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艺术史知识点概述

?第一讲中国史前艺术

考古发现,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产生了美术。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和1940年发现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以及奥地利和法国出土的史前雕刻,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讲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艺术(重点)

青铜器

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

?商周时代青铜器依照它们的用途(种类)可以分为:(仅作了解,不做重点)

1 、礼器:礼器又可分为:

A、炊煮器,如鼎、鬲(li,音历) 等。

B、食器,如簋(gui,音轨) 、盂、簠(fu, 音甫) 、豆等。

C、酒器,如觚(gu,音姑) 、爵、觶(zhi,音志) 、尊、卣(you,音有) 、壺、觥

等。

D、水器,盤、匜(yi,音仪) 等。

2 、乐器:乐器有铃、鐃、鼓、鐘等。

3 、兵器:戈、矛、鏃等。

4 、工具和车马器

二、青铜器的用途

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

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鼎是礼器中的主要器物,西周时代出现的列鼎制度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

鼎,卿大夫用五鼎,地位较低的士用三鼎。

三.青铜器的纹饰演变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四.青铜器风格的演变: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

等奇异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食器增多。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

西周中、后期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春秋中期出现了模印法和失蜡铸造法。

战国时期的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装饰手法也愈来愈多姿多

彩,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凡是在实物上布置金银图案的,就可以叫金银错)等无不技艺精湛。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也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标志着

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

五、青铜器时代风格的转变(简):

A、商初——育成期——壁薄、粗糙——单层花纹,装饰少

B、商末周初——鼎盛期——铜质优良、形体大、制作精——两三层花纹,形象狰狞、恐怖

C、周中晚——转变期——器型减少,制作简陋——几何纹渐多,铭文大量出现

D、春秋——更新期——器型多样、不受束缚——装饰华美、构思新奇

E、战国——衰落期——开始转向金属器皿(如加金银)——表现社会重大事件

六.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

A、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以青铜器可以用来体现等级制度,表明身份权力,用以维护统治秩序。

C、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加: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纹饰,属于怪兽纹,(李泽厚学者考证其为牛头纹)通过把现实中的动物进行抽象、象征处理之后所得。饕餮纹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也有使用两个夔纹对称排列,组成饕餮形象的例子存在。(其特征都在突出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惧、恐惧、残酷和凶狠。“殷人重鬼”,在祭祀器上频繁出现的饕餮纹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宗教意义)。

建筑

西周建筑

陕西歧山发现的西周早期宫殿( 或宗庙) 遗址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庭院建筑群:以门道、前堂、过廊、后堂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一个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墙体采用了用泥筑墙并用泥浆掺细沙、石灰涂抹的制造方法。另外,从房屋四周出土的瓦片看,这时已经开始用瓦来覆盖屋顶了。

绘画

战国帛画:20 世纪40 年代和70 年代在湖南长沙出土的两幅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绘在丝织品上的作品,具有独立绘画门类的典型意义,证实了2000 多年前中国绘画发展的辉煌成就。这两幅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绘画均是随葬的“铭旌”,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意,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

帛画《人物龙凤图》画作为一细腰、侧身向左、宽袖长袍、合掌祝寿状的贵族妇女,在龙飞凤舞的接引下,向天国飞翔的景象。表现了楚国上层妇女的形象特征和“楚王好细腰”的时风。线描简朴流畅,精细曲直处理得当,证明我国绘画以线为主的传统造型手段,在战国以前就已奠定了基础,并已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在仕女头上方有神龙祥凤。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图上黑白的搭配、虚实的对比、动静的处理,变化有致,充满灵动。全国以墨色线条为主,略加暗红色的淡彩,线描简劲而古拙。

◆第四讲秦汉时期艺术

秦汉时期繁荣的艺术样式:漆器、陵墓壁画、汉阙瓦当

雕塑

兵马俑:秦代“视死如视生”,俑是“人牲”的替代品,与实物大小无异,具有高度的写实主义风格,这和秦始皇的迷信和要求有关。

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

采用采石造型的手法,将圆雕及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刻画出对象特征,强调意象表达;

造型趋向于简约抽象,不求精雕细刻,而以一种粗犷的形象表现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 击鼓说唱甬:

1.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臂环抱

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并非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场景,显然人物身体的比例是失调的。而是采用了极

其大胆夸张的手法,着重表现说唱者那种特殊的神气。

2.作者采用虚拟方式,通过欣赏者的联想作用,创造出一个隐含的充满戏剧性的

精彩场面。这种虚拟中的戏剧性场面,本身也体现出汉代艺术所特有的生动活

泼的气势。

3.表现出强烈的写实主义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代漆器: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

秦、汉时代漆器工艺走向繁荣兴盛的的重要时期,当时漆器是贵重物品的代表,因它胎体轻便、方便使用、光泽美丽,甚至取代了青铜器。秦代的漆工业承袭了春秋战国时楚、秦的风格且加以创新。

西汉漆器到达鼎盛时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也反映出漆器为当时人普遍使用。西汉时期﹐漆器的制造已有细致的分工。

汉代的漆器造型多样,也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方便,出现了多子盒:奁的出现。器物的装饰除了彩绘和针刻,也出现金银镶嵌(戗金),更调配出各色的油彩以作画。装饰题材具体反映出汉代道教和巫术信奉的思想与生活内容。

秦汉四神瓦当: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房屋上筒瓦出檐一端的圆形或半圆形装饰物.

