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文件

一、人才培养方案

(一)什么是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方案是指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

2、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

培养方案主线,也是制订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恰当地确定这条主线,是科学地,规范地构建一个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个环节。所谓培养方案主线,是指旨在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设计的一种发展线路或者路径。选择以什么样的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会导致不同的人才培养结果。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从以“学科本位”为主线转变到以“三位一体”为主线,即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作为构建专业培养方案的主线。

(2)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

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既指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也指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即指按照什么样纵向关系及横向联系排列组合各类课程,是构建培养方案的重要问题。目前正在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宽口径分流培养”,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这种将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学科教育课程整合一起的结构模式,我们称为“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具有系统综合的知识结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平台———模块式结构。其中的平台是由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按照组成学科专业的大基础教育两级平台;其中的模块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分解,并按其结构与功能组合而成各种课程群。这种设置体现了"拓宽基础面,夯实基础层"原则。其二,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个课程模块大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实习,课程设计,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其三,在普通教育平台,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而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

上,除继续上述三方面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外,在理论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更要重视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其四,专业方向平台构建了专业方向模块群和专业选修课模块群两个模块群。既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选择专业分流方向,又能够根据分流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自主选课,既体现了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体现了分流培养的个性。不失为一种优化的结构模式。

(3)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对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修订

技术路线选择应该以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基点,遵循一定的原则,实施一定的环节。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为主线,构建出一个整体优化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该技术路线可用图表示。

培养目标规格----学科知识要求分析----专业技能要求分析----综合素质要求分析----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整合重组平台模块----整合重组实践环节----教学计划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中专生、技校生或具有高中同等学历者。

2、学制:学制为三年

3、专业方向:

4、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和规格等内容要根据培养方向制定。

(1)培养目标:主要阐述培养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才,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专业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指专业突出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是什么。分了解、掌握、熟练掌握、具备等四个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中应重点体现的特色。

(3)专业基本能力:指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专业核心能力:指本专业学生应重点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

(5)就业范围与机会:指本专业学生可以就业的行业领域。

5、专业方向的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指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教授的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课训练项目。

(1)说明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课训练项目的主要教学内容的要点;

(2)阐明通过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3)注明所要安排的课时数;

(4)说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6、专业方向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指主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名称数量和所能担负的实验实训项目。

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

四、教学进程计划

五、教学大纲

六、考试大纲

中职学校、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统考中级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2、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计算机汉字处理和文字录入的方法。

4、掌握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电子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

5、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使用。

二、对象

广东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成人中专、职业高中、电视中专、技工)学生。三、考试内容

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2、软件和程序的概念,数据存储基本单位(字节和KB、MB、GB)的概念。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和主要技术指标。

4、常用存储设备和外部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法。

6、计算机信息安全和防治病毒的基本知识。

7、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㈡操作系统的使用

1、操作系统的概念。

2、文件与文件夹(目录)的基本知识。

3、鼠标与键盘的操作。

4、中文Windows XP。

⑴桌面、窗口、图标、菜单、工具栏、对话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⑵“我的电脑”、“开始”菜单、任务栏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⑶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的建立、移动、删除、复制、重命名、属性设置、文件的另存以及文件、文件夹的搜索等操作。

⑷Windows 网络功能与使用。

⑸常用软件的添加/删除。

5、常用汉字输入方法的使用。

6、常见Windows应用程序的使用(记事本、画图、媒体播放器)。

㈢字处理软件的使用(Word 2003)

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菜单和工具栏的操作,标尺的使用,文件的建立、打开和保存等。

2、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操作。

⑴在文档中进行文字录入、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

⑵查找和替换操作。

⑶复制和移动操作。

3、文档的格式化操作。

⑴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间距等字符格式。

⑵设置首行缩进、段落与行间距,对齐方式等段落格式。

⑶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等页面格式。

⑷插入页码、分页符、分节符和分栏符,设置页眉和页脚等。

⑸边框(字符、段落和页面)和底纹。

4、表格的基本操作:创建表格,表格的录入和编辑,表格的计算。

5、图文混排操作。

6、打印的基本知识:文件打印与打印预览操作。

7、公式编辑器,模板和样式的使用。

㈣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Excel 2003)

1、表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窗口、菜单、工具栏和编辑栏的操作,工作簿文件的建立、打开、关闭与保存,工作表的编辑,多工作表操作。

2、工作表的格式化和对齐,数据的移动和复制,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的命名,工作表的保护。

3、工作表中的计算,单元格引用(相对、绝对、混合坐标的引用,工作表之间、工作簿之间引用),常用内部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常用内部函数:SUM,AVERAGE,COUNT,MAX,MIN,IF。

