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观察和护理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观察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21T15:06:48.3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李欣[导读] 通过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和防止肺内分流。 李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00193)【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9-0196-02 【摘要】目的患重症肺炎患儿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影响,缺氧和呼吸功能障碍突出,已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通过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和防止肺内分流。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观察。方法经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是氧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持续气道正压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呼气时保持气道正压的技术。研究鼻塞式N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作用、方法及有效的护理。对24例重症肺炎低氧血症的患者均使用鼻塞式NCPAP,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辅以积极的护理措施。结论鼻塞式NcpAP治疗后提高了氧合,改善通气功能,病人呼吸症状改善。【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鼻塞式正压通气护理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NCPAP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ever pneumonia 【Abstract】 Objective: Gas exchange area is reduced in children who suffers from the sever pneumonia. Together with the impact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oxygen deficiency and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of the child are obvious. Meanwhile,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appear. All these will aggravate the condition and even death.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aims to prevent the alveoli of end-expiratory from collapsing, increasing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reducing and preventing intrapulmonary shunt, and correct the severe hypoxemia. Method: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which provides oxygen is one of the main methods of oxygen therapy.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s a technology which can makes the children who have spontaneous breathing keep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when they exhale. NCPA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ever pneumonia. This paper has studied its the effect, the way it works and effective nursing. Supplemented by active care measures, 24 patients with sever pneumonia and hypoxemia were treated by NCPAP. We monitored patient’s blood-gas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NCPAP can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Finally, respiratory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 【Key words】children with sever pneumonia Ncpap nursing 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所阻塞等。在此年龄阶段免役学上,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育,不但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并且比较严重。小儿重症肺炎主要与感染、免疫因素相关,从而引起机体肺组织的损伤,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肺组织水肿、炎症渗出、肺泡部分陷闭或实变,早期可因肺组织水肿或肺炎的肺内分流存在、通气比例失调而引起低氧血症,可以在短期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甚至发展成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呼吸支持治疗是关键的措施[1],纠正低氧和酸中毒是防止和治疗心肾功能损害的基础。以往的常规治疗如抗感染、营养支持、鼻导管或头罩吸氧等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病情,其疗效差、病死率高。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呼吸支持模式。NCPAP对肺的生理作用有如下几方面:由于持续气流产生的气道正压,可疏通闭塞的肺泡,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减少肺内分流提高血氧,增加肺内气体容积和功能残气量,减少生理死腔,使终末呼气肺容量增加,有利与气体交换。并且减少气道阻力,使萎陷肺顺应性增加,减少呼吸功,减轻肺内液体渗出,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呼吸负荷的能力,使自主呼吸变得有规律[2]。故在重症肺炎早期,在有效清除分泌物的基础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有效纠正缺氧和呼吸困难。 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炎被列为小儿时期重点防病的四病之一。我在北京儿童医院进修期间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24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婴幼儿重症肺炎48例,诊断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一度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22例,发病年龄在2月到3岁。病程在三天以内。按入院顺序单数为治疗组,男14例、女10例。双数为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两组入院时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包括选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抗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调整治疗方案。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治疗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采用NCPAP给氧仪,氧流量5~10 L/min、FIO2 30%~60%、PEEP 3~6cm H2O,PIP 10~20cm H2O。2组出现吸入60%氧PaO2低于50mm Hg;pH值低于7.20~7.25,PaCO2在60~70mm Hg以上时立即用机械通气治疗[3]。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三天后,气促和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和呼吸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见附表,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CPAP治疗组(n=24)治愈20例,对照组(n=24)治愈14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病情观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概要] 肺透明膜病( HMD )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生后数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1.病史本病主要见于胎龄< 35周的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不论是否早产,均易患本病。 2.临床表现生后不久(6 h内)出现呼吸急促、呼气性呻吟、吸气时三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继而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青紫、呼吸衰竭。体检两肺呼吸音减弱。