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学前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2、A3、A4、B 5、C6、B 7、C8、A 9、A 10、B 11、D 12、A13、A14、A 15、C 16、A 17、A18、A 19、B 20、D21、B 22、B 23、A

24、B 25、B 26、D 27、A28、A 29、D 30、D31、B 32、C33、C34、A 35、

D 36、C37、A 38、A 39、D 40、C 41、B 42、C 43、D 44、A 45、B46、A 47、D 48、D49、B 50、A51、B 52、A53、A 54、A55、B56、C 57、A58、B59、D 60、A61、D 62、A 63、B64、D65、A 66、C67、A 68、A69、B70、D71、C 72、B73、D74、B 75、C 76、B77、B 78、A 79、C80、B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2、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不论这种教育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都发生在在家庭生活之中,并以亲子关系为中心。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优良传统以及国外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提炼出来的,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法: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5、环境熏陶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

6、兴趣诱导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一种方法。

7、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8、活动探索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让孩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尝试探索,经受磨难,掌握多种技能,培养顽强意志的一种方法。

9、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言语、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10、儿童情商:儿童的情商是针对智商提出来的。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11、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主要是指家长运用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技能、策略和艺术,既包括了解认识孩子、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也包括分析评价孩子、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12、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的约束下,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而进行相互作用的社会交往活动。

13、常人方法论: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等人创建的常人方法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些背景知识和基本规则为基础的,如果忽略了内隐的知识,违背了隐含的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14、印象管理论:美国社会学者戈夫曼等人创立的印象管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注的是给观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一方总是想方设法去控制另一方,使另一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反应。人际互动的礼仪主要有四种:(1)表达式礼仪,即问候、恭维和感谢别人;(2)回避式礼仪,即尊重别人的隐私及个人空间;(3)维系式礼仪,即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认可式礼仪,即认同别人的角色和身份。

15、社会交换论:美国社会学者霍曼斯等人建构的社会交换论认为,人与人互动的实质是交换奖赏和惩罚,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命题表现的:(1)价值命题,即如果某一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该项行动;(2)成功命题,即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越经常得到奖赏,那么这个人就越愿意做出该种行为;(3)刺激命题,即如果某种刺激曾是一个人行为得到奖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这个人就越可能采取类似的行动;(4)攻击-赞同命题,即如果某个人的行为没有得到期望的酬赏,或受到了未曾想到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被激怒,并可能做出攻击行为;如果某个人的行为获得了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料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会很高兴,并可能做出赞同行为。

16、参照群体论:美国社会学者海曼等人构建的参照群体论认为,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是社会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是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标准;参照群体具有规范作用和比较作用。

17、符号互动论:美国社会学者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标志,能代表其他事物,在社会互动中具有中介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人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要理解某种行为,就要对行为者赋予其行为的意义做出具体的解释;人的行为的意义是会发生变化的,意义的确立依赖于互动的情境和互动双方的协商;人们通过扮演别人的角色,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解释行为的意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人们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来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意识。18、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身的接触和充分的了解,在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地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19、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及时、准确、详细地加以记录,以全面而又具体地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真实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

20、实验法:在人工控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21、个案法: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单独的人或事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的一种方法。所研究的人或事既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

22、历史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分析研究,去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23、比较法:是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及特殊表现的一种研究方法。

24、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25、理智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26、指导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承认孩子的主动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27、渐进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的对孩子施予影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28、适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要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并用,奖惩分明,奖惩适度,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29、一致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使教育内容与要求、手段与方法等能前后一致,左右贯通,保证好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30、家庭气象:由朱庆澜先生提出,主要用来指家庭的生活环境,强调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时代性和社会性;

(2)亲情性和感染性;

(3)针对性和随机性;

(4)连续性和一贯性;

(5)权威性和专制性。

2、答: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3、答: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4、答:学前儿童家庭认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5、答:学前儿童家庭品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6、答;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7、答:在贯彻科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更新价值观念;

(2)树立开放意识;

(3)构建学习环境。

8、答:在运用理智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调节情绪;

(2)规定限度;

(3)全面整合;

(4)杜绝溺爱。

9、答:在运用指导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

(3)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10、答:在运用渐进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具体明确;

(2)适当合理;

(3)螺旋上升。

11、答:在运用适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称赞孩子的努力;

(2)惩罚孩子的过失;

(3)奖与惩相结合。

12、答:在运用一致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

(1)互通信息;

(2)相互配合;

(3)共同教育。

13、答:使用环境熏陶法时,家长应注意:

(1)组织相应的家庭生活;

(2)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

14、答:使用兴趣诱导法时,家长应注意:

