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基础同步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基础同步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基础同步练习题

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同步测试(湘教版八年级上 ) 一、考试范围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二、目标检测题

A 组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2.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3. 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 )

A.祁连山—横断山脉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天山—阴山—燕山 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4.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海河

5. 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6. 下列地区与所在省份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安徽——庐山

B.江西——桂林山水

C.山东——黄山

D.四川——成都平原

7. 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8. 世界最高峰位于: ( )

A.中尼边界

B.中印边界

C.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

D.中缅边界

9. 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二)综合题

1. 读“中国地形图”,回答:

(1) 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A B C E G J K

(2) 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填代号):

①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②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③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B 组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分布广泛,有①山东丘陵;②江南丘陵;③辽东丘陵;④两广丘陵,自北向南依次为: (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 横亘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 )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3. 如下图所示,甲地形区是: ( )

A.青藏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

(二)综合题

1. 读“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数字号①②③④⑤地理事物名称

2. 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

我国地形剖面图(沿北纬32°)

(1)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高低,呈状分布。

(2)地形剖面图中的四川盆地在地形分布图上对应的序号是。

(3)我国南、北方的界山是。

(4) 将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山脉: E ,K ,G ,M ,

高原:C ,H 。

盆地:A ,B ,D 。

(5) 岭、山、巫山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 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举例说明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 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教与学难点:举例说明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说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海拔。 ( 2 )、看图发现,地图中颜色的变化是自西向东,说明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结论: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状分布。 ( 3 )、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结合课本P22“图2.2中国地势三 级阶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三级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 ---- 。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 - ------ ------ 。 (5)、学生自己完成一幅“沿北纬32°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我国地势高低起伏 的状况。 二、合作质疑,问题探究。 1、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2、组与组质疑、释疑。 3、教师点评。

三、查漏补缺,拓展提高。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风吹来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黄土高原“见面容易,拉拉手难” 地表坦荡 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表沟壑纵横 (4)连线二 塔里木盆地“聚宝盆” “紫色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最大盆地,石油天然气丰富 我国最湿润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牧场广阔 (3)连线三 华北平原三面环山 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东北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我国最大平原,黑土广布四、教后记: 。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2018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填图训练及巩固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读图训练) (一) 中国地形图 1.主要地形区的骨架——山脉。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阴山、昆仑山—b 、南岭。 (2)三列东北—西 南走向的山脉 ??? c 大兴安岭—太行山— d 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山脉:g 、阿尔泰山脉。 (4)南北走向山脉:h 、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 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 (1)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高原。 (2)四大盆地:E 四川盆地;F 盆地;G 塔里木盆地;H 盆地。 (3)三大平原:L 东北平原;M 华北平原;N 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 中国气候分布图 1.读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温度带名称:① 带;②中温带;③ 带;④ 带;⑤热带;⑥ 气候区。 (2)我国四大盆地分别位于的温度带: 塔里木盆地位于 带、准噶尔盆地位于 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高山气候区、四川盆地位于 带。

(3)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高山气候区、暖温带、带、暖温带。 (4)甘肃省地跨带、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区。 2.读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山脉—贺兰山—乌鞘岭 —山—唐古拉山—山一 线。 (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 的对比关系,其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半 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 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 区的分界线是mm年等降水量线。 (三)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 1.长江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发源于①山,注入②海 流程、流量、流域面积全长6300 km,居世界第3位,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流经省区(简称)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上中下游的划分a为,b为 主要支流和湖泊③江,④岷江,⑤江,⑥江,⑦江,⑧湘江,⑨江,⑩湖,?湖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D.无法确定 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 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 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 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 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练习题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2.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3. 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A.祁连山—横断山脉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天山—阴山—燕山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4. 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海河 5. 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6. 下列地区与所在省份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安徽——庐山 B.江西——桂林山水 C.山东——黄山 D.四川——成都平原 7. 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9. 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1我国地势呈阶级状分布,总趋势是:A、西高东低;B、南高北低;C西低东高;D北高南低 2世界第一高峰耸立在: A、中尼边境;B、中俄边境;C、中朝边境;D、中印边境 3喜玛拉雅山脲的走向是: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南——西北走向;D、弧形山脉 4有“沟壑纵横”特点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5地势平坦开阔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6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7()下列不属于三大丘陵的是:A、淮阳丘陵;B、辽东丘陵;C山东丘陵;D东南丘陵 8我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在以下哪一个盆地中:A塔里木盆地;B吐鲁番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 9()我国最高气温出现的地方在以下哪一个盆地中:A、塔里木盆地;B、吐鲁番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10()素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11()我国第二大盆地,地处高纬且受西风湿润气流的影响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DS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线性表 2.1 填空题 (1)一半插入或删除的位置 (2)静态动态 (3)一定不一定 (4)头指针头结点的next 前一个元素的next 2.2 选择题 (1)A (2) DA GKHDA EL IAF IFA(IDA) (3)D (4)D (5) D 2.3 头指针:在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储头结点的地址;在不带头结点的链表中,头指针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 头结点:为了操作方便,在第一个元素结点前申请一个结点,其指针域存放第一个元素结点的地址,数据域可以什么都不放; 首元素结点:第一个元素的结点。 2.4已知顺序表L递增有序,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线性表的适当位置上,以保持线性表的有序性。 void InserList(SeqList *L,ElemType x) { int i=L->last; if(L->last>=MAXSIZE-1) return FALSE; //顺序表已满 while(i>=0 && L->elem[i]>x) { L->elem[i+1]=L->elem[i]; i--; } L->elem[i+1]=x; L->last++; } 2.5 删除顺序表中从i开始的k个元素 int DelList(SeqList *L,int i,int k) { int j,l; if(i<=0||i>L->last) {printf("The Initial Position is Error!"); return 0;} if(k<=0) return 1; /*No Need to Delete*/ if(i+k-2>=L->last) L->last=L->last-k; /*modify the length*/

