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配制操作规程

酸碱配制操作规程

酸碱配制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为了确保操作

的安全和准确性,制定规程是必要的。下面是一份酸碱配

制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规程目的

1. 确保酸碱配制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

2. 确保酸碱配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

3. 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避免酸碱溶液对人体的损害。

二、工具与材料

1. 酸碱溶液配制用的试剂瓶、量筒、滴定管等,要保

持干净。

2. 酸碱溶液的试剂必须是纯净的、无杂质的。

3. 选择合适的试剂瓶,要保证配制后的酸碱溶液不易

挥发、不易受到外界污染。

三、配制操作步骤

1. 根据实验需求和配方计算所需的酸碱溶液量。

2. 使用酸碱溶液配制用的容器,进行充分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杂质。

3. 准备干净的试剂瓶,标明所配溶液的名称、浓度和

配制日期。

4. 用一份量筒或滴定管,精确称取所需量的试剂。

5. 先将试剂加入试剂瓶中,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

用玻璃棒拌匀。

6. 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所配制的溶液的酸碱度,确

保达到所需的目标值。

7. 根据实验要求,将配制好的酸碱溶液进行标签贴好,并储藏在适当的地方。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2. 配制酸碱溶液要避免使用过量的试剂,以免造成溶

液浓度过高。

3. 操作时要小心防止酸碱溶液的溅洒和飞溅,如溅到

眼睛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4. 严禁将试剂瓶中的酸碱溶液直接倒入嘴中尝试酸碱度。

5. 酸碱溶液配制后要做好标识和储存,避免混淆和误用。

五、事故处理

1. 如发生酸碱溶液溅洒或飞溅到皮肤或眼睛上,需要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 如发生严重的酸碱溶液中毒,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六、规程的执行

1. 所有从事酸碱配制操作的实验人员,都必须严格按

照本规程执行,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步骤。

2. 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实验人员熟悉规程并能正确执行操作。

3. 当有新的酸碱配制操作规程出台时,必须及时通知实验人员并进行培训。

通过制定酸碱配制操作规程,可以规范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风险,保证实验安全和准确性。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增强安全意识,做好操作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酸碱配制操作规程

酸碱配制操作规程 酸碱配制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为了确保操作 的安全和准确性,制定规程是必要的。下面是一份酸碱配 制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规程目的 1. 确保酸碱配制的安全性,防止事故发生。 2. 确保酸碱配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 3. 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避免酸碱溶液对人体的损害。 二、工具与材料 1. 酸碱溶液配制用的试剂瓶、量筒、滴定管等,要保 持干净。 2. 酸碱溶液的试剂必须是纯净的、无杂质的。 3. 选择合适的试剂瓶,要保证配制后的酸碱溶液不易 挥发、不易受到外界污染。 三、配制操作步骤 1. 根据实验需求和配方计算所需的酸碱溶液量。 2. 使用酸碱溶液配制用的容器,进行充分清洗和消毒,确保无杂质。 3. 准备干净的试剂瓶,标明所配溶液的名称、浓度和 配制日期。 4. 用一份量筒或滴定管,精确称取所需量的试剂。

5. 先将试剂加入试剂瓶中,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 用玻璃棒拌匀。 6. 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所配制的溶液的酸碱度,确 保达到所需的目标值。 7. 根据实验要求,将配制好的酸碱溶液进行标签贴好,并储藏在适当的地方。 四、操作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2. 配制酸碱溶液要避免使用过量的试剂,以免造成溶 液浓度过高。 3. 操作时要小心防止酸碱溶液的溅洒和飞溅,如溅到 眼睛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4. 严禁将试剂瓶中的酸碱溶液直接倒入嘴中尝试酸碱度。 5. 酸碱溶液配制后要做好标识和储存,避免混淆和误用。 五、事故处理 1. 如发生酸碱溶液溅洒或飞溅到皮肤或眼睛上,需要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 如发生严重的酸碱溶液中毒,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六、规程的执行 1. 所有从事酸碱配制操作的实验人员,都必须严格按 照本规程执行,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步骤。

