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果酒酵母的分离

北方民族大学

实验方案

果酒酵母的分离、纯化及选育

果酒酵母发酵

院(部)名称: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胡菲菲 20092474

隆冬玲 20092499

马忠孝 20092526

张晶 20092475

张静艳 20092462

专业: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倪志婧

实验三果酒酵母的分离、纯化及选育

原始数据记录

1.筛出5株酵母菌

2.发酵力试验:采用CO2失重法

不同酵母菌株在发酵过程中CO2失重的动态变化

不同发酵时间(d)下三角瓶的重量/g

原重1d 2d 3d 4d 5d 6d CO2释放量

菌种

1 164.8 163.8

2 161.51 159.4

3 158.2

4 157.2

5 155.49 9.31

菌种

2 152.5 151.8

3 150.85 149.38 148.3

4 147.32 145.94 6.56

菌种

3 158.

4 156.73 154.78 152.99 152.1 151.24 150.04 8.36

菌种

4 155.1 153.97 152.04 150.34 149.42 148.66 147.7 7.4

菌种

5 156.1 155.22 152.8

6 151.02 149.95 149.28 148.15 7.95

从上表可以看出1号菌株在发酵终了时CO2释放量(g)最多,即1号菌株发酵速度最快,是发酵速度较高的酵母。

不同发酵时间(d)CO2释放量/g

1 2 3 4 5 6

菌种1 0.98 2.31 2.08 1.19 0.99 1.76

菌种2 0.67 0.98 1.47 1.04 1.02 1.38

菌种3 1.67 1.95 1.79 0.89 0.86 1.2

菌种4 1.13 1.93 1.7 0.92 0.76 0.96

菌种5 0.88 2.36 1.84 1.07 0.67 1.13

菌种2

菌种2

菌种1

菌种3

菌种4

菌种5

菌种5菌种5

00.51

1.52

2.5

1

2

34567

发酵时间

失重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1号和5号菌株在发酵开始时CO 2释放量(g )最快,即1号和5号菌株发酵力最强。 3. 耐受性试验

做1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耐受性试验:采用杜氏管发酵法测定所筛选的酵母菌对乙醇(5%、6%、7%、8% 、9%)二氧化硫(30、50、60、90、120 mg/L )的耐性。 1号菌株

酒精量(%)

5

6 7 8

9

杜氏小管产气情况 充满小

管 半管 小气泡 无气体 无气

体 二氧化硫浓度(mg/L ) 30

50 60 90 120 杜氏小管产气情况 充满小

充满小管 半管 小气泡 无气体

5号菌株

酒精量(%)

5

6

7 8

9

杜氏小管产气情况 充满小

管 充满小管 半管 无气体 无气

体 二氧化硫浓度(mg/L ) 30

50 60 90 120

杜氏小管产气情况 充满小

充满小管 半管 小气泡 无气

从上表可以看出1号和5号菌株对二氧化硫耐受力基本相同,5号菌株对酒精耐受力比1号菌株强。

实验方案

果酒是利用新鲜水果为原料,在保存水果原有营养成分的情况下,利用自然发酵或人工添加酵母菌来分解糖分而制造出的具有保健、营养型酒。果酒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经常适量饮用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酵母品种是酿造果酒的关键因素之一,酵母性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酿果酒的口感和风味,决定果酒品质的优劣。果酒酵母包括醇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前者的应用提高了果酒酿造的生产效率,后者的应用则对果酒的总体风味产生积极的影响。野生型果酒酵母经分离纯化后,结合诱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及其他育种技术,其酿造性能显著提高,酿造的果酒品质明显改善,因此果酒酵母的选育研究得到了重点关注。本实验选用当季新鲜水果为原料,分离纯化3-5株酵母菌,并对其筛选使其适合果酒酿造。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学习掌握果酒酵母分离纯化的方法;2.对分离纯化得到的酵母菌进行筛选使其适合果酒酿造。

二、实验原理

酿酒酵母细胞透明,呈圆形或椭圆形,形体比较大,一般为7×12μm,含有转化酶能将葡萄汁中的糖转化成乙醇、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产物。优良纯种酵母应具备下列性能:(1)除酿酒水果本身的果香外,酵母也应产生良好的果香与酒香。(2)生长速度快,有较高的发酵能力,能将糖分全部发酵完。(3)具有较高的抗S02能力,有较好的凝集力和较快的沉降速度。(4)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温度,pH,离子强度,溶氧等环境因素不敏感。(5)能在低温或果酒适宜温度下发酵,以保持果香和新鲜清爽的口味。

由此可见,酵母的品质对果酒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要获得优良的酿酒酵母,必须对其进行分离选育。果酒酵母的筛选应从相应的果品及其种植环境中采样分离,如成熟果实的表皮、自然腐烂发酵的果肉或果汁和果园的土壤等相关场所。根据实践经验,在果汁和自然发酵的果酒醪液中检出率较高,因为它们的基质环境与酿酒环境很相似。为使我们需要的酵母易于检出,应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富集培养,通过设置较高的酒精浓度、添加SO2、调整pH 等手段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使希望检出的微生物得到增殖。酵母检出后,应对其的发酵性能进行考察,包括酵母的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和风味物质形成的能力等,这些可通过作生理生化实验和三角瓶小型发酵实验分析和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样品:苹果

YEPD 培养基(富集培养基): 蛋白胨20g,葡萄糖20g,酵母膏1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PDA培养基(酿酒酵母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马铃薯去皮,切成块煮沸后再煮3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再加糖及琼脂溶化后定容至1000 ml。121℃灭菌30分钟。)

器具:三角烧瓶(250 mL)、无菌试管、无菌吸管(1 mL及5 mL)、无菌滴管、接种环、冰箱、酒精灯、冰箱、玻璃涂棒,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磁力搅拌器,台式离心机,震荡混合器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不同的陆地或海洋生物环境中分离得到。在成熟水果的果皮、果梗上存在的酵母种类十分丰富,可针对不同水果原料分离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酿酒用酵母菌。

