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结构及思路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结构及思路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结构及思路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结构及思路

一、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准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配衬。

3、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

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

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

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对文章进行上述分析之后,一般说来,文章的结构、思路就很清楚了。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和驳论两种。驳论可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过程,一般情况下,中考不考课外的驳论性文章。

二、论证思路

1、全文思路

①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②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

③先论述……再论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最后归纳总结:……

④先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树立正确的观点,用……的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⑤先论述……的重要性、必要性,再进一步指出其危害性,并挖掘其根源,最后得出结论:……

2、局部思路

①先提出本段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②先举……事例论证……再从道理上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③提出本段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

3、议论文的开头

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②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④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⑤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⑥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4、议论文的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议论……过渡到下文议论……。

5、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②强调……的中心论点;

③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1

④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全面完整、说理更严密,避免产生误解,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⑤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⑥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6、论据的调整

顺序调整:

考虑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上下文行文顺序:

①与上下文顺序一致——不换;

②不一致——可换;

与上下文衔接:

①紧密——不换;

②不紧密——可换;

自身的逻辑关系:

①并列关系——可换;

②递进关系、因果关系——不换。

论据能否删除:

①要看几个论据间的不同之处。(古今中外、男女老幼、不同阶层、不同领域、正反结合等,使论证更全面,更有力。)

②考虑上下文的照应。

【例一】

善于用人短变长

①美国柯达公司在制造感光材料时,需要有人在暗室工作,但视力正常的人一进入暗室,犹如司机驾驶着失控的车辆一样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有人建议:盲人习惯于在黑暗中生活,如果让盲人来干这种工作,定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柯达公司经理下令:将暗室的工作人员全部换成盲人。

②在暗室里工作,盲人远远胜过视力正常的人,真可谓善于用人短变长。柯达巧用盲人这一举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公司增加了利润,而且给公众留下了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良好印象。很多高素质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都争先恐后地到柯达公司效力。现在,柯达公司的产品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畅销无阻。应该说,这与柯达公司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

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高峰必有深谷。世界上只能找到适合做某项工作的人才,很难找到完美无缺的全才。与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只是沧海一粟。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位哲人说得好:“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缕香。

⑤列宁说:“人们的缺点多半同人们的优点相互联系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一切事物的两极都是相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优点可以变成缺点,一个人的缺点也可以变成优点。

⑥容人之长,用人之长不易;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更难,让好吹毛求疵的人去检查质量,让好争强好胜的人去冲锋陷阵,让好出头露面的人去搞公关……就有利于这些人扬长避短,使短处转化为长处。

⑦事业要发展,不仅要善于容人之长,用人之长,而且要善于容人之短,用人之短。日本的川口寅三在《发明学》一书中提出了“善用缺点”的主张,并强调说:“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

⑧人才如花。艳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艳,艳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艳者取其艳,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艳;艳且香者取其艳香,容其有刺。

⑨善于用人短变长,善于用物无废物。

1、请你分析本文开头的事例的作用。

【解析】:第一段作者列举了美国柯达公司用盲人在暗室里工作这一事例,从全文来看本文要议论的是关于怎样对待人的短处的问题,所以这一事例引出了要议论的问题。同时这个事例也可以做为事实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

【答案】: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做为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答案】:善于用人短变长。

