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

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 (条目数M)] 100

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3、示例示例1 :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56分, 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三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v 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三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示例2 :某人各体质类型转化分如一:平和质75分,气虚质16分, 阳虚质27分,阴虚质25分,痰湿质32分,湿热质25分,血瘀质1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平质转化分三60分,同时,痰湿质转化分在30~39之间,可判定为痰湿质倾向,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基本是平和质,有痰湿质倾向。

4、表格

阳虚质

阴虚质

气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血瘀质

特禀质

气郁质

平和质

(注:标有*的条目需先逆向计分,即:1-5 , 2-4 , 3-3 , 4-2 , 5宀1,再用公式转化分。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精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工作总结 20××年度,我会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民政部等上级单位的关怀、指导下,在学会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会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和××全会及中国科协×大会议精神,围绕中医药行业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紧密团结依靠广大会员,树立以 人为本的科学工作作风,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促进学术发展为己任,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得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综合情况 20××年,共举办全国性学术活动83次,交流论文8000余篇;开展继续教育项目66项,培训人员6000余人次;举办科普讲座及科普展览56次,受众达8万余人;表彰先进集体163个,奖励中医药科技人员979名;总会直接发展会员835名;20××年筹措经费72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学科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学会从分会管理建设入手,认真执行《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分会的行为。

根据中医药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步调整分会设置,加强分会管理,强化分会职能,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使各分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医药 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0××年组织实施了中医内科分会、中药炮制分会等9个分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20××年度,先后组织筹备成立了中医血栓病 分会、中医继续教育分会和中医肾病分会,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学术交流 ⒈重要学术活动 学会进一步明确学术交流的创新导向,先后组织了"纪念'衡阳会议'××周年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峰会"、"中医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论坛"等重要的会议,扩大了中医药的影响力,树立了学会的形象,为加强国内外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⒉国内学术会议 20××年学会在国内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 交流大会"、"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外治特色技术演示大会"等60次学术会议。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学科发展和不同学科间的的交叉与融合。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1.表现---疲乏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测试: 容易疲乏 容易气短心慌 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 比别人容易感冒 喜欢安静懒于说话 说话时声音低弱无力

活动量稍大就易出虚汗 2.分析 过劳---劳则气耗 疾病造成影响 脾胃运化功能不好 营养不足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养生补中益气补脾胃之气 山药健脾益气滋润 大枣补气养血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汤: 生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党参柴胡甘草当归注意自身精神调整自信有目标 阳虚质(C型) 1.表现---怕冷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测试: 手脚发凉 胃部、背部或膝部怕冷

衣服穿的比别人多 讨厌冬天,喜欢夏天 容易感冒 吃凉东西会拉肚子 小肚子一吹风马上不舒服 2.分析阳气不足 不要长时间吹空调—身体要与大自然相互调节适应 不要熬夜---损失阳气 不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性寒凉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3.养生温阳补气 生姜祛风寒温胃散寒暖胃姜丝用可乐煮汤喝 韭菜韭菜仔温阳补气 核桃温补 小桃木敲打背脊督脉生发阳气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补肾阳)熟地肉桂附片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注意身体精神的调节舒展、激活内在的动力多晒太阳 阴虚质(D型) 1.表现----缺水怕热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

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一)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

中医体质辨识9种体质汇总

体质: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辨体描述: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饮食应有节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体质:阳虚质(B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辨体描述:阳虚体质易患肥胖、骨质疏松、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水肿、痛经、月经延后、闭经、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等疾病。 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药物可酌情服用金匮肾气丸等。

体质:阴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辨体描述:阴虚体质易患高血压、心律失常、脑中风、咽炎、肺结核、糖尿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 饮食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鸭肉、百合、豆浆、银耳、木耳、梨等。少吃狗肉、虾、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 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药物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等。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中医药概论》是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常用中药和方剂,能辨识中药材、中药饮片,了解中药的加工、炮制方法。能综合运用中医、中药、炮制、方剂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和研究,为中药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建设成“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与后续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得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镇、辨证、防治原则、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及应用、方剂学基础知识等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究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医院见习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的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会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能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中医体质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1、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会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条目数是如下阳虚质共7条、又如下湿热质除了男(女)共6条。2、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下表。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表 体质类型条件判定结果 平和质转化分≧60分 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 30分 转化分≧60分 基本是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 40分 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否 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是转化分30~39分倾向是转化分﹤30分否 4、表格