血气分析PaCO2升高,Pa O2下降,酸中毒。生后 24-48h病情最重,病死率高。轻型病例可仅有呼吸困难、呻吟,经 CPAP治疗后可恢复。 本病恢复期易并发动脉导管开放(PDA),肺血流增加,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病情加重。 3.X线检查按病情程度可将胸片改变分为4级:I级:两肺野普遍透亮度减低,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II级:除I级变化加重外,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延伸至肺野中外带;III级:肺野透亮度更加减低,心缘、膈缘模糊;IV级:整个肺野呈白肺,支气管充气征更加明显。多次床旁摄片可观察动态变化。 4.肺成熟度检查产前取羊水,产后取患儿气道吸取物或胃液,检查PS主要成分:(1)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羊水L/S<1 .5表示肺未成熟,NRDS发生率可达 58%;L/S 1.5-1.9表示肺成熟处于过度期,NRDS发生率约 17 %。(2)磷脂酰甘油(PG):小于3%表示肺未成熟。 (3)肺表面活性物质A(SP-A):羊水和气道吸出物SP- A含量减少,提示肺未成熟。(4)泡沫试验:取羊水或气道吸出物1 ml,加等量 95%酒精,用力摇荡 15s,静止15min后观察试管液面周围泡沫环的形成。无泡沫为(-),表示 PS缺乏,易发生NRDS;泡沫少于三分之一试管周围为(+),泡沫多于三分之一试管周围为 (++),表示已有一定量 PS,但肺成熟度还不够;试管周围一圈或双层有泡沫为(+++),表示PS较多,肺已成熟。(4) 稳定微泡试验:取胃液 0.5ml,用内径1mm的吸管吸取胃液至吸管 5cm处,将吸管垂直于载玻片上,反复吸出吸入20次,迅速反转载玻片,与凹形载液玻片重叠 4min,用显微镜观察 1mm2中直径< 15um的稳定小泡数量,小泡数量<10个/ mm2,提示肺未成熟,易发生NRDS。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全过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器(负压吸痰器调节好压力、打开血氧监护仪、吸氧装备及复苏气囊)CPAP、呼吸机及抢救车处于备用状态。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病情危重告病危的患者床位安排在抢救区;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靠近护士办公台)。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床边胸、腹部平片) 2)及时查看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Q1h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记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患儿早期是否有出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60次/分)2.鼻扇3.呼气呻吟4.吸气性三凹征5.发绀;一般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患儿呈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呼吸频率60-100次/分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罗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湿罗音,叩诊可出现浊音。肝脏可增大。3)行胃液振荡试验取胃液1ml加95%乙醇1ml,振荡15秒后静止15分钟,如果沿管壁有多层泡沫为阳性。阳性者可排除本病。 4)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急查胸、腹部平片是目前确诊肺透明膜病的最佳手段。 .肺部X线检查:按病情轻重可分四级。 第一级为细粟粒状毛玻璃样阴影,两肺透亮度减低; 第二级除粟粒阴影外可见超出心影的空支气管影; 第三级除上述影像外,心缘与隔缘模糊; 第四级为广泛的白色阴影称"白色肺",其中有黑色的秃叶树枝状空支气管树影由肺门向外周放射伸展至末梢气道,形成"支气管充气征"。用高压氧通入肺内,X线变化可获改善。 5)及时采集血标本送检,及时查看标本结果。 血气分析结果分析: ①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但pH 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②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 4.65-5.98kPa(35-45mmHg) 、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0-11-02T09:19:02.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庚莲李勇兵周青梅 [导读]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治疗的效果。 张庚莲李勇兵周青梅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儿科 343700)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15-03 【摘要】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面罩给氧,观察两组治疗后6h、12h、24h的血气值,治疗2天临床症状有效率。结果治疗组36例,有效24例,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36例,有效14例,出现并发症10例,死亡8例,有效率38.8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治疗组PaO2、PaCO2变化优于对照组,且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能更快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提高氧合,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是治疗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NCPAP 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 在基层医院临床中发现住院新生儿以呼吸困难、缺氧常见,是病情恶化的关键因素,是主要死亡原因[1-2],因此探索改善呼吸功能障碍的经济有效方法对基层医院有重要意义。我院儿科2008年1月以来通过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来治疗新生儿肺源性呼吸困难,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均符合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所定义肺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标准的新生儿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呼吸困难原因有NRDS、吸入性肺炎、湿肺、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无发热及其他并发症,其中早产儿1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入院即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营养状况、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持呼吸道通畅、病原治疗、稳定内环境,维持各脏器功能等。治疗组采用STEPHAN小儿呼吸机,选用鼻塞式CPAP模式给氧。工作参数: (1)吸入氧浓度(FiO2)40%~80%,(2)供气流量4~10L/min,(3)气道压4~6cmH2O,并予持续口胃管减压。对照组予面罩给氧,氧流量0.5~1L/min。 1.3 观察指标:(1)记录治疗后6h、12h、24h的股动脉血PaO2、PaCO2;(2)记录治疗2天呼吸、肺部湿啰音、并发症情况,避免哭闹、喂养时观测。 1.4 疗效标准有效:治疗2天呼吸、肺部湿啰音好转,且未出现并发症;无效:治疗2天呼吸及肺部湿啰音都未缓解或出现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方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表1 治疗前后血气值比较(kPa) 2.2 治疗转归治疗组36例,有效24例,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2例,有效率66.67%,对照组36例,有效14例,出现并发症10例,死亡8例,有效率38.8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 治疗组PaO2、PaCO2变化优于对照组,且皆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3.1新生儿因小儿后鼻道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发炎时易堵塞,喉部呈漏斗状,喉腔较窄,声门狭窄,软骨柔软,气管、支气管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致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气道易下陷;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毛细血管和淋巴结组织间隙较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呼吸肌不发达,造成通气/灌注比值低;小支气管、毛细血管因炎症变狭窄,引起肺不张;肺泡壁因充血水肿而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部啰音,缺氧、CO2潴留和毒血症等进一步累及循环、神经等系统[3-4],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在新生儿期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代谢性和/或呼吸性酸中毒[5],严重者可造成心功能及心肌损害,甚至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氧疗是纠正缺氧的主要方法,其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对患儿心肺功能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6]。 