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原始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原始记录

编号:

液相色谱仪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收样时间:年月日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检测环境:温度湿度

检测项目:

分析仪器: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

检测起止时间: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

检测者:复核者:

委托协议书、检测任务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底稿、检测报告存根合并归档保存。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实验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条件设定方法。 3、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日常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借助于高压输液泵获得相对较高流速的液流以提高分离速度、并采用颗粒极细的高效固定相制成的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方法。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若采用非极性固定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极性流动相,即构成反相色谱分离系统。反之,则称为正相色谱分离系统。反相色谱系统所使用的流动相成本较低,应用也更为广泛。 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R= 2[t (R2)-t (R1) ] /1.7*(W 1 +W 2 ) 式中 t (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 (R1) 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 时间; W 1及W 2 为此相邻两峰的半峰宽。除另外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本实验对象为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缩写PAE,常被用作塑料增塑剂。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乙烯地板和壁纸、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如指甲油、头发喷雾剂、香皂和洗发液等数百种产品中。但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待测物性质见表1。 表1色谱柱测试条件 如果要检测不同条件对谱图分离的影响,可按表1配制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条件下进行HPLC分离检测。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50ul微量注射器。 2、试剂 甲醇(色谱专用),高纯水 四.实验步骤 1、色谱条件 色谱柱: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8) 柱温:室温 流动相:初始为高纯水:30%,甲醇:70% 检测器:DAD检测器; 检测波长:220nm; 进样体积:100μl定量环,实际注射每次可控制在200μl。 2、待测溶液的配制 首先用甲醇做溶剂配制储备液:邻苯二甲酸二甲酯(0.3880g/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0.2770g/L),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3776g/L)。然后各取1mL储备液用水和甲醇(20:80)稀释至10mL,作为待测溶液。 3、色谱测定 (1) 按操作规程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Agilent 1100在线工作软件,设定操作条件。流量为1.000ml/min。 (2) 待仪器稳定后,开始进样。将进样阀柄置于“LOAD”位置,用微量注射器吸取混合物溶液50ul,注入仪器进样口,顺时针方向扳动进样阀至“INJECT”位置,此时显示屏显示进样标志。 (3) 记下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及分离比。 (4) 实验完毕,清洗系统及色谱柱。依次用甲醇-水(60:40)、甲醇-水(70:30)……直到纯甲醇作流动相清洗,每次清洗至基线走稳,至少清洗15min。 五.实验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鉴别、药物杂质检查、药物含量测定等方面具体应用以及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药物分析;联用技术 Abstract:Mainly introduced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drug discrimination, drug impurity test,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and concrete applic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pharmaceutical analysis,hyphenated techniques 引言: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又称“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近代柱色谱”等。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工业、农学、商检和法检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HPLC在国内和国外的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HPLC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HPLC 在药物的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鉴别、有关物质的检查、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1];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1 在药物鉴别中的应用 在HPLC 法中,药物组分的保留时间与其结构和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药物由于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在色谱图上的出峰顺序不同,是定性的重要参数,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的目的 ?方法验证的内容 ?方法验证的项目及测定方法

方法验证的目的 目的: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相应检测的要求。 方法验证是实验室针对特定方法的研究过程,通过设计方案,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文件,以证明所用试验方法准确、灵敏、专属并重现。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方法验证的内容 ?准确度 ?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和范围 ?耐用性

准确度 定义: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1. 主成分含量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或方法比对 2. 制剂、中药:标准加样回收 杂质定量 测定:加样回收(n 3 9) 杂质对照品 方法比对 回收率 C-A %=′ B 100% 杂质与主成分的相对含量 A:试验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量 (通常为含量测定量的50%) B: 试验供试品中加入的对照品的量 (通常为±20%) C:试验测定值

精密度 定义:在规定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一般用偏差,相对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 重复性(n 9) 3 2. 中间精密度 3. 重复性 测定:HPLC方法的精密度测试,应从样品制备开始,设计3个浓度, 分别平行制备3份,以测定含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或同一样品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分别进样,以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同一份供试品连续进样6次,计算得到的相对标准偏差只能表征进样精密度,不能作为方法精密度。