人教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同步练习

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 课堂同步 1.下列叙述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 ( ) A .有自由电子 B .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 C .任何物体两端存在电压 D .导体两端有恒定电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B .电流强度的单位是安培 C .电流强度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 D .一切导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为零,则电流强度就为零 3.对电流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 ) A .通过导体的横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 B .导体的横截面越大,电流越大 C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大,电流越大 D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4.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传播速率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 B .温度升高时,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热运动加快,电流也就加大 C .电路接通后,电子就由电源出发,只要经过一个极短的时间就能达到用电器 D .通电的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是热运动和定向移动的合运动,电流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 5.金属导体导电是 作定向移动,电解液导电是 作定向移动,气体导电是 和 都作定向移动。 6.通过一个导体电流是5A ,经过4min 通过该导体一个截面的电量是( ) A .20C B .50C C .1200C D .2000C 课后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移动的方向 B .在某一直流电源的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C .电流都是由电子的移动形成的 D .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是矢量 2.某一探测器因射线照射,内部气体电离,在时间t 内有n 个二价正离子到达阴极,有2n 个电子到达探测器的阳极,则探测器电路中的电流为( ). A .0 B .2ne /t C .3ne /t D .4ne /t 3.有一横截面积为S 的铝导线,当有电压加在该导线上时,导线中的电流强度为I 。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 个自由电子,电子电量为e ,此时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为v ,则在△t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 .nvS △t B .nv △t C . e t I ? D .Se t I ? 4.若上题中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 个自由电子改为单位长度的导线中有n 个自由电子,则正确的答案为 ( )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 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 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 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 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米为主 米 为主 米 为主

中国地形_检测试题

中国地形 一、选择题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1?3题。 1 ?下列各组山脉,由南向北的正确排序是() A. 大兴安岭、阴山、秦岭、巫山 B. 南岭、大别山、祁连山、天山 C. 喜马拉雅山、秦岭、武夷山 D. 阿尔泰山、阴山、巴颜喀拉山 解析:A组、D组是由北向南排列,C组武夷山位于秦岭南面。答案:B 2. 下列关于我国丘陵区开发利用表述正确的是() A. 多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B. 为最主要的农耕区 C?为最主要的牧区 D.为最重要的天然林区 解析:丘陵地区地势较为和缓,又位于人口稠密区,所以主要用作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答案:A 3.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阶梯分界附近,河流水位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各种资源丰富,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C. 地势西高东低,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形成降水 D.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类型齐全,以平原为主 解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方交通,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俱全,其中山地占33%面积最大,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答案:A 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都是属于构造上的断陷盆地;三大平原地势低平坦荡。据此回答4?6题。 4. 我国四大盆地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5. 有关我国三大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北平原地跨黑、吉两省 B. 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100米左右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河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一片“水乡”景色 D. 华北平原东临黄海、东海,东北平原南临渤海和黄海 6. 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下列不属于三山的是() A. 天山 B.昆仑山 C. 阿尔泰山 D.祁连山

