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春燕

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hina

摘要: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外语教育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改革,但我们对复合型人才的理论总结和提升远远滞后于实践。本文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的现状,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精英型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durable innov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bstraction lags far behind th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xploration, points ou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cultivation models in China, and analyses three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elite talent; model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

1.1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创立与发展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使然。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和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出现了经贸英语课程。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课程被称为“外贸英语”,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

英语人才需求变化促发了我国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尝试始于部分外语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从1983年起陆续开设了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对外汉语、教育技术、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广告学等9个复合型专业。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英语系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语言学、国际新闻、外事翻译、国际文化交流、英法双语等专业方向。西安外国语学院从1992年起在英语专业设立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专业方向班等。90年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最高的时期,也是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阶段,各种意见在学术刊物上纷纷发表。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也都摸索出一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秦秀白、吴

古华,1999)。经过十几年的探讨和试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已经初具规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但是,高校外语专业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那时起一直成为激烈争论的话题。有人坚持“经院式”的培养模式,认为英语专业应培养通用型的人才。当时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官员对这个问题发表了明确看法。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视察工作时,就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的方向和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掌握专业和掌握外语的人才”(参见戴炜栋、张雪梅,2007)。

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组织并审定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1998) 。该文件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一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件在明确高校外语专业的发展方向上起了重大作用,对于中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何其莘等,1999;蔡伟良,2009)。

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们的共同努力和研究,制定了第二版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并在2000年正式颁布实施。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从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便以大纲的形式确立下来。

1.2 英语院系充当新学科的“孵化器”

新世纪的十年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截至到2008年12月全国有约900所院校经教育部审批后兴办了本科英语专业点,开设日语专业的400多所,开设俄语专业的100多所,开设法语专业的有80多所,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也有50多所。全国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已达到20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包括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有40余个(参见戴炜栋、吴菲,2010)。

为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外语人才,同时也是对外语人才的进一步精细化分工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英语人才的需求,一些外语类院系充当学科“孵化器”的作用,不断孵化相关专业,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一些外语类院校具有英语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专业教师纷纷创办“商务英语学院”、“翻译学院”、“文化交流学院”、“高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目前我国有近700所院校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或专业方向(陈建平,聂利亚,2009)。

相关的专业也应运而生。2006年翻译专业进入教育部新增本科试办专业目录,2007年商

务英语专业首先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试行设立。到2010年,全国已陆续有28所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大学获得翻译专业的试办权,15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翻译专业涵盖了汉语、计算机、法律、经济、科技等多门学科,而商务英语专业则涵盖了贸易、金融、管理、营销、旅游、法律、物流、海事等学科,这些专业的设立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二、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精英型和应用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

随着2000年版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人们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

才的培养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讨论。《大纲》在得到广泛支持的同时,也引来一些不同的声音。如谭卫国(2000) 、方健壮(2001) 、汪家树(2002) 、孙玉华(2003)等,他们认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能力培养、重教学手段的更新,做到了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不同看法,如刘天伦(1996) 、王守仁(2001)和刘毅(2000)等,他们担心实施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很可能会在总体上削弱常规英语专业较强的人文倾向,模糊了专业界限。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并存的现象:一种是精英型人才培养(也称人文通识型、通才型、通用性、经院式人才培养),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回归人文,强调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致力于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外国语学院等。另一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又称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即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如商务)人才类型,注重的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如各院校的“商务英语学院”、“翻译学院”、“文化交流学院”、“高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这种争论和实践至今尚未平息。具有代表性的是精英学派和应用学派。应用型学派(如戴炜栋,1999a,1999b,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等)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意义、基准要点、人才规格、能力要求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全面的探索和论证,认为:“注重差异,因地、因校制宜,探索发展新路”(戴炜栋,1999a),倡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戴炜栋、张雪梅,2001),并从课程设计(徐海铭,2005)、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刘春燕,2010)以及国际性高端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顾伟勤、梅德明,2008)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成败在于对教学质量和管理的提高和监控,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学科素养和批判能力等4方面的才能。”(戴炜栋、张雪梅,2007)而精英学派则认为:“我国英语专业应该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兼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正是基于人文通识教育