专属性 定义:在其它成分可能存在下,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1. 鉴别反应 2. 含量测定 杂质测定 测定: 限量检查 空白制剂,模拟复方 加速破坏试样测试 DAD峰纯度检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示例的方法再确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示例的方法再确证作者:张建芝冯顺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确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氨苄含量的方法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以Diamonsil CLC-ODS(150mm x 6mm,10 lm)为色谱柱,水-甲醇- 3.89% 醋酸钠溶液- 4% 醋酸溶液(700:30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外标法定量。结果:头孢氨苄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20mg / ml,相关系数r= 0.9991,方法重复性试验 RSD为 1.42%。结论:该方法可简单高效地完成,结果准确性好、稳定可靠,确证高效液相色谱依然为头孢氨苄制剂的质量控制中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头孢氨苄高效液相色谱法 头孢氨芐(Cefalexin,又译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等)是一种半合成的第一代口服头孢霉素类类抗生素药物,化学名(6R,7R)-3-甲基-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化学式C16H17N3O4S,在临床上广为使用。其含量测定在旧版的中国药典( 1995年版)采用碘量法○1。但此法不仅操作步骤繁多,费工费时,干扰因素多;然后人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内标法测定的方法,但内标物保留时间过长,依然存在问题。最后人们又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外标法测定其含量,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数据准确可靠,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最终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2。现在本文对这个方法进行确证,以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仪器与试药 分析天平(precisa instrument ltd switzer land xs 225a precisa ),高效液相色谱柱(diamonsic C18 250 * 46mm),检测器(UVD 170v),泵(P680 HPLC pump),头孢氨苄胶囊(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批号:2110102) 2.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剂:水-甲醇- 3.89% 醋酸钠溶液 - 4% 醋酸溶液(700:30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塔板数按头孢氨苄峰计算不低于1500。 3. 实验试剂制备 3.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取头孢氨苄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为对照品储备液。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去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合均匀,精密量取适量(约相当于头孢氨苄0.1g),置于 100ml 容量瓶里,加流动相适量,充分振摇使溶解,再加流动相稀释至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手册 一目的:制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规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 1 简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由于应用了各种特性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具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由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检测器最常用的为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其他检测器有如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色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常用积分仪或数据工作站进行。梯度洗脱,可用两台泵或单台泵加比例阀进行程控实现。 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2.1 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汇编中“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JJG705—90)”的规定作定期检定,应符合规定。 2.2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能满足分析要求。 2.3 具体仪器在使用前应详细参阅各操作说明书。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化。 2适用围: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检验操作全过程。 3责任:QC人员对本SOP实施负责。 4容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各组分在柱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4.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仪由高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色谱柱径一般为3.9~4.6mm,填充剂粒径为3~10μ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高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4.1.1.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

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60℃。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 2?8之间。残余硅羟基已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H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 值小于2或大于8 的流动相。 4.1.2.检测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几乎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在一定围呈线性关系,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通常呈指数关系,一般需经对数转换。 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项下对溶剂的要求;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溶剂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有机溶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不得使用含不挥发性盐的流动相。 4.1.3.流动相 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甲醇-水系统和乙腈-水系统,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宜选用乙腈-水系统。流动相中应尽可能不用缓冲盐,如需用时,应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缓冲盐。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时,流动相中有机溶剂一般不低于5%,否则易导致柱效下降、色谱系统不稳定。 正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等。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围为0.7X?1.3X;当X大于33%时,允许改变围为X—10%?X+10% 。

