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

难点: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原因和结果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讲解法

学情分析: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学习了必修1政治史的内容,对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和基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掌握知识点,完整历史线索,探究问题”的思路,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同时,本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入手,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漫画等素材,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纲(15')

一、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基本内容

(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1.背景:(1)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的教训,放弃了的传统,接

受,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的政策。

(2)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提供借鉴。

2.措施:

(1)实行国有化,建立_____________:如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3)扩大_____________、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特点: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对经济的__________有所不同。

4.评价:

(1)利: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_____________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二)人民资本主义

1.原因:随着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的扩大,股份公司不断增加,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含义: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_____________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3.实质:企业的_____________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4.作用:利:缓和了社会矛盾,吸收了大量资金,反映了_____________的趋向。

弊: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三)经营者革命

1.原因:企业生产_____________的增加和_____________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含义:企业_____________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_____________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_____________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1.前提:在___________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来源: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变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_____________,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4.种类:包括_____________、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5.特点:_____________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实质:是由国家进行_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_______ 的趋势。

7.评价:

(1)利:使_____ _____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2)弊: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_____________,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1.20世纪到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避免了象1929—1933年那样大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

2. 年,发达国家出现“”现象。应对措施:减少,出售,削减,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原因:(知识链接)

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吸收;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通过这些调整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相适应,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些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合作探究:情景创设

情景一:请结合教材中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图表思考:汉斯很有可能在哪些类型的企业高就?情景二:汉斯很疑惑: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改变了私有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

济体制?

情景三:汉斯很不解:1960年,因工作需要,汉斯被派往日本参观学习。他发现,日本象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日本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他觉得这一点很象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汉斯感到脑子有点晕。他不知道日本是不是想走社会主义道路。请你给他解释一下。

情景四:1970年底,汉斯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听说了这样的信息: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高,1960.1970分别为19.8%和22.3%,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为生产提供了最大的稳定市场。自朝鲜战争起,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名目繁多。这些开支在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53亿美元,60年代平均每年近60亿美元,70年代前三年平均达71亿美元。为了增加收入,美国政府准备增加企业税收。

请回答:材料反映了美国在干预经济方面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

情景五:汉斯很烦恼:1970年底,汉斯和他的妻子大吵了一架,差点离婚。原因是他不想在国营企业干了,而他的妻子认为在国营企业工作很好。你认为汉斯是继续在国营企业的工作呢,还是跳槽呢?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情景六:汉斯不听妻子的劝告,决定自己去闯闯。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闲逛,发现有一家公司在招工,说只要在他们公司工作,不但工资优厚,而且人人都可当老板。汉斯感到不可信,你认为可信吗?为什么?

情景七:汉斯很兴奋:哈哈!买了股票,我也是老板了!以后我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权了,我们工人阶级翻了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了。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吗?汉斯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企业这样做有何影响?结合材料请分析。

情景八:汉斯很得意:汉斯因工作成绩突出,被公司聘请为某部门经理。请思考:

1、汉斯当上了经理,说明了企业管理的一个重大变化,你知道是什么吗?

2、原来企业的所有者是谁?经营者是谁?现在的所有者是谁?经营者是谁?

3、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情景九:汉斯很奇怪:汉斯退休后,闲着无事。1999年到欧洲去旅游。在欧洲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奇怪一: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汉斯在德国社会保障局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奇怪二:英国竟然这么懒的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请思考:汉斯为什么会遇见这种奇怪的事情?

情景十:(请你来诊断)针对欧洲的福利制度,汉斯做了一个调查。并准备给美国总统写一份建议书。他先写了一个提纲。提纲中有这样几句话,你认为正确吗?(请你来诊断)

欧洲的福利制度

原因: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资金来源:由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组成,不用个人缴纳

福利种类:只用于救济、养老

特点:只针对低收入阶层

实质:杀富济贫

评价: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调动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但遭到了高收入的强烈反对,激化了社会矛盾。

消极: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

情景十一:汉斯旅游了欧洲各国,见到各国经济都出现了繁荣状况,他很高兴,不了到了1973年,美国经济却遭到了严重损失,这是为什么?为走出困境他们纷纷采取了什么办法?

【课堂小结】情景十二:小结

汉斯退休后,为了向世人炫耀自己的经历非常传奇,决定写一本书,取名为《我的传奇人生》。你认为这部书会包括我们今天所学的哪些内容?