(1).酵母菌的分离初筛

1)菌种采样

样品土壤

叶片果实(带柄)腐果瓜根际土壤藤下方土壤垄间隙土壤

采集方法

用无菌小铲清去表层石块露出土壤后,戴

好无菌手套取500g左右的土样装入无菌

袋内。

用无菌剪

刀剪取不

同生长阶

段的叶片

装入无菌

袋内。

用无菌剪刀摘

取不同龄期的

甜瓜(幼龄期,

膨大期,成熟

期)分别装入

无菌袋内。

用无菌剪

刀摘取腐

烂的果实

装入无菌

袋内。随机选择三块样地采样,每样采三份,将采集到的样品迅速保存在低温箱内(冰块降

温)。

2)富集培养与纯种分离

方法一:配制YEPD培养基分装于100ml三角瓶内每瓶50ml高温灭菌冷却,然后分别取适量样品(土样1g,果皮5g ,果柄若干,叶片若干)各三份接种,120r/min,28℃摇床培养4天。将富集培养液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在PDA培养基上,每个样品接三个平板,28℃恒温培养。待菌种长出小菌落,镜检为酵母菌后,将其挑取于PDA平板划线并标号后28℃恒温培养。待再次长出单菌落后,挑取划线于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菌种划线三到四次后基本纯化。

方法二:将腐果装无菌袋置于恒温箱内培养。腐果表面长有白色菌落,镜检为酵母菌后,用接种环将其划线至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待长出单菌落后,挑取划线于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菌种划线三到四次后基本纯化。

(2).酵母菌种的复筛

选择果酒生产中生产性能优良的新鲜果汁液作为复筛培养基。将初选菌种接入保藏培养基。培养24 h后每支斜面接入三角瓶培养,置于23-25 ℃的培养箱中培养,测定其发酵水平及产香水平,选育出优良健壮、耐性强的适合果酒发酵的酵母菌种。

发酵力试验:采用CO2失重法,取100 mL 三角瓶(已经烘干、称重),各加入80 mL果汁,

置于80℃的水浴杀菌5min,冷却到30℃后,按每升接种30 mL的比例分别接入酵母种子液,在20 ℃下发酵。发酵过程中每24h 测定1次CO2损失量,每次测定时,摇晃瓶子,以排出CO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续,瓶重逐渐减轻,直到减轻量不高于0.2 g,即表示发酵结束,以CO2失重量为纵坐标,发酵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发酵力曲线,并确定菌株发酵力的强弱。

(3).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

采用杜氏管发酵法测定所筛选的酵母菌对乙醇(8%、10%、12%、14%、16% 、18% 、20% )、二氧化硫(60、80、100、120、140、160、180、200 mg/L)的耐性。将酵母菌分别接入含不同浓度的乙醇和不同浓度SO2的果汁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杜氏管中气泡产生情况,重复3 次。

活化条件:28 ℃条件下,将纯种分离的菌种接种在PDA培养基培养48h

发酵条件:28℃条件下,水果原汁培养基中静止发酵4 d;

接种量:1×107 cfu/mL。

1)耐酒精度试验

采用先分别量取无水酒精8、10、12、14、16ml,再以水果原汁为培养基,制成含酒精量为10%、12%、14%、16% 、18%系列的液体培养基。

按下表在试管中加入果汁。然后加入杜氏小管倒置使其充满果汁,塞好棉塞,115℃20min灭菌。灭菌完后,待试管温度为常温后按下表加入酒精,加完后摇匀。最后在每个编号试管中接入对数期酵母1×107个,28℃静止培养。观察产气情况,选出耐酒度比较好的菌种。

将标签贴于各试管上,标10、12、14、16、18,按下表每管加入果汁量:

试管编号0 10 12 14 16 18 20 95%酒精/mL 0 1.05 1.26 1.4 1.68 1.90 2.15

果汁/mL 10 8.95 8.74 8.60 8.32 8.10 7.85

培养液含酒精%(v/v)0 10 12 14 16 18 20

2)耐SO2试验

按亚硫酸含量为6% 计,计算出60、100、120、180、240 mg/L浓度所需的量,分别加入到果汁中制成SO 2 不同浓度系列的液体培养基。

按下表加入果汁,然后加入杜氏小管倒置使其充满果汁,塞好棉塞,115℃ 20min灭菌。灭菌完后,待试管温度常温后按上表加亚硫酸(科密欧试剂SO2含量≥6%),加完后摇匀。最后在每发酵管中接入对数期酵母1×107个,28℃静止培养。观察产气情况,选出耐SO 2比较好的菌种。

将标签贴于各试管上,标1、2、3、4、5,按下表每管加入果汁量:

试管编号0 1 2 3 4 5

亚硫酸/uL 0 10 17 20 30 40

果汁/mL 10 10 10 10 10 10

培养液含SO2mg/L 0 60 100 120 180 240

五、技术指标

1.富集培养:指从微生物混合群开始,对特定种的数量比例不断增高而引向纯培养的一种

培养方法

富集培养基:富集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的作用:使混合微生物中的特定种的数量比例不断增高,并引向纯培养。

2.酵母菌镜检: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的细菌大几倍甚至

几十倍。因此,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3.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以计数酵母菌为例

(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悬液的酵母菌个数.

(2)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一般稀释10倍即可.

