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

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

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既可

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

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超声探

头深入体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容: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

2、功能性检测;

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

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

超声诊断学的特点:

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优点:

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

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

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

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

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

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

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

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优势:无创,精确,方便)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

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

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

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

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CDFI)研究成功。反映功能的基础。(第二次革命)

90年代心脏和脏器官的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多普

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血管超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介入性超声和超

声组织定征等均有显著的新进展。

气泡造影剂的分布状态及灌注全过程(第三次革命)

超声诊断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显示空间上从单维空间探测发展到二维超声显示—三维空间的立

体超声图像。

实时(real—time):使静态―――动态图像,其扫描速度超过24帧。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1超声: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0 赫(Hz)或20千赫(kHz)]者。<20Hz :次声波

20--20000Hz:可闻波

>20000Hz:超声波(ultrasound)

诊断用超声频率围为2MHZ—10MHz,1MHz=106Hz

2、声波(defintion):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传播,且引起人耳感觉的

波动。

3、振源:声带,鼓面。介质:空气,人体组织接收:鼓膜,换能器

4、超声诊断:应用较高频率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

图形(声像图,血流图)、曲线(A型振幅曲线,M型心动曲线,流速频谱曲线)

或其他数据,用于分析临床疾病。在声像图等引导下,可作各种穿刺、取活检、

造影或作治疗(介入性超声),亦属于广义的超声诊断畴。

二、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声源(sound source):能发生超声的物体,又名超声换能器(transducer)—探头。声束(sound beam):是指从声源发出的声波。

声束的聚焦(convergence):平面型声源无论在近场区还是在远场区中的束宽过大,为提高图像

质量,在探头表面加置声透镜聚焦。

声场:超声场是在介质中有声波能量存在的围,其强弱用声压和声强来表示。

不同的超声源和传播条件形成不同的能量分布。

近场:在邻近探头的一段距离,束宽几乎相等,称为近场区,此区声压和声强起伏变化大,是超声诊断中的死区。

近场的长度与声源的尺寸、频率和介质有关。

远场:在远离探头的一段距离,声束开始扩散,远场区声场分布均匀。

分辨力(resolution power):分为两大类1、基本分辨力:指根据单一声束线上所测出的分辨两个细小目标的能力。

1)轴向分辨力(axial resolution):指沿着声束轴位方向上不同深度超声仪可以区分的两个

目标的最小距离。通常用3-3.5MHe探头,分辨力在

1mm。探头的频率越高,分辨力越高,但穿透力越低。

2)侧向分辨力(lateral resolution):指在与声束轴位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

的分辨力,即是可区分两个点目标的最小距离,取决

于声束的宽窄,声束越窄,分辨力越高。

3)横向分辨力(transverse resolution):指在与声束轴位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短轴方

向的分辨力。横向分辨力越好,图像上反映组织的切

面情况越真实。

2、图像分辨力:是指构成整幅图像的目标分辨力。

1)细微分辨力:用于显示散射点的大小。

2)对比分辨力:用于显示回声信号间的微小差别。

3、多普勒超声分辨力:是指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流向、流速及与之有关方面的分辨力。

1)多普勒侧向分辨力:与基本分辩力相同。

2)多普勒流速分布分辨力

3)多普勒流向分辨力

4)多普勒最低流速分辨力

4、彩色多普勒分辨力:1)空间分辨力2)时间分辨力

三、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密度(ρ)声速(c)

波长:声波在完成一次完全振动的时间所传播的距离。

声特性阻抗(Z):表示介质传播超声波的能力。介质中某点的声压

P与质点振动速度V之间的比位该点的声阻抗Z,

Z=ρ*C(kg/m2s)

界面(boundary):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接触在一起时,形成的界

面。

四、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

散射(scattering):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

●反射(reflection)

●折射(refraction)

●全反射total reflection) 绕射(diffraction)

●会聚(convergence) 发散(divergence)

