁消毒一次,用消毒剂擦拭室内所有表 面,包括地面、废物贮器、地漏、灯具、排风口、顶棚、门把手、电话、开关及设备内部可拆卸的部分。 题 目 洁净区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0004-02 共5页 第2页

04.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04.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题目洁净区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及版 本号: SOP-PM-J 0004-02 共5 页 第1 页 起草部门 审核 质管部审 核 起草日期审核 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生效日期 批准日期颁发 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部门制剂一车间 此文件替代: SOP-PM-J0004-0 1 目的:建立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 染。 范围:适用于制剂一车间各级别洁净区的各个操作间、更衣室以及工艺走廊等处

的清洁消毒管理。 职责:车间工艺员负责起草本程序。各洁净区岗位操作工应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岗长、工段长要保证岗位操作人员按 本程序进行操作。车间工艺员负责按 本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实 施情况进行检查。质量部QA检查员 负责对本程序中的质量控制项进行 检查。 程序: 1.D级洁净区的清洁消毒 1.1清洁频率和范围 1.1.1每天生产操作前、工作结束后各进行一次清洁;设备表面清洁后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清除废物并清洗废物贮器,用纯化水擦拭墙面、门窗、地面、室内用具、清洁工具、手部消毒器、缓冲室及各更衣室的鞋柜及设备外壁的污迹。 1.1.2每周工作结束后,要对D级洁净区进行消毒一次。用纯化水和消毒剂擦拭室内所有表面,包括地面、废物贮器、地漏、灯具、排风口、顶棚、门把手、电话、开关等。

1.2清洁工具 万用拖布、丝光毛巾、不锈钢盆、不锈 钢撮子、擦玻璃器。 1.3清洁剂和消毒剂 清洁剂:纯化水、0.1%氢氧化钠。 消毒剂: 0.2%新洁尔灭、75%乙醇溶液。 注意,消毒剂每月轮换使用,防止产生耐药菌;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按《消毒剂配制及使用标准操作规程》(SOP-PM-J0005-02)规定执行。 1.4清洁消毒方法 1.4.1清洁消毒前要先对生产区内进行检查,检查有无上批遗留物,尤其注意设备用具下方等处。 1.4.2用纯化水擦拭一遍,必要时用0.1%氢氧化钠擦去污迹,然后擦去清洁剂残留物,尤其注意设备盲角,再用消毒剂擦拭洁净室内所有表面。 题 目 洁净区清洁消毒 标准操作规程 编号及版本号: SOP-PM-J 0004-02 共5 页 第2页

中药提取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中药提取岗位操作的文件,规范中药提取岗位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中药提取岗位。 3.责任:中药提取岗位操作工、QA、工艺员、车间主任。 4.内容: 1. 工前准备 1.1 检查提取罐是否已清洗,有无上一品种或上一批次的清场合格证,并检查岗位上有无与本批生产无关的物品。 1.2 核对本批生产文件,从饮片库领取本批中药材及辅料,置备料区,并核对品名、规格、批号、编号、重量。 1.3 检查多功能提取罐及各阀门、仪表是否正常。 1.4 挂上生产状态标志牌。 2. 操作 2.1 关闭多功能提取罐底盖,检查是否锁紧。 2.2 按生产指令,根据该品种生产工艺规程要求,将提取的药材按处方量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内,按工艺规程要求的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温度或蒸汽压力进行操作。可将冷凝水储罐中冷凝水打入提取罐用于煮提。 2.3 根据生产工艺规程要求,如果是醇提,则从乙醇配制罐用泵将规定浓度和数量的乙醇打入多功能提取罐。醇提应控制较低的温度,工艺参数见该品种工艺规程。 2.4 按《多功能提取罐使用操作规程》,开启疏水阀和进汽阀,调节好蒸汽压力,各控制阀门,进行提取操作。