4、数据管理:数据清单的创建和编辑,数据查找和排序,数据筛选,数据透视表。

5、图表:图表的创建和保存,图表类型的改变。

㈤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⑴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⑶广域网和局域网。

2、Internet的基本概念,网络接入方式(域名系统,IP地址),Internet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E-Mail、WWW、FTP等。

3、用IE浏览器搜索和保存信息(IE 6.0以上版本)。

4、电子邮件的收发。

5、文件的上传和下栽。

㈥电子演示文稿Powerpoint(Powerpoint 2000或以上版本)

1、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浏览和保存。

2、演示文稿的编辑操作。

3、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和幻灯片的外观设计。

四、考试方法与题型

考试全部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时间2小时(120分钟)。考试题型包括客观题和操作题,其中:

1、理论题20%,题型包括:

⑴判断题

⑵单选题

2、操作题80%,题型包括:

⑴文件管理: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的基本操作,文件属性设置,文件查找(10分)。

⑵文档格式化操作:按指定格式对给定文档进行格式化(字体格式、段落格式、页面格式),插入图片和文档的图文表混排(15分)。

⑶表格制作与计算:按指定格式编制或填充、修改表格,表格自动套用格式,插入或删除表格中的行或列,行高和列宽的调整,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表格中的计算等(10分)。

⑷电子表格操作(20分)

①按要求建立、编辑工作表;

②工作表中行、列和单元格的插入、删除和填充;

③工作表中单元格的格式化,数字格式的使用;

④公式、单元格引用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⑤数据库操作: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⑥图表的建立和保存。

⑸网络操作

①发送电子邮件

②上传、下载指定的文件

⑹Powerpoint操作(10分)

①按要求建立、编辑演示文稿。

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和幻灯片的外观设计。

③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五、考试环境要求

1. 计算机硬件要求

⑴CPU:Pentium以上,内存:128M以上。

⑵VGA彩色显示器,显示分辨率能设置在800*600以上。

2. 计算机软件环境要求

⑴Windows xp版本操作系统环境(IIS完全配置),Office2003完全安装;安装打印驱动程序(要求安装LQ1600K打印机驱动程序),并将该种打印机设置为默认打印机。

⑵在系统中至少安装四种字体:宋体、黑体、楷体和仿宋体。

⑶安装Windows的常用应用软件,其中必须包括:画图、记事本等。

⑷系统运行正常,考试前必须彻底清除病毒。

七、教学常规

八、学生学业管理

九、教学进度表

十、教室日志

十一、试卷分析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印刷技术 专业代码:610402 (二)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及招生对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基本学制三年,弹性学制二至五年 毕业学分:最低毕业学分是129 (四)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印刷包装企业、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印刷印刷包装、出版社、报社、杂志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前设备与器材销售公司等企业(或行业,事业单位),从事图文制作、电脑排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印刷设备操作、印刷设备材料销售的岗位,具有印刷包装专业知识,具有实际生产和解决印刷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的技艺型、复合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岗位(群)能力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印刷包装企业、报社、出版社、设计与广告公司、印刷设备和材料销售公司等企业。其岗位(群)的主要职业能力范围是印刷平面设计、印刷工艺设计与管理、

印刷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和印刷品质量检验。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四、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本方案的制定思想及思路基于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行业特点及专业特点具体构建了印刷技术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4”方联动,即“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共建”;“3”阶段式教学,即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在三个培养阶段分另对应采取“3”种教学模式,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如图2所示)和顶岗实习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级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工程学院□□□专业(□□方向)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描述 .培养目标: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培养定位及服务面向。 .培养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分布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撰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工程要求(工科专业);执业要求(非工科专业) ◆其它要求(如职业资质证书、人文素质等) .理论教学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门) 理论课程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公共选修课五类进行设置,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下表: 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及比例 专业(方向)名称 公共 基础课 专业基础 必修课 专业 必修课 专业 方向课 专业 任选课 公共选修课 最低要求 合计 学时 比例 注:表中专业方向课包括专业限选课和专业基础限选课。 .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实践环节:(学分) 实践模块结构: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军训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工程训练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设计(论文)模块、社会实践模块、能力创新模块等八个模块,具体学分见下表(注:社会实践模块和能力创新模块在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中安排,其它模块在教学进程表中安排): 实践教学模块学分分配表 专业(方向)名称课 内 实 验 军 训 模 块 实 习 教 学 工 程 训 练 课 程 设 计 毕 业 设 计 社 会 实 践 能 力 创 新 合 计 方案 总学 分 实践教 学占总 学分 比例

注:表中课内实验学分数要包含两课的课外实践学分。 .素质培养体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培养措施的描述。 .基本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含课外综合素质培养学分):。 .学位授予:学位。 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三. 个性培养计划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方案起草人(签字): 院(中心)负责人(签字):

