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监控测量方案通用版

桥梁监控测量方案通用版
桥梁监控测量方案通用版

一、技术要点

5.1. 监测控制网布设要求

1.基准点

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表示长期保存与观测。如图4.1所示。每座桥梁布设不少于3个。构成水准基准点网,定期相互稳定性检核。下列地点不应设置基准点:

1)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2)土堆、河堤图纸松软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点;

3)据铁路50m、据公路30m(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以内或其他受距离振动的

地点;

4)短期内将新建项目施工而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测的地点;

5)地形隐蔽不便观测的地点。

6)

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

图4.1 基准点标石埋设图

2.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基点布设不少于3个。

采用人工挖孔或大钻孔埋设发在地表设置工作基点,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基准点采用双金属标或钢管标。并应作保护。

5.2变形观测精度等级及技术要求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本工程变形测量采用一、二级精度:一级精度用于控制网稳定性复测,二级精度用于各桥梁设施监测点的沉降、位移观测。

5.2.1沉降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1:

水准观测限差见下表2:

5 .2.2水平位移观测精度

5.3 监测点布设要求

4.3.1 观测点布设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观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同时埋测点不能影响设施结构的正常受力状态和妨碍其使用功能。

4.3.4观测点在监测过程中如若遭到破坏,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4.4观测方法

4.4.1沉降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闭合环线。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测量观测点坐标并求其坐标变化量Δx、Δy。

4.4.2利用基准点、工作基点对设施观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联测,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观测点初始值。

4.4.3进行周期性沉降观测时,利用一固定的工作基点对设施所有观测点进行闭合路线测量,以取得一系列数据。

4.4.4对沿线水准控制网、平面控制网进行周期性的复测工作,以便观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桥梁设施实际的沉降、位移等变形情况。

4.5监测频率

七、人员组织和仪器设备

1.为做好监测工作,选派有经验的测量专业人员组成该项目的监测技术班子。依据本次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员组成情况如下:组长1名,负责测量工作生产管理协调与技术指导,内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技术报告资料的编写,由具备丰富现场管理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担任;测量技术员1名,负责现场监测工作的实施;测工2名,组成一个观测组进行作业。

2.配备主要仪器设备:

八. 成果保证措施

4.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4.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4.4.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4.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2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

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4.4.4 特殊情况下处理方法:

1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施工单位应在测量厂家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但需要注明,避免数据处理错误。

2 对基坑太深引起的尺长不够,高涵洞路基未填筑时高程不好传递等类的特殊问题,由施工单位向评估单位提出实施方案,由评估单位确认。

4.4.5 沉降观测均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4.4.6 测段观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4.4.7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4.4.8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

车通过、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等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4.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4.5.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4.5.2 应使用DS05级及以上的电子水准仪,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应根据仪器的提示进行重测。

4.5.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二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视线高度≥0.5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5.4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4.5.5 每一测段必须为偶数测站结束。

4.5.6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并进行仪器预热。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要求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仪器需装遮光罩。

4.5.7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

4.5.8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确保水准尺垂直。

4.5.9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4.5.10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4.5.11按照《细则》规定的格式整理数据,并按要求提交。

九、安全文明施工

确保安全生产,是每一个检测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之一。在实施检测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严格遵守施工地区有关安全、消防、环卫、市容等有关规定,文明施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安全生产是每一个现场检测人员的重要职责。

1.路上测量安全规定

a)作业员应穿戴反光背心,严格遵守城市交通规则。

b)白天应打红、黄相间面料的遮阳伞,仪器站周围2m的直径内摆放红色安全标

志。

c)夜间马路上作业,在红色安全标志上应安装黄色反光材料,并在距测站50m远

的方向摆放有黄色反光安全标志,并设人用红色信号灯指挥。

d)应在事前与交通民警联系,协助指挥行车,减速绕道行驶。

2.测量仪器安全操作要求

a)测量仪器应专人使用和专人保管。在使用中的仪器禁止离人,危险地区另设专

人负责指挥交通和险情观察。

b)仪器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各部位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使用中

要采取防撞、防雨和防晒措施;远距离或复杂地区迁站应装仪器箱内搬运。

3.技术安全措施

a)严格审核起始依据和定位条件的可靠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或联系解决。

b)遵循测量三要素,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c)坚持测量复核制度。做到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d)测量标志防护,做好护桩教育,使所有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做到不碰撞点位、不

在点位上堆压物品、不遮挡点位之间视线。对破坏点位者给予处罚。

十、技术总结报告

全部沉降观测工作结束后,2个月内向业主提供最终的监测报告,其内容则包括两个部分即第一部分报告正文和第二部分报告附件,其目录大致如下:

1. 报告正文

1.工程概况及监测目的;

2.观测设施及监测点布置;

3.采用的仪器设备型号、精度及检定资料;

4.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

5.观测值全时程变化曲线;

6.桥梁设施沉降、水平位移观测结论;

2. 报告附件

1.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沉降(水平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3.沉降速率与时间曲线图;

4.观测点沉降、水平位移变形统计成果表;

(1)桥面线形

本次特大型、大型桥面线形观测采用DINI-12精密水准仪测试桥面。连续刚构桥主桥纵桥向在主跨跨中、4分点、8分点,边跨跨中、4分点、8分点分别布置测点。连续梁、简支梁纵桥向在跨中、4分点、支点分别布置测点。横桥向桥面每个截面横向布置2个测点。测点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5.4.3-1 连续刚构桥面线形挠度观测点纵向布置图

图5.4.3-3 某连续梁桥面线形挠度观测点纵向布置图

图5.4.3-4 某T梁桥面线形挠度观测点横向布置图

(2)墩、台身高程观测

本次墩、台身的高程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试。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尾部顶面的上、下游各2个观测点。测点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5.4.3-5 墩、台高程测点侧面布置图

图5.4.3-6 墩、台高程测点断面布置图

(3)墩、台身的倾斜度观测

墩、台身的倾斜度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墩、台身顶部和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尾部顶面的上、下游各2个观测点。

图5.4.3-7 墩、台倾斜度测点断面布置图

图5.4.3-8 墩、台倾斜测点断面布置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