第二章同步练习题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下列哪一种情形属于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A.陪审员丁某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接受当事人礼金1000元 B.证人马某接受当事人礼金2000元并提出了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C.法官周某就某仲裁案件向仲裁员提供了对该案件当事人红星公司有利的咨询意见,红星公司以咨询费名义付给周法官6000元 D.法官陈某长期为某公司免费做法律顾问 2.某省甲市检察院根据某当事人的申诉,发现甲市中级法院做出的二审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在此情况下,甲市检察院应如何处理?()A.只能告知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 B.向甲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 C.向一审法院提出抗诉 D.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提出抗诉 3.郑某诉刘某离婚一案,一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郑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当事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应当判决离婚。二审法院采取以下何种做法是正确的?() A.直接改判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另案解决 B.直接改判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一并解决 C.在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通过调解解决离婚、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D.只对离婚事项做出判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发回重审 4.陈国忠在安定庄有五间瓦房,陈国忠的儿子陈良在外地工作。1998年陈国忠去世,陈国忠的五间瓦房由其侄子陈治一家暂住。1999年陈治未经陈良同意,将房子卖给了同村的胡双龙。陈良听说后立即将陈治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判决陈治将卖房所得款项全部返还陈良,陈治不服提起上诉。在上诉审理过程中,陈治提出反诉,要求陈良返还其对房屋的修缮金。问: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陈治的反诉?() A.应当将反诉与本诉一并审理、判决 B.直接将案件发回重审 C.可以对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D.可以对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陈治另行起诉 5.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有权进行哪方面的监督?()A.只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B.既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也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C.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进行全面监督 D.只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6.有关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正确的是:() A.民事诉讼中的处分,是指当事人对实体权利的支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

1.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2.了解中华五岳。 【学习重点与难点】 识记图教材21页,图2-1。 【自主学习】(★安静地自学,课前完成★) 阅读教材第21到23页,画出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利用图2-1识记山脉。 【合作探究】(★有序、高效、全员参与地交流,10分钟★) 一、山脉纵横交织(结合2-1图,努力记住下列山脉的走向及位置,利用导学案后面的地图,用不同颜色彩笔描出山脉走向,然后尽量默写出山脉名称) 1.列举东西走向的山脉,并说说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2.列举南北走向的山脉,并说说它们所处的大致位置。 3.列举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我国东部最高峰。 4.列举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及世界最高峰。 5.说一说祁连山、太行山、武夷山和南岭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交界处。 二、中华五岳 阅读教材23页,结合图2-1说出中华五岳的位置及特点。

【交流展示】(★积极踊跃大胆地展示,20分钟★) 全组成员都已记住山脉走向和位置,五岳的位置,请积极地展示出小组的智慧和风采哦。(机会难得,还有奖励分数哦,请努力做到快静齐!) 1.板图后,展示不同走向的山脉。 2.说说五岳的位置及特点。 3.小游戏:无缝接龙,请根据大屏幕内容快速答出相对应知识。 【达标检测】(★耐心迅速独立思考地完成,10分钟★) 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最靠南的一列是_________,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最东边的一列是___________。 2. 太行山位于__________和________交界处。 3.下列山脉中,走向与其三列不同的是______。 A.天山 B.台湾山脉 C.大兴安岭 D.长白山 4.著名的悬空寺位于五岳中的______。 A.中岳嵩山 B.北岳恒山 C.西岳华山 D.南岳衡山 5.填写准确的山脉名称。 山脉:○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5_________ ○6_________ ○7_________ ○8_________ ○14_________○15_________ ○16_________ ○17_________ ○18_________ ○19_________○20_________ ○21_________ ○24_________ ○25_________ ○26_________ 【学后反思】(★与你的伙伴交流,5分钟★) 说说你的收获。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练习题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平均海拔在( ) A.1 000米以上 B.2000米以上 C.3 000米以上 D.4000米以上 2、享有“天府之国”美称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3、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4、号称“聚宝盆”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5、下列平原位于四川省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6、天山以南以北的地形分别是( ) A、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D、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7、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我国水能蕴藏量大 B、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使我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D、使我国内陆地区降水丰富 8、我国地势状况,对我国河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注入海洋 B、绝大多数向东流 C、少数注入海洋 D、绝大多数向西流 9、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A、高原和山地 B、高原和盆地 C、盆地和山地 D、丘陵和平原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云贵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C、昆仑山-南岭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D、太行山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11、我国以下平原中,具有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特点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12、下列盆地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3、下列地形区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江南丘陵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14、“地面平坦、一望无垠”描述的是哪个高原(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5、我国拥有最大沙漠的盆地是()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同步练习题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01知识管理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人体能利用的六类营养物质 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________。 无机物:水、________。 (2) 2.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你们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含的能量多。 制订计划:①取一只锥形瓶(50毫升),注入30毫升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③按上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水温。 ④分别取一粒干燥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并称量____________,然后将它们分别放到火焰上点燃。 ⑤将刚刚燃烧的花生仁、核桃仁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花生仁、核桃仁完全燃烧后,测量________。 实施计划:分别测量花生仁、核桃仁完全燃烧后使30毫升水升高的温度各是多少,再利用公式(30毫升×水升高温度×4.2)计算出花生仁、核桃仁的能量。 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能量________。 3.水、无机盐、维生素的性质和功能 水:约占体重的____________,营养物质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人体内含量________,作用________。 维生素:不构成细胞,不为人体提供________。 常见无机盐和维生素缺乏症