游离色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八.饮料中游离色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合饮料中游离色氨酸的测定 本方法检测限:饮料中游离色氨酸为30μg/100ml。 (一)方法提要 试样的游离色氨酸经处理后,在高效反相色谱C18柱上分离,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游离色氨酸的含量。 (二)仪器 1.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2. 超声清洗仪(溶剂脱气用)。 3. 天平(精确到0.0001g)。 4. 微孔滤膜(HF 0.45 μm)。 (三)试剂 1. 1.0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0g氢氧化钠(分析纯),加适量去离子水并稀释到100ml。 2. 甲醇(色谱纯)。 3. 0.1%(m/V)磷酸溶液:1.0g磷酸(分析纯)加水至1000mL,溶解混匀,过微孔滤膜0.45μm,待用。 4. 色氨酸对照品,Fluka公司(纯度≥99.5%)。 5. 色氨酸标准溶液:精密称取色氨酸对照品约0.0300g,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少许水,再加入50μL1.0mol/L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溶解并用水定容到100mL,成浓度为300μg/mL的标准储备液。取标准储备液5.0mL用去离子水定容到50mL,成为浓度为30μg/mL的标准溶液。 (四)测定步骤 1. 样品处理: ①汽水、可乐型饮料:取均匀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微温除去二氧化碳(或超声脱气10min),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供进样用。 ②果汁类:取均匀试样置于离心管中,5000rpm/min离心20min,上清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供进样用。 2. 标准工作曲线制作。精密吸取色氨酸标准溶液1.0,5.0,10.0ml,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到100mL,摇匀。分别取10μL标准工作系列溶液进样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及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地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它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上地吸附作用不同来进行分配地. ①液固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吸附剂:一些多孔地固体颗粒物质,其表面常存在分散地吸附中心点. 流动相中地溶质分子(液相)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后,在随载液流动地过程中,发生如下交换反应: (液相)(吸附)<>(吸附)(液相) 其作用机制是溶质分子(液相)和溶剂分子(液相)对吸附剂活性表面地竞争吸附. 吸附反应地平衡常数为: 值较小:溶剂分子吸附力很强,被吸附地溶质分子很少,先流出色谱柱. 值较大:表示该组分分子地吸附能力较强,后流出色谱柱. 发生在吸附剂表面上地吸附解吸平衡,就是液固色谱分离地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液固色谱法地吸附剂和流动相 常用地液固色谱吸附剂:薄膜型硅胶、全多孔型硅胶、薄膜型氧化铝、全多孔型氧化铝、分子筛、聚酰胺等. 一般规律:对于固定相而言,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铜)之间地作用力很弱,分配比较小,保留时间较短;但极性分子与极性吸附剂之间地作用力很强,分配比大,保留时间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对流动相地基本要求: 试样要能够溶于流动相中 流动相粘度较小 流动相不能影响试样地检测 常用地流动相:甲醇、乙醚、苯、乙腈、乙酸乙酯、吡啶等. ③液固色谱法地应用 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地化合物、含有不同类型或不;数量官能团地有机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地不同地异构体;但液固色谱法不宜用于分离同系物,因为液固色谱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地同系物选择性不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 将液体固定液涂渍在担体上作为固定相. ①液液色谱法地作用机制 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时,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小地组分较难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快;在固定液中溶解度较大地组分容易进入固定液,在色谱柱中向前迁移速度较慢,从而达到分离地目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液液色谱法与液液萃取法地基本原理相同,均服从分配定律:固液 值大地组分,保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 ②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分配色谱用极性物质作固定相,非极性溶剂(如苯、正己烷等)作流动相. 反相分配色谱用非极性物质作固定相,极性溶剂(如水、甲醇、己腈等)作流动相.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术语 2.1 测定值 测定时,从仪器仪表或量具上读取的数值。 2.2 给定值 为了得到测定值而按标准规定给出的标准试剂(或试样)特性的量值。 2.3 计算值 由给定值和测定值经计算公式,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所得到的数值。 2.4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2.5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 基本要求 3.1 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 录全过程。 3.2 每一样品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验能够再现。 3.3 原始记录要格式化,每类样品应有固定的格式。 3.4 多个产品的同一检验项目的原始记录不准集中填写。

3.5 填写原始记录最好用钢笔(蓝色或黑色),也可使用碳素笔,禁止用铅笔。 3.6 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 3.7 改正错误的时要用“杠改法”(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用红色笔划一横杠,在其右上方进行修改),并加盖改正人本人印章或签字确认。 3.8 记录应卷面整齐、洁净。同一页中不准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的墨水。 3.9 原始记录不允许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3.10 对因检测、填写或其他原因造成得失误,使原始记录出现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洁欲作废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废弃,应加盖“作废”(红色)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 填写要求 4.1 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为样品唯一性标识号,由业务室负责编写,原始记录样品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及送样单编号一致。 4.2 共页第页 4.2.1 原始记录总页数等于手填原始记录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 4.2.2 手填写的原始记录应采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4.2.3 从第1起,按顺序排列。 4.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应与产品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一致。如果一个检验项目需引用另一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在检验项目栏内应填写两个检验项目名称;本栏内还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计算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料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料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项下对溶剂的要求。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和半高峰宽(W h/2),按n=5.54(t R/Wh/2)2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 分离度(R)

检验原始记录规范标准[详]

检验原始记录规 1 围 本规规定了检验原始记录(以下简称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术语 2.1 测定值 测定时,从仪器仪表或量具上读取的数值。 2.2 给定值 为了得到测定值而按标准规定给出的标准试剂(或试样)特性的量值。 2.3 计算值 由给定值和测定值经计算公式,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所得到的数值。 2.4 灭菌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2.5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 基本要求 3.1 原始记录的容应包括与检验有关的一切资料、数据和现象,完整地记 录全过程。 3.2 每一样品的原始记录应给出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检验能够再现。 3.3 原始记录要格式化,每类样品应有固定的格式。 3.4 多个产品的同一检验项目的原始记录不准集中填写。