(3)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

(4)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

菌液用吸水纸吸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

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

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六、实验时间进程表

1.3月11日10:00-12:00

配制YEPD培养基(富集培养基),配制PAD培养基(酿酒酵母培养基)

将买来的苹果削皮,把果皮放到研钵捣碎,等待接种用

2.3月11日16:00-18:00

将配制好的YEPD培养基分装于100ml三角瓶内每瓶50ml高温灭菌冷却,然后分别取适果皮各三份接种,120r/min,28℃摇床培养4天

将PDA培养基灭菌,倒平板

将腐果装无菌袋置于恒温箱内培养

3.3月14日16:00-18:00

将富集培养液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在PDA培养基上,每个样品接三个平板,28℃恒温培养。

腐果表面长有白色菌落,镜检为酵母菌后,用接种环将其划线至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

4.3月16日14:00-17:00

第一次纯化:挑取单个菌落镜检为酵母菌后,用接种环将其划线至PDA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

将PDA培养基灭菌,倒平板待用

5.3月18日10:00-12:00

第二次纯化

配制PDA培养基,PYG培养基(菌种保藏培养基)

6.3月18日16:00-18:00

培养基、培养皿、试管灭菌

PDA培养基倒平板,PYG培养基倒斜面待用

7.3月19日10:00-12:00

观察酵母菌生长状况,镜检看是否已纯化

第三次纯化

8.3月20日10:00-10:30

观察平板上是否长菌,未长出

9.3月21日14:00-14:30

观察平板上是否长菌,未长出,老师建议明天再来看,可能是培养基有问题

10.3月22日14:00-15:00

第四次纯化

镜检无杂菌的接种倒斜面上,保藏菌种2株

11.3月23日14:00-16:00

镜检无杂菌的接种倒斜面上,保藏菌种3株

开始进行复筛前准备

12.3月25日10:00-12:00

发酵力试验:采用CO2失重法

制作酵母种子液:将配制好的YEPD培养基分装于5个100ml三角瓶内每瓶50ml高温灭菌冷却,然后将斜面上的5株菌分别接种到三角瓶中,120r/min,28℃摇床培养2天

13.3月27日14:00-19:00

稀释酵母种子液为2.67×108个/ml

配制PAD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分装于5个100ml三角瓶内每瓶80ml高温灭菌冷却,然后,将酵母种子液(2ml)对应接种到发酵培养基,称重,28℃恒温培养。

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采用杜氏管发酵法测定所筛选的酵母菌对乙醇(5%、6%、7%、8% 、9%)二氧化硫(30、60、60、90、120 mg/L)的耐性。将酵母菌分别接入含不同浓度的乙醇和不同浓度SO2的PDA培养基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观察杜氏管中气泡产生情况

14.3月28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15. 3月29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16.3月30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17. 3月31日14:00-17: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重复做一次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

18.4月1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19.4月2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20. 4月3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21.4月4日14:00-14:30

称取发酵培养基的重量,记录数据

观察酵母菌的耐受性试验现象。

实验四果酒酵母发酵

原始数据记录

1.果浆1.2L

2.果浆中总糖含量

F(g)G(g/ml)V(ml)V1(ml)V2(ml)V3(ml)X(g/L) 第一次0.0625 0.0025 23 1 20 1 10 第二次0.0625 0.0025 23 1 50 1 250 第三次0.0625 0.0025 23.5 1 50 1 187.5 第四次0.0625 0.0025 22.6 1 30 1 130 第五次0.0625 0.0025 24.2 1 50 1 50 第六次0.0625 0.0025 24.8 1 50 1 25

式中:X——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g/L;F——费林溶液Ⅰ、Ⅱ各5 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V1——吸取的样品体积,mL;V2——样品稀释后或水解定容的体积,mL;V3——消耗试样的体积,mL;G——葡萄糖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g/mL;V——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第一次测得果浆中糖的含量为10g/L,1.2L果浆中含糖12g,向果浆中加糖316g,最后到25g/L 测定酒度

3.果浆中酸的含量

式中:X ——样品中滴定酸的含量,g/L;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V1 ——样品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 ——空白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 ——吸取样品的体积,mL;S苹果酸=0.067

V1(ml)V0(ml)V2(ml)X(g/L)

第一次0.57 0.10 2 1.57

第二次0.50 0.09 1 2.75

第三次0.65 0.05 1 4.02

第四次 1.64 0.12 2 5.09

第五次0.63 0.05 1 3.89

第六次0.81 0.10 1 4.76

第七次0.61 0.05 1 4.20

第一次测得果浆中酸的含量为1.57g/L,向果浆中加入苹果酸4.43g

4.取100ml果汁加50ml蒸馏水,蒸馏得100ml液体,29o C下,测得酒精度7.5o,根据酒精度温度校正表得,20o C下,果汁的酒精度8o

实验方案

选取1-2种酿酒酵母进行小型酿酒实验,在品尝合格并符合规定的感官及理化指标后,选用常用菌种保藏方法对有价值的菌种进行保藏。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1.掌握果酒酿造的原理并对筛选果酒酵母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起酵时间、产酒精度、耐受性能)。

2.用实验十三所筛选果酒酵母进行小型酿酒实验,掌握果酒酿造一般工艺流程,并对自酿果酒进行感官品评和理化分析检测(糖度、酸度、酒精度)。

二、实验原理果酒发酵:果浆或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最后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可用以下反应式来说明:

果酒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现象。在每一步反应过程中都有酶的参与,除了最后生成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甘油、高级醇类、醛类物质之外,还会生成二磷酸己糖、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乙醛等许多中间产物。

果酒的发酵分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主发酵是将发酵液的糖分变成酒精,后发酵是继续分解残糖为酒精,加速酒的转化,使酒更加稳定。用人工培养的酵母发酵的称为人工发酵,利用天然酵母发酵的称为自然发酵。按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渣汁混合发酵和渣汁分离发酵两种形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样品:新鲜水果及压榨汁。

试剂:亚硫酸钠、乙醇、无菌水、化学纯液体石蜡、五氧化二磷、脱脂奶粉、10%HCl、干冰、95%乙醇、食盐、无水氯化钙、河沙、瘦黄土(有机物含量少的黄土)或者红土;

