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不等式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

初中数学不等式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
初中数学不等式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

初中数学不等式试题及答案

A 卷

1.不等式2(x + 1) -

12

732-≤-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2.同时满足不等式7x + 4≥5x – 8和5

23x

x -<的整解为______________。

3.如果不等式3

3

131++

>+x mx 的解集为x >5,则m 值为___________。 4.不等式2

2

)(7)1(3)12(k x x 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5.关于x 的不等式(5 – 2m)x > -3的解是正数,那么m 所能取的最小整数是__________。 6.关于x 的不等式组??

?<->+2

53

32b x x 的解集为-1

7.能够使不等式(|x| - x )(1 + x ) <0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8.不等式2<|x - 4| <3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9.已知a,b 和c 满足a ≤2,b ≤2,c ≤2,且a + b + c = 6,则abc=______________。 10.已知a,b 是实数,若不等式(2a - b)x + 3a – 4b <0的解是9

4>x ,则不等式(a – 4b)x + 2a – 3b >0的解是__________。 B 卷

一、填空题

1.不等式2|43|2

+>--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2.不等式|x| + |y| < 100有_________组整数解。

3.若x,y,z 为正整数,且满足不等式?????≥+≥≥1997

213z y y

z x

则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4.已知M=1

21

2,12122000199919991998++=++N ,那么M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填“>”或“<”)

5.设a, a + 1, a + 2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满足不等式4314

||3<--x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72-

C .x>3或x<7

2

- D .无法确定

2.不等式x – 1 < (x - 1) 2

< 3x + 7的整数解的个数( ) A .等于4

B .小于4

C .大于5

D .等于5

3.?????

????=++=++=++=++=++)

5()

4()3()2()1(52154

154354324321321a x x x a x x x a x x x a x x x a x x x

其中54321,,,,a a a a a 是常数,且54321a a a a a >>>>,则54321,,,,x x x x x 的大小顺序是( ) A .54321x x x x x >>>> B .53124x x x x x >>>> C .52413x x x x x >>>> D .24135x x x x x >>>>

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mx x >-2

3

的解是4

, n = 34

C .m = 101, n = 38

D .m = 8

1

, n = 36

三、解答题

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最小的正确整数,n :对于n ,存在正整数k ,使13

7158<+

.2<+++++b

a c a c

b

c b a 3.若不等式组?????<+++>--0

5)25(20

222k x k x x x 的整数解只有x = -2,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答案 A 卷 1.x ≥2

2.不等式组???

??-<-≥+523

8

547x

x x x 的解集是-6≤x <433,其中整数解为-6,-5,-4,-3,-2,-1,0,1,2, 3.由不等式

3

3

131++>+x mx 可得(1 – m )·x < -5,因已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5,则有(1-m)·5 = -5, ∴m = 2. 4.由原不等式得:(7 – 2k)x <2

k +6,当k < 2

7

时,解集为 k k x 2762-+<;

当k >2

7

时,解集为k k x 2762-+>;

当k =

2

7

时,解集为一切实数。 5.要使关于x 的不等式的解是正数,必须5 – 2m<0,即m>

2

5

,故所取的最小整数是3。 6.2x + a >3的解集为 x >23a -; 5x – b < 2 的解集为 x <52b

+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3a - < 52b +。且23a - < 52b +。又题设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 < x <1,所以2

3a

-=-1,

52b +=1,再结合23a - < 5

2b

+,解得:a = 5, b = 3,所以ab = 15 7.当x ≥0时,|x| - x = x –x = 0,于是(|x| - x )(1 + x ) = 0,不满足原式,故舍去x ≥0

当x < 0时,|x| - x = - 2x >0,x 应当要使(|x| - x )(1 + x )<0,满足1 + x < 0,即x < -1,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x < - 1。

8.原不等式化为?

??<->-)3(3|4|)

1(2|4|x x 由(1)解得或x <2 或x > 6,由(2)解得 1 < x < 7,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 x < 2

或6 < x < 7.

9.若a,b,c ,中某个值小于2,比如a < 2,但b ≤2, c ≤2,所以a + b + c <6 ,与题设条件a + b + c = 6矛盾,所以只能a = 2,同理b = 2, c = 2,所以abc=8。 10.因为解为x >

9

4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为 – 9 x + 4 < 0与(2a – b )x + 3a – 4b <0比较系数,得 ??