酸碱标准液配制

实验七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目的要求 1.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巩固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姿势。 4.巩固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浓盐酸因含有杂质而且易挥发,氢氧化钠因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和CO2,因此它们均非基准物质[1],因而不能直接配置成标准溶液,它们溶液的准确浓度需要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其它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常用于标定酸溶液的基准物质有:碳酸钠(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常用于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 用碳酸钠(Na2CO3)标定HCl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CO3+2HCl+=CO2+2NaCl+H2O 由反应式可知,1molHCl正好与1mol(1/2 Na2CO3)完全反应。由于生成的H2CO3是弱酸,在室温下,其饱和溶液浓度约为0.04mol·L-1,等量点时PH值约为4,故可选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用KHC8H4O4标定NaOH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COOK COOH NaOH COONa COOK H2O = 由反应可知,1mol KHC8H4O4和1molNaOH完全反应,达等量点时,溶液呈碱性,PH值为9,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通常我们也可采用已知浓度的盐酸(NaOH)标准溶液来标定未知浓度的NaOH(HCl)溶液。终点产物为NaCl,pH=7,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均可。本实验采用该方法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 三. 实验用品 1.仪器 台秤分析天平量筒(10 mL)1支碱式滴定管(50mL)1支酸式滴定管(50mL) 1支锥形瓶(250mL) 2只带玻璃塞和胶塞的500mL试剂瓶各1个容量瓶250mL 一个 2.药品

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以及常用基准试剂的称量和处理方法

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1. 酸碱溶液的配制 (1)0.1N盐酸溶液:用装有洗耳球的10ml刻度吸管吸取盐酸(比重1.19)8.3ml,注入盛有150~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然后洗入100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2)0.1N硫酸溶液:用装有洗耳球的10ml刻度吸管吸取硫酸(比重1.84)2.8ml,缓慢注入盛有150~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然后洗入1000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3)0.1N氢氧化钠溶液:称取NaOH 50g左右溶于100ml蒸馏水中,配成饱和溶液(约12N),用装有洗耳球的吸管吸取8.3ml于1000ml量瓶中,再用无CO2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2. 0.1N盐酸溶液或0.1N硫酸溶液的标定 在分析天平上称取分析纯硼砂(处理方法见附表)19.068g溶于水中,定容至1000ml,即为0.1000N硼砂标准溶液。吸取该溶液10ml 3份分别放入100ml三角瓶中,用待标定的盐酸或硫酸滴定,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终点由黄色变红色,计算求得盐酸溶液或硫酸溶液的浓度。 或者,直接称取分析纯硼砂(或经180~200℃的无水碳酸钠)少许于100ml三角瓶中,用25ml 左右蒸馏水溶解后,用待标定的盐酸或硫酸滴定,滴加定氮混合指示剂1滴,由蓝色滴至微红色即为终点,计算求得盐酸或硫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例如:称取硼砂0.4767g,滴定用去盐酸25ml,设盐酸浓度为x,190.68为硼砂毫克当量重量(毫克),则 毫克当量(硼砂)=盐酸体积(ml)×盐酸浓度(x) 0.4767×1000/190.68=25x x=476.7/(190.68×25) =0.1000N 3. 0.1N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 在分析天平上称取经105℃烘过的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20.422g,溶于水中,定容到1000ml,即为0.1000N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吸取该溶液10ml3份于100ml三角瓶中,用待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由无色变至微红色,保持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求得氢氧化钠的准确浓度。 或者,直接称取经烘干处理的分析纯苯二甲酸氢钾少许于100ml三角瓶中,用25ml水溶解后,用需标定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滴加0.5%酚酞指示剂2滴,由无色滴至微红色,计算求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例如:称取苯二甲酸氢钾0.5106g,滴定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5ml,设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x,204.22为苯二甲酸氢钾的毫克当量重量(毫克),则 0.5106×1000/204.22=25x x=510.6/(204.22×25) =0.1000N

配制硫酸溶液操作方法

配制硫酸溶液操作方法 硫酸(H2SO4)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它是一种有毒的无色液体,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硫酸溶液可以用于许多实验和工业应用,如酸碱中和、金属清洗、石油精炼等。下面是硫酸溶液的配制操作方法。 实验室中配制硫酸溶液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安全措施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刺激性,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在操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鞋。同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以便排除产生的有毒气体。 2. 原料准备 硫酸通常以浓硫酸或稀硫酸的形式购买。如果使用浓硫酸,应先用蒸馏水将其稀释到所需浓度。如果使用稀硫酸,可以直接开始下一步。 3. 加水冷却 将适量的蒸馏水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再将硫酸缓慢地倒入水中。此时应该务必小心,因为在加入水时会产生热量,有可能造成水溅出或者溶液猛烈沸腾,引起危险。所以一定要缓慢地倒入硫酸,并用玻璃棒或搅拌棒缓慢搅拌以加快稀释和降低温度。同时还可以将容器放入冰水中以帮助冷却。