的理念,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将自己的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型、通识型精英人才。’”“所谓通用型英语人才是指英语技能熟练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知识面宽广、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的专业人才。学生入学水平比较高、师资条件比较好的院校还可以考虑培养精英型的英语专业人才,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翻译、外交、外事和跨文化交流人才以及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胡文仲、孙有中,2006: 245) 。还有人提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精英教育培养英语本科人才(钟美荪,2006) 。

两种观点互相对立,但并不互相矛盾。“胡文仲教授提出的培养人文通识型英语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并不矛盾。随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上自然地与其他的功能分离,通识型外语人才教育是一种理想,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文素养的需求。(戴炜栋、张雪梅,2007)”但他同时认为,“这样的定位有助于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区别开来了,但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如何,这同样是一个不可逃避、必须面对的问题。(戴炜栋、张雪梅,2007)”

现实的问题是,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普及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英语专业的传统专业优势正在丧失,急需不断革新或建立新的相关专业来弥补自身优势的丧失;况且,根据国际大学专业设置惯例,至少一半的专业应该是实践型专业,而我国现行专业设置中,研究型专业同实践型专业的比例是九比一,这种一边倒的局面亟待改变。而属于应用型的外语专业则正适应了这一专业发展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坚持精英型人才培养的胡文仲教授也认为,培养复合型人外语人才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外语教育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改革”。“总的来说,一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途径已经找到……我们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国际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胡文仲,2009)

三、实践的突破与理论的滞后

在这场重大的外语教育的变革当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复合型外语人才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复合型外语人才规格与标准、能力构成、教学分级、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迟迟滞后于实践。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模式以及实习实验环节的建构仍没有学者做系统的或实证的研究。乃至于外语学科今后的发展向何处去这样的重大学科建设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和创新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戴炜栋(2009)认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外语语言学理论研究还缺乏突破性的、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

果”。胡文仲(2009)认为,“外语界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以介绍和诠释国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主……独立的学术研究成果比较少,具有我国特点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数不多。”高校科研服务于本专业、本学科的基础研究的意识薄弱,解决实际中外语教育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学术问题和方法问题的意识薄弱,没有针对专业、学科建设开展工作。没有去思考众多而零散的日常教育实践是不是遵循某种理论在进行,也没有认识到我们理论构建的努力是否能够解读这些众多而零散的日常教育实践。

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也存在问题。在研究方法方面,二语习得领域占主流的基于心理测量方法的实证研究剔除了现实世界的芜杂性而变得“纯净”(neat),不能完全解释自然发生的外语学习本质,其研究成果很难迁移到现实的学习情境中(刘春燕,2010)。外语教师对当前的二语习得研究存在不满的情绪,因为许多研究在与实践的联系上软弱无力,研究者的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与实践者实际教学相分离。而一些外语课堂实验研究抛弃情境因素、简单化验证推演某些教学原理,其科学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被批评为无用以及存在可信度鸿沟。因此,对外语学习的研究焦点有必要从实验室转向对自然情境的关注。在研究视野方面,英语教育在寻求理论支撑时过多地依赖语言学理论(尤其是二语习得理论),而忽视了教育学理论(尤其是教育心理学理论),忽视现代学习科学、课程论、教学设计、教育哲学、教育叙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忽视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国际关系、政治学、汉语、计算机等的交叉研究和复合研究,忽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输出研究。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应用性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理念方面,原有的语言文学要向复合型专业方向改变;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从研究型转向应用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原有的学科型课程设置要转向就业导向型设置;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原有的单一型语言文学教师向复合型转向;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学院壁垒,建立跨学院的英语语言加专业的管理体制。