?=--=-4439

2b a b a ??

?-=-=7

8b a 所以第二个不等式为20x + 5 > 0,所以x > 41

-

B 卷

1.原不等式化为|(x + 1) (x - 4) | > x + 2,若(x + 1) (x - 4) ≥0,即x ≤-1或x ≥4时,有

064,24322>--+>--x x x x x

∴3131102102+

<<-+>-

2.∵|x| + |y| < 100,∴0≤|x|≤99, 0≤|y|≤99,于是x,y 分别可取-99到99之间的199个整数,且x 不等于y ,所以可

198 + 2 (1 + 3 + … + 99) + 2(100 + 102 + … + 196)

197022

49

)196100(2250)991(2198=?+?+?+?

+=

3.?????≥+≥≥)

2(1997)1(213z y y z x

由(1)得y ≤2z (3) 由(3)(2)得3z ≥ 1997 (4) 因为z 是正整数,所以z ≥6661]3

1997

[

=+ 由(1)知x ≥3z ,∴z ≥1998,取x = 1998, z = 666, y = 1332满足条件 所以x 的最小值是1998。 4.令n =1998

2

,则1

41

2121,42,2222200019981999++÷

++=∴

==?=n n n n N M n n 11

441144154)12()14)(1(2

222>+++=++++=+++=n n n n n n n n n n ∴M>N

5.钝角三角形的三边a, a + 1, a + 2满足:

???>-->???+<+++>++0

3221

)2()1(2)1(2

22a a a a a a a a a 即 ∴31311<

??<<->a a a 故

二、选择题

1.当x ≥0且x ≠3时,

,43533143314||3<--=--=--x x x x x ∴)1(13

5

->-x

若x>3,则(1)式成立

若0≤x < 3,则5 < 3-x ,解得x < -2与0≤x < 3矛盾。

当x < 0时,

,43143314||3<--=--x x x x 解得x < 7

2

-(2)

由(1),(2)知x 的取值范围是x >3或x < 7

2

-,故选C

2.由,12)1(2

2

+-=-x x x 原不等式等价于,0)6()1(,0)1()2(<-?+>-?-x x x x 分别解得x < 1或x >2,-1< x < 6,原不等式的整数解为0,3,4,5,故应选A

3.方程组中的方程按顺序两两分别相减得

5

424431332522141,,a a x x a a x x a a x x a a x x -=--=--=--=-

因为54321a a a a a >>>>

所以24135241,,,x x x x x x x x >>>>,于是有52413x x x x x >>>>故应选C

4.令x =a (a ≥0)则原不等式等价于02

3

2

<+

-a ma 由已知条件知(1)的解为2< a < n

因为2和n 是方程0232

=+-a ma 的两个根,所以???

????

==+m n m n 23

212解得m = 36,81=n

故应选D

三、解答题

1.由已知得

8

776,7131815,713815<<∴>+>>+>n k n k n k n 即 n , k 为正整数 显然n>8,取n = 9则863754<

70

760<

105

790<

2.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

b

a c

c a b c b a +++,

,,是正分数,再利用分数不等式:c b a a a c b a a c b a ++=+++<+2,同理c

b a c

b a

c c b a b c a b ++<

+++<+2,2 ∴2)(2222=++++=++++++++<+++++c

b a

c b a c b a c c b a b c b a a b a c c a b c b a

3.因为x = -2是不等式组的解,把x = - 2代入第2个不等式得

(2x + 5) (x + k) = [2·(-2) + 5]·(-2 + k ) < 0,解得k < 2,所以 – k > -2 > 25-

,即第2个不等式的解为2

5

- < x < k ,而第1个不等式的解为x < -1或x > 2,这两个不等式仅有整数解x = -2,应满足????

???-<<->???????-<<--<.