【课时训练】〔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8')

1. 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有()

①个人缴纳②国家补贴③企业缴纳④社会募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A.实行国有化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 C.扩大政府开支 D.政府直接采购

4.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欧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②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最高③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④铁路和电力等行业国有化程度在各国中程度较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5.“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股票分散化 B.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6.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

①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7.下列关于发达国家股份制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股票为少数资本家拥有 B.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不存在

C.普通职工拥有股票 D.股份制公司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8.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滞胀”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停止,通货膨胀B.生产的停止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C.生产发展缓慢,通货膨胀严重,且两者同时并存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生产的停滞

9.1967年,英国政坛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口号:让每个英国人都成为股东。该口号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实行“经营者革命” C.实行“人民资本主义”D.建设“福利国家”

【课后反思】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鉴于本书写的比较高深,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浅薄,所以读本书时略感艰难,所以在此发表一下自己关于本书的一些读后感,其中会包含比较多作者所提到过的东西。 本书接连罗列出一大批不成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并且说明了有关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并提拱了有关公共政策的一隅之见。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提出的基本轮廓,让我们相信交易成本经济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与研究经济组织的其他方法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有以下特点:(1)更注重微观分析(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做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问题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作者在剖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后,先为我们论述了交易成本的性质,然后在研究合同示意图中交代了哪些方式能替代经济组织起作用,即垄断式合同,还有效率式合同,并且对利用这些方式要付出哪些交易成本作出分析。之后作者又分析了各种行为假定和代替合同的那些方式的关系,概括的介绍了合同入门知识,考察了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简略地说明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即对市场的纵向限制、价格歧视、政府管制和放松管制,然后进行总结。 其中,关于价格歧视,我想发表下看法。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歧视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它可以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有效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无剩余生产力。二级价格歧视可以看成是一种数量歧视,它主要是强调达到一定数量后的歧视,这在商场超市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接近消费者生活的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级价格歧视主要是一种需求弹性的歧视,它强调由于细分市场的各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我们在分析价格歧视可能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价格歧视的优势,价格歧视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而且也是一些企业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但是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使用,也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影响服务质量,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当我们发现价格歧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紊乱时,政府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强制性的法律来打压不正当价格歧视的行为,来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只要企业采取价格歧视不削弱竞争,不损害社会福利,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法律就应允许其存在。 在本书的剩余部分中,作者大幅的论述了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作者从其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证明了在动态的市场中契约是不可能完备的,然后在比较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纵向一体化三者的优劣的基础上,得出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交易由大数目条件向小数目条件转变而产生的双边依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从而获得内部组织的如下优势:改善激励、增强控制手段以及保证信息流程的畅通。在这篇论文里,威廉姆森着重从市场失效因素入手,分别结合谈判环境和企业的结构优势,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首先,他考察了静态市场,为全文以后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静态市场条件下,当存在双边垄断或双边寡头垄断的情况时,为避免在交易的价格条件方面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实现纵向一体化使这种交易内部化,二是订立永久性的契约。此时,可以发生纵向一体化,但是并非必然出现的结果。 接着他一步步放松其假设,进行越来越合乎现实的推演。第一,由于存在契约的不完备性,对交易关系的不同安排会带来不同的结果。(1)订立永久契约会陷入两难困境:在所订立的契约不够详尽的情况下,各个独立的当事人为了对自己有利,会对有关条款采取机会主义的解释方式;巨细无遗地订约即使并非不可能,成本也是高昂的。这两方面都将使适应性、连续性的决策过程受到扭曲。(2)订立一系列短期契约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所需的最优投资方式是订立长期契约,而这

第16章习题答案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填空题 1、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需求管理供给管理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总需求 5、政府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6、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扩张性的总需求紧缩性的总需求 7、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8、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转移支付 9、缓和不能扭转(不能根本改变) 10、最初存款法定准备率 11、80 500 5 12、正比反比 13、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率政策 14、公开市场业务 15、越大越高 16、扩张性的买入降低降低增加降低刺激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B; 5、D; 6、A; 7、C; 8、B;9、C;10、C;11、C;12、C;13、B;14、A;15、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10、√; 四、简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对经济进行总量的调控,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原则或措施。一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况,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但这个失业率要在社会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或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即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因为国际收支赤字与盈余,都会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财政政策是各国干预与调节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宏观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两大方面,财政支出按支出方式又可分为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财政收入主要由各项税收构成。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原理,在运用宏观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进行需求管理时,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来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采取扩张性的或紧缩性的政策措施。 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因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析解读