3.5 填写原始记录最好用钢笔(蓝色或黑色),也可使用碳素笔,禁止用铅笔。 3.6 字迹清晰、端正,尤其是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书写。 3.7 改正错误的时要用“杠改法”(在需要改正的地方用红色笔划一横杠,在其右上方进行修改),并加盖改正人本人印章或签字确认。 3.8 记录应卷面整齐、洁净。同一页中不准使用两色或两色以上的墨水。 3.9 原始记录不允许重新抄写整理,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属性。 3.10 对因检测、填写或其他原因造成得失误,使原始记录出现多处错误或卷面不洁欲作废的原始记录,不准撕毁废弃,应加盖“作废”(红色)章,仍与重新填写的原始记录一起存档。 4 填写要求 4.1 样品编号 样品编号为样品唯一性标识号,由业务室负责编写,原始记录样品编号应与检验报告及送样单编号一致。 4.2 共页第页 4.2.1 原始记录总页数等于手填原始记录页数与仪器设备自动记录页数之和。 4.2.2 手填写的原始记录应采用A4幅面纸,并算为1页:仪器设备自动记录纸不小于32开为1页;如小于32开,要粘贴在A4幅面原始记录纸上。 4.2.3 从第1起,按顺序排列。 4.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应与产品检验标准中规定的名称一致。如果一个检验项目需引用另一个检验项目的数据,在检验项目栏应填写两个检验项目名称;本栏还可填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操作规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1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2检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样品进行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样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此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3检验试剂 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纯水(高纯水)、磷酸等。 4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要测试的供试品适量,参照《药典》及《制剂规范》,用规定的溶剂适宜的提取精制方法,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注入色谱柱前要经适宜的0.45nm的滤膜滤过。5对照品溶液制备 根据供试品所要测定的成分取相应的对照品,用适宜的溶剂配制成相应浓度的对照品溶液。6流动相配制 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水应为新鲜配制的高纯水。配制好的流动相通过适宜的0.45nm 的滤膜滤过,用前脱气。 7操作 7.1打开自动进样器、检测器、泵、柱温箱,进入工作站。 7.2自动进样器排气 自动进样器排气用50%甲醇(用前脱气),点击自动进样器界面上的purge键,自动排气25分钟。 7.3泵排气 分析界面中,设置方法参数,下载方法参数。用流动相冲洗吸滤头,再把吸滤头浸入流动相中,逆时针旋转排气阀90-180度,点击purge键,排气3-4分钟,顺时针旋转排气阀90-180度,激活仪器。 7.4进样操作 7.4.1.将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置于样品瓶中,盖上带有垫片的瓶盖,顺时针旋紧,7.4.2将样品瓶按顺序放置于样品瓶架上。 7.4.3设置方法参数,选择波长、柱温、流速、结束时间等,下载并保存方法文件,待色谱系统充分稳定,基线平直。 7.4.4设置批处理分析表。分析界面主项目中,点击批处理分析,依次设置样品瓶号、样品瓶架号、样品名、方法文件、数据文件、进样体积,保存批处理分析表,点击批处理分析开始,开始数据采集。 7.4.5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和同一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应分别进样不少于5针。 7.5色谱数据的收集处理 7.5.1 建立标准曲线 7.5.1.1再解析界面中,选择要处理的对照品数据的其中一个数据,点击向导,出现化合物表向导,选择最小面积,点击下一步,选择有效峰,点击下一步,输入浓度单位,最大级别数,点击下一步,输入化合物名,依次输入几个对照品溶液浓度,点击完成。保存方法文件。7.5.1.2在方法中,打开上述所保存的方法文件,出现校准曲线视图,将相应浓度的对照品色谱数据拖至数据文件相应的级别中,形成标准曲线图,查看R数值不大于0.9999,表明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文件另存为标准曲线。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方法

生效日期20140101 负责姓名职位签名/日期 起草何瑞清QC 审核梁天静QC主管 批准张小伶质量部经理 分发部门: 部门份数部门份数QC室1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 3 职责 3.1QC人员: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3.2QC主管:严格按本程序检查 4 内容 4.1 定义及概述 4.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 定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 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 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用记录仪 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结果。 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 分离性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 药品的分析测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