252

)2(251)1(为整数或为整数x k x x x k x x

对于(1)因为x < 2,所以仅有整数解为 x = -2此时为满足题目要求不等式组(2)应无整数解,这时应有-2 < -k ≤

3, -3≤k < 2 综合(1)(2)有-3≤k < 2

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a b +=1ab =,则33a b ab -的值为( ) A .± B . C .±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原式进行变形,3322 ()()()a b ab ab a b ab a b a b -=-=+-,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 变形22()()4a b a b ab -=+-求得a-b 的值,从而求解. 【详解】 解:∵3322 ()()()a b ab ab a b ab a b a b -=-=+- ∴33)a b b ab a =-- 又∵22()()4a b a b ab -=+- ∴22()414a b -=-?= ∴2a b -=± ∴33(2)a b ab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因式分解及完全平方公式的灵活应用,掌握公式结构灵活变形是解题关键. 2.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为( ). A .()x a b ax bx -=- B .()()222111x y x x y -+=-++ C .()()2111x x x -=+- D .()ax bx c x a b c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作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详解】 解:A 、是整式的乘法运算,故选项错误; B 、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选项错误; C 、x 2-1=(x+1)(x-1),正确; D 、等式不成立,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 熟练地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明确因式分解的结果应是整式的积的形式.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不等式练习题

不等式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式子①3x =5;②a >2;③3m -1≤4;④5x +6y ;⑤a +2≠a -2;⑥-1>2中,不等式有( )个 A 、2 B 、3 C 、4 D 、5 2.下列不等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a 不是负数表示为a >0; B 、x 不大于5可表示为x >5 C 、x 与1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为x +1>0; D 、m 与4的差是负数可表示为m -4<0 3.若m <n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m -2>n -2 B 、2m >2n C 、-2m >-2n D 、2 2n m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不是x ≥2的解 B 、0是x <1的一个解 C 、不等式x +3>3的解是x >0 D 、x =6是x -7<0的解集 5.下列数值:-2,-1.5,-1,0,1.5,2能使不等式x +3>2成立的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5 6.不等式x -2>3的解集是( )A 、x >2 B 、x >3 C 、x >5 D 、x <5 7.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a +1的解集为x <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0 C 、a >-1 D 、a <-1 8.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a <1的解集为x <2,则a 的取值是( ) A 、0 B 、1 C 、2 D 、3 9.满足不等式x -1≤3的自然数是( ) A 、1,2,3,4 B 、0,1,2,3,4 C 、0,1,2,3 D 、无穷多个 10.下列说法中:①若a >b ,则a -b >0;②若a >b ,则ac 2>bc 2;③若ac >bc ,则a >b ;④若ac 2>bc 2,则a >b.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下列表达中正确的是( ) A 、若x 2>x ,则x <0 B 、若x 2>0,则x >0 C 、若x <1则x 2<x D 、若x <0,则x 2>x 12.如果不等式ax <b 的解集是x < a b ,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0 C 、a >0 D 、a <0 二、 填空题 1.不等式2x <5的解有________个. 2.“a 的3倍与b 的差小于0”用不等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5,7,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4.在-2<x ≤3中,整数解有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数0,-3,3,-0.5,-0.4,4,-20中,______是方程x +3=0的解; _______是不等式x +3>0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等式x +3>0. 6.不等式6-x ≤0的解集是__________.

初中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超经典复习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一节、知识梳理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不等式及其解(解集)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意义. 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会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 3.会用数轴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二、知识概要 1.不等式:一般地,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一般地,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称之为此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一: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二: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三: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6.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不等式和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四、知识链接 本周知识由以前学过的比较大小拓展而来,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解题的工具,并为以后学的不等式组打下基础. 五、中考视点 不等式也是经常考到的内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以解不等式为主.有时在一些解答题中也要用到不等式,利用不等关系求范围等.

1. 常用的不等号有哪些? 常用的不等号有五种,其读法和意义是: (1)“≠”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是不相等的,但不能明确哪个大哪个小. (2)“>”读作“大于”,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大. (3)“<”读作“小于”,表示其左边的量比右边的量小. (4)“≥”读作“大于或等于”,即“不小于”,表示左边的量不小于右边的量. (5)“≤”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表示左边的量不大于右边的量. 2. 如何恰当地列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1)找准题中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用代数式表示. (2)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多、少、快、慢、增加了、减少了、不足、不到、不大于、不小于、不超过、非负数、至多、至少等的确切含义. (3)选用与题意符合的不等号将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的代数式连接起来. 根据下列关系列不等式:a的2倍与b的的和不大于3.前者用代数式表示是2a+ b.“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 列不等式为:2a+b≤3. 3.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注意什么?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要注意两点:一是边界;二是方向.若边界点在范围内则用实心点表示,若边界点不在范围内,则用空心圆圈表示;方向是对于边界点而言,大于向右画,而小于则向左画. 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下列两个不等式:x>-3;x≤2.

