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引黄供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加强引黄供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加强引黄供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加强引黄供水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发表时间:2019-01-17T11:39:03.6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闫玉鹏徐晓军李德胜[导读]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农村经经济发展的基础。

闫玉鹏徐晓军李德胜

滨州黄河河务局供水局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农村经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合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黄河下游供水灌溉必须严格管理执行,务必使黄河流域用水不足问题能有所改善,黄河下游供水灌溉需要合理的规划应用,通过目前国内一些主要的灌溉理论研究,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一些具体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有效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节水灌溉;水资源保护;供需矛盾

一、黄河供水灌溉的应用分析

1.注意沙和水关系处理

合理有效的利用下游堆积的沙来是发展下游区域的工农业生产,主要采取放淤改土、改造低洼盐碱沙荒地的方式处理下游泥沙。通过挖泥清理出来的泥沙不宜长时间堆积在农田中,否则易造成农田沙化,影响耕种,妨碍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环境沙化。

引黄灌溉需要大部分黄河水资源,但如果黄河下游河槽不稳,则容易造成下游则容易造成河水内的流沙方向突变,河槽过于宽的话,河水输沙能力也就减弱,这样就妨碍了排沙这一项目的实现,河槽过窄又会造成河水流速太快,无法控制来引流灌溉农田,因此,整治河槽对于引黄灌溉这一项目是极其重要的,河槽稳定了才能更好控制整体河水的情况,实现引黄灌溉的各个重要要素,整治河床可以说是整个引黄灌溉的链接点。

2.注重生态保护

黄河灌溉很大的一方面是要减少黄河下游的淤泥堆积,避免盐碱沙荒地越来越扩散。黄河下游的引黄灌溉应该从灌沙口开始进行对泥沙的处理,下游的泥沙堆积太多都是因为大量泥沙进入灌区,积累的越多,处理也就越难,所以在灌区之前能处理部分泥沙对接下来的下游泥沙淤积的问题有所改善。

3.水资源合理使用

有很多原因都会造成灌溉过程中黄河水资源的浪费,最主要的几个原因便是:灌区内的供水渠道出现问题,被泥沙阻塞或是渗漏功能出现问题、灌区内的各项输水工程出现问题影响黄河水的引流、引流技术上的不足等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引黄灌溉这项工程上要经常检查疏通供水渠道,认真执行每项小工程的步骤及细节。黄河下游灌溉工程开始正式进入轨道,过程中下游灌溉经历了试办、大办、停灌、复灌和稳定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但随着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工程的快速发展,黄河下游区域的居民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情况都有了实质上的改善及提高。

4.灌溉方式创新

若要在农民灌溉方面节约水资源便要向农民们普及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一定程度上提供农民设备,让农民能享受国家的福利以及减少水资源浪费。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实行引黄灌溉工程,建设渠系配套等工程。目前,多数引黄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于0.5,主要原因是工程老化失修,渠系配套程度差,只能大水漫灌。因此,必须加快现有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修复和完善的步伐,可采取建设渠系配套工程、平整土地、改革灌溉方式等措施。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根据各地情况而定,如喷灌、滴灌可在经济较发达、群众要求迫切的地区发展。

二、黄河流域适宜的节水技术

1、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

修建良好的田间工程配套设施、灌区面积合理安排。在地势平坦,坡降适当、引水方便的地区宜采用此种节水方法。根据多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平整后的土地比平整前的土地节水41%;田间配套工程好的地块和差的地块,灌水定额相差3倍。宁、蒙河套地区的灌区,由于灌溉工程不配套、防渗渠道少、田间分块过大、土地平整度多大等因素造成了灌水定额偏高,所以可以通过修建田间配套工程、合理分块,修建渠道防渗工程和平整土地等方法推广节水技术。

(1)发展低压管道和自压喷微灌。此种方法适用于已有的灌溉设施较好,积累了一定的灌溉管理经验的灌区。在结合混凝土U型防渗渠道,实行沟灌、小畦灌,渠、路、沟、井、电、林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低压管道和自压喷微灌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节水效果,能较高程度的保证农田的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

(2)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灌溉方法。在黄河下游灌区,尤其是在山东、河南等地势比较平缓,田间灌溉设施配套较差,采取单一的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灌溉效果,但是可以通过渠道衬砌防渗、井渠结合灌溉、低压浑水管道输水、深沟远引提水灌溉等多种方式相互结合进行节水灌溉就能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由于各灌区实际情况,首先需要改造现有的工程设施、修建大量的配套工程、加强技术研究后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节水灌溉管理技术措施

管理体制建设迫在眉睫。要使节水灌溉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充分考虑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具体的说就是首先要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担负起节水灌溉管理、规划和统一调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另外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节水,从被动节水转变到主动节水。

建立合理的水价调控机制。水价的调控不仅是个政策问题,也是一种经济手段。为了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可以在不同地段、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水价,并与奖励和惩罚相挂钩。水资源收费,应实行动态管理,在水多量大时可以采用低水价,而在枯水季节或发生干旱时便采用相对较高的水价。水价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好时机和幅度。此外在控制用水上,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测量和控制手段,配合节水灌溉的效率,在计量的基础上,达到合理收取水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