器皿:三角烧瓶(250 mL)、无菌试管、无菌吸管(1 mL及5 mL)、无菌滴管、接种环、40目及100目筛子、干燥器、安瓿管、冰箱、冷冻真空干燥装置、酒精喷灯、滤纸条(0.5×1.2 cm)冰箱,低温冰箱(-30 ℃),液氮冷冻保藏器,玻璃涂棒,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紫外线等(15W),磁力搅拌器,台式离心机,震荡混合器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自选酵母发酵性性能的检测试验:用筛选菌种发酵果酒

(1)果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鲜果→分选→破碎、除梗→果浆→分离取汁→澄清→清汁→ 发酵→倒桶→贮酒→过滤→冷处理→调配→过滤→成品

(2)工艺简述

1)发酵前的处理

前处理包括水果的选别、破碎、压榨、果汁的澄清,果汁的改良等。

①破碎、除梗:破碎要求每粒种子破裂,但不能将种子和果梗破碎,否则种子内的油酯、糖苷类物质及果梗内的一些物质会增加酒的苦味。破碎后的果浆立即将果浆与果梗分离,防止果梗中的青草味和苦涩物质溶出。

②二氧化硫处理:二氧化硫在果酒中的作用有杀菌、澄清、抗氧化、增酸、使色素和单宁物质溶出、还原作用、使酒的风味变好等。使用二氧化硫有气体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前者可用管道直接通入,后者则需溶于水后加入。发酵基质中二氧化硫浓度为60-100mg/L。(以葡萄酒为例:二氧化硫添加量的计算:[葡萄果实×70%×60]/[0.06×1000]。)此外,尚需考虑下述因素:原料含糖高时,二氧化硫结合机会增加,用量略增;原料含酸量高时,活性二氧化硫含量高,用量略减;温度高,易被结合且易挥发,用量略减;微生物含量和活性越高、越杂,用量越高;霉变严重,用量增加。

2)果汁的调整:取汁测定果汁中糖度和酸度,根据发酵需要调整糖度和酸度。

①糖的调整:酿造酒精含量为10%-12%的酒,果汁的糖度需17-20°Bx。如果糖度达不到要求则需加糖,实际加工中常用蔗糖或浓缩汁。

②酸的调整:酸可抑制细菌繁殖,使发酵顺利进行;使酒颜色鲜明;使酒味清爽,并具有柔软感;与醇生成酯,增加酒的芳香;增加酒的贮藏性和稳定性。干酒易在0.6%-0.8%,甜酒0.8%-1%一般pH大于3.6或可滴定酸低于0.65%时应该对果汁加酸。

3)酒精发酵

发酵分主(前)发酵和后发酵,主发酵时,将果汁到入容器内,装入量为容器容积的4/5,然后加入3%-5%的酵母,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20-28 ℃,发酵时间随酵母的活性和发酵温度而变化,一般约为3-12天。残糖降为0.4%以下时主发酵结束。然后应进行后发酵,即将酒容器密闭并移至酒窑,在12-28 ℃下放置1个月左右。发酵结束后要进行澄清,澄清的方法和果汁相同。

4)成品调配

果酒的调配主要有勾兑和调整。勾兑即原酒的选择与适当比例的混合;调整即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对勾兑酒的某些成分进行调整。勾兑,一般先选一种质量接近标准的原酒作基础原酒,据其缺点选一种或几种另外的酒作勾兑酒,加入一定的比例后进行感官和化学分析,从而确定比例。调整,主要有酒精含量、糖、酸等指标。酒精含量的调整最好用同品种酒精含量高的酒进行调配,也可加蒸馏酒或酒精;甜酒若含糖不足,用同品种的浓缩汁效果最好,也可用砂糖,视产品的质量而定;酸分不足可用柠檬酸。

5)过滤、杀菌、装瓶

过滤有硅藻土过滤、薄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果酒常用玻璃瓶包装。装瓶时,空瓶

用2-4%的碱液在50℃以上温度浸泡后,清洗干净,沥干水后杀菌。果酒可先经巴氏杀菌再进行热装瓶或冷装瓶,含酒精低的果酒,装瓶后还应进行杀菌。

(3)发酵性能测定

测定一个发酵周期内酒精度及含糖量变化,绘制发酵曲线,并对自制果酒进行感官评定,分析测定理化指标(糖度、酒度、酸度)。

还原糖、总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总酸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酒度的测定:蒸馏法。

酒度的测定

1. 实验目的和内容

1)采用酒精计法测定葡萄酒(果酒)中酒精度。2)适用于各种类型葡萄酒(果酒)中酒精度的测定,结果表示为体积百分数,即%(v/v),保留一位小数。

2. 实验原理以蒸馏法去除样品中的不挥发物质,利用酒精计和温度计直接读取酒精度和温度的示值,并加以温度校正,求得20℃时乙醇的体积百分数,即酒精度。

3. 实验材料全玻璃蒸馏器、酒精计、量筒。

4. 操作步骤

1)用一洁净、干燥的 100 mL容量瓶准确量取 100 mL(具体取样量应按酒精计的要求增减)样品(液温 20℃)于500 mL蒸馏瓶中,用50蒸馏水连续三次冲洗容量瓶,连接酒精蒸馏装置,加热蒸馏,直到蒸出的液体大约100毫升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将试样倒入洁净、干燥的100 mL量筒中,静置数分钟,待其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洗净、干燥的酒精计,再轻轻按一下,不得接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5 min,水平观测,读取与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换算成20℃时酒精度。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五、技术指标

1.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一)──费林试剂比色法

1.1 实验目的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1.2实验原理斐林氏溶液与还原糖共沸,其中斐林氏溶液中的Cu2+被还原糖还原为Cu2O (砖红色)时,反应达到终点,过量的还原糖使次甲基蓝指示剂蓝色褪去,显露出Cu2O的红色即为终点。

