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常见公式及知识点系统总结(全)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常见公式及知识点系统总结(全)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四常见公式及知识点系统总结(全)

必修四常考公式及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考点一 角的表示方法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

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以构成一个集合:{β|β= k 2360 °+α,k ∈Z } 2.象限角的表示方法: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2360 °<α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α| k 2360 °+90 °<α

| k 2360 °+270 °<α

3.终边在某条射线、某条直线或两条垂直的直线上(如轴线角)的表示方法:

(1)若所求角β的终边在某条射线上,其集合表示形式为{β|β= k 2360 °+α,k ∈Z },其中α为射线与x 轴非负半轴形成的夹角

(2)若所求角β的终边在某条直线上,其集合表示形式为{β|β= k 2180 °+α,k ∈Z },其中α为直线与x 轴非负半轴形成的任一夹角

(3)若所求角β的终边在两条垂直的直线上,其集合表示形式为{β|β= k 290 °+α,k ∈Z },其中α为直线与x 轴非负半轴形成的任一夹角 例:

终边在y 轴非正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 k 2360 °+270 °,k ∈Z }

终边在第二、第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集合为{α|α= k 2180 °+135 °,k ∈Z } 终边在四个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为{α|α= k 290 °+45 °,k ∈Z } 易错提醒:

区别锐角、小于90度的角、第一象限角、0~90、小于180度的角

考点二 弧度制有关概念与公式 1.弧度制与角度制互化

π=?180,1801π=

?,1弧度?≈?

=

3.57180π

2.扇形的弧长和面积公式(分别用角度制、弧度制表示方法)

弧长公式:R R

n l απ==

180

,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

1

3602==

π=12 R 2|α|, 其中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 易错提醒:利用S=12

R 2

|α|求解扇形面积公式时,α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不可用角度数

规律总结:“扇形周长、面积、半径、圆心角”4个量,“知二求二”,注意公式选取技巧

考点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 x α=

(||r OP ==

化简为x

y

x y ===αααtan ,cos ,sin . 2.三角函数值符号

规律总结: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或“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口诀记忆象限角或轴线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 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除此之外,还需记住150、750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4.三角函数线

经典结论: (1)若(0,)2

x π

∈,则sin tan x x x <<

(2)若(0,

)2

x π

,则1sin cos x x <+≤(3)|sin ||cos |1x x +≥

例:

在单位圆中分别画出满足sin α=12、cos α=1

2、tan α=-1的角α的终边,并求角α的取值集合

考点四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2x x k k ππ??≠+∈Z ????

考点五 正弦型(y=Asin(ωx +φ))、余弦型函数(y=Acos(ωx +φ))、正切性函数(y=Atan(ωx +φ))图像与性质 1.解析式求法

(1)y =Asin(ωx +φ)+B 或y=Acos(ωx +φ)+B 解析式确定方法

A 、

B 通过图像易求,重点讲解φ、ω求解思路: ①φ求解思路:

代入图像的确定点的坐标.如带入最高点),(11y x 或最低点坐标),(22y x ,则)(22

1Z k k x ∈+=

+ππ

?ω或

)(22

32Z k k x ∈+=

+ππ

?ω,求?值. 易错提醒:y=Asin(ωx +φ),当ω>0,且x=0时的相位(ωx+φ=φ)称为初相.如果不满足ω>0,先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变形,使之满足上述条件,再进行计算.如y=-3sin(-2x+600

)的初相是-600

②ω求解思路:

利用三角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关系,解ω.相邻的对称中心之间的距离是周期的一半;相邻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周期的一半;相邻的对称中心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周期的四分之一. 2.“一图、两域、四性” “一图”:学好三角函数,图像是关键。

易错提醒:“左加右减、上加下减”中“左加右减”仅仅针对自变量x ,不可针对-x 或2x 等. 例:

“两域”: (1) 定义域

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实际上是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常借助三角函数线或三角函数图象或数轴法来求解. (2) 值域(最值): a.直接法(有界法):利用sinx ,cosx 的值域.

b.化一法:化为y=Asin(ωx+φ)+k 的形式逐步分析ωx+φ的范围,根据正弦函数单调性写出函数的值域(最值).

c.换元法:把sinx 或cosx 看作一个整体,化为求一元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问题. 例:

1.y=asinx 2

+bsinx+c

2.y=asinx 2+bsinxcosx+ccosx 2

3.y=(asinx+c)/(bcosx+d)

4.y=a(sinx ±cosx)+bsinxcosx+c “四性”: (1)单调性

①函数y=Asin(ωx+φ)(A>0, ω>0)图象的单调递增区间由2k π-π2<ωx+φ<2k π+π

2,k ∈Z 解得, 单调递减区间由

2k π+π

2

<ωx+φ<2 k π+1.5π,k ∈Z 解得;

②函数y=Acos(ωx+φ)(A>0, ω>0)图象的单调递增区间由2k π+π<ωx+φ<2k π+2π,k ∈Z 解得, 单调递减区间由2k π<ωx+φ<2 k π+π,k ∈Z 解得;

③函数y=Atan(ωx+φ)(A>0, ω>0)图象的单调递增区间由k π-π2<ωx+φ

2,k ∈Z 解得,.

