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视化表示方法与知识发现

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视化表示方法与知识发现
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视化表示方法与知识发现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 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 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 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 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 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 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 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 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气厚(热、温)者浮味薄(辛、甘、微苦)者升味厚(酸、苦、咸)者沉 3. 性味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 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 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 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 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 ,“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 ,其对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 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不当。 8.管 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 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 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 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第二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导气汤 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与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中药性能的理论知识 1、简介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包换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是因其特性和效用,又称偏性。以药物的偏性,调理脏腑功能,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达扶正袪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2、四气理论

3、五味理论 (一)定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等味。 (二)确定依据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越了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四)阴阳归属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气味配合 1.气与味配合的原则包括:a.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b.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C.味越多,说明作用越广泛。 2.规律气味配合规律包括:a.气味均一。b.一气二味。C.一气多味。 升降浮沉理论 (一)定义:特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1.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2.这种趋向与所治疾患的病位相同 3.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4.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袪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 5.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 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二)确定依据 1.质地质轻主升浮,如花类、叶类 质量主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 2.气薄(寒、凉)者降 气厚(热、温)者浮 味薄(辛、甘、微苦)者升 味厚(酸、苦、咸)者沉 3.性味 四气:温升、凉降热浮、寒沉 五味:辛、甘、淡主升,酸、苦、咸主降 4.临床疗效 病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 病位:在上,在下,在里,在外。 药物: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作用趋向。 (三)阴阳归属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归经理论 (一)含义归:药物作用的归属;经: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二)理论基础 1.脉象学说:论述人体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2.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 说。 毒性理论 (一)含义 “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之毒:物之能害人即为毒 2.广义之毒:a.药物的总称,也就是说药是“毒”,“毒”即是药。b.药物的偏性, 也就是说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对 人体具有两面性,即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关键在如何应用。 (二)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疗程过长。 7.配伍 不当。8.管理不善。9.辨证不准。10.个体差异。11.离经悖法。 (三)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 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3.用药要合 理,杜绝乱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4.识别过敏者,及 早予以防治。 第三节中药功效与主治 功效的概念与分类功效是指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强身键体的作用。又称功能、 功能、效能、效用。 分类 1.按中医辨证学分类(1)针对八纲辩证的功效对应表里辩证:解表、发表、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方剂学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方剂学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一、A1 1、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的药物是 A、牛黄 B、郁金 C、麝香 D、苏合香 E、水牛角 2、比较凉开三宝清热开窍的作用,错误的是 A、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 B、紫雪长于息风止痉 C、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 D、安宫牛黄丸最凉,至宝次之,紫雪又次之 E、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3、下列关于开窍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 B、寒闭多见神昏,谵语 C、阳明腑实证兼有邪陷心包证,选用寒下剂 D、阳明腑实证见神昏谵语者,可选用寒下剂合开窍剂 E、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中病即止 4、下列哪项不是热闭的症状 A、谵语 B、神昏 C、高热 D、痉厥 E、牙关紧闭 5、安宫牛黄丸主治 A、温热病 B、痰热内闭心包证 C、邪热内陷心包证 D、热闭证 E、寒闭证 二、B 1、A.安神定惊,化痰开窍 B.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C.辟秽化痰,消肿止痛 D.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E.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1> 、紫金锭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苏合香丸的功用是 A B C D E 2、A.安神定惊,化痰开窍 B.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C.辟秽解毒,化痰开窍 D.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E.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1> 、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至宝丹的功用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麝香通达十二经,为开窍醒神之要药。 【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97】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皆为凉开之常用方,有清热开窍作用,合称“凉开三宝”。相比而言,“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于痰热偏盛而神昏较重者;紫雪长于息风止痉,适于热闭神昏而见痉厥抽搐者;至宝丹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辟秽,适于痰浊偏盛而热邪略轻者。【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95】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 开窍剂适用于窍闭神昏之证。本证可分为热闭和寒闭两种。热闭多见高热,神昏,谵语,甚或痉厥等;寒闭多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等。 使用开窍剂首先应辨别闭证和脱证,其次辨清闭证之寒热属性。对于阳明腑实证而见神昏谵语者,只宜寒下,不宜用开窍剂,但兼有邪陷心包之证,可开窍与寒下并用。开窍剂多辛香走窜,不宜久服。 【该题针对“开窍剂”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85】 4、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实践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实践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国家自然基金曾将中药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 第一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 1.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 “(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杀者,相恶者,有相反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神农本草经·序例》 “七情合和”是中药配伍理论总纲,也是组方用药的基础。 配伍用药的规律性认识: 相须相使配伍,能够增强药效 相畏相杀配伍,可以制约毒性 相恶相反配伍,可能增毒减效 实验研究 用药理方法观察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间关系 通过拆方研究证实方剂中各药有“七情”关系 各药在方中有“君臣佐使”不同地位 验证了方剂组成的合理性和中药配伍应用的优越性 用化学方法观察配伍与化学成分变化间关系 中药沉淀性配伍研究(黄芩甙与小檗碱) 配伍对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的影响 配伍后产生新物质(如生脉散、四逆汤)