(1)了解孩子的喜好;

(2)提供新异的刺激;

(3)激发孩子的欲望;

(4)趣味盎然地施教。

15、答:使用暗示提醒法时,家长应注意:

(1)多与孩子沟通;

(2)多种方式暗示;

(3)巧妙使用反暗示。

16、答:使用活动探索法时,家长应注意:

(1)开展体育运动;

(2)组织游戏活动;

(3)倡导劳动活动;

(4)鼓励探索活动。

17、答:使用榜样示范法时,家长应注意:

(1)父母自身树立榜样;

(2)借助文学作品榜样;

(3)利用孩子同伴榜样。

18、答:学前儿童具有创造力。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不同于成人,它是一种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创造素质、创造行为的有机统一体。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模仿性;

(2)自发性;

(3)灵活性;

(4)发展性;

(5)差异性;

(6)无价性。

19、答: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在于:

(1)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

(2)有利于造就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有益于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国际接轨。

20、答: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激发儿童创造的兴趣和好奇心;

(2)丰富儿童创造的知识和技能;

(3)鼓励儿童创造性想象与实践;

(4)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5)塑造儿童创造的个性;

(6)培养儿童创造的品德;

(7)鼓励儿童的冒险精神;

(8)提高儿童的抗挫能力。

21、答:在对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教育时,家长应遵循:

(1)全面性原则;

(2)个别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宽松性原则;

(5)赞赏性原则;

(6)示范性原则。

22、答:学前儿童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孩子的创造力:

(1)观察孩子的动作;

(2)观看孩子的作品;

(3)倾听孩子的声音;

(4)洞察孩子的心理;

(5)透视孩子的个性。

23、答: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情商教育的意义在于:

(1)学前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很必要;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具有可能性;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极有成效;

(2)情商是儿童人格教育的必要成分;

(3)情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4、答: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1)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

(2)训练儿童的社会技能;

(3)提高儿童的情感技能;

(4)培养儿童的自主精神。

25、答: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主要方法有:

(1)示范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4)体验法;

(5)想象法;

(6)风暴法;

(7)记录法;

(8)评价法。

26、答: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主要构成要素有:

(1)身体要素;

(2)文化素质;

(3)道德素质;

(4)心理素质;

(5)教育素质。

27、答:学前儿童家长应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做到:

(1)研究孩子的行为模式;

(2)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

(3)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

(4)形成民主的教养作风;

(5)拥有一致的教养态度。

28、答:学前儿童家长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有:

(1)学前儿童家长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

(2)学前儿童家长观察、记录孩子的能力;

(3)学前儿童家长分析、评价孩子的能力;

(4)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发展孩子的能力。

29、答:要提高学前儿童家长理解孩子的能力,需注意: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第二,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权利;第三,要了解孩子的活动形式;第四,要了解孩子的个人的特点。

30、答:要增强学前儿童家长评析孩子的能力,需注意:第一,全面分析孩子;第二,正确判断孩子;第三,科学评价孩子;第四,纵向比较孩子。

31、答:要强化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孩子的能力,需注意:首先是指导的早期性;其次是指导的针对性;再次是指导的艺术性;最后是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32、答: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特点有:

(1)普遍性和稳定性;

(2)灵活性和变化性;

(3)多样性和创造性;

(4)个体性和区域性;

(5)科学性和规范性。

33、答: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趋势是:

(1)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相适应;

(2)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3)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34、答: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进行合作活动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落实;

(2)有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3)有益于学前儿童全面的发展。

35、答:设计家园(所)合作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1)平等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求实性原则;

(5)娱乐性原则。

36、答: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发展趋势包括:

(1)合作活动的目的由单一孤立转向全面融合;

(2)合作活动的伙伴由被动应对转向积极互动;

(3)合作活动的资源由园(所)内转向园(所)内外结合;

(4)合作活动的形式由仿效参照转向借鉴创新;

(5)合作活动的视野由市内国内转向世界范围;

(6)合作活动的媒体由玩具图书转向网络邮件。

37、答:美国社会学者布鲁默等人提出的符号互动论启示我们,教师在与家长互动时,应注意:

(1)要充分发挥各种符号在交往中的中介作用;

(2)要深刻分析家长行为所隐含的教育观念;

(3)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家长全力表现自己;

(4)要以家长为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5)要全方位地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评价。

38、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按照出现的顺序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题目;(2)作者及单位名称;(3)内容提要,关键词;(4)研究目的;(5)研究方法;(6)研究结果;(7)结果分析;(8)讨论与建议;(9)结论,结语;(10)参考资料目录等。

39、答:美国社会学者米德等人所构想的社会角色论明示我们,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互动时,应注意:

第一,要了解家长的文化背景;

第二,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三,要常与家长互换角色;

第四,要多与家长相互作用。

40、答:在运用个案法研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时,应注意:

首先,要确立专门的研究对象;

其次,要收集对象的各种材料;

再次,要撰写专门的研究报告。

41、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有:

(1)选定题目;

(2)查阅文献;

(3)提出假设;

(4)制定计划;

(5)收集资料;

(6)分析结果;

(7)撰写报告。

42、答:在选择有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课题时,应注意:

首先,课题要有实用性;

其次,要有可行性;

再次,要有适当性;

再次,要有独特性;

最后,要有创新性。

四、论述题(共10分)

1、答: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情商:

(1)交流活动;

(2)游戏活动;

(3)说笑活动;

(4)同伴活动;

(5)体育活动;

(6)合作活动;

(7)扮演活动;

(8)艺术活动;

(9)训练活动。

2、答: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活动的展开来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1)游戏活动;

(2)科技活动;

(3)绘画活动;

(4)体育活动;

(5)劳动活动;

(6)想象活动;

(7)制作活动;

(8)编讲活动。

3、答:英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特点有:

(1)通过“家长手册”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2)通过“家长布告栏”使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内容;

(3)通过“发展记录”使家长知晓孩子的发展水平;

(4)通过“幼儿园通讯”使家长获得具体的教育建议;

(5)通过“家长参与”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6)通过“家长委员会”使家长能帮助幼儿园筹措资金;

(7)通过“家长许可”使幼儿园能大胆利用社区资源;

(8)通过“投诉程序”使家园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4、答:在家园合作中开展辨析评论会前,需注意:

(1)深入了解家长的心态和困惑,广泛搜集家长感兴趣的话题,为确立辨析的主题做好前期准备;

(2)给家长提供相应的图书资料,使家长能自己获取有关的信息,做好讨论的知识准备;

(3)把各种讨论的主题公布出来,让家长自由选择小组参加讨论;一个时期可只安排一个讨论题,也可同时安排几个讨论题;

(4)选好讨论的主持人,让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来担当这一角色;

(5)确定讨论的时间、地点,便于家长参加和讨论;

(6)安排好辩论会的形式,尽可能运用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来辅助讨论,达到生动直观的目的;

(7)请好辩论会的点评人,这往往由有一定知名度、精通学前教育的人来担当,如园所长或助理、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5、答:(1)90年代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相对分散,除了来园接待、家长会、家庭访问外,还出现了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半日开放活动、亲子同乐活动、班级家庭教育黑板报与墙报、家庭教育学报、家庭教育小品、家园信息窗与联系箱、家庭教育点评及辨析、家庭教育竞赛活动、家长参与园教、邻里友好小组等多种指导形式。

(2)这一时期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法规日趋健全,从法律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

二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逐步建立,从管理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进行;

三是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培训提高工作,从师资上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

6、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包括:

(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智力潜能的最大开发;

(3)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4)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

(5)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相比而言,既有一些共同点,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教

(1)通过不同的开放时间,满足家长的不同需求;

(2)通过家长手册,全面展示学前教育机构的风采;

(3)通过接送孩子的交流,开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日常交往;

(4)通过家长信箱,维系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正常交流;

(5)通过家长园地,增强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纽带关系;

(6)通过观察孩子活动,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的合作关系;

(7)通过家长会,搭建家长和教师对话的平台;

(8)通过实事通讯,传递各种保育教育儿童的信息;

(9)通过志愿者活动,发挥家长的聪明才智;

(10)通过开放日活动,促使家长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11)通过节庆活动,分享家庭的不同文化;

(12)通过参观活动,扩展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共育的空间;

(13)通过支持科研活动,提升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共育的质量;

(14)通过正当的投诉程序,化解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的矛盾;

五、评析题(共15分)

1、答:(1)调节情绪;

(2)规定限度;

(3)全面整合;

(4)杜绝溺爱;

(5)称赞孩子的努力;

(6)惩罚孩子的过失;

(7)奖与惩相结合。

2、答:(1)互通信息;

(2)相互配合;

(3)共同教育。

3、答:从以下原则进行分析:

(1)平等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求实性原则;

(5)娱乐性原则。

4、答:(1)接送时增加交流;

(2)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3)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如分离焦虑;

(4)进行家访等。

5、答:(1)互通信息;

(2)相互配合;

(3)共同教育。

6、答:第一,全面分析孩子;

第二,正确判断孩子;

第三,科学评价孩子;

第四,纵向比较孩子。

7、答:(1)更新价值观念;