规律总结:注意ω、A 为负数时的处理技巧. (2)对称性

①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对称轴由ωx+φ= k π+π

2(k ∈Z)解得,对称中心的横坐标由ωx+φ= k π(k ∈Z)解得;

②函数y=Acos(ωx+φ)的图象的对称轴由ωx+φ= k π(k ∈Z)解得,对称中心的横坐标由ωx+φ=k π+π

2(k ∈Z) 解得;

③函数y=Atan(ωx+φ)的图象的对称中心由ωx+φ= k π(k ∈Z)解得. 规律总结:φ可以是单个角或多个角的代数式.无需区分ω、A 符号. (3)奇偶性

①函数y =Asin(ωx +φ),x ∈R 是奇函数?φ=k π(k ∈Z),函数y =Asin(ωx +φ),x ∈R 是偶函数?φ=k π+π

2(k

∈Z);

②函数y =Acos(ωx +φ),x ∈R 是奇函数?φ=k π+π

2

(k ∈Z);函数y =Acos(ωx +φ),x ∈R 是偶函数?φ=k π(k ∈Z);

③函数y =Atan(ωx +φ),x ∈R 是奇函数?φ=k π

2(k ∈Z).

规律总结:φ可以是单个角或多个角的代数式.无需区分ω、A 符号. (4)周期性

函数y =Asin(ωx +φ)或y =Acos(ωx +φ))的最小正周期T =2π

|ω|,

y =Atan(ωx +φ) 的最小正周期T =π|ω|

.

考点六 常见公式

常见公式要做到“三用”:正用、逆用、变形用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2.三角函数化简思路:“去负、脱周、化锐”

(1)去负,即负角化正角:

sin(-a)=-sina ; cos(-a)=cosa ;tan(-a)=-tana ;

(2)脱周,即将不在(0,2π)的角化为(0,2π)的角:

sin(2k π+a)=sina ; cos(2k π+a)=cosa ;tan(2k π+a)=-tana ; (3)化锐,即将在(0,2π)的角化为锐角: 6组诱导公式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6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均化为“k π/2±a ”,做到“两观察、一变”。一观察:k 是奇数还是偶数;二观察:k π/2±a 终边所在象限,再由k π/2±a 终边所在象限,确定原函数对应函数值的正负.一变: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利用商的关系变换. 其中公式(1)也可理解为终边相同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公式(3)也可按照函数奇偶性理解 3.两角和差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4.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当α=β时的特殊情况 倍角是相对的,如0.5α是0.25α的倍角,3α是1.5α的倍角 5.升降幂公式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缩角).

221cos 21cos 2cos ,sin 22

αα

αα+-==(降幂扩角),

6.辅助角公式

sin cos a b αα+

)α?+(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

?=

,- π2

7.半角公式

sin

2A =±2cos 1A -;cos 2A =±2cos 1A

+ tan

2A =A

A cos 1cos 1+-;tan 2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8.其它公式 1+sin a =(sin 2a +cos 2a )2;1-sin a = (sin 2a -cos 2

a )2

9.万能公式

sin a=

2)2(tan 12tan

2a a +;cos a=22)2(tan 1)2(tan 1a a +-;tan a=2

)2

(tan 12tan

2a

a

- 10.和差化积

sin a+sin b=2sin 2b a +cos 2b a -;sin a-sin b = 2cos 2b a +sin 2b

a - cos a+cos

b = 2cos 2b a +cos 2b a -;cos a-cos b = -2sin 2b a +sin 2b

a -

tan a+tan b =b

a b a cos cos )

sin(+

11.积化和差

sinAsinB =-21[cos(A+B)-cos(A-B)];cosAcosB =21

[cos(A+B)+cos(A-B)] sinAcosB =21[sin(A+B)+sin(A-B)];cosAsinB =2

1

[sin(A+B)-sin(A-B)]

12.三倍角公式

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

33

ππ

θθθθθθ=-=-+;

3

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

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

θθππ

θθθθθ-==-+-

13.常见计算技巧

(1)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sin (1)arcsin (,||1)k x a x k a k Z a π=?=+-∈≤.

s 2arccos (,||1)co x a x k a k Z a π=?=±∈≤. tan arctan (,)x a x k a k Z a R π=?=+∈∈.