高一数学集合与不等式测试题.

高一级数学单元测试题 集合与不等式 一、选择题:(4分×15=60分) 1、设{}|7M x x =≤,x = ( ) A. x ∈ M B. x M ? C .{}x M ∈ D .{x }∪M 2、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x >0 B . x 2≥0 C .x 2>0 D . |x |>0 3、已知集合A =[-1,1],B =(-2,0),则A ∩B =( )。 A .(-1,0) B .[-1,0) C .(-2,1) D .(-2,1] 4、下列表示①{0}=?、②{0}?∈、③{0}??、④0∈?中,正确的个数为( ) A.2 B.1 C.4 D.3 5、设U={0,1,2,3,4},A={0,1,2,3},B={2,3,4},则(C U A )∪(C U B )= ( ) A {0} B {0,1} C {0,1,4} D {0,1,2,3,4} 6、已知 ?∪A ={1,2,3},则集合A 真子集的个数( ) A 5 B 6 C 7 D 8 设U =[-3,5],C U A =[-3,0)∪(3,5] 7、设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r 的充要条件,则p 是r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不等式()()012<+-x x 的解集是( ) A 、〔—1,2〕 B 、〔2,—1〕 C 、R D 、空集 9、设、、均为实数,且<,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若x 2-ax -b <0的解集是{x |20的解集为( ) A .11{|}23x x - ≤≤ B .11{|}23x x -<< C .11{|}23x x -<<-D .11{|}23 x x -≤≤- 11、一元二次方程x 2 – mx + 4 = 0 有实数解的条件是m ∈( ) A.(-4,4) B.[-4,4] C.(-∞,-4)∪(4, +∞) D.(-∞,-4]∪[4, +∞) 12、下列不等式中,与 3 2<-x 的解集相同的是 ( ) A 0542 <--x x B 051 ≤-+x x C 0)1)(5(<+-x x D 0542 <-+x x 14、设全集U={(x ,y )R y x ∈,},集合M={(x ,y ) 12 2 =-+x y },N={(x ,y )4-≠x y },那么 (C U M )(C U N )等于( ) A {(2,-2)} B {(-2,2)} C φ D C U N 15、已知集合M={直线},N={圆},则M ∩N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0个 B 0个或1个或2个 C 无数个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5分×6=30分) 13、 p :a 是整数;q :a 是自然数。则p 是q 的 。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易错题汇编 一、选择题 1.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 成绩(单位:米) 2.1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人数2324521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 5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2.30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25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 0.07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表格中数据可得: 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 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 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 2.30,错误; 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 【详解】 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 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 =8.2 10 ????? 方差是 22222 2(108.2)2(98.2)3(88.2)2(78.2)(68.2) 1.56 10 ?-+?-+?-+?-+-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初中数学专题 不等式及其解集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要点感知1 用__________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__________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预习练习1-1 下列式子中是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 ①3<4;②2x2-3>0;③5y2-8;④2x+3=7;⑤3x+1<7. 1-2 “b的1 2 与c的和是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 要点感知2使不等式__________的未知数的__________叫做不等式的解. 预习练习2-1以下所给的数值中,是不等式-2x+3<0的解的是( ) A.-2 B.-1 C.3 2 D.2 2-2 不等式3x<9的解的个数有( ) A.1个 B.3个 C.5个 D.无数多个 要点感知3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__________,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20**·宿迁)如图,数轴所表示的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 知识点1 不等式 1.数学表达式:①-5<7;②3y-6>0;③a=6;④x-2x;⑤a≠2;⑥7y-6>5y+2中,是不等式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数x不小于2”是指( ) A.x≤2 B.x≥2 C.x<2 D.x>2 3.用不等式表示: (1)x的2倍与5的差不大于1; (2)x的1 3 与x的 1 2 的和是非负数; (3)a与3的和不小于5; (4)a的20%与a的和大于a的3倍. 知识点2 不等式的解集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1是不等式x<2的解 B.-2是不等式2x-1<0的一个解 C.不等式-3x>9的解集是x=-3 D.不等式x<10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5.用不等式表示如图所示的解集,其中正确的是( ) A.x>-2 B.x<-2 C.x≥-2 D.x ≤-2 6.如图所示,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 cm),刻度尺上的“0 cm”和“15 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3.6和x,则( ) A.9<x<10 B.10<x<11 C.11<x<12 D.12<x<13 7.在下列各数:-2,-2.5,0,1,6中,不等式2 3 x>1的解有__________;不等式- 2 3 x>1的 解有__________. 8.由于小于6的每一个数都是不等式1 2 x-1<6的解,所以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x<6.这种说法 对不对? 9.x与3的和的一半是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 ) A.1 2 x+3>0 B. 1 2 x+3<0 C. 1 2 (x+3)<0 D.1 2 (x+3)>0 10.下面给出5个式子:①3x>5;②x+1;③1-2y≤0;④x-2≠0;⑤3x-2=0.其中是不等式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是不等式x-3<5的解集 B.x>1是不等式x+1>0的解集 C.x>3是不等式x+3≥6的解集 D.x<5是不等式2x<10的解集 12.下列不等式中,4,5,6都是它的解的不等式是( ) A.2x+1>10 B.2x+1≥9 C.x+5≤10 D.3-x>-2 13.(20**·长春改编)不等式x<-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集合与不等式测试题