(2)树立开放意识;

(3)构建学习环境;

(4)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5)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

(6)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8、答:(1)更新价值观念;

(2)树立开放意识;

(3)构建学习环境。

六、设计题(共10分)

1、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2、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3、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4、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5、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6、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7、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8、答:(1)活动名称;

(2)活动主持者;

(3)活动对象;

(4)活动时间;

(5)活动地点;

(6)活动目标;

(7)活动准备;

(8)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9)后续活动;

(10)活动的效果及评价

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第一章绪论 1、概念: 水准面、大地水准面、高差、相对高程、绝对高程、测定、测设 2、知识点: (1)测量学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测定、测设) (2)铅垂线、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基准线、基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 (4)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高程起算面是否有关?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的高程起算面分别是什么? (5)高程系统 (6)测量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7)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1.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定即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绝对高程 H :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简称高程、海拨、正高。 相对高程 H′: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 收测绘成果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轴,向为正,以赤

诊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诊断学基础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发热: 2.主诉: 3.黄疸: 4.脑膜刺激征: 5.心脏杂音: 二填空:(每空0.5分) 1、生命体征包括、、、。 2、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恶性肿瘤。 3、触觉语颤增强主要见于肺实变、肺压迫性不张。 4、正常胸部叩诊音有清、鼓、浊、实四种。 5、法洛四联症的四种畸形包括、、、。 6、意识障碍可出现、、、等表现。 7、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有、、、、出血性疾病。 8、胸骨右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 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触及连续性震颤提示动脉导管未 闭,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提示室间隔缺损,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提示二尖瓣狭窄。 9、输尿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区:、、。 10、胸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肩胛线或腋后线 78肋、腋中线 67肋或腋前线 第5肋间。 11、24小时咯血量在以内为小量咯血,为中等量,为大咯血。 12、腹膜刺激症是指腹部、、。 13、、不同部位的腹痛代表相应部位的病变,如肝胆疾病位于右上腹、胃部疾病位于 上腹、小肠疾病位于脐部、阑尾病变位于右下腹。 14、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有端坐、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 吸困难、。 15、患者呕吐大量宿食且常晨起发作提示幽门梗阻、,呕吐物有粪臭味提示肠梗 阻,伴有头痛、喷射性呕吐见于颅高压。 16、根据水肿产生原因,全身性水肿分为心、肾、肝、营养不良性。 17、匙状指又称反甲,多见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

18、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电图改变分为病理性Q波缺血、损伤、坏 死。 19、浅反射包括角膜、腹壁、提睾、足趾。 20、贫血诊断三部曲:确定有无贫血、确定贫血程度、明 确贫血类型和原因。 21、病理性血糖增高见于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高血糖、 药物影响。 22、当腹水量超过 3000-4000 时即可检查到液波震颤,超过 1000 时即可检查到 移动性浊音。 三单选:(每题1分) 1.以下哪三对颅神经支配眼球运动 A 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 B 三叉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 C 外展神经、滑车神经、视神经 D 滑车神经、外展神经、视神经 E 视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 2.以下哪种为复合感觉 A 位置觉 B 痛觉 C 温度觉 D 实体觉 E 触觉 3. 门脉高压时,腹壁浅静脉的血流方向为 A: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 由上至下 B: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上至下,脐以下血流 由下至上 C: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 D: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上至下,脐以下血流 由上至下 E: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脐以下血流 由下至上 4. 上腹部出现明显胃蠕动波,常见于下列 哪种疾病 A:急性胃炎 B:胃黏膜脱垂 C:胃癌 D:胃溃疡 E:幽门梗阻 5. 腹部柔韧感最常见于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2019最新诊断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最新诊断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共25分) 1.当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一般位于: A.第5肋间水平 B.第6肋间水平 C.第7肋间水平 D.第9肋间水平 E.第10肋间水平 2."声影"是指超声检查到结石时所显示的声象,它是指: A.结石本身产生的强烈反射回声B.结石周围的折射现象 C.结石后方出现的无回声区D.结石合并梗阻的液性暗区 E.以上都不是 3.在餐后几小时进行振水音检查方有意义:

A.2~3小时 B.4~5小时 C.6~8小时 D.9~10小时 E.12小时以上 4. 正常脾脏的大小为: A.叩诊左腋前线第9-11肋 B.叩诊左腋中线第9-11肋 C.叩诊左腋后线第9-11肋 D.平卧时刚触 E.左侧卧位刚触及 5.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时的体征,以下那项错误: A.腹壁板样强直 B.明显压痛,反跳痛 C.肝浊音界缩小 D.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E.可伴休克。 6.左心衰竭肺淤血时咯血的特点: A.铁锈色血痰 B.砖红色胶冻样血痰 C.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D.粘稠暗红色血痰 E.浆液泡沫样痰 7.上消化道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粪便的颜色特点为:A.柏油样 B.暗红色 C.便后有鲜血滴出 D.脓血便 E.以上都正确 8.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腹泻属于 A.分泌性腹泻 B.高渗性腹泻 C.吸收障碍性腹泻