1.3 实验材料和用具

1)试剂

费林甲液:称取68.29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到1000ml。

费林乙液:称取346g酒石酸钾钠及100g NaOH,溶于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贮存于具橡皮塞玻璃瓶中。

0.25%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500g经98-105℃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浓HCl(防止微生物生长),用蒸馏水稀释到1000ml。

2)器具:电热恒温水浴锅,调温电炉,250ml锥形瓶,滴定管。

1.4 操作步骤

1)标定预备试验:吸取费林溶液A、B各5.00 mL于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水,摇匀,在电炉上加热至沸,在沸腾状态下用制备好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的蓝色将消失呈红色时,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继续滴至蓝色消失,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2)标定正式试验:戏取费林溶液A、B各5.00 mL于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水和比预备试验少1 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 2 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1 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

计算

式中:F——费林溶液A、B各5 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m——称取葡萄糖的质量,g;V——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3)葡萄酒样品还原糖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V1)于100 mL容量瓶中,使之所含还原糖量为0.2~0.4g,加水定容至刻度。吸取费林溶液A、B各 5.00 mL于250 mL 三角瓶中,加50 mL水和一定量的试样(试样所含还原糖量为0.2-0.4g),加热至沸,并保持2 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 1 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按式(4)计算。

4)葡萄酒样品总糖测定: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样品(V1)于100mL容量瓶中,使之所含总糖量为0.2~0.4 g,加5 mL盐酸溶液,加水至20 mL,摇匀。于68±1℃水浴上水解15 min,取出,冷却。用200 g/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加入2滴酚酞,用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调温至20℃,加水定容至刻度(V2)。吸取费林溶液A、B各5.00 mL于250 mL三角瓶中,加50 mL水和一定量的试样(试样所含总糖量为0.2-0.4g),加热至沸,并保持2 min,加2滴次甲基蓝指示液,在沸腾状态下于1 min内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至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X——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g/L;F——费林溶液Ⅰ、Ⅱ各5 mL相当于葡萄糖的克数,g;V1——吸取的样品体积,mL;V2——样品稀释后或水解定容的体积,mL;V3——消耗试样的体积,mL;G——葡萄糖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g/mL;V——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

1.5注意事项

1)本法是根据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Cu2+量固定)消耗的样液量来计算样液中还原糖含量,反应体系中Cu2+的含量是定量的基础,所以在样品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以免样液中引入Cu2+,得到错误的结果。

2)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否则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试剂有效浓度降低。

3)滴定必须是在沸腾条件下进行,其原因一是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二是亚甲基蓝的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的亚甲基蓝遇空气中的氧时会再被氧化为氧化型。此外,

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保持反应液沸腾可防止空气进入,避免亚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而增加消耗量。

4)滴定时不能随意摇动锥形瓶,更不能把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来滴定,以防止空气进入反应溶液中。

5)样品溶液应预测,其目的:一是本法对样品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以知道样液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继续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1分钟之内完成继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6)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液的体积,标定和测定时消耗的体积应接近,使反应体系碱度一致。热原一般采用800W电炉,电炉温度恒定后才能加热,热原强度应控制在使反应液在两分钟内沸腾,且应保持一致;否则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就会不同,引起蒸发量不同,使反应液碱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入误差。沸腾时间和滴定速度对结果影响也较大,一般沸腾时间短,消耗糖液多,反之,消耗糖液少。滴定速度过快,消耗糖量多,反之,消耗糖量少。因此,测定时应严格控制上述条件,力求一致。平行试验的样液消耗量相差不应超过0.1ml。

2.滴定酸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2.1 实验目的和内容

1)采用中和滴定法测定葡萄酒(果酒)中滴定酸的含量。2)适用于各种类型葡萄酒(果酒)中滴定酸含量的测定。以g/L报告其结果,测定值保留一位小数。

2.2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葡萄酒(果酒)样品中的滴定酸,用酚酞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由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葡萄酒(果酒)中滴定酸的含量。

2.3试剂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 :称取酚酞1.0g,溶于60mL乙醇中,用水稀释至100mL。

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

1)配制

将氢氧化钠配成饱和溶液,注入塑料瓶(或桶)中,封闭放置至溶液清亮,使用前虹吸上层清液。量取5m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入10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混匀。

2)标定

称取0.6 g于105~110 ℃烘至恒量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精确至0.0001 g。溶于50 mL 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以新制备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3)计算

按下式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C=m/(V1-V2) ×0.2042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m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V ——滴定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V1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2.4操作步骤

1)样品的测定

取调温至20 ℃的样品2.00-5.00 mL(取样量可根据酒的颜色深浅而增减)置于250 mL三角瓶中,加入中性蒸馏水50 mL,同时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摇匀后,立即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滴定至溶液微红色为终点,并保持30s内不变色,记录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起泡葡萄酒和加气起泡葡萄酒需排除二氧化碳后,再进行测定。

2)空白的测定

吸取中性蒸馏水5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同时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其余操作同1。

3)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滴定酸的量,以g/L表示:

式中:X ——样品中滴定酸的含量,g/L;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V1 ——样品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 ——空白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 ——吸取样品的体积,mL;Si ——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试样主体酸的质量。S酒石酸=0.075;S 苹果酸=0.067;S柠檬酸=0.064;S草酸=0.045

六、实验时间进程表

1.3月30日14:30-17:00

买苹果,制苹果浆,配制测定糖和酸的试剂

2.3月31日14:30-17:00

测定果浆的糖量和酸量,根据发酵需要调整糖度和酸度

活化菌种,将菌种接种到果浆中,28℃恒温发酵。

3.4月1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4.4月2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5.4月3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6.4月4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7.4月5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8.4月6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9.4月7日14:30-15:30