汉阙:阙,也称观,是中国古代体现封建礼仪的一种装饰性建筑。一般两两对称地列置于宫廷、都城、祠堂、官衙、府邸、墓前以为标界。阙以砖木结构为主,也有石阙。 书法:萌芽于战国末年的隶书至汉时已成熟。到东汉末年,汉字篆、隶、楷、行、草基

本形成。

器物上的装饰画:纹饰多卷云、卷草等,也多龙凤等神话形象;少量现实、神话题材,多数自由、活泼、流畅的抽象纹样。

漆棺彩绘云气异兽图赏析:用红、黄、白等色绘云气纹。云纹行笔流畅,颇具汹涌怒卷之势。充满神气诡谲的意味反映了一种超自然力的象征,应为当时所崇尚半人半兽传说的形象写照。

绘画

汉代绘画样式:帛画、墓室壁画、画像石(砖)、器物装饰绘画(特点:气势和古拙)

1.帛画:T型帛画

画面内容: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墓主人)、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特点:

a)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写实和神态的刻画上,人物高傲的神情、肥胖的体态体现

出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夫人的气质。帛画在群像的处理上善于突出主要人物,从

墓主尸体看,墓主个子偏矮,但在帛画中的形象却比身后侍者高大得多,这种

为了突出其身份地位而夸大表现的画法在早期中国肖像画中经常使用,西汉帛

画的使用是较早的范例。帛画人物形象大多是侧面像,这是绘画仍处在早期发

展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

b)把众多的景物结合在一起,使用了中国画中讲究的开合原则,画家已能充分地

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展露出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把整个环境的纵深表达出来。

c)在用笔上更显示出深湛的功力,这幅帛画以线条勾勒作为造型基础,人物的描

绘多采用匀细而刚劲的线条,很像后人所说的“高古游丝描”。

d)这是一幅相当强烈的重彩画。所用颜色丰富,鲜明而沉着,以墨线为“骨”,

平涂、渲染兼用。全幅看来呈灰暗的赭红色调,突出强调的朱红、土红显示出

既庄严又热烈的效果,再配上白粉,粉中加青和其他色彩,既诡异又绚烂,正

体现了汉朝人充满神秘诡异的浪漫奇想。

(帛画)

帛画的艺术特色:

1、取材:很多取材于神话故事传说,受楚文化影响,充满奇幻浪漫的想象

2、技法:墨线造型,设色平涂

3、构图:构图多采用平列式、填充式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整体上体现了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之美。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划两种方法制成,汉代画像砖石的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

◆第五讲魏晋南北朝艺术

山水画从人物画背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钟。

绘画

顾恺之在绘画领域的开创性

顾恺之画作的艺术特征

a)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满足单纯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自然,提

出塑造人物最高的要求:“传神写照”,并运用于艺术实践中。

b)他意识到人物面部刻画的重要性,而这其中,又以眼睛最为关键。“手挥五弦易,

目送归鸿难” ,人物生动传神与否,尽在“阿睹”之中。

c)除了眼睛之外,顾恺之还注意到了其他因素,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与环境等对

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影响。

d)顾恺之认为,画人物画要想传神,不应该着眼于整个形体,而应着眼于人体的某个

关键部位。

名词解释:迁想妙得

1)所谓“迁想妙得”,迁动画家想象,妙得对象精神。

2)画家作画之前,首先要多方面反复观察,研究描绘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象的思想

情感,并且发挥合理的艺术想象,这是“迁想”。画家在逐渐了解和掌握对象的精神等方面的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构思,这是“妙得”。

3)“迁想妙得”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女史箴图》画卷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人物造型动态自然,表情变化微妙,春蚕吐丝般的线描富有韵律之美,体现了中古艺术的秀雅和高贵

《洛神赋图卷》赏析

1.内容: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画中的曹植带着随

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

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

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

有诗意之美。画作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

抑和苦闷的主题。

2.特征:

1)顾恺之采用了他一贯的绘画手法:“高古游丝描”,特别是洛神,衣带繁密而飘

举,画家巧妙地利用了衣带飘在风中的感觉,烘托出这位神灵的仙逸与灵秀。

2)《洛神赋图》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这是卷轴画发展

中的经典之作,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物的状态与所在场景不断地变化,读者不

知不觉被带入一个个情节中,能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画中山水与人物的比例关系,正好符合古书中关于那个时代的山水画“人大于

山”、“水不容泛”的记载。此时的山水形象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3.意义:《洛神赋图》为我国人物画史上的扛鼎之作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解释:“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人物形象,他发展了自战国以来就形成的“高古游丝描”,用线遒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于节奏,有如“春蚕吐丝”。

陆探微的人物画

他以图画古今名人肖像而著名于世,也兼作一些风俗画和宗教画。他师承顾恺之,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为“秀骨清像”,给人以生动传神之感,反映了南朝十大夫特有的审美趣味。

四大画家: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特色:

1.张僧繇(音由)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

称“张家样”。

(“四家样”:是我国最早有画派性质的样式。)

曹家样(曹仲达):心敏手运,所画佛像影响深远。

张家样(张僧繇):没骨笔法,只渲染,不勾线。

吴家样(吴道子):浓墨勾线,淡彩敷色,白描淡彩。

周家杨(周昉):工笔重彩,画风华丽。

2.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关系的“凹凸法”于绘

画中,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六法”理论:

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山水画兴起:魏晋南北朝以后,山水形象开始由背景变为主体,成为独立的画种。

原因: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的表现对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了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的局面。这是个精神上极解放,人格上、思想上极自由的时期,也是富有艺术创造的时期。艺术

家们的创造从“教化”功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向表现现实生活,表达人的内心

情感,绘画题材扩大了,作为自然美的山川更多地进入绘画作品,使山水画的独立

成为可能。

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创作山水画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

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至终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在他们看来,山水的美不在于山水本身,而在于它

体现了“道”。

莫高窟壁画包括:

1)佛画像—即以佛为主体的说法图,是供人们供养礼拜的“神像”;

2)民间神话—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如西王母、东王公、女娲、伏羲等;

3)装饰图案—这些图案都具有象征性意义

4)故事画—是向人们宣传佛教教义,具有一定情节性的绘画;

早期故事画包括:

佛传故事—宣扬释迦牟尼生平事迹

因缘故事—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

本生故事—释迦牟尼成佛前从善积德的本生故事

早期佛教壁画的美学特征

悲剧美

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

丝绸之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加强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

交流。并且在东西方的商品交流、宗教思想交流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石窟造像,就其风格发展演变而言,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十六国时期为第1阶段;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第2阶段;北魏迁都至正光末年(524年) 为第3阶段;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第4阶段。

1)第一阶段以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诸窟中的造像为代表。这个时期造像特点大致都是

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高挑,形体姿态显得稳重平衡,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肃穆冷峻的情态,给人以雄伟和威严之感,印度和西域风韵甚浓。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建筑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

雕塑

昭陵六骏赏析:

“飒露紫”、“特勒骠(biāo)”、“什伐赤”、“拳毛騧(guā)”、“青骓”和“白蹄乌”。浮雕《昭陵六骏》塑造了六骏站立、奔跑、徐行的姿态,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块保存得最完整。它们体态雄健骏美,充满活力,神情中带有一种刚毅坚强、勇往直前的气质。整个作

品线条流畅,弧线与直线结合完美,刚柔相济,起伏转折得当,对战马形、神的刻划都把握得很好,是我国雕刻史中塑造战马形象最杰出的一组作品。

陶瓷艺术

唐三彩

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唐三彩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划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在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绘画

人物画

展子虔(隋)的代表作:《游春图》

《游春图》:

a)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

景为主要表现内容。

b) 青绿设色,有勾无皴,图中各种物像的形态、相互关系、比例、远近的“透视”等的绘画

技巧,处理都十分妥贴。但从笔墨技巧上观察它仍显现出了早期山水画的稚拙和古朴。 阎立本(初唐)的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步辇图》:

a) 《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

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

b) 此图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

c) 勾线细劲坚实,松紧得度。

d) 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

e) 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历代帝王图》:

a) 《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西汉至隋之间13个皇帝及其侍从的形象。

b) 画家既注意刻画封建帝王的共性,又注意显现其不同个性,侍从人物亦比例略小,形象

趋于类型化。

c) 布色更为概括,仅用朱、黑、白三色对比搭配。

d) 作者力图通过他们不同的精神状貌,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带

有明显的褒贬含义,体现了画家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阎立本的绘画继承并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他的作品用线劲健坚实,用色沉着浓重,而且十分重视人物心理的刻画,形象富有个性。)

“画圣”吴道子(盛唐)的代表作:《地狱变相图》、《钟馗捉鬼图》、《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描绘的是释迦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他去拜谒天神的情景。作品成功表达了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佛祖降生后威严隆重的场面。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张萱(盛唐)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婴儿画。特别是所画仕女,丰颐厚体的形象,开盛唐“曲眉丰颊”的画风。

此图在构图处理上,人物安排前疏后密,聚散安排宾主有序,既整齐而又富有节奏变化。

人物形象刻丽丰满,衣纹用工细流畅销的线条描出,色彩鲜艳而沉着。画面情节单纯,

没有任何背景,但马匹轻快悠游的步子,人物从容不迫的神态和艳丽的着装,都表现出春游这一主题。整幅作品充分反映了杨氏姐妹的豪华气派和显赫声势。

《捣练图》:表现宫中三组女子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周昉(中唐)代表作:《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

艺术特色: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

张萱作品中更多表现了妇女的温柔与妩媚,歌颂了当时生活中升平向上的一面;而周生活的时代已失去了开元时的盛况,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有了相当的暴露,贫富悬殊,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他笔下的贵族妇女形象也由张萱作品中的欢愉轻快转向挖掘她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社会危机,塑造了更能深刻地反映现实的艺术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昭示出当时审美意趣由宏丽之美向婉约之美的转变。

孙位(晚唐)代表作品《高逸图》

第一个人物是山涛,第二个手执如意作舞的人物王戎,第三个人物是捧杯纵酒的刘伶,第四个人物是手执尾尘的阮籍。在题材上则突出了对闲情逸致的生活的表现,以及追求魏晋名流雅士的生活和审美趣味、理想。

山水画

青绿(金碧)山水(北宗):

a) 青绿金碧山水画——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

相描绘自然景物的青绿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b) 其表现手法是先施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再填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