特别地,有

sin sin (1)()k k k Z αβαπβ=?=+-∈. s cos 2()co k k Z αβαπβ=?=±∈. tan tan ()k k Z αβαπβ=?=+∈.

(2)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sin (||1)(2arcsin ,2arcsin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cos (||1)(2arccos ,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

cos (||1)(2arccos ,22arccos ),x a a x k a k a k Z πππ<≤?∈++-∈. tan ()(arctan ,),2

x a a R x k a k k Z π

ππ>∈?∈++∈.

tan ()(,arctan ),2

x a a R x k k a k Z

π

ππ<∈?∈-

+∈.

例:

已知sin α>12、cos α>12、tan α>-1、sin α<- 12、cos α<- 1

2、tan α<-1,分别求出α的取值范围

14.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关系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

C A B

π+?

=-222()C A B π?=-+.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A+B)=-tanC;sin cos 22

A B C

+=等. 15.三角函数化简的常用技巧

1.三角函数化简要做到“四看、四变”

(1)看角、做好角的变换:观察角与角之间和、差、倍、互补、互余等关系,采取诱导公式、两角和差公式、倍角公式、拼凑角等办法化简.

(2)看名、做好名的变换: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实现弦切互化,掌握弦的一次齐次式或二次齐次式化简方法 (3)看次数、做好次数的变换:利用升降幂公式实现扩角降次、缩角升次 (4)看形、做好形的变换:利用辅助角公式,统一函数形式 2.具体技巧

(1)遇分式通分、遇根式升幂. (2)和积转换法

掌握sin α±cos α,sin αcos α化简方法,利用(sin α±cos α)2

=1±2sin αcos α,“知一求二”. (3)巧用“1”的变换

1=sin 2θ+cos 2θ==tan450

=sin π2

=cos 0….

3.四种常见题型

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辅助角公式 若角的范围在(0,90),选择正弦、余弦函数均可;若角的范围在(0,180),选择余弦函数较好;若角的范围在(-90,90),选择正弦函数较好;

第二部分 平面向量

考点一 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用黑体小写字母或用起点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2.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a|

3.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与a 平行的单位向量:±a/|a|;与a 同向的单位向量:a/|a|;单位向量有无数个

4.零向量:模为0的向量,方向是任意的.注意实数0与向量0的区别

5.相等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对向量起点和终点不作要求,可在平面内任意平移

6.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对向量起点和终点不作要求,可在平面内任意平移

7.共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对长度不作要求 易错提醒:

1.有向线段与向量的区别:向量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每一条有向线段对应着一个向量,但每一个向量对应着无数多条有向线段. 向量只有两要素:方向和大小;而有向线段有三要素:起点、方向和大小

2.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可重合,注意与直线平行的区别;不要单纯从字面上理解共线向量,注意与直线重合的区别

3.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不可说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垂直

4.零向量与单位向量的特殊性:长度确定、方向任意.a//b, b// c,不一定推出a//c; a=b, b= c,一定推出a=c 6.向量不可以比较大小,如不能得出3i>2i

考点二 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法则

(1)平行四边形法则:共起点,指向对角线;起点相同、终点相同,首尾相连、路径不限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连,可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2. 向量的减法原则:起点相同、指向被减

OA OB OC →+→=→

OA OB BA →-→=→ 12

(a+b)= 12

OC ,12

(a-b)= 12

BA

两个向量共线只可用三角形法则;封闭图形、首尾相连、相加为零 3.向量的数乘运算

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其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1)

a a λλ=

(2)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

4.a 与b 的数量积运算

a2b=|a ||b|cos θ=|a||b|cos=x 1x 2+y 1y 2

(1)|a|cos叫做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b|cos叫做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2)a2b 的几何意义:a2b 等于|a|与|b|在a 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 (3)θ为a 与b 的夹角,0≤θ≤π (4)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5)a2b=-b2a

(6)向量没有除法,“a /b”没有意义,注意与复数运算的区别

(7)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结果为向量,向量的数量积结果为实数 易错提醒:

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运算的区别:

(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 ?b)?c ≠a ?(b ?c)

(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a ?b=a ?c (a ≠0),推不出 b=c (3)由 |a|=|b| ,推不出 a=b 或a=-b (4)|a ?b|≤|a|?|b|

考点三 向量的运算律

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1) a 2b= b 2a (交换律); (2)(λa )2b= λ(a 2b )=λa 2b= a 2(λb ); (3)(a +b )2c= a 2c +b 2c.