3.2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作用是使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整个呼吸周期中都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在吸气时可对抗后鼻道、喉腔阻力,增加吸气量;在呼气时可防止后小气道和肺泡陷闭;气道持续保持正压,间接增加跨肺压,减轻大气道和小气道塌陷,使整个气道阻力减小,减少呼吸做功;减轻肺间质水肿,改善肺顺应性,并可使一部分萎陷的肺泡扩张,增加肺泡面积,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增加肺容量和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分布,从而使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表面积加大,减少肺内静脉-动脉分流,使动脉血氧分压增加,改善通气/灌注比值,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提高氧合,减轻二氧化碳潴留[7-8]。CPAP通过Hering-Breuer反射和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稳定胸部支架,防止胸廓塌陷,提高膈肌的呼吸功效,增加患儿呼吸驱动力,使自主呼吸变得有规律。CPAP水封瓶或气泡式CPAP所产生的气泡可使胸部在高频率下震动,达到高频通气相似效果。 3.3本研究中得到体会:NCPAP治疗各种原因如:肺炎、NRDS、湿肺、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所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疗效优于面罩给氧,且及早使用效果更好,无创伤,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价格低廉[9];而机械通气在气管插管后管理复杂,容易感染,易引起气压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的效果

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5-11-11T14:22:21.1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蒋浪林志波 [导读] 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儿科在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的效果确切。 蒋浪林志波 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儿科湖北咸丰 445600 摘要: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在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低氧血症;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效果 新生儿低氧血症在临床上表现为患儿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现象,并可损伤患儿的氧自由基,造成再灌注损伤,可严重影响患儿的脑、心、肺、肾功能[1]。为了深入地分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在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100例该病症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理想,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患儿,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日龄为30 min~ 26d,平均为(12.1+0.6)d,其中足月儿和早产儿分别为34例、16例,患儿的原发病情况:共计11例属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共计7例属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共计8例属于新生儿硬肿症,共计14例属于缺氧或缺血性脑病,其余10例则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日龄为35min~ 25d,平均为(12.5+0.6)d,其中足月儿和早产儿分别为30例、20例,患儿的原发病情况:共计13例属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共计6例属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共计7例属于新生儿硬肿症,共计12例属于缺氧或缺血性脑病,其余12例则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出血等症状的防治,同时对患儿的酸碱失衡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进行纠正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方法为:本研究使用德国西门子SC系列通气治疗仪,借助于高压空气氧气混合器对治疗中的氧气浓度进行调控;,使用加温湿化器对所吸入的氧气进行加入或湿化;气体温度需保持为30°左右,湿度需保持在1.0%左右[2];借助于调压阀以及压力表等对呼吸末压力进行调节;结合患儿鼻部以及头部大小选取适宜的头套以及鼻塞,并经由连接管对双鼻塞进行连接;治疗中使用低氧流量进行持续给氧治疗,期间,混合氧气的流速需保持为每分7L 左右,压力需保持为0.785kPa左右,吸入氧的浓需保持为1.0%左右,每次治疗的时间需为4 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等均已彻底消失,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值大于或等于90%;好转:治疗后,患儿的症状显著缓解,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值处于75%与89%之间;无效:症状无任何明显变化[3]。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使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 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新生儿的淋巴以及呼吸道黏膜血管均比较丰富,其每日需要吸入300~350 L /kg的空气,因此其气体交换量较大,若新生儿存在程度各异的新生儿疾病如缺氧或缺血性脑病等,便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产生严重干扰并导致低氧血症。该病症患儿的症状主要是青紫以及呼吸困难等,常规疗法包括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等,难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的治疗指导思想为:在呼吸系统中鼻腔属于第一道防线,呼吸系统中的上呼吸道作用在于加温以及加湿所吸入的气体,有助于保证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而干燥氧气可直接刺激人体的呼吸道,造成气道损伤。所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中,借助于加温湿化器对所吸入的氧气进行加入或湿化,以为患儿提供充足、无损伤的氧流量,以改善通气量,缓解患儿的低氧血症状。 本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均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在新生儿疾病所致低氧血症的治疗中,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0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塞式CPAP辅助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比较两组治疗3、5、7 d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3、5、7 d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塞式CPAP辅助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apillary bronchitis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severe capillary bronchitis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with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nasal CPAP as adjuvant therapy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asal catheter or hood oxygen inhalation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in 3,5,7 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ll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3,5,7 d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Nasal CPAP provides precisely curative effect as adjuvant therapy of severe capillary bronchitis,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Key words】Severe capillary bronchitis;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urative effect 毛细支气管炎是好发于婴幼儿时期的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喘憋烦躁、拒奶等,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外,喘憋严重时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水肿、消化道出血等,甚至引起死亡。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控制喘憋发作是临床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关键。