●衰减(attenuation)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反射与散射的区别:大介面

回声强

有方向性及角度依赖

显示脏器轮廓外形和部粗大的管道结构

吸收衰减原因:介质的粘滞性、导热性、温度等,超声波机械能变为热能被组织吸收(absorption)声束发散,能量的散射及反射,使声能损耗,衰减(attenation )

会聚和发散:声束在经越圆形低声速区后,可致声束会聚。(高速区—发散)

超声特性:多普勒效应(血流中的红细胞时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的基础。)

声强(acoustic intensity):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SPTAI),在生物效应中最重要,<100mW/cm2

EDA510(k)超声诊断声强使用数据

名称声强使用极限值(SPTAImW/cm2)

心脏430

周围血管720

眼球17

胎儿及其他94

超声诊断的安全因素:在人体组织中对超声敏感者有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视网膜、生殖腺、

早孕期胚芽及3个月早孕、孕期胎儿颅脑、胎心等。

对这些脏器的超声检查,每一受检切面上其固定持续观查时间不应超过1分钟。

超声的生物效应:高能量的超声波作用于生物组织,由于机械、热、空化等效应导致生物组织特性的改变称超声生物效应。

机械、热效应—用于细胞按摩,理疗0.5—5w/cm2

空化效应——用于碎石、治疗肿瘤50W/cm2

一、脉冲回声式(pulsed echo mode)

基本工作原理:发射短脉冲超声—接收放大—数字扫描转换技术(使各种任何扫查型式的超声图转换成通用的电视制扫描模式)—显示图形。

A型(Amplitude modulation):振幅调制型

B型(Brightness modulation):辉度调制型

M型(time-motion mode) :活动显示型

二、差频回声式:D型(Doppler mode)

差频示波型

彩色多普勒型(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三、时距测速式:不用多普勒原理,而直接用短脉冲超声测定一群红细胞在单位时间所流动的

距离,从而算出流速。

四、非线性血流成像:超声造影

M型超声基本原理:将回波强度加到显示器的控制极上作辉度调制,代表深度的时基线加到垂

直偏转板上,而在水平偏转板上加一慢变化的时间扫描电压,使深度的

时基线以慢速沿X方向移动,故静止目标的显示像是一条水平亮迹,摆

动着的单M型显像为一正弦曲线。

M型超声诊断仪:将沿声束方向各反射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而显示,是一种以光点亮度来表示反射声信号强弱的仪器。

将立体图象以投影图或透视图表现在平面上的显示方式,可从各个角度来观察该立体目标。1、三维表面成像2、三维透明成像3、三维多平面成像4、三维血管成像

频谱多普勒:多普勒超声脉冲波进入人体后,将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频移信号,这些信号被接收器接收并处理之后,还必须经过适当的频率分析和显示,方能转变为有用的血流

信息。

1、多普勒频谱分析:利用数学的方法对多普勒信号的频率、振幅及其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进行

实时分析的一种技术。

2、多普勒频谱显示:多普勒信号经过频谱分析之后,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输出,一种是音频输出,

另一种是图象输出。

3、多普勒音频输出:多普勒的发射和接收频率均为超声,但其频移的数值常为1--20干赫,

恰为可闻声。故频移信号被放大后输入扬声器中,成为音频信号。

4、多普勒图像输出:频谱显示是多普勒频移信号图象输出的主要方式。

(一)连续多普勒(CW):探头用双晶片,一个连续发射脉冲波,另一个连续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

和放大,经过基本电路的处理,即可在显示器上得到多普勒频移随时间

变化的图谱。

(二)脉冲多普勒(PW):其超声脉冲波的发射与接收均以一个探头进行,它是在一选择性的时间

延迟后,才开始接受回声信号。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由脉冲多普勒系统、自相关器和彩色编码及显示器等主要部分组成,它

在频率分析和显示技术方面作了重大改进。

彩色编码显示:彩色编码就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声信号的幅度的一种显示方式,所显示的彩