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 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用于 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于反相 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 硅胶,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 交换色谱,是有一定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4.1.3 仪器的组成和一般要求: 4.1.3.1 仪器的组成:高压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打印机。 4.1.3.2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 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按各品种项下的规 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健合硅 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 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 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 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 谱等。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 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 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紫外 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用1cm石英吸 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 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收度。溶剂和吸收池 所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 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 251~30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 上时不得超过0.05。)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检验操作。 2.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验操作。 3. 职责 3.1 质量研究员: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 3.2 实验室主管:对本操作规程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4. 内容 4.1 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髙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正确编写)对仪器的一般要求和色谱条件 髙效液相色谱仪由髙压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色谱柱内径一般为3.9?4.6 mm,填充剂粒径为3?l0μ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是适应小粒径(约2μm)填充剂的耐超髙压、小进样量、低死体积、高灵敏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1)色谱柱 反相色谱柱:以键合非极性基团的载体为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载体有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和聚合物等;常用的填充剂有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苯基键合硅胶等。 正相色谱柱:用硅胶填充剂,或键合极性基团的硅胶填充而成的色谱柱。常见的填充剂有硅胶、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等。氨基键合硅胶和氰基键合硅胶也可用作反相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柱:用离子交换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有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柱。 手性分离色谱柱:用手性填充剂填充而成的色谱柱。

色谱柱的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的形状、粒径与粒径分布、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载体表面基团残留量,填充的致密与均匀程度等均影响色谱柱的性能,应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温度会影响分离效果,品种正文中未指明色谱柱温度时系指室温,应注意室温变化的影响。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当提高色谱柱的温度,但一般不宜超过 60 ℃。 残余硅羟基未封闭的硅胶色谱柱,流动相pH值一般应在2?8 之间。残余硅羟基巳封闭的硅胶、聚合物复合硅胶或聚合物色谱柱可耐受更广泛p H 值的流动相,适合于pH值小于2 或大于8 的流动相。 (2)检测器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包括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还与其结构有关;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检测器,对所有物质均有响应,结构相似的物质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几乎仅与被测物质的量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量通常呈指数关系,一般需经对数转换。 不同的检测器,对流动相的要求不同。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项下对溶剂的要求;采用低波长检测时,还应考虑有机溶剂的截止使用波长,并选用色谱级有机溶剂。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不得使用含不挥发性盐的流动相。 (3)流动相反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甲醇-水系统和乙腈-水系统,用紫外末端波长检测时,宜选用乙腈-水系统。流动相中应尽可能不用缓冲盐,如需用时,应尽可能使用低浓度缓冲盐。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时,流动相中有机溶剂一般不低于5%,否则易导致柱效下降、色谱系统不稳定。 正相色谱系统的流动相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和正己烷等。 品种正文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填充剂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与长度、填充剂粒径、流动相流速、流动相组分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调整流动相组分比例时,当小比例组分的百分比例X小于等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0.7X?1.3X,当X大于33%时,允许改变范围为X-10%?X + 10%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线莲中黄酮含量 金线莲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主产于我国福建、台湾和云南等省,其中福建金线莲[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为主要药用种之-一川。该植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等症,疗效独特2) ,素有“药王”、“金草”之称。目前野生金线莲日渐匮乏,且市场较为混乱,急切需要科学的方法对金线莲药用种加以甄别。本文在对福建金线莲系统的化学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其主要成分黄酮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比较了同为开唇兰属,而未作为金线莲主要药用种的云南金线莲(Anoectochilus burmannicusRolfe)与福建金线莲黄酮苷元类型和含量的差异,从而为金线莲的种间鉴别、人工栽培等研究提供依据。 福建金线莲化学成分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植物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以异鼠李素、槲皮素及山柰素型黄酮醇苷为主[2-4]。而总黄酮含量以及3种主要类型黄酮含量之比是金线莲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建立金线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金线莲种的鉴别以及人工栽培方法等研究奠定化学基础。总黄酮含量测定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后者选择性优于前者。本文对金线莲乙醇提取物进行酸水解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水解所得主要苷元:异鼠李素槲皮素和山柰索的含量,计算3种黄酮苷元总含量及其比例,对比福建金线莲与云南金线莲之间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差别。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美国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600控制器,616泵,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010工作站。对照品:槲皮素、异鼠李素为本室自制,纯度95%以,上(以NMR和MS鉴定结构,以HPLC 一ELSD鉴定纯度)。甲醇(色谱纯) :天津四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 : Merck KGaA,Fish-ier ChemAlert;95%乙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85%磷酸(分析纯) 福建金线莲(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与云南金线莲(Anoectochilus burmannicus)干燥药材均由郭顺星研究员提供并鉴定。药材自然干燥后粉碎,过40目筛作为待测样品。 2 色谱条件 色谱柱: Waters公司Symmetry Cg(5 μm,3. 9