测定发酵果浆的糖量和酸量

10.4月8日14:00-16:00

用纱布过滤出果汁,测定其酒精度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固定化和酒精发酵 第一部分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目的 应用酵母菌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常见于含糖份比较高的环境中,如果园土、菜园土及果皮等的表面。多数酵母菌喜欢偏酸条件,最适pH为酵母菌生长迅速,容易分离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利用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加富培养,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纯化。 三、器材和用品 1、甘蔗、苹果皮、葡萄皮、果园土、菜园土等。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煮开10min后过滤取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分装三角瓶;试管斜面1支/组 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配方同上,不加琼脂加乳酸,按1000ml培养基加入5ml乳酸,pH为左右,再分装试管9ml2支/组。 4、无菌吸管3支/组、无菌培养皿、100ml无菌水1瓶/组、涂棒、美兰染液、显微镜、接种环等。 四、实验方法 1、接种:取果皮(不需冲洗)或土壤5克,加入到100ml无菌水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吸管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可见培养液变浑浊。 2、加富培养:用无菌吸管取上述培养液1m l,注入另1管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 3、镜检:用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取少量菌液置于载玻片上,中央滴一滴美兰染液,混合均匀后制成水浸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并可根据菌体是否染色来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因活细胞使美兰染液还原,故菌体不着色。 4、涂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制成平板,用无菌吸管取加富培养液到平板中,用涂棒涂匀后培养24h。 5、分离纯化:用接种环挑取单个酵母菌菌落,在平板上四区划线,培养后分

生物化学实验五 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五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三、器材与试剂 1〉材料 酵母粉。 2〉器材 乳钵、150ml锥形瓶、水浴锅、量筒、吸管、洗耳球、漏斗、滴管、试管、试管架、烧杯、离心机、滤纸、试管夹。 3〉试剂 (1)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2)酸性乙醇溶液:将0.3ml浓盐酸加入30ml的乙醇中。 (3)95%乙醇。 (4)乙醚。 (5)

1.5mol/L硫酸溶液。 (6)浓氨水。 (7) 0.1mol/L硝酸银溶液。 (8)三氧化铁-浓盐酸溶液: 将2ml 10%三氧化铁溶液(用FeCl 3·6H 2O配制)加入到400ml浓盐酸中。 (9)苔黑酚乙醇溶液: 溶解6g苔黑酚于100ml 95%乙醇中。 (10)定磷试剂。 a.17%硫酸溶液: 将17ml浓硫酸(比重 1.84)缓缓加入到83ml水中。 b. 2.5%钼酸铵溶液:将2.5g钼酸铵溶于100ml水中。 c.10%抗坏血酸: 将10g抗坏血酸溶于100ml水中,储于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色或棕色则失效。 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比例混合:17%硫酸溶液︰ 2.5%钼酸铵溶液︰10%抗坏血酸︰水=1︰1︰1︰2(体积分数)。

四、实验步骤 1〉RNA提取 将10g酵母悬浮于90ml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在乳钵中研磨均匀。将悬浮液转移至150ml 锥形瓶中。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后,冷却。(3000r/min)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缓缓倾入30ml酸性乙醇溶液中。注意要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倾入。待核糖核酸沉淀完全后,(3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用9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每次10ml。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后,再用乙醚将沉淀转移至漏斗中过滤。沉淀即为粗RNA,可在空气中干燥。作鉴定或测定含量用。 2〉鉴定 取200mg提取的RNA,加入 1.5mol/L硫酸溶液10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制成水解液并进行组分的鉴定。 (1)嘌呤碱: 取水解液1ml加入过量浓氨水,然后加入约1mL 0.1mol/L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嘌呤碱的银化合物沉淀。 (2)核糖: 取一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mL、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2ml和苔黑酚乙醇溶液 0.2ml。放沸水浴中10分钟。注意溶液是否变成绿色,说明核糖的存在。 (3)磷酸: 取一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ml和定磷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观察若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有磷酸存在。 五、结果处理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模板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doc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及类别: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果酒果醋的制作习题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同步练习 1.利用酵母菌醇酒时,从开始便持续向发酵罐内通往氧气,结果是() A.酵母菌大量死亡,酒精减产 B.酵母菌数量不变,酒精产量不变 C.酵母菌数量增多,酒精减产 D.酵母菌数量增多,不产生酒精 2.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所含成分的最大的区别是() A.前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B.后者必须含有有机成分 C.前者必须通往氧气 D.后者必须通往氧气 3.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温度恒定,水果抵抗虫害的能力强 B.温度适宜,容易保持水分 C.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4.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与氧气体积之 比为5:3,这是因为() A.有1/4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2的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 5.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过程加快的一项是() 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丙酮酸的氧化 D.ATP的生成 6.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7.到了冬季,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存在形式是() A.孢子 B.芽孢 C.受精卵 D.精子 8.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 B.自养厌氧 C.异养需氧 D.异养厌氧 9.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直接变为() A.醋酸 B.乙醛 C.乙酸 D.乙烯 10.关于酵母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 B.酵母菌的同化作用方式是自养型 C.酵母菌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D.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无氧呼吸 11.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醋酸() A.氧气、糖源充足 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 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 D.氧气、糖源都缺少 12.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 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 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D.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实验 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六酵母RNA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目的】 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种RNA含量较多。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鉴定依据:磷酸与定磷试剂反应产生蓝色物质。核糖与苔黑酚作用产生绿色物质。嘌呤碱与硝酸银能产生白色的嘌呤碱银化合物沉淀。 【实验器材】 150 ml锥形瓶、水浴、量筒、漏斗及抽虑瓶、吸管7、滴管8、试管及试管架9、烧杯、离心机、漏斗 【试剂和材料】 1、0.04 mol/L氢氧化钠溶液; 2、酸性乙醇溶液:将0.3毫升浓盐酸加入30毫升乙醇中; 3、95%乙醇; 4、乙醚; 5、1.5 mol/L硫酸溶液; 6、浓氨水; 7、0.1 mol/L硝酸银溶液; 8、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将2 ml 10% 三氯化铁溶液(用FeCl3·6H2O配制)加入到400 ml浓盐酸中; 9、苔黑酚(地衣酚)乙醇溶液:溶解6 g苔黑酚于100 ml 95% 乙醇中(可在冰箱中保存一个月); 10、定磷试剂:(1)17% 硫酸溶液:将19 ml浓硫酸(比重1.84)缓缓加入到83 ml 水中(2)2.5% 钼酸铵溶液:将2.5 g钼酸铵溶于100 ml水中(3)10% 抗坏血酸溶液:10 g抗坏血酸溶于100 ml水中,贮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或棕色则失败,需纯化抗坏血酸)。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如下比例混合。17% 硫酸溶液:2.5%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葡萄糖 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L L MgSO41g/L FeSO4 L 酵母膏 L 孟加拉红 L (富集用)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蔗 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布 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养 用)(富集用) ★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L 121℃ 20min (分离保存 用) 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L 葡萄糖10g/L L L 孟加拉红L 氯霉素L 琼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L 硫酸镁 L 硫酸亚铁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 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3.筛选: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果酒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材料:新鲜西瓜半个,新鲜的酵母,水果刀,榨汁机,矿泉水瓶,纱布 二、原理: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①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 C6H12O6+6O2→6CO2+6H2O;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 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缺氧,呈酸性的溶液中,酵母液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三、实验步骤: 1、清洗消毒实验用具,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将西瓜表面洗净,在消过毒的环境下将西瓜切成块; 3、将切好的西瓜放入榨汁机中,榨汁。 4、用纱布将西瓜汁过滤除去渣滓,装入事先清洗消毒过的矿泉水瓶,再加入适量酵母菌,密封瓶口。装入的西瓜汁不宜超过瓶子体积的2/3; 5、将瓶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发酵; 6、定期观察果酒的颜色,是否出现气泡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下来;果酒的瓶每天定时排放气体,以免产生的气体过多将瓶涨破;