作者:韩萍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经济系 联系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城5号路501号58# 邮编:250357 电话:150******** email:vhanping@https://www.360docs.net/doc/8e11897571.html, 我国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国内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国 际收支政策搭配理论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调节策略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目前国 际收支调节策略中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丁伯根法则 一、我国国际收支及国内经济现状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多年来一直呈现双顺差的局面. 2007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民币的升值,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这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提出了挑战。同 时,2007年我国国内经济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趋势。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储蓄结构不合理、失业率过高、经济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及由此引发的局部价格失衡。

2008年上半年延续2007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快速增长,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下半年由于美国次债危机,越南金融危机,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经济自然环境的打击,经济逐步从增长期转入衰退期,并且这一状况仍要持续一段时间。08年国际收支预期顺差将有所下降。 二、现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概述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三种:需求调节政策(包括支出增减型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型即汇率政策和进出口政策等,供给调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和资金融通政策(包括国际储备和国际信贷。在这三种政策中,使用频率最大,变化最多,同时对国际收支调节效果最明显的政策就是需求调节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近年来我国所采用的需求调节政策都有哪些。(一、财政政策: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从扩大国内需求入手,连续七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已经从扩大需求和拉动经济增长,逐步转向加强薄弱环节和调整经济结构。2004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从2005年起实行稳健财政政策1的决定。因此,2005年开始,财政政策主要立足于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在政府预算方面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在财政支出总量不做过大调整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在做好财政自身的改革的同时大力支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制度改革;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要求,政府的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货币政策:1998-2003年底,政府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等问题,实施了以扩大内需为目的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从2004年开始,由于局部通货膨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冲突关系? 【参考答案】 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其中,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它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或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物价稳定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指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一致性主要是指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实现。互补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来看,任何一种政策手段都有其副作用,对其他目标的实现产业不利的影响。著名的“米德冲突”说明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处理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疲软并存或是国际收支顺差与国内同伙膨胀并存的情况时左右为难;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2.如何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效应? 【参考答案】 财政政策效应是政府变动收支后对社会经济活动如就业、产出等产生的有效作用以及相应的反应。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应是指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里考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紧缩性财政政策与之相反变动。如图所示,当 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 0点时,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r 和均衡收入水平Y 。假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教案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一、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经济的调整,而本课就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的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措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在调整之下,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2)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 (2)培养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在二战以前,与凯恩斯主义相一致的经济政策是否有成功的先例?” 学生回答: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在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府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的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是一个成功的先例。 学生回答之后,讲述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二)新授课过程 国家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提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与战前相比是否有重大的变化?”引导学生结合前一课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罗斯福新政主要是一些整顿和调节的措施,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比罗斯福新政时期要深入得多,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如何深入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依据教材简单回答出“国有化、经济计划、财政手段”即可。 对各个手段进行充分的讲述与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各种做法和作用。 (1)通过读教材第74页表格“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回答以下问题: ①根据图表判断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是什么?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 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知识点总结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二战前的近 2 间,世界经济一直以欧洲国家为中心。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特别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崩溃。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产业力量,经济实力在战争中急剧增长,这就为美国取代了英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国乘机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内容,使学生经过具体数据理解,二战后美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崛起,成为建立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核心力量的必然性。 2.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稳定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于1944年7月1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以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迫使与会各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方案,

会议经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布雷顿森林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和【资料回放】,一方面经过插图想象、感悟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场景,另一方面经过史料的解读,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加深对此次会议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经过了体现美国意志的决议及附件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美国领导世界经济的时代到来,由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也说明国际地位的表现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经过第一目的学习,总结出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特点,并经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了解美国如何必然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认识到: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 二、第二目“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主要介绍了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建立的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经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在这两个组织的决定性控制权。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立:1945年12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殖。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6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16.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是指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分析法。这一理论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来经过罗宾逊、马克卢普和勒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1.假定条件 弹性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也就是说,以本币计值的出口和以外币计值的进口均以不变价格提供商品。这样,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2.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 假定: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X d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M d ,两种需求弹性的组合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1)1X M d d +>,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2)1X M d d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 (3)1X M d d +<,货币贬值将使贸易收支恶化。 上述第一种可能情况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马歇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只适用于货币贬值前经常项目处于平衡或近似于平衡状态这一特殊情形。另外,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假定货币贬值时其他条件不变,而且所有有关商品的供给弹性极大为前提而推导出来的。 3.货币贬值的时滞及“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1)J曲线的含义 J曲线是指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因其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得名,如图16-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 图16-1 J曲线 (2)J曲线效应的解释 J曲线效应表明即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也不能立即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复习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8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备考指要】