D.运动性腹泻 E.混合性腹泻 9.黄疸同时伴有明显皮肤搔痒者,首先考虑: A.自身溶血性贫血 B.胆总管结石 C.急性肝炎 D.肝脓肿 E肝硬化 10.四对付鼻窦哪一对在体表不能进行检查: A.上颌窦 B.蝶窦 C.额窦 D.筛窦 E.以上均不对 11.300-450的半卧位时颈外静脉充盈超过以下水平称颈静 脉怒张:即锁骨上缘至下颌骨距离的下: A.上1/3 B.中点 C.下1/3 D.下2/3 E.上2/3 12.奇脉检查阳性者是患者在吸气时桡动脉搏动呈下列改变: A.不变 B.减弱或消失 C.增强 D.先增强后减弱 E.先减弱后增强

最新测量学试题及详细答案 Alan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简单: 铅垂线:铅垂线是指重力的方向线。 水准面: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它代表了地球的自然形状和大小。 地物:测量上将地面上人造或天然的固定物体称为地物。 地貌:将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形: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2.中等: 测量学: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测绘:测绘是指使用测量仪器与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测设又称施工放样,是把图纸上规划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特征点:特征点是指在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地貌的轮廓线上选择一些能表现其特征的点。 3.偏难: 变形观测:变形观测是指对地表沉降、滑动和位移现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面上建筑物的变形、倾斜和开裂等现象进行精密的、定期的动态观测,它对于地震预报、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地水准面:由于水面可高可低,因此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

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高程:地面点的高程是从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用H表示,如A点的高称记为H A。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高程差称为高差,用h表示。 二、填空题 1.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对高程;地面点到铅垂距离称为 该点的相对高程。大地水准面,假定水准面 2.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平均,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基本要素是、和高程。距离,角度 4.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中央子午线为x 轴,向为正,以赤道为y轴向为正。北,东 5.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和绝对高程。经度,纬 度 6.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一般用h表示。A,B两点之间的 高差记为。高差, h AB 7.地球是一个旋转的,如果把它看作圆球,其半径的概值为 km。椭球体,6371 8.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首子午面,二面 9.地面点的纬度为该点的与所组成的角度。球面法线, 赤道平面 10.测量工作的程序是、。先控制后 碎部,步步检核 11.测量学的任务是、和监测。测绘,测设 12.某点的经纬度为123°28', 45°12',该点在高斯6°投影带的带号为, 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51,123° 13.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向移动