7、大约10天左右,即可品尝果酒,从色泽,酒味,果香味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与讨论。 四、实验记录与结果 1、将西瓜汁静置一天后,发现矿泉水瓶膨胀,瓶内产生气泡。 2、放气时,大量气体逸出,带有果香味与酵母菌发酵的味道。 3、7天以后瓶内气体产量逐渐减少,放气频率下降。有酒味。 4、10天后,果酒基本酿好,有浓郁果味与酒味。 五、实验注意事项总结 1、榨汁机、发酵瓶、纱布等实验用具应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或出气口,不要完全揭开瓶盖或出气口。 2、应当将温度控制在18~25℃范围内。因为温度对酵母菌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酒精的消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3、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酵液被对果酒有害的微生物污染,以至果酒变质。如充气和排气时不要完全拧松和拧紧排气口。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 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 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 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 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果酒和果醋发酵技术

果酒和果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 2 C.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下列属于发酵工程的过程依次是() ①提取目的基②发酵过程③动物细胞融合④菌种的选育⑤固定化⑥灭菌⑦扩大培养⑧植物组织培养⑨培养基配制⑩分离提纯。 A.①⑦⑥⑤⑩ B.①④⑥⑦⑤⑩C.④⑥⑦⑤⑩ D.④⑨⑥⑦②⑩ 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生产酒精阶段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A.玉米和有氧 B.玉米和无氧 C.大豆粉和有氧D.大豆粉和无氧 4.如图表示工业上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所需的最适温度不相同B.过程②需要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C.若过程①人工接种酵母菌可以缩短苹果酒的酿制时间 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5.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B.果醋发酵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 C.制作腐乳时,应防止毛霉以外的其它微生物生长D.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6.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主要菌种不一定是真核生物B.温度控制必须保证微生物繁殖最快 C.发酵过程会产生CO 并释放热量D.可通过色、香、味等对产品进行评价 2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不需接种酵母菌但需要人工接种醋酸菌B.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C.实验中可通过控制发酵温度防止杂菌污染D.在进行果醋发酵前,需要适当调节发酵液的pH等8.在酿酒和酿醋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的空间B.葡萄先除去枝梗,再冲洗多次 C.所用的发酵微生物,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成形的细胞核 D.制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时间控制在10?12d 9.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异养的真核生物B.发酵全过程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免降低产品品质C.发酵过程都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腐乳制作温度最高 D.产品中都需添香辛料和盐等佐料,以提高产品的口感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果酒酵母发酵及菌种保藏