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青绿山水画是工笔画,设色以青绿为主,浓艳明丽。

c) 李思训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李昭道代表作:《明皇幸蜀图》

水墨山水(南宗):

a) 水墨山水画兴起的原因:老庄哲学

b) 吴道子“疏体”,确立了水墨山水画的形式,但“有笔无墨”。

c) 王维:“南宗”之祖。首创以泼墨作山水,一改以往山水的浮华之气,改勾线为主为水墨

渲染。今传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辋川图》,均为后人摹本。

(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花鸟画

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

① 同“比德”说有关;(“比德说”是以中国古代哲人的天人相感为思维基础的,是最早

的一种以自然物比方人格道德的范畴学说。)

②汉以前的艺术重“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作用,作为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

是难以在这个年代产生的;

③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都有多方面的要求,

花鸟形象作为绘画体裁形式出现了。

④这与当时的宫、屋室、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其他画家:

曹霸的马;戴嵩的牛(《斗牛图》);韩干善画马,代表作《牧马图》、《照夜白图》;韩滉善画牛《五牛图》。

◆第七讲五代两宋时期的艺术

书法

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米芾的《珊瑚帖》:行文之中,米芾突然以画代笔,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颇有意趣。

(自北宋中期开始,书法风格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尚意”的艺术追求和时代特色。当时涌现出许多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书法大家,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他们不拘前人成法,强调个人性情的表现和主观意趣的抒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严谨的法度,开创了一种具有独特审美趣味的新书风。在书体上,则倾向于选择比较奔放活泼的行草书作为其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

瓷器

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窑:汝窑以青瓷为主,汝窑瓷为香灰色胎,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多成海棠红、玫瑰紫。此为中国制瓷上的

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釉色主要有

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润泽如玉。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绘画

花鸟画

“徐黄异体”黄筌,五代时期西蜀画院的领军人物;徐熙,南唐花鸟画大家。

是指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在艺术风格上不同的两大花鸟画流派。世人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概括黄、徐二人的艺术风格。

徐熙是一种以勾勒为主的淡彩画法,有“落墨花”之称。他的题材内容与画法都表现出文人士大夫情趣,故有“徐熙野逸”之评。

黄筌除人物画外,尤擅长花鸟画,多画宫廷中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以供帝王贵族玩赏。其画法先用细笔勾出轮廓,然后敷以重彩,极其工细精整,富丽堂

皇,故有“黄家富贵”之称。传世作品有《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院体画

含义: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画院在五代时期已有,西蜀首开翰林院,为中国最早的画院,其后南唐也设有画院。)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

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特征:提倡形似、格法;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而不泥守古法。

●宋代文人画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表现枯树枝干虬曲,怪石嶙峋如螺状,画法草率随意,发墨清晰,毫不滞涩,别具一番意蕴,是典型的文人画风格。米芾评《枯木怪石图》“子瞻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在北宋兴起的文人士大夫画坛中,苏轼堪称领袖,其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强调神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等

概念和美学思想,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南宋水墨花鸟代表画家:杨无咎、赵孟坚、郑思肖等

扬无咎《四梅图》、《雪梅图》赵孟坚《墨兰图》郑思肖《墨兰图》

山水画

●五代时期山水画

北方山水画派:

代表人物:

荆浩壮绘雄奇峻险的高远式山水的开创者,五代时期山水画的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代表作《匡庐图》:典型的全景式构图,山体高低错落,主次有序;近景远景,层次分明。

关仝师从荆浩,但有青出于蓝的成就。代表作《关山行旅图》上部巨峰高耸,气势甚为雄奇,画山石轮廓,用笔有粗细断续之分,皴擦加以墨渍染其间,气韵深厚,画林木“有枝无干”,给人以“乱而整,简而有趣”的感觉。

“关家山水”:构图以巍峨、雄奇、深远见长。

江南画派:

代表人物:董源《潇湘图》(表现的是“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词义,画中洞庭水面平静开阔,山峦起伏柔和,体现了江南水域的湿润迷蒙之感,画中多使用披麻皴表现江南的山石。)巨然《秋山问道图》、赵干《江行初雪图》、卫贤《高士图》

●北宋中原画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构图严谨,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满山遍野,丰满宽远,气势逼人。展开此幅画轴,高旷雄伟的峰峦拔地而起,壁立千仞,巍峨摩天,迫人心目。山石用雨点皴,山顶布满密林,涧水轰然作响,树如墨伞,体现了范宽作品“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的特点。

李成:平远式山水的开创者,他惜墨如金,烟林平远之妙,自始营丘;自创萧疏山水,影响后世。

●北宋院体山水画派

郭熙的《早春图》: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

作者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所以称为「卷云皴」。

树木枝干虬曲,枝桠像伸指布掌的样子,称为「蟹爪枝」,是承袭自宋初李成一系的特色。鹰爪、蟹爪、松叶攒针是他常用来表现树木的符号。

画面山石错落,行径幽微。山涧轻烟薄雾迷漫,一端端新泉蜿蜒流动,山川正在从冬眠中苏醒,寒冬残留的惨淡枯寂正转向勃发生机之中。郭熙善于用墨湿勾淡染, 淋漓滋润,以表现烟岚轻发、山光浮动的景象。

米芾的“米点山水”:

他以湿笔水墨没骨写意来表现江南烟云变幻景色,先用披麻皴画出大致轮廓,再以大小浓湿的侧笔横点覆于皴上,再大面积的渲染。特别创造了一种积点成山的山水画技法,后世称之为“米点”,称其山水画为“米氏云山”或“米点山水”。其画风开创了文人画山水的新局面。

(北宋山水画艺术雄浑、辽阔、崇高)