色并不反映目标真实的颜色,是伪彩色。

彩超的概念

●狭义上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广义上包括:彩色多普勒速度图(CDV)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

彩色多谱勒能量速度图(CCD) 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CDTI)

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D)彩阶B超(CSBU)

彩超和伪彩的区别:伪彩—灰阶到彩色变换,对二维灰阶图像进行彩色编码处理,用于彩色增强,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力,丰富影像层次,增加实感,提高B型超声对

病理组织变化的可视度。

彩超主要对血流,伪彩主要对灰阶图像。

超声新技术:自然组织谐波成像(Native tissue harmonic imaing,NTHI)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ing,DTI)

三维超声成像

超声造影:可以增强图像的显现力。

原理:声波在组织中非线性转播时产生多倍于发射频率(基波)的信号。

应用:增强心肌和心膜显示

增强细微病变的显示力

增强心腔声学造影剂回声

增强彩色多普勒信号

帮助鉴别肝血管,了解肝细小血管病变

组织多谱勒超声

多普勒组织速度图(DTV):是对室壁运动的速度快慢及方向进行彩色编码。将朝向探头方向运动

的速度信息编码成暖色。运动速度由低到高依次被编码成红色、橙

色和白色;背离探头运动的心肌被编码成冷色,运动速度由低到高

依次被编码成蓝色、浅蓝色和白色。无色表示无心肌运动。

多普勒组织能量图(DTE):是对心肌组织反射回来的多普勒信号强度(振幅)的显示。以多普勒信

号振幅的平方值表示能量。频率曲线,将曲线下的面积进行彩色编

码,形成二维彩色心肌组织运动的图像,即能量图。多普勒信号强

度与心肌反射体的数量有关,而与多普勒的频移值大小无关。因此,

能量显示方式不受心肌运动的速度和角度的限制

DTI能量图:主要用于识别心肌多普勒信号的强度和围,在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根据能量信号的强弱,有助于观察心肌造影剂的分布,从而了解心肌的灌注状态。

多普勒组织M型(Doppler tissue M-mode):是把心肌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用彩色M型的形式表现出

来,其彩色编码的原理与彩色二维DTI相同,它利

用M型描记的高帧率提高心肌运动速度的时间分辨

率,把心动周期不同阶段心肌运动的方向、速度和

持续时间表示出来。

多普勒组织脉冲型:是把心肌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用脉冲形式表现出来,把心动周期不同位置和不同阶段心肌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表示出来。并可进行定量分析。

对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进行评价。

超声声学造影:是经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进入人体,其主要优势在于能清晰显示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基于此特点,超声诊断医生根据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差异对肿瘤

的良恶性做出更准确的鉴别诊断,同时也极提高了早期肿瘤以及恶性肿瘤卫星

病灶的检出率。它的应用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是超声成像

的一次革命性进步。它具有实时动态观察、分辩率高、无创、无X线辐射、重

复性好等其他影像医学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超声造影被誉为无创性微循环血管造影。

超全超声诊断学课件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核素 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 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 医学影像学科,(既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 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 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 2、功能性检测; 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 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 超声诊断学的特点: 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优点: 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 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 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 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 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 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 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 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优势:无创,精确,方便)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 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 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 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 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研究成功。反映功能的基础。(第二次革命) 90年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多普勒组织成 像(DTI技术)、血管内超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介入性超声和超声组织定征等均有显 著的新进展。 气泡造影剂的分布状态及灌注全过程(第三次革命) 超声诊断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显示空间上从单维空间探测发展到二维超声显示—三维空间的立体超声图像。实时(real—time):使静态―――动态图像,其扫描速度超过24帧。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1超声: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0 赫(Hz)或20千赫(kHz)]者。<20Hz :次声波 20--20000Hz:可闻波 >20000Hz:超声波(ultrasound) 诊断用超声频率范围为2MHZ—10MHz,1MHz=106Hz 2、声波(defintion):物体的机械性振动在具有质点和弹性的媒介中传播,且引起人耳感觉的波动。 3、振源:声带,鼓面。介质:空气,人体组织接收:鼓膜,换能器 4、超声诊断:应用较高频率超声作为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形(声 像图,血流图)、曲线(A型振幅曲线,M型心动曲线,流速频谱曲线)或其他数据,用于 分析临床疾病。在声像图等引导下,可作各种穿刺、取活检、造影或作治疗(介入性超声),