集合与不等式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02{2R x x x x A ∈=--=,集合}31|{≤≤=x x B ,则A ∩B = . 2.设集合U ={1,2,3,4,5},A ={2,4},B ={3,4,5},C ={3,4},则(A ∪B )∩(?U C )=________. 3、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4.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的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的正确的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的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5. 不等式13 12>+-x x 的解集是 6. 已知不等式052>+-b x ax 的解集是}23|{-<<-x x ,则不等式052>+-a x bx 的解是 ___________ . 7. 不等式(1+x )(1-x )>0的解集是 8.集合{}52<<-=x x A ,集合{}121-≤≤+=m x m x B ,若A B ?,且B 为非空集合,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9. 设{}{}I a A a a =-=-+241222,,,,,若{}1I C A =-,则a=__________。 10.已知集合{}{} A x y y x B x y y x ==-==()|()|,,,322那么集合A B I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1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13.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2,4A B ==,则U C A B U 为( ) A .{}1,2,4 B .{}2,3,4 C .{}0,2,4 D .{}0,2,3,4 14、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15.已知集合U ={2,3,4,5,6,7},M ={3,4,5,7},N ={2,4,5,6},则 ( ) A .M ∩N ={4,6} B .M ∪N =U C .(?U N )∪M =U D .(?U M )∩N =N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代数式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A 、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则 A B 一定是分式 B .()2442a a a ÷=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 D .若35,34m n ==则253 2m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A. 若 A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 A B 是分式.故此选项错误. B. ()244844a a a a a ÷=÷=,故故此选项错误. C. 若将分式xy x y +中,x 、y 都扩大 3 倍,那么分式的值也扩大 3 倍,故此选项正确. D. 若35,34m n ==则()22253 332544 m n m n -=÷=÷=,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定义、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除、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各定义、性质及运算法则是关键. 2.若2m =5,4n =3,则43n ﹣m 的值是( ) A .910 B .2725 C .2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法则求解. 【详解】 ∵2m =5,4n =3,