2.存在问题 用药理方法研究拆方配伍较多,从物质基础角度研究配伍明显滞后 从方剂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变化相互关系研究尚不多见 原因分析 方剂物质基础不需知论 认为方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配伍原则组成的,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证实其疗效,没必要非得让“小白鼠点头”才算数;方中各药的四气五味就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并非用“皂甙、生物碱”说明才科学。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认识不足 方剂物质基础不可知论 认为方剂的组成少则数味,多者几十味,化学成分少则几十种,多则几百种,既有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有生物大分子物质,而且这么多的物质在炮制、制剂过程中又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方剂的物质基础如此复杂,无从下手,所谓“丸丹膏散,神仙难辨”。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信心不足 方剂物质基础唯成分论 基于世界是物质性的哲学思想,采用还原论的研究思路和现代化学成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引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理论和手段,以西医的药理作用作为评价指标,逐步提取、分离、追踪方剂的化学成分,力图最终以某种或某些“有效成分”来说明一切。这种以化合物和单体为目标的唯成分论研究方法,基本上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完全走上了“中药西化”的道路。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失当 我们的认识 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是需要的、必然的 方剂若仍停留在仅以宏观概念表述其基本内容,既不利于继承,更不利于发展。复方制剂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其重要原因是未能在微观层次上表达其性质、功效,难以

方剂的基础知识及分类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肤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为寒邪束缚涩而不畅。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临床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薷散 麻黄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甘草炙,一两[3g]杏仁七十个,去皮尖[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 〖方源〗《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 〖用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九味羌活汤 〖方源〗《此事难知》作者:元·王好古“易老解利法: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解利神方”。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6g]细辛[2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g] 〖用法〗上九味,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脉浮而不解者,先急而后缓;脉沉而不解者,先缓而后急。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 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展望。 标签: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展望 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精华,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所在。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的联系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科技部立项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到973计划“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 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是指组成方剂的中药及其用量配比与方剂疗效之间的关系,蕴含着组成方剂的有效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与疗效之间的规律,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药物配伍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等。文献理论研究过去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方中各药既有相须相使等七情关系,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同时又处于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发挥不同治疗作用。近年来,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如宋咏梅[1]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复方配伍,认为方剂是由若干药物组成的典型系统,其功能不是药物的简单集合,而是诸药相互作用的结果,故组方配伍必须突出复方整体性,体现方证一体化,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证为本、以方应证。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方证症群的规律,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2]。蒋永光等[3]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运用频繁模式、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等方法在不同配伍层次上分析药物配伍,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对1 000余首脾胃病方按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配伍现象和模式,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 2 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实验研究 2.1药对配伍规律研究 研究方剂中所含药对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复方配伍规律,通过对药对配伍规律的实验探讨,有助于论证药对配伍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揭示药对配伍的内在物质基础,为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实验资料。如李晓丽等[4]研究川乌与防己不同比例配伍的镇痛作用,显示川乌、防己配伍镇痛作用优于单味川乌、防

