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讲座稿(20200927034228)

急救知识讲座稿(20200927034228)
急救知识讲座稿(20200927034228)

心肺复苏和创伤救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你的周围有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你选择听天由命,被动等待,还是主动承担,参与救治?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意外伤害,都可导致呼吸、心搏骤停(突然心脏的有效搏动停止)。一旦发生心搏骤停者,怎么办呢?打120?最快也得10多分钟,时间太长了!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采取现场急救,才有可能挽救生命。那么现场怎么急救?

心肺复苏术,就是当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时,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溺水、车祸、药物中毒、高血压、触电、异物堵塞等导致的呼吸停止、心跳骤停,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心,肺是人体的两个重要器官,心管血,推动血液定向流动;肺管气体交换,吐故纳新,即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复苏:麦田返青,冰雪融化,万物复苏)

为什么要及时心肺复苏?

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人的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分钟;超过4 —6分钟,脑部损伤就不可逆转;超过8分钟,抢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超过15分钟,抢救成功的机会几乎为0。我们称这4分钟为“黄金四分钟”。因此,在医生和抢救器材到达现场前,在场的任何人都应该在4分钟内投入抢救过程,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维持有氧的血液循环,减缓或阻止脑细胞的坏死。在“黄金4分

钟”内,如果有条件的话抢救者要设法降低患者头部温度,可用冷水袋、冰袋等置于患者头部,然后做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使携带氧气的血液流动至全身,人工呼吸又使氧气能够进入血液,特别是携氧的血液进入脑组织,可维持脑细胞的活性,从而保证生命的延续。可见“黄金4分钟”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示范老师:余彦伟,李路平)模拟人

一、识别意识:

现场急救人员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断其有无损伤和反应,可以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叫:“你怎么了?”,患者无动作或应声,即判断为无反应、无意识。

二、呼叫、求救:

发现患者无反应、无意识及无呼吸,应求助他人帮助。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并拨打急救电话(120),求助专业急救人员,并快速携带除颤器到现场。打电话时要保持平静不要慌张,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1、需急救患者所处的位置(街道或路、办公室名称、房间号等)

2、联系电话号码。呼救人的姓名身份。

3、发生什么事,如心脏病发作或交通事故等。

4、所需急救的人数,患者的一般情况

5、已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正在实施CPR, “正使用AED')心肺复苏术和自动体外除颤器。

三、心肺复苏体位

只要基本识别判断患者无意识、无反应、无呼吸,立即将患者置

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现场急救人员位于患者的右侧,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于病人的肩腰部(近胸部部位)。注意,不要随意挪动病人,以免造成伤害。

四、徒手心肺复苏

1、胸外心脏按压:先行30次胸外按压。要点:

(1)确定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1/2处)。

(2)将双手十指相扣,一手掌津贴在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此手背上,有力压在胸骨上。(双手掌根重叠)

(3)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位于手上方,一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按压时确保手掌跟不离开胸壁。

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不多于120次)。按压幅度至少5CM,每次保证按压后胸部回弹,尽可能减少中断。位置:。要求:快速,有力。

2、开放气道:检查患者口中有无异物,如有异物将其取出,用仰头举颌法打开气道,使患者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即完成仰头举颌法: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小鱼际部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

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处,使下颌向上抬起,不要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避免可能造成的气道阻塞。

3、人工呼吸(口对口):打开气道后,观察胸部有无起伏,一经观察

确定无呼吸或出现异常呼吸,即判断为呼吸骤停。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人工呼吸时应用人工呼吸面膜,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以利于保护自己,减少感染。操作:救护员手捏住患者

的鼻孔,防止漏气,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 每次吹气应持续约1秒钟,确保通气时可见胸廓起伏。

4、反复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5、五组后,检查呼吸,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钟。如恢复呼吸和脉搏,即将患者放置于复原体位。

6、如仍未恢复,继续重复CPR尽量减少胸外心脏按压停顿时间。

AED—旦到达,立即使用AED电除颤。

停止徒手心肺复苏的条件: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医务人员到现场接替、现场救护环境危险需转移。

创伤救护

仓U伤常见的原因有:交通事故中发生的撞击、碾压,日常生产、生活中意外发生的割伤、刺伤、烧烫、电击、坠落、跌倒,自然灾害中发生掩埋、挤压、爆炸等。对严重的创伤如救治不及时,将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

创伤应激救护的目的是争取在最佳时机、最佳地点、尽最大努力去救护最多的伤员。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四项基本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止血:

常用的材料有无菌敷料、绷带、三角巾、创可贴、止血带,也可用毛巾、手绢、布料、衣物等代替。

止血的方法:

1、直接压迫止血法(用于大部分外出血的止血):

(1)救护员快速检查伤员伤口内有无异物,如有浅表小异物可将其取出。

(2)将干净的纱布块或手帕等作为敷料覆盖到伤口上,用手直接压迫止血。注意,必须是持续用力压迫。

(3)如果敷料被血液湿透,不要更换,再取敷料在原有敷料上覆盖,继续压迫止血,等待救护车到来。

2、加压包扎止血法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血管损伤)

二、包扎:

受伤后,如果没有条件做清创手术,在现场要先进行包扎。

目的:可以起到减少出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的污染,减轻疼痛

的作用,有利于运转和进一步的治疗。

包扎材料:绷带、三角巾、其他现场可利用的布料等。

包扎要求:快、准、轻、牢。即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包扎前一定要在伤口上加盖敷料。

包扎方法:(绷带包扎和三角巾包扎)

(一)绷带包扎:(学生扮演患者)

1、手臂环形法:(示范:余彦伟,李路平)

(1)伤口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固定敷料。

(2)将绷带打开,一端稍作斜状(一角向上)环绕第一圈,将第一圈斜处一角压人环形圈内,环绕第二圈。

(3)加压绕肢体环形缠绕4---5层,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

(4)最后用胶布固定。

2、“ 8”字包扎法:手掌。(示范:余彦伟,李路平)

(1)用无菌或干净的敷料覆盖在伤口。

(2)包扎手时从腕部开始,先环形缠绕两圈。

(3)然后经手和腕“ 8”字形缠绕。

(4)最后绷带尾端在腕部固定。

(二)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示范:余彦伟,李路平)

(1)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1-2横指宽,边缘置于伤员前额齐眉处, 顶角向后。

(2)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头后部枕骨下方交叉并压住顶角。

(3)在绕回前额齐眉打结。

(4)顶角拉紧,折叠后掖入头后部交叉处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