∴43n﹣m= 3 4 4 n m = 3 2 (4) (2) n m = 3 2 3 5 = 27 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3.下列各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 A.2a?3a=6a B.(3a2)3=27a6 C.a4÷a2=2a D.(a+b)2=a2+ab+b2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A、2a?3a=6a2,故此选项错误; B、(3a2)3=27a6,正确; C、a4÷a2=a2,故此选项错误; D、(a+b)2=a2+2ab+b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等知识,正确化简各式是解题关键.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3=a5B.a2?a3=a6C.(a2)3=a6D.(ab)2=ab2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A.a2与a3不是同类项,故A错误; B.原式=a5,故B错误; D.原式=a2b2,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5.如果多项式4x4+ 4x2+A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A不可能是(). A.1 B.4 C.x6D.8x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定义,逐一判断各个选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4x4+ 4x2+1=(2x+1)2, ∴A=1,不符合题意, ∵4x4+ 4x2+ 4不是完全平方式,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

初中数学不等式知识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不等式 性质 ①如果x>y,那么yy;() ②如果x>y,y>z,那么x>z;() ③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那么x+z>y+z;(,或叫同向不等式可加性) ④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y,m>n,那么x+m>y+n;() ⑥如果x>y>0,m>n>0,那么xm>yn; ⑦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x的n 次幂

不等式两边相加或相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移项要变号) 不等式两边相乘或相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负数要变号) 解集 确定: ①比两个值都大,就比大的还大(同大取大); ②比两个值都小,就比小的还小(同小取小); ③比大的大,比小的小,无解(大大小小取不了); ④比小的大,比大的小,有解在中间(小大大小取中间)。 三个或三个以上成的不等式组,可以类推。 数轴法 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上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有几个就要几个。注意实点与空点的区别。 在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时,a>0,Δ=b2-4ac>0时,不等式解集可用"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求出。 证明方法 比较法 1.作差比较法:根据a-b>0a>b,欲证a>b,只需证a-b>0;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集》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集》教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不等式的解集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过数轴,对数轴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数轴的画法,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关系,并且建立了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以前学生所学的方程的解具有唯一性,而不等式的解的个数有无数个,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开始;在前一课时,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可利用性质解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为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但对不等式解集的含义及表示方法还全然不知,因而在教学中要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相等而且有大小之分,为了弄清这种大小关系,教材在此创设了丰富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出不等式的解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出不等式的解集,同时还要求在数轴上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来,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符号表达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设置的“议一议”意在引导学生回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认识数轴上的点是有序的,实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体现了新教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②能够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况中探索、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②经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并试着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的作用,通过探索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教学重点: (1)理解不等式中的相关概念 (2)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教学难点: 探索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旧知识;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课堂探究;第四环节例题讲解;第五环节随堂练习;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识 活动内容:师:上节课,对照等式的性质类比地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且也探索出了它们的异同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多媒体呈现)

高一数学 集合与不等式练习题

高一数学 集合与不等式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a,b ∈R ,集合{1,a+b,a}={0, a b ,b},则b-a 等于( ) A. 1 B.-1 C.2 D.-2 2*.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 Q x P x ?∈且,},如果P={x|x<0},Q={x||x-2|<1}.那么P-Q 等于( ) A. }10|{<2 二、非选择题(解答题做在背面) 4.已知集合A={x| 01832>-+x x },B={x|(x-k)(x-k-1) ≤0},若φ=?B A , 则k 的范围是__. 5*.已知集合M={ R a x ax R x ∈=+-∈,023|2}.(1)若集合M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2)若集合M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6.设全集U=R ,集合M={m|方程012=--x mx 有实数根},集合N={m|方程0m 2=+-x x 有实数根},求N M C ?)(u 7*.重点题(1)若方程07)1(82 =-+++m x m x 有两个负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07)5(32=+-+x m x 的一个根大于4,一个根小于4,求m 的取值范围。(3)若方程01222=-+-t tx x 的两个实根都在-2和4之间求t 的取值范围。 8.设A={x|1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3),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介于() A.0和1之间B.1和2之间C.2和3之间D.3和4之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点A,B的坐标求出OA,OB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得出OC 的长,再比较无理数的大小确定点C的横坐标介于哪个区间. 【详解】 ∵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 ∴OA=2,OB=3, 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 = 2+313 ∴AC=AB13, ∴OC132, ∴点C132,0), <<, ∵3134 <<, ∴11322 即点C的横坐标介于1和2之间,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弧与x轴的交点问题,掌握勾股定理、无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 5cm 和 11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6cm B.21cm 或 27cm C.21cm D.27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当5是腰时或当11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5是腰时,则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1是腰时,5+11>11,能组成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是5+11×2=27cm.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B.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 D.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 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错误,是假命题; C. 将一次函数y=3x-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正确,是真命题; D. 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3 x m x -≤ ? ? +> ? 无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1 m£,正确,是真 命题;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如图,在ABC ?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中垂线交BC于E, 20 DAE ∠=o,则BAC ∠的度数为( )