4. 酸碱滴定测定 在加入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或甲基橙)和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测定。当溶液变色并保持稳定时,滴定即可停止。滴定过程中,要注意记录所需的滴定体积,以便计算所得溶液的浓度。 5. 标签和储存 准备好的硫酸溶液应用标签标明溶液浓度、配制日期和安全警示信息。硫酸溶液应储存在有标示的容器中,并保存在通风良好、避光和干燥的地方。请务必将硫酸溶液放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意外发生。 6. 清洗操作区域 硫酸是一种强酸,配制完硫酸溶液后,绝对不要直接将残余的硫酸倒入水槽中,以防止产生大量的热量和蒸汽引起溅射。可以用大量的蒸馏水冲洗操作区域,最好使用碱性溶液清洗以中和任何残余的硫酸。 总之,配制硫酸溶液是一项需要谨慎操作的实验任务。要遵循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正确配制所需浓度的硫酸溶液。此外,应将配制好的硫酸溶液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在储存和处理废液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酸碱作业操作规程

酸碱作业操作规程 酸碱作业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操作,涉及到酸碱溶液的制备、酸碱反应的观察以及相关实验分析等。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给出一份酸碱作业的操作规程。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a.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 b. 检查实验室中的酸碱溶液的存储情况,确保溶液的标签清晰、密闭性良好。 c. 确保实验室中有足够的防护设备,如实验眼镜、实验手套和实验服等。 d. 酸碱溶液的制备前,应准备好相应的容器、仪器和试剂。 e. 确保操作台面干净整洁,杂物清理彻底。 2. 酸碱溶液的制备: a. 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所需的试剂,并进行摇匀。 b. 按照实验室安全规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仪器,避免直接接触有害溶液。 c. 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d. 制备完成后,将溶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并加上相应的标签。

3. 酸碱反应的观察: a. 在进行酸碱反应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器皿的干净和干燥。 b. 根据实验要求,将适量的酸碱溶液加入反应器中,并记录下实验操作的时间。 c. 在观察反应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产物的颜色、气体的生成等变化,并记录下来。 d.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酸碱溶液的溅出和飞溅,以免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 4. 实验后的处理和清洁: a. 酸碱溶液实验结束后,应将使用过的试剂和器皿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储存。 b. 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 c. 将废弃液体和固体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 d. 清洁工作完成后,应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安全无隐患。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在进行酸碱作业过程中,严禁单独操作,应有其他人员在场或留意。 b. 酸碱溶液会产生腐蚀性和刺激性,操作时应佩戴好防护设备,如实验眼镜、实验手套和实验服等。 c. 酸碱溶液的倒入和搅拌时,应缓慢稳定,避免产生溅泼和飞溅。

酸碱反应实验操作规程

酸碱反应实验操作规程 酸碱反应实验操作规程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研究酸碱反应的性质和特点,掌握酸碱反应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进一步加深对酸碱反应的理解。 实验器材: 酸碱反应实验中需要准备的器材有酸碱试剂、试管、试管夹、滴管、滴瓶、显色剂、pH试纸、蒸馏水等。 实验试剂: 常用的酸碱试剂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将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就绪,确保干净、整齐。 b. 将每种试剂正确标记,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 c.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的滞留。 2. 实验前安全措施 a. 佩戴实验室安全护目镜和实验服。 b. 注意试剂的存放位置和操作环境,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酸碱试剂的配制

a. 将所需的酸碱试剂按照比例配制,并将其标记清楚。 b. 在配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浓度和配制量。 4. 酸碱反应实验的操作 a. 将待测酸或碱溶液倒入试管中,注意量取准确。 b. 使用滴管将另一种试剂滴加入待测溶液中,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和气体的产生情况。 c.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剂的泼溅和误吸入。 5. 结果记录和观察 a. 对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要记录下来,并注明发生的酸碱反应类型。 b. 注意记录产生的气体和其量的变化情况。 c.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质,并记录测试结果。 6. 实验后清洗 a.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以免对下一次实验产生干扰。 b. 酸碱试剂的废液要经过安全处理,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 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安全,实验室操作时需戴好安全护目镜,避免试剂溅入眼睛。 2. 酸碱试剂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溅泼和损坏实验器材。