2.5 如果工艺规程要求提取过程中应上下搅动,则开启提取罐轴搅动开关,搅动次数和时间见工艺规程。 2.6 如果工艺规程要求提取挥发油,则在提取罐内加热至约60-70℃时,开启挥发油收集管路的阀门和冷却水上下水阀门,至工艺规程要求的提取挥发油时间,用另外洁净容器盛装挥发油,标签上写明挥发油名称、数量、批号、操作人及时间等。 2.7 关闭提取液储罐底阀,打开提取液储罐进料阀和排空阀。将提取液过滤。开启提取罐放料阀和提取液泵或真空泵,将提取液转入储罐,并在贮罐上贴签,注明品名、规格、批号、批量、体积、日期,静置规定时间后移至浓缩岗位。 2.8 开启空气压缩机至8公斤压力。将出渣车推至多功能提取罐罐底,对准出渣口,人员离开出渣区后,按下按钮,开启出渣底盖,中药药渣装入出渣车中,将出渣车开至卸渣地点卸渣。 3. 清场 3.1 提取结束后,换上“待清场”状态。 3.2 按《生产废弃物处理规程》清除岗位废弃物和废药渣,清洗出渣区。 3.3 按《多功能中药提取罐清洁操作规程》清洁多功能提取罐。 3.4 按《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清洁门窗、玻璃、墙面、操作台面、地面。 3.5工序组长检查并签名,换上“已清场”状态。 3.6 QA检查合格后发放清场合格证。 4. 重点操作的复核、复查 4. 1 复核采用两人复核制:一人操作、一人复核。 4. 2 复核批文件及饮片的品名、规格、批号、批量、数量。 4. 3 复核提取的工艺技术参数,如润湿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煎煮时间、 温度或蒸汽压力。 5. 劳动保护及安全 5.1 严格按《多功能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5.2 严格控制蒸汽压力,防止蒸汽压力太大,设备损坏而发生安全事故。 5.3 提取时应查看冷却循环水的压力及提取罐内压,以免因无法冷却使罐压升高。 5.4 下盖与上盖的联锁开关应严格按规定开启或关闭,以免误操作而跑料。 5.5 控制好沸腾速度及冷却水,以防剧烈沸腾或冷却困难而跑料。 5.6注意防止蒸汽、热水烫伤。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XX县人医院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基本原则 1、先清洁后消毒。 2、湿式卫生 3、清洁顺序应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4、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原则。 5、进行清洁消毒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6、清洁工具分区使用,用颜色标记。 7、对使用后污染的抹布或拖布清洁时,漂洗用水应一用一换或使用流动水漂洗。用于浸泡污染的抹布或拖布的消毒剂不得反复使用。 8、清洁工具的数量应清足科室规模的需要。 9、“清洁单元”是指以某患者病床为中心,将其周围的环境表面与相关的所有医疗设备视为ー个清洁单元,在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时,不得在两个清洁单元之间连续使用同一块抹布或卫生湿巾。 清洁级:适用于低度风险区域 1、方式:湿式卫生。 2、频率:1~2次/天。 无明显污染,推荐使用一次性卫生湿巾。 评价标准: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 卫生级:适用于中度风险区域 1、方式:湿式卫生+清洁剂辅助。 2、频率:2次/天。 侵人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性诊疗活动后,需立即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评价标准:区域内环镜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

少1个对数值以上。 消毒级:适用于高度风险区域 1、方式:①湿式卫生+清洁剂轴助;②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 2、频率:≥2次/天。 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性诊疗活动后,需立即对环境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评价标准: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符合GB 15982要求。 污点清洁与消毒 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对污染区域实施清洁和消毒。 1、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2、做好个人防护。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进行。 强化清洁与消毒 1、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比常规频率增加1倍甚至更多。 2、更换消毒剂,针对性选择高水平消毒剂。 3、选用其他技术来辅助强化消毒,如过氧化氢气雾发生器。 4、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 5、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具体参照WS/T311执行。 6、对感染阮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措施应参照WS/367执行。 下列情况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策略:①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②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屏障保护 使用塑料薄膜、铝箔等材料覆盖物体表面。 屏障物一用一更换。