[指南]产科超声检查内容

[指南]产科超声检查内容 产科超声检查内容 一、早期妊娠超声检查 1. 确定宫内是否妊娠及胚胎是否存活早孕期孕妇常因阴道出血而申请超声检查。此时期 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妊娠实在宫内还是在宫外,胚胎是否存活。现代超声仪,尤其是 经阴道超声,在妊娠很早期即可检出宫内妊娠囊,对于月经周期为28d且规律者,经腹 在5,6周,经阴道在4,5周即可检出。如果此时检出宫内妊娠囊,但不能判断胎儿是 否存活时,需在7,10d后复查确定。 2. 确定胚胎数目超声可显示妊娠囊及妊娠囊内的胚芽、原始心管搏动及卵黄囊的数目, 从而确认单胎或多胎妊娠。但应注意的室,早孕期因孕囊着床常伴有宫腔有宫腔内少量 出血而显示“双囊征”,应与真正的双妊娠囊相区别,反之,亦不能把双妊娠囊误认为 一个妊娠囊,而另一个妊娠囊被解释为出血。 3. 估计妊娠龄早孕期估计妊娠龄的方法主要有:根据妊娠纳囊平均直径和头臀长(CRL) 推算。多年来,CRL被认为是估计妊娠龄最可靠的方法,准确性相差3 ,7d。

4. 检测胎儿早期结构畸形自从阴道探头问世以来,有大量早孕胚胎期检测胎儿畸形的报 道,且几乎涉及每一器官系统。但对于某一具体类型的畸形,究竟早到什么时候即能做 出诊断,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对早孕期检测胎儿畸形,许多学者持谨慎态度。笔者认 为虽然胎儿形态结构畸形早期检出很有意义,但早期诊断胎儿畸形应谨慎,除非对畸形 有绝对把握,否则,应在中孕期随访检查。目前胎儿颈部皮肤透明层厚度是筛茶唐氏综 合征等染色体畸形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早孕期检测胎儿畸形有三大缺点,应特别提请注意: (1) 正常生理性脐疝与腹壁缺损、脐膨出类似,早孕期诊断应特别小心。 (2) 正常发育的脑泡(如菱脑泡)呈无声结构,不能将其误认为颅脑囊肿。颅骨此 时亦未骨化,不能显示强回声的颅骨结构。 (3) 由于颅骨未骨化,有误认为无脑畸形的潜在危险,从而出现无脑畸形的假阳性 诊断,应特别小心。 5. 胎盘在极早期妊娠,超声有时很难判断胎盘的准确部位。但是,如果超声能够辨认出 胎盘,则应注明胎盘位置。 6. 子宫及附件早孕期应仔细检查孕妇子宫是否有畸形,因为在妊娠后期,这些异常极难

妇产科超声诊断14个实例详解(附图)