诊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诊断学试题 单选(每题1分) 1.关于问诊内容不确切的是 A.首先从一般项目问起 B.主诉是描述主要症状、体征加时间 C.现病史不是描述病情演变全过程 D.既往史是指过去所患疾病 E.诊治经过可以忽略 2.稽留热是指 A.体温在39-40℃,持续3天 B.体温在39-40℃,24h波动不超1℃ C.体温高达39℃,每日波动2℃以上 D.体温高达39-41℃,持续2天 E.体温高达39℃,持续1周 3.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皮肤黏膜出血,因为它能导致 A.血管壁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血小板数量异常 D.凝血功能障碍 E.以上都不是 4.下列不符合肾源性水肿特点的是 A.可见于各型肾炎及肾病 B.从眼睑及面部开始 C.发展迅速 D.比较坚实,移动度较小 E.可伴有高血压 5.金属音调咳嗽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支气管肺癌 B.声带炎 C.喉结核 D.百日咳 E.喉癌 6.国人最常见咯血原因为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B.肺脓肿 C.肺结核 D.肺栓塞 E.慢性肺心病 7.带状疱疹的特点不包括 A.水泡状 B.沿神经分布 C.可超过体表中线 D.伴有疼痛 E.成簇存在 8.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超过多少可出现发绀 A.10g/L B.15g/L C.20g/L D.30g/L E.50g/L 9.下列哪项不是左心衰引起呼吸困难特点 A.活动时加重 B.仰卧位时加重 C.多伴有肝淤血 D.患者常采取端坐呼吸体位 E.可出现心源性哮喘 10.心悸伴有消瘦、出汗多见于哪种情况 A.高血压 B.胃溃疡 C.心绞痛 D.甲亢 E.贫血 11.幽门梗阻导致呕吐的典型特点为 A.伴有腹痛 B.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 C.含有胆汁 D.呕吐量小 E.呕吐物内含有血液 12.临床上最常见呕血原因为 A.急性胃粘膜病变 B.胃癌 C.消化性溃疡 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E.胆道出血 13.隐血便时提示出血量在多少以上 A.3ml B.5ml C.10ml D.30ml E.50ml 14.空腔脏器痉挛引起的腹痛性质为 A.闷痛 B.胀痛 C.绞痛 D.钝痛 E.烧灼痛 15.下列哪种腹泻最易导致重度脱水 A.高渗性腹泻 B.分泌性腹泻 C.渗出性腹泻 D.动力性腹泻 E.吸收不良性腹泻 16.急性便秘多见于 A.结肠肿瘤 B.痔 C.肠梗阻 D.肠易激综合征 E.溃疡性结肠炎 17.全身黄疸,粪便白陶土色常见哪种疾病 A.急性肝炎 B.肝硬化 C.溶血性贫血 D.胆囊炎 E.胰头癌 18.下列哪种关节痛不属于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导致的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增生性关节炎 C.干燥综合征 D.过敏性紫癜 E.系统性红斑狼疮 19.无痛性血尿多见于 A.前列腺增生 B.膀胱癌 C.膀胱结核 D.前列腺炎 E.膀胱结石 20.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尿量正常的是 A.膀胱炎 B.子宫肌瘤 C.糖尿病 D.膀胱肿瘤 E.神经源性膀胱 21.以下可导致肾前性少尿的是 A.消化道大出血 B.急性肾炎 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前列腺肥大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本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学专升本科目诊断学 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Kayser—Fleischer环,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2.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 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4. 三凹征: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加强,肺内负压明显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5. 类白血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和(或)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细胞,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 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以及不规则热。 3. 胆汁淤积性典疸患者,检查时可见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4. 问个人史中的居住地时,应注意是否到过疫源病和地方病流行地区。 5.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的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故多用此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6. 营养状态通常根据皮肤、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毛发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7.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等作用。 8. 出现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原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9. 常用于计数胸椎的标志是第七颈椎棘突 10.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右位心时,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五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左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左移 2-3cm ;右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向右移 1.0-2.5cm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体温持续在39.0~40.0℃以上,数天或数周,24h内波动范围<1℃称之为( A ) A、稽留热 B、间歇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驰张热 2. 一青年男性,饱餐后突发剧烈中上腹部刀割样疼痛,板状腹,最可能的诊断是(C ) A、急性胰腺炎 B、急性胆囊炎 C、消化性溃疡 D、急性胃炎 E、以上都不是 3. 某患者生气后突发呼吸困难,呼吸60次/分,伴手足抽搐,最可能的诊断是( E ) A、自发性气胸 B、肺梗死 C、支气管哮喘 D、心源性哮喘 E、癔病 4. 中枢性发绀见于( B )

《测量学》试题库含详细答案

《测量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任抽14小题,计28分)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2、地形测量学是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 3、目前测绘界习惯上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技术简称为“3S”技术。 4、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5、人们习惯上将地球椭球体的长半径a和短半径 b ,或由一个半径a 和扁率α称为旋转椭球体元素。 6、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称为首子午线(或起始子午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称为纬线。 7、我国目前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 。 8、根据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将钢尺分成端点尺和刻线尺。 9、地球表面某点的磁子午线方向和真子午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某点的真子午线北方向与该点坐标纵线北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 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直线与标准方向线所夹的锐角称为象限角。

11、方位角的变化范围是0°~360°,而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2、两点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水准测量时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3、水准仪上的水准器是用来指示视准轴是 竖轴是否竖直的装置。通过水准管零点作水准管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 14、在水准仪粗略整平中,左手拇指旋转脚螺旋的运动方向就是气泡移动的方向。 15变更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16、水准测量的实测高差与其理论值往往不相符,其差值称为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17、6"级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另一种是测微尺。 18、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主要是消除端点尺与刻线尺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19、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对中和敕平两方面。 20、三角高程测量中所讲的“两差”改正指球差和气差两项改正。 21、通常把外界环境、测量仪器和观测者的技术水平三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22、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23、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诊断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属外源性致热原的物质为(1分)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白细胞介素-1 E.单核细胞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外源性致热原的种类甚多,包括: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2.下列哪种是内源性致热原(1分) A.细菌 B.坏死组织 C.肿瘤坏死因子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炎性渗出物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3.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是(1分) A.病毒 B.炎性渗出物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干扰素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包括白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4.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1分)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5.由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是(1分) A.脑出血 B.肺炎 C.心力衰竭 D.甲亢 E.皮炎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余下四项为非致热原性发热。 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6.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1分) A.变态反应 B.感染性疾病 C.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 D.内分泌代谢障碍 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发热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前者多见。知识点1:问诊常见症状 知识点2:发热 难度:1 7.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1分) A.病毒 B.立克次体 C.细菌 D.真菌 E.肺炎支原体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分 答案解析: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局部性还是全身性,均可引起发热。其中以细菌最常 见。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就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0、793后51、384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0、417前60、551 5、239 后—前 2 ZD1 2、1212、196后61、9346、621 1、7471、821前52、0086、796 后—前