虽然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确立多年,但许多学者和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相关的理论体系也尚未建立。人们还热衷于争论外语专业是否要培养通用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的问题。我们认为,以中国之大,需求如此之多,两种人才模式完全可以并存,就像你种青菜我种萝卜,都有市场。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好两类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这种新型模式。不少企业对我们的毕业生感到不满:在校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工作中要用的却没有学。根本问题是学校提供的课程没有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还按学科对知

识的要求设计课程。许多二本、三本院校不能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照搬一本院校的外语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没有将目光投向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4.2 缺乏完善、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

2000年版《大纲》明确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大模块,以确保英语与其他应用型专业的复合。但这样的课程体系本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实施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1)英语专业知识技能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关系和比重因校而异,五花八门。很多院校只是简单的外语与相关专业的课程相加,课程体系内部缺乏融合与衔接,英语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存在“两张皮”现象。(2)单门课程建设水平不高,课程设置雷同,选修课程总量不足,选修课程的配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未能达到吻合。(3)技能课的比重和开设方法有待改进。传统的做法是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主要进行听说读写各技能的训练,且各门技能课分开开设。而随着国民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有必要将调整技能课的比例,改造传统技能课为综合技能课,或提升传统的技能课为演讲与辩论、学术论文写作和实用写作课。(4)课程建设未能体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型、研究型、应用型、综合型课程缺乏,教学方法偏重学生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和培养。

课程体系确立后,应为每门课程编写教学大纲,作为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依据。但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外语教学缺乏教学大纲的指导,大部分教师用教材取代教学大纲,而不是相反。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象严重,外语教学缺乏对学生的调查和指导,一个学期教完一本教材则万事大吉。

4.3工学结合的必要途径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在于其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性。如果大学关起门来办学,不与用人单位沟通和合作,则会回到经院式的老路上去。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这里讲的工学结合是指以工作要求为目标,通过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由于应用性人才的职业针对性比较明确,所以学校从专业设置开始,直至培养学生毕业后就业,都需要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方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脱离实际的需要。要做到工学结合,就必须在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实习等环节加以落实。在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更需要探索多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学工交替”、“订单培养”等等,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英语专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比较好,教师忙于应付上课,工学结合的意识淡薄,复合型学生实习采用放羊式或流于形式,对人才市场和

就业市场只有模糊的认识,没有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五、结语

本文回顾了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然而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总结和提升滞后于实践,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未得到有效的理论阐释和指导。文章建议研究者关注身边的教学实践问题,改进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在教学观念的理论构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工学结合方面做出努力。正如汪家树(2002)教授所说:“我们在这一历史时期为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所作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将会被证明是值得的。”

?

参考文献:

[1]蔡伟良,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重读《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有感[J],

外语界,2009(6).

[2]陈建平、聂利亚,从目前的研究看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构建[J],外语教学,2009,(5)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a,(4).

[4]戴炜栋,关于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1999b,(4).

[5]戴炜栋、张雪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思考与建议[J],外语研究,2001,(2).

[6]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

[7]戴炜栋、吴菲,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

[8]方健壮,外语专业在21世纪面临的危机与对策[ J ]. 高教探索, 2001, (1).

[9]顾伟勤、梅德明,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8,(5).

[10]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

[11]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1).

[12]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J ]. 外语教学与研

究,2006, (5).

[13]胡文仲,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界,2009,(5).

[14]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1999,(4).

[15]刘春燕,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J],外语界,2010,(4)

[16]刘春燕,设计研究在英语在线写作平台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0,(5).

[17]刘天伦,培养目标与可利用资源:有关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思考[ J ]. 外语界, 1996, (1).

[18]刘毅,关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J ]. 外语界, 2000, (3).

[19]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

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

[20]孙玉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21]孙玉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J ]. 辽宁教育研究, 2003, (5).

[22]谭卫国,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J ]. 中国高教研究, 2000, (9).