临床常用基本方剂80首

白虎汤 组成: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清营汤 组成: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生地黄赤芍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苏子降气汤 组成: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 厚朴肉桂甘草生姜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定喘汤 组成: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半夏人参代赭石 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天台乌药散 组成:乌药木香茴香青皮良姜 槟榔川楝子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 功用:疏肝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小半夏汤 组成:半夏生姜 功用: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 吴茱萸汤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越鞠丸 组成:川芎苍术香附神曲栀子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郁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栝楼实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四逆汤 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综 述方剂拆方研究现状 龙旭阳 郑 攀 河南中医学院 郑州 450008 摘要:从拆方研究的目的,拆方研究的方法两大方面,就近年来现代医药学角度对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方剂;配伍原理;组方原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9(2010)0120120202 方剂是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方 剂的疗效优于单味药,这充分反映出方剂配伍理论具有 深刻的科学内涵。因此,许多学者从现代医药学角度对 方剂组方原理及配伍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拆方研究 是对方剂配伍原理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1 拆方研究的目的 111 阐明古方尤其是经方配伍的科学性 许多古 方尤其是经方经过多年临床运用疗效卓著,已经证 实其配伍的合理性,现代实验研究则能进一步阐明 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实验表明许多古方全方有 效,优于其所拆部分。张运可[1]观察用补阳还五汤 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总方组与拆方 黄芪组、活血组能降低含水量及Ca2+含量,总方组作 用最强。表明: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具有抑制脑缺血/ 再灌流钙超载作用,又能降低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含 水量,具有减轻脑水肿作用。总方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拆方组,正应方剂学“整体取性原理”。李果[2]以 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三补(熟地、山茱萸、山药)、三 泻(茯苓、泽泻、牡丹皮)以及君药熟地为研究对象, 以成年大鼠体重、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免疫球蛋 白等为评价指标,认为六味地黄汤全方配伍功效是 优于其他各配伍组合的,三补与三泻组成的有机整 体更能够表现中医的治疗原则与方剂配伍优势。 112 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 王 庆国[3]等将半夏泻心汤拆方分为辛开药组(半夏、干 姜)、苦降药组(黄芩、黄连)、甘补药组(人参、炙甘 草、大枣),并进行交互组合,以组成辛开苦降药组、 苦降甘补药组、辛开甘补药组、辛开苦降甘补组(全 方组),观察其对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表皮生长因子 (EGF)等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治疗组胃液 中EGF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而以甘补组升高效果尤 为突出。陈多等[4]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旋复代赭汤对 正常大鼠胃底条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胃底条 收缩运动的药物作用顺序依次为党参、代赭石、大 枣、旋覆花,甘草无明显作用,生姜与半夏则作用相 反。旋覆花与甘草或大枣合用对胃底条收缩有显著 协同促进作用。当方中诸味药物配制成同一浓度 时,其药效顺序为党参、旋覆花、代赭石、大枣、甘草、 生姜及半夏。由上可知方中主药为旋覆花、党参,与 传统认为的旋复为君,代赭石为臣,参、姜、草为佐使 药不尽相同。 113 寻找方剂中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 徐晓娟[5] 等采用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作为痛经模 型,探讨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痛 经镇痛作用机制,分别测定子宫内皮素(ET21)和一 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提示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 ∶1时镇痛作用可能较佳。王秋[6]观察交泰丸不同 配伍比例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发现黄连倍肉桂组 成的交泰丸,可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协同戊巴 比妥钠的催眠作用,作用强于黄连肉桂等量及肉桂 倍黄连者。李盛青[728]、黄兆胜[9]等运用类寒证、热 证模型大鼠观察了黄连与吴茱英不同比例配伍的药 效学作用,结果显示左金丸(6∶1)和甘露散(2∶1) 能使类热证大鼠血IL26和TSH降低,茱萸丸(1∶1) 改变不明显;左金丸和甘露散能使类热证和虚寒证 大鼠红细胞膜Na+2K+2A TP酶和Ca2+2Mg2+2A TP 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有消除热证病理改变和加重寒 证病理改变的效应,即寒性的作用。陈艳芬[10211]等 建立大鼠寒、热证胃黏膜损伤模型,并观察左金丸与 反左金在模型上的药效反应。左金丸能明显减轻热 证模型中大鼠的急性胃黏膜损伤而反左金则无此 效。反左金在寒证模型中则体现出与左金丸相当的 药效。 114 精简方剂推动新药研究工作 通过拆方研究 可筛选出针对某一药效的主要药味或组分,使组分 得以精简,药效更为确切,这也是目前从传统方剂创 制新药的常用方法。徐长化[12]等从定喘汤的9味药 中筛造出3~4味药组成新方,比较新组方与原方的 平喘、解痉、镇咳作用,得出结论:拆方1号、拆方2号 的平喘、止咳作用与定喘汤相似,且不良反应都很 小,完全可以取代原方。李兴高[13]等以氯仿诱发小 鼠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对炙甘草汤 进行拆方研究,结果表明,炙甘草、人参、麦冬是炙甘 草汤全方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有效药物。这对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月第34卷第1期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 方剂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 1.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2.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3.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4.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5.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3-5)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1-3),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6.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8.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精神乃央。 9.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 中药学 1.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3. 砒石:0.002-0.004g,雄黄:0.05-0.1g,巴豆:0.1-0.3g甘遂:0.5-1g,鸦胆子:0.5-2g,川乌:1.5-3g,雷公藤:10-25g,雷丸:6-15g,牛黄入丸散0.2—0.5g,麝香入丸散0.06—0.1g不宜入煎剂,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0.3—1g忌火煅,羚