消毒液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分发部门 综合部[ ] 采购储运部[ ] 生产部[ ] 工程项目部[ ] 财务部[ ] 工艺技术部[ ] 研发部[ ] 市场策划部[ ] 销售服务部[ ] 销售事业部[ ] 质量保证部[ ] 质量控制部[ ] 动力维修车间[ ] 设备部[ ] GMP认证部 [ ] 固体制剂车间[ ] 冻干粉针车间[ ]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

目的:建立消毒液配制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消毒液配制岗位。 责任: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本规程进行操作。工艺员、QA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内容: 1、配制前检查及准备 1.1 检查配制所需的容器是否已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 2、0.1%新洁尔灭消毒液的配制 2.1 用量筒接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20580ml倒入已清洁的消毒捅中。 2.2 用量筒量取5%新洁尔灭420ml倒入注射用水中备用。在容器上挂上标识。 2.3 用途:0.1%新洁尔灭用于工具、设备外表面、房间。 3、2%来苏儿(甲酚皂)消毒液 3.1 用量筒接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一定容量倒入已清洁的消毒捅中。 3.2 用量筒量取12.5%来苏儿或50%来苏儿一定容量倒入注射用水中备用,在容器上挂上标识。 3.3 用途:2%来苏儿用于房间、设备的清洁、水池、地漏的液封。 4、75%乙醇溶液 4.1 用量筒量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2740ml倒入已清洁配液桶中。 4.2 用量筒量取95%乙醇10260ml倒入已清洁配液桶中,打入消毒液接收间、密闭、备用。在容器上挂 上标识。 4.3 用途:用于皮肤、工具、设备、房间的消毒 5 、以上数值为配制比例,生产时按实际需要配制。 6、消毒液的配制公式为 原液浓度×原液体积=消毒液浓度×消毒液配制体积 例如:预配制75%乙醇溶液10000ml,使用95%的乙醇体积为Vml, 95%×V=75%×10000, V =7895ml。 7 、消毒液的编号 7.1 编号原则:配制日期(8位)+该消毒液当天配制的流水号(两位)。 如:2010年01月30日第一次配制的0.1%新洁尔灭消毒液编号应为2010013001。 8、消毒液配制、使用注意事项: 8.1 消毒液配制后必须保存,使用期限为48小时。 8.2 处理洁净区器具、设备等的消毒液应一个月更换一次,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8.3生产20ml产品时,蠕动泵和过滤器需放在B级消毒液接收室进行操作。 9、清洁与清场 9.1 将配制消毒液所用器具送到器具清洗间进行处理。 9.2 清洁工具的清洗与存放 9.2.1 清洗方法:按《清洁工具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编号:SOP-PM-0001700)进行操作。 9.2.2 存放地点:C级洁净区清洁工具存放于洁具存放间。

水提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水提浓缩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水提浓缩操作标准化,规范化,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 水提浓缩岗位操作 责任 提取车间主任、技术员,提取班长,水提浓缩操作工。 内容 1 生产前准备 1.1 提取班长接收车间技术员发放的批生产指令/记录及其它相关配套文件,核对检查,确认无误。 1.2按“上、下岗位交接管理管理规程”(SMP.SC-SG-14)规定接收煎煮工序传来的水提药液,核对需浓缩药液的品名、批号、数量等,确认与批生产指令相符,状态标志齐全,有企业检定合格报告书及车间质量监控员签发的“流转证”。 1.3 检查生产场地是否挂有厂房“已清洁”标志,并在有效期内;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并有上批次生产的“清场合格证”(副本)。