[23]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2002,(2).

[24]王守仁,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 J ].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2).

[25]徐海铭,近30 年中国英语课程设计范式变革之检讨及其现实启示[J].外语界,2005, (5).

[26]钟美荪,以精英教育理念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50).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输出与英语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批准号10BYY03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春燕,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lcy8506552@https://www.360docs.net/doc/8e15475701.html,)。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第24卷第1期VOL.24 NO.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3年1月 Jan. 2013 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对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五个国际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通过遴选优秀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实践;拓宽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渠道。 关键字: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3)06-0098-04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对现代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一直致力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招生规模扩大后,学校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必须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学校提出了要探索建立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培养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形成了广外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 一、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 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既可是学术型人才,也可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既需要培养理工科类的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广外从2002年开始通过试办全英教学班对培养国际化人才进行了前期探索。2006年,根据多年形成的国际化办学优势,学校在系统总结全英/双语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全英班与普通班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对照比较,提出了通过加强全英/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设想。围绕这个目标,在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中进行了持续的探索,进一步明确了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定位,并对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达成了共识。 1.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 在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五种能力”的同时,突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卓越的专业技能、深厚的公民素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2.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全英/双语教学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全英/双语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国际化的课程和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前沿性、国际性的学科专业知识,在不降低学科教学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外语水平提高和学习能力发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 实施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 收稿日期:2012-12-17 作者简介:仲伟合,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翻译学。 98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非教师教育类) 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和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汉两种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的训练,掌握跨文化交际和英汉口笔译基本技能,了解一定的文化、商务、旅游、科技、教育知识,能够胜任外事、商务、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中的一般性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二、培养规格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好学上进,善于合作;爱岗敬业,品德良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与写作能力、演讲与辩论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3.掌握翻译需要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中外社会文化知识,语言学与文学知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翻译工具的知识,以及经贸、文秘、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

为宽广的知识面。 4.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使用第二外语阅读外文资料、翻译外国文献。 5.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学制、学位、学分与学时 1、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在“中等”(含中等)以上,专业实习成绩在“中等”以上(含中等),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详见本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 3、学分与学时: 学分:160.5 学时:2613 四、相关和相近专业 英语、汉语语言文学、日语 (俄语、德语) 五、专业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多文体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概论、英汉语言比较、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基础口译、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立足西安,面向西部,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坚定的职业信念,热爱基础教育事业,掌握外语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熟悉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外语教与研究工作,或在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预期目标: 1.热爱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职业有认同感,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学科技能进行中小 学英语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能上优质示范课,进行课后反思,能准确透彻地进行评课,引领和组织团队开展集体备课 与教研活动。 3.具有问题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很好地和学生及家长沟通,具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 4.紧跟本专业的前沿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具备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践行师德 1.1师德规范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熟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学识扎实的好教师。 1.2 教育情怀 1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 学会教学 2.1学科素养 熟悉掌握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 2.2 教学能力 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及特点,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等数据化资源,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2.3 教研能力 具备初步的英语学科教研能力,能够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开展基础英语教育中的科研工作。 3.学会育人 3.1班级指导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掌握班级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3.2综合育人 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意识,理解学科育人价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进行育人活动,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4. 学会发展 4.1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制定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了解国内外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nglish 专业代码:050201 方案修订负责人:王福祥方案写作执笔:高歌 英语专业建立于1962年,是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可面向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双专业培养。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具有突出的实践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在教育、科研、文化、外事、新闻、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翻译等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完成教育实习环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能够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掌握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对象国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对象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4.熟悉我国在教育、外交、外事、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 6.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8.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求实创新精神、敏锐的专