02例题解读 【例1】营养学专家建议青少年要多吃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因为蛋白质是( ) A.有机物 B.容易消化的物质 C.主要供能物质 D.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解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例 B.夜盲症患者应多吃食物甲。 C.坏血病患者应多吃食物乙。 D.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 【解析】表中所列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和糖类。夜盲症是由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甲食物中含维生素A较少,应多吃丙食物。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甲食物含维生素C较多,应多吃甲食物。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食物丁含蛋白质较多,因此食物丁更有助于病人伤口修复。 03当堂训练 1.(威海中考)我们每天都要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水、无机盐、蛋白质 B.维生素、糖类、脂肪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蛋白质 2.小强大病之后,身体快速消瘦,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被消耗多而补充少?( ) A.脂肪B.蛋白质 C.糖类D.维生素 3.朱弘同学参加体育测试,妈妈为他准备的营养早餐有:面包、水果、纯牛奶、巧克力糖。其中最适合帮他快速补充能量的是( ) A.面包B.纯牛奶 C.水果D.巧克力糖 4.(湘潭中考)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B.夜盲症、坏血病 C.脚气病、佝偻病 D.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5.人类的食物是由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等提供的,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和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分别是( )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水分⑤维生素⑥无机盐 A.①⑤B.②④C.②①D.③⑥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要点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中国的地形基础练习题

主要地形区填图练习 填出图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地形 的名称 是_________ ;地表千沟万壑、支 离破碎的是___________ ;地形崎 岖、梯田广布的是___________ 。 3、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被称为“聚宝盆”的是 ____________ ;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是___________ ;位于天山以北的是__________ 。 4、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 ;该平原中______ 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徐州所处的平原是____________ ;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 。

、填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 A 「—— ⑥ 一.⑥开、 爪■ ?4<八 ⑦ a i O

1 ; 2 ; 3 ; 4 5 ; 6 ; 7 ; 8 9 _____________ ; 10 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 ; 13 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地形练习题 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 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C. 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D. 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呈阶梯状分布 ④森林覆盖面积大 ⑤地形复杂多样 ⑥山区面积广大 A. 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2. F 列山脉中, 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A. 大兴安岭 B.南岭 C.长白山 D.台湾山脉 3. 在下图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4. F 列山脉不是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是( A. 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天山 5. 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走向为(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D. 西北一东南走向 6. 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 A. 高山、高原、盆地 B .丘陵、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盆地 D .盆地、高原。平原 7. A. 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A 込海平面 梅平面 浮而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课稿

第二节《中国的地形》 (第3课时地势西高东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括及其影响两部分部分,是在学习了中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内容的基础上对我国宏观地形有一个总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梳理学生学习中国地理宏观思维,能更准确的把握区域差异,分析相关问题。 通过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材分析,虽然教材内容分析简单,但讲述这部分知识时,不要急于要求读图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那样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很盲目,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入手点,也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所以本课教学设计了三步,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即有事可做,又不会东闯西撞做无用功,因此学生在完成这三个步骤,(不知不觉沿着设计者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结论。紧接着,教材给出地势剖面略图,要求学生判读找出能反映我国地势的,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分别介绍了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和地形类型。由于地势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都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会对上述各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材做了简要分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程标准》的和中考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使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使学生在图上确定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了解三级阶梯的特点。<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种地形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进行国情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三、教法建议 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以学习指导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是通过适时适度的设问,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切忌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查阅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地形图思考颜色的特点和海拔的关系,进而思考沿北纬32度线绘一条线。教师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中国中国主要地形的分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能就是热量吗? 答:不是,热是能量的一种,而热力学能包括内位能,内动能,化学能,原子能,电磁能,热力学能是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热与过程有关。 2.若在研究飞机发动机中工质的能量转换规律时把参考坐标建在飞 机上,工质的总能中是否包括外部储能?在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系统中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否包括氢氧的化学能? 答:不包括,相对飞机坐标系,外部储能为0; 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系统的热力学能要包括化学能,因为系统中有化学反应 3.能否由基本能量方程得出功、热量和热力学能是相同性质的参数 结论? 答:不会,Q U W ?为热力学能的差值,非热力学能,热=?+可知,公式中的U 力学能为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 4.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图2-1 所示。若将隔板抽去,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若隔板上有一小孔,气体泄漏入 B 中,分析A、B 两部分压力相同时A、B 两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 答:将隔板抽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w=所以容 =?+其中0 q=0 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不变。若有一小孔,以B 为热力系进行分析