最新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 一、不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表示不等关系的常用符号:≠,<,>)。 2、不等式的性质: (l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改变,如a > b , c 为实数?a +c >b +c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a >b , c >0?ac >bc 。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如a >b ,c <0?ac <bc. 注: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实数时,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先确定该数的数性(正数,零,负数)再确定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不能像应用等式的性质那样随便,以防出错。 3、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三种): (1)a – b >0? a >b (2)a – b=0?a=b (3)a –b <0?a <b 4、(1)a >b >0? b a > (2)a >b >0?22b a < 二、不等式(组)的解、解集、解不等式 1、能使一个不等式(组)成立的未知数的一个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一个解。 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2.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三、不等式(组)的类型及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l )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要特别注意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l )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解法: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解集的公共部分。 注: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借助数轴求解较方便。 典型例题: 1、判断正误: (1)若a >b ,c 为实数,则2ac >2 bc ; (2)若2ac >2bc ,则a >b 2、若a <b <0,那么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a 11< B 、ab <0 C 、1 b a 3、如果x -y <0,那么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x y .(填<或>符号) 4、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33x y ->- B .33x y ->- C .32x y +>+ D .33x y >

[初中数学]认识不等式教案 浙教版

《认识不等式》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初步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1)图5-1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用v(km/h)表示汽车的速度,怎样表示v与40之间的关系? (2)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000℃。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怎样表示t与6000之间的关系? (3)如图5-2,天平左盘放3个乒乓球,右盘放5g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乒乓球的质量 为x(g),怎样表示x与5之间的关系? (4)如图5-3,小聪与小明玩跷跷板。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聪的身

体质量为p (kg ),书包的质量为2 kg ,小明的身体质量为q (kg ),怎样表示p ,q 之间的关系? (5)要使代数式 3 3-+x x 有意义,x 的值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2、议一议: 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像v ≤40,t ≥6000,3x >5,q <p+2,x ≠3这样,用符号“<”(或“≤”),“>”(或“≥”),“≠”连成的数学式子,叫不等式(inequality )。这些用来连接的符号统称不等号(inequality symbol ) 3、讲解例题 例1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1)a 是正数; (2)y 的2倍与6的和比1小; (3)x 2减去10不大于10; (4设)a ,b ,c 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 做一做: (1)已知x 1=1,x 2=2,请在数轴上表示出x 1,x 2的位置; (2)x <1表示怎样的数的全体? 4、归纳:x <a 表示小于a 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 左边的所有点,不包括a 在内(如图5—4);x ≥a 表示大于或等于a 的全体实数,在数轴上表示a 右边的所有点,包括a 在内(如图

中职数学集合与不等式综合测试题

中职数学集合与不等式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2×5=60分) 1.已知全集U={-1,0,1,2},集合A={-1,2},B={0,2},则=( ) A.{0} B.{2} C.{-1,2} D.{-1,1} 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0}= C.a={a } D. 3.已知a<0,b>0,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a-b>0 B.ab>0 C. D. 4.已知集合A={0,3,5},B={},则=( ) A.{3} B.{0,3,5} C.{0,1,2,3,4,5} D.{5} 5.已知集合M={},N={-1,0,7},则M N=( ) A.{-1,0,7,-7} B.{7} C.{-1,0,7} D.{-7,7} 6.已知集合M={},U=R,则=( ) A.{} B. C.{} D.{} 7.集合{x|-31},则a 必满足( ) A.a<-3 B.a<0 C.a ≤-3 D.a>-3 9.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10.不等式的解集是( ) B A C U )(Q ∈2ΦR Z ?0>a b a b 1 1>51-|≤<∈x N x B A 49|2=x x 31-2|x x 3|>x x N x ∈x x 222>+),(∞+1),(0-∞),(∞+∞-),(∞+006-x 5-2

