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得到的启示讲课教案

我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得到的启示讲课教案
我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得到的启示讲课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一、互动环节

苏格拉底给学生布置作业:

哲学家苏格拉底给他的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每天前后摆臂100次。

学生们听到这个作业都笑了。因为这太容易做到了。

第二天,苏格拉底询问作业完成的情况。

全班同学都做到了。

一个星期后,苏格拉底询问有多少人能继续这样做。

结果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到了。

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摆臂了?

只有几个人举手。

一年之后,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还在做前后摆臂的作业。

全班学生中只有一个举起了手。

这个举手的人就是柏拉图。

摆臂并不难,难就难在坚持。

坚持一天、一个星期容易,坚持一月、一年甚至一辈子就很难。

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事情我们都会做。但最后成功的人不多。

不是因为事情太难了,而是因为不能坚持。

坚持的人都成功了。

懂坚持这个道理的人很多。实践坚持这个道理的人很少。

你呢?

二、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给我的启示: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的辛酸和汗水,是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每个成功人的过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问值不值得,不要问快不快乐,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你会发现一切磨难都是值得的。“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克思)

2、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根本。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在工作中,我们要先从基础开始学习做起,有了牢固的基础才会了解到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才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成为行家里手。

3、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自主阅读,自读自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所以,略读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阅读提示的作用,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2、略中有精,粗中有细。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就像阅读教学不等于阅读一样。教学中力求做到“教”略,“学”不略。整体把握“略”处理,重点感悟“精”处理。在学生感悟交流中,寻求精读落脚点,以求精略相辅,相得益彰。 3、拓展延伸,沟通课内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课外阅读,力求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进行适度拓展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

(完整版)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导学案及答案

第六课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学习目标】 1.理解罗丹专注忘我的精神品质,培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2.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罗丹专注忘我的精神品质,培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2.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一、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和评论家。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传记有《三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回忆录《昨天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等。 (二)背景简介 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作家茨威格有幸受邀拜访了久负盛名的雕塑家罗丹。罗丹待人温和亲切、平易淳朴,却在艺术灵感突至时,完全沉浸于忘我创作的快乐,忘了时间,忘了客人。但也正是因为这“被忘”,茨威格全程观摩了大师全神贯注工作的状态,从他身上“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三)罗丹简介 奥古斯迪·罗丹(1840-1917)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他的《思想者》、《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四)预习课文 1.字音 症.结()媲.美()黏.土()蹙.眉()魁.梧()倾.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优秀教案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揣摩人物形象,了解记叙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的作用。训练学生细读文本,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写启示的能力。 2.过程及方法目标: 利用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运用读书笔记,了解学生的已知,教师进行有目的指导。以文本所写的启示为线索,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其中适当引入知识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为了人类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道理,用以指导学生学会“专心”。学习作者有热情、勇敢、坚持真理,善于思考、观察、欣赏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材料的详略安排 2.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分析其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1.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茨威格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分析体会题目中的“我”的作用。 【教学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写出各段段意。 2.学生搜集雕塑大师罗丹的有关情况,整理成文字。 3.教师搜集有关罗丹的思想者等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单元学习,指导学生阅读 1.由学生回顾1—3单元的教学重点导入:这三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又有着内在联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是理解文章的一个起点,理解语境义、把握行文思路都要在这个起点上完成,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记叙文的一个知识点,请看课本79页的“阅读”。 2.指导学生学习“阅读” 学生自读文字,采用圈点法标出要点,相互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在此基础上用投影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介绍雕塑大师罗丹的有关情况。 教师强调: 罗丹:法国雕塑家。代表作:《伤鼻梁的人》、《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巴尔扎克》 教师投影《巴尔扎克》的图片。 导语:看完介绍,我们知道罗丹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不懈, 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秘诀下 面我们就来学习茨威格的《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三、了解作者。 学生自读书下注释,记录下: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主要作品:传记文学《三大诗人》《三大师〉》 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教师补充: 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二战的爆发使他绝望,1942年自杀于巴西。 四、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用投影展示预习内容,师生共同整理,达成一致。 重点掌握下列字的注音和字形:

弯道跑专业技术教案

《弯道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个疑问,让他们去释疑;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放飞;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快乐的主人,发展个性,升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空间是创造的乐土,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本课就是按照学生学习的心理顺序来设置情景,寓教于乐,乐中施教。让学生开开心心地玩出花样、玩出水平,实现心中的梦想。通过游戏获取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慧,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从中学会生活,锻炼组织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拓展创新及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弯道跑的技术原理,明确跑的目的是发展速度,为中长跑奠定基础。 技能目标:通过弯道跑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技术要领,完成动作,部分学生能达到动力定型。 情感目标:培养团结、拼搏奋进的精神,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自我健体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课的帷幕拉开,学生带着笑脸,心情愉快地跑进课堂。以问题“弯道跑如何跑得快”为切入点进行导入,让学生尽快进入小主人的角色;通过游戏和徒手操舒展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下一内容的体育锻炼架桥铺路。 2、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你追我赶",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练习中解疑,使学生真正感受“乐中学”、“动中练”、“玩中间”、“玩中乐”,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活跃教学气氛。学生弯道跑的能力在无限的激情中张扬。 3、领略乐趣: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起舞陶冶身心,让学生产生一种课已尽意犹存的情欲。 五、教学特点: 新课标,新运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发展能力,增知促技。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答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答案 跟大家分享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3) 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4) 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

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5) 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6)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 宽释了我的不安。 7) 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8) 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这已完工了。我想。 9) 他退后一步,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

对不起 10)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11)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 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高中地理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4 人教版必修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教师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教师提问】人类这些探索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排除大气干扰,可直接取样。 【播放录像】《宇航员与月球车》

《全神贯注》优质教案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体会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罗丹精益求精、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难点: 这是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自己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名人名言你们已经见过很多,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也准备了许多名言,希望大家能够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而今天著名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给我们带来了另一句名言:“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这句名言就出自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熟悉生字生词。

高一体育弯道跑教案

高一体育弯道跑教案 弯道跑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一个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力求在学生获得新知,增强体育的同时,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现代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在家缺少劳动锻炼,田劲课本来就枯燥,又比较累人,选这样的教材上课,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对此,在教学中先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分组时,把男、女混合两大队,这样做游戏时,搭起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弯道跑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弯道跑和直道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去进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内容 四、学习目标

1、初步学习弯道跑技术和原理,要求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弯道跑技术,能够理解 速度和向心力的正比关系,并能说出弯道跑的技术要点。 2、通过学习和练习弯道跑,使多数学生能掌握弯道跑的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脚 步动作及摆臂动作。 3、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逐步形成坚毅、顽强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弯道跑的身体姿式 教学难点:弯道跑的手臂和脚步动作 六、教学准备 1、红砖10块,多备几块,以防折断

2、在田径场内用划线器画一个“8”字形的两圆,半径10米和一个半径为15米的圆,再画上间隔15米的平行线。 七、教学过程 1、游戏:踩着垫砖过河。游戏方法: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甲、乙组,甲、乙两级各成纵队,面相对站在两条平行线外,游戏开始前甲组第一人两脚踏在砖上做好准备,发令后,甲级第一人用双平将第三块砖向前移 动,再向前移一步,直到移至对岸,将砖交2组排头后站到乙组队尾,乙组排头以相同的方法移回对岸,按此方法依次进行,直到全队做完,以告完成的队为胜。 2、学习弯道跑技术 ①教师启发,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A、教师提出问题,弯道跑和直道跑有什么不同 B、学生绕“8”字弯道跑以慢跑、中速跑、快速跑进行练习。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教案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于题目? 课文的题目是“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关于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着名作家和评论家,他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工厂主家庭,少年时代爱好文学,青年时代攻读哲学和文学。茨威格的作品,早期受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影响,推崇唯美主义。一次大战中他流亡瑞士并结识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加入了法国作家巴比塞创立的国际进步作家组织“光明社”,从事和平运动。茨威格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写人物传记,也善于写诗歌和戏剧。其着名作品有传记文学《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三大诗人》(卡萨诺伐、斯汤达和托尔斯泰传)。小说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晚年写过描述一次大战前夕奥地利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回忆录《昨天的世界》,茨威格的作品有些受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但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他的幻想在二次大战中破灭了,他感到“我自己的语言所能通行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业已自趋毁灭”。由于极度失望,1942年他与妻子双双自杀于巴西。? 一、字? 1.给下列加点字注? 饶舌//媲美//白髯//黏土//秘诀//蹙? 2.多音字注意并组词。?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我的老师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一起看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他是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这些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 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情节、主旨的能力 三、重点研读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 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这一件事的段落(7-16小节)。教师朗读,学生圈划,

