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17讲种群和群落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17讲种群和群落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17讲种群和群落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第 17讲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相关概念 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种群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1)种群特征

增长型

年龄组成 稳定型

性别比例

(2)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衰退型

3.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

的.动.物.

)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 ― J ‖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S ‖型增长曲线

①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把曲线图纵坐标改成种群增长率,图形又会变成怎样)

(文科生了解)

②K 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二、种间关系及其拓展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1.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

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 虱子 蚤

三、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区别种群密度)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2.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3.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物种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者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明中,正确的是() A.在A期间,若对害虫使用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没有关系 D.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 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B.两个池塘中的所有鲤鱼是同一种群、同一物种 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 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产生后代 6.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6、性别比例有三种类型: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科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考核报考文科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考生生物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 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中学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Ⅲ. 考试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Ⅳ.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

高中种群和群落教案.docx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 1 节种群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三、安排 2 四、教学程 〖章引入〗学生P59,特种群的概念 〖板〗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下 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同一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种群的集合。 〖引入〗以“ 探”引入,生思考回答提示。 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 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问题学本节。 〖板〗第一种群的特征 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位面(或体)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思考,提示。 〖讲述 1〗样方法( quadrat method )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 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首先,在要调查的生 物群落中,确定一个或数个范围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然后计 数各样方中的全部个体数量;最后,计算全部样方个体数量的平均数,通过数理统计,对种群总体 数量进行估计。 例如,假随机抽取方 n 个,每个方的生物个体数X 1,X 2,X 3,?X n,方的平均数 X=∑X n/n。 〖探的〗生思考回答提示。 1.提示:“ 问题探讨” 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 他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误差小)。 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 素会干扰和影响调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 了科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题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 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4.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 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 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B.42只C.92只D.160只 7.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A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8.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习题

作业三种群和群落

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③中华鳖对控制福寿螺种群数量十分明显 9. (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 ②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m 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 1、n 2、n 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株/m 2。 (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群落由不同的物种组成,样方法不仅可用于种群密度的研究,也可用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且物种丰富度的计算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一样,也只求平均值。群落的结构中植物的分布由非生物因素所决定,而植物的分布又决定了动物的分布,在结构调查中,既要注意物种组成,又要注意不同种群的密度。 答案:(1)①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只要合理均可) 样方法 ②物种 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 S 0 ③(n 1+n 2+n 3)3S 0 (2)光 垂直 ①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等 ②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 10.)(9分)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 表示每3 h 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 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图1

20181月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真题(有答案版本)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8 页,60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改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中,与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不一致的是 A.病毒、植物和动物都由细胞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是一个存机体 2.图1 是青蛙红细胞无丝分程的示意图,该过程正确的顺序是图号 ①②③④ 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3. 下列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的是 A.大肠杆菌 B.叶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酵母菌 4.下列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倍体作物大多具有植株纤弱和不育的缺点 B.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 C.染色体数目能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D.花药经入工诱导产生的二倍体植株是纯合子 5.进行“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以验”时,适合用来观察的蝗虫细胞是 A.受精卵B.精母细胞 C.肌肉细胞 D.卵细胞 6.下列图表示4 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相同的外来干扰后,该系统中某植食性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B. C. D. 7.在适宣条件下,将两瓶完全相同的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分别置于无氧和有氧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两者最明显的差异是 A.乙醇的含量 B.葡萄糖的消耗 C.小体的数量 D.培养液的体积 8.下列激素中,通常有抑制种子萌发用的是 A.赤霉素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 D.低浓度的生长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 D.过度地人为干扰生态系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2018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

2018年6月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A.沃森B.施旺C.达尔文D.克里克 2.图1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3.下列生理过程不产生ATP的是 A.光反应B.暗反应C.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 4.下列性状和疾病中,不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是 A.猫叫综合征B.果蝇缺刻翅C.果蝇棒状眼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5.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中心D.mRNA可以通过核孔 6.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秋菊短日照时开花B.雄孔雀求偶时开屏C.警犬凭嗅觉寻找毒品D.海豚靠超声波定位 7.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可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T2噬菌体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8.图2表不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生长情况是 A.向光弯曲生长B.背光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D.不生长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层次的选项,正确的是 ①基因②细胞③物种④生态系统 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下列最适合用作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是 A.甘蔗B.西瓜C.雪梨D.马铃薯 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指细胞分裂期持续的时间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90%?95%

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分析

2017届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 【解析】选C。A中描述的是种群的迁入率。B中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 中描述的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D中描述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故C项符合要求。【易错提醒】种群与个体不同 (1)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选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或无性别的动物就不具有性别比例,例如草履虫、变形虫等,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一定时

期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3.(2016·双鸭山模拟)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并计算,调查其种群增长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选A。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必须随机取样,而不能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A错误;由于动物的生活范围大,所以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酵母菌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所以要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增长,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进行,D 正确。 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据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全面共28页)