●南宋山水画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马远、夏圭大斧劈技法)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南宋山水画山水画秀丽、工致、优美)

人物画

●五代时期的人物画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描写五代南唐不得志的高官韩熙载,为了免遭政治迫害而故意纵情声色、夜宴宾客的情景。

在刻画人物和用笔的工细劲健、设色的富丽匀净等方面,已达到了很高的技巧。例如夜宴图第四段中对五个乐伎的描绘,画家所用的线描,既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又充分表现了衣衫的质感;设色浓重而富丽,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着装和室内摆设方面,可谓精雕细琢,对反映时代特征有重要价值。

全画分成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5个场面,作为主要人物的韩熙载,在五个场面中以不同的动作和服饰反复出现,但他的形貌和性格则是完全一致的,即他始终不纵情欢笑,相反的却处处流露出一种沉郁寡欢的心情,揭示了他怀才不遇、又怕遭人暗算,而不得不故意沉湎于享乐生活所带来的内心深深的苦闷。

●宋代人物画

人物画大师李公麟:

他重视写生,敢于独创。

他的人物画很多用白描来表现,精密严格,又具有文人画的审美趣味。

自他以后,白描颇为流行。代表作《维摩诘图》

梁楷代表作:《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

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散点透视”技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为后人提供了一件具有综合性价值的形象化资料。

画家以高度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沿汴河展现的清明时节的风光,从城郊农村风光开始,以汴河船舶往来为线索,渐渐展现出汴梁城门内外的热闹景象,所画人物包括仕、农、工、商、释、道、儒、童等各类人物五百多人,各种房舍、建筑数十幢,画卷长达五米多。

其中描写汴河之上的大桥与桥下行船的情景尤为精彩动人,足见画家观察之精到,表现

之认真,技巧之超群。

王居正《纺车图》

李嵩《货郎担图》

苏汉臣《百子嬉春图》《秋庭戏婴图》

佚名的《傀儡牵机图》《村童闹学图》

◆第八讲元代美术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青花瓷罐》: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

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称为“天下第一元青花”。

?元代大家赵孟頫:

绘画理论: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之中,加强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书画本来同”

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始创者。

山水画:《鹊华秋色图》平远小景式构图

书法:法度严谨,用笔遒劲,体势朗逸,风格姿媚,创造独具面貌的赵体

●元四家:黄公望(首创浅绛画法)、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元四家”的绘画艺术共同特点:

① 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

③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第九讲明清美术

绘画

明代画派

●浙派——山水画派(人物也佳)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戴进《风雨归舟图》、吴伟《东方朔偷桃图》、《鱼乐图》、蓝瑛《白云红树图》、吕纪《桂菊山禽图轴》

●吴门画派

明中叶,吴门画派在画坛上崛起,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吴门画派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沈周:多做山水画作,代表作《庐山高图轴》、《辛夷图》。

文征明:以山水的成就最大,其次是兰竹。

唐寅:诗书画俱佳,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渡头帘影》、《孟蜀宫妓》、《柴门送客》等都是遗世名作。

仇英:临摹古画高手

《孟蜀宫妓图》是唐寅人物画佳作,图中所绘四位女子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勾勒精细,晕染匀净,衣纹线条苍劲畅利,既继承了宋代人物画工整流畅的线描功夫,又吸取了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之典型。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借禅宗南北二宗以喻画法,把我国唐以来的山水画中的文人画、水墨画和院体画两大体系划出了一个轮廓。

他认为文人画体系似禅之南宗,院体画似禅之北宗。禅宗的明心见性,摆脱形迹的思想与文人画的“复归于朴”,追求自然之性的清高气息是一致的;而院体

画则是“廉纤刻画”和有“纵横之气”,故无禅意,被列为北宗。

北宗是注重功力的,犹如神秀的渐修;南宗是注重天趣的,犹如慧能的顿悟。

董其昌站在文人画派的立场上褒南宗贬北宗,因此,南北宗论具有片面性。但在中国绘画史上,毕竟有两种风格和画法的山水画,因此,董期昌作为对山水

画艺术流派进行研究的先行者还是应肯定的。

“北宗”一脉:李思训、李昭道→荆浩、关仝→范宽、郭熙→马远、夏圭

“南宗”一脉:王维→董源、巨然→元四家

明代写意画

徐渭:工花鸟,在艺术风格上不拘成法,大胆突破,泼墨淋漓,气势狂放,随意点缀而又不失形象的真实,使花鸟画中大写意画法得到发展。给花鸟画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增添了新的因素。传世作品有《墨葡萄图轴》等。

《墨葡萄图轴》: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清初画坛

●固守传统的“清初四王”

王时敏(“重古人法度”在技法上、画风上追摩古人。)《仿黄子久秋林图》、王鉴《夏山图》、王原祁《仿大痴山水》、王翚(“师古”而不“泥古”)《仿范华原溪山行旅图卷》。

●破格创新的“四僧”:弘仁、髡残、朱耷、原济(石涛)。

朱耷:善画残荷、孤禽、游鱼,大都是伤心鸟、瞪眼鱼。

画面意气纵横,有一种难以伸展的抑郁之气。他画山水多有荒寒萧索之气,画花鸟虚疏淡泊,冷逸逼人。画上签署的落款为“八大山人”,看起来却像“笑之”。表明了画家作为明代皇室后裔对于世态炎凉的悲戚和冷漠,以及对清政府的一种不从和嘲讽心态。是画家“以画明志”的典范。