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创新型外语人才在长株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无法招募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应:明确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定位;指导高校开设符合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类外语课程;拓宽产学研渠道,培养能面向市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规范教学管理模式,拓宽“双师型”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引入渠道。 标签:长株潭地区;外语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型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国内诸多学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政学、管理学等不同视角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询可知,近十年来,以“创新型人才”为主题词的学位论文143篇,以“创新型人才”为关键词的期刊论文则达到了3 546篇。尽管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将创新型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事实上,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经济社会需求是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基本取向,人力资源开发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强调应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培养创新人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盖哈德·卡斯帕尔教授指出,“研究密集型”大学要为本国经济增长输送高素质人才;在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研究方向等均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协调。日本建立了“产学官”结合机制,通过政府部门协调,促使学校与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等等。 当前,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业创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被称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近5年,长株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带动全省年均增速达到33.6%,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底,长株潭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第五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地区拥有湖南省1/3的人才总量以及全省最优的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外语人才在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株潭地区教育事业较发达,但因为地处内陆,导致“经院式”外语人才富余,而“应用型”和“职业型”外语人才不足。例如,教育和卫生系统沉淀了大量外语人才,分别占外语人才总数的56.3%和12.7%,而对外语人才需求较大的国际贸易、电子信息、物流管理、旅游开发管理等领域仅占 3.1%,尤以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人才最为缺乏。由此可见,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本地企业无法招募到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弥补这两者之间的空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长株潭地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思路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员工管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员工管理)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壹、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人文和科技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文学、文化、关联复合专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关联职业技能和获取和运用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壹定的科学研究、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且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教师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娴熟运用英语、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从事教学、翻译、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学科交叉型、高职业技能素质的复合英语人才。 二、培养规格 (壹)知识结构 1、了解我国国情,了解国家基本方针、政策、法规和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熟悉教育法规; 2、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简介的知识; 3、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涉及汉语语言和文学、中外文化、时事和政治、哲学、历史、地理、经贸旅游、外事、法律、军事、艺术、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 5、了解语言、文学和教育等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二)能力结构 1、基本能力 (1)具备较强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常用软件进行文字、数字、图像、音视频处理;

(3)具有信息检索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 (4)具有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 (5)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文化差异具有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能力 (1)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能熟练使用英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有关背景知识问题,具有解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和处理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师范技能,包括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板书和教学简笔画、英语歌剧表演和教学活动设计、班主任工作艺术等; (4)具有设计实施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能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具有壹定的第二外国语实际应用能力; (6)职业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语言水平认证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 3、综合能力 (1)具有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壹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具备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3)具备将自身技能和群体技能融合,能于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不断开发自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学科门类: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承德、面向京津冀,适应中学英语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预期达到的目标: 1. [师德情操]热爱英语基础教育,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尊重关爱学生,有服务英语基础教育教学的使命感,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 [教学育人]能够适应英语学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法;能够自觉运用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开展中学阶段英语教育教学和研究。教学教研成果和全面育人效果显著,在一定范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 [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书面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对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4. [自我发展]持续关注个人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英语学科专业知识,提升英语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成绩突出,成长为区域骨干教师。 二、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立志成为卓越教师的理想信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关爱学生的仁爱之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谢谢你的阅读 谢谢你的阅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 一、专业介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西语系英语专业,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英语系系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队伍,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大量论文,承担多项国家、教育部、省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我系遵守外语学科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扎实做好本科教学。结合河北省的地域优势和自身专业特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在教学方面,强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设置了文学、语言学、翻译等方向的专业发展课程,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开展多种语言实践。本专业以育人为本,经过多年的积淀,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即培养基本功扎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服务。二、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及河北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综合性、广适性英语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7、具有较高的第二外语应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四、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1、2、3、4,高级英语1、2,英语初级听力1、英语高级听力1、英语阅读1、2,英语语音、英美概况、报刊选读、英语口语1、2,英语写作1、2、3、4 五、标准学制: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缩短或延长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春燕 Practice and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in China 摘要: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外语教育中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改革,但我们对复合型人才的理论总结和提升远远滞后于实践。本文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我国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的现状,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精英型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durable innov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bstraction lags far behind th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practice of the exploration, points ou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cultivation models in China, and analyses three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Keyword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pragmatic professionals;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of elite talent; model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一、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历史 1.1 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创立与发展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使然。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专业的学术性和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知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于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出现了经贸英语课程。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课程被称为“外贸英语”,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 英语人才需求变化促发了我国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尝试始于部分外语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从1983年起陆续开设了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对外汉语、教育技术、会计学、金融学、法学、广告学等9个复合型专业。与此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英语系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英美文学、语言学、国际新闻、外事翻译、国际文化交流、英法双语等专业方向。西安外国语学院从1992年起在英语专业设立了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涉外文秘、国际贸易专业方向班等。90年代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最高的时期,也是围绕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阶段,各种意见在学术刊物上纷纷发表。综合型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也都摸索出一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秦秀白、吴