配制和使用碱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配制和使用碱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引言 碱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应用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正确地配制和使用碱液,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危害,例如烧伤、 腐蚀、爆炸等。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本文将简要介绍碱液的 配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碱液的配制 常见碱液 常见的碱液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不同的碱液在配制 和使用时略有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操作规程。同时,不论是 什么类型的碱液,都需要注意防止与酸、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其他试剂 发生反应,产生危险。 配制方法 (1)准备充分净化的水:使用蒸馏水或反渗透水等直接制取也可 以在自来水中加入化学试剂净化剂后过滤。 (2)缓慢加入碱液:先将水倒入混合室中,然后缓慢地加入相应 数量的碱液。注意不要将碱液倒入水中,应该将水倒入碱液容器中搅拌,然后再倒入混合室。 (3)搅拌均匀:将混合室中的水和碱液混合均匀,然后用玻璃棒 等木制工具等搅拌均匀。

(4)调整温度:配制碱液时,有些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因 此在碱液配制之前应注意控制水的温度。 (5)容器注意事项:应使用耐酸碱的玻璃器皿或者特殊的塑料器 皿进行配制,勿将碱液放入金属器皿中。 碱液的使用 安全要求 使用碱液前,必须了解其化学性质、风险性及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万一出现状况,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操作步骤 在使用碱液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戴上防护设备:如护目镜、手套、长袖工作衣等。 (2)缓慢添加:缓慢向反应器中加入碱液,不要迅速添加,以免 引起剧烈反应。如果需要稀释,应该先加入水,再加入碱液。 (3)搅拌均匀:搅拌是为了使反应速率加快和均匀混合,以避免 过量释放或产生热量,导致反应容器爆炸。 (4)控制反应温度:加入碱液后,常常会释放热量,反应容器温 度会快速上升,应注意适当的降温,以免引起爆炸。 (5)转移碱液:当需要转移碱液时,应使用防漏容器,并谨慎进行。

酸碱溶液配制

酸碱溶液配制 1NHCl:在1L量筒中取500ml蒸馏水,缓慢加入90mlHCl,稀释至1L摇匀。 0.02 NHCl溶液:在1L量筒中取500ml蒸馏水,缓慢加入1.8ml HCl,稀释至1L摇匀。 0.1 NHCl溶液:在1L量筒中取500ml蒸馏水,缓慢加入9ml HCl,稀释至1L摇匀。 0.2 NHC溶液:在1L量筒中取500ml蒸馏水,缓慢加入18ml HCl,稀释至1L摇匀。 0.5NHCl溶液:在1L量筒中取500ml蒸馏水,缓慢加入45ml HCl,稀释至1L摇匀。 0.1N NaOH溶液:称取4gNaOH,注入1L水,使其溶解。 指示剂的配制: (1)1%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于100ml 90%乙醇中, 滤去不溶物。 (2)0.1%甲基橙指示剂:称取0.1g甲基橙溶于100ml热水中,滤去不溶物。 (3)0.1%溴甲酚紫指示剂:称0.1g溴甲酚紫溶解于100ml 乙醇,滤去不溶物。 (4)01%淀粉指示剂:称取1g水溶性淀粉加50ml冷水调和均匀并煮沸2-3min,用冷水稀至100ml。 (5)饱和铬酸钾指示剂:称取30g K2CrO4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后冷却。 (6)0.1%PAN指示剂:称取PAN指示剂0.1g,用100ml乙醇溶解,滤去不溶物。 (7)铬黑T指示剂:称取1g铬黑T100g NaCl,将两者充分混合并研磨至粉末状。 (8)紫脲酸铵指示剂:称紫脲酸铵1g,NaCl 100g,将两者充分

混合研磨至粉状。 (9)邻二氮菲硫酸亚铁指示剂:称取0.695g FeSO4.7H2O溶于50ml蒸馏水再加入1.624g邻菲杂菲(邻菲罗啉)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用去离水定容至刻度。 (10)试亚铁灵指示剂:称取邻菲罗啉1.485g,硫酸亚铁0.695g 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 玻璃器皿操作指示 1.移液管、吸量管 移取溶液前,应先用溶液润洗2次。 管尖应靠着瓶壁,使液流下并等待10秒再取出。 切勿将残留在管口的溶液吹出。 若吸量管上刻有“吹”字,必须将管内溶液全部吹出。 吸量管、移液管均不能在烘箱中烘干。 2.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装酸性和氧化性物质,碱式滴式管装碱性和无氧化性的物质。 棕色滴定管用来装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滴定管使用前应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用标准溶液5-10ml淌洗2-3次。 溶液装好后,检查尖嘴处有无气泡并排除气泡。 3.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洗完,内壁应不挂水珠。 用蒸馏水少量多次顺壁冲洗。