石涛,代表作(《黄山图》、《听泉图》、《淮扬洁秋图》、《山水清音图》)

他“师法造化,重视写生”提倡到真山水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试图运用哲学思想对画理进行精深的探索和阐述,体现了见解的高深。

美学主张概括:“有我”

?“借古以开今”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一画论”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

他们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且能从生活经历和大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有着不同程度的创造。

●“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鱓(tuó或shàn)、黄慎、金农、高翔、郑燮、李方膺、罗

聘等。

是康熙末至乾隆时期活跃于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该派突破了当时形式主义的束缚,以一种清新、生气勃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画坛,在中国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郑板桥: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

●宫廷绘画

王翚的《康熙南巡图》

承袭了传统绘画之风,以细密的笔触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貌,作为描述社会的风俗长卷,具有史料价值;

用笔细腻,设色艳丽,对细节的处理细致入微,人物富有神韵。

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方面也值得称道,既保留了画面上情节的连续性,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民俗画

中国古代四大年画

A.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北方)

B.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南方)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为非重点部分。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艺术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艺术? A. 山水画 B. 京剧 C. 书法、山水画、京剧都是 D. 书法 2 【单选题】(20分) 根据本节内容,哪一个研究方法是“艺术史的分期、断代的研究”? A. 文献研究法 B. 田野调查法 C. 图像学研究法 D. 观念史分析法

3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句说法是正确的? A. 中国艺术史它不是历史学,它只是来研究艺术为主。 B. “艺术”史研究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与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等交叉。 C. 究其艺术的本质概念就是艺术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 D. 现在的艺术并不是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设计等艺术综合体。 4 【单选题】(20分) 进化论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进步的,始终是向前发展的。这种进步是以()为标志,以物质工具为尺度。 A. 物质资源 B. 艺术 C. 生产力 D. 社会制度

5 【单选题】(20分) 河姆渡文化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A. 魏晋以后到晚清 B. 原始艺术 C. 夏商周三代艺术 D. 秦汉艺术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以下选项中,()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新时期时代先民建筑的结构规整、功能齐全、礼制初现的样态。 A. 石寨山遗址 B. 丁村遗址 C. 白羊村遗址 D.

半坡遗址 2 【多选题】(20分) 黄河下游有()和()这两种文化。 A. 河姆渡文化 B. 半坡文化 C. 北辛文化 D. 大汶口文化 3 【多选题】(20分) 原始艺术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黄河下游地区 D. 黄河中上游地区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 第六课洋务运动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2、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主张师夷长技。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创为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派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维新变法从此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创办机关报《中外纪闻》。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4、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戊戍变法失败原因:1.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大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切身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2.采取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央美考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世界美术史研究(西方)专业考研知识点

中央美术学院考研资料分享 25.浅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又名道玄,在人物造型上‘米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广川画跋》,在笔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他的画以线条为立体,略加渲染来协助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形成了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他的画风对以后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26.张萱和周昉在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代表作? 张萱所绘的妇女形象丰颊、硕体、服饰艳丽,是盛唐后仕女风俗画的典型风格《號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捣练图》 周昉初效张萱,后则小异,其作品体现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的审美情趣,共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他笔下的妇女形象由欢愉转向她们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听琴图》等。 27.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展子虔,唐画之祖,《游春图》是其留存下来的唯一作品,描写风光明媚、春色宜人的郊原,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其特点是:山的描绘用单线勾勒,填以青绿山脚用泥金,金碧富丽;近处的树勾出树干,作上叉如鹿角的树枝,松身不画鳞,直接以赭石填染,松枝不画细针,只用石绿沉点,人物用笔点成后,加重色于上勾线分出衣折,全画面树木排列尚少穿插变化,表现了山水画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过渡情况。 28.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李思训继承并发扬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得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山绿水画派之祖。(代表作《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的画‘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并首创海景山水,其作品《明皇幸蜀图》是一幅以山水景物为主的历史故事画。 29.略谈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外美术史+重要知识点+考试复习整理