本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给予鼻塞式CPAP辅助治疗4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诊断依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选择本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 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3个月60例,3~6个月30例,6个月~1岁8例,1~2岁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60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知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一、定义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多见于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二、病因 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呼气时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肺泡易于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充分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和CO2潴留。 三、临床表现 出生时可以正常,也可无窒息表现。在生后2~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表现青紫,呼气性呻吟,呼吸浅表、节律不整,吸气时胸廓凹陷,出现鼻翼煽动,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72小时后明显好转。 四、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 2、氧疗护理①持续正压呼吸(CPAP)给氧:早期可用呼吸机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机行CPAP通气)或用简易鼻塞瓶装法。压力为0.49~0.98kPa(5~10cmH2O)。②气管插管给氧,如给纯氧CPAP后,病情仍无好转者,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加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方式。 3、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吸净气道分泌物。抽取药液,从气管中滴入(患儿分别取平卧、左侧、右侧卧位),然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迅速弥散。用药后4~6h内禁止气道内吸引。 4、保暖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2℃~24℃,肤温在36℃~36.5℃,以降低机体耗氧;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体内水分丢失。

5、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每日所需热卡计算奶量,保证机体营养所需。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高营养液。 6、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使用监护仪和专人守护,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密切联系。 7、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8、健康教育做好家属接待与解答工作,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配合,同时做好育儿知识宣传工作。 五、出院指导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20例临床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X平片及其它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儿中有8例肺部X线平片示肺野呈网格状改变及细小颗粒影,3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斑片状改变及细支气管充气征。2例两肺野大片实变,呈“白肺”改变,其中合并肺炎者5例,肺出血者3例,气胸者2例。结论普通X平片是诊断肺透明膜的主要方法。其X线表现有特征性,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现表现;影像学 1 讨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全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 0.5%-1%,早产儿发生率为10%-16%,占全部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0%,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本病主要发生在早产低体重儿,32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尤为多见,也可发生于孕周38周,糖尿病孕妇及剖宫产或产前、产后缺氧窒息的新生儿,仅约5%见于足月产儿,本组20例患儿中,孕周超过38周者6例,该6例虽属足月,但体重均小于2500g,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

(PL)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早产:小于35周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缺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③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④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通气失常:可影响PS的合成;⑥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PS产量减少。患儿几乎都是早产儿,足月儿仅约5%。产母病史常示贫血、产前子宫出血、剖宫产、臀位产和多胎儿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和分娩异常。出生时心跳、呼吸亦可完全正常。一般出生后立即开始或在6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伴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并进行性加重。胸腹呼吸动作不协调,呼吸由快转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青紫明显。经急救后呼吸可好转,但过后又复发,常呈原发性发作,程度渐次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隔缩短。体温不稳定,往往不升。死亡多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内。部分病例经治疗病情渐渐缓解,病程如能超过72小时,肺成熟度增加,则多数患儿能逐渐康复。 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表现 第一级为细粟粒状毛玻璃样阴影,两肺透亮度减低;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大家会比较陌生,然而换一种说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反而有听说过,因为这个叫法更形象一点,一看这个词就知道是由于呼吸困难而引起的疾病。现在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一般多发生于早产儿,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1、常见护理诊断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是与肺泡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2、护理措施 氧疗护理 ①持续正压呼吸给氧:早期可以用呼吸机CPAP吸氧或用简易鼻塞瓶装法。压力为~。 ②气管插管给氧,如给纯氧CPAP后,患儿病情仍无好转,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呼吸的方式。 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从而吸净气道分泌物。抽取药液,从气管中滴入,然后再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迅速弥散。用药后4~6小时内禁止气道内吸引。 保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肤温保持在36℃~℃,以降低机体耗氧;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减少体内水分丢失。 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每日所需的热量计算奶量,保证机体营养所需。不能吸乳吞咽的患儿可用鼻饲法或静脉高营养液。 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掌握病情的变化,定期对患儿进行评估。有条件者使用监护仪和专人守护,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注意与医生密切联系。 做好消毒隔离: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做好家属的接待与解答工作,让家属了解治疗的过程,从而取得最佳配合,同时也要做好育儿知识的宣传工作。 以上就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要点,患儿一旦诊断为肺透明膜病,就必须严格按照该疾病护理措施和护理程序对患儿进行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该疾病出生后不久就会有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因此一定要及时做好护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