A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 ″ 一测回值 ° ′ ″ 平均值 ° ′ ″ O 1 左 A0 12 00 B91 45 00右 A180 11 30 B271 45 00 2 左 A90 11 48 B181 44 54右 A270 12 12 B 1 45 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诊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4)

诊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1.鼻粘膜萎缩,鼻腔分泌物减少,鼻甲缩小,鼻腔宽大,嗅觉减退或丧失,见于 A. 急性鼻炎 B. 慢性鼻炎 C. 慢性萎缩性鼻炎 D. 过敏性鼻炎 E. 鼻腔化脓性炎症先兆 22.口腔粘膜出现蓝黑色色素沉着斑片,指缝、乳晕等处也有色素沉着,多见于 A.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B. 克汀病 C. 粘液性水肿 D. 肢端肥大症 E. Cushing病 23.下列哪种咽部病变应考虑为咽白喉 A. 咽部粘膜充血、红肿 B. 咽部粘膜充血、表面粗糙,咽后壁见淋巴滤泡增生 C. 咽及口腔见大片白色物附着 D. 扁桃体红肿,表面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易去除 E. 扁桃体红肿,表面的白色假膜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易引起出血 24.关于头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头围测量的方法:以软尺自前额中点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测其周径 B. 头用的发育与年龄有关 C. 矢状缝和其他颅缝大多在生后6个月内骨化 D. 颅缝骨化过早会影响脑的发育 E. 头颅的检查应注意大小、外形变化和运动时的异常 25.关于巩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巩膜不透明,又因血管极少,故呈瓷白色 B. 在结膜发生黄染时,巩膜部最为明显 C. 中年后在内毗部可出现黄色斑块,为脂肪沉着所致 D. 巩膜内眦部脂肪沉着的斑块分布不均匀,应与黄疸鉴别 E. 血液中其他黄色色素成分增多时(如胡萝卜素等),一般巩膜黄染出现在远离角膜处 26.关于口唇的病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口唇苍白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口唇发绀可见于呼吸衰竭 C. 口唇干燥并有皲裂见于营养不良 D. 口唇疱疹可见于感冒 E. 口唇深红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27. 关于鼻咽的特点及病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鼻咽位于软腭平面之上、鼻腔的后方 B. 儿童时期,鼻咽部淋巴结组织丰富,称为腺状体或增殖体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测量学》习题及其参考答案(第1~11章共79题)

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什么叫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及高差? 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4.什么叫高斯投影?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 ,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 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0L 。 6.什么叫直线定线?标准方向有几种?什么是坐标方位角? 7.某宾馆首层室内地面±0.000的绝对高程为45.300m ,室外地面设计高程为-l.500m ,女儿墙设计高程为+88.200m , 问室外地面和女儿墙的绝对高程分别为多少? 8.已知地面上A 点的磁偏角为-3°10′,子午线收敛角为+1°05′,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 的磁方位角为为 63°45′,试求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AB α? 并绘出关系略图。 答案: 1.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大地水准面,它的特点是水准面上任意一点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是一个重力曲面,其作用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设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3.测量坐标系的X 轴是南北方向,X 轴朝北,Y 轴是东西方向,Y 轴朝东,另外测量坐标系中的四个象限按顺时针编排,这些正好与数学坐标系相反。 4、假想将一个横椭圆柱体套在椭球外,使横椭圆柱的轴心通过椭球中心,并与椭球面上某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相切,将中央子午线附近(即东西边缘子午线范围)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横椭圆柱面上,然后顺着过南北极母线将椭圆柱面展开为平面,这个平面称为高斯投影平面。所以该投影是正形投影。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X 轴,赤道投影为Y 轴,两轴交点为坐标原点,构成分带的独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Y=20000000+(-306579.210m+500000m)=20193420.790。 ?=?-?=11732060L 6.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关系(用方位角描述)称为直线定向。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X 轴)方向。由坐标纵轴方向(X 轴)的北端,顺时针量至直线的角度,称为直线坐标方位角 7.室内地面绝对高程为:43.80m.女儿墙绝对高程为:133.50m 。 8./ AB 3059?=α