2 1 2 2 222111()()22f f cv j C C Q dE h gz m h gz m W δδδδ=+++-+++ 只有流体的流入没有流出,0,0j Q W δδ==忽略动能、势能c v l l d E h m δ=l l dU h m δ=l l U h m δ?=。B 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增量为U ? ,A 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为U ? 5.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是否可以写成下列两种形式: 212121()()q q u u w w -=-+-,q u w =?+的形式,为什么? 答: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不可以写成题中所述的形式。对于 q u w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功w 可以写成pv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针对任何情况的定律,不具有w =pv 这样一个必需条件。对于公式212121()()q q u u w w -=-+-,功和热量不是状态参数所以不能写成该式的形式。 6.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有时写成下列两种形式: q u w =?+ 2 1 q u pdV =?+? 分别讨论上述两式的适用范围. 答: q u w =?+适用于任何过程,任何工质。 2 1 q u pdV =?+? 可逆过程,任何工质 7.为什么推动功出现在开口系能量方程式中,而不出现在闭口系能量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措施 4.负向功能 5.隐形功能 6.西奥多·舒尔茨 7.利托儿诺,本能 8.孟禄,模仿 9.生产劳动 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 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 二、单项选择 1. B.1995年 2.A.奴隶社会初期 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中国地形练习题

《中国地形》练习题 班级姓名小组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北京卷 )读图1,回答第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 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 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 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右下角照 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 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 吁。读图回答4~5题。 4、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5、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准噶尔盆地7.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沉积 (2003年江苏高考题)图5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回答8—11题。 8、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9、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200千米 B、700千米 C、400千米 D、1400千米 10、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50千米 B、100千米 C、300千米 D、500千米 11、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12—15题。 12、这段纬线主要穿过我国的地形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青藏高原13、如果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沙漠和戈壁问题 B.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C.冻土和缺氧问题 D.占用耕地问题 14、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15、这段纬线东端的自然带分布主要呈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 二、非选择题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同步练习

1.1.1 柱、锥、台、球的的结构特征 练习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1)桌面是平面;(2)一个平面长2米,宽3米;(3)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只能画出平面的一部分;(4)空间图形是由空间的点、线、面所构成。 A 、 1 B、 2 C、 3 D、 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放置的平面是大小确定的平行四边形 B、平面ABCD就是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围来的部分 C、 10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比1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厚 D、平面是光滑的,向四周无限延展的面 3、下列说法中表示平面的是() A、水面 B、屏面 C、版面 D、铅垂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B、棱柱的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的一条侧棱的长叫做棱柱的高 D、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 5、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是AA/=1,AB=2,AD=4,则从A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到C/的最短距离是() A、 5 B、 7 C、 D、 6、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7、过球面上两点可能作出球的大圆() A、 0个或1个 B、有且仅有1个 C、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 8、一个圆柱的母线长为5,底面半径为2,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 A、 10 B、 20 C、 40 D、 15 二、填空题 9、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边数最多是----------------条。 10、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及高分别为1、2、2,则它的斜高是------------。 11、一个圆柱的轴截面面积为Q,则它的侧面面积是----------------。 12、若圆锥的侧面面积是其底面面积的2倍,则这个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圆锥的侧面 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 13、在赤道上,东经1400与西经1300的海面上有两点A、B,则A、B两点的球面距离是多少海里---------------。 (1海里是球心角1/所对大圆的弧长)。 三、解答题 14、一个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是4,高是6,过下底面的一条棱和该棱所对的上底面的顶点作截面,求这 截面的面积。 15、圆锥底面半径是6,轴截面顶角是直角,过两条母线的截面截去底面圆周的1 6 ,求截面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