妇产科超声诊断14个实例详解(附图) 一、正常成年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二、子宫肌瘤 声像图特点:1、子宫增大边界不规则。2、肌瘤结节呈低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等回声周边可有低回声晕呈假包膜。3、子宫内膜移位或变形。4、膀胱变形,易引起尿贮留。5、肌瘤结节周围呈环状及半环状血流。阻力指数0、6±0、1。(子宫肌瘤)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声像图特征:1、子宫均匀性增大,边界规则。2、子宫内膜线前移。3、子宫内回声不均匀,低回声、强回声区,无包膜。4、子宫大小、内部回声月经前后常有变化。5、肿块周围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阻力指数约0、6。 四、子宫内膜癌(子宫体癌)声像图特点:1、子宫增大,边界规则,宫颈肥大。2、子宫内膜不均匀增厚达6mm以上,边缘毛糙。肿瘤侵犯肌层,无包膜。3、癌组织阻塞宫颈,可见宫腔积液、积脓、积血等无回声区。4、子宫内膜癌肿周边或内部可见丰富血流,阻力指数注:内膜厚度>10mm可诊断五、子宫良性病变 1、子宫内膜息肉2、宫腔积血、积脓、积液(宫腔积液)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 声像图特征:1、子宫后方出现园形或不规则无回声区,壁厚、内壁不光滑。2、囊肿直径一般为5~6cm,内部回声不均匀。3、

月经期检测肿块增大,无回声区内细小强回声点可随体位移动,有“分层征”。 (卵巢巧克力囊肿)七、卵巢良性肿瘤 1、浆液性囊腺瘤声像图特点:(1)肿瘤边界清晰,呈园形或椭园形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2)囊壁纤薄,光滑完整。(3)肿瘤直径一般为5~10cm。(4)囊肿多见为单房。(5)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囊壁有大小不一得局限性强回声。(浆液性囊腺瘤) 2、粘液性囊腺瘤声像图特点:(1)肿瘤轮廓清晰呈园形或椭园形无回声区,内有散在细小得强回声点。(2)囊壁均匀增厚(>5mm)。(3)多为单侧多房。(4)肿瘤体积较大,直径多在10cm以上。(5)少数有乳头状物生长。(粘液性囊腺瘤) 3、卵巢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舯)声像图特征:(1)肿瘤直径一般5~10cm。(2)多为单房双侧。(3)囊壁光滑,囊内为液性无回声区,内可见1个或数个团状强回声,或见散在强回声点,偶见浮动现象,称“瀑布征”。(4)肿物内可有液面产生,上部为增强得点状回声,下部为液性无回声区,称“脂液分层征”。(5)肿物后常伴声衰减。(6)肿物内可见因牙齿、骨骼等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畸胎瘤)八、卵巢恶性肿瘤 声像图特点:(1)形态不规则。无完整包膜。(2)内部回声强弱不均,或呈强回声团。(3)肿瘤内多见乳头状强回声,分隔增厚不整齐。(4)有浸润时轮廓不清。(5)常伴腹水。(卵巢恶

产科超声检查标准与指南

产科超声检查标准与指南 第一节正常妊娠 一、适应证: 1、诊断早、中、晚孕 2、筛查胎儿解剖结构异常、确定胎位 3、引导进行羊水穿刺或绒毛膜活检 4、产前判断孕龄,以综合制定处理方案 5、分娩过程中判断胎位和胎先露 二、检查内容: 1、早孕: (1)孕囊的位置、大小,孕囊内有无胚胎,以及胎芽的长度或胚胎的头臀长。 胎龄判断:孕龄(d)=孕囊平均直径MSD(d)+30。之后判断在孕囊内有无胚胎,如果有,应测量胎芽的长度或胚胎的头臀长,头臀长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孕龄,孕龄(d)=CRL(mm)+42。如果在孕囊内没有见到胚胎,则应注意孕囊内有无卵黄囊,以帮助判断是否为真孕囊。(2)胎心搏动: 经腹部超声检查胎芽长>9mm时(经阴道超声胎芽长>5mm)应该观察到胎心胎动,如果没有观察到,应复查以了解胚胎是否存活。 (3)胚胎的数目: (4)子宫、附件区和陶氏腔: 子解子宫有无肌瘤和附件区肿物,及其位置、大小;陶氏腔有无积液,如果有积液,应同时检查有无腹腔积液。有时,早孕时区分正常和异常妊娠是非常困难的,常需要结合血HCG的结果综合考虑。 2、中、晚孕: (1)胚胎的数目、胚胎是否存活、胎位和胎先露 (2)测量BPD、FL、HC、AC (3)筛查胎儿畸形:侧脑室、后颅凹(包括小脑半球和小脑延髓池)、唇、四腔心(包括与胸腔的相对位置)、脊柱、胃泡、肾脏、膀胱、脐带腹壁入口处、前腹壁完整性。 (4)羊水量: 测量方法:孕妇平卧,探头尽量垂直于水平面,垂直测量羊水的深度。测量时探头不能加压,并避开脐带和胎儿肢体。 最大深度:4—8cm