2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教学反思

授之以“渔”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的教学反思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是一节针对九年级中考考点所设计的方法指导课,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要想真正的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的思路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订正答案,也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无休止的训练,而是真正的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该节课的设计就是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提高正确率。 首先,我从《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针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向学生加以解读,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作为议论文要考什么?要怎样考? 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有的放矢,明确目标”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专门将两个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论证思路考查的题型;2、学会针对不同题型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和技巧。在幻灯片上专门加以展示。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了解考查的题型,我设计了“知己知彼,观察题型”环节。在该环节中我分成两个小环节,在“考题呈现”环节中将2014年中考试题——《宽容与智慧》的23小题: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2016年中考试题——《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复》的24小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具体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结合中考题型和平时的训练小结考查题型。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小结了三种题型: 1、请具体(简要)阐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2、请具体(简要)阐述第(X)的论证思路。 3、作者是如何证明(提出)论点的? 在学生的亲自观察,七嘴八舌中明确了考查的题型,印象更为深刻。 要想解决好有关议论文论证思路的问题必须要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因此,我设计了“温故知,明确方法”环节。先从“温故”入手,让学生回忆议论文的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 本论——分析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引论”“结论”的方式有哪些?顺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引领作用进入到“知新”环节。而“知新”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专门针对“本论”部分所做的方法的探究。 在“我来点拨”中教师以2014年中考试题《宽容与智慧》为例,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交给学生第一种论文思路的解题技巧——论据式(即用论据来充实本论),在“我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题 解题思路.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题解题思路 一、论证思路的含义 解题思路 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作者论述观点或论题的思路。一般是这样表述的:首先提出…,然后通过…进行论述,接着又通过…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或提出…希望等。 二、论证思路题的考查形式 语文中考试题第15题: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语文中考试题第14题: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解答思路: 首先提出…论点(或论题、现象) 接着(然后)列举…事例或引用…名言或运用正反对比等论证…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或发出…号召等。 三.论证思路题解答思路习题。 例一:简要分析下面这段内容的论证过程 面对所犯错误,只有知耻,才能改过自新,走向正途。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 这一段的论证过程可以表述为:首先提出……的观点,接着列举……事例证明了这个观点。 例二: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例三: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或者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2.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思路的关系,熟悉一般答题格式。 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建议: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例题:①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②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③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

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④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⑤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问:请你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论证过程。 解题分析: (3)解决问题(结论):得出什么结论;强调什么中心论点;号召人们什么;补充论证了什么。 B、 论点在开头: 格式: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最后得出……的结论。 论点在结尾: 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名言)(从正反两方面),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了……的观点) 例题: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师范读书时,正由于课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起作用,他们的功成名就也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问:说出论证过程 例题:要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

怎样分析论证思路

议论文如何分析论证思路 【学习目标】 学会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或者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语文中考说明》中的相关考点:“能把握议论的基本结构,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一、“论证思路”的诠释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究论证方法运用,讲究论证材料的组合。论证思路考查综合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提出有较高的要求。 二、了解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本论——结论 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类型:并列式、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递进式 三、解题逻辑过程: 1.辨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2.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 3.归纳段落与部分的论述要点; 4.解说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四、方法点津: 1.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 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无独有偶”表顺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方面论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 2.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 “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 五、常见题型(虽是难点,但却有章可依。) 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2.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文章(段)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4.请简要写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六、如何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呢?(举例练习) 七、方法小结 1.通读语段,勾画关键词,分层。 2.按顺序分析每一层,可从论证方法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 3.对于表态、看法,观点、结论等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或提炼。 4.常见的答题思路: 首先作者提出……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5.四个明确 ①明确看法表态或观点结论②明确段落或层次 ③明确选择了哪些材料④明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山东省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论证结构)学案

中考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论证结构)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议论文知识。 2.学习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 (三)论证方法部分 议论文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要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所提出的论点。驳论是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发表、确立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1.论证方法的类别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填论据),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填论据),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四)论证结构部分 1.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3.考点基本形式及答题思路: (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作者为了证明……的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论证方法),从而证明了……的观点。 (2)分析论证过程: 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思路。(《成功的秘诀》) 答案示例:首先提出“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这一分论点,然后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进行证明,最后收束本段,强化这一分论点。 (3)第二段与划线的三个句子句序能否互换?为什么?(《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之对照式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之对照式 导读: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一、基本结构A: 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 例文: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

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正面论据)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正面论据)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论据)[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总结)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二、基本结构B:

高考作文:高中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

高考作文:高中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高中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 向明康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议论文论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即是纵式层进结构的体现,又称推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基本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二、采用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即归纳推理),或由一般到特殊(即演绎推理)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体现纵式层进结构。 【应用范例】1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阐述为什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论述是什么: 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