1.掌握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它也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中国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应对经济危机,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二战后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美国为主导,既是美国经济对外扩张的一个部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进展。 【自主学习】 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1.含义:是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_____体系。 2.背景:

(1)二战后,_______普遍衰落,以_______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差不多难以维持。 (2)_____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的最大_____,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过程: (1)《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出台(1944年) 在1944年美国__________召开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_____打算为基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两个附件,这些文件统称为《__________》。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1945年) 这两个机构差不多上依照《__________》而成立,总部都设在______,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取得对这两个机构绝对的操纵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即“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其二,资本家各利益集团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轮回。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使得经济危机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再生产的比例并不能被自觉遵守,周期性的经济位居在所难免,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有三个要点。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易纲《国际金融》课后习题(第16章 国际货币制度——第18章 中国外汇管理制度)【圣才出品】

第16章国际货币制度 1.在19世纪下半叶,新英格兰银行将11/12K金的480盎司黄金铸成1869枚1英镑金币,法兰西银行将9/10K金的1000克黄金铸成155枚拿破仑金币,每枚20法郎。按金衡制1盎司=31.1035克,则英镑对法郎的铸币平价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 1英镑的含金量为(480×31.1035/1869)×11/12=7.32, 1法郎的含金量为[1000/(155×20)]×9/10=0.29, 所以英镑对法郎的铸币平价为7.32/0.290=25.24。 2.仍按上题,设英镑含金量为£1=7.32克黄金,法国法郎的含金量为FFRI=0.29克黄金。同时假设黄金在英法之间的运输成本为每7.32克0.04法郎。现英国对法国有贸易逆差,使英镑对法郎的汇率跌至£1=FFR25.00,套利者如何操作?如果通过黄金流动,英镑对法郎的汇率上升至£l=FFR25.28,结果又会怎样? 解:铸币平价为FFR/&=7.32/0.29=25.24,黄金输出点为25.24+0.04=25.28,黄金输入点为25.24-0.04=25.20。 当汇率为25.00时,套利者可在市场上用法国法郎兑换英镑,再用英镑按£1=7.32克黄金的价格购买黄金运到法国。这一过程中100法国法郎可获利: =100.8055-100=0.8055(法国法郎)若汇率上升为25.28,则与黄金输出点相同。此时既可用法国法郎购买黄金运到英国,亦可直接在外汇市场上购买。

3.试述金本位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 答:(1)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即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所谓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下,一国国际收支赤字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从而国内黄金储备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能力减弱,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同样,当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由于盈余引起的黄金净流入会扩大国内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升,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盈余趋于消失。 (2)自动调节有效运转的前提 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的实现依赖于金本位下的“竞赛三原则”: ①各国货币当局应维持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承诺随时可以按固定官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否则各国货币的汇率无法稳定。 ②黄金数量与货币供给量之间有一固定的数量关系,两者的紧密程度由通货发行的黄金准备比例高低决定。 ③各国市场处于自由放任状态,黄金自由输出入,不受任何限制,只有这样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与汇率变动才能影响一国的经济有充分的灵活性。也就是说,货币数量的变动能充分影响物价的变动,物价的变动又能充分影响出口的变动。 4.牙买加体系有何特点? 答: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取消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与美元的中心汇率,正式确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成员国自由地选择汇率制度。该体系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当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就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只有三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或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策进行某些改革。 (首先,罗斯福上台执政前夕,美国并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其次,美国经济更强大,而且具有民主主义传统的美国人民坚决反对法西斯上台。这样,剩下的一条道路就是继续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制度了。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长治久安,必须进行积极的改良。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试图解决危机的罗斯福新政顺乎历史潮流应运而生。) 新政局限性: 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因此其致命弱点在于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探究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留下哪些教训和启示? 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探究二: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为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共同之处: 敢于直面困难,愈挫愈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勇于创新,善于借鉴,大胆尝试; 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 探究三: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 (1)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2)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3)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4)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探究四:从战争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意义深远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是否能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制度固有的矛盾?为什么? (1)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 (2)不能。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只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第16章_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价格调节机制