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

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 2016-10-16 06: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 作者:戴曼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多年来,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批评,最烈之处有三:一是外语教学耗时低效;二是外语学习单一化,英语备受推崇,实质上在助推英语全球化;三是其他语种人才的培养基本从大学开始,学习时程短,高端人才培养难度极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诸如此类的批评主要源于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国家外语能力不足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言之路需要人才铺就。 鉴于此,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5家国企、18家政府机构的外语人才需求做了抽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现有外语人才的储备量不

足需求总量的一半。英语学习者甚众,但是高端人才紧缺。英语之外最缺乏人才的语种依次为西班牙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越南语、乌克兰语、波斯语、豪萨语、土耳其语、马来语、意大利语、老挝语、柬埔寨语、泰语、蒙古语、缅甸语、韩语等。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语种开设能力不足,语种最多的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加速扩展至70余种,但比起美国高校近300个语种的开设能力仍相距甚远。 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力非常有限。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需要外语能力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人才;要求外语人才除精通听、说、读、写、译之外,还熟悉外国文化习俗。部分管理者表示,现有外语工作者的语言能力有限、不懂专业知识、不懂外国文化、缺少国际知识等。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是鞭策外语教学做出重大改革的动力。 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前瞻性政策的引领。我们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关键语言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就业机会;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新语种的开设,尽快使语种数量满足国家需求;拥有外语优势学科的高校应搞好协同创新,研发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培养服务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外语界义不容辞的使命,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6日 07版)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外语教学部 二〇一五年四月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四、专业人才职业定位 五、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4.岗位资格证书 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工作领域分析 2.工作领域职业能力分析及核心课程 3.课程体系的构建 4.教学安排 七、专业教学必备条件(师资标准与软件、硬件资源配置) 八、考核及评价 九、课程教学标准(见附录)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旅游英语 2.专业代码:660109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2.学制:全日制三年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社会、经济和旅游行业发展需要,掌握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涉外旅游基础知识,熟悉国际旅游业的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能力及涉外旅游业务能力,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能在国际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等涉外旅游相关部门从事旅游外事接待、导游、经营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人才服务面向 1.主要就业行业及企业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涉外旅游服务业,主要就业去向是旅行社、旅游公司及其接待部门或各涉外单位。 2. 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类: (1)旅行社导游(英语、普通话); (2)旅行社管理人员(门市接待、计调、外联等); (3)主题公园和风景点的讲解人员。 五、专业人才培养 1.知识目标 (1)掌握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熟悉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3)有针对性的重点了解和掌握旅游中的英语常用基础知识; (4)掌握与导游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等知识; (5)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礼仪常识; (6)具有服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导游带团技能及旅行社业务工作能力; (2)具备较熟练的旅游英语听、说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景点介绍、陪同、宾馆服务等讲解活动; (3)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京津秦协同发展下我市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1900字 摘要: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具有外语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髙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这一大背景,对秦皇岛市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目标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毕业 关键词:京津秦协同发展;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一、我市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京津秦协同发展为秦皇岛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那么驻秦髙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否满足协同发展下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呢?笔者之前对部分驻秦髙校外语专业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我市外语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相对陈旧。目前,驻秦髙校外语教学所制左的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秦皇岛区域经济发展相脱巧,忽略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创新型外 语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二)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各髙校制立的外语课程体系与时代相脱右,教学模式陈旧。多数院校外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使得我市的大专院校很难培养出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的创新型外语人才。 (三)教学方法比较死板。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驻秦高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既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也使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这一死板 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用和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 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及商务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京津秦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秦皇岛市实施对接京津的“八个盯紧”策略,主动承接首都行政功能、公共服务资源、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而的转移,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养老、康体健身等产业,打造首都行政医疗文化教冇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区,国家髙新技术产业及成果转化基地,京津冀滨海高端商务区。 