(完整版)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附 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行中、高职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确定。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高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修业年限以5年为主。 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转换办法。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实行弹性学制的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体例框架 1

与要求制订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有关总体要求,对接行业需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具体参考以下表述,结合中、高职实际和专业实际研究确定。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需要,具有......素质,掌握.....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由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组成。 在素质方面,对照以下总体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确定。在知识、能力方面,对应人才培养目标,对照有关课程标准、专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发展快速,优势明显。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方向上,均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5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 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0多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级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2门。本学科特别重视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合作举办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传媒领袖讲习班等,在学界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 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

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 (2018级开始实施) 一、总体要求及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学校鼓励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培养方案在满足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评估要求的基础上,应比肩国际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专业水准,突出我校作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特点,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强化学科交叉、国际化教育和实践教学,全面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和全过程学业评价改革,落实我校“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担当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课程设置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是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的主战场;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既应保障基础够扎实、专业有特色,还应强调学科交叉、知识复合,更要面向实际需求、未来发展。工科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充分体现“新工科”建设理念。 (一)通识教育 1. 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16学分(理论课11学分、社会实践5学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课程设置遵循教育部统一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2)外语课程:强化外语语言能力培养,为学术交流奠定良好基础。非外国语专业本科生必修英语10学分,安排在前四个学期完成。英语水平高者,根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免修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细则》,可申请免修,同时鼓励其修读更高水平英语课程/参加高水平国际交流活动。高考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参照执行。 (3)体育:必修4学分。关注学生体魄康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侧重体质训练、体育精神培养。以体育俱乐部及相关活动方式进行。 (4)军事理论、军训:必修2学分。军训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 (5)新生研讨课(由各专业组织开设):必修1学分。为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触著名教授、培养学术品质、感受研究的乐趣,分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重在研讨,强调师生互动、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通识(文化素质公选)模块课程:通识教育旨在传递科学和人文精神,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多学科的思维方式,培养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有责任心的公民。学校为此构建五大模块的通识(文化素质公选)核心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修读12学分(必修《中华文化》3学分、“大学计算机类课程”2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规定模板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X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二号黑体)一、专业简介(四号黑体) 1.所属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小四号宋体) 2.所属二级学院:xx二级学院 3.培养对象:普通高中(职高)毕业生 4.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即2~5年。本专业总学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创新创业4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 5.专业特色: 5.1 培养模式: 5.2 教学模式: 5.3 就业面向 5.4 岗位证书认定: 5.5 …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要求:结合专业利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进行具体描述。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 培养目标(小四号黑体加黑):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技术能力: 2、专业知识:

3、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小四号黑体加黑) (要求:1、结合专业特点利用简单、凝练的语言阐述课程体系设计思路;2、高度凝练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搭建课程体系框架。3、其中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应涵盖和体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创业基础》为新增必修课,24学时。理论准确合理,文字简明扼要。)实例:以某一机电专业为例; 经过行、企业调研,得到本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围绕主要岗位,分析出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参考相关职业培训条例和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国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应从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三个层面构建。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24学时,课堂中通过编制调研报告等实操,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充分发掘创新创业的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第一条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及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2.1 专业人才培养案建议模版 1.专业名称及代码 汽车智能技术(Automobile Intelligent Technology),610107。 2.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职业教育,大专。 3.入学条件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4.学制 学分制,基本学制三年,最长五年。 5.培养目标 5.1 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掌握人工智能应用、编程控制、电子电路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技术,具备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能力,能独立完成行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2培养规格 5.2.1素质(Q)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

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5.2.2知识(K)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相应的生理、心理健康知识; 3)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及数理知识; 4)掌握相应的文化艺术及鉴赏知识; 5)掌握相应的创意、创新、创业、就业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_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制图_AutoCAD 和汽车电工电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新能源汽车、底盘和车身电气的构造、原理与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原理,汽车边智能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流程; 4)掌握Arduino、Python程序语法、结构特点。 5)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

心理学院09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814 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研究和实践能力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具体而言,本专业要求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注重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和学校心理辅导技能训练,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服务。学生需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学校心理辅导的技能,胜任在中小学、职业学校等相关机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包括心理课教学、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诊断和行为矫正、班级管理以及学校心理学研究,并能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 基本要求: 1.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具备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热爱教育和咨询工作,熟悉并自觉遵守教师和咨询师的职业伦理;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撰写研究论文以及进行心理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3.掌握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胜任有关课程的教学,胜任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和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了解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趋势; 4.能够为特殊需要的学生个体或团体提供诊断、评估、专项训练、咨询和治疗等专业服务。 二、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学、团体咨询、生涯规划与辅导等。