阳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条目数(1)您手脚发凉 吗? 1 2 3 4 5 条目数(2)您胃脘部、 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1 2 3 4 5 条目数(3)您感到怕冷、 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1 2 3 4 5 条目数(4)您比一般人 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 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 1 2 3 4 5 条目数(5)您比别人容 易患感冒吗? 1 2 3 4 5 条目数(6)您吃(喝) 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 者怕吃(喝)凉东西吗? 1 2 3 4 5 条目数(7)你受凉或吃 (喝)凉的东西后,容易 腹泻(拉肚子)吗? 1 2 3 4 5 判断结果:□是□倾向是□否 阴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条目数(1)您感到手脚 心发热吗? 1 2 3 4 5 条目数(2)您感觉身体、 脸上发热吗? 1 2 3 4 5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知识[1]

中医体质辨识体检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中医体质辨识体检? 答:中医体检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人体阴阳平衡,五脏相生相克的原理,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被检者的中医体质及当前机能状态,针对不同体质给出中医治疗的对策和日常调理的指导,包括饮食禁忌,食疗建议、四季进补注意事宜、健康习惯培养等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中医辨识体检? 答: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形:头晕头疼、两眼干涩、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躯体出现这些状态后,到医院又检查不出异常指标,而此类情况正好属于中医体检中的病理体质所能涵盖的内容,中医体检对此能够大显身手,发挥优势。 通过中医体检确定的体质类型,可根据各人的体质状况,分别配制方便、有效的中药及制定相应食疗、情志、起居等各方面的指导,逐步调理,达到养生益体的效果。 三、什么是中医体质? 答: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含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胎儿、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阶段,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具有动态可调性。体质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进一步认识体质:有人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脸上长了包。那么多人都吃火锅,可能只有一个人长包了。夏天吹电风扇,一个人说再开高一点,有的人说再开低一点。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冰箱的东西就要拉肚子,有

人则喜欢吃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事物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 四、我们是怎么分体质的? 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经过近30年的研究,综合了古今中外各家学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形成目前最成熟的“九分法”中医体质分型学说,即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基本体质类型,并对体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表述,建立了中医体质文献数据库及标准化体质辨析量表,此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做为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有效工具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 五、体质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答: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失调的内在依据。不同体质者在生理特性之表现、疾病易感性与发展上均有所不同。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的不同,故不同体质的人对疾病的反应也不一样,发病情况就有差别。现代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体质对某些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 六、个性化体质辨识如何进行? 答:个性化的体质辨识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借助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进行初步的体质信息收集,其次通过专家对受检者的舌象、脉象等的观察进一步收集评判数据,然后经计算机将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得出初步体质辨识结果。最后我们还会视情况进一步的健康问卷调查,最终分辨出体质类型。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规范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要执笔人:王斌、忻凌、周洪伟、汪涛、史华新、曹馨宇、余海滨、郭玉峰、陆丽明、张妮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一)任务来源 (1) (二)目的意义 (1) (三)制作单位 (1) (四)主要工作过程 (1) (五)主要起草人员 (2) 二、确定团体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论据 (2)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编制原则 (2) (三)主要技术内容 (3) 三、主要编制过程 (4) (一)组建标准起草组 (4) (二)系统收集相关材料 (5) (三)编制技术规范 (6) 、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6)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六、贯彻团体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七、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附件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批文 (8) 附件二:专家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 (9)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规范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源异构中医科学数据汇交系统的研发”(2017YFC1703505)课题和“多维多层多态中医药知识图谱及时空演化模型研究”(2017YFB1002302)课题资助。《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于2018年1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作为团体标准立项。 (二)目的意义 编制《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规范的数据采集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后期临床数据的分析质量。 (三)制作单位 《中医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操作规范》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出,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编制。 (四)主要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技术路线图如下: 本技术规范的编制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主要阶段时间进度工作安排及内容 项目申报2017.12 项目申报立项 项目启动2018.1 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标准起草组 撰写规范草案2018.1-2018.6 讨论规范编制内容框架 检索、收集文献等,形成规范草案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_ZYYXH_T157_2009_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ZYYXH /T157 - 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 04 - 09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关于体质的术语及定义、中医体质的9种基本类型、中医体质类型的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体质的分类、判定及体质辨识治未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医体质constitution of TCM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 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3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 3. 1 平和质(A型) 3. 1. 1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3. 1. 2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 1. 3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3. 1. 4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3. 1. 5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3. 1. 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强。 3. 2 气虚质(B型) 3. 2. 1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3. 2. 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 2. 3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3. 2. 4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3. 2. 5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3. 2. 6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 3 阳虚质(C型) 3. 3. 1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3. 3. 2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3. 3. 3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3. 3. 4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3. 3. 5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指导表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报告 姓名性别年龄测试日期 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 体质类型: 平和质(是倾向是)气虚质(是倾向是)阳虚质(是倾向是) 阴虚质(是倾向是)痰湿质(是倾向是)湿热质(是倾向是) 血瘀质(是倾向是)气郁质(是倾向是)特秉质(是倾向是) 平和质体质养生保健《重在维护》 【情志调摄】宜保持平和的心态。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饮食调养】饮食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注意戒烟限酒。 【起居调摄】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穿戴求自然。 【运动保健】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选择运动健身项目。 【穴位保健】(1)选穴:涌泉、足三里。(2)定位: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3)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气虚质体质养生保健宜《益气培元》