2016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 1、(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R基中) 【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20种(取决于R基)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氨基酸通式】:见右侧方框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含4种元素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水解时耗水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 – 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另外DNA主要是双链,RNA主要是单链(双链DNA比单链RNA稳定性高) 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 C、H、O 【主要功能】:构成生物体结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植物;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植物;葡萄糖+葡萄糖);乳糖(动物;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太阳能 【小结】: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所有二糖中都包含一分子葡萄糖。二糖和多糖是单糖脱水缩合而形成。细胞只能吸收利用单糖。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单糖。(另:糖蛋白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共同特征】: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2015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8页,6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 A .施旺 B .沃森 C .达尔文 D .克里克 2.细胞核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 ) A .核膜 B .核仁 C .染色质 D .核孔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 ) A .高能磷酸键 B .肽键 C .氢健 D .磷酸二酯键 4.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线粒体 D .线粒体和叶绿体 5.图1 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细胞甲 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荒漠生态系统 7.图2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中所示的传出神经是 ( ) A .a B .b C .c D .d 8.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 .赤霉素 B .细胞分裂素 C .乙烯 D .脱落酸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还有许多未知的潜在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皮肤(感受器) 肌肉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 D 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 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 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 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项错误;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项错误;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 测是竞争关系,故D项正确。故选D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 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答案 D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集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广东省2021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七)

广东省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试题(七)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若下图甲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C ) 选项 a b c A 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 B 个体种群群落 C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D 组织系统器官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C正确。 2.利用超声波控制蠕虫的爬行方向,现已知观察蠕虫的爬行需要利用显微镜,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方向爬行,则实际上蠕虫的爬行方向为( B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在左侧逆时针,在右侧是顺时针 D.在左侧顺时针,在右侧是逆时针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蠕虫逆时针方向爬行,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方向,因此实际上蠕虫的爬行方向是逆时针。 3.从生物学的角度,下列几则广告语科学的是( A ) A.加碘食盐对人健康很重要,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B.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C.吃生鸡蛋更有利于人体消化,利于身体健康 D.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0种必需氨基酸 解析: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加碘食盐对人健康很重要,A正确;钙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鸡蛋煮熟再食用,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消化,还能够把鸡蛋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杀死,有利于身体健康,C错误;成人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只有8种,D错误。 4.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都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B.都具有增殖能力和遗传物质 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 解析:HIV和幽门螺杆菌没有核膜和染色体,人体肿瘤细胞具有,A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幽门螺杆菌和人体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HIV和幽门螺杆菌都具有能繁殖产生后代的基本生命特征,人体肿瘤细胞能进行分裂增殖,B正确;HIV为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是原核生物,人的肿瘤细胞属于人体异常分化的细胞,C错误;HIV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D错

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 3.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6科学家到某地进行生态考察,发现该地区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为了查明原因,科学家采取的完整科学研究方法是() A.通过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B.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得出结论 C.观察,提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D.初步分析,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与验证→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7.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完整版)2018广东省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2018广东省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1.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 .需要营养 B .能生长 C .能呼吸 D .能排泄 2. 右图表示一个受到重金属汞污染的稻田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B . 鸟和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C . 稻田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 . 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水稻 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 A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C .生产者数量多,作用大 D .人工控制的结果 4. 观察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①与图②的主要区别是图①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B .图③也是一个细胞,它有细胞壁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图①②③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图④中生物营寄生生活,它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遗传物质 5. 下列所示动物体不同层次的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A B C D 6. 天然林中的植被都呈现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造成这种层次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 .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空气 7.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不起作用的一项 A .转动遮光器 B .转动转换器 C .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转动反光镜 8. 小麦种子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小麦完成这两种能量转化的结构分别是 A .细胞核 线粒体 B .叶绿体 线粒体 C .液泡 线粒体 D .叶绿体 细胞膜 9.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大豆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你认为该设计中不妥当... 的一项是 种子数量 温度 光照 水分 50粒 20℃ 无光 水适量 50粒 20℃ 有光 水少量 A .温度 B .光照 C .种子数量 D .水分 10. 右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图中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在植树节种树时,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带土移栽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 ③中午阳光充足时移栽 ④移栽后马上大量施肥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12. 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 .都有种子 B .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C .叶脉为平行脉 D .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13. 当你与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这是由于绿色植物的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大豆 水稻 松 苏铁

(完整版)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带答案

h e i r 课时作业(十三) 1.(2017·永州二模)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答案 D 解析 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关系为“互利共生”,故A 项错误;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故B 项错误;噬 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故C 项错误;两种绿 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 测是竞争关系,故D 项正确。故选D 项。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天)1591317 21 2529 3337成虫数(只)6102871 131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 ”型增长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生长加快,故A 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 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 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故C 项正确; 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 ”型增长,故D 项错误。故选C 项。3.(2017·甘肃一诊)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 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象、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 D

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注意】 (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全部个体” 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 (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时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限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 (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辨析】种群、个体、物种 (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是个体所不具备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征): 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示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 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1.处于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于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