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1.列举种群特征。

2.简述种群特征间的基本关系。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一、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①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密度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②数量特征。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不大活动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有③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④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⑤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⑥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⑦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⑧种群密度。

3.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⑨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分类: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

(3)意义:可以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

4.性别比例

(1)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1.某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细菌、全部蛇或全部蓝藻能否构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哪些?

3.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什么?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什么?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1.如何理解种群?以下属于种群的有哪几项?

①某池塘中的全部鱼②某片森林中的全部鸟③某农田中的全部细菌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

2.请完成下面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3.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数量特征,种群中的个体是否也具有这些特征?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一般总数调查较难,常常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植物和部分动物用样方法,多数动物用标志重捕法。

1.什么叫样方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样方法?

2.(1)什么叫标志重捕法?哪些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适合用标志重捕法?

(2)如何依据调查数据进行计算?

例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例2 下列调查活动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所得到数值偏大

B.标志重捕法中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志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C.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的特征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D.种群,一条鲤鱼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样方法 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

4.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男女性别比

5.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

(1)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类型,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密度的发展是,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的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后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类型。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昆虫交尾,有可能使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中类型。

第4单元种群和群落

第1课时种群的特征

知识体系梳理

①同种生物的全部②数量③五点④新产生⑤该种群个体总数⑥种群密度⑦该种群个体总数⑧种群密度⑨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⑩衰退型预测雌雄个体数目性引诱剂性别比例

基础学习交流

1.不能。

2.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3.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

重点难点探究

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

1.某区域内所有同种的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种群;④某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属于同一种群。

2.

3.种群中的个体不具有这些特征;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特征。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范围: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蚜虫、跳蝻和蚯蚓的密度等。

2.(1)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2)计算公式:=。计算出X,即为该区域内的种群数量,再依据该空间的面积或体积大小进一步计算种群密度。

思维拓展应用

例1 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与种群数量特征无关,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

例2 A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属于应用层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导致被标记的个体重捕的概率减少,因此实验计算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标志重捕法中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样方法中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条边(含顶角)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导致统计数值偏小。

基础智能检测

1.A

2.A3.C 4.A

全新视角拓展

5.(1)A 越来越大大于(2)A C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识别三种图形,A为增长型,B为稳定性,C为衰退型;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思维导图构建

①空间特征②种群密度③年龄组成④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变化

人教版人教版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 一、知识结构 种群密度 种群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3、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 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2、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主要采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讨论等教学手段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引出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分析一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明确概念的要点: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回答:1不是一种。2不是自然区域。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4、是教学意图:师生归纳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 课件展示: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对一个种群来说,会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呢?总结:种群的不同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时种群就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到底种群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任何生物都不能单独生活,他的生存既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又会受到异种生物的影响。 教学意图:通过个体和种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种群不是个体的部分叠加。种群有它的特征,引入下面内容。 2、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种群的特征(很实用的学案)