【情志调摄】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等。【饮食调养】宜选用性平偏温、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大米、小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香菇、莲子、白扁豆、黄豆、豆腐、鸡肉、鸡蛋、鹌鹑(蛋)、牛肉等。尽量少吃或不吃槟榔、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起居调摄】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运动保健】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如八段锦。在做完全套八段锦动作后,将"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避免剧烈运动。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提肛法: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首先吸气收腹,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之后,再缓慢放松呼气,如此反复10~15次。 【穴位保健】(1)选穴:气海、关元。(2)定位: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3)操作:用掌根着力于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每个穴位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还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增加温阳益气的作用。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每次10分钟。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不要烫伤皮肤。温和灸可每周操作1次。 阳虚质体质养生保健《益气温阳》 【情志调摄】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宜欣赏激昂、高亢、豪迈的音乐,如《黄河大合唱》等。 【饮食调养】宜选用甘温补脾阳、温肾阳为主的食物,如羊肉、鸡肉、带鱼、黄鳝、虾、刀豆、韭菜、茴香、核桃、栗子、腰果、松子、红茶、生姜等。少食生冷、苦寒、黏腻食物,如田螺、螃蟹、海带、紫菜、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甘蔗、梨、绿豆、蚕豆、绿茶、冷冻饮料等。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 【起居调摄】居住环境以温和的暖色调为宜,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平时要注意腰部、背部和下肢保暖。白天保持一定活动量,避免打盹瞌睡。睡觉前尽量不要饮水,睡前将小便排净。