批注,交流。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魅力(幻灯片出示问题) 7-16自然段写作者和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人物描写:从神态、动作、语言,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 1. 神态描写: 例句分析:“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 动作描写: 例句分析:“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在他快走到门口时,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黏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 语言描写: 例句分析:“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四、深入思考 为什么说“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这是作者为我们预留的一个悬念。 五、作业: 阅读本文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章 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2)技能目标:能利用气球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来类比宇宙的膨胀 (3)情感和价值观: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以及宇宙起源的多种学说,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地球与宇宙之后,来进一步探究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结局,内容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但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宇宙大爆炸理论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证据---------星系运动模型的建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引入: [师]宇宙是什么?《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也就是宇宙=时间+空间+物质(能量) [师]那么宇宙从哪里来,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结局如何? 活动2【讲授】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学生阅读了解宇宙起源的有关神话传说。1、盘古开天辟地;2、上帝创造宇宙万物;3、盖天说;4、浑天说;5、宣夜说……

思考讨论1: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故事。 2:古代人为什么会对宇宙的起源形成这样的认识?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仅仅是眼睛,而现代科学家能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宇宙的起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发现了许多关于宇宙起源的证据。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活动3【讲授】2、从的“地心说”到“日心说” 学生阅读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让学生讨论说说,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 [师]“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而集大成者是公元2世纪古希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宇宙体系!“地心说”的核心是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它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 学生阅读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让学生说说,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它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师]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思考讨论3: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4:日心说中有关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提法也是不正确的,用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 [师]不能因为地心说的错误抹杀托勒密的历史功绩。不能因为地心说被占统治地位的教廷利用而贬低地心说。不能因为“日心说”反宗教而过分地迷信。那么,宇宙有中心吗?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活动4【讲授】3、现代宇宙学说 让学生阅读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 本组教材均为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闪烁着执著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光辉。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这样的品质;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以“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本组教材的人物入手,说说这些人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文字,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敬佩的一个人”,要求一是选择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敬佩之情;二是如果觉得人物的其他品质有可敬之处,也可以说一说。 组织学生讨论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把事情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分组,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第三,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就所说的人物的品质和事例是否具体,以及口语交际的要求(如态度大方、认真倾听、语句通顺连贯等)进行评价。 习作 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 教学之初,可先回顾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如,谁说的人物令人肃然起敬,是怎样说的,进而指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让学生明确:第一,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第三,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课的联系,从而将读与写、说和写结合起来。讲评习作时,教师要指导将事例写得具体。讲评时可从选材、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欣赏。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引号的作用。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稿完整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国家审定教材中的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对文章的感知和领会。“明确文章主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本单元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得到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优秀作品,品位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散文的语言,带领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随笔的文体特征“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 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产生走近名人、学习名人优秀品质的愿望。 由此联想到自己无论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取得了一些成绩也不应该自满,要谦虚才能进步。平时也应不断反省。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校的学生以高职高技为主,语文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习惯在课堂上保持言语的沉默甚至思维的“休眠”,而《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随笔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新课标强调“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人物分析,体会罗丹的专注,领悟描写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材料的详略安排,首尾呼应。 四、说教法学法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交流”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对于这篇短小精悍的随笔,我选择采用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而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习,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为赏析课文打下基础。通过诵读感知让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步骤,一个课时完成。 1、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介绍作家作品) 由幻灯片导入罗丹的介绍。罗丹(1840-1917),19法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雕刻家,代表作《巴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案:16.2浩瀚的宇宙 教案

浩瀚的宇宙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 3.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1.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历程 2.结合“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 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 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

"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通过对两种学说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历程的艰难曲折) 三、恒星也在运动 1718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指出恒星不动的概念是错误的.1783年,另一位科学家赫歇尔通过对所观测到的大量恒星运动的统计分析,发现太阳以大约每秒20千米的速度朝着织女星方向运动.太阳空间运动的发现彻底动摇了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固定不动的观念.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毫无特殊地位可言的普通恒星,地球更谈不到了. 恒星不是绝对不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