羊水指数AFI:8—18cm (5)胎盘的位置、形态、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脐带 孕妇膀胱过度充盈或子宫下段收缩可能造成胎盘前置的假象。 (6)子宫、附件区结构 了解有无子宫肌瘤和附件区肿物,及其位置、大小;中晚孕时孕妇的卵巢往往不易显示。胎儿头位时经腹可能看不清宫颈,经会阴检查可能判断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第二节异常妊娠 一、适应征: 1、妊娠期间阴道出血 2、疑有滋养细胞肿瘤 3、宫高、腹围与停经时间不符 4、评价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5、既往有胎儿先天畸形妊娠史或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6、血清筛查指标异常(AFP升高、风疹等病毒抗体滴度升高等) 7、发现胎儿解剖结构异常后随访 8、疑有胎盘早剥 9、疑有死胎 10、疑有羊水过多或过少 11、多胎妊娠 二、检查内容: 标准检查与针对性检查:在正常妊娠时,产科超声的目的是判断胎儿的数目、孕龄、胎儿生长情况、胎盘的位置、羊水量、筛查胎儿主要的显著的解剖结构异常,称为标准检查。在高危妊娠时,要对胎儿进行详细的检查,称为针对性检查。 ●时间窗的重要性: 三、常见疾病: (一)早期流产: 阴道出血是早孕期间的常见症状。常见病因有:(1)受精卵着床时底蜕膜出血:阴道出血常常短暂,而且是自限性的。超声检查结果正常。(2)早期流产。(3)异位妊娠。(4)滋养细胞疾病。 1、临床表现: 先兆流产:子宫颈口未开,妊娠物未排出,仍有可能继续妊娠。难免流产: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加重,宫颈口已扩张,临床诊断并无困难,超声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妊娠物是否排出完全。胚胎停育指胚胎已死亡但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审批稿

超全的超声诊断学课件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绪论 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is):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 (CT)、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是以电子学与医 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 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既可非 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 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 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大体解剖学研究; 2、功能性检测; 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 4、器官声学造影检查; 超声诊断学的特点: 1、超声波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辩能力,有利于识别生物组织的微小病变。 2、超声图像显示活体组织可不用染色处理,即可获得所需图像,有利于检测活体组织。 3、超声信息的显示有许多方法,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使用,可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达到广泛应用。超声诊断学的优点: 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 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解剖真实结构; 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 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 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 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 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 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 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床边检查; 10、检查费用低廉,容易普及。(优势:无创,精确,方便)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探索试验阶段:1942年(连续穿透式) 临床实用阶段:50年代(脉冲反射式)A型、B型、M型、D型 开拓性前进阶段:60年代 飞跃发展阶段:70年代产生两个飞跃,灰阶成像和实时成像 现代超声的里程碑—软组织灰阶成像(第一次革命) 80年代数字扫描变换(DSC)、数字图像处理(DSP)等;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CDFI)研究成功。反映功能的基础。(第二次革命) 90年代心脏和内脏器官的三维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多 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血管内超声、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介入性超声 和超声组织定征等均有显着的新进展。 气泡造影剂的分布状态及灌注全过程(第三次革命) 超声诊断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显示空间上从单维空间探测发展到二维超声显示—三维空间的立体 超声图像。 实时(real—time):使静态―――动态图像,其扫描速度超过24帧。 第二章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