《中药与方剂学》题库

精心整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着是()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下列不属于水火共制法的是() A蒸 八、 B、煮 C、水飞 D、炖 E、淬 3.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方法,称为() A、蒸 B、煨 C、润 D 炙 E、淬 4.中药性能的主要容包括() A升降浮沉和有毒无毒 B、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C、功效与不良反应 \ \ . I \ w二—二丿 D药物的偏性 E、气味、归经 5.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多属于() A、热性 B、温性 C、平性 D寒、凉之性 E、温、热之性 6.中药四气是如何确定的() 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精心整理 D 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的不同疗效总结出来的 E、是从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推导出来的 7.五味中属于阳的是哪一组() A、辛、甘、酸 B、辛、甘、淡 C、甘、淡、苦 D辛、苦、酸 E、酸、苦、咸 8.辛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 A、行气、活血 B、收敛、固涩 C、补益、缓急 D软坚、散结 E、燥湿、通泄 9.下列哪项作用是苦味药的作用() A、行气、活血 B、软坚、泻下 C、和中、缓急 D收敛、固涩 E、通泄、降泄 10.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 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 \ I 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作用趋向性 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 .I * . ■, I ; I ' E、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 11.中药归经指的是() A、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B、药物寒热温凉四性 C、药物的五种滋味 D 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十三)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

1.以下哪一种是中药的四气: A 寒、热、平、淡 B 酸、辛、苦、咸 C 升降浮沉 D 温凉沉降 E 寒热温凉 2.淡味药的作用是: A 行气活血解表 B tiao和补益 C 燥湿清热 D 软坚通便 E 通利小便3.酸味药的作用是: A、收敛、固涩B、收敛、止泻C、收敛、止汗D、燥湿、通泄E、以上都不是 4.五味中具有渗湿利尿作用的药物是: A、甘味B、咸味C、辛味D、苦味E、淡味