A.(2,3) B.(-3,2) C.(-6,1) D.(-1,6) 11.“a=2”是“”的( )条件 A.充分 B.必要 C.充要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1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若a>b,则ac>bc (2)若则a>b (3)若a>b ,c>d,则a+c>b+d (4)若a>b,c>d,则ac>bd (5)若a>b ,且ab ≠0,则 A.(3) (5) B.(1)(2)(3) C.(2)(3)(4)(5) D.(2)(3) 二.填空题(6×5=30分) 13.集合{}的区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设U={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A={0,1,3},则=______________ 15.设A={x|-2b a 11<3|≥x x B A A C U },,,{d c b a A ? x x 12492>+)6)(2(42+++x x x 与)(2-3,2x x x +

初中数学概率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概率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人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投掷了n次,其中有m次掷出的点数是偶数,即掷出 的点数是偶数的频率为m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 n 一定等于 1 2 B. m n 一定不等于 1 2 C.m n 一定大于 1 2 D.投掷的次数很多时, m n 稳定在 1 2 附近 【答案】D 【解析】 某人随意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投掷了n次,其中有m次掷出的点数是偶数,即掷出的点数是 偶数的频率为m n , 则投掷的次数很多时m n 稳定在12附近,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点,根据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判断即可. 2.岐山县各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的活动,在某校国学诗词组、篮球足球组、陶艺茶艺组三个活动组织中,若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每人随机选择其中一个活动参加,则小斌和小宇选到同一活动的概率是() A.1 2 B. 1 3 C. 1 6 D. 1 9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画树状图(国学诗词组、篮球足球组、陶艺茶艺组分别用A、B、C表示)展示所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详解】 画树状图为:(国学诗词组、篮球足球组、陶艺茶艺组分别用A. B. C表示)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选到同一课程的结果数为3, 所以小斌和小宇两名同学选到同一课程的概率=31 93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用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3.一个布袋里放有红色、黄色、黑色三种球,它们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则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 A.5 9 B. 1 3 C. 1 9 D. 3 8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黄球所占的份数除以所有份数的和即可求得是黄球的概率.详解:∵红球、黄球、黑球的个数之比为5:3:1, ∴从布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是 31 = 5+3+13 .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注意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4.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B.操场上小明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C.车辆随机到达一个路口,刚好遇到红灯 D.明天气温高达30C?,一定能见到明媚的阳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必然事件的概念作出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 解:A、抛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是随机事件,故A错误; B、操场上小明抛出的篮球会下落是必然事件,故B正确; C、车辆随机到达一个路口,刚好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故C错误; D、明天气温高达30C?,一定能见到明媚的阳光是随机事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必然事件的定义,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5.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

集合不等式函数测试试卷.doc

集合不等式函数测试试卷 (: 120 分分:120分) 班姓名分 一.(本大共10 小;每小 4 分,共 40 分. 在每小出的四个中,只有 一是符合目要求的) 1.集合 {1,2, 3}的真子集共有() A、 5 个 B、 6 个 C、 7 个 D、 8 个 2.中的阴影表示的集合是() A .A C u B B.B C u A A B C.C u( A B) D.C u( A B) U 3. 以下五个写法中:①{0}∈{ 0,1,2};②{1,2};③{ 0,1,2 }={ 2,0,1 };④0 ; ⑤ A A ,正确的个数有() A .1 个B. 2 个C.3 个D. 4 个 4.已知y f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则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① y f x ② y f x ③ y xf x ④ y f x x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5.函数y x 4 )| x | 的定域( 5 A.{ x | x 5} B.{ x | x 4} C.{ x | 4 x 5} D. x x 4且x 5 6.若函数f (x) x 1, ( x 0) , f ( 3) 的()f ( x 2), ( x 0) A .5 B.- 1 C.- 7 D .2 7.已知函数y f x , x a,b ,那么集合 x, y y f x , x a,b x, y x 2 中元素的个数?() A . 1B. 0C. 1 或 0D. 1 或 2 8.已知函数 f (x) 的定域 [ a, b] ,函数 y f (x) 的象如甲所示,函数y f ( x )

的象是乙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