1.4 检查操作间的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是否挂有“完好”和“已清洁”标志,且在有效期内。 1.5 生产操作人员着装正确、整齐,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1.6 水电汽供应正常。 1.7 工艺用水符合饮用水标准,有企业检定合格报告书。 1.8 上述检查确认无误后,由提取班长更换现场所用标志。摘下厂房、设备状态标志及清场合格证副本,贴附于批生产记录指定位置;挂上本批生产状态标志,厂房加挂“生产运行中”,设备加挂“设备运行中”,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批量、生产日期等。 1.9 及时填写检查记录并签名,开始进行生产。 2. 操作过程 依照工艺规程及批生产指令的规定用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进行提取药液的浓缩操作。 2.1 用外循环式真空蒸发器进行的浓缩操作 2.1.1关闭蒸发器所有放空阀门及进出料阀门,启动射流真空泵,开启射流真空泵及蒸发器所有真空阀门,使真空系统真空度达到0.07-0.08MP a,同时开启冷却水阀门,使冷却系统开始工作。 2.1.2 加料 开启提取液贮罐放料及蒸发器进料阀门,将药液吸入至加热室,至视镜时,关闭进料阀门,初始加料结束。 2.1.3 蒸发 开启蒸汽进汽阀门,加热。使蒸汽压力保持在0.01~0.2mpa之间;蒸发器温度在70~80℃之间;真空度在0.05~0.075mpa之间,随时通过调节通入蒸汽量来调整温度及真空度,保持稳定蒸发。 2.1.4 当蒸发稳定后,开启并调节进料阀门使进料与蒸发保持稳定,直至贮罐内药液全部浓缩完毕时止。 2.1.5 抽样检测

软管消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软管消毒操作。 依据:《臭氧消毒柜标准操作规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指南。 责任:1、操作工负责按本规程进行生产实施; 2、现场QA员负责监督检查软管消毒过程,检查清场工作,发放《清场合格证》; 内容: 1、准备工作 1.1按相应生产区域更衣规程进入操作区域; 1.2确认本批生产指令已收到,并明确本批生产品种的品名、规格、批号。 1.3检查是否有清场记录,检查现场的清场情况应不得有上批消毒遗留物料、文件及与本批生产无关的物料。 1.4确认本批的生产记录已收到。 1.5确认设备、容器等已处于清洁合格状态。 2、生产操作 2.1 根据批生产指令,领取软管,运送至软管外清间。 2.2在外清间清理外包装,将软管送入消毒间。 2.3 打开臭氧消毒柜的未门,按要求将软管整齐摆放于托盘上,然后将托盘推入臭氧消毒柜中,关闭柜门,关闭臭氧灭菌柜排放口,预防臭氧泄露。 2.4根据臭氧消毒柜验证参数设定好臭氧灭菌的设备参数(工作时间、臭氧产生量等),启动臭氧消毒柜,挂《运行中》状态牌。 2.5等待机器至消毒预设时间,自动停机后,打开臭氧消毒柜排放口排放柜内臭氧,直至柜内臭氧排除干净后打开已消毒侧柜门,此时不得同时打开未消毒侧柜门; 2.6按要求将消毒处理并存放在容器内的软管存放于软管暂存间,并做好《软管消毒岗位操作记录》2.7将消毒后软管取出整齐摆放于消毒后软管存放容器内,做好封口,并贴好状态标志。

3.1清场工作: 3.1.1按《臭氧消毒柜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清洁。 3.1.2按清场管理规程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 3.1.3清洁工具按照《清洁工具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3.2记录和检查 3.2.1消毒操作与清场操作中做好相应记录。 3.2.2清场完毕后联系QA检查员进行清场效果检查,如不合格需重新清场直至检查合格,并及时 填写清场记录与相关的辅助记录。消毒柜上挂“已清洁”状态标识。 3.2.3将QA检查员发放的《清场合格证》正本粘贴在记录本上,副本挂在操作现场。 3.2.4清场结束并检查合格后,按相关更衣规程的要求将工作服脱下放置在指定的地点后离开生产 区。 4、注意事项 4.1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数据,填写软管批消毒生产记录,并由操作人、复核人及QA签字 4.2对软管消毒前应确认待消毒软管与生产指令相符。 4.3在软管消毒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防止人身伤害发生。应注意臭氧消毒柜的工作情况,确保臭氧不发生泄露,万一发生泄漏,应及时做好处理。如不能处理,及时报告维修人员或QA。培训 1、培训部门:制造部 2、受训人员:软管消毒岗位操作工、、工艺员、现场QA员 变更历史 1、文件编号:

回收乙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回收乙醇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定回收乙醇操作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回收乙醇的操作、防止意外或事故的发生。 范围中药提取车间回收乙醇岗位。 责任人回收乙醇岗位操作人员、QA、车间工艺员、提取车间生产管理人员 内容 1. 生产前准备 1.1 生产操作人员按照《一般生产区人员更衣标准操作规程》(TG-Q75-061)进行更衣,进入生产操作间。 1.2 检查生产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容器标签以及上一班的“清洁清场合格证”是否齐全,与现场检查情况是否相符。 1.3 检查本班生产所需的批生产记录、标签,是否已经准备齐全,容器、工具有无状态标志,设备、仪表、阀门、供气情况是否良好。 1.4 所需设备、工具:乙醇计量罐、提取液输送泵、提取液贮罐、球形真空浓缩罐、浓乙醇贮罐。 2. 生产操作 2.1 操作人员打开提取液贮罐阀门,用提取液输送泵将提取液输入球形浓缩罐内,按照《CRN8-30型提取液输送泵(防爆)使用标准操作规程》(SOP-SC-SC-012)、《TQ3A.0型静态提取罐使用标准操作规程》(TG-S61-043)进行操作。根据工艺要求进行乙醇回收,回收的浓乙醇输送到浓乙醇贮罐内,按照《QN-1000A.0型球形真空浓缩罐使用标准操作规程》(TG-S61-042)进行生产操作。

2.2 乙醇回收后,按照《QN-1000A.0型球形真空浓缩罐使用标准操作规程》(TG-S61-042)将药液浓缩至工艺要求的密度。 2.3 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在浓乙醇贮罐上做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品名、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人、复核人。 2.4 在操作过程中,详细填写生产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记录应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字,并使原数据仍可辩认。 2.5 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时,按《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TG-Q72-011)处理。 3. 生产结束 3.1 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将使用后的工具、容器具按《一般生产区工具清洁规程》(TG-Q75-031)进行清洁。 3.2 由工序班长取下生产状态标志及设备运行状态标志,换上操作间“待清场”标志、设备“待清洁“标志,严格按照《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TG-Q75-032)、《一般生产区地面清洁规程》(TG-Q7-022)、《QN-1000A.0型球形真空浓缩罐清洁规程》(TG-S61-042)、《CRN8-30型提取液输送泵(防爆)清洁规程》(SOP-SC-SQ-012)、《TQ3A.0型静态提取罐使用标准操作规程》(TG-S69-043)进行清洁。 3.3 工序班长检查合格后,取下“待清洁”标志,挂上“已清洁”标志,并注明有效期,由操作人员填写设备清洁记录。 3.4 设备运转正常挂上设备“完好”标志。 3.5 撤走与下批生产无关的所有文件。 3.6 本工序的物品定置摆放好。 3.7 工序班长检查合格后,取下“待清场”标志,挂上“已清场”标志,并注明有效期,由操作人员填写清场记录。 3.8 由QA员检查清场情况,确认合格后签发“清场合格证”正副本,操作人员填写清场记录,由QA员签字,并将清场记录及清场合格证(正本)纳入本次批生产记录。 3.9 清场合格证(副本)插入操作间“已清场”标志牌上,留在生产现场,做为下次生产前检查凭证,并纳入下次批生产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