三、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市髙校外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未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的创新能力欠缺。为了适应京津秦协同发展和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外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新时期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 秦皇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节点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苴未来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所以驻秦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各高校专业特色,把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设经贸、旅游、现代服务、文秘、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培养具有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英美文化常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实用口译笔译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力的人才。 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优化教材建设。为了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各髙校应该对现行外语专业教材进行优化,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语言具有时代特色,便于与专业衔接,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教材最好可使学生利用不同终端可以自主浏览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2019级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级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应用英语专业(专业代码: )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的学生。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具备面向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商贸企业、涉外宾馆及其他涉外部门一线岗位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涉外文秘和外事工作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涉外企事业机构所需要的礼仪、接待、文秘、商务等岗位群知识能力,具有“爱众亲仁”道德精神和“博学笃行”专业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从事外事接待与服务、办公室与会务管理、涉外秘书和翻译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素质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 ()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知识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 ()掌握涉外文秘实务操作能力:掌握涉外文秘和外事英语的知识,了解办公室工作职责、秘书行为、岗位设计及管理、人员和组织管理,具有较强的办公、办文、办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及外事服务与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具有涉外文秘所必需的中英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熟悉外事活动各个流程,组织外事活动的能力; ()掌握外贸实务操作能力与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通晓国际贸易的合同条款、贸易流程与国际惯例;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相关的理论、实践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谈判的具体容;熟练掌握外事接待和服务的基本礼仪,具有进行对外商务洽谈、完成涉外业务活动各环节操作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掌握外贸函电撰写能力和单证膳制能力:了解外经贸进出口的关键步骤,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专业词汇、行文方法与文体特点,具有通过书面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执行订单、运输的能力;掌握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熟悉信用证的基本条款,熟悉出口货物托运的流程,了解运输单据的种类,具有托运单和提单的缮制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保定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措施初探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保定市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措施初探 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倡议的提出,对我国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众所周知,如果想投身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重中之重是要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语言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以应对将来工作和交流的需要。基于国际环境和我市的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我市各大高校应该积极从优化外语结构,进行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标签:“一带一路”倡议;外语教育;人才培养 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内涵与意义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并不是以中国为中心,而是所有相关国家协力促进,互补优势,合作发展。我国周边有大约20个国家,如果可以深入挖掘与这些周边国家的合作潜力,创造共同发展的机会,争取将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在我国经济转型和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了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丰富,65个沿线国家的语言分属九大语系。除此之外,再加上少数民族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约200种不同语言。对于所有参加此倡议的国家,如果不能首先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必将会对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产生重重障碍。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统外语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市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必须要积极适应国际发展潮流,与国际接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保定高校外语教育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教学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如“点名”式教学有待突破。目前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依旧延续着上课点名模式,以此来保证学生出勤。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点名”式教学看似使得大部分同学留在了课堂,但实则很大程度上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听课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学习动力缺失。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大学英语仅仅只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已。另外,笔者通过走访我市多家高校发现,很多大学目前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投入不足,尚未构建起大学英语教学的网络环境。学生仍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下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在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也必将难以适应时代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