酸碱中的溶液配制

酸碱中的溶液配制 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配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涉及到酸碱溶液的配制,更需要精确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本文将介绍酸碱中的溶液配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酸碱中的溶液配制步骤 1. 酸碱的选择 在进行溶液配制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酸碱。常见的酸碱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酸碱进行配制。 2. 确定浓度 下一步是确定所需溶液的浓度。浓度通常以摩尔浓度或百分比浓度表示。摩尔浓度是指在1升溶液中所含有的物质的摩尔数,而百分比浓度则是指溶质以质量或体积的百分比存在于溶剂中。 3. 称量溶质 在配制溶液之前,需要准确称量所需的溶质。使用准确的天平,按照所需的摩尔浓度或质量百分比将溶质称量到容器中。 4. 加入溶剂 将溶质加入到适量的溶剂中。溶剂的选择应考虑溶质的性质和实验要求。常用的溶剂有蒸馏水、乙醇、甲醇等。

5. 搅拌混合 一旦溶质完全溶解于溶剂中,使用搅拌器或磁力搅拌子对溶液进行 充分混合,确保配制的溶液均匀。 6. 调整pH值(可选) 在一些实验中,需要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如果需要调节pH值,可 以使用pH计或指示剂,按照实验要求逐渐加入酸碱溶液进行调节,直 到达到所需的pH值。 二、注意事项 1. 安全操作 在配制酸碱溶液时,安全第一。应佩戴安全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操作。避免酸碱溶液的飞溅和接触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 2. 精确称量 溶质的称量应该尽量精确。使用准确的天平,并遵循称量的方法和 操作规范,以确保配制出准确浓度的溶液。 3. 搅拌均匀 在溶质加入溶剂之后,务必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这样可以确保溶 质充分溶解于溶剂中,并使配制的溶液均匀。 4. pH调节

PH的操作规程

PH的操作规程 一、含义 PH值为水中氢离子的负对数。PH值可间接地表示水地酸碱程度。PH值是水化学中常用的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使用与水样的P1.I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二、方法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银和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的复合电极放到水样中,组成工作电池,根据能斯特方程,25°C时每变化一个单位的PH 值,工作电池的电位差就变化59mv,用标准PH值溶液校准并经过温度补偿后,水样的PH值就可以从PH计上直接读出。 三、监测方法 《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o 四、试剂的配制 1、水将电导率小于2us∕cm的去离子水煮沸15分钟,赶尽二氧化碳,加盖冷却至室温,备用。 2、标准缓冲溶液甲、乙、丙:将标准溶液(pH=4.00.6.8、6、9.1825℃)用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后并稀释至250m1.,摇匀。 五、分析步骤 1、PH计和水样准备:打开PH计预热,放置水样,使用之与标准溶液同温。 2、PH复合电极准备:检查复合电极是否有气泡,玻璃球有无裂痕, 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再用滤纸轻轻吸掉电极上的水珠。

3、pH计校准:(pH=6.8625℃)仪器定位,再用标准缓冲溶液甲 (pH=4.OO25℃)或丙(pH=9.1825℃)进行斜率校正。 4、测定水样:用待测水样冲洗电极,再用电极轻轻搅动水样后,静置,待读数稳定后(30s不变),记录读数。 5、清洗电极后并按要求保存电极。关闭仪器,做好记录。 六、质控要求 1、测量前,确保仪器已经校准。 2、测量不同样品的PH值,为避免交叉污染,要仔细漂洗电极,清洗完后,用待测样品再漂洗一下。 七、注意事项 1、不用时,将电极用水漂洗干净,使污染减少到最小,在保护盖里滴几滴保存液或pH7.01缓冲液,不可以用去离子水或蒸储水储存电极。 2、pH电极底部的玻璃球对静电十分敏感,尽量避免触摸。电极老化后及时更换新电极。 3、如果发现电极干燥后,在保存液中或pH7.01的校准液中至少浸 泡1个小时,重新激活电极。