诊断学基础_选择题

诊断学练习题库 第一篇常见症状 一. 选择题 A型选择题 1. 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性疾病 2.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波状热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E.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3. 咳嗽与咳痰疾病中,下列哪些疾病最常见 A.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B. 呼吸道疾病; C. 胸膜疾病 D. 心血管疾病 E. 消化系统疾病 4. 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 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 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 D. 咳痰是一种病态现象 E. 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5. 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最多见的是 A. 呼吸系统疾病 B. 心血管疾病 C. 中毒 D. 血液病 E. 神经精神因素 6.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突发呼吸困难(吸气或呼气)或和哮鸣音,下列哪种情况最多见 A. 隔肌运动受限 B. 神经肌肉疾病 C. 胸廓疾病 D. 肺疾病 E. 气道阻塞 7. 对发绀的描述你认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重度贫血,有时难发现发绀 B.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 C.发绀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D.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可引起发绀 E.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时可引起发绀,经氧疗青紫可改善 8. 下列哪项是引起胸痛的胸壁疾病 A. 肺癌 B. 肋间神经炎 C. 自发性气胸 D. 胸膜肿瘤 E. 胸膜炎 9. 下列哪项不属于疼痛的性质 A. 刺痛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1. 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E A.菌量 B.毒力 C.菌型 D.受损脏器不同 E.机体免疫状态 2.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霍乱弧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A A.霍乱肠毒素 B.内毒素 C. M蛋白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3. 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为:A A.日本血吸虫病 B.埃及血吸虫病 C.曼氏血吸虫病 D.湄公血吸虫病 E.间插血吸虫病 4. 甲型肝炎病程中哪个阶段传染性最强:A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5. 猩红热的三大特征性表现是:D A.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B.发热、草莓舌、脱皮 C.发热、草莓舌、皮疹 D.发热、咽峡炎、皮疹 E.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6.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A A.啮齿类 B.猪 C.病毒携带者 D.犬 E.急性期病人 7. 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E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情比较稳定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具有传染性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C A.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B.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C.发热、头痛、呕吐、 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 D.发热、头痛、呕吐、昏迷 E.高热、惊厥 9. 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剂:E A.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破伤风抗毒素 10.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B A.肝细胞内 B.肝内胆管 C.十二指肠 D.肝内淋巴管 E.肝内血管 11. 女,15岁,寒战、间歇高热六天,第一天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出汗,热退后活动 自如,隔日又同样发作,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曾服氯喹、伯氨喹啉,三天后出现酱油样尿,量少,血RBC2.0 X 109/L,Hb58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B A.伤寒溶血尿毒综合征 B.恶性疟引起的黑尿热 C.钩体病(黄疸出血型) D.间日疟服用伯氨喹啉引起的黑尿热 E.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溶血性贫血 13. 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C,意识呈浅昏迷,

2020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 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2020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共25分) 1.当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一般位于: A.第5肋间水平 B.第6肋间水平 C.第7肋间水平 D.第9肋间水平 E.第10肋间水平 2."声影"是指超声检查到结石时所显示的声象,它是指: A.结石本身产生的强烈反射回声B.结石周围的折射现象

C.结石后方出现的无回声区D.结石合并梗阻的液性暗区E.以上都不是 3.在餐后几小时进行振水音检查方有意义: A.2~3小时 B.4~5小时 C.6~8小时 D.9~10小时 E.12小时以上 4. 正常脾脏的大小为: A.叩诊左腋前线第9-11肋 B.叩诊左腋中线第9-11肋 C.叩诊左腋后线第9-11肋 D.平卧时刚触 E.左侧卧位刚触及 5.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时的体征,以下那项错误: A.腹壁板样强直 B.明显压痛,反跳痛 C.肝浊音界缩小 D.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E.可伴休克。 6.左心衰竭肺淤血时咯血的特点: A.铁锈色血痰 B.砖红色胶冻样血痰 C.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D.粘稠暗红色血痰 E.浆液泡沫样痰 7.上消化道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粪便的颜色特点为: A.柏油样 B.暗红色 C.便后有鲜血滴出 D.脓血便 E.以上都正确8.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腹泻属于 A.分泌性腹泻 B.高渗性腹泻 C.吸收障碍性腹泻 D.运动性腹泻 E.混合性腹泻 9.黄疸同时伴有明显皮肤搔痒者,首先考虑: A.自身溶血性贫血 B.胆总管结石 C.急性肝炎 D.肝脓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