果酒酵母发酵及菌种保藏 选取1-2 种酿酒酵母进行小型酿酒实验,在品尝合格并符合规定的感官及理化指标后,选用常用菌种保藏方法对有价值的菌种进行保藏。 1. 实验目的和内容 1)掌握果酒酿造的原理并对筛选果酒酵母菌种进行发酵性能测定(起酵时间、产酒精度、耐受性能)。2)用选育果酒酵母进行小型酿酒实验,掌握果酒酿造一般工艺流程。 3)了解并掌握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4 )学习几种常用菌种保藏方法:斜面传代保藏方法、液体石蜡保藏方法、沙土管保藏方法、冷冻干燥保藏方法。 2. 实验原理 果酒发酵:果浆或果汁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最后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可用以下反应式来说明: 果酒发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现象。在每一步反应过程中都有酶的参与,除了最后生成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甘油、高级醇类、醛类物质之外,还会生成二磷酸己糖、磷酸甘油醛、丙酮酸、乙醛等许多中间产物。 果酒的发酵分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主发酵是将发酵液的糖分变成酒精,后发酵是继续分解残糖为酒精,加速酒的转化,使酒更加稳定。用人工培养的酵母发酵的称为人工发酵,利用天然酵母发酵的称为自然发酵。按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渣汁混合发酵和渣汁分离发酵两种形式。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经过分离纯化选育的酿酒酵母要经历长期的保存必须要用实验方法对其保藏,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 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代谢能力 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 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种保藏方法虽多,但都是根据这三个因 素而设计的。 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早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图样中各类微生物的含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放线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较多的土壤中较多;霉菌在含有机质丰富、偏酸性、通气性较好的土壤中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酒曲、面肥、水果表皮、果园土壤中数量多些。(一)菌源 1土样用无菌的采样小铲在橘树果园中取土壤表层下1~10cm土壤10g,装入灭菌的牛皮纸袋内。封好袋口,记录取样地点、环境及日期。图样采集后应及时分离,饭不能立即分离的样品,应保存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以减少其中菌相的变化。 2面肥 (1)面粉500克,白酒100克,水250,和好静置发酵就可以了。冬季10个小时。(2)在温水中兑一点酒,倒入适量面粉拌匀后放入绝缘保温盛器(陶瓷,砂锅)中,用布将整个盛器盖好置于温度较高处,6小时后即成面肥。 *以上方法做出的面肥只能保存几天,不宜放置太久。 3水果果皮 桔子和葡萄等的果皮上含有数量较多的酵母菌,既可单独作为菌源也可以和果园土壤作为混合菌源。 (二)酵母菌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 称取菌源1g,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装有玻璃珠的锥形瓶中。振荡20min,即成10-2的菌源悬液。再一次稀释成10-4、10-5、10-6三个稀释度。 2涂布法分离 取融化并冷却至45~50度左右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每皿分别倾注约12ml培养基到培养皿内。注意,温度过高易将菌烫死,皿盖上冷凝水太多也会影响分离效果;低于45度培养基易凝固,平板高低不平。呆平板冷却后,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已经制好的菌源稀释液10-4、10-5、10-6三个稀释度菌悬液各0.1ml,依次滴加于相应编号的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平板上。每个稀释度做2~3个平行皿。左手拿培养皿,并用拇指将皿盖打开一缝,再火焰旁右手持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自平板中央均匀向四周涂布扩散。注意,切忌用力过猛,这样会将菌液直接推向平板边缘或将培养基划破。3培养 接种后,平版倒置于30度恒温箱中,培养2~3天,观察结果。 4纯化 用接种环挑取单个单个酵母菌菌落,在平板上四区划线,培养后分离得到单个菌落。 酵母扩培方案 一、培养基制备 (一)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新鲜麦芽汁一般为10-15波林。 2.配制方法 (1)用水将大麦或小麦洗净,用水浸泡6-12h,置于15℃阴凉处发芽,上盖纱布,每日早、中、晚淋水一次,待麦芽伸长至麦粒的两倍时,让其停止发芽,晒干或烘干,研磨成麦芽粉,贮存备用。 (2)取一份麦芽粉加四份水,在65℃水浴锅中保温3-4h,使其自行糖化,直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3(DOC)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 吴英玲 10197020 10生物创新班 摘要: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可利用乳酸豆芽葡萄糖培养基富集培养酵母菌,然后在YPG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将分离的酵母菌转接于YPG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箱内 4 ℃下保存。用TTC显色剂及杜氏小管观察法筛选出发酵能力高的酵母菌。并通过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微生物鉴定。采用PVA-海藻酸钠固定化技术固定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关键词:酵母菌分离鉴定固定化酒精发酵 Abstract: Yeast like acid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actic acid glucose medium enrichment culture yeast, bean sprouts and purification by marking method on the YPG culture medium of yeast will transfer separation of the yeast in the YPG cant medium cultivation, staying long placed in the refrigerator after use the TTC chromogenic agent, save and duchenne tubular observation screen high fermentation ability by colony morphology of yeast cel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ans to identify the microorganisms using PVA - sodium alginate immobilized technology fixed yeast cells for ethanol fermentation。 前言 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卵圆形、圆柱形,其菌落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专性或兼性好氧,广泛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馒头、面包等食品发酵;在工业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淀粉与微生物篇一: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

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技术; 2.无菌操作技术; 3.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4.工业微生物的检测及保藏。 ?基本原理 1、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用于培养、分离、鉴定和保存各种微生物的营养基质。也适合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积累各种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营养类型各异以及实验目的不同,因此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在配置时根据微生物对PH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由于本次实验主要是分离纯化酵母菌,所以配置的培养基是适合酵母菌生长麦芽汁平板培养基,同时添加抗生素抑制霉菌及其它菌的生长。 2、接种和培养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被其它微生物所污染,关键在于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操作,但是绝对无菌是不可能的,只能人工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所以本次实验无菌操作是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把特定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而获得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叫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首先根据其生长特性设计只利于此菌生长的条件,再根据各种稀释法使他们在固体培养基上单独长成菌落。分离纯化的方法通常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此次实验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 4、微生物检测项目最常用的是细胞数的检测,方法比较多,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CFU)、光电比浊计数法等。本次实验设计酵母菌的数量检测,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器材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锅、电热干燥箱、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水浴锅、电炉、铜锅、酒精灯、接种环、电子天平、研钵、光学显微镜、血细胞计数器 玻璃器皿 烧杯、锥形瓶、大小试管、培养皿、漏斗、三角涂棒、吸管、试管架、玻璃涂棒、盖玻片 试剂与材料 苹果、大麦芽、琼脂、蒸馏水、碘液、抗生素、染色液 其它 纱布、滤纸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选择 酵母菌一般在果园的土壤中或者水果的表面含量较多,因此选择苹果为样品。 (二)、样品的处理 制备苹果悬液 1.首先将1g苹果在研钵中磨细,放入装有10ml生理盐水和玻璃珠的100ml三角瓶中去。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普通高中相关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菠菜叶、青菜叶、大叶黄杨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