实验报告 -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报告 -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大学化学实验 实验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 滴定操作。 3.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确定。 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般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 生酸碱反应的物质大多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他们的浓度。 按酸碱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酸与碱完全中和时的pH值称为化学计量点,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应满足如下基本关系: cAVA?cBVB?A?B 式中,cA、VA、?A分别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cB、 VB、?B分别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其中,酸、碱的 化学计量系数由酸碱反应方程式决定。 由于酸、碱的强弱程度不同,因此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在pH=7处。通常, 酸碱溶液为无色,酸碱中和是否完全,需用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指示剂往往是一些有机 的弱酸或弱碱,它们在不同pH值条件下颜色不同。用作指示剂时,其变色点(在化学计 量点附近)的pH值称为滴定终点。选用指示剂要注意:①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 ②颜色变化明显;③指示剂用量适当。 酸碱滴定中常用HCl和NaOH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HCl容易挥发,NaOH固体 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2O和CO2,直接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不能达到标准溶液的精度,只能用 标定法加以标定。基准物质H2C2O4的分子式确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脱水或吸水,可 以准确称量,所以,本实验采用(H2C2O4・2H2O,摩尔质量为126.07g・mol-1)为基准 物质,配成H2C2O4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

7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标定过程及原理。 2.学会酸碱滴定管的基本操作,掌握滴定过程及指示剂选择原则和变色原理。 3.熟练掌握台秤、量筒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其配制方法通常有两种:直接法和标定法。 1.直接法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经溶解后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根据称取物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即可算出该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适用此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必须是基准物质。 2.标定法 大多数物质的标准溶液不宜用直接法配制,可选用标定法。即先配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其准确浓度。HCl 和NaOH 标准溶液在酸碱滴定中最常用,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NaOH 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 2和水蒸气,故只能选 用标定法来配制。其浓度一般在0.01~1mol ·L -1之间,通常配制0.1mol ·L -1 的溶液。 常用标定碱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等。本实验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质,其反应为: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H=9.2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常用于标定酸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和硼砂。其浓度还可通过与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 标准溶液比较进行标定。0.1mol ·L -1HCl 和0.1mol ·L -1 NaOH 溶液的比较标定是强酸强碱的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H=7.00,滴定突跃范围比较大(pH=4.30~9.70),因此,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如甲基橙、甲基红、酚酞、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都可用来指示终点。比较滴定中可以用酸溶液滴定碱溶液,也可用碱溶液滴定酸溶液。若用HCl 溶液滴定NaOH 溶液,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 三、仪器与试剂 台秤、量筒(10mL)、烧杯、试剂瓶、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浓盐酸(A.R.)、NaOH(s)(A.R.)、酚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甲基橙指示剂(0.2%)、邻苯二甲酸氢钾(s)(A.R.)。 四、实验步骤 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CO O H CO O K +NaO H CO O K CO O Na +H 2O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分析操作

实验名称: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分析操作 实验报告撰写人:tangchen 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不得抄袭。非作者允许禁止私自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巩固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掌握溶液的配置过程和方法 3、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滴定管的操作,溶液浓度的分析确定 二、实验内容 (一)溶液配制 (1)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 用干净量筒取纯盐酸(比重1.19含纯盐酸38%)4.5mL到入500mL的已洗净的试剂瓶中,加蒸馏水稀至500mL,盖上盖子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2)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在台天枰上称取固体NaOH 2g倒入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溶解,移入500mL干净的试剂瓶中,加入蒸馏水500mL。用橡皮塞塞好瓶口,贴上标签备用。 (二)酸碱溶液浓度的确定—比较滴定法 (1)基本原理 酸碱溶液比较滴定达到化学计算点时,有:n酸=n碱、C酸V酸=C碱V碱、 C酸/C碱=V碱/V酸的关系。 故可以通过比较滴定化学计量点时酸和碱的体积比及其中某个已知浓度而确定另 一个反应物浓度。 用0.1mol/L HCl与0.1 mol/L NaOH进行比较滴定时,化学计量点pH=7 突跃范围pH=4.3—9.7,所以用甲基橙,甲基红,酚酞等指示剂指示终点。 (2)试剂 0.1mol/L NaOH、0.1mol/L HCl (均由第一步配制) 无水Na2CO3(固体)、甲基橙(0.2%)、酚酞(0.2%) (3)分析步骤 1、用0.1mol/L 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溶液5—10mL,然后将溶液加满碱式滴定管,调好零点,记下初读数 2、用0.1mol/L HCl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溶液5—10mL,然后将0.1mol/L HCl加满酸式滴定管,调好零点,记下初读数。 3、由碱式滴定管中放出NaOH溶液25mL注入250mL锥形瓶中并加入一滴甲基橙。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酸碱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1. NaOH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1)配制办法NaOH要汲取空气中的水和 CO2,常含有Na2CO3,必需除去。除去办法是先配成饱和溶液(约 50%),Na3CO3不溶于浓碱中,待溶液澄清后,吸取上层清液配制,按GB/T 601-2002的《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的规定,配制办法如下:称取110g NaOH,溶于100mL无CO2的水中,摇匀,注入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澈。按下表规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CO2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2)标定按下表的规定称取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加无的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同时做空白实验。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NaOH)],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按下式计算: c(NaOH)=172×1000/[(V1-V2)M] (7-32)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实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M—的摩尔质量,M(KHC8H4O4)=204.22g/mol。 2. HCl 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1)配制办法按下表规定量取浓盐酸,注入1000mL水中,摇匀。 (2)标定按下表的规定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实验。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HCI)],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按式(7-33)计算: c(HCl)=m×1000/[(V1-V2)M] (7-33) 式中m—的质量,g; V1—盐酸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实验盐酸溶液的体积,mL; M—无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 M(1/2Na2CO3)=52.994g/mol。 第1页共1页