5.性味苦寒的药物大都具有: A、祛风除湿B、芳香化湿C、清热燥湿作用D、利水渗湿作用E、祛除寒湿作用 6.有收涩作用的中药,一般为( )味。 A.甘 B.辛 C.酸 D.苦 7.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 相须 B 相使 C 相杀 D 相恶 E 相反 8.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这种配伍关系: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9.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称为: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10.中药煎药用水,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选取的水质若不好,可先煮沸放冷后可用来煎药 B、药材倒入容器内,第一煎加水应man过药物3-5厘米处 C、煎药过程中,若水不够可随时加水 D、煎药之前宜先用冷水泡药 E、一般复方药泡药需要30分钟到1小时

11.下列药物不需要先煎特殊煎煮的药物() A、贝壳类B矿石类C泥沙多的药物D质轻量多的植物药E对咽喉有不良刺激的药物 12. 归经是指药物对()的选择性的治疗作用。 A、病邪 B、脏腑 C、疾病 D、证候 13. 在方剂组成中,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称为()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14. 用阴阳属性概括以下属阳的药味是()()()()()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 -方剂学 第九单元 固涩剂

方剂学第九单元固涩剂 一、A1 1、易黄汤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化湿止带 B、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C、补益脾肾,祛湿止带 D、健脾益肾,收涩止带 E、疏肝健脾,化湿止带 2、固冲汤的功用是 A、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B、益气滋阴,化瘀止血 C、滋阴清热,止血固经 D、温补肝肾,固冲止血 E、降火坚阴,止血固经 3、治疗五更泄泻的首选方剂是 A、四神丸 B、理中丸 C、吴茱萸汤 D、真人养脏汤 E、金匮肾气丸 4、九仙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乌药、生枳壳 B、知母、密蒙花 C、山药、五倍子 D、诃子、炙黄芪 E、人参、桑白皮 5、关于牡蛎散和玉屏风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具固表止汗之功 B、牡蛎散固表敛汗之力较强 C、玉屏风散健脾益气之力较大 D、牡蛎散属标本兼治之法 E、玉屏风散属治标之法 二、B 1、A.固冲汤 B.四物汤 C.固经丸 D.当归补血汤 E.补中益气汤 <1> 、治疗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崩漏的方剂是 A B C D E

<2> 、治疗阴虚血热之崩漏的方剂是 A B C D E 2、A.固冲汤 B.金锁固精丸 C.肾气丸 D.桑螵蛸散 E.易黄汤 <1> 、治疗心肾两虚之遗精的方剂是 A B C D E <2> 、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的方剂是 A B C D E 3、A.一贯煎 B.四神丸 C.真人养脏汤 D.右归丸 E.止嗽散 <1> 、治疗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的方剂是 A B C D E <2> 、治疗脾肾阳虚之肾泄的方剂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易黄汤主治肾虚湿热带下,有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该题针对“涩精止遗、固崩止带”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12】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固冲汤的功用为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该题针对“涩精止遗、固崩止带”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567708】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五更泄泻,实为脾肾阳虚之肾泄证,选用四神丸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中药方剂学基础》

《中药方剂学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 说明:第四阶段练习共60题,主要包括祛湿、理气、活血、平肝熄风、补虚、化痰等类别方剂的内容。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判断对错题、论述题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是: A. 桂枝汤 B.小柴胡汤 C.大承气汤 D.平胃散 E. 二陈汤 2.平胃散的君药是: 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 3.茵陈蒿汤主治: A.黄疸 B.石淋 C.风湿 D.痰饮 E.水肿 4.半夏厚朴汤主治: A.黄疸 B.石淋 C.胸痹 D.梅核气 E.水肿 5. 越鞠丸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 B.行气止痛C.行气解郁 D.疏肝理气 E行气活血 6.补阳还五汤重用为君药的是: A.地龙 B.川芎 C.赤芍 D.生黄芪 E.当归尾 7.补气活血的代表方是: A.补阳还五汤 B.四物汤 C.当归补血汤 D.归脾汤 E.八珍汤 8.川芎茶调散主治: A.头痛 B.腰痛 C.胸痛 D.牙痛 E.腹痛 9.血府逐瘀汤出自: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医林改错》 D.《温病条辨》 E.《黄帝内经》10.川芎茶调散用量最重的是: A.薄荷 B.川芎 C.防风 D.甘草 E.白芷 11. 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的意义是:

A.补气生血 B.补气活血 C.培土生金 D.阴中求阳 E.升阳举陷 12. 四君子汤的功用是: A.补气健脾 B.理气健脾 C.温中祛寒 D.温中益气 E.气血双补 13. 地黄饮子主治: A.头痛 B.眩晕 C.痿证 D. 痹证 E. 喑痱 14.肾气丸的君药是: A. 附子 B.桂枝 C. 熟地 D. 山药 E. 茯苓 15. 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四君子汤 D.归脾汤 E.四物汤 16.二陈汤中的二陈是指: A.陈皮、陈仓米 B.陈皮、陈半夏 C.陈半夏、陈仓米 D.陈皮、茯苓 E.半夏茯苓 17. 炙甘草汤的脉象特点是: A.脉细数 B.脉沉迟 C.脉结代 D.脉弦数 E.脉浮数 18.治痰基础方指: A. 二陈汤 B. 大承气汤 C. 小柴胡汤 D. 白虎汤 E. 川芎茶调散 19.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 A. 湿痰证 B. 风痰证 C. 热痰证 D. 燥痰证 E. 寒痰证 20.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中含有: A. 平胃散 B. 二陈汤 C. 四君子汤 D.四物汤 E. 当归补血汤 二、多选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正确答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平胃散的组成有: A.苍术 B.甘草 C.厚朴 D.陈皮 E.藿香 2. 藿香正气散治疗的病证包括: A.外感风热 B.外感风寒 C.内伤湿滞 D.内停水饮 E.表虚不固 3. 茵陈蒿汤的组成中含有: A. 茵陈蒿 B. 黄柏 C. 黄连 D. 大黄 E. 栀子 4. 补中益气汤中具有升阳举陷作用的药物是: A.升麻 B. 黄芪 C. 柴胡 D. 人参 E.甘草 5.四物汤的组成包括: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 方剂

先跟大家讲一讲方子是怎么开出来的。 一、什么是方子?这个讲起来既复杂又简单。因为所谓的方子就是方法,什么的方法呢?治病的方法,比如说中药、针灸、打拳等等,或其他方法,看电视都能好病,但几千年来我们老祖宗总结来总结去,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喝药。这个方子来源就是对药的选择,方子--丸、散、膏、丹嘛,各有所宜,丸就是大丸子,散就是药粉,膏就是把汤剂浓缩成稠膏,丹就是一些丹药,当然还有汤药。最常见的就是把草药抓回来以后用锅煮,煮出来的汤汁就是汤药。但这些都涉及到组方,其实方子要是归结到最简单的方子就是一味药,比如说我们肠胃堵住了有食积了,煎煮点大黄一泻;好多人要减肥,你煎点三七叶一泻,这就是最简单的单味方。风寒感冒了,煎点生姜水一服;肚子有气胀,熬点陈皮水一服;一个人闷厥了,往他的鼻腔里吹点细辛皂角粉,刺激一下他的神经,刺激着了使他一下子就回来了,这些就是最简单的单味方。人们在实践当中总结发现很多时候一味药治病并不是很理想或有很多副作用,就把几味药组织在一起使用,尽量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那么这就是复方,也就是现在大家去医院大夫给你开的中药方子里有许多药;这样方子就延续下来了,复方多味药组成的用中药的治疗方法叫复方。慢慢地人们把很多最有效的复方组方的药味和用量不断的固定下来,应用于临床,慢慢地这方子就定下了,人很朴实,一味药治某病,慢慢地多味药组合治某种病;所有的方子当中有经方和时方,经方是指的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后人开的方子叫时方,时就是时代,每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方子;经方也就是经典的方子,为什么叫经方呢?因为它的组方原则和疗效是后代有目共睹的,只要辨证准确,用量符合时宜,效果一下子就表现出来,其中经方中的桂枝汤为群方之祖,它代表着所有方子的组方原则,一代代的几千年来,人们头痛脑热呀,大病小病都是靠我们的中医大夫用经方时方来进行治疗,几千年来中医不断长养者整个中华大地,咱们能够不断的繁衍身体,是跟方子的直接疗效息息相关的,中医的所有精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方子上,这就是什么是方子。 二、方子是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方子是用来治病的;那么方子是如何来治病的呢?学习这个气道大家知道,人是一团气,人得了病必然是这团气出现了异常,这团气出现了异常,方子就是来纠正这团异常气的,我们知道不管人物事都是由气组成的,人是一团气,任何一味药也是一团气,几味药组成一个方子也是一团气,这个叫做方气,方气有方气的特点,药有药气的特点,人有人的特点,组方开方治病,目的就是用方气去影响人身之气,使之归正,让他恢复正常;比如一个人受凉了,寒着了,那你就要开一些热药,把寒化开,那么热药呢就要开热方,热药开什么呢?就是要开干姜,花椒,桂枝,当归,官桂,川芎,附子这些都是一团热药,很简单很朴素的开方目的;病人上火了就开些凉药,这就是最基本最朴素的开方的目的;咱们先不论是否一上火就开清热的药,一聚就开温热的药重要的是把开方知道是纠偏,气不通了就通一下,气虚了就补一下,气紧了就放一下,拿什么药去放呢?半夏让它去放去散;虚乏了就吃一些有滋补的方子,达到补虚效果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就是把我们的身之气纠正过来,正常地人身之气它有一个状态,上下周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不温不燥,处在中间状态,凡是脱离了这个中间状态,人就会生病,方子就会把不正常的状态调到正常状态,仅此而已,所以我们说开方子用途就是纠偏,偏了用偏气把你纠正过来,就像天平一样,通过加减砝码使之平衡,关于方子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讲这些。