中美史重要知识点 中西绘画比较 中国古典绘画为代表。它的艺术特点说明了中国艺术首先是重表现性的。比较西欧美术的再现性倾向,它更重精神意念的表述,从而改变着客观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因素。 ① 中国美术重线条造型以及线在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情感。 ② 重诗书画的联系,诗情画意和音乐效果 ③ 重象外之意,基于文学理念之联想。 ④ 主张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要求以形传神,主张似与不似,轻象重意 ⑤ 侧重文人意识的发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偏向小农意识心态 ⑥ 与儒、佛、道哲学观念相联系 与西方美术重体面, 重视客观现象本身美的表达, 中国美术是艺术处理与认识的升华, 是独具特色的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代表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现象的一认闪光的东方金字塔。 汉代美术总结: 1、表现题材多样化,内容丰富,直接描写生活的各个方面。 2、风格写实,简练而概括。 3、描写平民及动物方面的题材,刻画生动,具体,现实,富于活力,描写贵族方面的刻画较呆板。 4、绘画以勾线为主要表现手法,主题明确。 5、雕刻完整统一,简括有气度,大块大面,表现了事物内在的精神。 南北朝石窟、雕塑特点总论: 1、早期,域外影响严重。造像浑圆,不够精确,大体大面的效果。统一完整,薄衣贴身, 衣纹阴线。中期穿插有汉式长袍衣样,厚重感强。晚期秀骨清像,长脸,细颈,方肩,衣纹繁复。秀骨清像,中呈圆润,柔和。衣褶自然写实,造型细致准确,身体光洁优美,装饰性强。 2、制作规模宏大。宗教服务于统治阶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追求美好愿望的要求。有宗教来世思想,有现实生活写照。 唐代山水画: ① 在表现形式上,以李思训为代表,工细巧整,青绿重彩,这种风格,在唐影响较大,画风普遍,不少创作,向这一派发展或靠近这一派。 ② 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注重线描, 不以设色绚烂为要求的, 既体又一派。中唐以且有所发展。 ③ 以张躁为主的呈派, 以重视墨法巧变、笔色清润为主要手法。这种画法在唐代虽影响小, 但它在唐以且影响逐渐扩大 唐代雕塑艺术特点: ① 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精神及社会政治风貌,具有现实主义手法。② 世俗性强,突破了佛教的禁欲主义,造型丰满、美丽,以现实美好理想为出发点。③ 技法写实,简单朴素,动态优美,生动。质感表现强,构图和谐,手法与立意,突破性的创造,是在大自然中与人的思维中,能拓展其艺术境界。 唐代美术总结:(关于佛教造像) 1、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佛权哲学渗进。政治和伦理道德。举君臣父孝之义 -------, 使好空者恶杀,义勇者殉国。 2、佛本生故事悲惨场景,消退让位于对极乐世界的追求向往。(幻想美丽的天国等) 于是壁画中,举目便是金楼玉宇,仙山琼阁,满堂丝竹,尽日笙歌,佛坐莲花中, 环绕圣仙,座前乐队钟鼓齐鸣,座后彩云缭绕,飞天散花到处是华贵绚烂的色彩, 圆润流畅的律条,丰溢柔和,亲切动人,美丽善良的人物造型,这一切代替了魏晋时代壁画的悲苦场面,瘦削的人物造型,强烈的动感节奏。此时代求得心灵的安慰和期求,一个时代对欢乐幸福和幻想,以取得心灵的满足。时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中国美术史重点

第一章:史前美术 重要知识点:彩陶定义(7);彩陶文化的分期及代表作(9——11) 第二章:先秦美术 重要知识点:青铜器种类(21);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的发展(22—24);先秦帛画(29)包括汉初马王堆帛画。 第三章:秦汉美术 1、重要知识点:画像石定义、分布、主要内容(53) 2、重要知识点: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及主要艺术特色。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重要知识点:各主要画家代表作、特色。绘画理论:传神论、以形写神、畅神说、六法论。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 重要知识点:石窟艺术地位(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代表作(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第六章:隋唐绘画艺术 说明:隋唐——元代绘画艺术中,画家及其代表作要尽量对应起来。明清主要掌握各艺术流派的代表画家、艺术特点、地位影响等。 重要知识点:各科绘画的名家及代表作,主要特点。 人物画: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吴装、吴家样、吴带当风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挥扇仕女图》周家样 山水画:青绿山水展子虔《游春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水墨山水王维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花鸟画:薛稷、边鸾韩干《照夜白图》《牧马图》韩滉《五牛图》 理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通史 第七章:五代两宋绘画艺术 重要知识点: 1、五代人物画: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顾宏中《韩熙载夜宴图》 山水画:董源《潇湘图》、《龙宿郊民图》 巨然《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黄荃《写生珍禽图》 徐熙《雪竹图》

2、宋代绘画 表现(职业画家的活跃、宫廷绘画的兴盛、士大夫绘画潮流的形成、题材风格的多样化) 3、人物画:武宗元《朝元仙杖图》 李公麟《五马图》白描画 梁楷《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减笔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山水画:李成《读碑窠石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三远法” 米家云山米芾、米友仁“米点皴” 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四家:李唐《万壑松风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 清远图》 花鸟画:崔白《双喜图》 赵佶《芙蓉锦鸡图》《瑞鹤图》 文人画:苏轼《枯木怪石图》、文同《墨竹图》苏轼“文人画理论” 第八章:元代绘画 重要知识点:赵孟頫“古意”“书画同源”书法之笔入画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文人画”) 第九章:明清代绘画 1、重要知识点:明代前期,浙派绘画(戴进、吴伟)南宋院体画传统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文人画体系” 明代后期,大写意花鸟画徐渭、肖像画:波臣派曾鲸、松江画派、“南北宗论” 2、重要知识点:清初,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摹古派” 清初四僧(朱耷、石涛、弘仁、髡残) 清中期,宫廷画家郎世宁,扬州八怪(郑板桥) 清后期,费丹旭、改琦仕女画