酸碱安全操作规程

酸碱安全操作规程 酸碱安全操作规程 一、前言 在各种实验、生产、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酸碱等化学品。不过,由于酸碱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反应性,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建立酸碱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本文将从酸碱的特性、酸碱的存放、酸碱的使用等方面阐述酸碱安全操作规程。 二、酸碱的特性 酸碱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反应性,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在操作酸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酸碱与水反应时会放热,因此,在将酸碱溶液稀释时,应该慢慢加入水,不要倒入酸碱。 2.酸碱会放出气体,因此,在将酸碱溶液稀释时,要注意通风,防止气体浓度过高。 3.酸碱有腐蚀性,一旦不小心接触到皮肤,会造成灼伤,因此,在操作酸碱时,应穿戴防护手套、罩衣等防护用品,以免受到伤害。 三、酸碱的存放

1.酸碱应该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酸碱应该分别存放在不 同的柜子中,避免混淆。 2.酸碱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防止阳光、 高温、潮湿等影响其质量。 3.酸碱应该放置在稳固的柜架上,避免倒塌、破裂等意 外。 4.酸碱的存放应该按照规定的标识进行标记,明确其名称、浓度、危险性等信息。 四、酸碱的使用 1.在使用酸碱前,应当认真阅读其标签和MSDS,了解其 危险性、使用方法等信息。 2.酸碱的使用量应该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或生 产的结果。 3.使用酸碱时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草 率从事。 4.使用酸碱的容器应当与其相适应,不可使用不规范的容 器进行配制或转移。 5.使用酸碱的过程中,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 罩衣等。 6.使用酸碱后,要及时清洗容器和工具,防止其残留造成 污染或危害。 五、应急措施

实验报告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 滴定操作。 3.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拟定。 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般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生酸碱反映的物质大多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他们的浓度。 按酸碱反映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酸与碱完全中和时的pH 值称为化学计量点,达成化学计量点时,应满足如下基本关系: B B B A A A V c V c υυ= 式中,A c 、A V 、A υ分别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B c 、 B V 、B υ分别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其中,酸、碱的 化学计量系数由酸碱反映方程式决定。 由于酸、碱的强弱限度不同,因此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在pH=7处。通常,酸碱溶液为无色,酸碱中和是否完全,需用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指示剂往往是一些有机的弱酸或弱碱,它们在不同pH 值条件下颜色不同。用作指示剂时,其变色点(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 值称为滴定终点。选用指示剂要注意:

①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②颜色变化明显;③指示剂用量适当。 酸碱滴定中常用HCl和NaOH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HCl容易挥发,NaOH固体容易吸取空气中的H2O和CO2,直接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不能达成标准溶液的精度,只能用标定法加以标定。基准物质H2C2O4的分子式拟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脱水或吸水,可以准确称量,所以,本实验采用(H2C2O4·2H2O,摩尔质量为126.07g·mol-1)为基准物质,配成H2C2O4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H2C2O4标准溶液标定NaOH溶液;再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定后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溶液,从而得到HCl标准溶液。 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50 mL),碱式滴定管(50 mL),容量瓶(250 mL),移液管(25 mL),吸耳球,锥形瓶(250 mL),试剂瓶,量筒,洗瓶,滴定台,蝴蝶夹,烧杯,玻棒,滴瓶,滴管。 H2C2O4标准溶液(约0.05 mol·L-1,学生通过直接法[1]自行配制),HCl溶液(0.1 mol·L-1),NaOH溶液(0.1 mol·L-1),酚酞(1%),甲基橙(0.1%)。 实验内容 1.准备 用自来水冲洗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备用。用去污粉洗涤锥形瓶、量筒、烧杯,依次用自来水,去离子水洗净。 2.0.1 mol·L-1 HCl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备好)

酸碱操作规程

酸碱操作规程 酸碱操作规程 一、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其在水溶液中能够提供H+离子或接受O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稀硝酸等。 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其在水溶液中能够提供OH-离子或接受H+离子的物质。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酸碱的性质有以下几点: 1. 酸和碱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酸和碱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放出一定量的热量。 3. 酸和碱的反应是可逆反应,酸和碱的生成物可以再次回复到原来的物质。 二、酸碱的安全操作规程 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进行酸碱操作时,应戴上实验室常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实验眼镜和实验服。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 2. 获取正确的实验指导

在进行酸碱操作前,必须了解并遵守正确的实验指导。这些指导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实验风险的评估等。 3. 注意实验室通风 进行酸碱操作时,实验室通风是非常重要的。酸碱溶液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氢气等,所以必须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以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 4. 注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在进行酸碱操作时,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过高的浓度和温度可能导致溶液溢出或喷溅,造成安全问题。 5. 合理使用酸碱溶液 酸碱溶液在使用时,应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合理使用。不得随意调整酸碱溶液的浓度或使用方式,以免发生意外。 6. 注意实验室用具的清洁和储存 进行酸碱操作后,必须及时清洁实验室用具,并妥善储存,防止酸碱溶液滴漏或喷溅。 7. 处理实验废液和废物 进行酸碱操作后生成的废液和废物需要正确处理。一般情况下,酸性废液需要中和后再排放,而碱性废液需要中和后再处理。 8. 酸碱实验时应有专人监护 进行酸碱操作时,最好有一名专人负责监护,以保证实验过程安全。 三、酸碱操作常见错误及预防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课件

酸碱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课件 酸碱作业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但由于涉及到腐蚀性极强的酸碱溶液,安全操作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份酸碱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课件,旨在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第一部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 熟悉实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所用试剂的性质、危害性以及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 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服、防护眼镜、防酸碱手套等。 3.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并将工作区域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干扰操作。 第二部分:操作过程的安全控制 1. 在进行酸碱作业前,先将酸和碱分别装入标有“酸”和“碱”的容器中,严禁混装。 2. 使用器皿和仪器前,先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无破损、裂纹等缺陷。 3. 在操作酸碱溶液时,要配备足够的清水或中和剂,以备不时之需。 4. 确保操作台面干燥,避免酸碱溅到桌面上。 5. 将酸碱试剂缓慢倾倒,避免产生溅射飞溅。

6. 在配制酸碱溶液时,先加入水,再加入酸碱试剂,严禁将酸碱直接加入水中,以免产生过热和溅射。 7. 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产生酸碱反应产生的气体,以免造成呼吸道的伤害。若产生气体,应尽量在通风橱内操作。 8.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酸碱试剂,避免化学物质对皮肤的伤害。 第三部分:事故处理和紧急救援 1. 若发生酸碱溅入眼睛、口腔、皮肤等情况,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切勿用酸碱中和剂或其他未知试剂冲洗。 2. 发生酸碱烧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迅速就医。 3. 在万一酸碱泄漏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将泄漏区域封锁,保持室内通风,并及时报告实验室主管人员。 4. 紧急救援时,应紧急拨打急救电话, 寻求医生帮助,并将事故情况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第四部分:实验后的注意事项 1. 实验结束后,清洗所有使用过的器皿和仪器,并将其妥善存放。 2. 将剩余的酸碱溶液分别倒入相应的废液容器中,不得倒入下水道或其他非法流域。 3. 清洗实验台面和周围区域,确保无酸碱残留。 4. 注意保持实验室的良好通风,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确保正常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