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如何归纳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在议论文阅读测试中,归纳某个自然段、或者某部分论证思路,是一种比较难的题型。大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丢分,能够100%回答正确的同学极少。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懂得归纳论证思路是做什么;其二是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不会判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角度、论证结构和结论;其三是没有读懂文本,弄不明白部分与部分、句与句的关系。 一.论证思路的定义 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然后.......接着......再.......进而.......又.......然后.....最后,总结,得出.........(结论)(或者提出什么倡议等等)。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12种: 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5.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6.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 8.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9.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如何分析论证思路概述

如何分析论证思路 试题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议论文内部逻辑层次的能力。 ?考查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核心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 论证思路题的考查类型: ?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 ?2、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3、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 为什么? ?4、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 贝多芬曾说,只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却乐观自信,在艰难中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今年初,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都同意接收她入学。吴晶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同样“跑”出了精彩的人生。再如,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所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充满自信,不言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 这些答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法一:这段用江苏女孩吴晶和浙江滕头村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答 题不全面) ?答法二:先引用提出贝多芬的话证明要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然后列 举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接着列举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

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 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最后指出只有充满自信,不言 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从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不到位、不简练) 答法三:首先用贝多芬的----话;然后举江苏女孩吴晶和浙江滕头村的事例证明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最后指出我们要充满自信面对一切。 (概括不全面,而且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1、贝多芬曾说,只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才能成就卓越。 首先用贝多芬的话证明面对不利和艰难的遭遇不悲观失望、坚持不懈的重要(1分); 2江苏女孩吴晶从小双目失明,站在这样的“人生起跑线”上,她却乐观自信,在艰难中磨练自己,最终不仅成了杰出的残疾运动员,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今年初,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都同意接收她入学。吴晶虽然“输在起跑线上”,但同样“跑”出了精彩的人生。再如,浙江的滕头村在创业发展之初,“起跑”时也大不如人,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却使它成为闻名中外、富甲一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接着用江苏女孩吴晶和浙江滕头村的事例证明了不悲观失望,奋起直追、坚持不懈才能“赢在终点”(1分); 3所以,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充满自信,不言放弃,才能将“起跑线上的输”最终转变为“终点上的赢”。 最后指出充满自信、不言放弃对“赢在终点”的重要作用(1分)。这样,有理有据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2020年中考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结构讲解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结构讲解 一、专题详解 1)知识点1 例题及练习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 14~17题。( 11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1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5.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门分) 答: 16.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17.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门分) 答: 14.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15.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16.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精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17.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2)知识点2 总分式 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引入总说和分说关系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能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无论何种形式,首先应在“总”字上下工夫,要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将分述内容的主旨概括出来,使之成为能“张目”的总纲。同时,分说必须与总说在中心主旨上保持一致,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相互之间不可重复、交叉。当然在实际写作时,根据立论的需要,这三种方式常常结合运用。

议论文论证思路

□读懂议论文——论证篇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我们知道论文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论证,论点是“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论证则是“如何证明”的过程。在论证上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 一、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技巧】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辨别技巧】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3)总分式 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技巧】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 4)对比式 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 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技巧】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 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实例分析】请看下文,分析这个段落是什么样的结构。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议论文论证思路及例题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具体分析议论文某个文段或者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2.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论证思路的关系,熟悉一般答题格式。 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论证思路题的考查类型: 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 2、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3、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 为什么? 4、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 三.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建议:连词+论证方法+论据概括+论点 例题:①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②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

生……③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④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⑤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问:请你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论证过程。 解题分析: ▲步骤一: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 ▲步骤二: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如本段文字就可以把三个层次概括为: ▲步骤三: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连接你的分析句子。 答案: ※小结规律: A、将议论文的整体结构的三部分具体化陈述出来: (1)提出问题(引论):用什么方式(比喻、名言、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具体地写出)。 (2)分析问题(本论):运用什么论据(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3)解决问题(结论):得出什么结论;强调什么中心论点;号召人们什么;补充论证了什么。 B、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练习