中药学基础基础知识整理大全

中药基础知识总结 不属温热性能作用的是:D开窍 平性药的含义:D、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具有发散作用的药不宜使用下法治疗的是:痞块 属于“反佐药”范畴的是:防止邪甚而拒药 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不属于丸剂的特点:不易变质(服用方便、吸收缓慢、药效持久、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麻黄、杏仁同用的方剂是:麻黄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是:1:2 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干姜、细辛 败毒散是配伍人参的用意是:扶正鼓邪外出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主治病证是: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温病条辨》所称“辛凉平剂”指的是:银翘散 不宜使用解表剂治疗的是:风邪初中经络者 败毒散的功用是: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小青龙汤中主要发挥发汗解表作用的药物是:麻黄、桂枝 小青龙汤中主要发挥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干姜、细辛 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气虚之体,外感风寒湿者,治宜选用:败毒散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者,治宜选用:九味羌活汤 济川煎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牛膝、枳壳 黄龙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桔梗、枳实 十枣汤服用的最佳时间:清晨空腹服 下列泻下剂组成中不含有大黄的是:济川煎 不列各项是对十枣汤使用注意事项的描述,其中欠妥的是:宜从大剂量开始 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攻下散结 黄龙汤的功用是: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黄龙汤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阳明腑实,气血不足 不属于济川煎证临床表现的是:舌燥少津 属于麻子仁丸主治病证的是:脾约便秘 不属于黄龙汤证临床表现的是:脉象沉实 治疗肾虚便秘,首选的方剂是:济川煎 治疗脾约便秘,首选的方剂是:麻子仁丸 蒿芩清胆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赤茯苓、生枳壳 下列方剂组中含有烧生姜的方剂是:逍遥散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黄芩、大枣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半夏、甘草 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散肝舒脾 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疏肝散热 四逆散的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大柴胡汤的主治病证是:少阳阳明合病 小柴胡汤证的发热特征是:往来寒热 不属于蒿芩清胆汤证临床表现的是:手足不温 不属于逍遥散证临床表现的是:脉弦而数 不属于半夏泻心汤证临床表现的是:按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