考点四 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坐标运算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 1+λ2e 2.不共线的向量(隐含另一条件为非零向量,基底不唯一)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该定理作用:证明三点共线、两直线平行或两个向量a 、b 共线.

解题思路:可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1、e 2表示向量a 、b ,设b=λa (a ≠0),化成关于e 1、e 2的方程,即f(λ) e 1+g(λ) e 2=0,由于e 1、e 2不共线,则f(λ)=0,g(λ) =0

2.向量的坐标表示

i j x y →

,是一对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a x i y j x y a a x y →→→→→

=+=,称,为向量的坐标,记作:,,即为向量的坐标()表示

(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

()()

λλλλa x y x y →

==1111,,

(4)设a=11(,)x y ,b=22(,)x y ,则a 2b=|a ||b|cos θ=x 1x 2+y 1y 2

(5)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6)

()()||AB x x y y A B →=

-+-212

212

,、两点间距离公式

易错提醒:

公式(2)与公式(5)的区别

向量坐标与该向量有向线段的端点无关,仅与其相对位置有关 考点四 向量的常见公式 1.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1)定比分点向量公式: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

,则P 的

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 ?++??,即12

1

211x x x y y y λλλλ+?=??+?+?=?+?

?12

1OP OP OP λλ+=+ ?12

(1)OP tOP t OP =+- (11t λ

=+). (2)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设,,,,分点,,设、是直线上两点,点在

P x y P x y P x y P P P 11122212l

l 上且不同于、,若存在一实数,使,则叫做分有向线段P P P P PP P 1212λλλ→=→

P P P P P P P P 12121200→

><所成的比(,在线段内,,在外),且λλ

x x x y y y P P P x x x y y y =++=++?????

??=+=+???????121212

1212

112

2λλλλ,为中点时, ()()()

如:,,,,,,?ABC A x y B x y C x y 112233,

则重心的坐标是,?ABC G x x x y y y 123

12333++++?? ???

2.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

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

(1)O 为ABC ?的外心222

OA OB OC ?==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

.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

.

3. A(x 1,y 1)、B(x 2,y 2)、C(x 3,y 3)三点共线?OC=λOA +μOB ,且λ+μ=1

(x 1-x 2)(y 2-y 3)= (x 2-x 3) (y 1-y 2)等

4. 向量的三角形不等式和方程

(1)∣∣a ∣-∣b ∣∣≤∣a+b ∣≤∣a ∣+∣b ∣

① 当且仅当a 、b 反向时,左边取等号;② 当且仅当a 、b 同向时,右边取等号 (2)∣∣a ∣-∣b ∣∣≤∣a-b ∣≤∣a ∣+∣b ∣

① 当且仅当a 、b 同向时,左边取等号;② 当且仅当a 、b 反向时,右边取等号 记忆规律:

(1)与(2)的几何意义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a+b ∣2+∣a-b ∣2=2(∣a ∣2+∣b ∣2

),该式几何意义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4)a 2b>0推不出a 与b 的夹角为锐角,可能为0;a 2b<0推不出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可能为180

5.点的平移公式

''''

x x h x x h y y k y y k

??=+=-?????=+=-????'

'OP OP PP ?=+ . 注:图形F 上的任意一点P(x ,y)在平移后图形'

F 上的对应点为'

'

'

(,)P x y ,且'PP

的坐标为(,)h k .

6.“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

(1)点(,)P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点'(,)P x h y k ++.

(2)函数()y f x =的图象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

C ,则'

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3)图象'

C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C ,若C 的解析式()y f x =,则'

C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h k =+-. (4)曲线C :(,)0f 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图象'

C ,则'

C 的方程为(,)0f x h y k --=. (5)向量m=(,)x y 按向量a=(,)h k 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x y . 考点五 向量的的四种常见题型 设a=11(,)x y ,b=22(,)x y

1.两个向量的平行或共线关系:a//b ?b=λa (a ≠0)12210x y x y ?-=(交叉相乘差为零), 若a=0,则λa=0,当b=0,λ不唯一;当b ≠0,λ不存在.限定a ≠0是保证λ的唯一性和存在性 不可写为x 1/x 2=y 1/y 2

2.两个向量的垂直关系 a ⊥b ?a 2b=0?|a ||b|cos θ=012120x x y y ?+=(对应相乘和为零)

3.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

cos θ=

,其中θ为a 与b 的夹角

4.两个向量的模运算:若(),a x y = ,则2

22

a x y =+ 或a =

(a±b)2=a 2±2ab+b 2,(a+b )(a-b )=a 2

-b 2

解题技巧:

1.如向量用模表示,且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遇模,先平方后开方,如()2wb a wb a ±=±λλ

2.如向量用坐标表示,遇模不平方,直接按照坐标运算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及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及总结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 2cotα=1 sinα 2cscα=1 cosα 2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综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5分,共8小题) 1. M={|ln(1)}x y x =-,N=()2|}21{x x x -<,令A={|,}x x N x M ∈?,那么A 是 ( ) A. {|1}x x ≥ B. {|12}x x ≤< C. {|01}x x <≤ D. {|1}x x ≤ 2. 设函数sin(2),2y x x R π =-∈,那么y 是( ) A.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3. 已知25a b M ==,且111a b +=,则M=( ) A.10 B.5 C.2 D.1 4. 要得到cos(2)6 y x π=-的图像,只需将sin 2y x =图像( ) A.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B.向右平移6π个单位 C.向左平移3π个单位 D.向右平移3π个单位 5. 函数31(01)x y a a a -+>≠=且过定点( ) A.(0,1) B.(0,2) C.(3,1) D.(3,2) 6. 若221-cos +1-sin sin cos ,[0,2]θθθθθπ=-∈,那么θ的范围是( ) A.[0,] B.[,π] C.[ 7. 2tan()5θ?+= 1tan 44π???-= ??? 则tan +4πθ?? ??? =( ) A.16 B.2213 C.322 D.1318 8. 奇函数()f x 在(-∞,0 )上单调递增,f (1)0-= ,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 是( ) A.()(),10,1-∞-? B.()(),11,-∞-?+∞ C.()()1,00,1-? D.()()1,01,-?+∞

高中数学必修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 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小题) 1. M={|ln(1)}x y x =-,N=()2|}21{x x x -<,令A={|,}x x N x M ∈?,那么A 是( ) A. {|1}x x ≥ B. {|12}x x ≤< C. {|01}x x <≤ D. {|1}x x ≤ 2. 设函数sin(2),2y x x R π =-∈,那么y 是( ) A.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 的奇函数 D.最小正周期为 的偶函数 3. 已知25a b M ==,且111a b +=,则M=( ) A.10 B.5 C.2 D.1 4. 要得到cos(2)6 y x π=-的图像,只需将sin 2y x =图像( ) A.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B.向右平移6π个单位 C.向左平移3π个单位 D.向右平移3 π个单位 5. 函数31(01)x y a a a -+>≠=且过定点( ) A.(0,1) B.(0,2) C.(3,1) D.(3,2) 6. sin cos ,[0,2]θθθπ=-∈,那么θ的范围是( ) A.[0, ] B.[ ,π] C.[π, 7. 2tan()5θ?+= 1tan 44π???-= ??? 则tan +4πθ?? ?? ? =( ) A.16 B.2213 C.322 D.1318 8. 奇函数()f x 在(-∞,0 )上单调递增,f (1)0-= ,则不等式()0f x <的解集 是( ) A.()(),10,1-∞-? B.()(),11,-∞-?+∞ C.()()1,00,1-? D.()()1,01,-?+∞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小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 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 -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 - 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 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 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用斜二测画法画岀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I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4期末综合测试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4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面给出的函数中,哪一个函数既是区间 上的增函数又是以π 为周期的偶函数?( ) A . y =x 2(x ∈R ) B . y =|sinx|(x ∈R ) C . y =cos2x (x ∈R ) D . y =e sin2x (x ∈R ) 2.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tan 5 13tan 4 13ππ< B .sin ) 7 cos(5 π π-> C .sin(π-1)cos B B. sin A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综合应用题;单调性、奇偶性证明与应用; 第二章、指数幂与对数的运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第三章、零点问题,尤其是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根的分布。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Ⅰ)列举法: (Ⅱ)描述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6、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相等,子集,真子集,空集等定义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并集、全集与补集的定义 2.性质:A∩A = A,A∩φ= φ, A∩B = B∩A,A∪A = A,A∪φ= A , A∪B = B∪A. ⑴C U(C U A)=A ⑵(C U A)∩A=Φ⑶(C U A)∪A=U (4)(C U A)∩(C U B)=C U(A∪B) (5)(C U A)∪(C U B)=C U(A∩B)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看课本) 注意: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 定义域补充: 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 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 2、子集与真子集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2、补充一: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二:复合函数 ' 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补充三:抽象函数 3、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配方法 4、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4、几何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5、函数单调性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中数学必修12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2 0)

〖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 [,),(,),(,],(,)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 a b <.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 () 2 x k k Z π π≠+ ∈. 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