《加莱义民》教案

美术第17册《加莱义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罗丹的艺术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对《加莱义民》作深入的了解和简单的分析。 3、在欣赏和反思中感受罗丹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罗丹的精神,即要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教学难点:作品通过怎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理解。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收集有关罗丹的资料 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在课前说了解到的有关罗丹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交流中认识作者及代表作品。 深入探究对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表现风格和手法进行分析。 设计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谁能来说说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 设疑:艺术家是怎样表现雕塑中人物形象和心理的?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和同学一起分析作品(人物的造型、刻画的心理及情感等),重点分析每一位人物不同的心理表现。归纳:或愤怒,或镇定,或茫然,或悲伤,既有必死的决心,又有对死的惋惜,这种心理的刻画既真实又复杂,给人历史的真实感!教师设疑:罗丹的雕塑作品整体的风格和手法?分析作品中作者注入了怎样的个人情感。 归纳: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和悲痛,显示了绝对的人文主义思想。 将学生的讨论引向一个更高层次。 总结升华艺术即感情,要学艺先做人。 举例梵高,罗丹论述。艺术的最终表现是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对艺术与艺术家的情感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评价。 小组合作,认真评价总结。 老师针对学生理解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让学生正确描述《加莱义民》的造型和情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罗丹其他作品。与学生分享所学知识,并从中得到启示。将本课的知识引向更深层次。 了解学生能否了解罗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 教后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学习收获了《加莱义民》相关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了解到每个人物造型都有他们的情感,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罗丹的其它作品,有点遗憾的是学生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多。感受不深。

201X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罗丹的启示教案1语文版

《罗丹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准备: 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著名雕塑作品有《思想者》、《吻》、《欧米哀尔》等。他的雕塑作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望。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是怎样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板书课题),相信大家学完以后,必定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字音。 A、指名拼读。 B、教师范读正音。 C、指导重点字读音。 D、去掉拼音认读。 E、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认读。 2、识记生字。 A、熟字加偏旁记忆。 B、熟字减偏旁记忆。 C、熟字组合记忆。 3、指导重点生字。 4、生字口头扩词,巩固生字。 5、出示认读字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6、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教师朗读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将意思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部分,想想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和一位艺术大师的普通见面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具体写“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写“我”得到的启示。 四、朗读课文,自由感悟体会。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第 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天体的多样性、天体系统的层次性;2.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掌握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组成、分类、运动、小行星带、物理特征;4.知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 5.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解释说明法、推理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难点 1.建立宇宙中的空间概念; 2.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四、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1.观测过程 (1)古代:、地心说 ①天圆地方说: A.产生背景: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很小,再加上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因此往往 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世界。如当人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方的,就认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方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就有了“天圆地方”之说。正

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错误原因:“天圆地方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后来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实践,逐渐发现这个学说是错误的,它与许多实际情况不相符。产生错误的原因可以用两句古诗来概括,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 )。 C.有力证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海边的观船情景、地球的卫星照片等,都有力证明了地球呈球形并不是方的,地不是方的同样天也不是圆的。说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说”、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说” 、古巴比伦的“闭合箱子说” 。 ②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2世纪在《天文学大全》中提出地心说。A主要 理论:该学说认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就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均围绕地球运转。 B.错 误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能直接感觉到地球的运动,却能直接感觉到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运转,所以很容易误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C.进步局限:地心说与天圆地方说相比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地心说认识到了“宇宙具有物质性和运动性”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地心说认为“地球是 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均围绕地球运转”,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2) 近代:日心说、星系 ①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6世纪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 A.主要理论:该学说认为,太阳就是宇宙中心,宇宙就是太阳系,所有天体均在围绕太阳运转。B.沉重代价:由于日心说违背了封建统治者的意愿,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发生严重冲突,因此哥 白尼遭到了灭顶之灾而葬身于火海,他为追求科学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C.进步局限: 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日心说认识到了“地球 在围绕太阳运转” ,不是“太阳在围绕地球运转”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日心说认为“太阳就是宇宙中心,宇宙就是太阳系,所有天体均在围绕太阳运转”,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②星系:地球和太阳均不是宇宙中心,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宇宙既没有边 界也无所谓中心。18 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此时的星系实际上就是宇宙的同义词,现在的星系成为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的简称。 (3) 现代:上百亿年、上百亿光年 ①17 世纪以前,天文学家在漫长的年代里只能靠肉眼来观测宇宙,能看到的星星只有 六、七千颗。②17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是人类观测宇宙的眼界大开。③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发明了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它通过观测天体的无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