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三篇“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

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二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各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

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习,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拿来让大家看看。这样按顺序推算,对于数据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不过一旦数据比较大,比如笼子里的鸡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这样的办法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师:我们看这个方程列得是否正确?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脚数+鸡脚数=什么?这就是列这个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谁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完

整的说一遍?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

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

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

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

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应有脚8×2=16只,比实际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脚,列式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

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师解释:刚才我们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课件图画上显示)那么笼子里共就应该有多少只脚?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3只鸡了。

师: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你们会算了,要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兔,(师板书:全看作兔)又该怎样思考呢?你能参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师:同学们看,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共找到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种)哪三种?(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你们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师: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发明出这么的数学问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还想出那么巧妙地解决办法,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方程法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全看作鸡

4X+2(8-X)=268×2=16(只)

2X+16=2626-16=10(只)

X=54-2=2(只)

8-5=3(只)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8×4=32(只)

2X+4(8-X)=2632-26=6(只)

26-2X=4(8-X)4-2=2(只)

26-4(8-X)=2X6÷2=3(只)

8-3=5(只)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se pairs to determine 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1、“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学情分析】 例1教学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已经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教材分三个层次教学:一、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要;二、教学列和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行与第几列的规则;三、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过6、行数不超过5的数对都有一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学生充分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第3题花色地砖的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地砖的位置都在奇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地砖的排列是对称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地砖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7,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展开。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下册全册教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 【知识结构】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1 小数乘法 2 位置 3 小数除法 4 可能性 掷一掷 5 简易方程 6 多边形的面积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8 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xx学区校本教研 备课本 (一) 科目: 年级: 执教教师: 年度期

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二、学段目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xx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数学教案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 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 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 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 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 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 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5)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一起看看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欢迎查阅!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学生尝试。(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 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_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

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2)

单元备课 科目: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 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以及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教学课时分配: 信息窗1——小数乘整数2课时 信息窗2—小数乘以小数2课时 信息窗3——小数连乘2课时 我学会了1课时 单元检测与讲评2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工程及其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三峡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学会计算方法,将解决问题与自主学习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运用转化思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小数乘法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乘法中因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3) 第5课时练习课 (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 (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26) 第4课时练习课1 (28) 第5课时练习课2 (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34) 第8课时练习课 (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 (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 (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 (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 (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 (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82) 第14课时通分 (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 (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 (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 (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 (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 (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 (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 (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 (121) 第9课时打电话 (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 (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141) 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3) 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147)

小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临城县鸭鸽营学区乔京华 【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 (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 — 6页例1 —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 — 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践作业-教学设计 课题: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

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四、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等现代意识。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寻找商的规律,从而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前面几节课我们已学习了如何计算小数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先请大家来看一张主题图师:这是什么场景你对它有什么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有关警犬的信息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