中国艺术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862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艺术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绘画、书法部分约30分 雕塑部分约20分 音乐部分约30分 舞蹈部分约20分 戏曲部分约20分 文学部分约20分 建筑园林部分约1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艺术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1、系统掌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传统艺术部类之发展源流与脉络。 2、掌握中国历史各阶段主要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 (二)考试内容: 内容主要限定在中国古代艺术史方面,涉及少量的20世纪以来的艺术。考查的主要艺术部类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文学六大传统艺术。对于中国的建筑、园林与书法,亦应有一定的了解,应在宏观上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每阶段的独特成就。 1、原始社会的艺术 ①结合原始社会的实际情况,理解原始艺术之实用性先于审美性的特点。 ②原始艺术“三位一体”的内涵。 ③巫术与原始艺术的关系。 ④原始社会中绘画和雕塑的类型及特点。 ⑤原始岩画、舞蹈形彩陶盆等原始艺术的文化史地位及意义。 ⑥原始社会在乐器制作方面的成就。 ⑦“构木为巢”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 ⑧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了解。 2、商周时期的艺术 ①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 ②商代青铜雕塑的类型、成就及饕餮形等纹饰之审美涵义。 ③商周时期玉雕的发展情况。 ④“律吕”、“八音”、“丝竹”、“五声音阶”等概念及其对中国歌舞的贡献。 ⑤商周在钟、鼓、磬等乐器的制作方面的情况。 ⑥商周时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周易》、《尚书》。 ⑦对皇家园林——周代灵台的了解。 3、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 ①绘画方面的主要类型及收获。 ②理解墨子的“非乐说”。 ③《乐记》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乐记》文本的解读。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点

2006年中国美术史共同课基础知识 人文学院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等。 24、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25、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主要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 26、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为丰富。 27、现存秦代小篆作品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最具代表性。 28、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西汉前期青铜器的经典作品。 29、贮贝器是滇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器物。 30、《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碑刻的杰出代作。 二、隋唐美术史 1,卫协是曹不兴的弟子,在西晋画坛上曾有“画圣”之称,谢赫对卫协的评价很高,把他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并评价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2,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3, 张怀瓘曾比较张僧繇和顾恺之、陆探微的绘画说:“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历代名画记》引张怀瓘《画断》) 。 4, 张僧繇塑造的佛教造像被尊为“张家样”,广泛流传于民间,从现在四川省博物馆藏万佛寺遗址出土的梁代造像上还可探求到张家样的遗韵。 5,曹仲达,是北齐时在佛教造像方面闻名于时的艺术家。他所画佛像具有明显特点,被称为“曹家样”。 6,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谈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7,杨子华被唐人誉为“北齐之最”,画家阎立本评他的人物画说:“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 8,一九八零年在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发现的北齐娄叡墓内有壁画约二百平方米,人马、仪仗、神兽、极为壮观,绘画技法之精湛实属罕见,与传世轴画之精美者无二致,因为墓主人娄叡为皇亲国戚,又建过军功,墓葬极尽华丽,因此今日之学术界推测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不论是否,都可以为我们了解杨子华的绘画提供资料。 9,有一卷传为宋人临摹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内容为描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不同于“秀骨清像”,人物面孔呈鹅卵形,此类风貌在早期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与北齐娄叡墓壁画相合,从而证实波士顿所藏的《北齐校书图》尽管为宋人所摹,但定有北齐原本为依据,故也是弥足珍贵的。 10,佛像中国化出现质的进展,据说完成于东晋的戴逵、戴颙父子,美术史上把他们创作的佛像称作“二戴像制”。 11,炳灵寺169窟第六龛,以无量寿佛结跏趺坐居中,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1、气韵生动: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2、阳刚与阴柔: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3、和: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史前艺术(玄想与务实) 旧石器时代艺术石器 新石器时期艺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艺术磨制石器与玉器(玉兽面纹锛) 彩陶和黑陶虚灵飞动(彩陶鱼纹盆黑陶高足杯) 岩画与建筑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时代) 青铜器司母戊鼎 青铜器的用途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A、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青铜器可以用来区分统治者的身份和权利。 C、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战国时期艺术 以儒家和老庄美学思想为主体的先秦美学显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早熟性和其他一系列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特征。艺术视角逐渐从天上转向人间,从鬼神转向现实人生。 写实手法占据上风。 战国时期艺术概貌 1.绘画和雕塑走向独立 战国帛画(我国绘画的开端)《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2.青铜工艺技法多样,有模印、线刻、金银错、鎏金、镶嵌、失蜡法 3.建筑、书法、纺织等也有较大的发展。 瓦当,音乐《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甲骨文、金文 秦汉艺术 秦代艺术概貌 (一)秦代建筑艺术具有帝家风度 1.宫殿建筑:咸阳宫、阿房宫 2.陵墓:秦始皇陵 3.秦长城 ★秦代雕塑艺术具有写实风格秦陵兵马俑武士群俑将军俑骑兵鞍马俑 艺术特色:巨大广博细微精深 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 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 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 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二)秦代书法:秦篆李斯小篆 汉代艺术概貌(气势古拙)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3.晚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1949 2.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四个重要选择。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③选择 了社会主义④选择了改革开放 3.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 使然(二)资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衰落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机遇 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后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4.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和民主革命 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想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6.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中心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7.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击清王朝统治。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 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 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国美术史答案

1、原始社会彩陶有哪些类型?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 的特色。 早期以象生性花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圆底或平底较多,造型风格朴实厚重,纹饰有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较写实的形象,少量几何纹,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中期以象征性花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代表性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以写实的鸟纹为主,较多几何纹。虚实相生,构思巧妙。晚期以几何形花纹为主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造型有瓮、壶、罐、盆、钵、碗等多种多样,纹饰以黑色和黑红相间的波状纹、垂幛纹和旋涡纹为主,动感强烈。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左右,代表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丰富,稳重大方,纹释以黑色为主,黑红兼用的螺旋纹、锯齿纹、菱格纹等为多,有阴阳双关的效果。马厂类型距今4000多年,代表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造型高耸稳重,纹饰以四大圆圈纹,方格线纹和蛙形纹为多,风格粗狂简率。 2、试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3、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 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