第16章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下价格调节机制 得分评阅人一、单项选择题 请将唯一的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本章考察一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方法是()。 A.贬值 B.升值 C.收入法 D.支出法 2.一国货币贬值导致贸易条件()。 A.恶化 B.改善 C.不变 D.以上都对 3.贸易条件取决于()。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进口与出口价格上升的百分比相对幅度 D.出口与进口价格上升的相对百分比幅度 4.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逆差要靠什么来弥补()。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黄金输入 D.黄金输出 5.金本位制下,汇率制度为()。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盯住汇率制 D.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6.当出现需求无弹性时,一国货币贬值可以导致()。 A.贸易收支改善 B.贸易收支恶化 C.出口数量下降 D.出口换汇增加7.对一个小国()。 A.出口的外汇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B.进口的国内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C.出口的外汇需求曲线是水平的 D.出口的外汇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8.一国外汇需求曲线源自 A.一国的出口外汇需求曲线 B.一国出口供给曲线 C.该国进口的国内需求曲线与外汇供给曲线 D.该国出口的国内供给曲线和外汇需求曲线 9.给定S M,D M的弹性与人民币对美元的需求量成()。 A.正比 B.反比 C.相等 D.不确定10.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描绘的是不稳定的外汇市场()。

11.帮助判断外汇市场是否稳定的条件是( )。 A.贸易条件 B.汇率 C.国际游资 D.贸易条件 12.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为几时,汇率的变动不影响国际收支( )。 A.1 B.2 C.0 D.1.5 13.奥克特认为用于估计弹性的回归技术导致了对国际贸易中真是弹性低估的理由是( )。 A.数据问题 B.识别问题 C.所取时间长度 D.滞后因素 14.根据货币的传递效应理论,某国货币贬值10%可能导致国内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增长( )。 A.10% B.5% C.12% D.1% 15.根据价格黄金流动机制理论,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依赖于( )。 A.逆差国和顺差国汇率的变化 B.逆差国和顺差国相互协商 C.逆差国和顺差国国内物价的变动 D.逆差国和顺差国贸易量的大小 16.在浮动汇率下,要消除或减少一国国际收支逆差要求该国( )。 A.贬值 B.升值 C. 增加进口 D.减少进口 17.在金本位制下,决定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的是( )。 A.市场上美元和人民币的供求曲线 B.市场上美元和人民币的数量 C.美国对人民币的供求曲线 D.中国对美元的供求曲线 18.根据J 曲线效应理论,一国国际贸易余额的变化趋势是( )。 A.恶化 B.改善 C. 先恶化后改善 D.先改善后恶化 19.当一国以外币计价的进口需求曲线是垂直的( )。 A.该国的外币的需求曲线弹性为零 B.该国的外币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C.改过的外汇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D.其他国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曲线弹性为零 Q € R=$/€ S € D € D € S € S € D € Q € Q € R=$/€ A. B. C. D.以上都是 R=$/€

习题第16章及答案

第十六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国际收支赤字时,一般来说要使用调整策略() A.汇率升值 B.增加进口 C.增加出口 D.外汇管制 2.一个国家顺差过多,表明() A.外汇利用充分 B.积累了外汇 C.通货膨胀 D.实行了汇率管制 3. 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是() A.平衡预算 B.净出口 C.国际贸易原理 D.复式记帐原理 4.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5.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 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B.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C.出口减去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D.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6.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I+G+X+N=S+T+M+F 7.美元贬值将会() 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8.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A.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出口和进口相等 C.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出口小于进口 9.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开放程度较小的因素是()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进口倾向 C.国家的大小 D.开放程度 10.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为()

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 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 D.零 11.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税收倾向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效率倾向 12.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现在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情况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 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 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3.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是() A.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B.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C.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进口倾向是0.2 D.开放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边际进口倾向是0.2 14.一般来说,外贸乘数比投资乘数要()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教案:高中历史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岳麓版必修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初步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运行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和经营方式变化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等重要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完整的认识“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比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掌握社会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对外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和福利国家的有关内容 难点:“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学习方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点拨指导。 导入新课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以新政帮助美国走出危机,二战后,一举成为世界的头号强国。二战给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战后,这些国家要重建国家,恢复经济,要解决失业问题,单靠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于是沿着罗斯福新政的轨迹,相继进行调整和改革,资本主义焕发新的活力,出现“黄金时代”。 讲授新课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原因。 【思考】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录和“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格回答问题) 【总结】措施: 第一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国家基础经济部门或新兴高科技产业。 第二是指定经济计划,知道经济发展,但其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侧重对经济的规划和指导,所以戴高乐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他们之间具有一种互补性。 第三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调节社会生产,主要是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第四福利国家的出现 【讨论】发达国家为什么会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 【分析总结】第一、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第二、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第三、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第四、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示】“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法国国营企业核电站”“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繁荣的东京银座街头” 【思考】各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重点有何不同? 【总结】欧洲侧重于第一种方式,日本侧重第二种方式,美国侧重第三种方式。 【探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的利与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