七、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 【2012·福建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 ③我相信古希腊哲人的观点,你只有明白德性的真谛,才可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反过来,我也想说,你只有成为一个德性之人,才有可能明白德性的真谛。阅读是知也是行,阅读不只是手段,它更是目的,阅读本身就是财富和幸福。以为阅读是为了达成某一明确且又具体的世俗目的,那应该属于一种没有灵魂的阅读吧。对于这样的阅读,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读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就会明白,这个没有上过多少学的孩子,正是因为大量的阅读而成就了自己。如果没有阅读,他更有理由成为一名盗贼、骗子或者流浪汉。总之,他就是没有可能成为高尔基。 ……… 1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论述的思路。(4分) 【参考答案】 (4分)围绕阅读本身的意义展开论述,先通过对古希腊哲人观点的肯定、补充与拓展,论述阅读是知也是行,本身就是目的,是财富和幸福;然后举高尔基的事例,强调阅读可以成就人。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析例——分析——总结。 文章结构四种类型:总分、并列、层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①为什么说自我实现具有最高价值?②就是因为,自我实现乃是人的最高需要。③因此,你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意味着你获得了最高幸福。④马斯洛讲,人有五大需要,最低的是生理需要,然后是安全需要,然后是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要。⑤最令人羡慕的幸福是实现自我的创造性潜能,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⑥另一方面,是因为自我实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和每个人的一切需要。⑦任何社会财富,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统统不过是人活动的产物,不过是人的能力之发挥、潜能之实现的结果。⑧所以,人本身的自我实现越充分、人的潜能实现得越多,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便越丰富,社会便越繁荣进步,而每个人的需要也就会越加充分地得到满足。 1.下列各项中,符合上面这段文字论述思路的一项是()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格式.

高考作文:高中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 高中议论文的四种论证结构形式 向明康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层进式论证结构应用示范 议论文论证,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形式,即是纵式层进结构的体现,又称推进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基本结构有以下两种: 一、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结构文章,展开议论分析。这种结构纵向开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它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二、采用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即归纳推理),或由一般到特殊(即演绎推理)的逻辑思路展开论证,体现纵式层进结构。 【应用范例】1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雨水润物无声,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花香,你甚至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这些自然万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不事张扬。而在自然中生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骄傲呢?因此,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从自然万象的描述中引出本文论点。)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自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几进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吧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差距,没有妄自尊大。故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阐述“为什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三月份的日本九级特大地震中,日本民众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几千遇灾民众正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心中的恐惧,领取物资时也没有一个人插队,最后整个场地没有任何垃圾,他们没有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而在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论述“是什么”: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行为怪异的年轻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找回自己的童真和快乐。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必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阐明“怎么样”: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