4.1 种群的特征学案 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知识构建: 一、种群定义: 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总和。 【课堂练习】分析以下是不是一个种群: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 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4.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课堂总结】总结种群概念要点:①;②;③。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在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称为,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一、种群密度 (1)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①准备、确定调查对象 ② 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 取样法取样法样方大小:一般以(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④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种群密度=(N1+N2+N3+N4+…+N n)/n 本方法的适用范围: (2)如果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法。 注意问题: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 2.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 4.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 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 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N:M=n:m,可得: 所以本方法的使用条件:①标志个体在种群中分布均匀,机会与未标志个体被捕相等 ②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或死亡及迁入或迁出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复习目标】 1.简述种群的概念含义 2.简述种群密度的概念含义 3.尝试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列举种群的主要特征 5.简述种群基本特征的内在关系 6.举例说出种群特征调查的实践意义 【基础知识回顾】 【学习过程】 活动一: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含义、描述种群数量特征及之间的关系 【问题思考】 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1)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吗? (2)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构建概念图)?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3.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的是? 5.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哪几种类型?分别说出下面四张图示中的年龄组成类型? (1)(2) (3)(4) 6.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种群的雄性个体能破坏种群的,导致害虫种群的 明显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典例引路】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2.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训练反馈】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提醒: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进行考查,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活动二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 【问题思考】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 本节讲述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等内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种群的特征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情境导入播放相关图片。 设疑:草原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牛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虾,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中怎样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获得大丰收?观看并思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二、展示课题讲述:要科学地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习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有关知识 要求: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看、思考、记忆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 三、新授知识 (一)种群概念设疑:根据已有知识你能判断以下哪些是对种群的正确描述吗?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邀请:你愿意提炼一下种群概念的要点吗?请你再列举一些种群好吗? 设疑: 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回答: 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和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属于一个种群。 概念要点:①一定地域内②同种生物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思考,回答问题,纠错。 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回顾旧知并应用强化,发展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相互评价纠错使得学生既乐于参与,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二)种群的特征 讲述: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展示资料:澳大利亚野兔成灾。 讲述: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 种群的特征教案(高二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而种群的特征又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具体生物现象与事例的列举、问题的设计用比较法进行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比率、种群分布型和种群的存活曲线等特征的教学。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比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通过设问:对于蝗灾,采取相应措施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可提示学生蝗虫的分布有季节性、区域性)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和种群的存活曲线。本部分的有些内容侧重于阐述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比如,对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可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对抽样统计(样方法是其中的一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避免单纯讲述概念。 二、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解决方法] ⑴首先让学生列举具体的事例,展开讨论,说明种群的概念。 ⑵种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教师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具体事例讲解。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解决方法] ⑴教师首先讲清楚选择样方的原则: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取样过程没有主观偏见等;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⑵完成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教具准备:模拟材料,探究材料。 六、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教材中探究活动的操作。 2、思考、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问题探讨]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50个红色圆形和50个绿色三角形随机排列的图案纸,发放给学生,先不告知学生图形和三角形的具体数目,提问:估算一下数量是多少?学生回答之,教师总结: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都要运用;估算存在着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缩小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得到的结果符合客观事实。怎样才能既简便又准确地获得统计数据呢?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P60、62相关内容,设置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种群? 2、一个鱼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吗? 3、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是一个种群吗? 4、什么是样方? 5、如何确定样方?要选取几个样方? 6、多取几个样方结果会不会准确些? 7、为什么要研究种群密度?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高中种群的特征学案教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种群的概念。 2.列举种群的特征,了解四种特征之间的关系。 3.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预习导航】 1.种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说明:。 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 _ 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中的个体数量。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和。 3.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 6.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自主探究】 一、种群思考:判断一个种群的标准有哪些? 【例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例2】:单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是() A.个体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D.出生率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 公式: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 1.样方法:探究:阅读课本60—61页,回答: ①.简要写出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②. 计算种群密度时是随便取一个样方的数目还是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什么? ④.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有哪些方法是常用的取样方法?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种群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种群 【篇一: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及课标、考纲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研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展示所绘关系图。(总结归纳)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1、特征描述: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够预测种群 变化趋势的特征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 征是性别比例。 2、关系图: 【篇二:高中生物教案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种群的特征。 能力目标: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述和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板书〗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 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时 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 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板书〗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 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quadrat method)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 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_word版有答案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1.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 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通常一个物种包含很多种群,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 地理隔离,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配繁殖。种群长期隔离会导致亚种 和新种的形成。可见,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2.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种群 分布型、存活曲线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而密度和分布型则是种群 所特有的。 3.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 群的自然增长率。 4.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年龄结构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种群分布型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存活曲线包括凸形、 对角线形和凹形。 对应学生用书 P41 种群的数量特征 1.出生率、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2)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的。 (3)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4)作用: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2.年龄结构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

来表示。 (2)年龄结构的类型[连线]: (3)作用:可带给我们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2)作用: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1.试判断下列各项所述是否是种群。为什么?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2)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3)一个班级中的所有同学。 提示:(1)不是;(2)不是;(3)不是。因为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必须保证“同种”和“总和”,必须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 2.种群m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如下图所示,试预测该种群未来的数量动态趋势。 提示:该种群未来数量动态趋势为增多。因为种群m的生殖前期个体数多,生殖后期个体数少,即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蝗虫的数量”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而一块麦田不是对“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描述,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 4.某种群在一年时间里新增个体数为356个,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为356,对吗?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围绕种群这一关键词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介绍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本节内容是学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的基础,也是学习“生物群落的演替”的基础;同时也是前面学习生物个体知识的迁移。因此要求学生学会从群体与个体两个水平理解生物,达到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经接触到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在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本节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法”调查方法

(3)利用种群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有关概念,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问题,培养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种群概念,使学生树立发展观、统一整体观,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2)通过学习种群密度、性别特征,使学生认同进行计划生育的生物学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六、教学难点: 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结合学生的学情,对生态环境接触较少,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比较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学建议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时分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

河北省唐山市高中生物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 种群的特征(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导航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 。 死亡率: 。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五、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迁入率 = 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__。 3.意义: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六、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3)意义:通过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_________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2.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如人类; ②雌多雄少型,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猪、鸡)等; ③雌少雄多型,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3)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达 A B C

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特别提醒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 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 相关。 八、种群的空间特征概述(选学)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集群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 2.下图是一个种群的年龄分布图。哪个种群绝灭的机会最大 A B C D 3.下列对种群密度无直接影响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