三、学制 4年。 四、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续表)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_计划方案.doc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测评标准: 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

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辅导中学生锻炼身体情况,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测评标准:

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代码: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可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查、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掌握软件技术专业必要的数学、外语、法律等知识。 (2)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结构和基本原理。 (4)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5)掌握互联网原理和相关知识。 (6)掌握软件工程的必备知识。 (7)掌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8)掌握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备主流计算机语言编程技能。 (2)具有分析、阅读程序代码的能力。 (3)具有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力。 (4)具有熟练使用和管理常用的数据库系统能力。 (5)具备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和维护能力。 (6)具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软件编程工具的使用能力。 (7)具有查阅简单英文专业资料的能力。 (8)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9)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0)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2)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3)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爱岗敬业。 (5)有探索精神,锐意改革,敢于创新。

员工管理-内江师范学院级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精品

语文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能在党政机关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宣传、编辑、新闻、文秘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忠诚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堪为学生表率; 5、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与专业有关的学科新成就;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汉语古籍,具有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会讲普通话。借助工具书能用一种外国语阅读一般外文书刊,会操作计算机,胜任初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6、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基本要求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掌握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基础教育的语文教材体系,熟悉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较强的语文教育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3、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讲标准的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以上);具有一定的汉字书写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审美情趣高尚,艺术鉴赏能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管理办法 (讨论稿) 我校在实施转型发展的战略任务中,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与培养并重,教育与引导并行,考核与激励并举”三管齐下的战略。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早日实现“质量强校”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必须做好人力资源全方位引进、开发、培养和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引进、培养各类高素质的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谋求与学校共同发展,为职业教育事业献身,共图职教伟业。根据我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为贯彻学校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使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学校人才引进、储备与培养进入一种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局面,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人员素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实训教学运用能力和一体化教学能力。 2、人才引进原则。按需引进,引用结合,按需设岗、公开招聘、

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专业对口、结构合理、比例适当,重视质量,讲求实效。 3、人才培养原则。以学校转型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我校工作与教学实际岗位需求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针对学校教师特点及需求设计,符合工作特有要求,按照不同岗位层级及类别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合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4、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简称人才小组),负责对学校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计划、领导、实施、协调、督促、管理。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育教学部和行政事务部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行政事务部办公室。 5、工作职责。人才小组负责建立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跟踪和调整相关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本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管理工作;协调整合内外部资源,协助学校各部门完成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策划、部署教学和实训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引进与培养经费,对各项引进与培养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 6、为了适应我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体化专业教师,要求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有熟练的技能,并且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验。围绕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到强调质量、提

(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XX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XX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维护培养方案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第二条培养方案要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符合学校本、专科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第三条培养方案要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本科专业体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专科专业体现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第四条培养方案既要反映已经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课程和师资队伍的规划与建设,又要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或修订。 二、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 第五条制订培养方案的工作程序 1.根据学院教学工作部署的指导精神,由教务处提出制订或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经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以文件形式下发,正式执行。 2.各二级学院根据文件的要求,在院长或教学副院长领导下,由系主任主持,组织各专业教师,按学校定位、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拟订人才培养方案。 3.各二级学院应组织专家对本院各系拟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修改和审定,由系主任、教学院长签字、盖章后报教务处。 4.教务处汇总整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由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各专业培养方案逐一进行论证、审议、建议修改后,经主管教学院长签字,即为学校法定教学文件,方可开始执行。 第六条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专业代码、名称 2.学制与学位授予 3.专业定位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5]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15级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第1页3.加强课程平台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构建“四平台一环节”的课程结构体系,统一设置通识教育平台,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教育平台,实施低年级通识课程与学科大类课程教育,夯实基础,推进学科综合交叉培养。在扎实的专业教育平台基础上,跟踪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灵活开设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文理交叉的拓展教育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实施公共选修课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了稳定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主制订,工作程序为: 1. 教务处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发各二级学院(部)执行。 2.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教师,根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 各二级学院(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聘请行业专家对各专业拟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通过后报教务处。 4. 教务处对各二级学院(部)递交的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各二级学院(部)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填写《杭州科技职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表》,报分管教学校长审批。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的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正式的教学文件。 3.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前完成初稿,6月底前完成终稿。 二、培养方案的实施 1.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连续性、稳定性,培养方案经学校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不得随意改动课程设置、课程顺序、学时学分等。 2.培养方案由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执行。教学任务按课程性质和业务范围由相关的二级学院(部)归口承担,由教务处下达、协调并落实。各二级学院(部)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变更。 3.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部)应及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给学生,做好培养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解答相关问题,同时做好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的宣传教育。 三、培养方案的调整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颁发实施后,由于办学形势、政策的变化出现原专业培养方案不适应市场实际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二级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