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

偈颂五十一首

偈颂五十一首

宋代: 释道冲

十字街头,有条活页纸路。

没量大人,不知落处。

无落处,拟欲追踪,

西天此土。

茶禅与佛教文化

茶禅与佛教文化 茶禅与佛教文化_茶媒网 宗教信仰在每个国家都有很多,我国信佛教的居多。佛教中的禅文化是很多人难以参透的,佛教文化中和生活中很多其他文化也是互惠互通的。 茶文化、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自产生伊始便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茶道与佛教文化的大兴,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唐代,繁荣的经济、强盛的国力、开放的眼界为各种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而佛、茶之道更是在此时得到滋养,并相互交融。茶道借佛教赋予茶事过程庄重肃穆的仪式感,这使得之前做为解渴除腻之饮料的茶饮提升了形而上意义的层面。清心寡欲而又博学多才的僧人,也是茶道文化生存发展的最好土壤,从僧院推广开来的茶道得到当时皇家的认可。 对于僧人来说,茶也是必不可少的。寺院里仪规严苛的“吃茶”、“煎点”仪式,也为僧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严谨、专注的气息。在清苦而漫长的修行历程中,茶可以清神思,可以解困乏,在冷寂的冬夜,一碗清香温暖的热茶,不仅滋养了禅者的瑟身,对于人心,也是一种慰藉。 总之,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广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久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一一结识它们。 形归露井灵光灿,手植仙茶瑞叶芬 蒙顶甘露,是当今茶市颇寻得到的一种茶叶。其味芬芳馥郁,饮者很难想象到,这种茶,正是中国人工种植茶的始祖,而它的家乡,四川雅安,供奉着西汉时期种茶之祖??吴理真。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吴理真并非真正的茶僧,他跟佛教的渊源有二,一是宋代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手植七株仙茶的地方封为御茶园;此外,在蒙顶山最大的寺庙??天盖寺,供奉着吴理真“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的法象,所以后人称吴理真为“甘露大师”。虽非僧,但吴理真有着菩萨拔苦与乐、普济众生的精神。 公元前53年,普通山民吴理真在拾柴时偶然发现野生茶叶清神解毒的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上首辟茶园,种下七株茶树。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四川通志》卷四十记:“汉时名山县十五里蒙山甘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据五代时《茶谱》记载:“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顶,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病;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时至城市,人具容貌,常若年三十余,眉发绿色,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终。”从这段记载来看,虽然茶的功能被异化、神化了,但五代时人已能知茶除宿疾、明眼目的功能了。所 以我们说茶祖吴理真,不是说佛,不是说茶,而是一颗以茶解众疾、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普世之心。 一苇渡江去,春风化雨来 关于茶的原生,是起始于中国还是印度,各国学者考证不一,立论不一。根据世理,中国说是中国,印度说是印度。有一个传说大概可以化解两国关于茶源一事的恩怨,那就是达摩祖师坐禅化茶的故事。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 偈子76首

【历代xx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普贤行愿品(标准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唐罽(jì)宾国三藏(zàng)般若(bōrě)奉诏译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

《吉祥偈》

《吉祥偈》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磐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八正道:(一)正见,又作谛见。即见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有善恶业,有善恶业报,有此世彼世,有父母,世有真人往至善处,去善向善,于此世彼世自觉自证成就。 (二)正思惟,又作正志、正分别、正觉或谛念。即谓无欲觉、恚觉及害觉。 (三)正语,又作正言、谛语。即离妄言、两舌、恶口、绮语等。 (四)正业,又作正行、谛行。即离杀生、不与取等。 (五)正命,又作谛受。即舍咒术等邪命,如法求衣服、饮食、床榻、汤药等诸生活之具。 (六)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正治、谛法、谛治。发愿已生之恶法令断,未生之恶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长满具。即谓能求方便精勤。 (七)正念,又作谛意。即以自共相观身、受、心、法等四者。 (八)正定,又作谛定。即离欲恶不善之法,成就初禅乃至四禅。 【八风】又作八法、八世风。谓此八法,为世间所爱所憎,能煽动人心,故以风为喻,称为八风。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所惑乱,则不为八风所能动。 八风,即:(一)利,利乃利益,谓凡有益于我,皆称为利。 (二)衰,衰即衰灭,谓凡有减损于我,皆称为衰。 (三)毁,毁即毁谤,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而讪谤之。 (四)誉,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以善言赞誉。 (五)称,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 (六)讥,讥即讥诽,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 (七)苦,苦即逼迫之意。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 (八)乐,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