几篇经典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几篇经典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谈谈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论证过程(行文思路)说说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格式“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省略号里的内容究竟怎么写呢? 首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接着(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然后(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最后(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注意:1、所谓的“观点”即所在段的中心句,有时也可是分论点。 2、引用原文的语句或字词时要加引号“”。 3、每一步骤写完时要用分号;作标志。 《谈骨气》一文的论证过程(行文思路) 文章开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引用孟子的三句话话阐述中心论点;然后分别用三个事例论证了孟子的三句话;最后归纳总结,发出号召。《想和做》一文的论证过程(行文思路) 文章开篇首先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阐明观点。进而提炼出论点;然后联系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深化论点,发出号召。 《理想的阶梯》一文的论证过程(行文思路) 文章开篇首先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大量的事实分别论证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深化论点,发出号召。 《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思路 文章开篇先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接着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去论证任何学问都需持怀疑的态度,最后进一步总结古往今来的新发明、新理论、新作风都要怀疑的态度,否则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了。 《得道多助,失道者助》的论证思路 文章首先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用“攻城不胜”这一事例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观点;又用“守城一方委而去之”这一事例论证了“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然后得出“人和”才是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思路 文章首先开篇用六个事例论证了“人要经受一番磨练才能成就事业”这一道理;接着从个人方面正面论述了“生于忧患”的益处;然后又从国家方面反面论述了“死于安乐”的害处;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一文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文章首先以“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为喻,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也是本文的主旨);接着从正面反面论述论点。;最后论证了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不过只有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鱼我所欲也》一文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用“行道之人”和“乞人”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没有丧失“本心”,人人都有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常见的议论文论证结构 一、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 “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1、引论(开头)与结论(结尾)前后呼应并紧扣标题。 2、本论部分由几个分论点组成,呈分列式布局,从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本论部分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采用总提式以引出分论点(段首句),然后各用一个单句(陈述句)对分论点进行简析,以过渡到下文的举例(举例论证,每个例证均扣住分论点)。在使用一组论据来证明同一个论点(分论点)时,还要注意这一组论据内部间的有机排列以及总结照应(对本段的分析说理加以小结升华)。 对于未来的思考 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去探索。 有人梦想未来。敢于梦想未来的人,他的人生的风景线就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在那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黑色年代,鲁迅怀抱一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衷情,飘洋过海,留学东瀛,梦想未来有一天能医治人民的疾痛、祖国的疮痍。少年周恩来在奉天(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掷地有声地宣告他梦想中的未来——“为了中华之崛起”。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橘子洲头,酣畅淋漓地抒写辉煌的蓝图——“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梦想未来有一天无产者翻身做主、扬眉吐气地迎接共产主义的曙光。1835年8月在特利尔中学毕业的马克思在自己毕业论文中郑重地写下他梦想中的未来——“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火红的青春在追梦中描画着锦绣的未来,不仅仅是“我”的未来,更是人民、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的壮丽的未来,追梦之路必将“漫漫其修远兮”,但是无悔的他们始终坚信:未来的梦,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有人开拓未来。勇于开拓未来的人,他的生命的足音就变得更加铿锵有力。开拓者的头脑永远清醒的是:未来不是大庭广众前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未来不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的游戏人生;未来也不是风平浪静里的轻歌曼舞;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耳鬓厮磨。他们深深地知道:未来是蜗行在巷道里的矿工们熏黑的额头上不灭的明灯;未来是奔驰在广袤田野上的忙碌的播种机;未来是工程师笔下越来越清晰的设计图纸;未来是企业家正在关注着的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未来是绿茵场里奔跑不息的矫健的身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在开拓者翻动的日历中,未来不再渺茫,他们乘着希望的风一路浩歌。未来如同变化无穷的魔棒,给人以前进发展的动力。 有人创造未来。执著于创造未来的人,他的生活的内容就变得更加诗意盎然。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在创造者的心中越来越现实。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从司马迁横遭宫刑之苦而矢志撰写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到中国倡导市场经济第一人的顾准在文革中忍辱含垢,“用鲜血作墨水”而记下的《顾准文集》;从华罗庚“初生牛犊不怕虎”,向苏家驹挑战,到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璀璨的明珠;从李冰的都江堰到今日“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三峡水库;从毕升的活字印刷到北大王选开创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科学技术,抛弃了创造,也就扼杀了未来。高尔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我要说:“未来的魅力更在于创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断创新,也许这就是未来的魅力所在吧! 对于未来的思考,人类从未停歇,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梦想未来,只有不甘落后的人,才开拓未来,未来不是空想,她是神秘美丽的梦,只要我们对未来的那颗心不变,遥远的未来就不再遥远。 二、纵贯式分层论述结构

议论文阅读 结构(可打印)

议论文的结构 一、知识积累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主要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1),层进式结构: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通常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做)”这种模式进行。(2),并列式结构: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通常在开头或讲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得交代总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分论点。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3),总分式结构: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4),对照式结构:文章主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构成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辨证分析,论证严密全面。 二、典例精析 题型一:划分全文或段落的结构层次 解题思路: (1)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划分。 (2)按照总分总、分总、总分的结构划分。 (3)依次概括各层内容,阐述观点或论证内容。 读网,更要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5.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3分) 答: 16.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为什么要放弃社交媒体?(3分) 答: 17.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课程目标: 1.梳理一下论证方法的类型及作用。 2.把握中考中常考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3.把握中考中的答题采分点及模式。 《多好的草地都有瘦马》摘段 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中考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⑤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智慧是水,是活的,只有把知 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小议读书》 2012《决定成功的利器》 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文: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德和才是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剑。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德和才分别比作了张弓的木心的位置和一张弓的有力的程度,证明了德和才在决定弓的方向和远近的不同作用,从而使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