药典2005版--高效液相色谱测含量

药典2005版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仪器应定期检定并符合相关规定。 (1)色谱柱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也有使用。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或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手性键合填充剂用于对映异构体的拆分分析。 填充剂的性能(如载体的形状、粒径、孔径、表面积、键合基团的表面覆盖度、含碳量和键合类型等)以及色谱柱的填充剂,直接影响待测物的保留行为和分离效果,孔径在15nm以下的填料适合于分析分子量小于2000的化合物,分子量大于2000的化合物则应选择孔径在30nm以上的填料。 以硅胶为载体的一般键合固定相填充剂使用pH=2~8的流动相。当pH>8时,可使载体硅胶溶解;当pH<2时,与硅胶相连的化学建和相易水解脱落。当色谱系统中需使用pH>8的流动相时,应选择耐碱的填充剂,如采用高纯硅胶为载体并具有高表面覆盖率的键合硅胶、包覆聚合物填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或非硅胶填充剂等;当需使用pH<2的流动相时,应选择耐酸的填充剂,如具有大体积侧链能产生空间位阻保护作用的二异丙基或二异丁基取代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等。 (2)检测器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其它常见的检测器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器等。 紫外、二极管阵列、荧光、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待测溶液的浓度有光,还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示差折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为通用型检测器,对所有化合物均有响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响应值几乎仅与待测物的质量有关;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同时记录待测物在规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故可用于待测物的光谱鉴定和色谱峰的纯度检查。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方法

分发部门: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 3 职责 3.1QC人员:严格按本程序操作 3.2QC主管:严格按本程序检查 4 内容 4.1 定义及概述 4.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现代液体色谱法,其基本方法是将具一定极性的单一 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注入装有填 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 入检测器,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装置记录色谱图或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测定 结果。由于应用各种性质的微粒填料和加压的液体流动相,本法具有分离性 能高,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4.1.2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能在特定填充剂的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的药品的分析测 定,特别是多组分药品的测定、杂质检查和大分子物质的测定。有的药品需 要在色谱分离前或后经过衍生化反应,方能进行分离或检测。常用的色谱柱 填充剂有:硅胶用于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根据键合的基团不同可用 于反相或正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硅烷(又称ODS)键合硅胶, 可用于反相色谱或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填料,用于离子交换色谱,是有一定 孔径的大孔填料,用于排阻色谱。 4.1.3 仪器的组成和一般要求: 4.1.3.1 仪器的组成:高压输液泵、色谱柱、检测器、积分仪、打印机。

4.1.3.2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 分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健合硅 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 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 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除另有规定 外,柱温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在用紫外吸收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应符合紫外分光光度法项 下对溶剂的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溶剂的要求:用1cm石英 吸收池盛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 其吸收度。溶剂和吸收池所吸收度,在220~240nm范围内不得超过 0.40,在241~250nm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251~300nm范围内 不得超过0.10,在300nm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 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 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 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 用性试验的要求。 ——仪器各部件应能正常工作,管路为无死体积连结,流路中无堵 塞或漏液,在设定的检测器灵敏度条件下,色谱基线噪音和漂移应 能满足分析要求。 4.2 操作前的准备: 4.2.1 流动相的制备:用高纯度的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 剂检查,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的高纯水。对规定pH值的流动相,应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节。配制好的流动相应通过0.44μm适宜的滤膜滤过,用前脱气。应配制足量的流动相及时待用。 4.2.2 供试溶液的配制:供试品用规定溶剂配制成供试溶液。定量测定时,对照品溶液 和样品供试溶液均应分别配制2份。供试溶液在注入色谱仪前,一般应经0.44μm适宜的滤膜滤过。必要时,在配制供试溶液前,样品需经提取净化,以免对色谱系统产生污染。 4.2.3 检查上次使用记录和仪器状态:检查色谱柱是否适用于本次试验,色谱柱进出 口位置是否与流动相的流向一致,原保存溶剂与现用流动相能否互溶,流动相的pH 值与该色谱柱是否相适应,仪器是否完好,仪器的各开关位置是否处于关断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