中医表7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省级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2019年 试行)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流程 (3) 第一节提案 (3) 第二节立项 (3) 第三节起草 (4) 第四节征求意见 (4) 第五节技术审查 (5) 第六节批准 (5) 第七节编号、发布 (6) 第八节复审与转化 (6) 第三章知识产权管理 (7) 第四章附则 (7)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建议书 (10)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工作程序(试行) (14) XX省中医药学会学会标准《××××××》编制说明 (18)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审查单 (26) XX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复审结论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推动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提高中医药标准的质量,规范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的管理,依据 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2019〕1号),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是由XX省中医药学会负责组织和制定供会员单位或社会采用的中医药标准,须经XX省中医药学会审核通过和批准发布。 第三条 XX省中医药团体标准坚持政府引导、学会主导、技术组织支撑的管理方式进行。XX 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负责XX省中医药学会 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XX省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 组”)负责团体标准的流程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本办法组建的“编制工作组” 负责相应的团体标准的具体编制和申报工作。 第四条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守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 2.接受XX省中医药局和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依法、有序的开展工作; 3.积极倡导中医药相关的医疗保健机构、健康和服务业机构、相关企、事业等市场 主体参与团体标准制、修订的活动; 4.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吸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教育科 研机构、检测及认证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代表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 5.选题应优先考虑创新和市场需求,响应先进国际标准的标准,严于现行国家标准 和行业标准的标准,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空白的标准; 6.团体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分析, 进行实验、论证,切实做到科学有效、技术指标先进,提升中医药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团体标准的编制人员应当在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开发或管理等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医学博士学位,并接受过标准化知识培训。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二)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和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五)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抽查填写完整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抽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00%。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T/CACM ×××—20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Stable Angin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稿件类型:公开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时间:2019年6月30日) 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目录 前言 (4) 引言 (5)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6)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及定义 (6) 3.1 心绞痛 (6) 3.2 胸痹(心痛) (6) 3.3 心血瘀阻证 (6) 3.4 气滞血瘀证 (7) 3.5 痰浊闭阻证 (7) 3.6 寒凝心脉证 (7) 3.7 气虚血瘀证 (7) 3.8 气阴两虚证 (7) 3.9 心肾阴虚证 (7) 3.10 心肾阳虚证 (7) 4 流行病学特点 (7) 5 诊断 (7) 5.1疾病诊断标准 (8) 5.2疾病分期 (8) 5.2.1发作期 (8) 5.2.2缓解期 (8) 5.3严重程度评估 (8) 6 病因病机 (8) 7 辨证论治 (8) 7.1发作期 (8) 7.2缓解期 (9) 7.2.1心血瘀阻证 (9) 7.2.2气滞血瘀证 (9) 7.2.3痰浊闭阻证 (10) 7.2.4寒凝心脉证 (11) 7.2.5气虚血瘀证 (11) 7.2.6气阴两虚证 (12) 7.2.7心肾阴虚证 (12) 7.2.8心肾阳虚证 (13) 8 针灸治疗 (13) 9 心脏康复 (14) 10 预防调摄 (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 A.1 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15)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划分九种体质 昨天,记者从中华中医药学会获悉,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今天将出台,此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分类和体质辨识研究及应用的规范性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中医体质9种基本类型与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每种体质分别在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心理特征等六大方面进行判定。据悉,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用,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参考依据。(记者徐晶晶) 9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 ●平和质 特征:正常的体质。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 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 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阴虚质 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调节: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血瘀质

特征: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调节: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痰湿质 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调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湿热质 特征: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气郁质 特征: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易失眠。调节: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特禀质 特征:这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调节: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等。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 (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 (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2019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名单 一等奖8项 201801-01ZY-17中药整体质量操纵标准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果德安吴婉莹侯晋军笪娟钱勇谢天培姜宝红杨敏刘璇姚帅龙华丽蔡录影屈华王秋蓉冯瑞红 201801-02ZY-16通络药物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的作用和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跃进赵京林李向东张海涛尤士杰胡奉环金辰程宇彤段炼康晟罗富良 201801-03LC-90基于临床系统生物学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研究与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清华大学崔月犁传统医药研究中心 李平罗国安梁琼麟张浩军肖诚冯建春赵婷婷严美花王义明范雪梅董晞 付桂香路晓光杨丽平赵铁 201801-04ZY-06熊胆粉特有药用价值及熊胆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喜军吴修红孙晖靳哲朴成玉辛笛张爱华闫广利孙畅李杏花张宁李丽静郭冷秋孙文军韩莹 201801-05JC-06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创建与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程海波吴勉华周仲瑛沈卫星周红光孙东东李柳陈海彬李黎李沫涵卢伟李博王明艳许惠琴朱华旭201801-06JC-37密蒙花提取物治疗干眼症的基础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清华姚小磊王方李怀凤彭俊王芬陈佳文李海中吴权龙谭涵宇 201801-07ZY-13中药大品种丹红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质量操纵及产业化 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开大学赵步长王跃飞朱明军韩际宏樊官伟陈韵岱李学林王益民黄衍民王少峡王晶姜苗苗赵菁王丹丹贾力夫201801-08LC-60针灸的血管调控作用及刺井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栋郭义石现张庆萍罗明富潘兴芳韩为李飞李顺月周智梁王频左芳 宋晓晶周丹王淑友 二等奖24项 201802-01LC-82程莘农针灸理法方穴术辨证思想集粹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王莹莹杨金生程凯王宏才杨金洪杨莉高金柱王亮陈滢如徐青燕 201802-02LC-54常见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沈洪唐旭东王垂杰黄穗平赵文霞魏玮王宪波李慧臻时昭红 201802-03ZY-10名贵中药资源分子系统学及其药材的分子鉴别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贵阳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袁媛黄璐琦金效华彭华胜蒋超周涛崔光红李旻辉杨健王学勇 201802-04LC-61复方叶下珠防治乙肝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与实验研究 深圳市中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